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土流失状况与类型分区
四川水土流失状况与类型分区
积 .$ *) 万 /0 , 占流失面积的 **$ (#, ; 强度侵蚀面 积 !$ *( 万 /0 , 占流失面积的 ))$ (1, ; 极强度侵蚀 面积 "$ *# 万 /0! , 占流失面积的 !$ "*, ; 巨烈侵蚀 面积 "$ )# 万 /0 , 占流失面积的 "$ (", 。按照各级
王丽槐: 四川水土流失状况与类型分区 四川水利
"##$% &’% "
左右。四川盆地经济比较发达, 地理、 气候等自然条 件适应多种植物生长, 但耕地密集, 土地利用率和垦 殖率高, 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 #()*+ 。该区山丘起
"
外围山地区。总土地面积 )% #)0+" ,占全省面积的 .!% 1, , 农 业 人 口 约 .### 万 人 。 现 有 林 地 占总土地面积的 "., , 是四川经济林特 .2.(% 20+" , 产品和黄牛的主产区; 西缘林地面广, 是全省用材林 基地。本区以中、 高山为主, 海拨高度多在 .###+ 山高坡陡, 不少地区强烈褶皱, 岩石破 $###+ 之间, 碎。耕地中旱坡耕地占绝大多数, 坡度大, 土层薄, 耕作粗放。开发建设尤其是修沿山公路等,破坏了 地表植被, 扰动了山体岩层地质结构, 加上许多工程 没有严格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和执行水土保持 “ 三同 时” 制度, 加速了水土流失, 增加了河流、 溪沟泥沙 量。 据第一次遥感技术调查测算, 该区水土流失面积 $% 1" 万 0+" ,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 1)% ", ;第三次 遥感测算,现有水土流失面积 "% )# 万 0+" ,占总土 地面积的 $/% "!, 。 本区水土流失的特点, 主要以陡 坡耕地及二半山下堆积层中强度片蚀、沟蚀和溶散 侵蚀为重点。由于山高坡陡岩层破碎,加之土地开 垦, 在大暴雨的作用下滑坡泥石流发育。如 .2/2 年 华莹市溪口滑坡, 泥石流突发淹毁一个汽车站; 宝成 铁路线江油广元段, 每年都会因滑坡而中断运行。 该区水土保持方向:6 . 7 依法保护好现有森林、 草地, 调整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地发展林、 牧、 农、 旅 游事业;6 " 7 "1 度以上陡坡耕地要坚决退耕还林还 6 $ 7 加大水利水保工程 草, 争取在 "##1 年全部完成; 建设力度,滑坡、泥石流发育及水土流失严重的沟 谷, 除采用植物、 农耕、 坡耕地改造措施外, 加密设置 排洪沟、 谷坊、 拦沙堰等沟道防护工程, 防止因水土 流失加巨山地灾害和对下游的危害。 "% $ 川西南山地强度侵蚀区 本区位于四川南部、金沙江下游及其支流雅砻
四川宜宾水土保持规划
四川省宜宾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报批稿)宜宾市水务局二〇一六年八月项目名称:四川省宜宾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编制单位:宜宾市水务局协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前言水乃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依赖的基础资源。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生态可持续发展、防洪安全及水质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是我国的重要环境问题。
宜宾市水土保持规划是合理开发利用全市水土资源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水土保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
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已经颁布施行,新法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规划的法律地位,明确了规划对于强化各级政府水土保持责任的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适应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2011 年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1】224 号),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
在四川省2014年1月举办的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技术培训会后,在宜宾市政府及市水务局的领导下,编制单位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和相关部门座谈,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宜宾市水土保持规划初稿。
宜宾市水务局于2016年4月28日组织召开了规划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本规划。
本次规划全面收集了宜宾市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基础数据,明确了水土保持需求;系统科学地划定了全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按照宜宾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出了至2030年全市的水土保持任务、目标与总体布局,提出了预防、治理、监测、监管专项规划,并对近期实施的重点项目进行了安排。
本规划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宜宾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
规划编制期间,得到了宜宾市政府及宜宾市水务局、宜宾市发展和改革局、宜宾市财政局、宜宾市国土资源局、宜宾市林业局、宜宾市交通运输局、宜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宜宾市环境保护局和宜宾市农业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并对规划提出了相关建设性意见,同时规划也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专家的悉心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目录第一章规划概要 ..................................... - 4 -第一节总则 ...................................................................................................... - 4 -第二节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情况 .................................................................. - 6 -第三节目标与任务 .......................................................................................... - 7 -第四节总体布局 .............................................................................................. - 8 -第五节专项规划 ............................................................................................ - 11 -第六节进度、投资与效益 ............................................................................ - 13 -第二章基本情况 .................................... - 15 -第一节自然环境 ............................................................................................ - 15 -第二节自然资源 ............................................................................................ - 21 -第三节社会经济 ............................................................................................ - 26 -第四节水土流失 ............................................................................................ - 29 -第五节水土保持 ............................................................................................ - 33 -第三章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 - 39 -第一节现状评价 ............................................................................................ - 39 -第二节需求分析 ............................................................................................ - 48 -第四章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规模....................... - 53 -第一节规划依据 ............................................................................................ - 53 -第二节目标和任务 ........................................................................................ - 55 -第三节规划规模 ............................................................................................ - 57 -第五章总体布局 .................................... - 58 -第一节区域布局 ............................................................................................ - 58 -第二节重点布局 ............................................................................................ - 69 -第六章预防规划 .................................... - 76 -第一节预防范围及对象 ................................................................................ - 76 -第二节措施体系与配置 ................................................................................- 77 -第七章治理规划 .................................... - 87 -第一节治理范围与对象 ................................................................................ - 87 -第二节措施体系及配置 ................................................................................ - 88 -第三节重点项目 ............................................................................................ - 99 -第八章监测规划 ................................... - 102 -第一节规划目标 .......................................................................................... - 102 -第二节规划布局 ..........................................................................................- 103 -第二节监测项目 ..........................................................................................- 105 -第三节监测内容和方法 .............................................................................. - 107 -第四节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与网络传输 ......................................................- 109 -第五节监测设备及经费 ..............................................................................- 111 -第九章综合监管规划 ............................... - 114 -第一节监督管理 ..........................................................................................- 114 -第二节科技支撑 .......................................................................................... - 117 -第三节管理能力建设 ..................................................................................- 119 -第四节信息化建设 ......................................................................................- 122 -第十章实施进度与投资估算.......................... - 125 -第一节实施进度 .......................................................................................... - 125 -第二节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 - 126 -第三节近期重点项目投资估算 ..................................................................- 130 -第十一章实施效益分析 ............................. - 139 -第一节效益分析 ..........................................................................................- 139 -第二节综合结论 ..........................................................................................- 142 -第十二章实施保障措施 ............................. - 143 -第一节法律法规保障 ..................................................................................- 143 -第二节政策保障 ..........................................................................................- 143 -第四节投入保障 ..........................................................................................- 144 -附表.............................................. - 146 -附表1宜宾市气象特征表 ............................................................................- 146 -附表2宜宾市气象特征表 ............................................................................- 146 -附表3宜宾市社会经济现状表 .................................................................... - 147 -附表4宜宾市土地利用现状表 ....................................................................- 148 -附表5宜宾市土地坡度表 ............................................................................- 148 -附表6宜宾市水土流失现状表 .................................................................... - 149 -附表7宜宾市水土保土措施现状表 ............................................................ - 150 -附表8 宜宾市各区县综合治理规模表 ....................................................... - 150 -附表9 宜宾市各区县重点治理规模表 ....................................................... - 151 -附表10宜宾市水土保持生态分区表 .......................................................... - 151 -附表11宜宾市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表....................................................... - 152 -附表12宜宾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布局及措施规划表 ......................- 154 -附表13宜宾市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规划表 ..........................................- 154 -附表14宜宾市近期重点防治工程规划表 ............................................ - 155 -附表15宜宾市近期重点治理项目投资表 ..................................................- 158 -附图:............................................ - 158 -第一章规划概要第一节总则一、指导思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坚持“三大发展战略”,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落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规律,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主线,以提高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生态环境综合保护能力等为重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防治,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为提升发展质量、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美丽幸福宜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情况
水土保持1 水土流失现状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包括水蚀、风蚀、冰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和泥石流等多种类型。
其中水蚀分布最广,又以面蚀为主,广泛发生在坡耕地、荒山荒坡及疏幼林地上。
沟蚀则主要见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岩性松软的砂泥岩和风化破碎的花岗岩、变质岩出露区。
风蚀、冻融侵蚀和冰蚀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与高寒山区。
在我国第一、二级地形阶梯的过渡地带,即从青南、川西高原向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区,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活跃,泥石流暴发频繁;而在湘、赣等地的风化层深厚地区,则崩岗较为发育。
20世纪80年代,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2×104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1.2%,年土壤侵蚀总量22.4×108t。
不同强度的水土流失面积及年侵蚀量如下表:*长江流域平均侵蚀模数。
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中上游地区。
上游水土流失面积35.2×104km2,占全流域的62.6%,年土壤侵蚀量14.1×108t,占全流域的62.9%,主要集中在金沙江下游,嘉陵江、沱江流域,乌江上游及川东鄂西的三峡库区。
在中游地区,位于秦巴山地的汉江上游,湘鄂山地的沅江中游,澧水、清江中上游,江南红色丘陵区的湘江、资水中游和赣江中上游,以及大别山南麓的倒、举、巴、浠、蕲、皖诸水中上游,水土流失亦较严重。
就分省情况看,四川水土流失面积24.70×104km2,居第一位,其次为湖北、湖南、陕西、江西等省。
按水系统计,金沙江水系水土流失面积最大,达13.54×104km2,以下依次为嘉陵江、汉江、岷江等支流。
2 水土流失危害流域不少山丘地区坡度陡,雨量大,土质薄,强烈的水土流失造成表上丧失,地力下降,土地砂化,甚至母质、基岩裸露,失去农业利用价值。
贵州毕节地区耕层<15cm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49.3%,三峡库区中度退化以上的土壤面积占库区总面积的69.40%。
不少山区县每年石化的土地面积均达数千亩之多。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现将四川省各水系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为三类,公告如下:
一、重点预防保护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上游等森林植被较好的地区。
二、重点治理区:渠江、嘉陵江、涪江、沱江以及岷江下游、大渡河下游、金沙江下游、雅砻江下游等区域。
三、重点监督区:金沙江干流区的攀枝花市、凉山州西北部及南部,青衣江、大渡河流域的雅安地区,岷江流域的成都市、乐山市、眉山地区,长江干流区的宜宾市、泸州市西南部,沱江流域的德阳市西北部,涪江流域的绵阳市西北部,嘉陵江流域的广元市西北部、巴中地区西北部,渠江流域的广安地区东北部等区域。
重点预防保护区以保护自然植被,防治乱砍滥伐为主,同时做好局部水土流失严重区的治理;重点治理区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主,同时做好保护工作;重点监督区在进行综合治理的同时,突出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四川主要土壤类型
褐土景观及土壤剖面 土体构型: A – Bt – BCa – C 或:A – B – BCa – C 或;A – Bt –– C
褐土景观及土壤剖面
土体构型: A – Bt – BCa – C
暗棕壤及其分布
暗棕壤的面积为405.14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8.2%。 暗棕壤是四川省重要的林地土壤资源。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即铁杉、槭树、华树林 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缘山地迎风坡地形雨区、川西北高山峡谷和山原区、川西南山地区。
黄 壤 分布 、面积及特点
占95.6%
面积仅1.97万公顷,占 黄壤总面积的0.4%,大 部分为非耕地。
漂洗黄壤
成土母质为第四系更新统沉积物,质地粘重滞水,它主要 分布于盆西台地或高阶地。 土壤发生白膳化,铁、锰还原性淋失,形成漂洗层(E)。 大部分白膳泥耕地现已改造培育为水稻土(白膳泥田)。
占65%
占22%
暗棕壤景观及土壤剖面
土体构型: A0 – A – B - C型
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暗棕壤性土
暗棕壤亚类
棕色针叶林土及其分布
赤红壤
红壤 是西南山地河谷区的主要地带性土壤,面积为110.99万公顷, 仅占全省土壤面积的2.2%。红壤耕地约10.87万公顷,不及全省耕地的1%。 燥红土(分布海拔700-1300米)和赤红壤(攀枝花) 的面积小。
这3类土壤都具有的脱硅富 铝化特征,以赤红壤和红壤最为 明显,其粘粒硅铝率为1.8~2.2, 粘粒矿物以高岭石和三水铝石为 主。
亚类:63个。
土属:137个。
四川主要土壤类型
在四川省的土地总面积中,除去江河水面、裸岩和冰川雪地等的土壤后,其总面积为4952.08万公顷,占87.3%。
紫色土及其分布
四川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
二、重点治理项目 ..............................................................................................25
用 第三章 总体布局 ................................................... 7 一、总体方略 ........................................................................................................7 见 二、区域布局 ........................................................................................................7 三、重点防治区 ..................................................................................................18
附表 2 四川省水土保持分区
用 附表 3-1 四川省国家级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复核名单
附表 3-2 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范围
见 附表 4 四川省各县(市、区)水土保持近期重点治理项目规模表
附图:
附图 1 四川省水土流失现状图 附图 2 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分区图
意
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参考版)
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参考版)
1、分区依据
主要依据项目区地貌特征、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等,按水土流失类型及防治方法相似性、防治责任范围等主导因素相似性确定。
2、分区原则
1)各区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
2)区内侵蚀营力和抗蚀性等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近或相似;
3)区内建设时序同一性;
4)区内利用方向具有一致性;
5)区内主导防治措施选择具有同一性。
3、防治分区结果
根据防治分区划分依据和原则,结合工程特点,划分为主体工程区、生活营造区、临时堆土区3个一级防治分区,详见下表。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表单位:hm2。
四川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综合自然区划)
四川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综合自然区划)四川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综合自然区划)按地貌类型、土壤及成土母质类型、气候、土地利用、植被等综合分区,共分5个区,17个亚区。
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分区。
一、盆西平原区分3个亚区:1)温郫亚区(成都平原):包括温江区、新都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郫县、双流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崇州市、彭州市、蒲江县、邛崃市、大邑县等18个区、市、县。
2)安绵亚区:包括广汉市、德阳市旌阳区、什邡市、绵竹市、罗江县、安县、江油市、绵阳市涪城区、绵阳市游仙区等9个区、市、县。
3)名眉亚区:包括名山县、彭山县、眉山市东坡区、丹棱县、青神县、夹江县、峨眉山市、乐山市中区等8个区、市、县。
二、盆地丘陵区分4个亚区:1)盆北深丘亚区:包括剑阁县、苍溪县、广元市元坝区、巴中市巴州区、仪陇县、平昌县等6个区、市、县。
2)盆中丘陵亚区:包括金堂县、仁寿县、井研县、梓潼县、盐亭县、三台县、中江县、南充市顺庆市、南充市高坪区、南充市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营山县、蓬安县、西充县、遂宁市船山区、遂宁市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资阳市雁江区、简阳市、乐至县、安岳县、内江市中区、内江市东兴区、威远县、资中县、隆昌县、岳池县、武胜县、渠县、广安市广安区等33个区、市、县。
3)盆南低山丘陵亚区:包括泸州市江阳区、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州市纳溪区、泸县、自贡市自流井区、自贡市贡井区、自贡市大安区、自贡市盐滩区、富顺县、荣县、乐山市五通桥区、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犍为县等17个区、县。
4)盆东平行岭谷亚区:包括邻水县、达县、达州市通川区、开江县、大竹县、华蓥市、宣汉县等7个区、市、县。
三、盆周山地区分4个亚区:1)盆周北部山地亚区:包括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市朝天区、青川县、平武县、北川县、旺苍县、南江县、通江县、万源市等9个区、市、县。
2)盆周南部山地亚区:包括筠连县、珙县、古蔺县、高县、兴文县、叙永县、屏山县、沐川县、合江县、雷波县、马边县等11个县。
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广元市中区(现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青川县 、剑阁县、旺苍县、苍溪县、广安区、华蓥山、岳池 县、武胜县、邻水县、通川区、达县、宣汉县、万源 市、开江县、大竹县、渠县、巴州区、平昌县、南江 县、通江县
重 区
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县(市、区)名 色达县、壤塘县、阿坝县、金川县、丹巴县、小金县 、汶川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理县、黑水县 、泸定县、康定县、马尔康、若尔盖、红原县 得荣县、巴塘县、稻城县、乡城县、九龙县、雅江县 、理塘县、白玉县、新龙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 县、德格县、石渠县 万源市、宣汉县、开江县、达县、大竹县、通川区、 区县、广安区、武胜县、岳池县、邻水县、华蓥市、 广元市中区(现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青川县 、旺苍县、苍溪县、剑阁县、巴州区、南江县、通江 县、平昌县、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北川县、梓 潼县、盐亭县、三台县、平武县、安县、安居区、船 山区、大英县、射洪县、蓬溪县、顺庆区、高坪区、 嘉陵区、蓬安县、营山县、仪陇县、南部县、西充县 、阆中市、中江县、罗江县、九寨沟县、松潘县、安 岳县、乐至县 会东县、会理县、宁南县、昭觉县、普格县、金阳县 、雷波县、布拖县、德昌县、冕宁县、喜德县、越西 县、美姑县、甘洛县、西昌市、木里县、盐源县、攀 枝花市东区、攀枝花市西区、仁和区、盐边县、米易 县、宜宾县、翠屏区、兴文县、屏山县、南溪县、江 安县、长宁县、筠连县、高县、珙县 邛崃市、蒲江县、新津县、大邑县、崇州市、都江堰 市、彭州市、东坡区、洪雅县、丹棱县、彭山县、青 神县、石棉县、汉源县、芦山县、雨城区、名山县、 天全县、荥经县、夹江县、峨边县、峨眉山市、犍为 县、金口河区、井研县、马边县、沐川县、沙湾区、 市中区、五通桥区、泸定县、康定县 金堂县、龙泉驿区、旌阳区、简阳市、雁江区、东兴 区、市中区、隆昌县、威远县、资中县、泸县、龙马 潭区、江阳区、自流井区、荣县、富顺县、沿滩区、 大安区、仁寿县 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纳溪区 会理县、会东县、普格县、宁南县、金阳县、雷波县 、布拖县、昭觉县、美姑县、木里县、盐源县、冕宁 县、喜德县、西昌市、德昌县、宜宾县、屏山县 攀枝花市西区、东区、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 筠连县、高县、南溪县、石棉县、汉源县、宝兴区、 芦山县、天全县、雨城区、荥经县、名山县、都江堰 市、新津区、邛崃市、郫县、崇州市、大邑县、温江 区、双流县、蒲江县、彭山县、东坡区、青神县、井 研区、丹棱县、洪雅县、峨边县、沐川县、犍为县、 峨眉山市、夹江县、马边县、金口河区、越西县、甘 洛县
国家级水土流失分区
东江上游
预防保护区
广东
博罗县、紫金县、龙川县、惠东县、河源市源城区、东源县、龙门县、新丰县、和平县
江西
寻乌县、定南县、安远县
二、国家级重点监督区
序号
名 称
涉及省(区、市)
涉及县(市、区、旗)
1
辽宁冶金煤矿
开发监督区
辽宁
沈阳市苏家屯区、沈阳市东陵区、鞍山市千山区、海城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抚顺市东洲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本溪市溪湖区、本溪市南芬区、沈阳市新城子区、抚顺县、辽阳市弓长岭区、灯塔市、辽阳县、盖州市、大石桥市
宁夏
灵武市、盐池县
4
豫陕晋接壤有色
金属开发监督区
河南
三门峡市湖滨区、灵宝县、陕县、嵩县、洛宁县、卢氏县、栾川县
山西
垣曲县、运城市盐湖区、夏县、平陆县、芮城县
陕西
潼关县、渭南市临渭区、西安市辖区、蓝田县、华县、华阴县、洛南县
5
东南沿海
开发监督区
浙江
湖州市辖区、长兴县、德清县、杭州市四区、绍兴县、上虞市、余姚市、宁波市市辖区、奉化市、宁海县、三门县、临海市、台州市市辖区、温岭市、乐清市、温州市市辖区、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
2
西辽河大凌河
中上游治理区
内蒙古
林西县、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宁城县、喀喇沁旗、开鲁县、翁牛特旗、奈曼旗、敖汉旗、赤峰市松山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库伦旗
辽宁
建平县、阜新市市辖区、义县、北票市、朝阳市辖区、朝阳县、凌源市
3
永定河治理区
北京
延庆县、昌平区
河北
怀来县、尚义县、万全县、崇礼县、宣化县、张家口市辖区、怀安县、阳原县、蔚县、涿鹿县
11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3.08.21•【字号】川环办发[2013]144号•【施行日期】2013.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爱国卫生正文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川环办发〔2013〕144号)各市(州)环境保护局:为加强对我省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科学指导,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编制了《四川省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2013年8月21日附件《四川省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川环发〔2013〕89号文中确定的生态文明示范乡镇。
各地在创建生态文明乡镇时,参照执行。
2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2.1 工作目标(1)示范乡镇镇域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镇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建设完善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
(2)示范乡镇空间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示范乡镇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当地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高度的协同性,并对区域其他规划具有统领性。
(3)示范乡镇对生态文明规律的认识显著提高,探索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取得较大进展,先进的生态生产力得以初步体现。
(4)示范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机制得到加强,探索出高效、长效的建设管理模式,建立完备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机制。
(5)示范乡镇社会和谐,生态文明观念在群众中牢固树立,生态文化得以繁荣。
2.2 规划收集资料与乡镇基本情况调查规划编制单位应收集编制规划所必需的当地自然和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人文背景或现状资料,区域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以及工业、农业、林业、水利、水保、环保、旅游、文化、教育等行业发展规划等有关资料。
四川省水土保持区划
四川省水土保持区划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是中国第五大省,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全省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面积48.41万平方公里。
四川西部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东部地区则大都位于四川盆地内。
四川与重庆、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和西藏自治区接壤。
(一)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四川大致可分为东部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区,以及西部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区。
四川地形复杂多样,包含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山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地跨中国地势第一及第二阶梯,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全省最高点是川西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
2.气候气候与水文四川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长、年均温高的特点。
1月均温5~10℃以上,攀枝花超过12℃;7月超过24℃,东部长江河谷高达28℃,极端最高温大于40℃,为中国夏季高温地区之一。
年均温16~20℃,攀枝花为20℃。
10℃以上活动积温5000~7000℃,攀枝花达7500℃。
四川盆地的长江河谷和川西南的金沙江河谷,具有南亚热带气候属性。
川西北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属温带和寒温带气候(见川西北高原)。
四川深受东南太平洋季风和西南印度洋季风影响,除少数地区外,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以多夜雨为特色。
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少日照地区,盆地西缘则是中国多雨区之一,最多地区年降水量超过2400毫米。
但各地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故每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洪。
3.水资源号称“千河之省”,水资源居于全国前列。
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404亿立方米,其中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总量约3131亿立方米。
但河川径流量的季节分布不均,全年径流量大多集中在6—10月,东部盆地6—10月径流量占总量的60—80%,川西南山地为70—80%,川西北高原为80%以上。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四川地理概况环境问题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四川地理概况-
环境问题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四川地理概况-环境问题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2)环境污染:水污染、酸雨危害严重。
1、水土流失的原因:(1)从地形上看,四川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起伏大,东部盆地四周山地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大。
(2)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较集中,(3)川西林区由于过量采伐,盆地内部农业开发历史悠久,陡坡耕种普遍,植被破坏严重。
措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2、酸雨严重的原因、危害
原因:(1)该地以含S量高的煤为主要的常规能源,燃烧后排放出大量的SO2等酸性气体。
(2)盆地地形,地形闭塞,多逆温天气,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3)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易形成酸雨。
危害:(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
(2)
使土壤酸化,危在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2018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四川地理概况-环境问题】是xx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高三地理知识点,这样就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解题,从而取得好成绩。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导则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导则1.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是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础。
本导则旨在为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提供指导和依据。
2.原则2.1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土流失类型和危害程度等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划分标准和方法。
2.2 科学性原则划分工作应遵循水土流失的形成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划分结果的科学性。
2.3 系统性原则水土流失是一个系统工程,划分工作应当全面考虑流域的整体情况,体现水土保持规划与管理的系统性。
3.内容3.1 划分单元以流域或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
3.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包括自然环境、水土流失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3.3 评价标准和分级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定量或定性的评价标准,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为不同等级。
3.4 防治分区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水土保持规划和管理的需求,划分重点防治区的具体范围。
4.技术路线4.1 资料收集收集自然、经济、社会、水土流失等基础数据和信息。
4.2 指标体系构建依据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构建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4.3 现场调查对重点区域开展实地调查,获取必要的第一手资料。
4.4 数据处理分析运用、、数学模型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5 划分和制图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重点防治区的等级和范围,并制作分区图件。
5.管理与实施5.1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领导。
5.2 充分发挥政府、专家和公众的作用,广泛征求意见。
5.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5.4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对重点防治区进行动态调整。
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生态修复I:实施情况及国内外经验
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生态修复I:实施情况及国内外经验邓东周;鄢武先;黄雪菊;刘兴良;慕长龙【摘要】“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对灾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经过两年的灾后重建,震区的生态环境已得到一定改善。
但地震灾后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目前,四川地震灾区生态问题依然严峻,还有大量的、长期的生态修复任务。
本研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生态修复的经验和教训,系统分析了我国两年多来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生态恢复重建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震灾区生态修复的一些认识,以期为地震灾区灾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Wenchuan Earthquake of 8.0 magnitude at Richter scale hit large region of Sichuan, China, on May 12,2008. The earthquake and earthquake-induced events such as landslides did serious damage to local vegetation and ecosystem. Althoug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isaster areas has been amended to a certain extent after two years of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the ecological problem is still severe now, and there are long-term and plenty of assignments to be don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stor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wo-year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in the disaster area, analyses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in other areas.【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1(032)005【总页数】6页(P56-61)【关键词】汶川地震;受损生态系统;生态修复【作者】邓东周;鄢武先;黄雪菊;刘兴良;慕长龙【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7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东经103.4°)发生里氏8级地震。
全国各地水土流失三区划分公告
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重点预防保护 区
会东县、会理县、宁南县、昭觉县、普格县、金阳县、雷波县、布拖 县、德昌县、冕宁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甘洛县、西昌市、 金沙江下游治理区 木里县、盐源县、攀枝花市东区、攀枝花市西区、仁和区、盐边县、 米易县、宜宾县、翠屏区、兴文县、屏山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 县、筠连县、高县、珙县 邛崃市、蒲江县、新津县、大邑县、崇州市、都江堰市、彭州市、东 坡区、洪雅县、丹棱县、彭山县、青神县、石棉县、汉源县、芦山县 岷江中下游重点治 、雨城区、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夹江县、峨边县、峨眉山市、 理区 犍为县、金口河区、井研县、马边县、沐川县、沙湾区、市中区、五 通桥区、泸定县、康定县 金堂县、龙泉驿区、旌阳区、简阳市、雁江区、东兴区、市中区、隆 沱江治理区 昌县、威远县、资中县、泸县、龙马潭区、江阳区、自流井区、荣县 、富顺县、沿滩区、大安区、仁寿县 赤水河上中游治理 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纳溪区 区 金沙江、雅砻江水 会理县、会东县、普格县、宁南县、金阳县、雷波县、布拖县、昭觉 电开发区和交通建 县、美姑县、木里县、盐源县、冕宁县、喜德县、西昌市、德昌县、 设区 宜宾县、屏山县 攀枝花有色金属和 攀枝花市西区、东区、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 铁矿开采区 筠连县、高县、南溪县、石棉县、汉源县、宝兴区、芦山县、天全县 、雨城区、荥经县、名山县、都江堰市、新津区、邛崃市、郫县、崇 岷江大渡河水电开 州市、大邑县、温江区、双流县、蒲江县、彭山县、东坡区、青神县 发及交通建设区 、井研区、丹棱县、洪雅县、峨边县、沐川县、犍为县、峨眉山市、 夹江县、马边县、金口河区、越西县、甘洛县 广元市中区(现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青川县、剑阁县、旺苍 秦巴山区和华蓥山 县、苍溪县、广安区、华蓥山、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通川区、 煤矿及金属矿开采 达县、宣汉县、万源市、开江县、大竹县、渠县、巴州区、平昌县、 区 南江县、通江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主是其基本特征, 春旱、 夏旱、 伏旱发生的频率分 别高达 4-, 、 且多以春夏、 夏伏、 春夏伏 1(, 、 (1, , ’ 详查 + 有 连旱的形式出现; 全省 ($ 4# 万 50! , 耕地, 效灌溉面积占 4#$ !, , 保灌面积仅占 #($ ., 。古蔺 县统计, 共发生干旱 44 次, 年均 !$ ).1" 7 ).-. 年, 次, 同时该县 -" 年代发生洪灾 )- 次, 年均 ! 次, 造
・ !・ $# $$$$$$# 水土保持 $#
四川水利
!""#$ %&$ !
$$$$$$# 【 摘
四川水土流失状况与类型分区
王丽槐 ’ 四川省水土保持局, 成都市, ()""*) +
要】 四川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的 *", 以上。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我省可持续社会经济的
发展。本文根据自然地理条件、 水土流失特点、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和可能发展的趋势, 并结合土地利用、 水 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 水土流失潜在危险与防治、 采取的措施以及农业经济发展方向, 将全省划分为五个类 型区,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关键词】 类型 水土流失 四川
!""#$ %&$ !
四川水利 被水冲光” 。
・ #・
成塘、 库埝淤积, 影响工程效益。南充地区有大小水 利工程 ’(’) 处, 其中严重淤只的占 !!$ !* , 并有 ’+ 处因泥沙淤积而报废。 ($ !$ #
!
3 # 4 基本建设忽视水土保持。据调查,(..+ 2 每年废弃的工业废渣高达 #’"" !""" 年因全省修路, 万 6, 除少量被利用外, 不仅造 ."* 以上倾倒入江河, 成水质污染, 还淤积河道、 影响行洪, 增大了洪水灾 共新增 害。如达县地区 (.1) 2 (.1’ 年近四年时间, 水土流失面积 #//$ "(0-! , 占总土地面积的 ($ (.* , 在新增的流失面积中, 开矿 年侵蚀量 (())$ #! 万 6; 建厂 1$ !#0-! , 占 ("$ )* ; 采石 .!$ "10-! 1)$ "#0-! 、 占 !+$ !* ;修路 ’+$ 1#0-! 、占 !"$ 1* ;乱砍滥伐 占 +$ (* ; 其它 +’$ (.0-! , (1$ /+0-! , (+$ /* 。
伏, 沟谷纵横交错, 出露岩层比较松软, 自然植被破 坏严重, 森林覆盖率仅 $, - ./, , 且多为疏、 幼林, 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第一次遥感技术调查测算,该区水土流失面积 占总土地面积的 11% 2(, , 年均侵蚀模数 )#!!.0+ ,
!
土壤侵蚀模数计算,土壤侵蚀总量为 .$ *( 亿 2 3 年。 )$ ! 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四川的实际情况分析,我省水土流失主要有 以下危害: 破坏生态平衡, 恶化农业生态环境, 加剧 危及铁路、 公路交通安全, 旱、 洪 ’ 涝 + 灾害的发展, 严重阻碍山丘区经济发展。 )$ !$ ) 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资源。据遂宁水
王丽槐: 四川水土流失状况与类型分区 四川水利
"##$% &’% "
左右。四川盆地经济比较发达, 地理、 气候等自然条 件适应多种植物生长, 但耕地密集, 土地利用率和垦 殖率高, 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 #()*+ 。该区山丘起
"
外围山地区。总土地面积 )% #)0+" ,占全省面积的 .!% 1, , 农 业 人 口 约 .### 万 人 。 现 有 林 地 占总土地面积的 "., , 是四川经济林特 .2.(% 20+" , 产品和黄牛的主产区; 西缘林地面广, 是全省用材林 基地。本区以中、 高山为主, 海拨高度多在 .###+ 山高坡陡, 不少地区强烈褶皱, 岩石破 $###+ 之间, 碎。耕地中旱坡耕地占绝大多数, 坡度大, 土层薄, 耕作粗放。开发建设尤其是修沿山公路等,破坏了 地表植被, 扰动了山体岩层地质结构, 加上许多工程 没有严格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和执行水土保持 “ 三同 时” 制度, 加速了水土流失, 增加了河流、 溪沟泥沙 量。 据第一次遥感技术调查测算, 该区水土流失面积 $% 1" 万 0+" ,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 1)% ", ;第三次 遥感测算,现有水土流失面积 "% )# 万 0+" ,占总土 地面积的 $/% "!, 。 本区水土流失的特点, 主要以陡 坡耕地及二半山下堆积层中强度片蚀、沟蚀和溶散 侵蚀为重点。由于山高坡陡岩层破碎,加之土地开 垦, 在大暴雨的作用下滑坡泥石流发育。如 .2/2 年 华莹市溪口滑坡, 泥石流突发淹毁一个汽车站; 宝成 铁路线江油广元段, 每年都会因滑坡而中断运行。 该区水土保持方向:6 . 7 依法保护好现有森林、 草地, 调整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地发展林、 牧、 农、 旅 游事业;6 " 7 "1 度以上陡坡耕地要坚决退耕还林还 6 $ 7 加大水利水保工程 草, 争取在 "##1 年全部完成; 建设力度,滑坡、泥石流发育及水土流失严重的沟 谷, 除采用植物、 农耕、 坡耕地改造措施外, 加密设置 排洪沟、 谷坊、 拦沙堰等沟道防护工程, 防止因水土 流失加巨山地灾害和对下游的危害。 "% $ 川西南山地强度侵蚀区 本区位于四川南部、金沙江下游及其支流雅砻
!
!
水土流失类型分区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 水土流失特点、 影响水土流
失的因素和可能发展的趋势, 并结合土地利用、 水资 源的开发保护利用、 水土流失潜在危险与防治、 采取 的措施以及农业经济发展方向,将全省划分为五个 类型区。现分述如下, 以供参考。 !$ ( 四川盆地中度水力侵蚀区 该区地处岷、 沱、 嘉陵江中下游及长江干流宜宾 至合江四川境内流域区, 属四川盆地底部。 总土地面 积 (($ ## 万 0-! , 占全省的 !+$ +* 。总人口 /+"" 余 万, 其中农业人口 +#"" 余万。该区是四川省经济的 主体区域。 本区被山地环绕,地势相对低下,海拨高度 !+"- 2 ’+"- 之间。盆地中部广泛出露侏罗一白垩 系的紫红色砂岩、 泥岩和砂泥 3 页 4 岩互层, 经流水长 期侵蚀切割后形成了起伏不平的丘陵地貌多呈桌 状、 台坎状或圆丘馒头状。 由这类岩层风化而成的紫 色土, 土质比较疏松, 富含磷、 钾, 自然肥力较高, 有 机质含量低。 盆地东部有多条狭长山丘平行排列, 山 丘之间谷地开阔。盆地西部主要是岷、 沱、 涪江的冲 积扇平原和岷江中下游冲积平坝, 地势较平缓, 河网 密布。此外, 在盆底边缘与盆轴山地邻接地带, 还有 不少低山分布。 全区低山、 丘陵、 平坝兼而有之, 但以 丘陵为主。 由于地形封闭, 特别是北有秦巴山地阻挡 寒潮与冷空气入侵,本区的热量资源冠于我国同纬 度其他地区, 年均气温一般为 /7 2 (17 , 大于 ("7 积温达 +""", 2 /""",, 无霜期 !1" 2 #+" 天。年降水 量 .""-- 2 ((""--, 但时空分配不均, 夏秋多大暴 雨,年径流深约 )/"--,盆中丘陵一带只有 #)"--
四川土壤侵蚀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 融侵蚀、重力侵蚀及开发建设人为侵蚀,以水力侵 蚀为主, 分布广, 面积大, 危害严重。 全省轻度以 -" 年代中期第一次遥感调查测算, ! 上土壤侵蚀面积 ).$ .- 万 /0 ’ 未测算冻融侵蚀面 积 + ,占总土地面积的 **, 。)... 年第二次遥感调 查测算,全省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 !!$ !1 万 /0! ’ 包括风蚀和冻融侵蚀面积 +,占总土地面积的 全省轻度以 **$ (, 。!"") 年第三次遥感调查测算, ! 上土壤侵蚀面积 !)$ ". 万 /0 ’ 包括风蚀和冻融侵 蚀面积 + , 占总土地面积的 *#$ ), 。 其中轻度侵蚀面 占流失面积的 *)$ "(, ; 中度侵蚀面 积 -$ (( 万 /0 ,
淤积稻田、 江河。岳池县因土壤侵蚀,
!
泥沙入田,破坏了土壤结构,引起翘角田达 其中严重淤积的达 (+##,- 。我省建国初 )!"",- , 期有 .( 条通航河流, 航程 ($ / 万 0-, 到 (..# 年年 航程 "$ 10-, 航程减少一半。 赤水 通航河流仅 +/ 条, 河干流合江段河床较 +" 年代抬高 ($ +- 2 #$ "-。 ($ !$ ) 水土流失,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人民生 活贫困, 山地灾害发生频繁, 水源枯竭, 抗灾能力减 弱,农业减产,群众增收难、烧柴难、用材难、饮水 难。同时, 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交通、 通讯等事业, 并且威胁山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 水土流失成因 水土流失是自然与人类经济社会不合理活动综 合影响下所带来的结果。引起水土流失的成因,一 是自然因素, 二是人为因素。 ($ #$ ( 破碎。 ($ #$ ! 人为因素 3 ( 4 人口稠密, 垦殖率高。四川省 3 含重庆市 4 (.). 年人口密度为 ("( 人 5 0-! ,到 !""" 年达 (’+ 人 5 0-! 。由于人口的增长,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 不少 地区是 “ 山上种到山尖尖, 山下种到河边边” 。据国 土部门调查, 盆地丘陵区耕地面积 3 田地埂坎除外 4 占总土地面积 )"* 以上的县有 ). 个, 其中武胜、 遂 宁市中区分别高达 /+$ #)* 和 /($ "+* 。 3 ! 4 天然植被破坏。 据 (.’+ 年森林普查, 我省森 林覆盖率骤减到 (!$ +* ; 经过 !" 多的的努力, !""" 年已恢复到 !)$ (’* ,但至今仍没有一个地区恢复 到 (.+1 年以前的水平, 川中丘陵区一部份县森林覆 盖率仍在 ("* 以下;不少区域岩石裸露,水土流失 仍十分严重。 加之 /"、 随意开垦耕 ’" 年代以粮为纲, 地和粗放耕种, 也加大了天然植被的破坏。(.1" 年 全省新开荒 .)"",- ,占当年新增耕地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