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书法字帖】隶书100帖

【书法字帖】隶书100帖
刘炳森隶书欣赏《苏东坡诗词》
张延济书法欣赏《司马耽书图记》
桂馥书法字帖欣赏《隶书杂书册》
书法隶书字帖鲁迅诗歌选
杨见山书法隶书字帖欣赏拥翠山庄记
刘炳森书法字帖隶书《兰亭序》
书法字帖:王福庵隶书千字文
书法教程《隶书的结构技法》
刘文华字帖临汉《礼器碑》册页
刘炳森字帖欣赏隶书《游褒禅山记》
刘文华隶书字帖临汉碑《西狭頌》
刘文华字帖临汉碑《石门颂》
刘文华隶书作品欣赏临《曹全碑》
刘炳森隶书字帖欣赏《游石钟山记》
刘炳森隶书《游文山观大水记》
刘炳森隶书欣赏《百丈山记》
朱岷隶书欣赏《渔洋山人诗册》
刘炳森隶书字帖《游小孤山记》
刘炳森隶书欣赏《游雁荡记》
隶书字帖欣赏《二十四孝组诗》米格版
毛笔隶书字帖欣赏《朱子家训》高清集字版
高清隶书习字帖《新百家姓描红》
老字帖欣赏《邓石如隶书张子西铭》
中国古诗集字字帖《汉简集字古诗二十四首》
任政毛笔隶书字帖欣赏《隶书写法指南》
高清隶书欣赏:著名汉碑《史晨后碑》
汉乙瑛碑集字作品帖附点画分析
集汉隶史晨碑书法古诗文三篇
韩天衡藏《清杨见山临汉西狭颂隶书真迹》
张有清隶书字帖欣赏《汉简格言50例》
邓石如隶书书法欣赏《作太元传》
隶书字帖欣赏《锦言精华曹全碑集字》
黄葆戉隶书欣赏千字文书法字帖
刘炳森隶书字帖欣赏《岳阳楼记》
刘炳森隶书字帖欣赏《孙子兵法》
隶书字帖欣赏《纪泰山铭碑》米字格版
东汉隶书精品《曹全碑》选字帖欣赏
东汉《乙瑛碑》隶书选字帖欣赏
字帖欣赏《黄金分割习字丛帖-伊秉绶隶书》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书法字帖】隶书100帖

中国书法艺术隶书(4)清代隶书名家作品欣赏(2)

中国书法艺术隶书(4)清代隶书名家作品欣赏(2)

中国书法艺术隶书(4)清代隶书名家作品欣赏(2)隶书(4)清代隶书名家作品欣赏(2)林钟潢(1639-1717)山东威海荣成人。

独树一帜的林体隶书当时享誉全国。

这在隶书人才济济的清代中后期实为难得。

其隶书格调高古,结体严谨,而又不失俊逸,金石气很足,可以说是雅俗共赏、古今共赏。

他成名后回老家威海继续潜心研究书法,作品流传甚少。

《滕王阁序》四条屏钱泳(1759-1844)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

清学者、书法家。

其隶书端庄浑厚,遒劲有力,韵味清雅。

六言联隶书节录文选立轴《成阳灵台碑》帖《千字文》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清代著作家......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其隶书笔浑厚率直,笔锋飘逸灵动,风格古朴自然。

《礼记左传隶书十六字联》图片发自简书App六言联隶书八言联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陈鸿寿为“西泠八家”之一,以隶书最为著名。

他的隶书清劲潇洒,结体自由。

穿插挪让,相映成趣,是一种创新的风格。

较之以往的隶书具有“狂怪”的特点,但结字章法用笔仍然属守古法,笔笔中锋,力透纸背。

《临灵台碑》吴熙载(1799-1870)号让之,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篆刻家、书画家。

其隶书法度严谨,端庄浑厚,刚柔相融,飘逸秀雅。

节临《西狭颂》册页欧阳永叔卷《隶书盖闻经国》十二屏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又号蝯叟,湖南道州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

楷、行、草、隶、篆诸体皆擅,尤擅篆隶,隶书笔法雄健,沉着俊爽,自成一体,金石书卷之气盎然。

临《石门颂》杨岘(1819-1896)字庸斋,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州)人,清朝著名书法家、金石学家、诗人。

其一生专攻隶书,取法汉碑,用笔方圆兼用,笔法浑厚扎实,字体雍容端庄、犀利峭拔。

《隶书临西狭颂》节选六言联七言联八言联《老子》四屏节选四条屏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字叔,号悲盦,别号无闷、憨寮,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名人隶书四字作品大全

名人隶书四字作品大全

名人隶书四字作品大全
1. 欧阳询的《苍龙图解》。

2.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3. 柳公权的《柳公权帖》。

4. 米芾的《赤壁赋》。

5. 赵孟頫的《醉翁亭记》。

6. 文征明的《梅花帖》。

7. 王羲之的《兰亭序》。

8. 王献之的《洛神赋》。

这些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它们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法,而且在文学意义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名人隶书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在笔触
运用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堪称经典之作。

除了这些列举的作品,还有许多其他名人隶书四字作品,它们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对后人的书法创作和艺术修养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对你有所启发,也欢迎你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这些名人隶书作品的艺术魅力。

邓石如隶书字帖两种以及作品欣赏(高清)

邓石如隶书字帖两种以及作品欣赏(高清)

邓石如隶书字帖两种以及作品欣赏(高清)民国邓石如隶书字帖
作品欣赏:
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
龙山樵长。

安徽怀宁人,少敏颖,好刻石。

经梁巘介绍至江宁梅镠家,观秦汉以降金石善本,客梅宅八年,笃志摹习,不舍昼夜,成其印艺及书艺大业。

印艺上探秦汉魏晋,下法梁衮——程邃,且以书入印,刚健婀娜,开印坛皖派,与浙派相颉颃,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功莫大焉。

书法精四体,且皆有独特面目。

其弟子包世臣称:“怀宁布衣篆、隶、分、真、狂草,五体兼工,一点一画,若奋若搏。

盖自武清以后,间气所钟,百年来书学能自树立者,莫或与参,非一时一州之所得专美也。

”高傲的赵之谦,对邓氏也极服膺,称:“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

邓石如不愧为清中季的杰出书家。

千秋帖学,至乾嘉已成强弩之末,正是在解人哀叹书艺江河日下之际,邓氏以独有的天赋,顽强的探索,成功的突破开辟了篆隶书艺的新风尚,南水北引,滋润八极,为之后的篆隶书艺起八代之衰而直逼秦汉,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故而,以为晋唐以降、书艺一代不及一代的式微说是有其片面性的。

公允客观地说,帖学自唐以下陈陈相因,是走下坡路的,而以篆隶为主干的碑学书艺则以乾嘉为拐点,呈现出勃兴的势头,领此风骚及获得巨大成功的人物,若邓石如、伊秉绶、何子贞及先前的金冬心,都是振兴书坛的功臣。

史上隶书的八种风格及代表作

史上隶书的八种风格及代表作

史上隶书的八种风格及代表作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篆书发展而来。

隶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今天,史上最美8大隶书碑帖,终于聚到一起了!01/ 张迁碑《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

古朴淳厚,雄强大气,堪称汉碑中此类风格的代表作。

通篇运笔多采“方笔”,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

笔道粗细介于二分笔与三分笔之间。

字内布白较少,厚重感、体积感较之其他汉碑尤为明显,每个字所占用的空间也较为匀称,复杂的变化都表现在笔画内部。

该碑在结体上以扁方为主,构字形态独特,方整劲挺,结构谨严,笔法凝练。

书风端正朴茂,方劲雄浑。

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

02/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国宝级文物),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刻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十月二十一日。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从此碑的书艺上看,其用笔特征是很明显的。

逆入平出,以圆笔为主,运笔如顺势推舟,很少有大蹲大跳之笔,不激不励,笔势稳健,婉丽绰约,明媚多方。

此碑的阴柔之美为其特色。

婀娜多姿,体态窕窈,艳而不俗,秀而尤清,中宫紧收,精气内藏,舒展如群鹤翔翅,雅静端庄,得华贵于古厚之中,寓清秀于风月之间,笔精墨妙,丰腴蕴藉,情驰神纵,超逸优游,意气灵和,开明丽清雅一路。

03/礼器碑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礼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

笔画以瘦硬为主,粗细变化明显,尤其是部分捺画,劲健有力,干脆利落,粗与细之间形成明显反差,平正于外,奇崛于内,体势变化看似平淡,而结体细细推敲却并不简单,布局疏朗,而字字重心稳固,通篇骨力通达,神完气足。

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04/史晨碑著名汉碑之一,碑字结体方整,端庄典雅。

笔势中敛,波挑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的意度,其挑脚虽已流入汉末方棱的风气,但仍有姿致而不板滞。

历代隶书名家及作品大全

历代隶书名家及作品大全

历代隶书名家及作品大全
历代隶书名家及其作品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历代隶书名家及其代表作品的简要介绍:
1. 王羲之(303-361),王羲之是中国隶书的开创者,他的代表作品有《兰亭序》和《洛神赋》等,被誉为“书圣”。

2. 颜真卿(709-785),颜真卿是唐代隶书大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颜氏家庙碑》和《祭侄文稿》等,以其刚劲有力的笔法而著称。

3. 欧阳询(557-641),欧阳询是隶书大家,他的代表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和《尊经堂帖》等,以其遒劲有力的笔法和端庄秀丽的风格而闻名。

4. 李邕(678-747),李邕是唐代隶书大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骆宾王碑》和《颜真卿碑》等,以其刚劲有力、刚柔相济的笔法而著称。

5. 唐寅(1470-1524),明代隶书大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唐文宗碑》和《唐寅帖》等,以其丰富多变的笔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以上是一些历代隶书名家及其代表作品的简要介绍,他们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作品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清代“隶书四大家”郑簠书法欣赏

清代“隶书四大家”郑簠书法欣赏

清代“隶书四大家”郑簠书法欣赏郑簠fǔ(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江苏南京人。

行医为业,终生不仕。

少时便矢志研习隶书,初学明末书法家宋比玉,一学就是二十年,至中年有所悟,遂探本求源,遍习汉碑,直至晚年。

为访山东,河北汉碑,倾尽家资,收藏汉碑拓片,家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橱。

孔尚任在《郑谷口隶书歌》中道:"汉碑结僻谷口翁,渡江搜访辩真实。

碑亭冻雨取枕眠,抉神剔髓叹唧唧“是郑簠爱碑如痴的写照”。

郑簠广习汉碑,《曹全碑》为其基本体势与风貌。

在此基础之上,又溶入行草。

《夏承碑》与其他汉碑的某些特征,晚年形成了奔逸超纵,神采奕扬的隶书艺术风貌,以异军突起之势,竖起碑学复兴的第一面旗帜,是清代三百年隶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郑簠《隶书剑南诗轴》纸本隶书,104cm×56.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录七言诗一首,末识:“劍南詩庚午春歸日書,谷口鄭簠。

”下钤“鄭簠之印”、“脈望樓”印二方,首钤“酒原泉處福長”印。

右下角钤“伊秉綬印”。

“庚午”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郑簠时年68岁。

此轴书法用笔厚重,结字稍扁。

郑簠隶书到晚年产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尤其在用笔上少了一些轻灵飘逸而增加了沉实厚重的气息,特别是一些出挑的用笔变化较大,结字也更加紧凑,在汉隶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反映了郑簠弥老弥坚的艺术追求。

此轴曾藏清代中期著名书法家伊秉绶处,伊氏也为隶书名家。

郑簠《隶书浣溪纱词轴》 173.6×89.6cm 纸本上海博物馆藏郑簠《陶渊明时运一章诗轴》纸本隶书 171.8×56.1cm 辽宁省博物馆藏释文: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我爱其挣,寤寐交挥。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款署:陶靖节先生时运四言一章。

谷口老农郑簠书。

郑簠《隶书韩愈春雪间早梅诗轴》纸本隶书 117.5×47cm,1689年作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梅将雪共春,彩艳不相因。

逐吹能争密,排枝巧妒新。

隶书代表人物及作品

隶书代表人物及作品

隶书代表人物及作品1、史惟则隶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隶书的特点及人物)史惟则(生卒年不详),唐朝著名书法家,官至殿中侍御史,人称史侍御。

广陵人,今江苏扬州人,字向,也有人说字惟则。

天宝(七四二至七五六)中尝为伊阙尉,集贤院待制,后至殿中侍御史集贤直学士。

肃宗时尝奉使晋州推事,所在博访书、画。

其籀、篆、八分,如王公大人,进退有度,与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四人称唐世分隶名家。

宋陈思《书小史》称其隶书“迫近钟书,发笔方广,字形俊美亦为时重。

又善篆籀、飞白”。

传世的书迹有《大智禅师碑》等。

《墨池编》、《书史会要》、《集古录》。

2、伊秉绶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

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

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又升为扬州知府,1802年(嘉庆七年),伊秉绶54岁时,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乡,扬州数万市民洒泪送别。

62岁病逝后,扬州人为仰慕其遗德,在当地“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

在任期间,以“廉吏善政”著称。

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

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

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

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3、邓石如邓石如(1743年—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

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

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

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存世。

4、金农金农(1687年—1763年),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因其人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的闲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名家隶书作品书法作品欣赏

名家隶书作品书法作品欣赏

名家⾪书作品书法作品欣赏书法作品欣赏⾪书刘炳森⾪书作品欣赏_⽑笔书法_书法欣赏1165×800⼥书法家邓凌鹰⾪书作品欣赏_邓凌鹰_新浪博690×394王洪宇钢笔硬笔书法作品欣赏0006(⾪书)书法作726×1000图⽚供应书法|⾪书书法作品|⼴东书法家⾪书欣1318×1974⼥书法家邓凌鹰⾪书作品欣赏_邓凌鹰的书法⼈753×407周慧君⾪书书法作品欣赏_艺术作品欣赏405×433硬笔书法⾪书作品--曹操诗《观沧海》_艺术作550×550张森⾪书书法作品欣赏(第⼋届国展评委作品) -640×214⾪书⼤师胡振国先⽣的书法作品(青藤藏品)800×417⾪书⼤师胡振国先⽣的书法作品(青藤藏品)800×412华⼈德书法作品欣赏876×895刘⽟篆书⾪书作品欣赏_⽑笔书法_书法作品[三750×375四尺⾪书书法.道德经.上善若⽔. - 中华古玩⽹ -750×368第 2 页书法作品欣赏⾪书桃花源记600×294【画艺佳.字画书画】王寿善⾪书书法.⾃强不息750×382刘⽟篆书⾪书作品欣赏_⽑笔书法_书法作品[三750×388张继⾪书作品欣赏兰亭集序卷 - 【当代书坛】981×465刘炳森⾪书千字⽂_刘炳森⾪书字帖_刘炳森⾪1000×424[转载]硬笔⾪书作品欣赏(⼆)_书法家林枫_CNT690×408⾪书书法作品欣赏300×300臧远科团扇⾪书书法作品 - 作品欣赏432×433⾪书书法作品 - 中华古玩⽹ - 古董收藏、古玩收800×600清代著名书法家翟云升⾪书作品欣赏⼗ - 今晚你299×690胡振国⾪书作品欣赏_⼜⼀村_新浪博客690×347第 3 页⼥书法家邓凌鹰⾪书作品欣赏690×387⾪书-+作品欣赏2659×1300[转载]硬笔⾪书作品欣赏(⼆)_书法家林枫_央视690×670⼥书法家邓凌鹰⾪书作品欣赏690×238梁桂东钢笔⾪书书论⼀则-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硬749×500张颢钢笔硬笔书法作品欣赏0006书法作品. - 百580×391河南书法家张英俊⾪书书法作品欣赏(三届兰亭1000×1146批发采购书法-佛⼭⼴华书法⽑笔⾪书书法作品895×310⼥书法家邓凌鹰⾪书作品欣赏670×267刘炳森⾪书作品欣赏_当代书法作品欣赏_书画800×751书法家张⽂彪先⽣⾪书作品欣赏 - 武清藏友武800×453⾪书|+书法+|+权希军作品1000×1045第 4 页[转载]清代书法家桂馥⾪书作品欣赏六_见贤齐690×355河南书法家张英俊⾪书书法作品欣赏(三届兰亭708×690[转载]硬笔⾪书作品欣赏(⼆)_书法家林枫_央视690×459⾪书书法欣赏 - 第⼀字画⽹760×390⼥书法家邓凌鹰⾪书作品欣赏 - sinna采集到书222×437励志横幅书法作品欣赏_⾪书书法作品欣赏横幅700×384书法欣赏:名⼈佳作之⾪书作品 - 艺渊阁的⽇志386×284河南书法家张英俊⾪书书法作品欣赏(三届兰亭755×400张海⾪书书法作品欣赏(第七届国展评委作品) -1551×1750⾪书书法作品欣赏书法艺术展现汉字之美_枫⽹400×197⾪书书法作品欣赏横幅搞笑图⽚1200×518名家书法潜⼒之作精品⾪书四尺《沁园春710×354第 5 页[转载]书法新作·⾪书·《⼼经》和《春江花⽉690×290⼥书法家邓凌鹰⾪书作品欣赏788×410⼥书法家邓凌鹰⾪书作品欣赏690×270⾪书书法作品欣赏-中国书法学习⽹站-www.shu300×300⾪书书法作品欣赏-中国书法学习⽹站-www.shu300×300⼥书法家邓凌鹰⾪书作品欣赏@⽔公采集到对联658×817雷超荣硬笔⾪书刘禹锡陋室铭-中国硬笔书法在1168×1000⼥书法家邓凌鹰⾪书作品欣赏490×220李荣⽟书法作品欣赏(⼀)⾪书_澄⽟居⼠_新浪博690×359许⾦学⾪书书法作品_⾪书作品欣赏_优秀硬笔1358×1370⾪书⼤师胡振国先⽣的书法作品(青藤藏品)800×401中国书协理事张继⾪书作品欣赏910×417第 6 页《曹全碑》图⽚_⾪书书法作品欣赏_东汉_正信465×850刘乃中篆书⾪书作品欣赏 - 【近现代】 - 中国书1000×433厚德载物-⾪书-书法-书画油画-店铺藏品-当代艺710×533清代著名书法家翟云升⾪书作品欣赏⼗ - 今晚你690×345张明堂先⽣书法作品欣赏 - 作品展⽰-中国书法1000×535【图⽚】最新⾪书书法作品欣赏⾪书钢笔书法640×710鞠闻天书法作品欣赏-书法知识书法问答书法百800×768刘乃中篆书⾪书作品欣赏 - 【近现代】 - 中国书750×379《曹全碑》图⽚_⾪书书法作品欣赏_东汉_正信467×850杨晖·四尺⾪书作品,书法原作,⽑笔书法原作,2900×436⾪书横幅陋室铭 - 作品欣赏1234×438书法作品\⾪书\上善若⽔,厚德载物 - 中华古玩⽹2248×1140第 7 页清林钟潢后⼈-林钧鉴林体⾪书作品欣赏 - 【2012×1064A511 张才学四尺⾪书书法作品 - 中华古玩⽹ -968×548王祥之书法作品欣赏@⼿有余⾹采集到墨迹书⾹567×1142刘⽟篆书⾪书作品欣赏_⽑笔书法_书法作品 - 第500×810⾪书书法作品欣赏-中国书法学习⽹站-www.shu300×300⾪书⼤师胡振国先⽣的书法作品(青藤藏品)750×365书法家吴强强作品欣赏_新闻中⼼_中国江门⽹450×216清代著名书法家翟云升⾪书作品欣赏⼗ - 今晚你690×308⽥际康⾪书书法作品欣赏 (第⼀届国展) - ⾪书作471×1000龙开胜:⾪书云抱幽⽯-龙开胜书法作品欣赏-当代713×659鞠闻天书法作品欣赏800×796⼥书法家邓凌鹰⾪书作品欣赏@⽔公采集到对联658×904祥⾪王祥之⾪书作品欣赏_⽑笔书法_书法欣赏1608×722第 8 页书法家张惠⾂作品欣赏600×254陈之泉书法作品欣赏及主要艺术观点500×268集成者⽥太华向冯⼩刚2014春晚赠贺岁作品 -靳960×540天津杨凤仪书法⾪书作品欣赏 - @上海谭采集到658×600清林钟潢后⼈-林钧鉴林体⾪书作品欣赏 - 海⾓861×645清林钟潢后⼈-林钧鉴林体⾪书作品欣赏 - 海⾓768×1024⾪书⼤师胡振国先⽣的书法作品(青藤藏品)800×405⼥书法家邓凌鹰作品。

隶书古诗词书法作品精选

隶书古诗词书法作品精选

隶书古诗词书法作品精选隶书是中国书法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始于西汉,终于清朝。

隶书书法,它的特征是工整、削瘦、挺拔、刚健。

隶书最早是作为官方书写秦汉典章制度文字的规范体系,但很快就发展成了一种流行的书法艺术形式。

其遒劲的笔画,准确的结构,使得隶书艺术品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以下是几位著名隶书古诗词书法家的佳作:1. 颜真卿《祭侄文苑碑》颜真卿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巨匠之一,他的作品《祭侄文苑碑》是隶书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颜真卿的隶书笔画挺拔有力,构图合理严谨,严整有力地体现了隶书的风采。

他在书法作品中所展现的气魄和韵味,彰显了中国书法文化的深厚积淀。

颜真卿在书写《祭侄文苑碑》时,展现出了一种唯美而不失刚健的美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书法的精髓。

2. 柳公权《千字文》柳公权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在隶书领域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他的《千字文》是一部隶书艺术的经典之作。

柳公权的隶书书法,整齐而不乏灵动,每一个笔画都显得饱满而有力。

他的作品中,震撼人心的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相得益彰,成为隶书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

3. 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羲之是中国书法艺术世界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的书法家。

在隶书领域,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隶书书法,清丽俊逸,飘逸自由。

他的作品中,不仅体现了隶书的严谨和整齐,也展现出了书法家的气韵。

此作品不仅表达出了文化的内涵,更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欧阳询《二十四史》欧阳询是中国隶书艺术的代表之一,他在书写《二十四史》时,运用隶书的特点,将“隶书”的刚健华丽与“书法”的意境性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

他的隶书笔画流畅而具有力度,整齐而不失活泼,具有清秀飘逸之感。

欧阳询的作品也展现出了在隶书中发扬光大的书法家的勇气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隶书古诗词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贵遗产,它不仅是刻印于历史和文化中的艺术殿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所体现出的硬朗、韵律、和谐的气息,在当代书法艺术中仍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隶书作品欣赏

隶书作品欣赏

隶书作品欣赏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线条刚劲有力、形式简洁、端庄典雅。

在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隶书作品,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隶书作品。

首先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这是隶书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作品,也是代表隶书风格的杰出之作。

欧阳询笔下的隶书线条流畅有力,给人一种刚柔并济、硬朗而雅致的感觉。

《九成宫醴泉铭》以隶书的最高境界示人,成为了后人对隶书技法的标杆,被誉为“书法圣经”。

其次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这是一篇祭奠亲人的文稿,写的是颜真卿的侄子颜泰之。

颜真卿的隶书在笔锋方面的变化非常细腻,每一笔都显得力度适中、舒展自然。

这种笔法使隶书看起来平衡和谐,而且线条流转自如、结构严谨、形神兼备。

《祭侄文稿》被誉为颜真卿隶书巅峰之作,也被誉为中国书法历史上的珍品。

第三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柳公权是唐代隶书大家,他的隶书主张刚柔相济,以刚为主而不失柔和感。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杰作,他在字体的造型上运用了线条的变化,体现出极高的艺术境界。

这种线条的变化使字体看起来极具立体感,也是隶书独特的韵味之一。

最后要介绍的是赵孟頫的《大玄洞碑》。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他的隶书以清瘦、爽逸、雄健见长。

《大玄洞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在笔画的取舍上非常精准,有走神、绝笔、转折、扭转等变化,给人一种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所以这件隶书作品被誉为赵孟頫手迹中的极品。

这些隶书作品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精品,它们体现了隶书的特点和魅力。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美感,更可以了解到隶书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法精髓。

在今天,隶书已成为中国书法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也是世界书法艺术宝库之一。

龚望隶书16幅

龚望隶书16幅

龚望隶书16幅龚望(1914-2001)字作家、迂公,号沙曲散人,天津市人。

学识渊博,于经史、金石、诗词、训诂多有研究,嗜文物,精鉴赏。

擅长书法,诸体皆能,尤精于于隶书。

初从《张迁碑》入手,继涉<曹全碑>、《礼器碑》、《封龙山颂》、《开通褒斜道石刻》、《莱子侯刻石》、《朱君长题字》等碑刻,尤好摹《石门颂》,能遵法而入,破法而出,书作体势放纵,变化多端,波磔尤见功力,毫芒衄挫,行止有度,融篆、隶于一体,刚柔相济,自成一格。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报刊发表,并为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刻碑,有的被收入多种书法作品专集。

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特邀馆员。

先生家学渊源,幼承庭训。

早年就读天津国学研究社和崇化学会,从李宾忱、章式之、先生家学渊源,幼承庭训。

早年就读天津国学研究社和崇化学会,从李宾忱、章式之、陈哲甫、陈翯洲诸先生游。

于经史、金石、训诂、诗文、佛学、书法皆有很深的造诣。

曾任天津教育史编撰处编撰,执教于崇化学会,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众多人才。

治学之暇,于古人书迹博搜遍览,出入群碑,深造有得,善以鸡颖作隶属,自称一家。

先生嗜文物、精鉴赏,收藏金石玉陶、碑贴书画甚富。

崇敬乡贤,重视乡邦文脉传承,曾梓行《欲起竹间楼文集》、《梅树君先生年谱》、《刚训斋集》、《李叔同印存》。

著作有《龚望临汉石门颂》、《龚望书法集》、《龚望隶属楹联集》、《迂公印存》、《四宁草堂杂撰》等。

龚望先生与他“心迹双清”的佛法证见龚望先生1914年生于天津,又名望宾,字作家,一字大迂,别署迂公,号沙曲散人,别号无漏居士,斋号“四宁草堂”,意取傅山论书句“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天津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天津居土林林长,天津李叔同研究会顾问。

其家世为书香门第,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自幼读书临池,遍览家中富藏之碑帖字画,后人国学研究社,崇化学会研习国学,书法深受传统文化熏陶。

十大经典隶书名帖

十大经典隶书名帖

十大经典隶书名帖
十个具有经典意义的隶书名帖:
1. 王羲之《兰亭集序》
2. 王献之《蘭亭集序》
3.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4. 颜真卿《祭侄文稿》
5. 柳公权《玄秘塔碑》
6. 皇甫冉《虢国夫人行书同文诗》
7. 杨凝式《伊尹碑》
8. 文徵明《奉使横江图记》
9. 何绍基《明太祖庙碑》
10. 赵孟頫《道德经卷首》
这些名帖都是中国隶书艺术的经典之作,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优秀隶书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它们在书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隶书著名书法家及作品

隶书著名书法家及作品

隶书著名书法家及作品
隶书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篆刻体之一,其笔法严谨有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隶书书法家,下面将围绕此话题展开介绍。

一、颜真卿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隶书书法家,其《颜勤王集》是其代表作之一。

此作品纵横巨墨、铿锵有力,展现了颜真卿的才华和艺术水平。

此外,颜真卿还在《慈恩寺三藏圣教序》和《祭侄文稿》等题字中展现出了他的书法造诣。

二、刘孝标
刘孝标为明代隶书书法家,他书写的隶书行楷兼备,尤以楷书见长,代表作品有《永乐大典》。

刘孝标的隶书笔画沉稳有力,各字结构均匀,平衡协调,极具艺术美感。

三、牛文若
牛文若是清朝著名的隶书书法家,其作品在书法圈中备受推崇。

牛文若的书法以雄浑厚重著称,尤其是在行书、楷书方面表现出色。

其代表作品有《颂德堂碑》和《曲江池阁题记》等。

四、钟繇
钟繇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隶书书法家,被誉为“隶圣”。

钟繇的书法风格端庄严谨,笔画极为精细,代表作品有《祭姪文稿》、《题昭明太子表》等。

五、欧阳询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其隶书风格宽厚带劲,笔画清丽有力,尤其擅长于临摹古碑。

代表作品有《书圣碑》和《五言绝句》。

综上所述,以上五位书法大家的作品在隶书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书法笔画或雄浑或清丽,但均带有时代烙印和独特的
艺术风格。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

清朝三百年最具代表的隶书5位大家作品欣赏

清朝三百年最具代表的隶书5位大家作品欣赏

清朝三百年最具代表的⾪书5位⼤家作品欣赏清朝三百年最具代表的⾪书⼤家作品欣赏(资料来源于⽹络肖华书斋选编)清代⾪书贯穿于有清三百年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名家达500⼈之多。

据专家论述:清代学⼈治学态度严谨,崇尚“⼀事不知,儒者之耻”的理念。

在这⼀理念指导下,清代考据学得到空前发展,本不为⼈所重的残碑、断纸,竟成了考据学家寻觅的瑰宝。

清代学者尤重汉⾪的研究,如万授⼀的《分⾪偶存》、桂馥的《说⾪》、翁⽅纲的《两汉⾦⽯记》、顾炎武的《⾦⽯⽂字记》等,给清代⾪书的繁荣昌盛提供了学理上的客观条件.从对姐妹艺术的吸取⽅⾯来看,将篆刻的若⼲长处有机地移到⾪书的实践中,从⽽使书法具有“⾦⽯味”,以丰富⾪书的表现⼒。

⾪书⼤家邓⽯如擅、⾦吉⾦皆擅篆刻,伊墨卿、陈曼⽣、何绍基、吴苦铁等清代⾪书⼤家,亦擅篆刻。

可以不夸张地说,篆刻拓展了清⾪的艺术魅⼒。

清⾪打破了传统⾪书与其他书体的界限,体现出清代⾪书家与时俱进、与时俱新的发展理念。

清初⾪书成就最⾼的郑⾕⼝,以草法⼊⾪,其⾪书被包慎伯列为“逸品上”;博诵经史、蕴蓄闳深的⼤学⼈、⼤词⼈朱彝尊以欧法⼊⾪,“笔意秀劲,韵致超逸”(《桐荫论画》句)。

此外,⾦吉⾦以吴碑⼊⾪,伊墨卿以鲁公楷法⼈⾪……都使⾪书呈现出各⾃的审美取向。

这种以正、草、篆籀⼊⾪,动、静相整合的⾪书⾯貌,可渭空前,充分展⽰了清⾪“放意⾃得”和“⼼⼿达情”的时代特⾊,从⽽使清⾪在形⽽上和形⽽下两个层⾯的张⼒都得到了显著加强.构成了⾪书发展史上⼀座令⼈瞩⽬的⾼峰。

本⽂根据⽹络资料选编了清朝最具代表的郑簠、朱彝尊、⾦农、伊秉绶、邓⽯如五位⾪书⼤家的作品。

郑簠郑簠(1622—1694年),字汝器,号⾕⼝,上元(今江苏南京)⼈。

⼯书法,尤以⾪书擅名于清初书坛。

其⾪书初学明代宋珏,后专意于《曹全碑》,并在⾪书中融⼊草书笔法,形成疏宕纵逸、顿挫飞扬的独特风格,对清代⾪书的发展起了巨⼤作⽤。

清代著名书法评论家包世⾂将其书列为逸品上,时有“⾕⼝⼋分古今第⼀”之誉。

当代25位书法名家,隶书古拙老辣,刚健遒美,韵深味浓

当代25位书法名家,隶书古拙老辣,刚健遒美,韵深味浓

当代25位书法名家,隶书古拙老辣,刚健遒美,韵深味浓为了宣扬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今年5月份以来,笔者先后发表《古代书法名家隶书作品欣赏》、《清代书法名家隶书艺术欣赏》、《民国隶书名家书法艺术欣赏》等篇文章,系统介绍汉代至民国的隶书名家名作,在查阅史料和创作的过程中,笔者领略了中国传统隶书艺术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同时也为历代名家高深的书法造诣、精湛的书法技艺所折服,更为众多光辉灿烂的隶书艺术作品所震撼。

从民国开始,隶书创作水平虽然程退弱的态势,当代的隶书水平与古代、清代、民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有一批书法名家,他们潜心书法研究、创作和教育,创作出大批优秀的隶书作品,为传承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从中摘选25位书法名家,均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均是德艺双馨、硕果累累的老一辈书法名家,因文章篇幅有限,每人仅展示1~4幅隶书作品(以出生先后为顺序),供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

1、沈尹默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号鬼谷子,别名君默、秋明,祖籍浙江湖州,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教育家。

沈老以书法闻名于世,民国时期在书坛享有“南沈北于” 和“南沈北吴”的美誉(沈指沈尹默,于指于右任,吴指吴玉如)。

沈老的隶书蕴藏筋骨,清隽妍美,风神爽朗。

2、溥心畲溥心畲(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字仲衡、心畲,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当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

溥心畲精通诗文、书法和绘画,隶书厚重古朴,刚健遒美,气韵生动,意境秀逸。

3、吴玉如吴玉如(1898-1982),字家琭,号茂林居士,自署迂叟,原籍安徽泾县,生于南京,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

吴老书法造诣高深,隶、楷、行、草、篆无所不精,启功称之为“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自董其昌后无第二”,张伯驹赞其“晋唐之风,当代巨擘”,王遐举誉之“品在王内史(即王羲之)、颜真卿之间”。

吴老隶书端丽秀劲、遒健豪放、空灵飘逸。

高清字帖汉代隶书代表作,秀逸多姿-曹全碑

高清字帖汉代隶书代表作,秀逸多姿-曹全碑

高清字帖汉代隶书代表作,秀逸多姿-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

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

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

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

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

在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曹全碑》系晋王敞等纪念曹全功绩而立。

碑文主叙曹全为弟分忧,弃官还乡,又遇禁纲,于家隐居,光和七年再任郎中拜酒泉禄福长等身世,从侧面反映了以张角为首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声势浩荡。

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

清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十首最美隶书

十首最美隶书

十首最美隶书说起咱们中华文化里的书法艺术,那可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今儿咱们就来聊聊十首最美的隶书作品,这可真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让人不禁感慨万分,心驰神往。

一提到隶书,很多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种古朴典雅、大气磅礴的感觉。

没错,隶书就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智者,岁月在它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份从容与淡定,却是岁月无法磨灭的。

咱们说这十首最美的隶书作品,每一幅都是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

就说那第一幅吧,简直就是“笔走龙蛇”,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有了生命,在纸面上跳跃舞动。

看那字的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就像是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既有雄浑壮阔的气势,又不失细腻温婉的韵味。

你瞧那“山”字,一笔一划间仿佛就能感受到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的意境;再看那“水”字,又好像能听到潺潺流水声,清澈透明,沁人心脾。

再来说说第二幅,哎呀,那叫一个“铁画银钩”,每个字都像是用铁铸成的,线条刚劲有力,却又不失柔美。

那“风”字,就像是一阵清风拂过,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那“月”字,又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静静地照亮着人们的心灵。

这隶书作品,就像是诗人笔下的文字,充满了情感和韵味,让人看了之后久久不能忘怀。

接下来的几幅作品,也是各有千秋,美不胜收。

有的像是“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有的则是“龙飞凤舞”,气势磅礴,让人看了之后热血沸腾。

这些隶书作品,就像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世界。

就说那第八幅吧,真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那字写得既有个性又不失规范,就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纸面上演绎着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你瞧那“秋”字,就像是一片金黄的落叶,带着几分萧瑟和寂寥;再看那“霜”字,又像是清晨的霜花,晶莹剔透,却又带着几分寒意。

这隶书作品,就像是一首首优美的诗歌,诉说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

最后一幅作品,那简直是“出神入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那字写得既端庄又灵动,就像是舞者优美的身姿,在纸面上翩翩起舞。

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

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

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
隶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主要流派之一,在中国书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历届全国隶书比赛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体现了书法家对隶书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的介绍。

一、赵孟頫《祭侄文稿》
赵孟頫是南朝梁时期的书法家,是隶书的代表人物。

他的隶书作品《祭侄文稿》是一件非常有名的作品,此作品体现了赵孟頫独具匠心的书法风格,线条工整规矩、憨态自然。

二、董其昌《黄庭经》
董其昌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的隶书作品《黄庭经》是一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既体现了董其昌的书法功底,也反映了他对“黄庭经”经书的深入理解。

此作品因其典雅清秀、线条流畅而成为董其昌的代表之作。

三、何绍基《汉碑隶书》
何绍基是宋朝著名书法家,他的隶书作品《汉碑隶书》在书法界也是一件非常有名的作品。

何绍基的隶书风格独特,他不拘泥于仿古碑刻,而是将自己的创意与技法融入其作品之中,使作品更加活泼灵动。

四、郑板桥《李公秉公房金石记》
郑板桥是明朝著名书法家,他的隶书作品《李公秉公房金石记》是一件非常有名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此作品体现了郑板桥的创作精神和对隶书的深刻理解,线条流畅、疏密相宜。

历届全国隶书比赛中,这些获奖作品无一不体现了书法家对隶书的热爱和深入理解。

其饱满的笔力、流畅的线条、娴熟的技法和独特的创意,使这些作品在书法艺术领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书法学习素材和借鉴。

傅山隶书《千字文》,体势真够奇特,憨态可掬!

傅山隶书《千字文》,体势真够奇特,憨态可掬!

傅山隶书《千字文》,体势真够奇特,憨态可掬!
傅山(1607.8.11 -1684.8.2)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

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

傅山自称为老庄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场合与作品中反复强调、自陈:“老夫学老庄者也”、“我本徒蒙庄”、“吾师庄先生”、“吾漆园家学”。

在隶书书法创作领域中,傅山是明末清初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隶书在他手中柳暗花明,清代隶书的复兴也要重重地写上傅山的大名。

是傅山隶书神完气足、一气呵成,用笔精到,字形端庄,线条纤劲圆润,字形优美秀润而不失古朴,其中有众多的古文奇字,基本摆脱了明人隶书习气,靠近汉碑风神。

傅山隶书轴,用笔简明,恪守中锋,有金石韵味。

结字多取篆书结构,增强了隶书的古气。

章法参差错落,字形大小变化自然,有行书的韵味。

傅山隶书中透出的文气,也为一般书隶者所不及,傅山的碑刻隶书比他的墨迹规整。

傅山隶书《千字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隶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欣赏:
隶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1
隶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2
隶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3
隶书的美学内涵:
解读隶书的美学内涵和产生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对隶书本体的深层认知。

通常,是从现存的汉碑和简牍两种载体来认识隶书的。

但是,通过汉碑和简牍两种载体来认识隶书还远远不够。

因为这样还无法认识隶书美学内涵的形成渊源。

因此,要将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置放在秦汉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探求出隶书美形成的文化和思想渊源。

也只有这样,才算了解了一些隶书的传统。

在两汉,隶书不但通过隶变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同时还有着向草率和规范两极方向发展的整体趋势。

一方面,隶书在过分强调书写便利的极端中逐步脱离了隶书的原本实用立场,进而在持续草化过程中因书写的运动态势不同最终形成了所说的章草和今草;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对隶书原本书写形态的规范建构,而且这种规范建构是以形式秩序确立为前提的。

因为文字的形式秩序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民族文化交流的畅通和社会进步。

这是历来被官方重视的重要环节。

因此,随着西、
东汉王权的相继确立,对现实生活中广泛流通的隶书进行规范整理也就成为必然。

八分书以规范为手段,有效的克服了篆之捷隶书的随意性书写倾向,使形式秩序趋向于稳固的位置选择和有序的结构图式。

加上汉代官方文人审美观念的不断容入,最终形成了八分书规范、和谐、静穆、左撇右挑的风格特征。

两汉刻石存在的从西汉的质朴率真向东汉工稳规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也从一方面印证了官方对篆之捷隶书进行规范建构的历史进程。

然而,当今学界和书法界普遍把两汉刻石方面的逐步工稳规范的发展趋势认定为隶书走向成熟的标志了。

这样做不但牵强,也为隶书的本体理论阐释带来困难。

这是因为:一、八分书对隶书的改造是以美术规范化和线条装饰化为前提的。

不但不具备书写的随意性与合理性,反而增加书写的难度,失去了隶书书写简捷流便的原本实用立场;二、从八分书的书写主体来看,已经由隶书的原本社会公众立场上移到了文人和官方了。

从、《乙瑛碑》、《礼器碑》《华山碑》、《曹全碑》、《张迁碑》等刻石文本可以看到八分书已经开始具有雅化、规范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

这些书法文本有着一个大致相同的特征,那就是波蹀。

其实这种波蹀是对篆之捷原本隶书书写的美化。

飞动的线条和波蹀已经使刻石隶书脱离了隶书原本的简单和质朴,而开始具有雅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是汉代文人那种浪漫、潇洒的艺术审美精神的体现。

而正是这种雅化、规范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却失去了隶书在社会广泛流通的内在条件和社会基础,因而也就不应该属于原本意义上的隶书。

事实上,隶书表现在刻石方面的逐步工稳规范的发展趋势,它的实质是八分书对篆之捷原本隶书实施规范和审美改造
的双重结果。

《熹平石经》以其高度规范的形式秩序、以及构造的共同原则和形体的共同特点,体现出八分书最大程度的稳定性品格。

如果从文字学角度讲,八分书应该成为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字体的。

所以说,隶书从西汉的质朴率真向东汉工稳规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并不完全是隶书走向成熟的标志,它更多的是孕育着一种新的字体的产生。

八分书由于自身的本质特性和使用立场,脱离篆之捷原本隶书书写主流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也就成为必然。

《熹平石经》的书体特征和内容也佐证了八分书作为东汉规范字体的使用局限性。

隶书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形成,不是东汉的高度规范和成熟,而是存在于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

在这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有着实在太多的书法文本需要加以解读和认知。

《张迁碑》的质朴奔放、浑厚博大,《曹全碑》典雅华美、俊秀温润,看到了不同风格、不同结体和不同审美取向的东汉经典刻石文本书法。

这是东汉正大的文化气象和文人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自信的书写流露。

特别是《石门颂》潇洒自如的波挑,体现着文人回归大自然书写的开放情怀,加上民间工匠的契刻,又为《石门颂》置入了民间的质朴意味,铸就了《石门颂》既有原本隶书的质朴随意,又有人文情怀流露的独特艺术魅力,显示出《石门颂》不拘一格的奔放品格、以及阔大的自然气象,成为历代书家关注和借鉴的经典范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