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详解
合集下载
《都江堰简介》PPT课件
![《都江堰简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b2621d2cc58bd63086bdb6.png)
2021/3/26
12
4 相关文化
相关诗词 清山春《灌阳竹枝词》诗: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 清何盛新《伏龙观》诗: “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断涧流红叶,空潭起白云。凭空桥架索,薄暮树浮曛。龙女今何在,悬崖问柳 君。” 清董湘琴《游伏龙观随吟》: “峡口雷声震碧端,离堆凿破几经年!流出古今秦汉月,问他伏龙可曾寒?” 清黄俞《都江堰》诗: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 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都江堰二王庙对联》①一门两禹,六字春秋②上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
2021/3/26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主要景点
安澜索桥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 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 景观。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 ”,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 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 为栏,全长约500米,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 ,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 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 ,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 竹桥、绳桥、竹藤桥等。桥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 钢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2021326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课件
![《都江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26bd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5.png)
都江堰文化价值
古代水利文化代表
01
02
03
世界水利文化鼻祖
都江堰代表了古代中国水 利工程的最高成就,是世 界水利文化的发源地。
古代治水理念
都江堰体现了古代“天人 合一”的治水理念,强调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古代工程技术
都江堰展现了古代中国在 水利测量、规划、设计和 施工等方面的卓越技术。
地域特色体现
THANKS
感谢观看
04
都江堰对成都平原的影响
农业灌溉作用
01 灌溉面积广阔
都江堰为成都平原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使得广 大农田得以充分灌溉,农业生产得以稳定发展。
02 水资源调配
都江堰通过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满足了不同季节 、不同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提高了农业产量。
03 水利设施完善
都江堰灌区内的水利设施如渠道、闸门等经过不 断完善,使得灌溉效率得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 得以改善。
生态环境改善
水土保持
水质改善
都江堰的修建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保护了成都平原的土壤资源,为农业 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都江堰对岷江水进行了一定的净化和 处理,提高了水质,为成都平原提供 了优质的水源。
生态环境恢复
通过都江堰的调节,成都平原的生态 环境得以恢复和改善,生物多样性得 以保护。
05
背景
都江堰的修建源于秦代,为了解决成都平原的水患和农 业灌溉问题,历经千年仍在使用,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水 利方面的智慧和才能。
历史沿革
秦代初创
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守李冰率众修 建都江堰,通过分流岷江水,既消除
了水患,又灌溉了农田。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对都江堰进行了多次维修和 加固,确保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都江堰简介》PPT课件
![《都江堰简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b2621d2cc58bd63086bdb6.png)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 伏龙观、二王庙、安 澜索桥、玉垒关、离 堆公园、玉垒山公园、 玉女峰、灵岩寺、普 照寺、翠月湖、都江 堰水利工程等
2021/3/26
2
1 地理环境
2021/3/26
位置境域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 都市都江堰市(原灌 县)城西,坐落在成 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距成都约56公里,距 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 里。 气候特点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 季风湿润气候区,年 均气温15.2℃, 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 米,年均无霜期280 天。这里四季分明,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2021/3/26
宝瓶口
鱼嘴
7
3 主要景点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 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 “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 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 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建筑 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 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 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 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 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
2021/3/26
1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 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021/3/26
2021/3/26
2
1 地理环境
2021/3/26
位置境域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 都市都江堰市(原灌 县)城西,坐落在成 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距成都约56公里,距 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 里。 气候特点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 季风湿润气候区,年 均气温15.2℃, 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 米,年均无霜期280 天。这里四季分明,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2021/3/26
宝瓶口
鱼嘴
7
3 主要景点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 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 “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 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 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建筑 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 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 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 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 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
2021/3/26
1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 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021/3/26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bfcc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a.png)
技术,共同推进都江堰的保护工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拦截剩余的细小泥沙,防止其进入灌溉渠道。
自动排沙功能确保了灌溉渠道不会被泥沙淤积,从而保证了灌溉的持续 进行。
控制洪水功能
控制洪水功能是指都江堰通过调节流入灌溉渠道的水量和速度,有效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灾 害。
都江堰的控制洪水功能主要依赖于飞沙堰和宝瓶口两个结构。飞沙堰可以调节流入灌溉渠道 的水量大小,而宝瓶口则可以控制水流速度,防止洪峰过快地冲入下游地区。
农业经济的繁荣
都江堰的灌溉水源保障了成都平原 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繁荣,使得 该地区成为古代中国的重要粮食产 地和商贸中心。
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影响
水利工程技术传承
都江堰作为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其设计和建造技术对现代水利 工程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态水利的启示
都江堰水利工程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为现代水 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水利治理体系的完善
都江堰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对现代水利治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2 3
水土保持与土地利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洪水泛滥,减少了 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
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灌溉和排水等措施,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善了 成都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植被的恢复和 水生动植物的繁衍。
都江堰的起源
都江堰最初的建设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 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 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早期建设历程
在李冰父子之后,历代政 府对都江堰进行了多次修 建和改造,以适应不同时 期的水利需求。
都江堰(讲课用)详解ppt课件
![都江堰(讲课用)详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fa9445bed5b9f3f80f1c20.png)
•
第二部分绘神绘色地表现都江堰的壮丽图景;
•
第三部分由堰及人,展现李冰父子的精神风采。
•
三个部分层层推进,脉络清楚。第一、三部分写
“虚”,以作者独特的主体感悟为中心;第二部分写
“实”,以对客观景物的生动描绘为重点,“虚”与
“实”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第一部分以“它,就是都
江堰”收尾,自然过渡到第二段对都江堰自然风貌的描
25
小结
文章第一部分作者的总观点是什么?作者 从哪些角度对都江堰和长城进行了比较?
【明确】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亮出作者对 这中国历史上两个恢弘建筑的态度。文章从如下角 度把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对比。
(1)都江堰的修建时间早于长城; (2)都江堰的功用绵延至今,而长城的社会 功用已经废弃; (3)都江堰毫不炫耀只求奉献,而长城却摆 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修缮。
选择长城,不仅因为它的修建时间与 都江堰相近,而且更因为长城的知名度高 于都江堰。
21
在一般人看来,长城无论如何要比都江 堰有价值得多,而作者的看法恰恰相反, 作者选择长城来与都江堰相比,绝不是矮 化长城,拔高都江堰,而是为了凸显本文 的主题。文章的新意由此而生,深度由此 而来,文章总体构思的基点由此立稳并得 以渐次生发。正是在长城文明的映衬下, 都江堰文明的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
• 敬鬼神而远之: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 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 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
17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用长城作对比,评说都江堰是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 程”。
第二部分:写偶然发现都江堰的美,并
为它折服。
第三部分:
由物及人,由歌颂都江堰 进而歌颂其创造者李冰。
都江堰青城山图文讲解.ppt
![都江堰青城山图文讲解.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6cbc7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d.png)
都江堰图文讲解
修建人李冰
李冰像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 (生卒年、出生地不详),号称陆 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 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 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 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 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征 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 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 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 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 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 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公元前280秋,秦灭蜀30年后,司马错于成都出 发,自岷江东攻楚国,却由于粮食补给问题无法 深入楚国。
都江堰图文讲解
修建背景
公元前272年,李冰奉秦昭王之命,来到蜀地 任蜀郡守,开通岷江往成都的水路枢纽,为攻 打楚国做战略准备。
都江堰的修建,是出于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目 的,本意是为了伐楚提供兵源、粮源和通船渠 道,使蜀地成为秦国统一中国的战略基地。
都江堰图文讲解
飞沙堰
都江堰图文讲解
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 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 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 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 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 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 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 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 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 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
都江堰图文讲解
都江堰图文讲解
鱼嘴
都江堰图文讲解
地震后鱼嘴
都江堰图飞文讲解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 道”,具有泻洪、排沙和 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 又叫它“飞沙堰”。 飞 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 ,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 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 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 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 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 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 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 溢出;
都江堰通用课件(讲课用)
![都江堰通用课件(讲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f88efd7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4.png)
03
都江堰旅游资源
都江堰的景点介 绍
总结词
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融合
详细描述
都江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青城山、都江堰 水利工程、玉垒山、离堆公园等都是值得一游的景点。这些景点展示了都江堰市 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都江堰的旅游路线规划
规划内容
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文化旅 游融合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方 面,以实现都江堰的可持续发展。
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利用方式
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应注重生态、文 化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如发 展生态旅游、推广地方特色文化等。
管理措施
政府应加强都江堰的管理,制定科学 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确 保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发展。
都江堰的文化意 义
总结词
都江堰不仅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详细描述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巅峰,更是中华文 明的瑰宝。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
都江堰的传说与故事
总结词
都江堰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李冰父子 的敬仰和感激。
总结词
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详细描述
都江堰市旅游局根据游客需求,精心设计了多条旅游线路。这些线路覆盖了都江堰市的主要景点,包括青城山、 都江堰水利工程、玉垒山、离堆公园等。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更好地了解都江 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都江堰的旅游服务与设施
总结词
都江堰通用课件
CONTENCT
录
• 都江堰历史与文化 • 都江堰工程原理
都江堰ppt课件
![都江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081b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f.png)
水利工程技术
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采用的工程技术,如溢流坝、引水渠道等,对世界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影响。
水利管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经验对世界水利工程管理产生了影响,如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等 。
05
都江堰的现状与保护
现状评估
水利工程状况
01
都江堰的水利工程设施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设施存在老化、
破损等现象,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
外江与内江的划分
在鱼嘴分水堤的帮助下,岷江 被分为外江和内江两部分。
外江主要用于排洪,而内江则 用于灌溉。这种划分方式既保 证了洪水的及时排出,又满足
了农业灌溉的需求。
在雨季时,外江的水位会明显 高于内江,此时鱼嘴分水堤就 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确保洪水 能够顺利地排向外江。
都江堰的这种划分方式充分体 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和实 用性。
03
都江堰的原理与功能
防洪原理
洪水调节
都江堰通过分水鱼嘴、宝瓶口和 飞沙堰等结构,将洪水按照需求 分配到内江和外江,有效调节洪
水流量,降低洪峰。
排沙排石
利用飞沙堰的阻水作用,使上游冲 刷下来的泥沙和石块在堰前沉积, 避免淤塞河道。
自动调整功能
都江堰的设计使得其在面对不同季 节和洪水情况时,能够自动调整分 水比例,确保防洪效果。
水力机械
除了发电,都江堰的水能还可用于驱动水轮泵、水磨等水力机械, 满足农业、工业生产的动力需求。
生态旅游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景观, 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04
都江堰的影响与意义
对成都平原农业的影响
1 2
灌溉
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地区获得了稳定的 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
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采用的工程技术,如溢流坝、引水渠道等,对世界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影响。
水利管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经验对世界水利工程管理产生了影响,如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等 。
05
都江堰的现状与保护
现状评估
水利工程状况
01
都江堰的水利工程设施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设施存在老化、
破损等现象,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
外江与内江的划分
在鱼嘴分水堤的帮助下,岷江 被分为外江和内江两部分。
外江主要用于排洪,而内江则 用于灌溉。这种划分方式既保 证了洪水的及时排出,又满足
了农业灌溉的需求。
在雨季时,外江的水位会明显 高于内江,此时鱼嘴分水堤就 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确保洪水 能够顺利地排向外江。
都江堰的这种划分方式充分体 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和实 用性。
03
都江堰的原理与功能
防洪原理
洪水调节
都江堰通过分水鱼嘴、宝瓶口和 飞沙堰等结构,将洪水按照需求 分配到内江和外江,有效调节洪
水流量,降低洪峰。
排沙排石
利用飞沙堰的阻水作用,使上游冲 刷下来的泥沙和石块在堰前沉积, 避免淤塞河道。
自动调整功能
都江堰的设计使得其在面对不同季 节和洪水情况时,能够自动调整分 水比例,确保防洪效果。
水力机械
除了发电,都江堰的水能还可用于驱动水轮泵、水磨等水力机械, 满足农业、工业生产的动力需求。
生态旅游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景观, 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04
都江堰的影响与意义
对成都平原农业的影响
1 2
灌溉
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地区获得了稳定的 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ff9636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f.png)
都江堰的工程规模
主体工程构成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 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 构成。
灌溉面积
都江堰灌溉面积超过1000 万亩,覆盖了成都平原的 大部分地区。
防洪与发电功能
都江堰不仅具有灌溉功能, 还具有防洪和发电功能, 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 要支撑。
02 都江堰的建造过程
建造前的准备
环境考察
在建造都江堰之前,先对当地的 气候、地形、水文等条件进行深 入考察,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分布 和利用情况,评估建造的可行性
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01
02
03
04
环境保护优先
将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首 要任务,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提高环境质量。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 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
智慧城市建设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智慧 城市,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
平。
发展绿色经济
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经 济转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
04 都江堰的未来发展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问题
随着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环 境承受压力增大,包括水质下
降、生态破坏等。
城市更新与保护
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实 现城市更新,是一个重大挑战 。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
如何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之 间找到平衡,是都江堰面临的 重要问题。
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 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供相应 的社会服务,是一个需要解决
应急处理
针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制定应 急预案和处理措施,及时组织抢修 和维护,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技术更新与改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运行的 需要,对都江堰进行技术更新和改 造,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都江堰水利工程》课件
![《都江堰水利工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bc65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8.png)
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推动农业文明发展
01
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之一,为农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02
都江堰所在的成都平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
里产生了著名的蜀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彰显人类智慧与创造
03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体现了人与自
建设中的困难和挑战
01
自然环境
岷江水流湍急,山势陡峭,建 设难度很大。
02
技术难题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需要解 决如何稳定分水堤、如何控制 内江水量、如何防止泥沙淤积
等问题。
03
人力物力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组 织难度很大。
建设成果和影响
01
建设成果
02
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成功,实现了对成都平原的水源控制,满足了 灌溉和防洪需求,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都江堰的水力发电功能不仅满足 了周边地区的电力需求,还促进 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
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质改善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使 得岷江水质得到改善,减少了水 体污染,提高了周边地区的水环
境质量。
生态保护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注重生态 保护,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 等措施,保护了周边地区的生态
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THANKS
法规制定
制定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 为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自然灾害
都江堰水利工程面临地震 、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对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 潜在威胁。
《都江堰》课件 (共38张PPT)
![《都江堰》课件 (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ea88ee0b1c59eef9c7b450.png)
志 远
学 高
身 正
行 笃
代表作品: 散文集《文化苦旅》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进行文化思考,
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 被称为“文化散文” 或“学者散文”。
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工程的伟大与不朽。 第二部分:水流的强悍与驯顺。 第三部分:李冰的智慧与精魂。 第四部分:影响的巨大与深远。
为什么说长城伟大?
1、规模宏大,占据了辽阔的空 间,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 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2、能够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
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深 厚。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 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1、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 ,而都江堰 ,至今还在为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永久地
第一部分:
1 第一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第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 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 第一部分运用了什么样写作手法?
对比 都江堰与长城
作者从哪几方面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比较?
都江堰 与
长城 之比较
修建年代
规模大小 社会功用 文明特点 形象
都江堰的本质特征:
它像一位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 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奉献。
三、 为什么说李冰“失败了,终究又胜 利了”?
失 1、他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败: 不被统治者所认同。
2、他的百姓安居乐业之梦被 后代所破坏。
他终究又胜利了
四、怎样理解“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 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一方面是说,图谱社会意义的重大, 可与当代政治、经济的重大事件媲美;
另一方面是说,图谱与裁军数据、登 月路线中蕴含的造福于民的思路是相通 的。
学 高
身 正
行 笃
代表作品: 散文集《文化苦旅》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进行文化思考,
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 被称为“文化散文” 或“学者散文”。
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工程的伟大与不朽。 第二部分:水流的强悍与驯顺。 第三部分:李冰的智慧与精魂。 第四部分:影响的巨大与深远。
为什么说长城伟大?
1、规模宏大,占据了辽阔的空 间,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 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2、能够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
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深 厚。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 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1、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 ,而都江堰 ,至今还在为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永久地
第一部分:
1 第一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第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 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 第一部分运用了什么样写作手法?
对比 都江堰与长城
作者从哪几方面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比较?
都江堰 与
长城 之比较
修建年代
规模大小 社会功用 文明特点 形象
都江堰的本质特征:
它像一位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 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奉献。
三、 为什么说李冰“失败了,终究又胜 利了”?
失 1、他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败: 不被统治者所认同。
2、他的百姓安居乐业之梦被 后代所破坏。
他终究又胜利了
四、怎样理解“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 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一方面是说,图谱社会意义的重大, 可与当代政治、经济的重大事件媲美;
另一方面是说,图谱与裁军数据、登 月路线中蕴含的造福于民的思路是相通 的。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a077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2.png)
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都江堰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
都江堰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强化都江堰周边生态环 境的保护,减少污染, 保持水土,促进生态平 衡。
绿色发展
推动都江堰的绿色发展 ,合理利用水资源,促 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文化传承
保护和传承都江堰的历 史文化和景观特色,实 现文化与生态的和谐共 生。
PART 03
都江堰的管理与维护
都江堰的管理机构与职责
都江堰管理局
负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和调度工 作,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专家委员会
由水利、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对 都江堰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合作机制
与其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都江堰 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都江堰的日常维护
随着古蜀国的农业发展,为了解决成 都平原的水患和干旱问题,都江堰的 修建成为了迫切需求。
水利工程的前身
李冰父子贡献
秦昭王时期,李冰父子在古蜀国原有 水利工程的基础上,主持修建了都江 堰,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 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都江堰修建之前,已有一些小型水 利工程和灌溉系统,为都江堰的诞生 奠定了基础。
工程技术
都江堰采用了独特的工程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的水利调节,具有 极高的科学价值。
文化传承
都江堰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 造力,对后世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都江堰的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都江堰周围的山水风光秀丽,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青城山、玉 垒山等。
人文景观
都江堰周围的人文景观丰富,如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古镇、古村落 等,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都江堰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
都江堰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强化都江堰周边生态环 境的保护,减少污染, 保持水土,促进生态平 衡。
绿色发展
推动都江堰的绿色发展 ,合理利用水资源,促 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文化传承
保护和传承都江堰的历 史文化和景观特色,实 现文化与生态的和谐共 生。
PART 03
都江堰的管理与维护
都江堰的管理机构与职责
都江堰管理局
负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和调度工 作,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专家委员会
由水利、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对 都江堰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合作机制
与其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都江堰 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都江堰的日常维护
随着古蜀国的农业发展,为了解决成 都平原的水患和干旱问题,都江堰的 修建成为了迫切需求。
水利工程的前身
李冰父子贡献
秦昭王时期,李冰父子在古蜀国原有 水利工程的基础上,主持修建了都江 堰,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 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都江堰修建之前,已有一些小型水 利工程和灌溉系统,为都江堰的诞生 奠定了基础。
工程技术
都江堰采用了独特的工程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的水利调节,具有 极高的科学价值。
文化传承
都江堰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 造力,对后世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都江堰的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都江堰周围的山水风光秀丽,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青城山、玉 垒山等。
人文景观
都江堰周围的人文景观丰富,如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古镇、古村落 等,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中职语文都江堰ppt课件
![中职语文都江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928c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9.png)
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
强化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通过实际案 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中职语文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将语 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推广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对中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 豪感。
游客前来游览。
川西民俗文化
都江堰市是川西地区的重要城市 之一,其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包 括川剧、变脸、竹编等,都是游
客了解川西文化的绝佳机会。
都江堰的旅游发展
旅游设施完善
01
都江堰市拥有完善的旅游设施,包括酒店、餐饮、交通等,能
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产品丰富
02
都江堰市推出了多种旅游产品,包括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
促进了地方文化发展
都江堰所在的成都平原地区文化底蕴深厚,都江 堰的建设和维护对促进当地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 作用。
02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结构解析
清晰明了
课文《都江堰》以时间为线索,从工程历史、修建背景、修建过程、修建影响等 方面展开,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课文语言特色解析
生动形象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它绝不象黄果树瀑布那样张扬自我的性格,毫无遮拦地写意”,形象生动 地描绘了都江堰的静谧之美。
复杂句子的理解
复杂句子包含多个分句和从句,需要分析其结构才能理解其含义。例如,“虽 然他很累,但是他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
04 都江堰的旅游资源
都江堰的旅游景点
玉垒山
位于都江堰市区,是都江堰的标 志性景点之一,山上有玉垒关、 玉垒阁等景点,可以俯瞰都江堰
都江堰PPT演示课件
![都江堰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2e4c19767f5acfa1c7cd95.png)
众注视之下。
5、衮衮诸公:称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 6、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汉族民间祭祀
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 曲形式。
12
感知与领悟(一)
1、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 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13
比较对象 比较项目
修建时间 规模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 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 和反问。具有一种自信、理性、从容、智慧的贵 族气质,并以游记的方式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人们 称之“文化散文”。
“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 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1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坐落 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蜀郡太守李冰父 子开凿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 、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 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 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 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
① 李冰其人:秦国、蜀郡守 ② 行为:修建都江堰 ③ 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④ 品格:质朴、冰清玉洁、为民造福、求真务
实、淡泊名利、贴近苍生 ⑤ 实践内容:水利治理,生命实践 ⑥ 实践结果: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
20
文本解析
请在第三部分中,找出直接高度评 价李冰父子贡献的段落。
本部分中,第10、14、18、19、20、 24自然段对李冰父子高度评价。
5、衮衮诸公:称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 6、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汉族民间祭祀
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 曲形式。
12
感知与领悟(一)
1、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 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13
比较对象 比较项目
修建时间 规模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 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 和反问。具有一种自信、理性、从容、智慧的贵 族气质,并以游记的方式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人们 称之“文化散文”。
“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 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1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坐落 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蜀郡太守李冰父 子开凿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 、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 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 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 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
① 李冰其人:秦国、蜀郡守 ② 行为:修建都江堰 ③ 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④ 品格:质朴、冰清玉洁、为民造福、求真务
实、淡泊名利、贴近苍生 ⑤ 实践内容:水利治理,生命实践 ⑥ 实践结果: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
20
文本解析
请在第三部分中,找出直接高度评 价李冰父子贡献的段落。
本部分中,第10、14、18、19、20、 24自然段对李冰父子高度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瓶口是玉垒山伸向岷
江的长脊上人工凿开的 一个控制内江进水的咽 喉,因形似瓶口且功能 奇而名。其右边的山丘 为离堆。瓶口宽度和底 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 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 条分划,取名“水则” (我国最早的水位标)。
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通过干渠经仰天窝节制闸,把 江水一分为二。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四,顺应西 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倾斜,一分再分,形成自流灌溉 渠系,灌溉成都平原的近一千余万亩农田。
作者为什么用长城来与都江堰作 思 对比?怎样理解作者的观点 ? 考 作者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 工程,为了更生动清晰地说明这一点,采 用对比手法是必要的,这就需要选择同样 称得上伟大的工程来作参照物。
选择长城,不仅因为它的修建时间与 都江堰相近,而且更因为长城的知名度高 江 堰有价值得多,而作者的看法恰恰相反, 作者选择长城来与都江堰相比,绝不是矮 化长城,拔高都江堰,而是为了凸显本文 的主题。文章的新意由此而生,深度由此 而来,文章总体构思的基点由此立稳并得 以渐次生发。正是在长城文明的映衬下, 都江堰文明的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 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上海戏剧 学院教授,并曾任校长。获过“国家级突出贡献 专家”称号,代表作:《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 《山居笔记》、 《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 进行文化思考,将“人、历史、 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 被称为“文化散文”
字词积累补充:
• 天府之国: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我国 一般把四川称为“天府之国”。 •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注视着。 多与“在……下”配合使用。 • 衮衮诸公:众多身居要职的官僚,后专称居高位 而无所作为的官僚。含贬义。衮衮:相继不绝, 众多的样子。 • 敬鬼神而远之: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 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 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
阅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
1.颓壁残垣:残垣断壁。倒塌、残缺的墙壁。 2.惊悸(jì):因惊恐而心跳得厉害。 3.邈远:遥远。 4.废弛:原指法令、政令等松弛而变得无约束 力,这里指失去原有的作用。 5.华章:华丽的诗文。 6.修缮(shàn) :修理。 7.炫耀:夸耀。 8.濡养:将食物弄湿来喂养。 9.喧嚣(xuān xiāo):声音杂乱,不清静。 10 驯顺:性情柔和能服从。
飞沙堰处金刚堤下段有一低
平的地段,是内江的泄洪道。 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 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 自行溢出,让大量江水回归岷 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 岷江挟着大量泥沙,石块从山 中疾驰而来,如顺内江而下, 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 堰则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 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 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 离心力作用),确保内江通畅, 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识记字音
劲(jìnɡ)厉 颓(tuí )壁残垣(yuán) 邈远(miǎo) 汩汩(ɡǔ) 庇 (bì )护 驯 (xùn) 顺 众目睽睽(kuí ) 浚(jùn)理 遴(lí n)选 长锸(chā) 铁戟(jǐ) 圭臬(ɡuī niè) 韬 (tāo) 略 衮衮(ɡǔn) 诘(jié)问 不坍(t ā n) 繁衍(y ǎ n)
都江堰水利工程因其历史悠久、规模 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 和谐结合;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 科学内涵,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 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 界文化遗产。
李冰简介 李冰,战国时期 水利专家。约公元前 256到公元前251年被 秦昭王任为蜀郡守。 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 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 以都江堰最著名,二 千二百多年来在川西 平原效益卓著。
都 江 堰
外江 内江
宝 瓶 口
人字堤
飞 沙 堰
左上:鱼嘴堰 右上:飞沙堰 左下:宝瓶口
鱼嘴堰设在岷江出山
后的一段弯道上,把 江流划然中分为内外 两支。外江(处于河 床弯道凸岸)为岷江 自然走水河道 ,内江 (处凹岸 )水进入成 都平原。鱼嘴的设置 极为巧妙,它利用地 形、地势,巧妙地完 成分流引水的任务, 而且在洪、枯水季节 不同水位条件下,起 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 用。
都
江
堰
余秋雨
了解都江堰
国际灌排水委员会主席阿卜杜拉曾 说:“都江堰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它体 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发展的精髓, 这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尤为可贵。” 司马迁《史记》说:“都江堰建成, 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 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守李冰为治理岷江水患 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迄今已有2250多 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 生态工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都 江堰市城西,建筑在山川与平原的咽喉要冲, 其工程采用“无坝引水”的形式,主要由鱼 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 (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大工程巧 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协调 运行,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 问题,孕育了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的“天府 之国”成都平原。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用长城作对比,评说都江堰是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 程”。
第二部分:写偶然发现都江堰的美,并
为它折服。 由物及人,由歌颂都江堰 第三部分: 进而歌颂其创造者李冰。
作者是怎样表现都江 堰比长城伟大的?
都江堰和长城对比
(1)都江堰的修建时间早于长城; (2)都江堰的功用绵延至今,而长城的 社会功用已经废弃; (3)都江堰毫不炫耀只求奉献,而长 城却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修缮。
11.咆哮:(如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的 回荡的声音;高声大叫。 12.众目睽睽:众人的眼睛都注视着。 13.浚理:疏通治理。 14.长锸:挖土的工具,铁锹。 15.圭臬: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臬,古代测 日影的标杆。 16.韬略:由古兵书《六韬》、《三略》引申而来, 指计策、谋略。 17.祭祀: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 并祈求保佑。 18.怦然(pēng ):形容心跳的声音。 19.冰清玉洁:形容人品高尚,操行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