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13.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国内国际”互动事件。如下史实中属于“国际”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苏联成立
14.下图为某次会议签订的和约文本的影印,该和约中最能体现这次会议实质的是( )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据题干中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重大变革”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故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能体现俄国历史的引领者”,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攻占巴士底狱
C.凡尔登战役
D.诺曼底登陆
8.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先后结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他们结盟的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B.维护欧洲和平C.维护本国和平D.维护自身利益
9.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为与邻国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德国缔结的军事集团是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绞肉机”、“地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述的是凡尔登战役。1916年在西线爆发的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进攻被遏止,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选项C符合题意;1775年4月,800名英军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在来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民兵交火,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爆发,选项A不符合题意;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选项B不符合题意;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C.要防止战争再次爆发D.要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4.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一战”的
A.原因B.性质C.特点D.影响
5.有人评价俄国在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后,便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这里的“重大变革”指( )
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1.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
1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没能挽救民族危机
B.是被压迫民族获取解放的方式
C.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属于恐怖主义行为
D.与国家的外交政策不能保持一致
21.综合分析下列两幅图片能得出的认识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殖民地均有所增长
C.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拥有殖民地的多少
D.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以及美国总统威尔逊是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巴黎和会上制定惩治德国的条约是《凡尔赛条约》,A符合题意;国际联盟成立的宗旨不是惩罚德国,B不符合题意;《九国公约》主要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C不符合题意;《北大西洋公约》是二战后冷战在军事方面的表现,D不符合题意。故选A。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C.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D.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5.“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
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A.原因B.特征
C.性质D.结果
18.《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A.三国协约B.三国同盟C.轴心国集团D.法西斯党
10.“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以上材料是在谈论( )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辛丑条约》D.《中美联合公告》
A.《凡尔赛条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九国公约》
D.《北大西洋公约》
3.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
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发生在1921年,十月革命在1917年,A不正确,工业化建设在1928年开始,美国的“冷战”在二战之后才开始,排除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故答案选B。
7.C
解析:C22.史论结合Fra bibliotek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
23.下侧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 )
A.影视明星引领服饰潮流B.甘地主张与殖民政府合作
C.政治运动影响生活变迁D.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在领土方面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在殖民地方面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在军事方面规定: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以东50千米不许设防;在赔款方面规定: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所以此条约内容出自《凡尔赛和约》,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列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故答案选D。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走到了时代的前列,经济迅速发展,他不满足自己的状况,开始跟英国争夺殖民地,并因此成立了三国同盟,同英国成立的三国协约对峙,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引发了一战。故选B。
一、选择题
1.“……瓜分德国殖民地。条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托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此条约内容出自
A.《九国公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五国条约》
D.《凡尔赛和约》
2.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德国不可能长期忍受条约的压制与束缚,一旦恢复过来,它必然会摆脱条约对它的种种束缚。“束缚”德国的条约是
19.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条款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B.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C.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中国对外“门户开放”
D.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打败法西斯
20.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但是我们对他的行为却持否定的态度,原因在于: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战时美国将目光投向了欧洲战场,导致日本急剧扩大在华势力;一战结束后美国想重新染指中国,但是碍于日本势力过大,所以拉上其他国家一同提出了召开华盛顿会议,解决所谓的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但是本质是为了遏制日本的势力,为自己谋取利益,华盛顿会议的一个作用就是使中国从日本一家独大沦为了列强共同掌握,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一战”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主要力量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参战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即瓜分世界。因此说“一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一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C.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16.1921年俄国粮食产量是22.13亿普特,1923年达到34.55亿普特。这得益于实行了
A.工业化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五年计划”
17.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
6.“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推动工业化建设D.对付美国的“冷战”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据统计,双方总共投射了至少2000万发炮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和日本争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1921年一1922年间以美国为首的九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个签订《九国公约》,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故此题选B。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后,1928—1937年,苏联成功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形成,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故选C。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
C.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D.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24.公约标榜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上述内容应该出自( )
A.《凡尔赛和约》B.《国际联盟盟约》C.《九国公约》D.《辛丑条约》
25.好莱坞影片《圣雄甘地》中有这样一幅情景:20世纪20年代,甘地号召民众自己纺纱织布,并身体力行,穿戴土布缝制的白衫白帽,一时间,这种打扮成为印度人的流行服饰。材料中的“流行服饰”现象表明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中可知,前期个体农户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集体农庄农户占有很小的比例,工人占有率也不多,资产阶级和地主还占有一部分。但是在后期资产阶级和地主消失了,工人和集体农庄农户占绝大部分,个体农户占有很小比例。它反映了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表明实行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故正确答案为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干中的社会结构成分的变化,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和私人企业的存在,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ABD均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的“国际”相符,故B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排除A;华盛顿会议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C;苏联成立是在1922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排除D。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