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2、查阅有关袁世凯的资料,通过“孙中山该不该让位于袁世凯”的辩论,学会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2、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姓名
课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内容要点: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泰晤士报称辛亥革命强调国家完整、祖国统一,堪称中国版“光荣革命”。
二、剧变,一种趋势
过渡:辛亥革命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政治进步。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经济发展。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思想观念: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时空坐标,理清事件发生脉络。
认真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然后体会宪法的基本原则,认识到宪法性质。
材料解读,降低问题难度,化难为易,学生有理有据,认识更为透彻。
学生认真听老师分析当时形势,充分感知三方领导人的智慧
材料与图片结合,分点解读
一分为二两个方面看待辛亥革命,学会辩证看待历史问题
材料展示充分理解辛亥革命的不同寻常。
活动:我是小记者,充分激发学生报道相关内容兴趣,表格整理,简明扼要。
易错易混点介绍,既能避免知识性错误,也为之后学习民国历史做铺垫。
再次做小记者,报道相关内容,表格整理,清楚明了。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理解知识。
老师展示后,学生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拓展:培养学生通过历史史实对比分析的能力,落实态度价值观目标。
活动2讨论:有人说,没有孙中山的拱手相让,袁世凯就当不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不会落入袁世凯的手中。孙中山到底该不该让位给袁世凯?
提供两则材料:材料1: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不中用了,就从封建堡垒里选中了袁世凯作为它们新的工具。帝国主义声称:中国政局非袁世凯不能收拾。
——2001年初审通过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8页
为了进一步约束袁世凯,孙中山1912年3月11日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活动:小记者报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国家主权
国家权利
立法权
行政权wk.baidu.com
司法权
从这部宪法中,反映现代民主几大原则呢?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所以体现出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2、和平妥协、权力交接
暴力仅仅是手段,辛亥革命选择暴力这种方式向专制发动进攻,用先进制度代替落后制度。因此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活动:小记者环节,报道民国建立相关新闻,制作表格,学生归纳。
时间
国号
国都
政府
国旗
纪元
临时大总统
易错易混:中华民国从1912-1949年,它包括了三个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而南京国民政府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 讲授新课
一、革命,一种选择
1、暴力革命,民国建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武昌起义,属于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方式,暴力革命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尽其数,我们发现它们大多在一个怪圈中循环,被迫开始,继而造成分裂混乱,最后一个胜出,仍然建立专制政体,过程中导致人民无辜受难, 陈奎元《辛亥革命打开中国进步的闸门》讲到暴力革命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很多,而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它的斗争场景并不是特别的壮观与惨烈,但它的地位与意义不同寻常…………这种非同寻常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4、社会革新:加快生活方式与习俗习惯革新。
三、成败,一种态度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讲话中对辛亥革命作出了一分为二的评价,请结合讲话内容,谈谈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
失败:(1)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展示孙中山纪念雕塑,出示一段文字: 中国共产党人所从事的,就是继承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示视频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
板
书
设
计
板书:
一、革命,一种选择
二、剧变,一种趋势
三、成败,一种态度
课
后
反
思
反
思
教学设计总是按照教师的愿望去设计和规划,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解决,这需要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不断阅读更多书籍,更新知识,拓展知识面,吸收新的理念并加以完善和创新,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成长中的教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灵活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一堂课都是一次锻炼的机会,能够接受自己的不足并改进,从而最大程度提升教学水平。
材料2:临时政府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
——《告各友邦书》
一幅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图。
学生得出结论:孙中山退位有外在和内在两大部分因素。虽然很多人为孙中山甚至辛亥革命感到遗憾,但是著名学者王也杨这样认为:谙知民心和善于协商与妥协,是合格政治家的基本素养。从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建立再到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不到半年时间,局势一再变化,这涉及到多方力量的妥协,有清政府、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袁世凯,他们对和平的追求,他们以大局为重,坚持谈判,各自让步,阻止了战争爆发或者延续,孙中山的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袁世凯的危急时刻担当,隆裕太后的深明大义,无不是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才将辛亥革命从一场武装暴动转化为一场和平的权力交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时任清政府内阁大臣袁世凯取得帝国主义列强支持,对新政府采取军事进攻和政治讹诈手段施压,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最大程度减少对国家的破坏,孙中山答应如清帝退位,袁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为大总统。
展示时空坐标:因此,清帝在袁的软硬兼施下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15日袁世凯为推举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就任,4月1日临时政府前往北京。
教学
重点
中国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
难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穿的是什么款式衣服?
旗袍有100多年的历史,从未过时,至今很多女性都非常喜欢,它得体优雅,知性含蓄,将中国女性的自信、自由、温婉演绎到极致。请问它最早流行在什么时候呢?今天我将带你们一起学习这段充满剧变和革命斗争的历史。
同学们,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我党将武昌起义胜利的旗帜接过来,赋予它更过内涵,党将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奋进,实现伟大中国梦。
孙中山曾提出辛亥革命属于亚洲的,以亚洲精神联合各国各民族,恢复亚洲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同学们,今天中国走向国际舞台,引领亚洲,难道不是这种精神的传承吗?
成功:关键词:帝制结束、民主共和、民族复兴、亚洲精神(合作、共赢)。
结合现实,从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
通过阅读那个年代小说,来体会辛亥革命给什么带来什么
通过老师的旗袍着装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加速了同学进入学习状态。从学生思考的问题入手引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兴趣与期待。
通过简单的知识回顾把之前所学的知识与本节课的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学生在认知上出现一个断层。
小结:本节课我们讲述了辛亥革命为暴力斗争开始,和平妥协、权力交接结束,体现中国领导人政治智慧,学习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及现实作用。
作业:阅读鲁迅的《故乡》,
体会辛亥革命对当时的社会影响。
学生联系前面知识思考并回答
学生阅读图片材料分析当时形势并得出结论。
师生一起解决上述问题,并指导学生在课本上相关文字处做好标记。
1、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2、查阅有关袁世凯的资料,通过“孙中山该不该让位于袁世凯”的辩论,学会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2、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姓名
课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内容要点: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泰晤士报称辛亥革命强调国家完整、祖国统一,堪称中国版“光荣革命”。
二、剧变,一种趋势
过渡:辛亥革命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政治进步。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经济发展。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思想观念: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时空坐标,理清事件发生脉络。
认真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然后体会宪法的基本原则,认识到宪法性质。
材料解读,降低问题难度,化难为易,学生有理有据,认识更为透彻。
学生认真听老师分析当时形势,充分感知三方领导人的智慧
材料与图片结合,分点解读
一分为二两个方面看待辛亥革命,学会辩证看待历史问题
材料展示充分理解辛亥革命的不同寻常。
活动:我是小记者,充分激发学生报道相关内容兴趣,表格整理,简明扼要。
易错易混点介绍,既能避免知识性错误,也为之后学习民国历史做铺垫。
再次做小记者,报道相关内容,表格整理,清楚明了。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理解知识。
老师展示后,学生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拓展:培养学生通过历史史实对比分析的能力,落实态度价值观目标。
活动2讨论:有人说,没有孙中山的拱手相让,袁世凯就当不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不会落入袁世凯的手中。孙中山到底该不该让位给袁世凯?
提供两则材料:材料1: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不中用了,就从封建堡垒里选中了袁世凯作为它们新的工具。帝国主义声称:中国政局非袁世凯不能收拾。
——2001年初审通过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8页
为了进一步约束袁世凯,孙中山1912年3月11日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活动:小记者报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国家主权
国家权利
立法权
行政权wk.baidu.com
司法权
从这部宪法中,反映现代民主几大原则呢?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所以体现出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2、和平妥协、权力交接
暴力仅仅是手段,辛亥革命选择暴力这种方式向专制发动进攻,用先进制度代替落后制度。因此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活动:小记者环节,报道民国建立相关新闻,制作表格,学生归纳。
时间
国号
国都
政府
国旗
纪元
临时大总统
易错易混:中华民国从1912-1949年,它包括了三个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而南京国民政府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 讲授新课
一、革命,一种选择
1、暴力革命,民国建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武昌起义,属于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方式,暴力革命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尽其数,我们发现它们大多在一个怪圈中循环,被迫开始,继而造成分裂混乱,最后一个胜出,仍然建立专制政体,过程中导致人民无辜受难, 陈奎元《辛亥革命打开中国进步的闸门》讲到暴力革命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很多,而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它的斗争场景并不是特别的壮观与惨烈,但它的地位与意义不同寻常…………这种非同寻常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4、社会革新:加快生活方式与习俗习惯革新。
三、成败,一种态度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讲话中对辛亥革命作出了一分为二的评价,请结合讲话内容,谈谈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
失败:(1)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展示孙中山纪念雕塑,出示一段文字: 中国共产党人所从事的,就是继承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示视频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
板
书
设
计
板书:
一、革命,一种选择
二、剧变,一种趋势
三、成败,一种态度
课
后
反
思
反
思
教学设计总是按照教师的愿望去设计和规划,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解决,这需要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不断阅读更多书籍,更新知识,拓展知识面,吸收新的理念并加以完善和创新,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成长中的教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灵活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一堂课都是一次锻炼的机会,能够接受自己的不足并改进,从而最大程度提升教学水平。
材料2:临时政府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
——《告各友邦书》
一幅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图。
学生得出结论:孙中山退位有外在和内在两大部分因素。虽然很多人为孙中山甚至辛亥革命感到遗憾,但是著名学者王也杨这样认为:谙知民心和善于协商与妥协,是合格政治家的基本素养。从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建立再到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不到半年时间,局势一再变化,这涉及到多方力量的妥协,有清政府、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袁世凯,他们对和平的追求,他们以大局为重,坚持谈判,各自让步,阻止了战争爆发或者延续,孙中山的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袁世凯的危急时刻担当,隆裕太后的深明大义,无不是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才将辛亥革命从一场武装暴动转化为一场和平的权力交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时任清政府内阁大臣袁世凯取得帝国主义列强支持,对新政府采取军事进攻和政治讹诈手段施压,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最大程度减少对国家的破坏,孙中山答应如清帝退位,袁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为大总统。
展示时空坐标:因此,清帝在袁的软硬兼施下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15日袁世凯为推举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就任,4月1日临时政府前往北京。
教学
重点
中国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
难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穿的是什么款式衣服?
旗袍有100多年的历史,从未过时,至今很多女性都非常喜欢,它得体优雅,知性含蓄,将中国女性的自信、自由、温婉演绎到极致。请问它最早流行在什么时候呢?今天我将带你们一起学习这段充满剧变和革命斗争的历史。
同学们,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我党将武昌起义胜利的旗帜接过来,赋予它更过内涵,党将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奋进,实现伟大中国梦。
孙中山曾提出辛亥革命属于亚洲的,以亚洲精神联合各国各民族,恢复亚洲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同学们,今天中国走向国际舞台,引领亚洲,难道不是这种精神的传承吗?
成功:关键词:帝制结束、民主共和、民族复兴、亚洲精神(合作、共赢)。
结合现实,从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
通过阅读那个年代小说,来体会辛亥革命给什么带来什么
通过老师的旗袍着装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加速了同学进入学习状态。从学生思考的问题入手引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兴趣与期待。
通过简单的知识回顾把之前所学的知识与本节课的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学生在认知上出现一个断层。
小结:本节课我们讲述了辛亥革命为暴力斗争开始,和平妥协、权力交接结束,体现中国领导人政治智慧,学习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及现实作用。
作业:阅读鲁迅的《故乡》,
体会辛亥革命对当时的社会影响。
学生联系前面知识思考并回答
学生阅读图片材料分析当时形势并得出结论。
师生一起解决上述问题,并指导学生在课本上相关文字处做好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