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 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20套】
本套资源目录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及物质的转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2节第1课时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2节第2课时离子反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第2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2节第1课时氯气的性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2节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离子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__摩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第1节铁及其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第2节金属材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第1节第1课时原子结构核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第1节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第1节第3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第2节第1课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第2节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第3节化学键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物质的转化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知识点及对应练习-教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常见物质除杂方法3、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二、常见事故的处理第一章练习1 实验操作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安全措施不.恰当的是()A.实验室使用电器时,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B.实验结束后,应关好水龙头、排气扇及切断电源C.未经老师允许,可以带食物进实验室,可以边做实验边吃东西D.酒精灯里的酒精不准带出实验室2.下列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A.KCl、NaNO3B.水、酒精C.Na2CO3、CaCO3D.MgSO4、ZnSO4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2-4、CO2-3、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2-4,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H2SO4B.HCl C.NaOH D.NaNO34.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B.溶解、蒸发、结晶、过滤C.溶解、蒸发、过滤、结晶D.溶解、过滤、蒸发、结晶5.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C.制取并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6.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使蒸发皿盛满滤液,用小火加热B.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停止加热C.待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D.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7.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热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8.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金属离子,现用NaOH、Na2CO3、NaCl三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A Na2CO3NaCl NaOH B.NaOH NaCl Na2CO3C.NaCl NaOH Na2CO3 D.NaCl Na2CO3NaOH二、非选择题9.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但电解前要进行粗盐精制.试回答下列问题:资料卡片:(1)选择试剂以除去下表所列的可溶性杂质.(2)精制过程既要将杂质离子Ca2+、Mg2+、SO2-4完全沉淀,又要保证不引入新的杂质,为此你认为加入所选沉淀剂的合理顺序为:Ⅱ、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3)最后加适量的盐酸以调节溶液至中性并除去过量的CO2-3.其中盐酸除去CO2-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今有A、B、C、D、E、F六种装置,如图所示.(胶塞、导管可自由选用)(1)写出①~④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选择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连接,制取并收集氢气时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连接.(3)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并检验生成气体的实验,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相连接,检验气体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4)制取氢气并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装置,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已知硝酸银与氯化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氯化银,化学方程式为AgNO3+KCl===AgCl↓+KNO3.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固体提纯,某学生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2)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溶液,使氯化钾转化为沉淀;(3)将混合液进行过滤,过滤装置和操作如图,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从滤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选用的两种结晶方法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将下列错误操作产生的后果填在空白处:(1)手拿试管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管内所盛液体超过容积的1/3时给试管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烧瓶不垫石棉网直接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烧杯盛固体试剂干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量程为100℃的水银温度计测定浓硫酸的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______________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3)猜想和验证:第一章练习2实验操作一、选择题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2.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铁夹、铁圈、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锥形瓶、牛角管、火柴.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A.蒸发B.萃取C.过滤D.蒸馏3.自来水中因含有少量Fe3+而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实验室为了除去自来水中的Fe3+获得纯净水,可采用的方法是()A.过滤法B.结晶法C.蒸馏法D.沉淀法4.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A.蒸发B.蒸馏C.过滤D.萃取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应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B.蒸馏实验不一定使用温度计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D.过滤(如图)时,可将悬浊液从烧杯直接倒入漏斗中6.有Na2CO3、AgNO3、BaCl2、HCl、NH4NO3五种无标签溶液,为鉴别它们,取四支试管分别装入一种溶液,向上述四支试管中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有三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B.如果四支中都没有明显现象时,后加的是NH4NO3溶液C.一支试管出现气体,两支试管出现沉淀时,最后加入的是HCl溶液D.若只有两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BaCl2溶液7.下列萃取与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用CCl4作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A.饱和碘水和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后,塞上上口部的塞子,用一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B.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准备放出液体)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全部下层液体沿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D.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承接并保存上层液体8.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A.用加入适量铜粉的方法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B.用洗气瓶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C.向某无色溶液中仅加入BaCl2溶液,以检验未知溶液中的SO2-4D.先后添加石蕊试液、BaCl2溶液,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溶液鉴别开二、非选择题9.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上部,A、B、C、D是实际操作中各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中的示意图,请指出A、B、C、D分别与a、b、c、d相匹配的组合及其组合后装置在实验中的应用,例如:C和a 组合,用于制取气体.(1)A与________组合,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与________组合,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与________组合,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与________组合,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工业酒精是含水约4%的液态乙醇.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乙醇.CaO +H2O===Ca(OH)2.要在实验室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填写代号)________.A.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过滤B.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蒸馏C.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分液(2)在你选择的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用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里,紧挨加热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对此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酒精灯作热源,在加热的过程中要适时调整酒精灯的上下或左右位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向冷凝管内通冷却水使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3)使蒸馏烧瓶内的支管口处保持某一恒温11.某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及少量的硫酸钠和氯化钠.某学生为了检验其成分,按照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请将所加试剂及有关结论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12.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50 mL碘水和15 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溶液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H.静置、分层.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G→________→E→F.(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物质不能作为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溶剂是________.A.酒精B.苯(一种有机溶剂,与水互不相溶,密度比水小) C.汽油13.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钠试剂,含少量Na2SO4杂质.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来确定其纯度.(1)有以下实验操作步骤,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A.称取样品W1 g B.加盐酸酸化C.用蒸馏水溶解D.过滤E.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F.洗涤G.干燥H.称量沉淀质量为W2 g(2)酸化时盐酸是否需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aCl2溶液要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沉淀已洗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样品中Na2CO3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化学计量①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1人教版学案配套课件1-1-2
2. 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
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
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 C )
A.氧化钙
B.碳酸钠
C.氢氧化钾 D.次氯酸钠
解析:草木灰中含K2CO3,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在煅 高温
烧后生成CaO:CaCO3 ===== CaO+CO2↑,即贝壳灰的主要成分为 CaO,而CaO溶于水后生成Ca(OH)2:CaO+H2O===Ca(OH)2,故 “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后发生反应:K2CO3+ Ca(OH)2===CaCO3↓+2KOH。KOH是一种强碱,能使油脂发生水 解从而能去油污,达到洗涤丝帛的目的。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课时作业2——物质的转化
课
课
课
前
堂
后
预
练
作
习
习
业
课基前础预训习练
一、酸、碱、盐的性质 1.酸的性质
2.碱的性质 3.盐的性质
二、物质的转化 1.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
① 2Ca+O2===2CaO
化合反应;
② CaO+H2O===Ca(OH)2 ;
课基堂础练训练习
1. 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 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C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解析:碱均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A不符合题意;碱均可 以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B不符合题意;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 BaSO4沉淀的碱必须是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要求的碱,但是氢氧化钠 等碱就不可以,C符合题意,碱均可以与酸性氧化物CO2反应生成盐 和水,D不符合题意。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全册习题学案(带答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实验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课前预习学案一. 预习目标结合初中的化学实验常识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二. 预习内容(一)实验室规则1、进实验室前,应先预习实验,明确实验、、,严禁不预习进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应先检查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不得大声喧哗。
4、有意外事故,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完毕后,应将仪器,整理清洁实验台。
(二)了解安全措施1、一些偶然事故的处理:2、一些药品的保存:(1)金属钠、钾放在(2)白磷放在中;溴用封;碘易升华,封存(3)氯酸钾、硝酸铵不要同可燃物混放,防爆炸;(4)酒精等易燃物应密封且远离火源;(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物放瓶中阴冷处(6)酸放在玻璃瓶中,碱放在带的试剂瓶中。
3、安全常识-----“六防”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
如:H2,CO,CH4,C2H4,C2H2等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应加防失火:可燃物质要远离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应在中进行,要注意吸收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要安装装置防污染:制取有毒物质是要有装置(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1)固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块状的用。
用后及时擦干净药匙或镊子。
②固体粉末时,先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 ,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先把容器 , 把药品放到容器口, 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以免打破容器.(2)固体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学案:2.3.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物质的量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及其相关计算。
3.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及其应用。
自主预习一.物质的量1、定义:2、符号:3、单位:【注意】(1)“物质的量”是专用名词,是七个之一,在表达中四个字不可增减、拆分,不能理解成物质的质量或体积,也不能用“摩尔数”代替。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计量的对象不是宏观物体,它只适于表示如:等微粒及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
(3)使用摩尔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的种类,严禁指代不明。
例如:1mol O2表示的意义是1mol O表示的意义是1mol O2-表示的意义是_还应明确微粒的内在联系,如:1mol Na2CO3中含______Na+,_____CO32-,1 mol Na+中含质子,电子。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摩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或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近似值为2、微粒个数N 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 或N =【注意】(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不是6.02×1023 ,就像圆周率π不是3.14一样。
对于阿伏加德罗常数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代入6.02×1023(2)阿伏加德罗常数不是一个数,而是有单位的,单位是 三.摩尔质量1、定义:2、符号:3、单位:例如:Na 的摩尔质量是 KCl 的摩尔质量是N 2的摩尔质量是 NO 3-的摩尔质量是4、有关计算: n =NANn =Mm例题:9.2 g 氮的氧化物NO x 中含氮原子0.2 mol ,则NO x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x 的数值为__________。
【知识延伸】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摩尔质量(M )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概念 ①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②单位是g/mol 或kg/mol①一个原子的质量与12C 的1/12作比较,所得的比值;②单位:无①化学式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②单位:无单位联系摩尔质量以g/mol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混合物组成一定时,1 mol 混合物的质量在数值上就是该混合物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B .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A NC .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D .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2.摩尔是( )A.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B.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C.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D.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质量的单位3.根据我国统一施行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下列说法比较规范的是()A.98 g硫酸的摩尔数为1 molB.氧的摩尔质量为32 -1g molC.某硫酸中H SO的质量分数为60%24D.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23⨯个6.02104.已知在3.2 g某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22⨯,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3.0110A.32 gB.32 g/molC.64 molD.64 g/mol5.根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定义完成下列:(1)3. 01 ×1023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学案:2.3.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物质的量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明确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和微观粒子数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基础梳理】课前复习:初中学习的微观粒子主要有;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理解:1个CO2分子是由构成的。
学习过程: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一个,它表示。
符号是。
2、摩尔(mol):摩尔是;1mol任何物质所含的粒子数量为(符号为NA),NA大约为。
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N为【注意】1、物质的量只能用来衡量,不可用于衡量。
2、初中的粒子数量一般用“”衡量,高中用“”衡量。
初中可以说,1个CO2分子由构成;而高中习惯说,1molCO2分子中含有。
【练习】0.1molCH4中有molH;含有0.12molO的SO3的物质的量为mol;0.1molCuSO4·5H2O中含有molH2O。
这种“整体”和“部分”的物质的量求算问题,可以先讨论1个“整体”中有几个“部分”,再延伸至1mol“整体”中有多少mol“部分”。
例如:0.2molCuSO4·5H2O中含有mol的O原子【练习】(1)有1molCl2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molNaCl,转移mol电子。
(2)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当转移0.2mol电子时得到mol氧气。
(3)0.1molNH4+中有mol电子,有mol质子。
二、摩尔质量:,符号为,单位为由质量计算物质的的量的公式:;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都与该物质粒子的的数值相同Na的摩尔质量是,KCl的摩尔质量是,Cl2的摩尔质量是,CO32-的摩尔质量是。
【例题】26.5gNa2CO3物质的量是多少?【练习】根据上述的计算思路,完成下列问题:(1)9.8gH2SO4的物质的量是mol(2)5.3gNa2CO3的物质的量是mol (3)0.25molCaCO3的质量是g(4)2.0molH2O的质量是g (5)0.02mol某物质的质量为0.73g,,则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g/mol 【练习】完全中和10.2g某二元酸H2A需要氢氧化钠24g,则此二元酸H2A的物质的量是多少?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思考交流】(1)一种微粒的摩尔质量就是1 mol该微粒的质量,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案(附答案)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案(附答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分析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
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
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二、本章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与初中的衔接作用与第1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
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
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知识的延伸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入发展、提升、统一。
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
3.值得注意的问题学习本章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悉的物质,逐渐认识到有限的因素与庞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
【人教版】2019年秋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知识点整理与归纳(完整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别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别离. 混合物的物理别离方法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别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别离NaCl和KNO3混合物.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别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别离,叫分馏.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别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以下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 ,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别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别离I2和SiO2的混合物.2、化学方法别离和提纯物质对物质的别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别离方法(见化学根本操作)进行别离.用化学方法别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别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参加过量的别离试剂,在多步别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参加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以下方法进行别离和提纯:(1 )生成沉淀法(2 )生成气体法(3 )氧化复原法(4 )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 )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 )离子交换法常见物质除杂方法3、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响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①常见气体的检验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 )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2 )Na +、K +用焰色反响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 )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 )Mg2 +能与NaOH溶液反响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5 )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响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6 )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响,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 ,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 )NH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响,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8 )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响,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参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参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 + +Cl2=2Fe3 + +2Cl-(9 ) Fe3 +能与KSCN溶液反响,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响,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10 )Cu2 +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 ,能与NaOH溶液反响,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 +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响,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1 )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2 )Cl-能与硝酸银反响,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 .(3 )Br-能与硝酸银反响,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 )I-能与硝酸银反响,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响,生成I2 ,使淀粉溶液变蓝.(5 )SO42-能与含Ba2 +溶液反响,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6 )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响,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响,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7 )S2-能与Pb(NO3)2溶液反响,生成黑色的PbS沉淀.(8 )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响,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 ,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9 )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参加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MgCO3生成,同时放出CO2气体.(10 )PO4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响,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11 )NO3-浓溶液或晶体中参加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二、常见事故的处理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撒上硫粉三、化学计量①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23微粒与物质的量N公式:n =NA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质量与物质的量m公式:n =M③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聚集状态 (1 ) 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①微粒数目;②微粒大小;③微粒之间的距离 . (2 ) 对于固态或液态物质 ,影响其体积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的大小;对于气态物质 ,影响其体积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间距离 . (3 )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 ,影响其体积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 温度一定 ,压强越大 ,气体体积越小 ,压强越小 ,气体体积越大;压强一定 ,温度越高 ,气体体积越大 ,温度越低 ,气体体积越小 .(1 )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的符号为Vm ,单位为L·mol-1 ,气体摩尔体积的表达V公式:n =Vm在标准状况下 (0℃ ,101kPa ) ,气体摩尔体积Vm≈22.4 L·mol-1也就是说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这里的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 ,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由此也可以推知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是用气体的摩尔质量除以Vm ,即由此也可推得:M=ρ·Vm(2)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适用范围:适用于相同条件下任何气体不同表述:①假设T、P、V相同 ,那么N(或n)相同;②假设T、P、n相同 , 那么V相同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CB 单位:mol/l公式:C B =n B/V n B =C B×V V =n B/C B溶液稀释规律 C (浓 )×V (浓 ) =C (稀 )×V (稀 )⑥溶液的配置(l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参加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参加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 ) ,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补充:1.使用容量瓶的考前须知:a) 按所配溶液的体积选择适宜规格的容量瓶. (50mL、100mL、250mL、500mL ) b) 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c) 使用前要先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 d) 容量瓶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不能作反响器,不能长期贮存溶液.5、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参加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补充: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一、误差分析的理论依据根据c B=n B/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假设n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假设n 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二、误差原因实例归纳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我们对产生误差的原因归纳分析如下:(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 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8g.分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 ,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2.0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例: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分析:偏小.胆矾为CuSO4·5H2O ,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 .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g ,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局部失水.分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分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 g氧化钠可与水反响生成40.0 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三)由称量不正确引起的误差5.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分析:偏小.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其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最|好.6.称量错误操作.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分析:偏小.在纸片上称量氢氧化钠,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沾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7.天平砝码本身不标准.例:天平砝码有锈蚀.分析:偏大.天平砝码锈蚀是因为少量铁被氧化为铁的氧化物,使砝码的质量增大,导致实际所称溶质的质量也随之偏大.假设天平砝码有残缺,那么所称溶质的质量就偏小.8.称量时药品砝码位置互换.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量溶质4.4g,称量时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分析:偏小.溶质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质量4.0g减去游码质量0.4g,为3.6g.即相差两倍游码所示的质量.假设称溶质的质量不需用游码时,物码反放那么不影响称量物质的质量.9.量筒不枯燥.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没有枯燥的量筒量取浓硫酸.分析:偏小.相当于稀释了浓硫酸,使所量取的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10. 量筒洗涤.例: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分析:偏大.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在制造仪器时已经将该局部的体积扣除,假设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所配溶液浓度偏高.11.量筒读数错误.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分析:偏大.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睛与量筒中浓硫酸的凹面处相平.仰视读数时,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所取的硫酸偏多,结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四)由溶解转移过程引起的误差12.未冷却溶液直接转移.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分析:偏大.容量瓶上所标示的使用温度一般为室温.绝|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常伴有热效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度.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定容后冷却至|室温,溶液体积缩小,低于刻度线,浓度偏大.假设是溶解过程中吸热的物质,那么溶液浓度偏小.13.转移溶质有损失.例:转移到容量瓶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分析:偏小.在溶解、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溶液溅出,溶质有损失.使溶液浓度偏小.14.烧杯或玻璃棒未洗涤.例:转移后,未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或者虽洗涤但未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分析:偏小.溶质有损失.使溶液浓度偏小.(五)由定容过程引起的误差15.定容容积不准确.例: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分析:偏小.当液面超过刻度线时,溶液浓度已经偏小.遇到这种情况,只有重新配制溶液.16.定容后多加蒸馏水.例: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分析:偏小.容量瓶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是因为极少量的溶液润湿磨口或附着在器壁上未流下来,不会引起溶液浓度的改变.此时加水会引起浓度偏小.17.定容时视线不平视.例:定容时仰视.分析:偏低.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内液面最|低点高于刻度线,使浓度偏小;反之,俯视时,容量瓶内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使浓度偏大.(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操作18.称量溶质的小烧杯没有枯燥.分析:无影响.因为所称溶质质量是两次称量数据之差,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正确,那么物质的量浓度无影响.19.配制前容量瓶中有水滴.分析:无影响.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都没有变化.20.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分析:无影响.定容摇匀后,溶液的配制已经完成.从中任意取出溶液,浓度不会发生改变. 以上分析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误差的原因及分析方法.从概念不清、药品纯度、称量错误、溶解转移、定容错误五个方面和十七个小点进行了讨论.而有些操作对浓度误差是无影响的,如第六方面也要引起大家的注意.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单质非金属:S、O、N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氧化物:Al2O3等纯盐氧化物:CO、NO等、H2SO4等净含氧酸:HNO物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3、H2SO4、HCl酸按强弱分弱酸:H2CO3、HClO、CH3COOH化一元酸:HCl、HNO3合按电离出的H +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物多元酸:H3PO4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质弱碱:NH3·H2O、Fe(OH)3碱一元碱:NaOH、按电离出的HO -数分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CO3正盐:Na盐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2(OH)2CO3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下面比拟几种分散系的不同:分散系 溶 液胶 体 浊 液 分散质的直径 <1nm (粒子直径小于10 -9m ) 1nm -100nm (粒子直径在10 -9 ~ 10-7m ) >100nm (粒子直径大于10 -7m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实例溶液酒精、氯化钠等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 石灰乳、油水等 性质外观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 -9~10 -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 ,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 ,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 ,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 ,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 ,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 ,其分散剂为水 ,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 ,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A . 物理方法①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②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适宜的溶剂中形成胶体 ,如蛋白质溶于水 ,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 化学方法①水解促进法:FeCl 3 +3H 2O (沸 ) =3)(OH Fe (胶体 ) +3HCl②复分解反响法:KI +AgNO 3 =AgI (胶体 ) +KNO 3 Na 2SiO 3 +2HCl =H 2SiO 3 (胶体 ) +2NaCl思考:假设上述两种反响物的量均为大量 ,那么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响方程式 ?提示:KI +AgNO 3 =AgI↓ +KNO 3 (黄色↓ ) Na 2SiO 3 +2HCl =H 2SiO 3↓ +2NaCl (白色↓ )4、胶体的性质:① 丁达尔效应 - -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 ,是一种物理现象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 ,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 ,当光照射胶粒上时 ,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 ,胶粒即成一小光源 (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 ) ,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 "通路〞 .当光照在比拟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那么无此现象 ,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 ,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 ,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 ② 布朗运动 - -在胶体中 ,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那么的运动 ,称为布朗运动 .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 电泳 -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 (或阳极 )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 ,另外 ,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那么运动 ,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 ,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 ,从而使胶体较稳定 .说明:A 、电泳现象说明胶粒带电荷 ,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 .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 ,因而胶体中胶粒的外表积大 ,因而具备吸附能力 .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那么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 ,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 .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别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 .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 ,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B 、在此要熟悉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 ,便于判断和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3)(OH Al 、3)(OH Fe 胶体、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 2S 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AgI 胶粒随着AgNO 3和KI 相对量不同 ,而可带正电或负电 .假设KI 过量 ,那么AgI 胶粒吸附较多I -而带负电;假设AgNO 3过量 ,那么因吸附较多Ag +而带正电 .当然 ,胶体中胶粒带电的电荷种类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C 、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D 、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 .但凡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 ,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 .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 .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 (如3)(OH Fe 胶体 ,AgI 胶体等 )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 ,蛋白质溶液 (习惯仍称其溶液 ,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 ) ,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 ,故可产生电泳现象 .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 ,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而非胶体 .④聚沉 - -胶体分散系中 ,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 (酸、碱及盐 )、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有时胶体在凝聚时 ,会连同分散剂一道凝结成冻状物质 ,这种冻状物质叫凝胶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 (1 )胶粒小 ,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 ,不易下沉或上浮 (2 )胶粒带同性电荷 ,同性排斥 ,不易聚大 ,因而不下沉或上浮胶体凝聚的方法:。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章节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2019版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1.1.1《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分类的方法1、单一分类法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被分类的物质物质类型分类标准3、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被分类的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类型间的关系以树状陈列式表示。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依据(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2)物质分类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2019新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课时同步练习
2019新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课时练习物质的分类、胶体课时作业A篇·知识对点训练知识点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烧碱⑤液态氧⑥KClO3A.碱——①④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D.混合物——②⑤答案C解析纯碱是碳酸钠,与KClO3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A错误、C正确;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液态氧是单质,属于纯净物,B、D错误。
2.下列树状分类法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B项,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是正确的,但对纯净物的分类是错误的,因为溶液属于混合物;C项,把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是正确的,对无机物的分类也是正确的,但下一层对酸的分类显然是错误的;D项,氧化物包含于化合物,二者不是并列关系。
3.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一元酸⑦化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④⑥⑦C.①⑦D.①④⑤⑥答案B解析硝酸是重要的三大强酸之一,它是含氧酸、一元酸、易挥发性酸、化合物。
4.Cl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
从物质分类来看,ClO2属于() A.氧化物B.酸C.碱D.盐答案A解析ClO2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5.(1)下列每组物质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
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①NaCl、KCl、NaClO、Ba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ClO3、KClO3、Cl2、NaCl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H3PO4、H2SO4、HCl、H4Si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浊液、溶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必修1《引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2.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原子和分子、解开许多物质的构成之迷、合成与开发新物质、新材料。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①实验性较强;②有特定的概念和理论;③有独特的学科语言;④与生产、生活、社会联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1.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资料(或观看录像),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
2.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化学史,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化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3.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热爱化学这门学科。
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重视实验,尊重实验事实的良好品质和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6.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初步建立学习化学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和思维方法课时分配:1课时预习探究:(学生用)1..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六大强酸:HCl、H2SO4、HNO3、HBr、HI、HClO4(最强酸)2、四大强碱:KOH、Ca(OH)2、NaOH、Ba(OH)23、常见酸性氧化物:CO2、SO2、SO3、SiO2、P2O5等。
常见酸性气体:CO2、SO2、Cl2、HCl、HBr等。
(其水溶液具有酸性)4、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等。
5、溶解性:钾钠铵硝盐易溶;盐酸盐除氯化银;硫酸盐除钙钡银;碳酸盐都不溶;碱类溶钾钠铵钡。
6、分散系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7、丁达尔效应(胶体的特性):用一束强光照射胶体,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区别胶体和溶液)8、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Fe(OH)3胶体。
9、制备胶体的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二、离子反应10、物质导电原因分析:①金属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②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1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12、常见电解质: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
13、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14、常见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NH3)、大多数有机物(酒精、葡萄糖、蔗糖等)。
15、溶液导电性强弱判断: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16、电离方程式书写:①左边写化学式,右边写离子符号;②强酸的酸式酸根拆,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例如:NaHSO4(aq)=Na++H++SO42-, NaHCO3=Na++HCO3-)③强电解质写“=”,弱电解质写“⇌” 注意:NaHSO4(熔融)=Na++HSO4-17、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①写: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不拆:单质、氧化物、气体、沉淀、水、弱酸、弱碱、浓硫酸等。
(2019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2019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物质的分类胶体[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同素异形体。
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4.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素异形体(1)由□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举例:O2与□02O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3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0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3)分类 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4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1)Fe(OH)3胶体的制备制备原理: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8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9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10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11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12溶液。
1.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章节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2019版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
有些学生解方程、解不等式甚至连分数的加减法都不会。
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
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化学思想和方法。
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化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准备1、深入钻研新教材。
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
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
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化学应用;重视化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
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化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
组织和加强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
本学期初三新课将在4月中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2个半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三、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军训时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学生们喜欢化学,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这些是我们的教学的出发点。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Eg:①O2,O3;②金刚石,石墨,C60;③红磷P和白磷P4注意: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几种同素异形体Eg:①O2和O3的混合物(2)分类方法:①树状分类法:按统一标准(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特征: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相互独立,没有交叉。
②交叉分类法:根据多种不同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特征:物质类别间有交叉的部分。
1、分散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2)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
(3)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能否通过半透膜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nm均匀、透明、稳定能能没有NaCl 、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nm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不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nm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不能没有泥水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渗析*,介稳性。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可看到一条“光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物理方法)聚沉的三方法***:加热,加入电解质,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注意*:胶体不带电,胶体微粒带电(Fe(OH)3胶体微粒带正电)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胶体根据分散质的构成导师指点:1Fe(OH)3胶体粒子是由许多Fe(OH)3小分子聚集所形成的的微粒,其直径为1~100nm,故称为粒子胶体。
2淀粉属于高分子,其单个分子的直径为1~100nm,故称为分子胶体。
(新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1册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知识总结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一、物质的分类(一)分类方法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物理)性质不同的单质。
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注:同素异形体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2.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3.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注: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如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不成盐氧化物4.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注: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2.分散系的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3.分散系的分类:(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nm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4.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5.胶体的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步骤:在沸水中滴入5-6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Fe(OH)3胶体。
反应原理:6.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用于区分胶体和溶液(2)电泳:(3)聚沉:加电解质溶液或者加热都会使胶体聚沉7.常见的胶体:8.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二、物质的转化 1.酸的通性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
酸⎩⎪⎨⎪⎧+酸碱指示剂,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活泼金属―→盐+氢气(置换反应)⎭⎪⎬⎪⎫+碱性氧化物―→盐+水+碱―→盐+水+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2.碱的通性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碱⎩⎪⎨⎪⎧+酸碱指示剂,如使酚酞溶液变红色⎭⎪⎬⎪⎫+酸性氧化物―→盐+水+酸―→盐+水+盐―→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3.盐的通性同一类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组成上含有相同阴离子或阳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物质的分类胶体[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同素异形体。
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4.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素异形体(1)由□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举例:O2与□02O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3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0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3)分类 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4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1)Fe(OH)3胶体的制备制备原理: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8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9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10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11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12溶液。
1.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2.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 提示:不一定,Mn 2O 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
3.悬浊液中的微粒直径均大于10-7 m 吗?提示:否,悬浊液中含水分子,其直径小于10-9 m 。
4.向FeCl 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得到Fe(OH)3胶体吗?提示:否,得到Fe(OH)3悬浊液。
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正确理解同素异形体这一概念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不是化合物,同素异形体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与某一物质发生化合反应时可得同一化合物。
1某气体经过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A.一种单质B.一种化合物C.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批注点拨][答案]D[练1](双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碳元素单质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不属于化学变化D.C60是一种碳的单质答案BD解析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石墨、金刚石和C60等,若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则该物质只含碳元素,但属于混合物。
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的单质,所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练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所含碳原子的数目不同B.金刚石、石墨和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C.C60和P4互为同素异形体D.H2O和H2O2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B解析金刚石、石墨和C60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A错误;金刚石、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所以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B正确;C60和P4不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是同素异形体,C错误;H2O和H2O2不是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D错误。
知识点二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纯净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1.基本概念(1)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几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时,有的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有的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3)纯净物:只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
有化学式,有固定熔、沸点。
(4)混合物: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物质。
无化学式,无固定熔、沸点。
2.概念间的关系——“并列”与“包含”(1)并列关系: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酸与碱、盐。
(2)包含关系: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包含氧化物和酸、碱、盐。
3.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和理解(1)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2)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
2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均可以和碱发生反应B.酸性氧化物在常温下均为气态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D.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与碱反应[批注点拨][答案]A[练3]下列物质中,既属于纯净物、化合物,又属于盐、钙盐的是() A.石灰石B.Ca(OH)2C.CaCO3D.CH4答案C解析碳酸钙属于盐类,且是钙盐,同时又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
[练4]下列化合物依次属于氧化物、碱、盐的一组是()A.Na2CO3、KOH、CaOB.CO、NaOH、KClC.H2O、H2SO4、NaClD.CuO、Cu2(OH)2CO3、CaCO3答案B知识点三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知识拓展]胶体的性质及主要应用3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溶液中溶质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胶体中分散质微粒能通过半透膜C.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D.溶液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不稳定,放置后会生成沉淀[批注点拨][答案]C[练5]“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 .①④⑤B .②③⑤C .②③④D .①③④⑥答案 C解析 只要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 之间,就是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方法规律 不能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两个方面(1)是否均一、透明。
因为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
(2)是否能通过滤纸。
因为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能通过滤纸。
[练6] 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相关性质。
(1)若将饱和FeCl 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冷水B .沸水C .NaOH 浓溶液D .NaCl 浓溶液(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证明制得的物质是胶体?请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3)利用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物质是胶体解析 (1)FeCl 3在冷水和NaCl 浓溶液中基本不发生反应,不能形成Fe(OH)3胶体;FeCl 3与NaOH 浓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发生FeCl 3与H 2O 的反应,从而形成Fe(OH)3胶体。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Fe(OH)3胶体不能写成“Fe(OH)3↓”。
(3)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佳方法。
方法规律 制备Fe(OH)3胶体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错误(1)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中应特别注意:FeCl 3饱和溶液的加入要在水沸腾之后,并且要逐滴加入而不是倒入。
(2)制备Fe(OH)3胶体的几个常见错误操作:①直接加热FeCl 3饱和溶液;②向沸水中滴加FeCl 3饱和溶液,但加热时间过长;③实验中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④用玻璃棒搅动。
本课归纳总结1.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常见的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
3.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
5.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6.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可利用丁达尔效应。
学习效果检测1.按照交叉分类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CuSO4为硫酸盐、可溶性盐,Ag2CO3为难溶性盐,故B错误;NaHCO3属于盐,CH3COOH属于酸,故C错误;Mn2O7属于金属氧化物,故D错误。
2.(双选)有关物质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能有一种分类标准B.可能有多种分类标准C.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就不能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D.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答案AC解析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3.据最新报道,现代医学已经可以把放射性物质填入C60中,并置于患者癌细胞处进行放射治疗癌症,下列关于C60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C60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混合物B.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C.C60是60个碳原子形成的球状化合物D.C60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答案D解析C60是碳的一种单质,是纯净物,与石墨、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4.碳酸钠俗名纯碱,采用不同的分类法对纯碱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是()①碱②含氧酸盐③钠盐④碳酸盐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Na2CO3不是碱,错误;②Na2CO3属于含氧酸盐,正确;③Na2CO3是钠盐,正确;④Na2CO3是碳酸盐,正确。
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蒸馏水B.稀H2SO4C.CuSO4溶液D.蛋清溶液答案D解析蒸馏水是纯液体,无丁达尔效应;稀H2SO4、CuSO4溶液属于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蛋清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为1~100 nm,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