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猩红热
传染病——猩红热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A组溶血链球菌在人体内蔓延与临床疾病
化脓性病变 中耳炎 局部蔓延 乳突炎
A组溶血链球菌 侵 入
咽峡炎
鼻窦炎
远
处
迁
徙
菌血症 红疹毒素
超 敏, 反 应型
ⅡⅢ
迁徙脓肿 皮肤化脓感染
肺炎
发热 猩红热皮疹
风湿热 肾炎
脑膜炎 淋巴结炎
中毒性病变
变态反应性病变
主要病理损害
• 化脓性病变:LTA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进入组织引起 炎症,炎症扩散,组织坏死
• 中医称“丹痧”、“疫 痧”、“烂喉痧”等,清 康熙年间,苏州名医叶桂 (字天士),擅长治疗时 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 早发现猩红热的人。
病原学
病原体: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ous pyogenes,groupA)
培养:在含血的培养基上易 生长,产生完全溶血(β型 溶血)
形态:革兰氏染色阳性 (G+)。有荚膜,无运动力、 芽胞或鞭毛
病原学
抗原构造: (1)核蛋白抗原 或称P抗原,无特异 性,各种链球菌均相同。 (2)C抗原是细胞壁的多糖组分 (3)蛋白质抗原,位于C抗原外层,其 中可分为M、T、R、S四种不同性质的抗 原成分,与致病性有关的是M抗原。
• 分型:根据菌体细胞壁上所含多糖抗原(C)分19个组,A 组根据表面抗原M分为100多个血清型
• 中毒性病变:红疹毒素及其他产物 • 变态反应性病变:A组链球菌某些型与被感染者的心肌、
心瓣膜、肾小球基底膜的抗原相似,引起交叉免疫反 应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Leabharlann 主要病理损害化脓性病变
• 荚膜及M蛋白的抗吞噬 炎症
局部增殖
化脓性
猩红热医学知识宣教培训ppt课件
协助家属应对压力
指导家属如何缓解自身的压力 和焦虑,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 绪稳定。
家属参与护理培训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 ,提供必要的护理技能和知识 培训,让他们更好地协助患者
的康复。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重点内容回顾
猩红热的病原学
详细阐述了猩红热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传 播途径和致病机制。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加强国际合作
全球范围内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应对猩红热等传染病的挑战 ,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完善防控策略
针对猩红热的流行特征,未来 将进一步完善防控策略,提高 预防接种率和疫情监测水平。
推动科研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投入 ,推动猩红热相关药物和疫苗 的研发创新,为防治工作提供 更多有效手段。
THANKS
实验室检查方法
细菌学检查
通过咽拭子或脓液培养, 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
血清学检查
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抗体滴度,辅助诊 断猩红热。
其他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等,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
鉴别诊断要点
麻疹
与猩红热相似,但麻疹 患者常有结膜炎、咳嗽 等症状,且皮疹出现时
间较晚。
风疹
症状较轻,皮疹形态与 猩红热相似,但风疹患 者一般无咽峡炎表现。
临床表现与分型
恢复期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 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
。
普通型
表现为发热、咽峡炎、皮疹等典型 症状。
轻型
发热不高,咽峡炎较轻,皮疹稀少 。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中毒型
病势发展迅速,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可有嗜睡或昏迷。咽部红肿,扁桃体有脓性渗出和片状假膜形成 ,可有坏死及溃疡。皮疹为出血性,或伴有瘀点。还可出现鼻衄、血尿及蛋白尿等。此型患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 、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传染病学高级职称题-猩红热
传染病学高级职称题-猩红热1、猩红热在病程2~3周的主要并发症为()A.风湿病、肾小球肾炎B.中毒性脑病C.中毒性肝炎D.中耳炎E.鼻旁窦炎2、关于猩红热的治疗,不正确的是()A.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B.首选青霉素,一般剂量疗程7天C.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热退,疹退即可停药D.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E.出现并发症如风湿热等亦应给抗生素进行病因治疗3、有关猩红热的诊断,哪种叙述不妥()A.发热,咽峡炎,病后2天内出疹B.疹退后皮肤大片脱屑可作为辅助诊断条件C.病人咽拭子可培养出A群溶血性链球菌D.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作为猩红热的回顾性诊断E.多价红疹毒素试验在发病早期呈阳性,而恢复期转为阴性4、关于猩红热的皮疹,叙述不准确的是()A.皮疹是在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的基础上,分布着以毛囊为中心的鸡皮样疹B.面部皮疹密集C.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形成帕氏线D.疹退开始脱屑E.皮疹越密集,脱屑越严重5、关于猩红热的临床表现,哪种叙述不妥()A.起病急,发热,咽峡炎,第2病日出现皮疹B.皮疹的密集程度与发热的高低关系不大C.咽峡部充血,有脓性分泌物D.皮疹为红斑疹,弥漫性E.舌苔可出现”草莓舌”、”杨梅舌”的变化6、有关猩红热的发病机制,哪种叙述不妥()A.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借助脂壁酸(LTA)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进入组织,引起炎症B.通过M蛋白保护细菌不被吞噬C.在玻璃酸酶、链激酶及溶血素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和引起组织坏死D.细菌产生的红疹毒素可引起皮肤血管充血发疹E.A群链球菌感染后,均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7、关于β型溶血性链球菌,叙述错误的是()A.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是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B.M蛋白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均具免疫毒性作用C.红疹毒素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D.链球菌均可致猩红热E.O、S两种溶血素对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有毒性8、关于猩红热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A.猩红热的皮疹为红色斑丘疹B.皮疹从躯干部出现迅速蔓延全身C.猩红热先出现发热,第2天出皮疹D.舌苔的变化亦是诊断猩红热的重要依据E.疹间皮肤正常9、有关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猩红热为儿童传染病,成人不感染B.猩红热主要经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消化道传播C.病人感染A群链球菌后,除咽峡炎外均可发疹D.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其间无交叉免疫,故可再患猩红热E.猩红热的临床表现渐趋轻症化的原因是人体的抵抗力增强10、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奈瑟菌——血液传播B.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猩红热——呼吸道传播C.伤寒沙门菌——呼吸道传播D.布鲁菌——消化道传播E.脑膜炎奈瑟菌——接触传播11、关于皮疹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A.玫瑰疹见于斑疹伤寒B.斑疹常见于风湿热C.丘疹常见于药物疹D.荨麻疹常见于皮肤变态反应E.出血疹常见于猩红热12、能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为()A.金葡菌B.B组链球菌C.β型溶血性链球菌D.草绿色链球菌E.C组链球菌13、如图所示,关于猩红热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A.在皮肤皱褶处可出现”线状疹”B.可出现”口周苍白圈”C.皮疹多于96小时达高峰,继之依出疹顺序开始消退D.疹退后开始皮肤脱屑,多呈片状脱皮E.舌苔可出现”草莓舌”、”杨梅舌”的变化14、关于猩红热的治疗哪些是正确的()A.常规应用激素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B.早期的病因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C.应用抗生素时大剂量、短疗程治疗可减少并发症D.应用抗生素治疗,疗程应不少于7天,可减少并发症E.加用胸腺肽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5、除猩红热外,下列哪种疾病可出现发热和猩红热样皮疹()A.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B.麻疹C.药疹D.副伤寒甲感染E.风疹16、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人体后,可因机体免疫水平的差异而导致()A.猩红热B.咽喉炎C.丹毒D.新生儿败血症E.感染性心内膜炎17、猩红热的临床类型有()A.轻型B.中毒型C.暴发型D.脓毒型E.外科型或产科型18、猩红热的皮疹特点是()A.红色斑丘疹,退疹后有细小脱屑及色素沉着B.斑丘疹,退疹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C.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D.皮疹向心性分布,红斑疹、丘疹、疱疹混合E.红色斑丘疹,颈与躯干部多见19、β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人体后可产生下列哪些病变()A.化脓性病变B.中毒性病变C.中枢神经系统病变D.变态反应性病变E.肾病综合征20、红疹毒素的特征为()A.可引起皮肤血管充血发疹B.可抑制吞噬系统功能,影响T淋巴细胞功能C.可引起肝、脾、淋巴结充血及脂肪变性D.可引起心肌浊肿和变性E.可引起肾间质性炎症21、猩红热的临床特征()A.发热及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B.咽峡炎C.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有皮肤脱屑D.可出现”草莓舌”E.少数患者后期可出现心肾并发症22、猩红热的病原体为革兰染色阴性的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猩红热的防治》课件
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监测与评估的必要性
监测疫情
对猩红热的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防控工作提 供科学依据。
评估防控效果
通过对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不断 完善和优化防控策略。
预警预测
根据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对猩红热的流行趋势进行预警和预测,为 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适量补充水分
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利于身体排出毒素和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05
猩红热的预防与控制策略Fra bibliotek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预防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预防策略
01
根据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途径,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
,包括疫苗接种、个人防护措施等。
宣传教育
02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猩红热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自
我防护意识。
监测与评估
03
定期对预防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
预防措施。
控制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隔离和治疗猩红热患者,有效控制传染源的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通过推拿按摩等方法调理身体,促 进康复。
04
猩红热的康复与护理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在猩红热康复期,应定期到医院 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中医儿科学――传染病(3)猩 红 热
中医儿科学――传染病(3)猩红热第四节猩红热一、填空题1.猩红热发病年龄以至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其发病以、两季为多。
2.猩红热为感受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或伴腐烂,、为特征。
二、选择题型题(一)A13.猩红热发热与出疹的关系表现为()A.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
B.发热1/2~1天出疹。
C.发热3~4天,热退出疹。
D.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
E.皮肤出疹,有服药病史。
4.猩红热的病变脏腑在于()A.肺卫B.肺胃C.肺脾D.心脾E.心肝5.猩红热的主要辨证方法是()A.八纲B.卫气营血C.六经D.脏腑E.气血6.猩红热的基本治疗原则是()A.疏风解表,清利咽喉B.辛散寒邪,化痰利咽C.清热解毒,清利咽喉D.温化寒湿,化痰利咽E.滋阴清热,润肺利咽7.猩红热作周围血象检查时,可见()A.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B.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下降。
C.白细胞总数下降,中性粒细胞下降。
D.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E.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下降。
8.猩红热需要注意鉴别的疾病是()A.麻疹B.水痘C.流行性腮腺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过敏性紫癜型题(二)A29.患儿,3岁。
发热骤起,头痛畏寒,肌肤无汗,咽喉红肿疼痛,影响吞咽,皮肤潮红,痧疹隐隐,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浮有力。
治疗应首选()A.解肌透痧汤B.凉营清气汤C.沙参麦冬汤D.犀角地黄汤E.羚角钩藤汤10.患儿,2岁。
壮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紫如瘀点。
疹由颈、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压之退色,舌苔黄糙、舌红起刺,脉数有力。
其证候是()A.邪侵肺卫B.毒炽气营C.疹后阴伤D.邪入肺胃E.邪毒闭肺11.患儿,2岁。
猩红热皮疹布齐,全身皮肤脱屑脱皮。
低热不退,伴有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津,苔剥脱,脉细数。
其治法是()A.养阴生津,清热润喉B.清气凉营,泻火解毒C.辛凉宣透,清热利咽D.疏风解表,清热解毒E.滋阴清热,清利小便12.患儿,4岁。
培训学习资料-猩红热-2023年学习资料
三、流行病学-续-3、调查处理内容-1了解和掌握学校及托幼机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及教职员工总-数、班级数、 病班级或宿舍的分布情况以及环境卫生条件等。-2对每一名病例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填写《猩红热病例个案-调查 》,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更和密切接触者情沉等。-③分析病例的三间分 及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明确首发病-例的发病时间、病情、所在班级、发病原因的初步印象等。-4疫情发生前一 和发生后集体活动情况,学校周边社区成员的-发病情况等。-5收集其他可能影响传播的流行病学因素,如共同就餐、 坐同-交通工具等。
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1一7天,平均3天-2.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1前驱期:起-病急,有发热,咽痛,-扁 体充血、-发炎,可有脓性分泌物。整个口腔-粘膜充血,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样,-称“杨梅舌”。-颈部及 -下林巴结肿大并有压痛。2出疹期-3恢复期(脱皮期
猩Hale Waihona Puke 热PPT课件猩红热PPT课件
猩红热PPT课件
猩红热PPT课件
二、临床表现-续-③恢复期-(脱皮期:-于病程第一周未-开始脱屑及脱皮,-其顺序同出疹-殷经2一4周脱完, 脱皮期开始时杨梅-舌己消退。疹退及脱皮后无色素沉着。
二、临床表现(-续-根据临床表现及病情轻重可分为:-1.典型猩红热-2.轻型猩红热-3.中毒型猩红热:全身 毒症状明显,易并发心肌-炎、化脓性颈林巴结炎、肝脏损害、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4.外科型:皮肤伤口周围细 皮疹,后波及全身。-5.产科型:目前己少见。
三、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主要-伤▣或产道传播-(少-细菌污染的日用品、器 -及食物等间接经口传播-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
猩红热课件
去压后红疹又出现。 ❖ 3.口周苍白圈: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鼻周围皮肤苍白 ❖ 4.帕氏线(线状疹):皮肤皱折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
间有针尖大小出血点,形成的深红色横纹线 ❖ 5.发热、咽痛明显,可见红草莓舌。
六、 中医辨证治疗:
②毒在气营: 壮热不解,面赤,口渴,咽喉肿痛,, 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斑点。舌 红起剌,苔黄燥,状如草莓,脉数有力。 清气凉营,泄火解毒。 凉营清气汤加减。
六、 中医辨证治疗:
普通型: (1)前驱期:急起发热,头痛、咽痛、全身不适。咽 及扁桃体显著充血,扁桃体陷窝处覆有较易拭掉的点状或 片状白色脓性分泌物,软腭处有细小红疹或瘀点。病初舌 被白苔,红肿的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为白草莓舌;颈 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
白草莓舌
咽喉肿大充血
二、临床表现:
❖ (2)出疹期: ❖ 1.皮疹: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1天内蔓延至全身。全身
皮肤弥漫潮红 鸡皮样疹
皮 肤 弥 漫 红 斑
贫血性皮肤划痕 口周苍白圈
线状疹
红草莓舌
二、临床表现:
(3)恢复期:一般情况好转,体温降至正 常,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疹退1周后开始脱 皮,首见于面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达肢体和 手、足掌,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轻者呈 糠屑样,重者则大片脱皮,一般2-4周脱尽, 不留色素沉着。
炎症性病变:
引起多处感染灶。如扁桃体、咽喉、 肺炎、中耳炎等。
中毒性病变:
全身中毒症状引起。发热、头痛、 皮疹等。最后表皮死亡脱落。
变态反应性病变:
发病2~3周出现风湿热、 肾炎等疾病。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猩红热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猩红热猩红热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常考考点。
今天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片状脱皮为特征。
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
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亦可由食物、玩具、衣服等物品间接传播。
二、临床表现1.发热:多为高热,伴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
2.咽峡炎: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
3.皮疹:多在发热后第2日出现;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迅速波及全身。
皮疹特点: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
皮疹于48小时达高峰,持续一周左右,按出疹顺序消退伴脱皮特殊体征: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易摩擦出血呈紫红色线状,称为帕氏线。
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略显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
病初舌被覆白苔,3~4日后白苔脱落,舌乳头红肿突起,称为杨梅舌。
脱屑期躯干为糠皮样脱屑,手掌足底可见大片状脱皮,呈手套、袜套状。
无色素沉着。
4.并发症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等。
三、辅助检查取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检测到溶血性链球菌。
四、治疗原则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可用红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治疗。
五、预防感染的传播1.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1周,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2.切断传播途径:污染的食具、玩具、衣被等采用消毒液浸泡、擦拭、蒸煮或日光暴晒等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需观察7天。
猩红热防控知识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猩红热猩红热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
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1.潜伏期一般为2~5天。
起病急骤,早期以发热、咽痛、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
2. 初起即发热,体温为38~40℃不等,伴有咽痛,影响吞咽或伴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
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白色渗出物,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隆起,如同杨梅,故有“杨梅舌”之称。
出疹期间继续发热,皮疹遍及全身后体温逐渐下降。
3.在起病12小时内出疹。
皮疹先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很快全身都出疹,为细小猩红色丘疹,呈鸡皮样,皮疹密集,皮疹间呈一片红晕,用手指按压,可使红晕暂褪呈苍白色,松手后很快恢复原状;面部皮肤见红晕但不见皮疹,口唇四周皮肤苍白,肘、腹股沟等地方皮疹密集形成横纹线。
皮疹消退后皮肤呈鳞片状脱皮,先由面部开始,依次为躯干、四肢。
猩红热的传染源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
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传播过程:病原体附在空气中灰尘或者飞沫上浮游一段时间,再经呼吸道进入身体。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猩红热皮疹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
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保护易感者1.幼儿物品消毒:配比1:200的84消毒液。
2.不与其他班级串班(专用室、全托班、混龄活动如:晨间体育锻炼)。
3.与本病有接触史的儿童,可服预防药,如大青叶或板蓝根,煎汤代茶饮,连服1周。
猩红热患儿护理1.在本病流行期间,勿带患儿出入公共场所。
2.对病人进行严格隔离。
3.被褥要干燥洁净。
4.保持口腔清洁,咽部及时上药。
【传染病】第4章 第11节猩红热(1)
非典型病例
• 脓毒型 • 中毒型 • 外科型(包括产科型)
实验室检查
• 血像 WBC计数增加,核左移,胞浆中有中毒颗粒, N﹥80%。出疹后及疹退期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病愈时大 多恢复正常。
• 尿常规 无明显异常改变,早期可有一过性轻度蛋白尿, 晚期并发肾炎时尿蛋白增加,且有RBC、WBC及管型。
• 杨梅舌(raspberry tongue)第2~3天 起,舌苔开始剥落,第1周末舌苔尽消, 舌面呈深红色,表面浸润发亮或干燥, 有裂纹,乳头粗大凸起。
退疹及皮肤脱屑
退疹顺序与出疹顺序一致,程度也与皮疹轻重 成正比。 脱屑时间多自皮疹消退后开始,2~3天内退 尽,重者可持续1周左右。 自皮疹顶端开始,为糠秕状脱屑,可融合成片。 手掌、足底皮厚部位多见大片膜状脱皮。 指趾甲末端下皮肤裂痕脱皮。
➢ 患者在急性期得到及时、恰当和充分的 治疗,病原菌于治疗24小时后即被消灭。
➢ 链球菌其他感染(如丹毒、咽峡炎、扁 桃体炎、中耳炎)也可成为传染源。
➢ 链球菌带菌者数量大,不易发现,应予 重视。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 经皮肤创口或产道侵入(外科型或产科 型)。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G+,球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 直径0.5~2.0µm,无芽孢、鞭毛,幼 龄培养中有荚膜。
抗原构造
按其菌体细胞壁上所含多糖类抗原(C抗 原)的不同:可分为A--U(除I、J) 19个组;A组占95%,是主要病原体; B、C、D、G组偶尔致病。
A组依其表面蛋白抗原M蛋白分为100多 个血清型。
M蛋白为A组的主要毒力抗原,具有抗 吞噬作用,与链球菌毒力有关。
咽峡炎
症状:咽痛、吞咽痛 体征: 咽部粘膜及扁桃体红肿、扁桃体上有黄 白色点状或片状脓性渗出物,易擦掉; 内疹:软腭水肿、充血,见有米粒大红 疹及/或出血点黏膜疹,可先于皮疹出 现。 颌下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毒性病变
外毒素入血 红疹毒素 毒血症、发热、 毒血症、发热、头痛等 皮肤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 皮肤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白细 猩红热皮疹 表皮
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明显 胞浸润, 死亡、 死亡、脱皮 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水肿 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草莓舌、 草莓舌、杨梅舌
舌乳头增粗、隆起 舌乳头增粗、
猩
红
热
SCARLET FEVER
XXXX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XXX
定义
由能产生红疹毒素的β 由能产生红疹毒素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突发高热、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突发高热、 咽颊炎、弥漫性鲜红色点状红疹及恢复期脱皮。 咽颊炎、弥漫性鲜红色点状红疹及恢复期脱皮。 少数病人后期可出现心、 少数病人后期可出现心、肾、关节病变
舌乳头充血肿胀 变态反应性病变
关节炎、肾炎、风湿热、心肌炎、 关节炎、肾炎、风湿热、心肌炎、心内膜炎
化脓性病变
荚膜及M 荚膜及 M 蛋白的抗吞噬 性炎症 局部直接或经淋巴管侵入邻近组织 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 扁桃体、 细菌入血 败血症 迁徙性化脓性病变 咽后脓肿、中耳 咽后脓肿、 局部增殖 化脓
培养要求
• 需氧或兼性厌氧 , 需在氧张力低及含 需氧或兼性厌氧, 5-10%CO2的条件下生长 10% • 需氧要求高 , 一般需有血液 、 血清或 需氧要求高, 一般需有血液、 腹水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 培育18小时后菌落周围出现溶血现象 培育 小时后菌落周围出现溶血现象
抗原构造
I、J)A占95%,B、C、D、G %,B、C、D、G偶尔 C抗原 A-T(除I、J)A占95%,B、C、D、G偶尔 致病 表面蛋白抗原:T、R、SOR、M(80多个血清型) 表面蛋白抗原:T、R、SOR、M(80多个血清型) :T、R、SOR、M(80多个血清型 M蛋白为A主要毒力抗原,具有抗吞噬作用,与链球菌毒 蛋白为A主要毒力抗原,具有抗吞噬作用, 力有关
数小时
胸 、 背及上肢
下
皮疹特点
• 皮肤呈弥漫性潮红 、 充血 , 其上散布粟粒样大小均 皮肤呈弥漫性潮红、 充血, 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 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加压褪色 • 皮疹多为斑疹 , 偶呈丘疹 , 与毛囊一致 , 手感粗糙 皮疹多为斑疹, 偶呈丘疹, 与毛囊一致, 的鸡皮疹 • 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 • 热天汗腺阻塞 , 可发生粟粒样皮疹 , 如微小脓疱 , 热天汗腺阻塞, 可发生粟粒样皮疹, 如微小脓疱, 但无脓液 • 皮疹多有瘙痒
A群溶血性 群溶血性 链球菌
咽部粘膜及 局部淋巴组织 病菌不断增殖, (病菌不断增殖, 分泌毒素) 分泌毒素)
化脓性 咽颊炎
毒血症 菌血症
化脓性病变
咽颊炎、扁桃体炎、 咽颊炎、扁桃体炎、迁徙性化脓性病变
颌下淋巴结炎、 颌下淋巴结炎、颈淋巴结炎 内脏( 内脏(肝、心、肾、脾)细胞变性、坏死、充血、出血 细胞变性、坏死、充血、 中毒性病变 皮肤 皮疹 脱皮 草莓舌 杨梅舌
传播途径
• 空气飞沫传播 • 密切接触传播 • 皮肤创口或产道侵入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病后仅对同型红疹毒素及同型病菌有长期免疫 力,少数患者(3.8-10%)病后再发猩红热 少数患者( % 轻型病例及早期应用青霉素治疗者免疫力产生 不足,猩红热的复发和再感染也可发生 不足,
流行特征
• 全年均可发病 , 以冬春季节多见 , 夏季偶尔有流 全年均可发病, 以冬春季节多见, 行 • 多流行于温带,寒带及热带少见 多流行于温带, • 我国北方可见流行 , 长江流域多为散发 , 华南少 我国北方可见流行, 长江流域多为散发, 见 • 多发生于 2-10 岁 , 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 , 多发生于2 10岁 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 6月以下乳儿及50岁以上老人很少得病 月以下乳儿及50岁以上老人很少得病 50
鉴别诊断
麻疹 风疹 药物疹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病毒、 组柯萨奇 其他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病毒、A组柯萨奇 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
一般及对症支持治疗
•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 呼吸道隔离, • 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 • 注意口、鼻、咽及皮肤清洁,膜状脱皮禁用手撕,以 咽及皮肤清洁,膜状脱皮禁用手撕, 注意口、 免皮破感染 • 中毒症状严重者,应加强支持治疗,可用泼尼松口服 中毒症状严重者,应加强支持治疗, 以及血浆、能量合剂等应用, 以及血浆、能量合剂等应用,恢复期病人血清或抗血 清可减少中毒症状
–发热中毒症状 发热中毒症状 –咽峡炎 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
皮疹
• 时间:多在起病1-2天,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 时间:多在起病 天 偶有迟至第5 • 顺序 : 颈部 、 上胸部 顺序: 颈部、 肢 皮肤经数天延及全身, 皮肤经数天延及全身,下肢可无疹 一般面部潮红, 无红疹, 一般面部潮红 , 无红疹 , 而口围则因口轮匝肌处血 管分布稀少而呈苍白色, 称口围苍白( 管分布稀少而呈苍白色 , 称口围苍白 ( circumoral pallor) )
变态反应性病变
• 细菌某些型别与心肌、心瓣膜、肾小球基底膜等 细菌某些型别与心肌、心瓣膜、 交叉免疫反应 • M蛋白或其他抗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 蛋白或其他抗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 心瓣膜及肾小球基底膜
临床表现
潜伏期:数小时至12日 一般为2 潜伏期:数小时至12日,一般为2~5日 12 特征性表现: 特征性表现:三主症
治疗
缩短病程、减轻病情、 缩短病程、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 病原治疗:早期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病原治疗:早期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 首选药物:青霉素 首选药物: – 疗程:5-7天。用药 小时后可退热 疗程: 天 用药24小时后可退热 –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并发症治疗: 并发症治疗:对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也要抗生素病原治疗
血管脆性增加
• 皮折红线(巴氏线,P 皮折红线(巴氏线,Pastia line) 关节屈侧皮 ,P ) 肤邹折处如肘窝、腋窝、 肤邹折处如肘窝、腋窝、腹股沟部可见瘀点密集 呈红线状 • 束臂试验(Rumpel-L 束臂试验(R -Leede征)阳性 肘上用 (R -L 征 止血带后, 止血带后,远端出现多数瘀点
系统功能、抗体形成及吞噬作用, 系统功能、抗体形成及吞噬作用,增强机体对溶血素 O及内毒素的反应
传染源
主要是病人及带菌者。发病后 主要是病人及带菌者。发病后24h至疾病高 至疾病高 峰时期传染性最强, 峰时期传染性最强,至皮肤脱屑阶段多无 传染性
说明
患者在急性期得到及时、恰当和充分的治疗, 患者在急性期得到及时 、 恰当和充分的治疗 , 病原菌 于治疗24h 于治疗24h后即被消灭 24 链球菌其他感染(如丹毒、咽颊炎、扁桃体炎、 链球菌其他感染 ( 如丹毒 、 咽颊炎 、 扁桃体炎 、 中耳 炎)也可成为传染源 链球菌带菌者,也可成为传染源,且数量大,学校中 链球菌带菌者, 也可成为传染源, 且数量大, 儿童咽部带菌率可达15-20% 流行期, 儿童咽部带菌率可达15-20%,流行期,带菌率可高达 15 50-70% 不易发现, 50-70%,不易发现,应予重视
外毒素及酶
红疹毒素 链球菌溶血素O 链球菌溶血素O 链球菌溶血素S 链球菌溶血素S 玻璃酸酶 链激酶 链道酶
红疹毒素
产生: 产生 分型: 分型 作用: 作用 A群,少数C、G群,与感染噬菌体有关 少数C、G群 C、G 5种,以α型为最多 引起皮疹、心肌炎、心肌梗死,抑制网状内皮 引起皮疹、心肌炎、心肌梗死,
舌像
• 草莓舌(strawberry 草莓舌( tongue)发疹同时,舌充血红肿、 )发疹同时,舌充血红肿、
乳头肿大, 乳头肿大,突发于灰白色舌苔上 • 杨梅舌(raspberry 杨梅舌( tongue)第三天起,舌苔开始剥落, )第三天起,舌苔开始剥落,
第一周末舌苔尽消,舌面呈深红色, 第一周末舌苔尽消,舌面呈深红色,表面浸润发亮或干 燥,有裂纹,乳头粗大突起 有裂纹,
其他
• 淋巴结肿大,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多见于颌 淋巴结肿大,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 下及颈部淋巴结 • 发热:持续2-3天后渐降,一般出疹后5天内达 发热:持续 天后渐降 一般出疹后5 天后渐降, 正常
脱皮期
时间多自皮疹消退后一周开始, 时间多自皮疹消退后一周开始,第5天--第2-3周 第 顺序与出疹顺序一致, 顺序与出疹顺序一致,程度也与皮疹轻重成正比 自皮疹顶端开始,为糠秕状脱屑,可融合成片 自皮疹顶端开始,为糠秕状脱屑, 手掌、 手掌、足底皮厚部位多见大片膜状脱皮 指趾甲末端下皮肤裂痕脱皮 脱皮一般持续约2 脱皮一般持续约2-4周 严重者可见暂时脱发
实验室检查
• 血像 血像:WBC计数增加,核左移,胞浆中有中毒颗粒及 计数增加,核左移,胞浆中有中毒颗粒及Döhle小体。出 小体。 计数增加 小体 疹后及疹退期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疹后及疹退期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病愈时大多恢复正常 • 尿常规 早期可有一过性轻度蛋白尿,晚期并发肾炎时尿蛋白增加 , 尿常规:早期可有一过性轻度蛋白尿, 晚期并发肾炎时尿蛋白增加, 早期可有一过性轻度蛋白尿 且有RBC、WBC及管型 、 且有 及管型 • 鼻咽试子:培养有A 群 β 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免疫荧光法或胶乳凝 鼻咽试子 培养有A 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培养有 集试验检查咽试子涂片可作出快速诊断 • 皮肤试验 • ASO 恢复期可见
诊断
• 流行病学资料 • 冬春季节 • 病前数日内有患者接触史 • 既往猩红热病史 • 临床表现 骤起发热,咽颊炎, 骤起发热,咽颊炎,典型皮疹及血象改变即
可作出初步诊断;如见口围苍白、 可作出初步诊断;如见口围苍白、草莓舌或杨梅舌或血 涂片查见Döhle小体, 即可作出临床诊断,恢复期膜状 涂片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