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题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
案全套
一、地理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
1. 描述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特征。

答: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2. 解释板块构造学说,并列举板块运动的证据。

答: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被分为了若干个板块,它们由海洋地壳和岩石圈构成。

板块运动的证据包括地壳构造、地震、火山喷发、地面热流研究等。

3. 解释地球内部热对流的原因和作用。

二、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1. 描述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答: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现象和规律,特点是多学科综合、多尺度研究以及综合地理学方法。

2. 说明地理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地理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野外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3. 解释地理学常用的测量方法。

答:地理学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地球经纬度测量、地形测量、大地测量和地质测量等。

三、地球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 解释地球系统。

答:地球系统是由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相
互作用的组成部分所组成。

2. 解释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答: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板块运动和地壳变动的结果,
包括岩浆活动、地震、地壳抬升和构造变形等过程。

3. 描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答: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
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退化等。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案的全套内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A. 12小时B. 24小时C. 365天D. 1个月2.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引起地球季节变化?A. 地轴倾角B. 地球公转C. 太阳辐射D. 大气层的存在3. 地球上常见的地形包括下列哪些?A. 山地B. 沙漠C. 平原D. 海洋4.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气温的变化?A. 经度B. 纬度C. 海洋湿度D. 高度5. 下列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洲?A. 亚洲B. 非洲C. 欧洲D. 北美洲6. 下列哪个是我国的第一长江?A. 长江B. 黄河C. 淮河D. 嘉陵江7.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导致环境污染?A. 工业废气排放B. 水污染C. 大气污染D. 人口增长8.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存在于下列哪个地方?A. 河流湖泊B. 冰川冰雪C. 地下水D. 大气水汽9. 下列哪个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10. 下列哪个是我国幅员最大的省份?A. 新疆B. 青海C. 西藏D. 广东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北京。

2. 英国所在的洲是欧洲。

欧洲。

3. 地震最常发生在地壳上。

地壳上。

4. 我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

5. 地球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里海。

6. 大气圈的最外层是热层。

热层。

7. 我国的南海位于南中国海。

南中国海。

8. 我国的大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9. 美洲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

10. 黄金分割是指一物体的两部分之比等于整体和较大一部分之比。

一物体的两部分之比等于整体和较大一部分之比。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它们的周期分别是多长时间?答: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24小时;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轨道运行一周的运动,周期为365天。

2. 请简要解释地球的季节是如何形成的?答:地球季节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轴倾角有关。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完整版)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完整版)

C 5.下列四国中,与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
A.德国 B.瑞典 C.印度 D.美国
A 6.上图①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问题
B.人口基数过大问题
C.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D.失业人口增多问题
C 7.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
B.实行计划生育
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D.加大教育投入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完整版)
二 战 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 平衡
到发达国家
打工
2.定居移民减少,2.南亚、南欧、非洲
流动工人增加 人到西亚打工
(外籍工人) 3.南欧、非洲人到西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完整版)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
20世纪 80年代 中期前
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 理制度
C.婚姻生育观 D.生产力发展水平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完整版)
课堂练习
右图是“某4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 和死亡率图”,读图并完成3~7题。
B 3.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 B.1.5% C.4% D.3%
A 4.④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3)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4)生活保障,医疗保健,孤独等老年人本身
问题增多。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完整版)
3.人口的迁移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定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 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知识复习及强化训练——第二章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知识复习及强化训练——第二章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1.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内容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含义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意义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特点是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城乡景观的内涵:(1)城乡景观的含义: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3.地域文化与城乡建设的关系: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体现:影响方面表现民居特色民居建筑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城市格局中国皇权至上,以宫殿为中心欧洲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高层建筑在城市外围美国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建筑风格中国砖墙木梁架结构、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西方柱廊、尖塔、喷泉、雕塑2.地域文化的保护途径: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

(√)2.不同纬度之间,不同海拔之间,城乡景观存在普遍共性。

(×)3.地域文化的形成只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4.不同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5.哈尼梯田体现了人地和谐的理念。

(√)曲阜高铁站最先迎接旅客的是采用汉代宫殿建筑风格建设的高铁车站及车站广场上高达30米的孔子像和“六艺”浮雕,还有在广场灯柱上篆刻的《论语》经典语句。

曲阜高铁站如此设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是儒学发祥地, 这样建设可使京沪高铁曲阜站的建筑与曲阜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协调统一,体现其地域文化特色。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第3讲工业区位因素(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第3讲工业区位因素(人教版必修二)

地项目。据此完成3~5题。
5.该企业入驻宜春,对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的积极影响是
①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②融通产业链上下游 ③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④增加就业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2023·山东烟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纺织服装业按生产工艺分为纺纱工业、织布工业、针织工业、非织造工业、印
地项目。据此完成3~5题。
3.该企业选择在宜春投资建设生产基地项目,主要是因为宜春
A.技术先进
B.有政策支持
√C.原料丰富
D.劳动力充足
(2024·云南大理模拟)锂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资源。江西省宜春市拥有世界最大
的锂云母矿,现已探明可利用氧化锂储量258万吨,占全国锂资源的23.8%,被称为
“亚洲锂都”。当前的宜春,有146家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头
2、能源成本
及生活习惯对工业区位选择都有一定的
3、劳企动业力成本 经 济 效 益中间产品成的本影运响最输。低费,用和利能润源最 高
理想区位条件
B 环境因素 C 社会因素
消耗,最终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交易费综用合,考提虑高生多产种效成 本
现实区位选择
1、 政策
2、文化、 个人偏好
D 集聚
率,取得规模效益;加强信
息交具 工流有 厂选和工 往址技业 往术宗联 会协旨系 近作(距:生,离利产促的润联进集最系集聚大、现空化象间。联系及信息联系)的 劳通电原产成动服子料品创力装装导加新导制配向工,向造等型、增型、:水强节:制制果竞省如鞋糖罐争运劳普 、力、头输动。水 等成力本成本市 、 等技 器 制能场 啤术 人 药源导 酒导 制 、成向 制向 造 航本型 造型 、 空: 、集 半 航肉 石成 导 天类 油电 体 等加 化路 、工 工、 生机 物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试题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8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纪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是( )A.出生率升高B.死亡率降低C.死亡率升高D.出生率降低 2、关于人口增长速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3、有关人口增长加速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B.世代更替快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化D.是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下图中所示a 国家可能是( )A.印度B.韩国C.美国D.英国 5、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 6、下图中,与上图中阶段(4)一致的是()A B C D.不能确定 7、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劳动力的不足 C.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D.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8、决定人口数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A.死亡率B.出生率C.自然增长率D.人口密度9、人口低速增长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形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A. 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家庭观念的转变B.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C. 国家人口政策D.农业的丰收 10、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A .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 .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11、在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自然条件B .经济条件C .自然灾害D .河流变迁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地的是( )A .欧洲B .拉丁美洲C .北美D .非洲 13、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农村到城市B .城市到农村C .农村到农村D .城市到城市 14、下列现象属于人口流动的是( )A .三峡库区移民B .“安史之乱”引发我国北方人民大规模南迁C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民工流”D .老城区的拆迁户乔迁新居 15、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 .人口迁移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B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利大于弊。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题

高中地理新课标必修二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产力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力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口增长越迅速B.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C.生产力发展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没有关系D.生产力发展与人口增长呈负相关读我国部分人口自然变化表,完成2~3题;2.新中国成立前,我们人口的增长模式长期以什么为主A.原始模式B.传统模式C.原始和传统模式D.过渡模式3.从表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什么转变开始的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4.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B.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C.环境承载力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D.环境承载力就是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5.人口合理容量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6.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中出现“民工潮”的原因是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地转化不足②农业现代化带来的人口城市化③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④大城市就业人口短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支对我国人口的影响是①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加②人口总数减少③人口素质提高④初婚年龄提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A.气候干旱地区B.热带雨林地区C.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D.高纬度寒冷地带9.读右“某假想地域城市分布图”,图中下列城市等级系列由高到低正确的是A.③②⑦ B.⑧②①C.③④⑤D.⑦⑥⑤10.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平原地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不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②山区的城市一般分布在视野开阔、空气流通的半山腰上③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④平原、高原和山区都会有城市分布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11.有关交通与我国城市区位,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方城市大多位于河流汇合处B.北方城市大都位于大河道上C.石家庄、郑州位于铁路干线上 D.扬州、济宁等城市在京沪线开通后得到充分发展12.城市商业区的基本要求是A.要有便捷的交通B.要有充足的原料来源C.要有丰富的能源D.要有先进的科技力量13.北京王府井商业街、方庄小区、首钢及其附近地区分别是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14.下列关于土地租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越高B.影响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和交通通达度C.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租金最贵D.远离公路的地区,租金比较低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5~16题15.30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16.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B.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17.关于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A.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其城市化水平B.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C.城市化能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D.区域经济的发展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增加绿地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和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完成18~19题; 18.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19.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A.常绿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20.下列属于逆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膨胀,中小城镇发展缓慢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④乡村人口比重回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目前,在西方国家的在城市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大城市环境不断恶化②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③市区失业人口增多④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下列属于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的是A.组织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B.为控制环境污染,从中心区大量外迁人口C.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人居环境D.控制小城镇发展,保护城市环境23.商贸联系的基础是A.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B.现代物流业的发展C.技术人员在区际间的流动D.生产成品的区际流动24.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国家,这反映了某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使市场对农业的影响扩大出口,这些因素主要包括A.气候和地形B.劳力和水源C.交通和技术D.土壤和资金25.读下面四幅图,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判断下列工厂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自来水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钢铁厂B.钢铁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自来水厂C. 钢铁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D. 钢铁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化工厂26.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和差别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②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③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④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7.现代工业集中布局的“聚集效应”,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A.劳动力因素B.环境因素C.社会协作因素D.技术因素28.一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工厂,而不是将工厂设立于一个工业区内,主要原因是A.是工业分布由集中趋向于分散的体现B.由于在一个工业区内无法生产众多的零件C.由于跨国公司没有一个核心的部门D.使不同的部件生产厂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取得最佳效益29.“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是A.众多的海港B.丰富的煤炭资源C.充足的水电D.廉价的人力资源30.读右“某地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状况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确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①、③、④B.在A阶段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大C.从B处开始,该地逐步由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升级D.在C阶段主要作为外来产业的承接地,为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读下面四国某相同的工业部门分布示意图,回答31~32题:31.该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A.石油化工B.汽车生产C.微电子D.饮料生产32.关于该工业的分布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西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B.发展中国家多于发达国家C.沿海地带多于内陆地区D.高纬度多于中、低纬度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英才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图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5年农产品产值构成;读图回答33~34题;33.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水源C.市场和交通D.政策和劳动力34.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的“都市农业”,以下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部门有A.观光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房地产业D.水稻种植业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35~37题35.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36.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37.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D.中、西部地区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8~40题;38.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39.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D.扬尘40.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作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二.综合题41.读“我国人口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1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广东,试分析其主要原因;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2分析图中区域间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城乡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尤其是区域间收差距的存在;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3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回答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努力发展经济,转变以自然条件主导人口承载能力的现状为以经济投入调控人口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42. 下图展示一城市由1930年至1992年的发展情况;A区是低级住宅区,B区是中级住宅区,C区是高级住宅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高级住宅区分布在C区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利;位于盛行风的垂直方向,免受工业企业造成的大气污染;离CBD距离适中,临海、有优美的风光;2该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对比a、b两图可看出该城市的变化有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这一过程被称为城市化过程;3假如你是该市政府部门负责人,为了使工厂厂长们相信在X地发展新式工业较为有利并同意搬迁;你用哪些理由说服他们;已有的工业区日趋老化,很多厂房不能容纳新式的机械;该地区还有不少因工业过于集中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新厂址X地区有便利的公路运输,且毗邻两个新市镇,市场广大,劳动力丰富43.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判断,世界城市人口在___2000____年超过总人口的半数以上;2从绘出的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共同特点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同特点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目前还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3通过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可以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4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导致其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一方面是民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畸形发展,农村人口盲目流向城市;44.世界两大牧区分布图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优越的自然条件;与甲牧区相比,乙牧区发展畜牧业突出的区位优势;共同条件:夏季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土地辽阔,地形平坦;乙区优势:临近海港,便于出口;2阿根廷是世界上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其生产的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根据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乙牧区发展中借鉴哪些经验①以密集的商品畜牧业代替自给自足的粗活畜牧业;②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畜种;③大力发展人工牧场,开辟水源,种植饲料;④改善交通条件;⑤退耕还草,保护草原生态,防止环境退化;45.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城市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C/DA.洞庭湖平原B.长江三角洲C.闽南三角地带D.珠江三角洲2该城市城区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若图中环城绿化带的总长度为15厘米,则其实际长度为30千米;3该城市的布局有两处明显不合理,请指出:未设置污水处理厂、过境干道影响市区4若把乳牛场和蔬菜基地的位置对换,是否可行,为什么47.阅读右图,图中数值为等高线或等深线,回答下列问题;1假如在A处布局一钢铁厂,分析其负面影响有哪些方面位于河流上游,会污染水源;位于盛行风带上,会污染到城市空气2欲在B处布局港口,其不利因素有哪些该处海岸平直不利于避风浪;沿岸有小山丘,不利于港口设施建设;3近年来该地城区出现城市交通问题,请设想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4计划在该区沿海地区建一滨海浴场应建在图中B、C、D、E中的C处;。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读图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读图练习题

《人口的变化》读图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 ①B. ②C. ③D. ④2.下列各国, 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 埃与B. 中国C. 德国D. 印度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图2.图3回答3-4题。

3.图2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 最可能出现的是 ( )A. 人口素质下降B. 人口老龄化C. 就业压力加大D. 劳动力成本下降4.图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①②④③D. ①③②④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与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 完成5~6题。

5.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6.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B. 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C. 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D. 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读2001~2007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情况图, 回答第7题。

7、2004~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 外省区流入人口较多B. 自然增长率上升C. 人口政策松动D. 育龄妇女比例持续上升读人口增长示意图, 完成8~9题。

8. 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国家是 ( ) A. ① B. ② C. ③D. ④9. 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老龄人口增多B.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就业压力过大C.人口素质偏低, 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 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与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10~11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2章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同步练习新(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2章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同步练习新(含答案)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选择题营造特色城市,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西安的古朴B.桂林的灵秀C.苏杭的神秘D.拉萨的奇逸3.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世界上大致形成了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文化型城市、宗教型城市、旅游型城市等五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城市。

下列属于文化型城市的是()A.苏黎世、香港B.布鲁塞尔、火奴鲁鲁C.威尼斯、戛纳D.威尼斯、日内瓦【答案】1.C 2.A 3.C【解析】第1题,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第2题,西安的风格古朴,苏杭的风格灵秀,桂林的风格奇逸,拉萨的风格神秘。

第3题,政治型城市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瑞士的日内瓦等;经济型城市如苏黎世、香港等;文化型城市如威尼斯、戛纳等;宗教型城市如耶路撒冷、麦加等;旅游型城市如火奴鲁鲁、桂林、北戴河等。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这说明()A.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C.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D.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5.图中数字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①—吊脚楼②—蒙古包③—窑洞④—四合院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4.B 5.C【解析】第4题,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其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地理高中必修二练习题及讲解

地理高中必修二练习题及讲解

地理高中必修二练习题及讲解### 地理高中必修二练习题及讲解#### 练习题一:地球的运动题目:1. 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3. 简述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答案:1.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地轴旋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为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运动,方向同样自西向东,周期约为365.25天。

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季节变化。

2. 地球自转使得地表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辐射,形成昼夜。

公转则导致地球在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影响气候。

例如,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气候炎热;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气候寒冷。

3. 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造成的。

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使得北半球朝向太阳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较长;反之,当南半球朝向太阳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较短。

#### 练习题二:气候类型题目:1. 列举三种主要的气候类型,并简述其特征。

2. 描述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3. 为什么热带雨林气候被称为“永恒的夏天”?答案:1. 三种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干季。

-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湿润,冬季干燥。

- 极地气候:全年寒冷,降水少。

2. 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

夏季陆地比海洋更热,形成低压区,吸引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带来降水;冬季陆地比海洋更冷,形成高压区,导致干燥的陆地气流控制,降水减少。

3. 热带雨林气候被称为“永恒的夏天”,是因为该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受到太阳直射,温度高且稳定,降水丰富,植被茂盛,几乎全年都是生长季节。

#### 练习题三:水循环题目:1.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2. 说明水循环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它对全球气候有何影响?答案:1.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环节。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题高中地理必修二练题1. 自然地理环境1.1 请解释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50字以上)1.2 请列举至少三个影响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

(不少于20字)1.3 请解释地球尺度的概念。

(不少于30字)2. 地理的研究方法2.1 设施调查和现地调查是地理研究的两个重要方法,请简要解释这两种方法。

(不少于20字)2.2 请解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不少于30字)2.3 请解释地图投影的目的及其种类。

(不少于30字)3. 区域地理基础3.1 请解释地域的概念。

(不少于30字)3.2 请解释区域差异及其成因。

(不少于30字)3.3 请举例说明区域内部的相对稳定性和相对动力性。

(不少于30字)4.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4.1 请列举我国的四种消长型自然条件。

(不少于20字)4.2 请解释我国的自然分区。

(不少于30字)4.3 请解释我国西南与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其成因。

(不少于30字)5. 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5.1 请解释人口分布的概念。

(不少于30字)5.2 请解释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不少于30字)5.3 请解释我国东南与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不少于30字)6. 城市发展与规划6.1 请解释城市化的概念。

(不少于30字)6.2 请解释城市化的特点和阶段。

(不少于30字)6.3 请解释我国城镇化的问题和对策。

(不少于30字)7.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1 请解释环境保护的内容。

(不少于30字)7.2 请列举至少两种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

(不少于20字)7.3 请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实现路径。

(不少于30字)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题的完整版,请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祝您答题顺利!。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3章第2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3章第2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三个工厂的投入构成如下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 工厂①运费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需要原料和能源少B. 产品轻,科技含量高C. 交通发达,航空运输为主D. 离原料地和市场近2. 在我国发展②类工厂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A. 西部地区B. 东北地区C. 闽南三角地区D. 北京市及附近地区3. 工厂③可能是A. 汽车厂B. 钢铁厂C. 玩具厂D. 精密仪表厂【答案】1. D2. D3. C【解析】1.据图中三个工厂的投入构成可知,工厂①的原料占41%,说明是原料指向型工业,为了节约成本,应该接近原料产地;产品的运费占2%,说明该工业部门接近市场,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2.据材料可知,②类工厂的科技投入占50%,说明该类企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应该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北京市及附近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适合布局该类企业,故D项正确;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科技条件相对较差,不适宜布局,故A、B、C项错误。

3.工厂③的工资投入占比重最大,39%为工资投入,说明该类企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汽车厂应该布局在市场广阔的地区,故A项错误;钢铁厂往往布局在资源丰富的地区,故B项错误;玩具车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布局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属于劳动力指向型产业,故C项正确;精密仪表厂应该布局在技术发达的地区,故D项错误。

读几种常见工业导向型模式图,判断工厂区位选择依次与图示a、b、c、d对应的是()A. 食品厂、汽车厂、啤酒厂、微电子厂B. 炼铝厂、服装厂、芯片厂、家具制造厂C. 飞机制造厂、制鞋厂、汽水厂、电解铜厂D. 甘蔗制糖厂、电子装配厂、水产品加工厂、石油加工厂【答案】4.C【解析】从四图可以看出,四图分别表示技术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动力(能源)导向型工业,分别对应飞机制造厂、制鞋厂、汽水厂和电解铜厂。

下图示意我国某家具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等过程。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试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试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试题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解释和说明。

3.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主要展示自然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地图展示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等。

二、自然地理1. 地形与地貌:地形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状态,地貌是指地表形态的成因和特征,如山地、平原、高原等。

2. 气候类型: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3. 水文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子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4. 土壤与植被:土壤是地球表层的松散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植被是指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不同气候区有不同的植被类型。

三、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动,包括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功能增强的过程。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

3. 农业地理: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水资源进行食物生产和加工的产业。

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不同地区因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而有不同的农业布局。

4. 工业地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从事物质产品加工和制造的产业。

工业布局受到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等因素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是通过航空器或航天器上的传感器远距离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综合训练题(一)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综合训练题(一)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新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综合训练题(一)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2.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下面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3题。

3. 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 )A. 甲B. 乙C. 丙D. 丁4.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的人类活动是()A.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B.控制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C.改进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与方法 D.大面积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5.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A.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6.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至东北的故事。

剧中山东人迁到东北的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D.国际人口流动结合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完成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5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为()A.不断加快B.不断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8.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传统型B.现代型C.原始型D.过渡型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完成9-10题。

9. 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10.据表格判断,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1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原因。

12.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必练题总结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必练题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必练题总结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川藏铁路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线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经雅安、康定,在岗托跨金沙江后进入西藏自治区,经昌都、林芝、山南至终点拉萨市,全线运营长度1838千米。

川藏铁路穿越横断山区,线路走向为“八起八伏”,桥隧比高达81%,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

川藏铁路辐射的人口众多,沿线有着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旅游等资源,铁路的修建能提升沿线的交通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同时能把西藏连入长江经济带,并形成我国通往南亚的便捷陆路通道。

材料二川藏铁路和青藏铁路示意图。

(1)简要说明川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川藏铁路线路走向为“八起八伏”,试分析其原因。

(3)目前青藏高原已有公路、铁路、航空线与全国各地相通,为什么还要建川藏铁路?答案:(1)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频繁;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等。

(2)尽可能避开高山,避开地质状况不稳定的地区;尽可能多地联系城镇,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3)铁路运输量大,成本低,连续性好;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大;川藏铁路有利于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资源的开发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川藏铁路和青藏铁路示意图为背景,并结合相关资料,主要考查铁路修建的困难,影响铁路路线走向的因素及铁路修建的意义。

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修建川藏铁路的主要困难要从地形地质、高寒环境等方面来分析。

一是地质条件复杂,川藏铁路途经四川盆地、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地形类型多样,地势起伏大,又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灾害频繁,施工难度大;二是高寒环境,高原地区,多年冻土发育,自然条件恶劣,气候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一旦受到破坏很难恢复。

(2)川藏铁路线路起伏较大,可能的原因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避开不利条件,二是带动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城市的辐射功能(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城市的辐射功能(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2.东京的城市功能以(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3.下列不属于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的是( )A.引领地方经济发展B.区域经济中心C.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D.提供农产品4.下列城市的主要功能明显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是( )A.武夷山B.三亚C.桂林D.广州题组二城市的辐射功能下图为某假想地域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最高等级城市的是( )A.①B.②C.③D.④6.下列城市及其服务功能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①—摩托车②—小汽车③—高级商务车B.③—中小学④—大学⑤—中小学C.④—银行⑤—信用社⑥—股市D.⑥—电影院⑦—录像厅⑧—歌剧院读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县(市、区)、乡镇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下列关于石家庄市与赵县等级与服务范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石家庄市的等级与赵县相同,服务范围与赵县相同B.石家庄市的等级高于赵县,但服务范围小于赵县C.石家庄市的等级低于赵县,但服务范围大于赵县D.石家庄市的等级高于赵县,服务范围大于赵县8.下列经营活动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深度解析)A.粮店B.服装店C.空调专卖店D.汽车交易市场题组三城市发展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9.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10.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B.加速临港工业的发展C.提升其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11.上海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城市面积大B.城市人口多C.经济、交通发达D.劳动力素质高题组四城市空间组织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黑圆点大小代表城市等级高低),回答下面两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新课标必修二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产力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力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口增长越迅速B.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C.生产力发展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没有关系D.生产力发展与人口增长呈负相关读我国部分人口自然变化表,完成2~3题。

2.新中国成立前,我们人口的增长模式长期以什么为主A.原始模式B.传统模式C.原始和传统模式D.过渡模式3.从表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什么转变开始的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4.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B.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C.环境承载力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D.环境承载力就是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5.人口合理容量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6.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中出现“民工潮”的原因是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地转化不足②农业现代化带来的人口城市化③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④大城市就业人口短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支对我国人口的影响是①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加②人口总数减少③人口素质提高④初婚年龄提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A.气候干旱地区B.热带雨林地区C.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D.高纬度寒冷地带9.读右“某假想地域城市分布图”,图中下列城市等级系列由高到低正确的是A.③②⑦ B.⑧②①C.③④⑤D.⑦⑥⑤10.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平原地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不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②山区的城市一般分布在视野开阔、空气流通的半山腰上③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④平原、高原和山区都会有城市分布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11.有关交通与我国城市区位,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方城市大多位于河流汇合处B.北方城市大都位于大河道上C.石家庄、郑州位于铁路干线上 D.扬州、济宁等城市在京沪线开通后得到充分发展12.城市商业区的基本要求是A.要有便捷的交通B.要有充足的原料来源C.要有丰富的能源D.要有先进的科技力量13.北京王府井商业街、方庄小区、首钢及其附近地区分别是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14.下列关于土地租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越高B.影响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和交通通达度C.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租金最贵D.远离公路的地区,租金比较低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

读图回答15~16题15.30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16.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B.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17.关于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A.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其城市化水平B.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C.城市化能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D.区域经济的发展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增加绿地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和重要途径之一。

据此完成18~19题。

18.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19.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A.常绿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20.下列属于逆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膨胀,中小城镇发展缓慢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④乡村人口比重回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目前,在西方国家的在城市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大城市环境不断恶化②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③市区失业人口增多④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下列属于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的是A.组织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B.为控制环境污染,从中心区大量外迁人口C.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人居环境D.控制小城镇发展,保护城市环境23.商贸联系的基础是A.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B.现代物流业的发展C.技术人员在区际间的流动D.生产成品的区际流动24.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国家,这反映了某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使市场对农业的影响扩大出口,这些因素主要包括A.气候和地形B.劳力和水源C.交通和技术D.土壤和资金25.读下面四幅图,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判断下列工厂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自来水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钢铁厂B.钢铁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自来水厂C. 钢铁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D. 钢铁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化工厂26.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和差别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②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③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④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7.现代工业集中布局的“聚集效应”,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A.劳动力因素B.环境因素C.社会协作因素D.技术因素28.一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工厂,而不是将工厂设立于一个工业区内,主要原因是A.是工业分布由集中趋向于分散的体现B.由于在一个工业区内无法生产众多的零件C.由于跨国公司没有一个核心的部门D.使不同的部件生产厂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取得最佳效益29.“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是A.众多的海港B.丰富的煤炭资源C.充足的水电D.廉价的人力资源30.读右“某地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状况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确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①、③、④B.在A阶段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大C.从B处开始,该地逐步由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升级D.在C阶段主要作为外来产业的承接地,为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读下面四国某相同的工业部门分布示意图,回答31~32题:31.该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A.石油化工B.汽车生产C.微电子D.饮料生产32.关于该工业的分布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西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B.发展中国家多于发达国家C.沿海地带多于内陆地区D.高纬度多于中、低纬度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英才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图中M 表示我国某县2005年农产品产值构成。

读图回答33~34题。

33.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水源C.市场和交通D.政策和劳动力34.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的“都市农业”,以下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部门有A.观光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房地产业D.水稻种植业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35~37题35.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36.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37.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D.中、西部地区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38~40题。

38.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39.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D.扬尘40.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作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二.综合题41.读“我国人口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1)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广东,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2)分析图中区域间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城乡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尤其是区域间收差距的存在;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3)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回答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

努力发展经济,转变以自然条件主导人口承载能力的现状为以经济投入调控人口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42. 下图展示一城市由1930年至1992年的发展情况。

A区是低级住宅区,B区是中级住宅区,C区是高级住宅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高级住宅区分布在C区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利;位于盛行风的垂直方向,免受工业企业造成的大气污染;离CBD距离适中,临海、有优美的风光。

(2)该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对比a、b两图可看出该城市的变化有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这一过程被称为城市化过程。

(3)假如你是该市政府部门负责人,为了使工厂厂长们相信在X地发展新式工业较为有利并同意搬迁。

你用哪些理由说服他们。

)已有的工业区日趋老化,很多厂房不能容纳新式的机械;该地区还有不少因工业过于集中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新厂址X地区有便利的公路运输,且毗邻两个新市镇,市场广大,劳动力丰富43.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判断,世界城市人口在___2000____年超过总人口的半数以上。

(2)从绘出的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共同特点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不同特点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目前还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3)通过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可以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

(4)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导致其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一方面是民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畸形发展,农村人口盲目流向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