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冀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冀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巧置换》 (2)第2课《我设计的新机器》 (5)第3课《图片蒙太奇》 (11)第4课《线材成型》 (15)第5课《缝缝绣绣》 (21)第6课《会动的曲轴玩具》 (23)第7课《绘画构图初步》 (26)第8课《像艺术家一样创作》 (29)第9课《重复与渐变》 (34)第10课《走进艺术博物馆》 (38)第11课《光的艺术》 (40)第12课《灯造型设计》 (42)第15课《留下美好记忆》 (46)第16课《外国的世界遗产》 (49)第1课《巧置换》1教学目标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2学情分析学生情况:本班男女生人数均衡,留守儿童比例较大。
学生总体反映出纯朴、可爱、调皮的性格。
其中男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但学习上缺少耐心与细心,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学习更加认真,但分析能力却不及男生。
3重点难点重难点: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物象重组”。
2【活动】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1、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1)、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
(2)、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3【练习】创作表现三、创作表现: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课题:中国现代雕塑课题:学构图课题:校园一角课题:蛋壳贴画课题:装饰人型课题:粘贴壁挂课题:活动玩具课题:绘画日记课题:套色剪纸课题:春天里课题:巧编织课题:有趣的纸工课题:寓言、童话配画课题:留给母校的画课题:外国雕塑课题:中国现代雕塑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教材中的现代雕塑作品,认识立体造型艺术的构思、主题的表现以及材料的美感等等。
2、通过欣赏现代雕塑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立体造型艺术的特点、规律以及表现技巧。
教具学具:课本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讲授新课:(一)欣赏中国现代雕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表现的主题应贴近时代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任何艺术不可能超越所处的时代。
因此一件好的艺术品首先是在主体的发掘上与时代的脉搏相一致,反映的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动人典型事例。
2、成功的应用雕塑技巧和形式美的法则雕塑属立体造型艺术,在表现主体方面有其特有的艺术语言。
首先是雕塑本身的体量感,它是以其实在的体积占有空间,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
在形体的处理上充分利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对称、均衡、重心的移位对比、韵律等已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3、雕塑材质的现代感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前进、新的雕塑材料不断涌现,玻璃钢、铸铜、不锈钢、钛铝合金等,这些材料以其自身的美感为造型服务。
(二)作品赏析、千里马:这件作品是著名画家、雕塑家韩美林的作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将作品富于极强的装饰性,抓住所表现形象的本质特征,以极简约的手法表现形象。
作者利用马的侧面影像轮廓,用极概括的手法把马的体态、动态表现得恰到好处。
2、家:是雕塑家傅维安的作品,以三头牛为题表现了一组互为穿插交错的一种组合造型,作者没有顾及牛的每一条肌肉和骨骼,但准确地抓住了牛的体态的本质特征。
因此,看上去仍能明白无误的认出牛的形象,这种简单、概括手法是作者的独到之处。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像艺术家一样创作_冀教版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像艺术家一样创作_冀教版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想艺术家一样创作
教学目标:
了解艺术家创作作品的过程,把握美术创作的一样过程。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进行绘画创作。
明白艺术创作的艰辛,形成珍爱艺术劳动和艺术作品的适应。
教学重点:
表现人物(或其它事物)的动态场景。
教学难点:
人物动作以及动态线条的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1、教学伊始,教师能够搜集孙为民及其他画家的一些优秀作品供学生观赏,使学生对创作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出示这些作品的创作草图。
2、艺术创作的四个过程需要教师逐个举例来说明,也可与学生互动,采纳问答的形式来解决。
3、学生创作作品时,要鼓舞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
在构图和设色上,要鼓舞学生依照主题的需要,反复调整和尝试,争取使之最好地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4、最后作品的评判,要紧从是否按照那个创作过程来进行的创作,以及作品主题、成效,以及是否充分表达了主题来衡量,依照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评判标准,不要过于专业,以免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失去绘画创作的爱好。
假如条件承诺,教师还能够把学生作品收集起来,和学生一起布置校园绘画作品展。
冀教版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教学设计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结合水的形状、意义来表现)
同学们说的很好。那请同学们进一步展开联想,由水你还能想到什么?哪些事物和水是有关联的?
学生回答
你能用图形来表现吗?
找3-5名同学到黑板上表现,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表现。
一起欣赏,分享交流。
2、火的联想
同样,火字怎样用图形表现?由火你能联想到哪些事物?试着用图形表现出来吧。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资料进行整理,并从中确定表现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用自喜欢的方法表现喜马拉雅
教学方法
实践法、观察法
教具
准备
视频资料
学具
准备
综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范画
环节反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美国10岁小学生作文《中国的现状及未来》,谈谈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主动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搜集资料,展开学习活动。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及时表扬好的创意。
哪些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创作想法和大家分享?
学生谈谈自己的创意,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见解。
小结:从象形、传统文化、相关事物等不同的角度出发理解字的含义,可以拓宽我们的创作思路。
3、欣赏
欣赏课本上的作品,拓宽思路。
三、学习活动
教师出示一个或一组词语,同学们试着展开联想,设计用图形来表现。
观察生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创作。
教师指导选题立意:
四、小结:根据立意说说要搜集哪些素材?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美术创作过程有哪些?你的选题是什么?
二、你准备了那些素材?
三、完成构图草稿和加工完成两个环节。
【免费下载】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四课缝缝绣绣教材分析: 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
刺绣又称针绣、扎花、绣花,是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运针刺缀,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
古代称刺绣为"黹"、"针黹",由于多为妇女所作又称"女红"。
"绣"与"锦"都用以代表美好,但二者又有不同,锦纹为平凹凸感,绣为高花,以覆盖面料形成花纹为特点。
中国的刺绣,先是刺绣衣裳,逐渐扩展到刺绣起居用品;后来才上升到刺绣观赏品。
所以直到现在,依然是分作两类,即刺绣生活用品和刺绣书画。
刺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明朝时产生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发展到今天的刺绣工艺已相当精湛,各民族都有异彩纷呈的刺绣工艺。
本课选材民间传统手工艺--缝绣,不仅要学生了解刺绣作品,掌握缝绣的基本知识,还要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情,使学生形成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意识,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教科书上还展示了一些民间刺绣作品,这些作品造型有趣,做工精美,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
另外教科书为学生出示了缝绣基本针法和制作过程的示意图,教师可利用示意图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缝绣的基本知识。
2.能够掌握缝、绣物品的基本手法和步骤,能够完成简单的缝绣作品。
3.愿意体验用针线缝绣,养成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找同学说一说自己服饰上的图案都什么,这些图案制作上有什么不同?(有粘贴的、有印染的、有绘画的、有刺绣的)二、欣赏民间传统刺绣 1、介绍四大名绣(四大名绣好在哪里,各有什么特点) 2、欣赏、讨论绣品的图案、颜色搭配、针法 3、说说绣品上的图案与生活中的真实图案有什么不同之处,颜色又如何? 三、演示绣品制作工序(课件),学生观察。
1、制作中应注意些什么? 2、用了哪些针法。
冀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第1课:巧置换问题提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教学目的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过程设计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
(2)、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总结反思学生通过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了创造力;形成了设计的意识,并进行了较好的表现创作。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了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第2课:自画漫画像、问题提出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教学目的、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了和创造力。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适用于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该教材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内容涵盖了六年级下学期的美术研究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六年级下册美术研究内容和教学要求。
2. 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单元一:我和周围的人、事物- 研究目标:了解我们与周围人、事物之间的联系,用画笔表达出来。
-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描绘、对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单元二:节日的记忆- 研究目标:通过绘画表达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美好回忆的保留。
-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绘画,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单元三:我的家乡- 研究目标:了解家乡的特点和文化,通过绘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写生、绘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单元四:自由创作- 研究目标: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自由创作。
- 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主题或素材,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四、评价和总结通过该教案的教学实施,可以评估学生的美术表现和成果,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资源-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绘画工具和材料- 课堂展示板、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六、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课程安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
七、教学考核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考核,包括课堂作品、小组合作作品和个人创作作品等。
八、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品表现,及时进行教学反馈,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持续进步。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艺术之旅_冀教版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艺术之旅_冀教版第二十课时教学内容:艺术之旅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相关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从美术的角度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并能以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方式,清晰地加以介绍。
教学过程:一、设立艺术之旅“小导游”的学习角色,使学生的观赏评述活动更加生动有味。
本课适合于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角色进行学习。
二、依照本地实际情形,选择本地学生进行“艺术之旅”的范畴。
我国拥有着为数众多的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分布大江南北,在短短的一两个课时中,假如想让学生把全国三十多处世界遗产都分别加以介绍明显是不切合实际的。
教学中,教师要依照本地实际情形,让学生合理选择本班进行“艺术之旅”的范畴,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成效。
多方收集资料。
学生要想专门好地介绍某一处世界遗产,走访调查和收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
三、注意从美术的角度去评述祖国的世界遗产。
“小导游”的介绍活动。
在把握了翔实资料的基础上,艺术之旅的小导游们就能够开始自己的“导游”工作了。
针对农村地区的教学,假如小孩们没有机会去实地游玩或通过有效途径收集资料,教师能够自己收集资料图片,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以教师的带领为主,进行“艺术之旅”,重点介绍教材中显现的几处中国的世界遗产,教学参考资料对教材中显现的几处我国的世界遗产给予了比较详尽的介绍。
依照本地实际情形,选择本地学生进行“艺术之旅”的范畴。
我国拥有着为数众多的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分布大江南北,在短短的一两个课时中,假如想让学生把全国三十多处世界遗产都分别加以介绍明显是不切合实际的。
多方收集资料。
学生要想专门好地介绍某一处世界遗产,走访调查和收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
冀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冀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六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的整体内容和教学目标- 掌握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提高美术水平教学内容和安排- 第一单元:色彩的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色彩的表现技巧- 教学重点:色彩的运用和组合-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评价- 第二单元:线条的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线条的表现方式和分类,掌握线条的运用技巧- 教学重点:线条的表现和构图-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评价- 第三单元:形状的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形状的表现方法和分类,掌握形状的运用技巧- 教学重点:形状的表现和构图-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评价- 第四单元:质感的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质感的表现方式和分类,掌握质感的表现技巧- 教学重点:质感的运用和细节处理-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评价- 第五单元:光影的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光影的表现方式和分类,掌握光影的表现技巧- 教学重点:光影的运用和效果呈现-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评价- 第六单元:透视的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透视的表现技巧- 教学重点:透视的运用和空间感的表现-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评价教学评价和总结- 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学生作品的评价和总结- 评价标准包括技法运用、创意表现、作品质量等方面-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作品,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 课本:冀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 教具:画笔、颜料、画纸、素描纸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以上是《冀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的大致内容和安排。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可以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美术水平。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用图形表现_冀教版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用图形表现_冀教版3、布置作业,启发联想。
(1)作业要求:自选一个图形,添画成一组有趣的联想图。
(2)欣赏《尺》、《鸭子》等图形联想画面,想象你还能让它们变成什么。
4、创作联想,大胆表现。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展示,师生评价(1)学生介绍各自作品中联想的方法,小组交流。
(2)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6、收拾整理,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用图形表现(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用图形表现教学目标: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了解图形联想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图形联想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验图形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
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激起学生的作画兴趣。
(3)图形联想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我们自身的创作潜力和构思动力,为图形设计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维与图形表现技巧的基础。
揭题:《图形联想》2、欣赏与感悟。
(1)播放课件,显示各种创意图形画面,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提问:读懂画面了吗?哪幅画面更有创意?为什么?小结:创意图形给我们的思维带来了活力。
(2)播放各种图形。
提问:你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采用小组接龙方式回答。
3、思考与表现。
(1)观察图形。
课件把一个图形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联想。
每小组分发几个图形,请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思考。
小结:不同角度的仔细观察、不同头脑的大胆思考,都能给图形带来神奇的变化。
(2)尝试表现:依据自己的观察对图形进行联想并画出来。
4、作业与辅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现一组独一无二的图形联想图。
冀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冀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各种美术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2. 运用讨论、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1. 欣赏各种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评价美术作品。
第二课时:绘画与设计1. 学习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展示自己的美术才华。
第三课时:雕塑与工艺1. 学习雕塑基本技巧,如塑造、刻画等。
2. 创作一件雕塑作品,展示自己的美术才华。
第四课时:综合与探索1. 学会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进行创作。
2. 创作一件综合美术作品,展示自己的美术才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各种美术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的学习。
2. 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1.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2. 创新思维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措施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激发创作灵感。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提高美术技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审美评价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1. 图片:展示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视频:播放美术创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3. 教材: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知识,丰富美术素养。
4. 画具:提供各种画具,让学生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美术作品的质量:评价学生的美术技巧和创作能力。
2.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3. 学生美术素养: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冀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冀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1、巧置换教材分析: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公民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为《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在培养新人才的任务中更是责无旁贷。
本课的《巧置换》是将事物的因果、角色等进行对换,或保留图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一部分用其他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异常组合形式,从而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教学目标: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在美术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巧妙置换的异常组合形式,巧妙的构思深化要传达的主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学用具:图片、彩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是打开学生创作思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
因此在上课时,要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多鼓励学生创新,和学生一道创新。
二、创意培养进行图形创意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本课的重点,以此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
从教材上的作品范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地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置换有哪些方法等。
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对置换这一表现形式、方法、特点有个初步的了解。
如果教学时间允许,补充一些以置换为主要创作手段的招贴设计作品让学生欣赏,丰富他们的创作素材,拓展他们的创作思路。
使学生认识到置换只是一种表达的手段,要想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寓意,就要学会开动脑筋,做到巧妙创意。
三、自主探究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是教学的关键。
采取“先放后收”的办法,由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想法多。
围绕教材《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作品,启发学生,树叶和工厂,还可以用哪些事物置换?树叶还可以换成地球、海洋、一滴水等等,工厂可以替换成枯竭的树根、一个动物的骨骼等等,总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物象的置换,不必拘泥。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绘画构图初步》

冀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7课《绘画构图初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观察、评析,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并让学生初步掌握多种构图方法。
过程和方法:学习和掌握多种构图方法,并进行创作,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体验,感受构图的形式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掌握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S 形构图、平形式构图、梯形构图等多种构图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创意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辅导,如画面的表现效果.......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讲述创作意图,以表扬、鼓励为主,通过相互评价,认识自己的不足,引发更好的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学情分析:高年级学生的造型表现课程应侧重于感受性、游戏性、体验性,不宜讲授过于繁杂的理论知识,应该以探究和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通过前面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构图的形式和作用的了解非常有限,主要停留在对画面形象的关注,对构图的重要性和作用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针对这种状况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构图,更重要的是通过赏评活动和探究评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构图形式、理解构图的作用,进而在今后的美术学习和生活中合理运用构图。
针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差异,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分层次的要求,对兴趣较淡薄、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引导学会分析作品构图形式,对兴趣浓厚、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不仅要会分析构图形式更要理解构图的作用,为今后运用到绘画练习和生活摄影中奠定理论基础。
四、教法学法分析:教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游戏法。
学法: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鼓励引导学生要主动的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
6.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用图形表现教学目标: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图形联想初步了解图形联想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图形联想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验图形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
(引导学生用图形的形式表达思想,同时注意图形的概括能力的培养)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如何巧妙的用图形来表达)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教师)课件、范例教学过程。
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1.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形状?出示一个圆形。
生:是圆形师:那同学们看到这个圆形后咱们根据圆形联想,可以想到根圆形有关联的事物有哪些?找同学回答生:有乒乓球、太阳、井盖、桔子、车脚、红绿灯、西瓜等(学生抢着回答)师:同学们联想的非常好。
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在黑板上用线画出来师:我们用圆形联想到很多的事物,并能用线表现出来,那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图形表现。
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展示出悉尼歌剧院的屋顶)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什么?它像什么?生:这是上海的一个歌剧院师:答对了一部分,这是歌剧院,但不是上海歌剧院,这是悉尼歌剧院。
那它像什么?生:老师,它像蚌,我以前见过这张图。
师:回答的非常好,它的确像蚌,悉尼歌剧院为什么像蚌呢,因为歌剧院由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
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象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
师:请同学们在看这张图片,像什么?(展示出悉尼歌剧院的全景,引导学生欣赏建筑与自然相和谐的巧妙的艺术构思。
)生:像尖刺师:是吗,是根据歌剧院的屋顶想的吧,那它还像什么?生:帆船师:对,悉尼歌剧院远看的确像海上的一艘帆船,歌剧院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象竖立着的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绘画构图初步|冀教版

《绘画构图初步》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河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7课【教学年级】:六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本节课内容专业性很强,理论知识复杂,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同时,本节课内容的掌握对于下一节第8课《像艺术家一样创作》一课起着承启作用,学好本课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绘画构图涉及因素很多,本课主要侧重探讨物像之间的安排和处理,在本课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对构图有初步的理解,重点在于感受构图的重要,树立美术创作中的构图意识,教学的重心放在探索和实践之中。
更多的构图形式法则将在第四学段进行学习,在这课的教学中,切忌不切实际的灌输专业知识的空讲和拔高。
【学情分析】:六年级上册中,学生对于色彩基础知识,透视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从课上效果来讲,学生对于美术专业性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他们渴求掌握更多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不再停留在满足于平面儿童画的绘画方式,由关注画面趣味性,转入对写实性,艺术性的关注。
在教学时不宜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与探究过程。
绘画构图的理解和运用要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因此,课程中会安排充足的实践时间。
【教学理念】:1、以“情景设置--激发兴趣--自主发现--引导探索--分析总结—操作实践--知识内化--渗透外延”为主线,运用对比法,展示法,讨论法,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等参与性活动,逐步加深对构图的认识和理解。
2、以自学为主,引导为辅,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利用轻松引入,激烈抢答,综合练习等教学手段,欣赏与教学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提高绘画构图能力。
3、教学方法包含引导观察、启发思考、发现分析、思考总结、综合练习、巩固内化、检验评价。
【教学目标】:1、感受绘画构图之美,学习构图基础知识,了解形式美法则在构图中的运用,懂得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冀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在美术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方法:欣赏;讨论;练习教具: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这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1;解题:《巧置换》是将事物的因果;角色进行对换,或者保留图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一部分用其他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异常组合形式。
巧妙地运用置换,会使我们的作品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使我们更富有创造力。
2;作品赏析:《1》欣赏《精神食粮》。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把汉堡中的肉片置换成几本书?(作品在保留原物象特征的基础上,把里面的食品换成了书本,进行巧妙的置换,给人以视觉上的新奇感,利用巧妙的构思深化了要传达的主题。
)《2》欣赏《自然之风》。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置换呢?《3》欣赏《蒙娜丽莎为达芬奇画像》。
《达·芬奇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举世闻名,小作者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以新的视角,让蒙娜丽莎为达·芬奇画像,使人忍俊不禁。
》《4》欣赏《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
讨论:这张招贴画中,你们看见了什么?从中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感受是否和主题一致?(这幅招贴画的主体是一片代表生命的绿叶,作者把叶子的边缘部分置换成烟囱林立的工厂,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感染,突出了环保的主题。
)3;思维拓展:《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是一个环保的主题,绿叶代表着生命,工厂代表着污染,想一想树叶和工厂还可以用哪些事物置换?《树叶还可以换成地球;海洋;一滴水等等,工厂可以替换成枯竭的树根;一个动物的骨骼等等,总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物象的置换,不必拘泥。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传统艺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学习并掌握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要素。
3. 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不同题材的表现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与特点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2. 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其独特之处。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线条、色彩和构图1. 导入:通过观察一幅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要素。
2. 分析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要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和作用。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练习,加深对这些要素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课:山水画的表现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
2. 介绍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如远近法、虚实结合等。
3. 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景,用山水画的表现方法进行绘制。
第四课:花鸟画的表现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花鸟画作品,引发学生对花鸟画的兴趣。
2. 介绍花鸟画的表现方法,如写实、写意等。
3. 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花鸟,用花鸟画的表现方法进行绘制。
第五课:人物画的表现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人物画作品,引发学生对人物画的兴趣。
2. 介绍人物画的表现方法,如比例、神态等。
3. 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进行绘制。
第六课: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创作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教案-下册1、巧置换教材分析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公民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为《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在培养新人才的任务中更是责无旁贷。
本课的《巧置换》是将事物的因果、角色等进行对换,或保留图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一部分用其他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异常组合形式,从而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本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德国艺术家冈特_兰堡的《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将一片昭示着生命的绿叶的边缘置换成烟囱林立的工厂,以它特有的视觉形象,使人耳目一新,很好地突出了环保的主题。
《精神食粮》和《自然之风》同样是在保留原物象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置换,给人以视觉上的新奇感,利用巧妙的构思深化了要传达的主题。
教学目标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在美术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巧妙置换的异常组合形式,巧妙的构思深化要传达的主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学用具图片、彩笔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了解科技的进步,提高学生对高智能机器设计的意识;培养学生对设计新机器的想象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过程方法:通过图片欣赏了解从古代的结绳记事到现在计算机的高速运转等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创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体验创作带来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进步发展创新的时代,那么,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学生观看图片,认识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学生回答:我知道了古时候的科技很不发达,人们记事在绳子上。
随着时间的前进,社会越来越进步了。
2、教师提问:通过欣赏,你都知道了什么?3、教师小结并揭题:的确,先进的机器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节省人力资源。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设计的新机器》。
二、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学生自由发言具体说。
2、欣赏学生设计的新机器,教师启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发明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张设计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学生欣赏,交流意见,发现这些新机器的独到之处。
3、启发学生创作思路:你想不想设计一个先进的新机器?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说一说?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与补充建议。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如:我想设计一支智能笔,它能帮我纠正错别字、坐姿、英语发音,还可以听音乐等。
三、学生实践,教师指导提出作业要求:1、功能新、多2、造型美观3、画面饱满、色彩丰富四、小结12、灯造型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台灯的设计内涵。
通过对古今台灯的初步了解,学习浅显的台灯的设计方法。
通过参与台灯的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热爱生活的态度,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在学习方式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观察、探究、牵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感受台灯的设计美、造型美。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内容并不陌生,美术课堂的行为习惯较好。
创新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比较强。
他们喜欢上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因为这个领域可以应用新奇的材料,大胆发挥想象,充分动手实践。
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在玩中学,过瘾”,学生在以前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对于画设计稿并不陌生。
教学方式:体验式和启发式教学为主,其它教学形式为辅。
努力营造一种科学严谨的设计态度,使课堂教学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设计理念下进行开放式的体验过程。
在不同环节采用启发,示范,交流评书等方式提升对台灯的全面认识,曾强对生活用品的关注程度,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技术及用具准备:1、技术准备: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创设教学情景、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创作灵感,提高课堂效率。
2、用具准备:美术书、8开画纸、示范作品、绘图铅笔、水彩笔、课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台灯在造型、结构和材料上的变化。
根据不同时代的台灯的设计理念的变化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完成一个台灯的设计草图。
2、运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图片对比与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赏析的思维习惯。
3、在实践过程中体验设计的乐趣,培养善于创造的思维,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古今台灯的图片,初步了解台灯在造型、结构和材料上的变化,学习浅显的设计台灯的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外观新颖,造型独特的台灯,绘制成设计草图。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的灯具导入请学生观看生活中的常见照明用具。
从中导入到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台灯的设计》。
对于高年级学生这种导入方法很直接,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光明、欢乐,造型别致的灯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广泛接触、积累人文知识的习惯的培养同时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讲解1、明确结构,通晓古今播放典型台灯的图片,分析台灯是由哪几个基本部分组成的。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台灯是由:灯罩、灯杆、灯座这几部分组成的。
明确了结构之后学生就容易区分台灯与其他照明灯具的不同了。
引导学生欣赏我国古代优秀的台灯作品《鹤鸟衔杯》商代,距今3000多年前的台灯,观看优美的外形设计。
《长信宫灯》西汉,距今两千多年。
这两张图片对比之后启发学生思考,在设计理念上发生了那些转变?学生思考教师小结,设计更人性化,科技含量更高,非常环保,造型更加优美,材料奢华。
接着欣赏现代台灯,从材料、外形、功能等方面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知古今台灯在材料,外形,功能和设计思想的改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赏析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在正确的描述、分析、解释的过程中产生对台灯的设计兴趣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欲望。
体现善于观察和尚系的习惯。
2、深入学习,自主探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通过看书分析解决灯杆,灯座,灯罩的功能和作用。
站在使用者或消费者的角度思考设计要从什么角度出发?学生讨论,提升设计理念,明确设计思路要从生活中来,有需求才有市场。
而现代设计更是倡导绿色消费,环保理念,物美价廉等理念进行设计的。
通过看书及欣赏图片总结设计方法:借形联想法,启发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形象或大自然中常见的形象,进行联想设计造型。
让学生相互的说一说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喜好,结合自己的个性和环境需要,设计一款什么样的台灯?设计意图:这种语言的描述是思维建构的立体空间的展现,是形象思维的再现,是灵感思维的发源地,是创造思维的基础。
3、示范引领,启发构思根据学生总结出来的设计思想与消费需求的理念进行综合构思,结合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生活的需求设计一款独特的台灯。
教师示范,从构思,到构图,从落笔到结构,从功能到外形,综合的思考,边讲述边示范,尤其针对比较不好表现的细节,如材料,部分功能,还有透视关系等,看看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设计意图:直观的演示加上详细地讲解,学生豁然开朗,明确了设计的全过程,突破的本课的教学难点,之后在欣赏一些其他学生的作品,学生的创作火花被点燃。
(三)艺术实践出示学生的设计作品,启发学生构思,提出实践内容:根据不同人群需求,设计一款台灯。
实践要求:a设计一盏造型美观简洁、独特、实用的台灯。
b设计图上要标明大概的尺寸数据。
c对特殊功能要做适当的文字说明。
设计意图:有了明确的要求:学生便可以展开思维,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
(四)教师辅导(1)观察学生是否坐姿端正。
(2)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观察整体思考的学习习惯。
(3)设计思路是否独特.设计意图:整体观察的习惯、个性体现的习惯、作画行为规范的习惯。
(五)作品展示以小组推荐的方式,每组推选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说明。
设计意图:运用美术语言、美术术语的习惯培养,加深对本节课知识重难点理解的过程性体现。
5、缝缝绣绣教学目标:1、了解缝绣的基本知识。
2、能够掌握缝、绣物品的基本手法和步骤,能够完成简单的缝绣作品。
3、愿意体验用针线缝绣,养成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缝绣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实际的缝绣操作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找同学说一说自己服饰上的图案都什么,这些图案制作上有什么不同?(有粘贴的、有印染的、有绘画的、有刺绣的)二、欣赏民间传统刺绣1、介绍四大名绣(四大名绣好在哪里,各有什么特点)2、欣赏、讨论绣品的图案、颜色搭配、针法3、说说绣品上的图案与生活中的真实图案有什么不同之处,颜色又如何?三、演示绣品制作工序(课件),学生观察。
1、制作中应注意些什么?2、用了哪些针法。
四、学生制作1、自由想象,为自己的小手帕设计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图案。
2、整体考虑布的运用,把图案绣在恰当的位置上。
五、作品交流1、选出自己喜欢的绣品,并说出理由。
2、介绍自己的绣品和自己的收获。
3、说说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特别是缝绣工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1、光的艺术教学目标:认知领域:认识与理解材料透光性强弱特点,合理的运用材料和方法,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能力领域:通过自主的探索及实验,掌握基本的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领域:养成在创作中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示范教具;与学生交流并布置材料收集工作。
教学重难点: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美轮美奂的美术作品。
教学流程:课前谈话:美术课是一门十分特别的课,能激发创作的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
在这里,我们一起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感悟美、传播美。
今天的美术课就让我们从黑暗中开始吧!请把灯关掉。
一、欣赏范作激发灵感没有了光,世界笼罩在一片黑暗中;没有了光,线条不见了;没有了光,形状不见了;没有了光,色彩不见了;没有了光,美仿佛也离开了我们。
教师点燃蜡烛放在示范作品里,然后一一点亮其他作品。
学生欣赏示范作品,交流、品评。
(“作品引入”是一种直观、高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分析交流深入挖掘初问:欣赏了这么多美轮美奂的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学生自由发言,营造自由、舒适的学习气氛。
结合学生的发言内容,教师相机出示课题“光的艺术”。
再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如:材料、方法等方面。
(问题的梯次提出,使学生的思维从初步感知走向深入分析,巧妙的突破本课教学的关键点。
)三、大胆创意勇于创新整理回顾:作品的材料的通光性强弱不同的特点和以前学过的各种方法的运用。
提出要求:利用身边的材料、使用适当的方法来展现“光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