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八中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2023北京八中初三(上)期中化学试卷(含参考答案)

初中化学:2023北京八中初三(上)期中化学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北京八中初三(上)期中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1.本试卷共8页,31个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纸,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纸张燃烧B. 河水结冰C. 岩石粉碎D. 石蜡熔化2. 以下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果粒橙B. 空气C. 氧气D. 矿泉水3. 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硫B. 钠C. 氧D. 磷4. 下列事实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C. 硫能在空气中燃烧D. 氯化钠的熔点是801℃5.A. B.C. D.6. 加铁酱油有益于身体健康,这里的“铁”指的是A. 分子B. 原子C. 元素D. 单质7. 下列符号中,可同时表示一种物质、一个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A. OB. 2NC. H2D. C8. 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

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 1B. 4C. 3D. 79. 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A. AB. BC. CD. D10. 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A. 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B. 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C. 闻气味D. 观察颜色11. 对下列事实解释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B. 量取液体C. 滴加液体D. 取块状固体13. 如图是四位同学对某化学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A. COB. N2C. NeD. H2O14.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 CO2B. H2O2C. 空气D. H2O15. 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重庆第八中学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第八中学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第八中学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归类正确的是选项归类物质(或元素)A常见碱纯碱、烧碱、熟石灰B常见合金生铁、铜绿、硬铝C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D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碘、锌、硒、钙等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B、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生铁是铁的合金、硬铝是铝合金;铜绿是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 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都有很强的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D、碘、锌、硒是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

选C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

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确。

潍坊市八中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潍坊市八中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潍坊市八中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气体可能由H2、CO2、CO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①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④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

对该气体成分推断合理的是A.一定含有H2、CO和CO2B.一定含有CO、H2,一定不含CO2C.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H2和CO2D.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CO2,可能含有H2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

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

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3.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1.4B.X的化学式为CO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2点燃CO2+H2O+CO4.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C.实验过程②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只需要足够的氧气D.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5.小希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 1 处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铜丝,白磷燃烧,铜丝变黑,可见白磷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操作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C.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D.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6.如图所示为硫化氢(H2S)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八中重点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八中重点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八中重点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A和固体B,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的情况是()A.Zn(NO3)2、AgNO3B.Zn(NO3)2、Cu(NO3)2、AgNO3C.Zn(NO3)2、Cu(NO3)2D.Zn(NO3)2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3.如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B.丙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C.转化②是化合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4.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微溶物不形成沉淀)()A.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B.溶液X中只含溶质NaCl和Na2CO3C.加入Ba(OH)2溶液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MgSO4=Mg(OH)2↓+BaSO4↓D.可以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B.钻木取火——降低着火点C.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D.风助火势——提供充足的O26.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体现对应操作的是()A.向稀硫酸中加水B.将浓盐酸敞开口放置在空气中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7.不使用其它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也是物质签别的常用方法。

成都八中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成都八中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成都八中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4.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

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5.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

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6.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7.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8.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 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重庆第八中学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第八中学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第八中学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

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R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 m1m2000反应后质量/g00m3m4m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m1=1/9m4时,R是H2②m1+m2=m3时,R是C或CO③ m3:m4=11:9时,R是CH4或CH4O④8m3/11+8m4/9+4m5/7≥m2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R、氧气反应后质量变为0,是反应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是0,是生成物,要确定R是哪种物质,生成物是什么,就要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进行确定。

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点燃 2H2O,其中氢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9,正确;②碳或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此时m1+m2=m3,正确;③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点燃CO2 + 2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O+ 3O2点燃2CO2 + 4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通过分析可知,当m3:m4=11:9时,R是CH4或CH4O,正确;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则R 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氧气的质量。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100%=8m3/11,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4××100%=8m4/9,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5××100%=4m5/7,通过分析可知,8m3/11+8m4/9+4m5/7≥m2 ,正确。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合理开发洁净能源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C.焚烧塑料垃圾D.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2.以下说法: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②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可制得纯水③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④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⑤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4.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瓶中液面上升B.长颈漏斗內液面上升C.注射器内有液体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5.图中●和O表示两种不同种类的原子,下列表示纯净物的是()A.B.C.D.6.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该铁的氧化物中铁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7.被媒体爆光的“奶粉事件”中,造假分子向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形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分子式C3N6H6,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C-12 N-14 H-1]A.三聚氰胺是由16个原子构成B.三聚氰胺是一种氧化物C.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D.三聚氰胺中碳、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成都八中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成都八中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成都八中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向用少量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滴加由Na2CO3和Na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产生沉淀的量(m)与加入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A B.B C.C D.D2.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A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也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B.B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C.C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D.D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B.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4.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18.6g,能与7.3%的稀盐酸200g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 )A.3:2 B.2:3 C.1:2 D.1:1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B.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D.NaCl(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7.将Mg和Ag的混合物放入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预测其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和滤液的组成成分如下,其中不合理的是()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含有2种固体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含有3种固体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液中至少含有1种溶质8.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B.“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4)2SO4C.“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3转化为FeOOH和CO2,此时与FeCO3反应的物质有O2和H2OD.取14.06g还原铁粉(仅含有Fe和少量Fe x C)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2,另取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Fe x C与稀硫酸不反应),得到0.48gH2,则Fe x C的化学式是Fe2C9.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A.0.2 g B.0.6g C.0.8g D.0.9g10.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9a B.1﹣8a C.12a D.8a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银也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B.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C.碱溶液的pH>7,因此测得某溶液的pH=12,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NaOH溶液中OH﹣能与酸反应,因此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1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成都八中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成都八中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成都八中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一、选择题1.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 .①④⑤B .①③⑥C .②⑤⑥D .②④⑤2.把8.9gMg 、Zn 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H 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 的质量为( ) A .23.4gB .29.25gC .30.5gD .26.25g3.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50g (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3.8g ,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已知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A .60%B .47.3%C .40%D .33.6%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 .t 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t 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 分别加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 .t 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5.如图所示A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A 是紫红色金属,B 常温下是气体,C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一定是二氧化碳B.B可能为氢气或一氧化碳C.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复分解反应D.D转化为A的反应可以为置换反应6.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入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12g B.14.25g C.17.25g D.27g7.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C.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D.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8.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表示KMnO4加热制O2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B.表示CO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与时间关系图C.表示向Ca(NO3)2(含少量 HCl)溶液中滴加K2CO3溶液,沉淀量与K2CO3的加入量的关系图D.表示向足量的稀HCl中加入少量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A.A B.B C.C D.D9.许多物质在溶液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

成都八中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成都八中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成都八中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B.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有蓝色沉淀产生C.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有三种D.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2.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选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项A CO2(HCl)NaOH溶液洗气B FeSO4溶液(CuSO4)Al粉加过量Al粉,过滤C KNO3溶液(KOH)CuSO4溶液过滤,蒸发结晶D CaCl2溶液(HCl)CaCO3加入过量的CaCO3,再过滤A.A B.B C.C D.D3.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A.只有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杂所选用试剂或方法A CO2CO点燃B CaO CaCO3高温灼烧C NaOH溶液Na2CO3适量稀盐酸D稀盐酸稀硫酸适量Ba(NO3)2溶液A.A B.B C.C D.D5.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R 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2HCl2=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R+MgSO4=RSO4+Mg B.R+CuSO4=RSO4+CuC.R+H2SO4=RSO4+H2↑D.2A1+3RSO4=Al2(SO4)3+3R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B.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D.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童7.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结论A.A B.B C.C D.D 8.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中,正确的是A.除去CO2中少量的SO2用烧碱溶液B.除去NaNO3溶液中少量的Na2CO3用稀盐酸C.除去CO中少量的CO2用澄清的石灰水D.除去CuSO4固体中少量的Fe粉用水溶解后过滤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A B.B C.C D.D 10.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是()A.A B.B C.C D.D11.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I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NaOH、CuCl2、Ca(NO3)2B.蓝色溶液B的溶质有2种C.无色溶液A呈中性D.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CI可能含有NaNO31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

2023-2024学年重庆市八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重庆市八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重庆市八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D.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2.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不同B.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C.NaOH溶液可导电,因为水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管的电极是负极,b 管的电极是正极B.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C.a 管的气体能被点燃,b 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D.反应一段时间后,a、b 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V O)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4.金属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

五氧化二钒25A.3-B.5+C.3+D.1+5.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B.氯化钠晶体C.水银D.蒸馏水6.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量取液体D.闻气体气味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雾8.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成都市第八中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带解析)

成都市第八中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带解析)

成都市第八中学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②③①④⑦⑥B.③④⑤⑥⑦①②C.②③⑤①④⑦⑥D.②④③⑤①⑥⑦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3.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4.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5.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6.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C.③属于金属元素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7.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8.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9.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B.C.D.10.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11.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成都八中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成都八中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成都八中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3.211.2000反应后质量/g007.2 4.4aA.表中a的值为2.6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增加氧气量,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2.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点燃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 B.B C.C D.D3.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5.完全燃烧2. 8g某有机物,生成8. 8gCO2和3. 6gH2O。

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D.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6.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表示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7.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8.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D.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9.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重庆市八中2024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八中2024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八中2024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2.一块质量为3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0.1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不可能是( )A.铁、铝、镁B.铁、铜、铝C.锌、镁、铁D.铝、碳、镁3.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2 C.+3 D.+44.下列图示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5.物质的用途与利用的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物质氧化钙氢气氩气活性炭填充高空探测气保护气冰箱除味剂用途干燥剂球通电后能发有色性质能与水反应可燃性稳定性光A.A B.B C.C D.D6.、当前,食品安全备受人们关注,下列做法会严重危及人体健康的是:A.蒸馒头加适量小苏打B.长期饮用白开水C.食品袋里充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D .用甲醛保鲜白菜7.如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B .镁原子结构图中X=10C .镁、氯都是非金属元素D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8.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物质,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然后缩小B .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达到着火点C .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D .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234Fe+3O 2Fe O 点燃9. “增铁酱油”中的铁是指 A .元素B .分子C .原子D .单质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11.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100克水。

2025届北京西城区北京八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5届北京西城区北京八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5届北京西城区北京八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空气成分中能支持燃烧且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B.二氧化碳C.稀有气体D.氧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增加能导致酸雨B.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变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氧气C.用点燃的木条能区分空气、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四种无色气体D.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是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3.有X、Y、Z三种金属,为判断其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将X、Y、Z分别置于稀硫酸中,X有气体产生,Y、Z无明显现象;②将Y金属放入Z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Z金属析出。

则X、Y、Z的活动性顺序为()A.Y>Z>X B.X>Y>Z C.X>Z>Y D.Y>X>Z4.2017年5月9日,我国发布了四种人造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5号镆元素的“镆”取自古代剑名“镆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镆属于非金属元B.镆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88C.镆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73D.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g5.2019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化学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Mg-24S-32Cl-35.5 K-39Ti-48Fe-56Zn-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中国年的传统“味道”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贴春联B.放烟花C.剪窗花D.穿新衣2.能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气体是( )A.O3B.NO2C.SO2D.CO3.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地酸雨的pH为( )A.4.8B.5C.5.8D.74.《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沙里淘金”与“百炼成钢”蕴含的化学原理不同B.“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高D.“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指清香的美酒来自粮食的缓慢氧化5.石墨炔与石墨烯类似,是一种新型片层状单质碳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较稳定B.石墨炔与金刚石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原子结构不同C.石墨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生成空气污染物D.石墨炔在催化、信息、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6.分类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生铁B.盐:氯化镁、大理石C.碱:苛性钠、生石灰D.酸:醋酸、碳酸7.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证明鸡蛋壳里可能含有碳酸钙B.说明石墨有导电性C.可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D.淬火能增强钢针的硬度8.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来水厂通过蒸馏得到纯净水B.生活中用肥皂水检验水的硬度C.实验室通过过滤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D.农业上采用漫灌方式节约用水9.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如下图。

当温度升高到设定值时,热敏玻璃管内密封的液态丙三醇迅速汽化,将管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

上海市第八中学2024届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第八中学2024届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第八中学2024年中考联考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对下列所示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A.甲实验中,导管口燃着的酒精灯是为了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点燃,因为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B.乙实验中,提升物体,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C.丙实验说明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D.丁实验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减慢水的蒸发2.下列变化,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A.敞口放置的石灰水表面出现一层白膜B.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变稀C.酥脆的饼干置于空气中变软D.菜刀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B.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C.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4.为解决鱼在运输过程中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一种叫做过氧化钙(CaO2)的制氧剂,它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是A.CaO和O2B.CaCO3和H2C.Ca(OH)2和O2D.CaCl2和O25.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C.x的值是7D.丁一定是化合物6.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B.冬天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因为分子停止运动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7.在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成都八中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成都八中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成都八中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液中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则:①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②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中一定有Al(NO3)3、Cu(NO3)2和Zn(NO3)2④若溶液甲是无色,则溶液甲中一定有Al(NO3)3、可能有Zn(NO3)2、一定没有Cu(NO3)2⑤向固体乙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B.2个C.3个D.4个2.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A.只有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3.下表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u(NO3)2溶液(AgNO3)加过量铜粉,过滤B KCl溶液(CaCl2)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C Fe(Zn)加足量稀盐酸,过滤D 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A.A B.B C.C D.D4.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选项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FeCl2溶液CuCl2溶液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B CaCO3粉末NaCl粉末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C氯化钾氯酸钾加热D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通入CO2,过滤A.A B.B C.C D.D5.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钾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以下实验:(微溶物视作全部溶解)(1)将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A和沉淀B,将沉淀B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5g;(2)在溶液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3)在沉淀B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消失,同时产生大量气泡,把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出沉淀,经洗涤、烘干后称量得到10g固体。

上海市八初级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上海市八初级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上海市八初级中学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CO B.O2C.CO2D.H2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3.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4.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4B.+3C.+2D.+55.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6.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B.C.D.7.现有 18.6g NaOH 和 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23:3,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A.9.2 g B.6.9 g C.4.6 g D.2.3 g8.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A.A B.B C.C D.D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C.10mL酒精与1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mL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10.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

重庆八中初中化学程序

重庆八中初中化学程序

重庆八中初中化学程序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重庆八中初中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重庆八中初中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将进行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化学实验,例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气体的制备与性质等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反应的变化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化学知识的学习除了实验,重庆八中初中的化学课程还注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我们将按照教材的内容,系统地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物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方程式等。

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和逻辑关系,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堂互动和讨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重庆八中初中的化学课程注重课堂互动和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将提出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和实际应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互动和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化学知识的应用化学知识的应用是化学学习的一大重点。

在重庆八中初中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例如,我们将介绍化学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品研发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明白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化学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重庆八中初中的化学课程还将开展一系列的化学实践活动。

例如,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设计、科学观察和数据处理等活动,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报送单位:常宁市第八中学
作者:李新运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常宁市第八中学李新运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介绍在实验中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是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蜡烛,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所看到过的一些现象,例如蜡烛燃烧时能发光、发热,还会“流泪”等,本节课的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步骤,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

并学会观察的具体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发光、发热、新物质的产生等)。

但是学生对于怎么研究物质、主要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利用什么方法研究并不清楚,所以本节课要在学生几乎没有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使之顺利完成实验操作,认识到实验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节如何实验的方法课,在整个教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的方式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从而体现化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二、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并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后得出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分析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填写实验报告册,并能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实验的简单由来并感受化学的发展;
2.初步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的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具支试管、白烟收集器、水槽、小刀等。

三、教学内容安排:
1.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四、学生学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点燃前对蜡烛的观察
(二)燃烧时对蜡烛的探究
(三)熄灭后对蜡烛的探究
(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小组活动评价标准
2.我们在实验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3.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做得最好的方面是:
4.自我评价标准
5.我在这节课中学到的知识:
6.我略感困惑的地方:
7.我感觉最满意的地方:
在课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参与探究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认可,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善于反思总结的好习惯。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生近距离仔细地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用化学的眼光、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大家非常熟悉的蜡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由于本节课使用了具支试管和白烟收集器使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成功率极高,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个别学生在点燃蜡烛时发现有黑烟产生,在此去我顺势给学生介绍了可燃物燃烧不充分导致的后果,进行环保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