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题一《水的组成》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取自《课标》中《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溶液》,教材中属于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课题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纯净物的基础上提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分散了难点。验证试验既有定性的实验设计又有定量的误差分析,可以为今后乃至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独立判断性明显发展,记忆力逐步发展到以理解记忆为主,但看问题不全面。

学生对水并不陌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能力。

(三)教法分析

以“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以及“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

(四)教学环境分析

多媒体环境教学。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初步认识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识别单质与化合物。

难点: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在上课之初,先请同学们展示师生共同整理好的有关水的部分资料。

[投影]展示下列资料:生物体内都含有水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水的资料、信息,增强他 们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激发思维;媒体展示,节约

时间和空间。】

2.验证实验,训练思维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46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

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

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设计意图:借助于PPT 简洁明了的介绍科学史,唤醒学生对空气组成的探究的回忆,

使学生意识到二者学习方法的相似,培养学生的学法迁移能力。】

资料一:

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2KClO 3 2KCl + 3O 2↑

2H 2O 2 2H 2O + O 2↑

资料二:

水 可燃空气 + 氧气 水 可燃空气 + 氧气

【设计意图:借助于PPT 快速提供信息,为后面的教学难点做好理论分析。(即在教学

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

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演示实验: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

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配视频辅助实验)

在做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

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

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

MnO 2 MnO 2

△ △

电解 1100℃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

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在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验证氧气的方法,自然会想到用木条去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向学生提问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此实验虽一再改进,但演示效果欠佳,利用视频,增加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可信性、可靠性,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突破传统的视觉限制且可重复利用。】

3.讲解总结,强化思维

教师向学生提出: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

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讲解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叫氢气,它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且火焰颜色呈淡蓝色,它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以下结论: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简称负氢(父亲)

此反应可表示为:水−−

→−通电氢气+氧气。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变)

【设计意图:媒体展示,规范语言,突出重点。】

简介氢气(学生可能已知以下信息):

1.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从网上了解到,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将会是未来世纪最主要的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