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请从叙事、 写景、抒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首诗 的炼句之妙。
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的。 如首联,先说朋友要走,再说“昨夜微霜初渡 河”,点明昨晚的景象,是一种倒叙的笔法。将 深秋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凄清, 叙事中有景,有情。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的手法, 加深了描写。“鸿雁”、“云山”是感官接触到 的物象,但出自“愁里听”和“客中过”,即是 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尾联则采用直抒胸臆的方 法,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心爱护,过来人对后 来者的警诫。语句凝练、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颔联为魏万设想分别后的寂寞情怀 和乡思之愁。出句写声,对句写色, 用鸿雁的悲鸣和山中的云雾衬托出 别情。
.
.
作者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秋 去冬来,鸿雁南飞,间或有一两只失群的孤雁,发 出一声声嘹唳的哀鸣,响彻长空,在他乡游子听 来,不禁触景生情,倍感凄凉,乡思之愁更加深切。 仿佛那失散的鸿雁就是自己,到处漂泊游荡.前 途迷茫。作者用”不堪“来加重”愁里听“,使 读者愈加感受到征人愁满心胸、愁上加愁的心 情。”云山“,在许多诗人的笔下,是那样的葱 葱郁郁,生机勃勃,富有大自然的魅力。而此刻, 在作者的心目中,云山是那样的凄冷,百草凋零, 疾风落叶,这对一个失意的征人来说,怎能不倍 感怅惘迷茫呢?更何况还将要一步步跋涉而过。 这一联,是泛指旅途中的景物,有天上的鸿雁,地 上的云山等等。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 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 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 的传统意象之一。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 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 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 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 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 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 《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 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这联诗在时间上用倒置的手 法,先说“今朝别”,再说 “昨夜霜”,把离别放在最醒 目的位置。其中既有对游子冒 寒上路的爱惜,又有和游子乍 逢即别的惆怅。
昨夜薄霜刚渡过黄河 清晨听到你高唱离别 之歌。
骊歌 劳歌 阳关 送别之歌,总带有 深深离愁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李白的《灞 陵伤别》有诗句“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 愁绝不忍听。” 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 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许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 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阳关 王维《阳关三叠》:“渭城朝雨 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 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尾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 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 以亲切的嘱咐。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 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 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 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 重心长。
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 样的思想内容?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 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 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 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关城树色催 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讨论: 1 “催”字的好处? 2 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 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 “御苑砧声”?
1 “催”,拟人手法,本来是寒气使树 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 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 把寒催来的。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 至、寒气逼人的气氛。
中间两联诗虽然都没有从正面 来写离情别意,但却使读者强 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情意,因为 诗人完全将这些深厚的情意渗 透在叙事和写景中,用诗的语 言来抒情,不但含蓄,而且有 味、有趣。
“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 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 法和表达效果。
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 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 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 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 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 伤的情绪。
2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 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 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 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 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 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捣衣”和“砧声” 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 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 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 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 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 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 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 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 《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 几道《少年游》)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 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 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 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 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 神伤的情绪。
学习探讨: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 微霜初渡河”这联诗有一点 歧义,就是初渡河的主语究 竟是“游子”呢,还是“微 霜”呢?谈谈你的看法。
李白曾有名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 衣声”, 引人产生一种幽怨惆怅的感觉, “捣衣”和“砧声”令他乡游子的心中生 出思乡的淡淡哀愁。 颈联联想到魏万赴京沿徒所见的极易触 发羁旅乡愁之感的景物。出句写色,对 句写声,用潼关树林的秋色和宫苑中的 捣衣声来隐含别情。 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 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 引出了结尾二句。
送魏万之京
李颀Leabharlann Baidu
作者简介 李颀,生卒年不详。作吏 数年,后归隐。他交游颇广, 与当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岑参、 王维、高适等人皆有交往。他 以边塞诗和送别诗闻名于诗坛。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 鸿雁不堪愁里听, 关城树色催寒近, 莫见长安行乐处, 昨夜微霜初渡河。 云山况是客中过。 御苑砧声向晚多。 空令岁月易蹉跎。
尾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 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 切的嘱咐。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 “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 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 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赠别类的诗在唐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 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在交通不发 达的古代,亲友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而诗人们 对亲情和友情又看得很重,抒写了大量的诗作,给 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整体感知
李颀《送魏万之京》的中间两联,颔联为魏万设想分 别后的寂寞情怀和乡思之愁。出句写声,对句写色,用 鸿雁的悲鸣和山中的云雾衬托出别情。颈联联想到魏万 赴京沿徒所见的极易触发羁旅乡愁之感的景物。出句写 色,对句写声,用潼关树林的秋色和宫苑中的捣衣声来 隐含别情。 这两联诗虽然都没有从正面来写离情别意,但却使读 者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情意,因为诗人完全将这些深厚 的情意渗透在叙事和写景中,用诗的语言来抒情,不但 含蓄,而且有味、有趣。
明确:其实两种说法都有,从语法上看,也都 是说得通的。但是诗人更喜欢把抽象的节候形象 化、拟人化,用表示具体动作的“渡”字来形容 秋天是怎样悄悄地从河的北岸来到河的南岸的。 (参照李颀《古塞下曲》“春色渡河阳”)
“渡”字的理解
魏万乘着微霜渡河而来

昨夜微霜渡河而来把霜拟人化 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