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含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含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1、谈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实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

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④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从哲学上看,世上的万事万物分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科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源的问题。

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事实存在着的自然与社会存在中抽象出了其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S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性质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

一方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7.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前提和条件,①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③HR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8.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

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人类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的从人脑中分离出来,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

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范畴

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范畴

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范畴
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涉及多个范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提出了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范畴,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决定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相互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这种相互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4. 统一普遍和个别,事物的发展既有其普遍性规律,又有其个别性特点。

普遍性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个别性特点则表
现为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5. 永恒性和暂时性,事物发展的规律既有其永恒性,又有其暂时性。

永恒性表现为事物发展的一贯性和延续性,而暂时性则表现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特定性。

总的来说,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涉及了辩证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统一普遍和个别、永恒性和暂时性等多个范畴,这些范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决定了事物发展的全面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1-4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1-4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1-4章)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性?答:⼀、历史必然性:1、⼯业⾰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速发展并产⽣⽣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社会化同⽣产资料私⼈占有之间这⼀不可克服的⽭盾,预⽰着未来社会⾰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争⽇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九世纪⾃然科学⼀系列重⼤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然规律的揭⽰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提供了科学基础。

⼆、当代适⽤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个⼀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类智慧的⾼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法论,致⼒于实现以劳动⼈民为主体的最⼴⼤⼈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场,坚持⼀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丰富、⼈民精神境界极⼤提⾼、每个⼈⾃由⽽全⾯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理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产阶级和进步⼈民努⼒奋⽃的武器强⼤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命与社会改⾰仍然具有巨⼤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命性的统⼀?答:⾸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切理论和奋⽃都应致⼒于实现以劳动⼈民为主体的最⼴⼤⼈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场。

考研政治: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考研政治: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这篇关于《考研政治:对⽴统⼀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对⽴统⼀规律(⽭盾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这⼀规律对⼈们正确认识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常重要的,其中的“⽭盾及其同⼀性和⽃争性、⽭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盾分析⽅法”等也是历年考研政治选择题和分析题中的重要考点,需要同学们重点复习。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重要的规律,现通过上下两篇⽂章,对其中的四个重要问题展开解析。

本⽂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是对⽴统⼀规律(⽭盾规律)”和 “⽭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两个问题进⾏解析。

问题⼀: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是对⽴统⼀规律(⽭盾规律)”?解析:唯物辩证法是⼀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是对⽴统⼀规律(对⽴统⼀规律⼜称⽭盾规律)。

原因有四个:1.对⽴统⼀规律(⽭盾规律)揭⽰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题中题: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什么?解析: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在要素之间的⽃争性与同⼀性及事物之间的⽃争性、同⼀性,以及伴随发⽣的事物的运动性,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结和作⽤反映在唯物辩证法中就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内容。

2.对⽴统⼀规律(⽭盾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统⼀规律(⽭盾规律)提供了⼈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法——⽭盾分析法,它是对事物辩证认识的实质。

(题中题:⽭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有哪些?解析:⽭盾分析法包含⼴泛⽽深刻的内容,例如,分析⽭盾特殊性的⽅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法、在对⽴中把握同⼀和在同⼀中把握对⽴的⽅法、批判与继承相统⼀的⽅法等。

)4.是否承认对⽴统⼀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上学对⽴的实质。

(题中题:辩证法和形⽽上学的区别何在?解析:辩证法和形⽽上学是对“世界怎样存在的”这⼀问题的两种不同回答。

第三讲:事物的普遍联系和

第三讲:事物的普遍联系和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 化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 化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一个人的成长分为儿 童、少年、青年、壮年和 老年几个阶段。
(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树立长远的观点
要树立长远的观点,以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去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说,保护生态平衡,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有序性、自组织性、 优化性。
“三个和尚没水吃”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世界的整体性
系统的两大特点: 系统最显著的特点是整体性: 系统的性 质和功能不是其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 单相加,而是由系统的整体结构决定的新的 性质和功能。 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层次性: 其一是指 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内在的层次。其二是指 系统之间也有等级。

肯定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 升的
新文化运动
九八抗洪
开国大典 日本投降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 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 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 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 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 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 展终究会实现。(恩格斯)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的第二方面:矛盾双方相互 贯通、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一、物质世界和实践、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系统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与“四个”战略思想。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1、世界的物质性(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就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表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思维和存有何者第一性与思维和存有有没有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相同提问,哲学可以分割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就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就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就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是物质世界的主观贾启允。

物质同意意识,意识依赖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恒定,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同意意识,意识依赖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2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鲜明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探讨当代人与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而是一种“现世的智慧”,因而它必然要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空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可能性。

但同时,科技的发展又颠覆了我们传统的世界观,使我们陷入困惑中。

因此,我们的任务应当是遵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确定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根据时代要求,探讨追问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2)追问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当代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也不难看到一些面效应。

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不断追寻适合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3)研究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与活力都来源于实践,是对各种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批判继承,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

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要以当代思潮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引领时代发展。

2,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的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极其理论意义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列宁的物质概念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概论简答题

马原概论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1.认识事物的度有何意义?简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定义:度是保持事物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意义: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

其次,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①量变。

量变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量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规模、程度在增减,双方的内部结构和整个事物的内部结构在变化,这就是量变。

②质变。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主次两方面地位的转化所导致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在质变时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点是统一体的分解、静止、平衡、相持的破坏。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总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2.什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试根据二者的辩证关系说明客观真理的实现一个动态过程。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①绝对真理:A.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

B.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

②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

A.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它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相互作用、制约、转化的规律。

在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同时又存在着相互通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之中,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则。

对立统一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立双方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立双方是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

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

对立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推动事物发展变化。

没有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事物发展就没有动力。

2. 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立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通联、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对立双方相互对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立双方相互通联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条件。

3. 对立双方的斗争与统一对立双方通过斗争实现相互转化,进而实现对立的统一。

这种斗争与统一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原因。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斗争、相互制约,这种斗争和制约导致事物的变化,最终实现了对立方面的转化和事物发展的统一。

如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等,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最终导致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转化。

对立统一规律不仅适用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贯穿于各种特殊规律中。

正是由于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才使唯物辩证法成为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根本的原理和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总原则。

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和统一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的贯彻运用,有助于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推动事物发展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贯穿于一切具体问题的研究中,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内涵包括了对立双方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以及对立双方的斗争与统一等方面。

马克思原理小题

马克思原理小题

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2、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质,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3、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4、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

6、实践活动不但形成了社会存在,而且创造了意识,使世界二重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7、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见2)①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本质和现象: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性,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现象可以区分真象和假象。

1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是反应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见2)1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见2)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

马原对立统一规律 ppt课件

马原对立统一规律 ppt课件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 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 变动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 化
水滴数量的增加就是量 变的过程,当水滴的数 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石 头就被穿透了即发生了 质变。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 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 性。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 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什么是质,量,度?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 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 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
在下象棋时,同一 性就是对手双方 的存在,斗争性就 是双方的厮杀。
矛盾
对立(斗争性)
统一(同一性)
相互依赖
相互贯通(渗透,包含)一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两者的辩证关系
➢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 2.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 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 3.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 件的相对的。
➢ 4.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 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同一性的作用表现
1.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2.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我们身边的 人是否存在 这样的矛盾 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章重点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章重点内容

总结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三章要点复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一)哲学的物质范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客观实在性的意义:1.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意识的反作用)和可知论3.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4.自然论与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基本存在形式。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从起源来看:1.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4.意识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四)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其表现为: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第一章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实践物质概念恩格斯:物的总和列宁:客观实在——客观实在的意义物及其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与人工智能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4.条件性(二)事物的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1.新事物适应了环境变化2.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消极腐朽的因素,保留了旧事物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二、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辨证法的理论体系及其核心
原因—结果
三 大 规 律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现象—本质
范 畴
必然—偶然 个别—一般 可能—现实
否定之否定规律
形式—内容
……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 法的实质和核心 ?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 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 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这些规律和 范畴的“钥匙”。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从两者在矛 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性是相对的 地位,作用不同 斗争性是绝对的
㈠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3.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运动发 展
矛盾着的对立 面又统一又斗争,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 动和发展。
B.斗争的绝对性和同一的相对性

对立面的斗争性是矛盾运动中活跃的、能动 的方面,它能够打破各种条件的限制,并能 创造矛盾发展所必需的新条件。 同一性是矛盾运动中相对稳定的、保守的方 面。对立双方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是有条件 的,矛盾中的同一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⑵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对立面的斗争使双方力量对比此消彼长,发 生变化,最终促成相互转化,事物发生质变。
对立面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 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㈠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方法论意义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它在整个唯物辩证法中居于核心地位。

其原因有三:1、唯物辩证法的两大基本特征都由对立统一规律揭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对立统一规律既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指出对立统一关系是最深刻、最本质的联系;又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侧面说明联系和发展的,而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联系和发展最深刻、最本质的内容,它一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凡是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就是在使用广义的矛盾分析法,比如运用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等。

狭义的矛盾分析法特指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的含义: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不是逻辑矛盾,而是辩证矛盾,它是标志着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哲学上的矛盾就是由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矛盾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既有方向相反的两种特殊的关系,一种是相互排斥,一种是相互依存。

这个听起来特别难理解,这两种方向相反的关系应该互相抵消,但实际上它们不是抵消,两种关系同时起作用,维持着事物的稳定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即矛盾每一方的存在和发展都以对方的存在和发展为必要前提;其二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贯通,即矛盾双方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同处在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的这种相互依存分为静态的依存和动态的依存。

动态的依存是指矛盾双方一方的发展是另一方发展的前提,矛盾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对方的发展而孤立的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只有掌握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知识点总结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知识点总结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知识点总结辩证法是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是一种研究事物发展和变化的理论和方法。

辩证法的实质是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和对立,以及通过矛盾冲突的解决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

辩证法的核心知识点主要有矛盾、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和辩证唯物主义等。

辩证法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和对立。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侧面或方面构成的,这种对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例如,自然界中的物质与运动、事物的生产和消费、社会的阶级斗争等都是矛盾和对立的体现。

辩证法通过揭示矛盾和对立,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辩证法的核心知识点之一是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在矛盾的对立面中实现的,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通过斗争和统一的过程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物质和意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也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第三,辩证法的核心知识点还包括量变与质变。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形式。

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或程度上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在性质上的根本变化。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既有量变的连续性,也有质变的突变性。

量变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

例如,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是量变,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发生质变。

量变和质变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辩证法的核心知识点还包括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着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肯定阶段,即事物由初级阶段向发展阶段转化;然后经历否定阶段,即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出现矛盾和问题;最后经历否定之否定阶段,即通过解决矛盾和问题,事物再次向更高阶段发展。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砀 山 梨
个共 性性
梨 子
平 行 四 边 形
个共 性性


个共 性性
正 方 形
个共 性性
四 边 形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理清思 路
(含义不同) 区别:
矛盾普遍 性与特殊 性的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 殊性之中
相互联结
联系
相互转化
特殊性也离不 开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与普遍性(共性) 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任何事物都是个性和 共性的统一体。
认识方法:特殊
苹果落地
普遍
万有引力定律
特殊
冥王星的发现
◆有助于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指工作的方法 符合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从群众中来”:是指从个别到一般, 即从广 大群众的实践中总结出一般 性的方针政策。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到群众中去”:是指 从一般到个别,即用一般性的认识去指 导广大群众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 丰富并发展到一般性的认识。
金丝猴 猕猴 九尾狐猴 长鼻猴 普遍性 :猴子 特殊性:金丝猴 猕猴 九尾狐猴 长鼻猴
长颈鹿 梅花鹿 共性 :鹿 个性 :长颈鹿 梅花鹿
马鹿
马鹿
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 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第二 次飞越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称之邓小平理论。
这两大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问:……既不是红色,也不是黄色, 既不是蓝色,也不是绿色,既不是青色, 也不是橙色…, 总之不是世上一切能见到的颜色!
答:这一天既不是星期一, 也不是星期二,既不是星期三, 也不是星期四,既不是星期五,也不是星期六,
既不是星期天,
也不是习惯一个星期中的任何一天!
认识方法 工作方法
特殊 普遍 特殊 (循环往复) ①一般号召与个 别指导相结合 ②解剖麻雀 ③抓好典型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
世上水果多又多, 但无抽象的水果。 不识具体水果痴, 哪能埋怨儿子错。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能不能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的关系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生产科 供销科 财务科 行政科
工厂
整体 共性
钢铁厂 机床厂 纺织厂 食品厂
部分
个性
部分组成整体, 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 能,所以整体比部分内 容更丰富。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㈠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包含、相互制约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㈠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方法论意义
有的不同特点,也可以叫“矛盾的特殊性” 或“个别”。
共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特点,
也可以叫“矛盾的普遍性”或“一般”。 矛盾的 普遍性
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存在) 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特点(性质)
个性:有各自的颜色、大小、形状、生长习性等
共性:都是水果,含果酸,糖类,多汁,味甜 等
个性:颜色、面积、周长都具各自特点 共性:都是首尾相连的四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启示一:在认识世界
时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 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万有引力定律
苹果落地(特殊)——万有引力定律 (普遍)——海王星的发现(特殊)
启示二:在生产实践中要学会应用“解
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经济特区——沿海城市开放——沿江、沿边城市开放
分析成语“解剖麻雀”的哲学含义
怎样理解“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之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高矮胖瘦不同 年龄长幼相别 相貌长相各异
……(个性)

具有自觉能动性; 进行新陈代谢; 能思维;
……(共性)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一个老人生病住院,医生要他多吃水果,孝顺 的儿子便给他买来了苹果,他摇头不吃;买来了葡 萄,他也摇头不吃;买来了香蕉,他还是不吃,并 生气地对他的儿子说:“医生让我吃水果,你怎能 给我买这些呢?”
青 年 人
老 年 人
儿 童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㈢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事物的质、量、度
度的原理的实际应用——“适度原则”。
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 财富、荣誉、权 力、甚至快乐痛苦等 皆有其一定的尺 度,超越这尺度就会 招致沉论和毁灭。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2.否定之否定规律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 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 公孙龙说,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 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 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 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
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本质和特征, 每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都必须遵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原有的基
础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 不同等。因此,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 途径也必定不同,各有各的实现途径。
江总书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有两次历史性飞越,产生了两大 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 成功转化为失败,失败转化为成功
有这样一件事:非洲某国元首即将访美,想用简单的英文 对克林顿打招呼,于是向秘书求教。秘书指点道:“见到 克林顿您就说‘How are you(你好吗)’,克林顿肯定会 说‘I’m fine, and you(我很好,你呢)’?而您只需回 答一句‘Me too(我也是)’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给翻译去 处理好了。”专机降落在华盛顿,元首对着克林顿笑容灿 烂,竟出口说成了:“Who are you(你是谁)?克林顿 吃了一惊,但他很快镇静自若,正好讨好身边的夫人希拉 里,便微笑答道:“I’m Hillary’s husband(我是希拉 里的丈夫)。”只见元首微笑着看了对面的希拉里一眼, 然后冲克林顿点了点头,无比坚定地说:“Me too!”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麻雀小”反 映了这一事物的特殊性, “五脏全” 反映了这一类事 物的普遍性。 因为普遍性存在特殊性之中。 我们可 以通过解剖 “麻雀” 这一特殊事物,而了解、掌握这 一类事物的普遍性。

奥运会会徽
奥运精神
各种形状不同的叶子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个性) 树叶尽管不同但都是树叶 (共性)
公孙龙犯了什么错?
白马 黑马 黄马
区别(个性)

共同点(共性)
他故意夸大了白马的个性、特殊性, 而否认白马作为马的共性、普遍性
《水果痴的故事》: 从前,有一父亲病了,非常想吃水果。孝顺的 儿子给他买了苹果, 他摇头说:“不吃,我想吃水果”。儿子又为 他 买了梨和香蕉, 他仍摇头说:“我不吃,我想吃水果。” 最后,儿子不知如何去做。
普遍性 特殊性
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 立足于本国实际 特征和基本原则 (符合国情)
坚持公有制、按劳分 配、 共产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社会主义初级段、 生产力落后又不平 衡 多种所制分 配方式并存
例如:
吸引中有排斥,排斥中有吸引 化合中有分解,分解中有化合 同化中有异化,异化中有同化 遗传中有变异,变异中有遗传 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 识 绝对真理中有相对真理,相对真理中有绝对真 理
只看到曲折性 ——形而上学循环论 表现: 因循守旧 不思进取
矛和盾的故事
一个商人(可能既是工匠又是商人) 在集市上卖矛和盾。当他卖矛的时 候说,我这矛天下无双,锐不可当, 无论什么样盾都可以戳穿,当他卖 盾的时候,又说,我这盾独一无二, 坚固无比,无论什么样的矛也不可 将它戳穿。他在热烈的叫卖,生意 红火。这时,走来一个智者,指着 他说:“你这个骗子,用你的矛去 攻你的盾,结果会如何?”这位商 人哑然失色,颇感羞愧,悻悻地守 摊回家了。
和而不同,同则不继
——斗争中的同一 多样性的统一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事物都是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 的有机统一。 特殊性
普遍性
青 年 人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普遍性(共性)概括特殊性(个性),特殊 性(个性)包含普遍性(共性)。 中 年 人
共性是对个性共同点的概 括,但不能把个性的全部内容 概括进去,所以个性比共性要 丰富。
某司机醉酒驾车,被交警逮住,勒令 罚款,该司机辩解道:“我喝的是啤酒, 不是酒。”
酒是用含糖的物质经发酵后制成的含酒精 的饮料。如果没有这一共性就不能称为酒了。 啤酒是以大麦芽及啤酒花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 成的低浓度酒精饮料。 啤酒这一个性包含 了酒的共性——含乙醇的饮料,所以啤酒是酒, 司机应受处罚。
白 马 非 马
讨论:1.公孙龙说的“白马非马”涉及到什么哲学命题? 2.如何认识公孙龙的这一命题?
公孙龙看到了“马”与“白马”的区别,即看到 了共性(普遍性)与个性(特殊性)的区别, 但是他 割裂了共性(普遍性)与个性(特殊性)的联系,夸大 白马的个性,否认白马作为马的共性。
个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
200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 通知,决定在安微省和其他省、 自治区、直辖市,选择少数县(市) 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探索建立 规范的农村税费制度,在此基础上 总结经验,从而由点到面地推广 到全国农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