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的心态变化,理解作者“向死而生”的心态,懂得“相由心生”之理。
2、解读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的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性格和毫不张扬的母爱,领会母亲对我的人生的积极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关注景物描写,分析人物内心世界,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变化。
2、注重分析母亲的言行心理,领会到母亲对我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和日志)和大家看一条说说:“这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王小波)这是我们学校2011届师兄,21岁,这一年他有很多人生规划,要读36本书,刷250部电影,背完考研单词,找寻迷失多年的腹肌。
21岁,多么美好的年纪。
人生正大踏步向前,有无数梦想与渴望等你去实现。
二、可是,21岁的史铁生什么样子?(照片)
双腿残疾,他自己怎么描述这件事的?
“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哪个词应该重读?
他用了一个贬义词来形容曾经的自己,“狂妄”是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啊?青春,热血,自由,洒脱,“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忽地”也是应该重读的,遭遇命运挫折的突然,打击的沉重都表达出来了。
这是他此时内心状态的写照,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他的内心状态?
大家从课文中找一找,概括一下。
“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迷茫彷徨
甚至“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想死
三、一个内心迷茫颓废甚至想死的人,来到了地坛这座古园,他眼中的地坛有着怎样的风景
呢?(问题二呈现)
1、荒芜、破败、沧桑。
哪些词句描写出来的?
剥蚀、淡褪、坍圮——史铁生仿佛亲见亲历地坛的巨变。
目睹它现在的残破荒芜,史铁生好像还看见了地坛的曾经——浮夸、炫耀、高大、辉煌,一如曾经的狂妄的自己。
所以他说,在地坛沉静的光辉中,看见自己的身影——他与地坛是同命相怜的心意相通的朋友。
2、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史铁生的内心迷茫颓废,地坛的宫殿荒芜破败,然而地坛的风
景却不仅仅于此。
它还有怎样的风景?
请同学朗读文章的第五段风景描写部分,哪些句子你比较喜欢?
蜂儿:“一朵”“小雾”你看到过吗?你观察它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瓢虫:“祈祷”——停下来,静止不动,自言自语,思考。
活得自在,悠然。
蝉蜕:“寂寞”,寂寞好像很大,史铁生好像比这个空屋还小。
蝉已获得新生。
蚂蚁:特别像一个人,有思想,会思考,去行动。
露水:“轰然坠地”声响巨大,四周是有多么安静,才感觉露水是轰然坠地。
“万道金光”史铁生是有多小,才会感觉露珠是万道金光。
莫言说过,散文中的物首先是物,但其次又不是物,它可能还是人。
此刻的史铁生仿佛融入到了地坛这些细小的生命中,他的内心是宁静的,能够发现乐趣和生机。
这是个值得人留恋和热爱的生之世界。
所有卑微渺小脆弱的生命都活得自得其乐。
于是史铁生在地坛的丛林深处想明白了生与死: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有一个节日必然到来,你只需用欢欣的心情期待它的到来就好。
3、于是他开始思索“怎么活”,十五年间,他还是总得到那古园去,在这长久的时间,地坛的风景又是怎样的?
坎坷灿烂
雨燕高歌
古柏镇静
落叶坦然
地坛的风景似乎一直在变,但地坛的风景其实从未变过,变的是什么?所谓“境由心生”。
是我的内心状态。
每一处景物的描写都带人了史铁生的心境,史铁生笔下地坛的风景从破败荒芜到充满生机再到寂静灿烂,折射出的是史铁生的十五年心路历程,从迷茫想死到重新有了活下去的用去再到坦然面对苦难与厄运。
对于史铁生来说,是“向死而生”。
所以他自己说“一个只想(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因为坏运也无法阻挡你去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也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造精彩的过程。
于是绝境溃败了,它必然溃败。
”(史铁生《灵魂的事》)
四、我与地坛啊,我就是一座地坛,地坛就是另一个我啊,所以我总是到地坛来。
还有谁总
是到地坛来,母亲。
我承受了命运的苦难,这苦难对母亲来说是什么啊?
是加倍的苦难。
为什么?
她疼爱理解儿子,而当时的儿子沉浸在自己的不幸中,并不疼爱理解母亲。
母亲承受着我的痛苦和一个母亲的那份痛苦惊恐和苦难。
母亲面对这份苦难是怎样的状态,心态?
她怎么想的,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朗读“母亲就来找我”后面的文字,思考为什么母亲来找我却不想让我发觉。
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
她用坚忍的意志面对艰难的命运,把毫不张扬的爱给予儿子。
这个儿子选择了如何活下去——写作,为了让母亲骄傲。
这苦难的母亲的爱,是我面对厄运的力量,我勇敢坚强地在这世上活下去——因爱而生。
五、课堂小结
史铁生的成就:
⏹史铁生——2002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授奖词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
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
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
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在内心痛苦的挣扎里,是地坛公园和母亲给了他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勇气和力量,在他心里,虽然母亲去世了但母亲的爱如地坛的落日一样永恒,地坛是母亲过世后
的史铁生另一位母亲,她以自己的沧桑博大包容他,陪着他逐渐走出心结走向新生,成为后人眼中的“轮椅上的硬汉作家”——史铁生。
最后,我想给大家说三句话:
如果你有一颗发现快乐和美好的心,去看这个世界,你就能拥有一个爱你接纳你的世界。
(境由心生)
如果你用一颗勇敢的心,去面对命运的无常,你就可以拥有坦然宁静的生活。
(向死而生)
如果你有或者曾经有一份坚忍而毫不张扬的母爱,你在这世上便永远不会孤独。
(因爱而生)
六、作业:自读《我与地坛》全文
阅读《病隙碎笔》,跟随史铁生思考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
七、板书设计
地坛——破败生机灿烂
“我”迷茫勇气坦然史铁生
母亲——艰难坚忍毫不张扬
学情分析
这个班是我们学校高一的一个普通班级,高一六班,这个班的学生对文字的感受力很是很强的,敏感细腻,反应迅速,口头表达也很棒。
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朗读出色,教学过程非常顺畅。
在细节的挖掘上,学生做的也非常棒,能够关注最能反映主题的文字并用心分析,从而体会到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深邃的情思和感动。
评测练习效果分析:
仅仅是仔细阅读这篇《想念地坛》,也可以让学生对《我与地坛》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写完十多年后,又写了这篇《想念地坛》。
这两篇文章相得益彰。
想念地坛正是因为我与地坛宿命般的相似命运,我在地坛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与重生。
地坛的安静正是史铁生爱地坛的原因,地坛的安静是史铁生重生的力量。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深刻理解史铁生。
《我与地坛》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旨在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生命中伟大而无私的亲情。
本单元还包括《陈情表》、《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及自读文本《项脊轩志》。
《我与地坛》不同于本单元其他文章,它的作者史铁生是一位残疾人,他遭受命运的打击曾经迷茫苦痛,在内心痛苦的挣扎里,是地坛公园和母亲给了他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勇气和力量,在他心里,虽然母亲去世了但母亲的爱如地坛的落日一样永恒,地坛是母亲过世后的史铁生另一位母亲,她以自己的沧桑博大包容他,陪着他逐渐走出心结走向新生。
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的心态变化,理解作者“向死而生”的心态,懂得“相由心生”之理。
2、解读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的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性格和毫不张扬的母爱,领会母亲对我的人生的积极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3、关注景物描写,分析人物内心世界,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变化。
4、注重分析母亲的言行心理,领会到母亲对我的影响。
评测练习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1-7题。
(18分)
想念地坛(节选)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宁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
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
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
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
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
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
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
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了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
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
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
我想,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扣问,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
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
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
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
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
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
放弃强权,当然还有阿谀。
现在可真是反了!——
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
人呢?名人,强人,人物。
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
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我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
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
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
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
现在我看虚空中便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经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1.第三段末为什么说“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2分)
2.作者为什么能“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2分)
3.作者认为“写作”应该“寻的是什么根”?(3分)
4.文中提到“比赛、擂台、排行榜”作用是什么?(3分)
5.统观全文,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6.结尾处“地坛在我”一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
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地坛里没有人世间的喧嚣,却不乏大自然四季的歌咏,作者喜爱的正是这种“鸟鸣
山更幽”的安静。
B.作者不幸致残,心中十分苦闷,“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一句,是作者从心底
发出的对生活的质问。
C.地坛是作者在痛苦的思索后走向“安静”的地方,是作者写作道路上的一次零度,因
此作者想念地坛。
D.“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此句句式整齐,简洁有力,对虚假
的不正当竞争给予了批判。
E.地坛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想念地坛,实际上是对一种远离尘嚣的精神
境界的想念。
答案:
1. 因为地坛里也有此起彼伏不间断的声音,地坛安静并非无声。
在这里反思的仍是世
间的问题。
2.经过对命运、生命、死亡反复痛苦的思索,心灵获得了解脱(“想顺其自然”或“明白
了生命的真谛”也可)
3.生命的意义,心灵的困惑。
4.批评现实中文学界争名夺利的喧嚣;表明倡导“安静”、回归“零度”的重要,增强文
章的现实性(或针对性)
5.远离喧嚣(“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亦可);不与世隔离;恒久而辽阔;放弃荣华,漠
视恭维与强权。
6.以往地坛所代表的那种“安静”已扎根在我心中。
地坛是作者在痛苦的思索后走向“安
静”的地方,是作者写作道路上的一次零度,因此作者思念地坛。
地坛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想念地坛,实际上是对一种远离尘嚣的精神境界的想念。
7.CE(A项从全文看作者喜爱的不是“这种‘鸟鸣山更幽’的安静”,而是一种超越了现
实功利的安静,所以结尾才说“地坛在我”,B项说那句话是“对生活的质问”,不对;下文“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及其下面一段中的一连串扣问表明,这句话应是对自己命运的叩问,D项说引号里的话是“对虚假的不正当竞争给予了批判”,不对,它批评
的是世人追逐强权和豪华的心态)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几经修改,最后我把目标定为“四个生”,境由心生,向死而生,因爱而生,史铁生。
在“境由心生”中通过通过探讨作者心境与地坛环境的变化,体会到正是因为作者心境在改变,地坛的风景也从沧桑破败走向生机勃勃,走向镇静灿烂。
努力改变心境,而不是环境,有了积极的心态,才可能改变自己的境遇,所以说“境由心生”。
“向死而生”的主题和“境由心生”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每一次地坛环境氛围的改变都昭示着史铁生从迷茫走向勇敢面对残缺的人生再到坦然面对自己。
让走向死亡的过程更精彩,便是“向死而生”。
“因爱而生”本来是我们学校慈善音乐会的主题,爱是人活在世间的勇气和力量。
苏童曾经说,“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史铁生的母亲活得艰难而伟大,她以隐忍和承受面对苦难,这份伟大和坚强是史铁生的榜样和力量,让他有更多坦然面对厄运的勇气,所以说“因爱而生”。
教学设计围绕这三方面来设计,通过三处地坛景物的描写分析“境由心生”和“向死而生”,通过分析母亲的言行心理,体会“因爱而生”。
正是因为有了“境由心生”、“向死而生”和“因爱而生”,史铁生才从一个普通的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成为了今日我们所熟知的“轮椅上的硬汉作家”。
在课堂上,我注重了文本的朗读与分析。
学生以多种方式朗读文本,读的声情并茂,分析的各有特点,非常出色。
课堂环节非常清晰简洁。
同时,自身的课堂控制能力还需提高,包括教态语言都需要更加努力提升。
认知目标: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的心态变化.
技能目标:鉴赏文章写景语言,体会史铁生平实而深刻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向死而生”的心态,让自己有坦然的心态面对命运无常。
懂得“相由心生”之理,让自己有快乐勇敢的心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懂得“因爱而生”,感受母亲的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性格和毫不张扬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