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之-定位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城市概况 (2)

1.1交通区位 (2)

1.2历史沿革 (2)

1.3自然条件 (3)

1.4资源环境 (5)

1.5社会经济 (6)

2城市发展条件SWOT分析 (6)

2.1优势 (6)

2.2劣势 (9)

2.3机遇 (11)

2.4挑战 (11)

2.5结论 (13)

3城市定位与策略 (14)

3.1区域定位与策略 (14)

3.2产业定位与策略 (15)

3.3文化定位与策略 (17)

4城市发展目标、性质与职能 (18)

4.1城市发展目标 (18)

4.2城市性质 (18)

4.3城市职能 (19)

1城市概况

交通区位

上饶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理位置在北纬27︒34'~29︒34',东经116︒13'~118︒26'之间。北毗省内九江、景德镇二市和安徽安庆、黄山二市及池洲地区,东邻浙江衢州市,南隔武夷山和福建南平地区接壤,西滨鄱阳湖与江西省会南昌市隔湖相望。因扼闽、浙、赣、皖四省要冲,自古享有“豫章第一门户”、“八省通衢”之誉,也因资源丰富,山川秀丽而有“山郁珍奇”、“上乘富饶”之称。

上饶市区位于信江河上游,为怀玉、武夷二山所环抱,东连广丰、玉山县,南、西、北三个方向被上饶县包围,浙赣铁路和320国道横贯市境东西,311国道即梨温高速公路也经过该区,市西离鹰潭市106公里,距省城南昌市250公里。

历史沿革

上饶古属扬州,春秋为吴越之地。自东汉建安年间析豫章郡地设置鄱阳郡(析余汗地置上饶县)以来,已有1700多年历史。今日之上饶市(原上饶地区)所辖境之可考者,最早为周之番邑,属楚东境。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吴伐楚取番,属吴。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灭越,复属楚。上饶市域内的城镇产生于秦汉,繁荣于盛唐,唐代各县最初的县治设置,就是最初的城镇雏形。公元前221年,始设番县(鄱阳县),同年置,余干县(曾一度易名余汗县);东汉210年,置葛阳县(弋阳县);唐代是,先后设上饶、玉山婺源,永丰(广丰)各县,并立信州;盛唐后、德兴铅山、万年、兴安(横峰),大批县纷纷设立,至明末,上饶市范围内城镇的基本格局形成了。

1949年4月28日至5月5日,境内各县、市先后解放,6月,置赣东北行政区,下辖4个专区,分管25县、市。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所属各专区划归江西省辖。建国后,1952年9月,并上饶、浮梁两专区称上饶专区,专署驻上饶市。1967年2月,成立上饶专区革命生产委员会。3月,改建为上饶专区抓革命促生产临时领导小组。1968年4月23日,经江西省批准,成立上饶专区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仍驻上饶市。1971年4月23日,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1978年7月5日,上饶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上饶地区行政公署,仍驻上饶市。1979年3月5日,鹰潭镇改称鹰潭市,仍隶上饶地区。1983年1月27日,鹰潭市升为省辖市,贵溪、余江两县划归鹰潭市管辖。同年10月16日,乐

平县以及波阳县的鲇鱼山公社,荷塘垦殖场划归景德镇市管辖。1990年12月,德兴县改为德兴市。至此,上饶地区辖上饶、德兴两市及上饶、广丰、玉山、婺源、波阳、余干、万年、弋阳、横峰、铅山等10县,行政公署驻地仍在上饶市。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复上饶地区撤地改市

上饶市区辖信州区一个区,信州区原为上饶县地,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属豫章郡,晋初并入葛阳县。南宋复置。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再并入葛阳县,十二年(592年),葛阳改称弋阳,属饶州。唐乾元元年,析弋阳县地重置,隶信州。元属信州路,为路治。明清属广信府,为府治。民国年间隶江西省第六行政区。1938年县城上饶镇改称广平镇,1945年上饶县解放,析广平镇及周边地域置上饶市,为上饶专(行)署驻地。1993年析上饶县沙溪、灵溪、朝阳、秦峰等乡镇入市境。2000年10月撤市改为信州区。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上饶市的地貌特征为北、东、南三面环山,以丘陵地貌为主,是江南丘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势向西部的鄱阳湖平原倾斜。境内属两大山脉,分两大水系。北为黄山余脉和彰公山,南有武夷山脉,中部横亘的怀玉山成为饶河、信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西部的鄱阳湖承接两大水系的注入。东南境的黄岗山,是大陆华东第一高峰。境西的鄱阳湖,是全国第一大淡水湖。全市土地总面积22791平方公里,其中海拔绝对高度低于200米,相对高度低于50米的平原地区6012平方公里,占26.4%;海拔绝对高度低于500米,相对高度低于200米的丘陵地区14436平方公里,占63.33%;海拔绝对高度500~1000米,相对高度200~500米的低山区1796平方公里,占7.9%;海拔绝对高度1000~3500米,相对高度500~1000米的山区547平方公里,占2.4%。

市区常态地貌除城区为信江河上流小块盆地之外周围均为山地、丘陵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市区内地貌单一,丘陵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按地貌状态分为构造侵蚀低丘陵区和剥蚀堆积低丘陵区两类。前者风化壳厚,植被较好,但面积不大。后者占全市大部分,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有的呈低缓的深圆形态,植被较稀,水土流失严重,有的有较厚的土层,宜植松、杉、油茶等树。整个丘陵的相对高度为50~80米。

2.气候条件

上饶市处在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资源丰富。全市可分为温热、温和、温凉三大气候区,温热气候区包括横峰、弋阳、余干等县信江河谷平原和低丘陵区,温和气候区包括玉山、上饶、

广丰、铅山、万年、波阳等县市河谷平原和低丘陵区,温凉气候区包括德兴、婺源及武夷山、怀玉山山区。全市内四季特征为春秋短、冬夏长,降水时空分配不均。上饶市年平均气温16.7~18.2︒C,1月的平均气温最低,为5~6︒C;7月的平均气温最高达28~30︒C;年平均降水量为1587~1853毫米,4~6月为雨季,常有洪涝灾害发生,7~10月为旱季,常见伏秋连旱;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764.7小时,平均初霜期在11月下旬,终霜期一般在3月上旬,平均有霜日为103.9天,平均无霜日为260.9天;年平均蒸发量为1317.9~1690.3毫米,冬季为最干燥季节;平均相对湿度一般在70~80%之间;风向在冬半年多北风、东北风,夏半年多南风、西南风;4~8月常有雷雨大风,8~10月多台风(或台风外围影响)。由于武夷山脉的屏障作用,全区很少出现台风型大风,上饶市年平均气压在1000百帕左右,气压一般冬高夏低。

上饶市区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7.8︒C,月平均气温最冷为1月份,达到5.5︒C,7月份最热,为29.3︒C;市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737.8毫米,年均降水日163日;市区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18.9小时;市区有霜日平均为95.2天,无霜日平均269.2天;市区的平均相对湿度为77%;市区全年的风向以东北风或东北北风见盛。春、冬雨季多吹北到东北风,夏、秋雨季多吹南到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全年最大风速16米/秒;上饶市区年平均气压1002.4百帕。

3.水文情况

上饶市饶河、信江及其一级支流共120多条,总长约3200公里,流域面积3.3万平方公里(含部分境外面积),多年平均径流量273.4亿立方米。除玉山县程村溪、广丰县管村水属钱塘江水系外,均属鄱阳湖水系。依据含水层岩性特征、组合关系、地下水贮有条件、水力特征等,上饶市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两大类。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在信江及丰溪河两岸第四系冲积层,水质良好,主要为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0.5克/升,酸碱度适中,PH值为6–7,适于农灌与饮用,该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有一定污染;碎屑岩类孔隙裂水主要富存于红砂岩、砂砾岩孔隙裂隙中,靠降水补给,以泉水的形式排泄,为重碳酸钙型水,该类地下水广泛分布于市境内。

流经上饶市区的主要河流有信江、丰溪、饶北河和槠溪。

4.地质状况

全市跨两大构造单元,大致以浙赣铁路为界,北部属扬子准地台,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各期构造运动(如隆起、拗陷、褶皱、断裂等)均留下一系列构造形变遗迹。断裂构造尤其是深大断裂对于成岩、成矿关系至为密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