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逐年变小,新建产区多位于油层厚度薄、物性差的边
部;同时,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矛盾日益突出, 管杆老化、套管损坏严重,这不仅使低产低效井增 多,而且也导致一定数量的油水井停产关闭。安塞 油田通常把关井时间超过6个月的井称为长关井。 2008年底安塞油田共有油井4 420口,开井数3
表1 区块
PQ
1低产低效井成因分析
(3)油层损害的影响。油层损害导致储层渗透 性下降,是油井产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3]。造成 油层堵塞的原因较复杂,主要包括微粒运移、粘土矿 物水化膨胀、无机垢、有机垢、生物垢及外来颗粒堵 塞,从而导致水井低注、油井低产。
2低产低效井治理对策
以精细油藏描述和动态监测最新成果为指导, 结合安塞油田成熟的“三分”精细注水技术,科学分 析每口油井低产原因,重新评估每口长关井潜力,确 定合理的治理技术。
2.1
改变液流方向治理低产低效井 针对连片低产区域、油井关井导致井网残缺使
部分储量无法动用的情况,一方面,转注水淹井,改 变液流方向,使渗流场重新分布,从而增加水驱控制 储量和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另一方面,转注水驱 优势方向的油井,迫使水驱方向发生改变,促使其它 油井见效。安塞油田W14—28井受水井W15—25 注水影响水淹,而侧向井长期不见效,2008年转注 W14—28,改变水驱方向,促使侧向井见效。从目前 周围井动态可以看出,日产油水平由0.46 t上升到
2009年11月
石油地质与工程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第23卷
第6期
文章编号:1673—8217(2009)06—0062—03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何奉朋,李书静,张洪军,张 金,张晓磊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716000)
安塞油田区域构造为平缓的西倾单斜,沉积环
境主要为湖泊河流三危洲前缘沉积体系,属于典型 的低渗、低压、低产的“三低”油藏‘1一引。1989年开 始注水开发,随着开发时间延长,开发老区措施潜力
井285口,关井率为6.5%。根据多年的开发经验, 本文对长关井和低产井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合 理的治理对策,充分挖掘低产井和长关井潜能。
对长关井治理,安塞油田拓展了思路,将措施选 井范围扩大到水淹地质关井,重点开展了水淹地质 关井重复压裂试验。在选井方面,选择注水开发时 间长、压力保持水平高且分布均匀的区域,优选地质 关井时间较长、累产油低于10
000
t的长关井开展
复压复产。2007年选择W19—013开展复压复产 试验,复产后当年单井日增油1.50 t,效果较好。此 后,共选取7口长关井实施复压复产。 2.7.3大修复产井 通过对老井井筒复查,对存在井筒事故造成关 井且有恢复价值的实施大修复产。2006至2008年 共计实施长关井大修复产28口,其中26口有效,单 井日增油1.38 t,累计增油5
(下转第68页)
万方数据
・68・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年第6期
通过以上不同方法计算的双河油田Ⅷ、Ⅸ油组 井网密度,综合各个方案的优势及局限性,认为双河 油田Ⅷ一Ⅸ油组合理井网密度在11口/kin2左右。
1.1
低产低效并定义 低产低效井是根据成本计算的效益界限与低产
低效井界限共同确定的。从经济效益分析,安塞油 田2008年单井经济极限产能为0.11 t/d,但根据多 年的开发经验,将产能低于1.0 t/d的油井定为 低产井(表1)。根据效益界限和现场操作,目前将产
低产低效井分级
860
口,单井产能低于0.5 t的低产井共有507口,长关
比例,%
48.0 38.9 17.3 27.6 19.0 23.4 24.0 57.4 38.6 30.1
WY
S130 S160 HSH XH XB S5+S227 S152
ZttQ
能低于0.5 t/d的井作为重点研究和治理对象。 1.2低产低效井的成因 一般来说,低产低效井主要包括低产井和长关 井。低产井主要表现在液量和含水两方面。根据安 塞油田历年开发经验以及低产井的产液和含水级别
2.7.2复压复产并
324
t。
多油层区域实施分层注水提高水驱动用程度 在多油层发育区,层间渗透率、渗流规律等不尽
相同,在油井上表现出单层见水水淹,注水井上表现 出剖面吸水不均。因此在多油层开发区实施注水井 分层注水开发,降低剖面上非均质性对开发效果的 影响程度。 安塞油田XB区是典型的多油层开发区块,动 态监测资料表明,多油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如X68 —33井长611—2层地层压力22.45 MPa,而长612 层只有9.07 MPa,层间压力差异大。对XB区高含 水油井对应的8口注水井实施分层控水,涉及油井 56口,分层注水后10口高含水油井含水得到了控 制,含水从70.6%降为42.4%。 2.4周期注水 根据注水见效周期,对有明显优势见效方向的 低产区开展周期性注水措施,注采比控制在1.0~ 1.2。主要在¥169、¥227、HSH等区块实施。¥227 井区P49—028井注水见效迅速,油井含水持续上
620
源自文库t。
3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效果分析
从2006年安塞油田开展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 技术研究以来,安塞油田应用重复压裂、解堵、复产、 堵底水等措施对205口低产低效井实施了综合治理 工作(表3),共有160口低产低效井产能达到1 t以 上,脱离低产低效井范围。截止2008年年底,累积
增油7.217 4
0.94 t。
2.2裂缝区低产低效井治理 在裂缝发育区,注入水沿裂缝方向突进,裂缝主 向油井含水上升较快,而侧向油井见效程度低,导致 水驱波及体积减小,水驱油效率降低,影响油田开发 效果。一是考虑对注水井进行化学堵水,通过抑制 注入水单向突进,恢复主向油井产能,同时迫使注入 水沿侧向推进;二是考虑水淹油井进行地质关井,实 施沿裂缝注水,同时对侧向油井压裂引效;三是转注 水淹油井形成排状注水,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分级表成
开井数
471 491 168 337 511 817 287 68 44 209
产能<O.11t/d
8 42 3 8 6 16 4 2 3 6
0.1it/d<产能d0.5t/d
93 64 7 28 32 66 25 15 6 35
0.5t/d<产能<1.0t/d
125 85 19 57 59 109 40 22 8 22
摘要:安塞油田属于低渗、低压、低产的“三低”油藏,针对安塞油田开发实际情况,从经济极限产能方面定义了低产 低效井,并对其进行了分类,从地质因素和后期开发方面分析了不同类型低产低效井的成因。通过对开发地质资 料的研究分析,结合采油工艺技术,针对不同的低产低效井制定了合理的治理技术。实践证明,低产低效井治理取 得了显著的效益,同时也为同类油藏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成因机理;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E313.3 文献标识码:A
2.3 229
t。
2.7.1直接复产 水淹油井长时间关井后,地下流体渗流状况发 生改变,使得剩余油分布也发生变化,可直接复产, 或在实施堵水调剖的区域,有选择性的复产。在选 井方面,主要选取采出程度低、油井见水时间不超过 1年、地质关井时间2年左右的油井直接复产。如 S160裂缝侧向的W44—033,2006年3月水淹,10 月地质关井。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井周围剩余油丰 富,2007年3月对该井复产,复产后油井含水稳定, 目前日产油2.12 t,含水50.2%,累计增油1
104
t,有效井单井日增油1.18
t。
4结论及认识
(1)低产低效井和长关井挖潜是老油田稳产的 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安塞油田单井经济极限产能和 实际开发情况,将单井低于1t的井定义为低产低效 井,并将重点治理单井产能为0.5~0.11 t的井。 (2)通过分析造成安塞油田油井低产的原因包 括储层特征和后期开发因素,存在储层非均质性、底 水锥进、裂缝及油层堵塞等原因。 (3)针对不同成因的低产低效井,通过改变液流 方向、化学堵水、分层注水、周期注水、长关井措施复
万方数据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年第6期
进而提高单井产能。 安塞油田NLX区注水开发以来,表现出明显 的裂缝性见水特征,注入水沿近东西向单向突进,位 于该方向的采油井出现暴性水淹。2008年对该区4 口井实施了化学堵水,对应的12口油井中8口见 效,S07—32一S07—34裂缝线上含水得到明显控 制,侧向油井动态基本保持稳定。单井日增油0.64 t,已累计增油1
x
升,降低对应注水井P49—027注水量,控水效果不
明显。对该井实施注10天停10天的短周期注水政 策,油井含水得到明显控制,该井含水由81.8%降 低到11.4%,日产油水平由0.89 t上升到2.52
2.5底水发育区堵底水
t。
对底水锥进造成的高液量、高含水油井进行堵 底水,是治理长2油藏底水发育区含水上升井的一 种有效的措施技术。¥152区H18—7受底水影响, 含水上升至100%,2007年实施化学堵底水,措施后 日增油0.68 t,含水由100%降为79.8%。 2.6解堵、增注等手段改善产吸剖面 油井堵塞后,动态表现出日产液、日产油、动液 面持续下降,由于水相渗透率高于油相渗透率,油层 堵塞后,原油流入到井筒内的速度降低,含水缓慢上 升,形成低产低效井。针对于油层堵塞机理及堵塞 后的动态变化特征,对油井实施解堵措施、注水井采 取降压增注措施[3]。 2.7长关井治理技术
・63・
含水关井;②因低产或不出油关井;③井筒发生事故 但可大修复产;④井筒发生事故但已有更新替代井。 目前安塞油田长关井主要以高含水地质关井为主。 为了制定根本的治理措施,对低产井成因从地质因 素和开发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1.2.1地质因素 (1)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既包括
单油层渗透率的非均质性,也包括油层砂体平面分 布的形态和连续性。从储层平面上看,在同一沉积 时期,由于距离盆地沉降中心或物源远近不同等原 因,造成砂体不同部位的物性存在差异(表2)。在 注水开发过程中,水线在不同方向上推进速度不同, 导致物性较好方向上的油井水淹,而物性差的区域 油层动用程度差,易形成低产低效井。
来看,低产井大致可分为两类:低液量型和高液量高 含水型。长关井按关井原因可分为四类:①水淹高
收稿日期:2009—05—14;改回日期:2009—08—21 作者简介:何奉朋,硕士研究生,1982年生,2008年毕业于中国 石油大学(北京),从事油田开发地质研究。
万方数据
何奉朋等.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表2安塞油田不同区块剖面非均质参数统计
(2)剖面非均质性。剖面非均质性是指单油层 内部及多油层层间储层物性变化。沉积韵律是造成 层内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注水开发过程中,对于 正韵律油层,注入水首先沿底部高渗带向前突进使 底部水淹,注入水波及体积小,层内储量动用状况极 不均匀;而反韵律油层,注水首先沿上部高渗透层段 向前推进,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注入水进入底部低渗 透层段,使油层纵向水驱均匀。 从层间上看,由于沉积环境变化导致层间物性 差异大,表现为各层开采速度不一致,高渗透层采油 强度大,含水上升速度快,低渗透层采油强度低,注 水难以见效,使开发效果受到影响。分层开采不平 衡的根本原因是层间渗透率的差异,导致层间采出 量或注入量也不同,此类油井主要集中在XH、XB 等多油层开发区。 1.2.2开发因素 (1)裂缝。安塞油田储层天然微裂缝比较发育, 但在地层条件下呈闭合状态。压裂改造及长期的注 水开发导致裂缝开启,注入水沿裂缝突进。根据注 水开发动态判断,安塞油田¥160区已形成15条注 水裂缝线,裂缝主向水线推进速度为侧向的2倍,涉 及注水井38口,主向油井38口,侧向油井106口。 微裂缝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油井产能,一是造成主 向油井高压见水,形成低产井;二是由于注入水沿主 向突进,侧向驱油能力减弱,造成侧向井低压低产。 (2)底水油藏底水锥进的影响。安塞油田长2 油藏底水较发育,开发过程中受油井压裂改造参数、 地层能量、生产压差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底水锥进, 油井生产动态表现出高液量、高含水的特征。底水 锥进是目前长2油藏开发中的主要矛盾,也是造成 底水油藏油井低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