2020届 二轮:板块2 通史整合(二) 专题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通史整合(二) 中国近现代史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不平等条约产生的那一刻起,清政府便开始了反抗斗争,但收效甚微。
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宣布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奥两国所有条约以及国际协议无效。
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坚持斗争,加上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由此,山东问题终得以解决。
苏俄政府因外交孤立,意欲拉拢中国,从1919年7月起,先后三次发表对华宣言。1924年在平等条件下中苏两国重订了新约,恢复了一定的平等权益。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北伐和国民革命的民族主义高涨,中国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等租界,和主要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签订了关税新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不久,南京政府便首次自主地修订颁布了《海关进口新税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等材料二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分为四个时期:
一、酝酿期:明治政府向列强表达修约意愿,并派使团赴欧考察和修约,但遭到拒绝。
二、胶着期:19世纪70年代寺岛外务卿把修约重点放在修改关税上,因
列强反对,进展缓慢。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并推行欧化政策和媚外外交,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
三、基本完成期: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三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四、最终完成期: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
——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修约特点有何异同。分析废除不平等条约给两国带来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中日两国修约的异同点和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和运用所学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近代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宣布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奥两国所有条约以及国际协议无效”“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由此,山东问题终得以解决”“1924年在平等条件下中苏两国重订了新约,恢复了一定的平等权益”“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北伐和国民革命的民族主义高涨,中国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等租界,和主要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签订了关税新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
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2)中日两国修约特点的不同,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废约持续时间长,日本时间短;从材料信息反映的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收回关税自主权、20世纪40年代废除领事裁判权和日本的19世纪90年代废除领事裁判权、20世纪收回关税自主权来看,中国是先关税主权、后治外法权,日本是先治外法权、后关税主权。中日两国修约特点的相同点,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都通过政府努力、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以及两国人民的斗争。废除不平等条约给两国带来的意义,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收回主权、洗刷耻辱、提高国家地位,对民族工商业的保护作用和增加财政收入,增强人民自信心和融入国际社会,以及领事裁判权的收回也促进了两国司法改革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原因:利用一战、二战的契机;利用国际会议列强之间的矛盾;抓住苏联急需获得承认而放弃在华特权的机会;民族主义情绪和国人的支持;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和英美为鼓励中国人民继续抗战。
(2)不同:中国废约持续时间长,日本时间短;中国先关税主权,后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日本先治外法权,后关税主权。
相同:中日两国政府的修约努力;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修约;两国人民的斗争迫使政府重视修约。
意义:收回了国家主权,洗刷两国近代的耻辱,提高国家地位;对两国民族工商业有一定保护作用,增加财政收入;增强两国人民的自信心,加深融入国际社会;领事裁判权的收回也促进了两国司法改革。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育吸取了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养料,并受到当时新文化的滋润,人文主义教育家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他们要求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的教育理想进行教育革新。意大利最早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P.P.韦杰里乌斯,早在15世纪前夕就根据古代文献撰写了《论绅士风
度和自由教育》,要求实施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身心的良好发展。到16世纪,不但所有关于教育方面的主要古典著作都已为人文主义学者所熟悉,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还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有些人文主义教育家主持的学校除教育王公贵族和富商子弟外,也收容个别平民子弟,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开创了端倪,在教育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材料二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力倡“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理念,这与他倡导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民主社会建设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他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张是教育独立。所谓教育独立是指教育超然于政党,主张教育脱离政党、脱离宗教而独立,要求把教育事业完全交给教育家办理。这一主张对于弘扬教育的内在价值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张晓唯《蔡元培评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新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对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借鉴,并阐述其教育思想的影响。
解析:(1)据材料一中“吸取了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养料”“人文主义教育家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实施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身心的良好发展”“除教育王公贵族和富商子弟外,也收容个别平民子弟”,可以从内容、目标、理念和对象几个方面概括特点,再结合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和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总结。(2)从对我国新文化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介绍,比较两则材料,找到二者的联系,从教育的目标、理念、方式等方面入手,主要考查考生对西方近代教育和中国近代教育的联系与共通之处等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