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李杜优劣论发微

李杜优劣论发微

李杜优劣论发微李白、杜甫的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两颗明珠,自唐代就有了“李杜优劣”的论争,迄今各诗论大家仍然各执己见。

其实李白与杜甫孰优孰劣是一个没有结果的争论,关键只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各不相同,以及审美对象的艺术特色各不相同。

李白与杜甫本来就是两个各不相同的审美对象,他们在属于各自的诗歌领域绽放了耀眼的光芒。

一、李杜论争不同的审美趣味从审美主体上说,大部分情况下,由于读者一方面要受到当时的社会思想的流向和审美思潮的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审美趣味的影响,由此观点来看历代读者对李杜诗的不同认识和评价,我们才会感到,不论是抑李扬杜,或是抑杜扬李,并不是李杜诗的客观成就和价值产生了什么变化,而是历史上的文学思潮在变化,审美取向在变化,且读者个体在思想倾向、个性嗜好和审美趣味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在李杜的争论下各有看法。

在李杜生前,并不存在抑此扬彼的现象。

从实际情况看,李白在世的时候早已名动天下当时李白结交甚广,当世才学之士多与李白惺惺相敬,名僧名道更是与李白多有交往。

贺知章见了李白的诗作则击节称叹,赞之为“谪仙人”。

而杜甫泽没有李白那样多那样大的盛名,他的作品之流传也远比李白为晚。

只是到了中唐以后,经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推崇和鼓吹,杜甫的诗名才开始与李白相齐。

元稹、白居易二人出于个人的审美观,主要是出于他们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写现实的诗歌主张和“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推崇杜甫的新题乐府,因而不惜贬低李白,这可以看做是他们抬高杜甫地位的一种手段,来达到他们宣传现实主义文学主张的目的,但也是由于中唐以后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高涨所致。

中唐之后的诗坛是沿着李杜所开辟的道路前进的。

韩愈、李贺、卢仝、杜牧等诗人显然是对李白富有激情与充满奇幻色彩的浪漫风情更感兴趣;而元稹、白居易:李绅、张籍、王建的新乐府诗派等诗人对杜甫深刻反映现实和民生疾苦的“史诗”般的深沉诗风更为钟情。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比较谈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比较谈

2 0 年 5月 06
M a .2 0 v 0 6
李白、 杜甫诗歌 艺术比较谈
罗 艺
( 重庆江津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 江津 426) 010
摘 要: 李白和杜甫是我 国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两住伟 大诗人。在诗歌创作方法、 审美意象、 诗歌语 言、 创 作体裁等诸多方面各显异彩 , 风格迥异, 各有特长。李白长于七绝, 夸张大胆 、 想象奇特、 清新 自然、 天然浑成, 体现 了李 白追求 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 杜甫尤善七律 , 取典型的人和事。 呈现广阔的社会 生活, 寓主观 于客观, 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浸透着诗人忧 国忧 民的情怀。语 言精 练、 准确 , 体现着充满浓厚 生活气息的现 实主 义精神。同时两人均有现 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及精神体现 关键词 : 李白、 杜甫; 诗歌 艺术: 同 异 中图分类号: 0 I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2 0 6(06 0— 1 10 17— 0720 )3 03 — 3 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唐代诗歌创作浪漫主义 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 给后世文学 以深远影响。 李白和杜 甫由于生活经历、 思维性格等不同. 在诗歌艺术上也各有 特点。现对其诗歌艺术比较如下:
李白思想较复杂 , 既接受了儒家“ 兼济天下” 的思想 , 要求“ 济苍天”“ 、 安社稷”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 , 遗世独立的思想 ,追求绝对 自由。游侠思想对他影响颇 大 。以武犯禁 ”“ “ 、不爱其躯” 等游侠精神在李白身上也常
有体现 , 所以他蔑视封建秩序 、 于打破传统偶像 、 敢 轻尧
的惊心比喻 。 反衬阵亡士卒妻子那种绝望的悲哀 , 惊心动
魄。上述方面 。 都显示出李 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 杜甫诗歌艺术具有突 出的现 实主义特 色 二)

李杜诗歌对比

李杜诗歌对比

二、李七言古诗之比较:
“古体诗”这一称呼在唐代才出现,以别于“近体诗”。古体诗大约沿自汉魏乐府,诗体比较自由,篇幅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等等,一般五言七言写的比较多。一般来说杂言古诗多以七言为主,所以也可以算入七言古诗。李白和杜甫的七言古诗(包括七言、杂言乐府歌行)是唐诗七古创作的最高成就。三、李杜的文学风格: 1、李白的“清雄飘逸”: 2、杜甫的“沉郁顿挫”: 论文摘要: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位星悬日月、高山仰止的伟大诗人;是思想上的承接和发扬者,是时代文化的充分体现者,他们的思想是时代的孕育和个人才性契合的产物,并且散见于他们的创作之中。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并峙的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史”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二者皆是以诗人的个人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而自成一家的。一个冠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冠以“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关键词:创作风格、七言古诗、清雄飘逸、沉郁顿挫
正文:
李白与杜甫在创作风格上都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功用。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曾说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而杜甫则在《进雕赋表》中表达了自己的述作之志。这种认识显然来自先秦和汉儒的文学理念。两个人也都反对一味地讲求绮丽靡艳。李白在《古风·其一》中曾说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乔象钟等学者根据李白这首诗而认为李白有复古倾向。李白确实受到了陈子昂的主张的影响,指出了“道丧”的现实情况,并且标举风雅汉魏,但是,李白并不是完全否定建安以后的文学。从李白的诗歌风格上看,李白明显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诗骚的影响有之,而元嘉永明的影响也有。李白的很多作品都曾对陶谢鲍庾等诗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杜甫也曾把李白比作“庾开府、鲍参军”。可见,李白并不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复古者。据罗

李杜诗歌的比较

李杜诗歌的比较

1、李杜诗歌风格的差异:一、总的评价:地位和评价。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诗人,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说,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兼有陶谢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人物,被称为“诗仙”;杜甫则是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被称为“诗史”“诗圣”。

背景、个性和风格特色。

李白和杜甫都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其个性差异表现在各自选择的从政道路不同:杜甫是标准的正统派,立志作贤臣,采取的入仕方式亦与一般士子无异;李白则梦想当策士,献奇策立奇功,一举而致卿相。

但他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均以悲剧告终。

(裴斐观点)李杜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由于出身、个性、经历和个人才能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

总的说来,李白的诗歌表现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杜甫的诗歌表现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李白多平民的个性、自豪和反抗;杜甫多人道主义的关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二、不同风格的表现李白诗歌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诗歌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

比如,蜀道雄奇险峻,难以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

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杜甫与白居易唐代三位伟大诗人的比较研究

李白杜甫与白居易唐代三位伟大诗人的比较研究

李白杜甫与白居易唐代三位伟大诗人的比较研究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三位伟大的诗人。

他们各自有独特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本文将对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一、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是唐代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充满张扬的特点。

李白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景和个人抒发情感为主。

他擅长运用华丽的修辞和形象的比喻,语言通俗生动,给人以强烈的感触。

他的作品也具有很强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往往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二、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是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史”。

相比于李白的豪放风格,杜甫的作品更加深沉和思考。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和命运多舛的时代,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关注。

杜甫的诗歌风格朴素自然,文字质朴,带有浓厚的实感和真实情感。

他的作品常常取材于生活琐事,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时局的批判。

三、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白居易是李白和杜甫之间的过渡人物,也是唐代后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融合了李白和杜甫的风格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写实主义风格。

白居易的诗歌主题多样,既有对自然山水的描写,也有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对社会的关注。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明快,行文流畅有力,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白居易的诗歌有时深邃含蓄,有时明快通俗,给人以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

四、比较研究尽管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们在创作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李白的作品以奔放和豪放见长,语言华丽,富有诗意。

相比之下,杜甫的作品更加沉郁和深刻,他的文字更加质朴,更能触动人心。

而白居易的诗作则更加兼具两者的特点,既有李白的张扬豪放,也有杜甫的写实深沉。

此外,三位诗人在题材和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李白的作品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个人意志,也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题。

杜甫更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他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白居易则更注重实事求是,他的作品既有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也有对自然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

李白与杜甫,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一直以来被人们传颂不已。

然而,对于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文学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就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全面评估,探讨其差异的深层原因,并分析两位诗人在我国诗坛上的地位与影响。

一、对诗歌风格的全面评估1. 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豪气干云著称,常常展现出豪情壮志、放浪形骸的个性特征。

他的诗作大多以抒情、叙事为主,情感真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善用夸张手法,以及山水、人物为题材,以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写景手法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被誉为“诗仙”。

2. 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则以抒情写实、坦率率真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写社会现实、人生感慨为主题,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不乏忧国忧民的政治关怀。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感情真挚,以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比喻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被誉为“诗圣”。

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1. 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差异的深层原因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与两位诗人的性格、经历、思想观念息息相关。

李白放浪不羁,个性张扬,有着不可一世的豪情壮志,他的诗歌风格与其个性特征相契合,多以个人感慨、抒发情感为主。

而杜甫则深受社会风云的熏陶,他的诗作常常承载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的关怀,其诗歌风格更加坦率、真挚,表现了一位有国家情怀的诗人的诗歌风格。

2. 李白与杜甫在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两位诗人各自独特的诗歌风格与思想观念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境界,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而杜甫则在诗歌中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国家、社会的深情厚爱,被后人誉为“民族的良心”。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明显的差异,更是由于两位诗人的不同性格与境遇所致。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给人以宏大、奔放的艺术享受;而杜甫的诗歌注重写实,表现了一种深沉、执着的情感,使人在从容、沉静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杜甫与李白的研究报告

杜甫与李白的研究报告

杜甫与李白的研究报告杜甫与李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影响深远,被誉为唐代文化的顶峰。

本研究报告将从他们的生平、创作特点以及诗歌主题等方面分析比较杜甫与李白。

一、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出生在郑州,曾任过官职,但多次失败,流亡生涯较为坎坷。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是唐代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

他出生在陇右(今甘肃临洮县),以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多次离乡背井的经历著称。

二、创作特点- 杜甫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疾苦和国家命运。

他的作品充满悲凉,寄托着对理想社会的热切期望,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 李白则以写景、抒怀为主要创作方式,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以自由奔放的笔触展现出诗人的个性和情感。

三、诗歌风格比较- 杜甫的诗歌语言庄重严肃,主题广泛,多为长篇叙事诗和议论诗。

他的诗作富有感情,能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 李白的诗歌语言通俗明快,他善于以叙事和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的诗作多以乐观、豪放的态度展现世界。

四、诗歌主题比较- 杜甫的作品主要反映社会动荡的形势和人民的苦难。

他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士人的命运以及战争的残酷等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思。

- 李白的作品主要表达了他对自由、个性和美的追求。

他的诗歌多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自身情感为主,展示了他对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综上所述,杜甫与李白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杜甫偏向于写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而李白则偏向于浪漫主义,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由的追求。

两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唐代文化的辉煌。

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艺术

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艺术

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艺术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们的诗歌艺术堪称完美。

本文将从他们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点两方面入手,来探究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艺术。

一、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以“志怀之作”见长,他的诗歌经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沉痛压抑的情感,用微妙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种种社会问题和人民遭遇的苦难。

例如他的《春望》是一首描写民生疾苦的诗歌,枯野净无人,但润物细无声,以此表达了对时代的思考和膜拜。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把深重的思想表述得非常明确,同时含义深厚,诗句给人们以启示和思考。

而李白的诗歌风格则更为浪漫多姿,他的诗歌在题材上更加广泛,既有对祖国的赞美和忠诚,还有游历与冒险经历的描写,表现出了他豁达、乐观的态度。

他的诗歌中经常运用夸张和比喻,以及心理描写手法,如《将进酒》表现了自己豪情万丈的性格,给人无尽的荣耀和虚荣。

而《庐山谣》则写了自己对原野大和美的热爱,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敬仰和感激,深感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昔在黄州,会梦吴越,具体道出了他游山玩水的心境,使读者沉浸到作者的情意之中。

他的诗歌语言则比较华丽,含义含深,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美感。

二、艺术特点杜甫的诗歌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她的情感语言。

他的诗歌在社会历史背景和人物塑造上都有得到了圆满展现,语言生动,情感深刻。

像《后赤壁赋》以“干戈不肯休,鬓发苍苍兮”的自述活生生地描述出冯唐兵变和自己身受排斥的艰苦经历,抒发了对家国离乱的忧患之感。

同时他也具有强烈的感知和唯美的想象力。

他在诗中融入了大量的感受,传达出了他的个人哲学和文学观点。

李白的诗歌艺术特点则在于他的创造性地运用诗歌语言开创新的思想。

他的诗歌以丰富多彩的形象、浪漫和幽默见长。

他的诗歌中大量使用了隐喻、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以此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诗歌形象表现和世界观。

同样,他也非常擅长运用叠字和音韵,使诗歌语言变得美妙至极。

诗坛三巨子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艺术风格比较与评析

诗坛三巨子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艺术风格比较与评析

诗坛三巨子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艺术风格比较与评析诗坛三巨子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三位诗人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与评析。

一、李白的艺术风格李白是唐代最具传奇色彩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富有豪情壮志和奇思妙想。

李白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他擅长写景,以壮丽奇丽的笔触展示自然景色。

比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对月夜清寂之美的描绘。

而李白的另一特点是豪放不羁,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豪情壮志和豪放自由的个性。

《将进酒》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表现了他豪情万丈、不拘礼法的性格特点。

二、杜甫的艺术风格杜甫是唐代最为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深沉的思想和扎实的写作风格赢得了后世的赞誉。

他的诗作常常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表达对社会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

他的作品往往直抒胸臆,寄托思想情感。

例如《登高》中表现了他在充满忧愁和无奈的境地中倾诉自己内心情感的形象。

杜甫的诗语言平实,行文严谨,表达方式真挚感人。

三、白居易的艺术风格白居易是唐代文士官僚,也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歌以艳丽的描写闻名。

白居易的作品多以咏史怀古和田园诗为主,描绘了宫廷生活和乡野美景。

他的作品写实而且细腻,通过用词的巧妙安排和细致入微的形象描绘,将读者带入到他所描绘的世界中。

《长恨歌》是白居易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通过深情款款地叙说帝王情怀和爱情故事,展示了他浪漫主义情怀和卓越的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诗坛三巨子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虽然都是唐代的诗人,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各自独特。

李白的豪放奇妙,杜甫的沉郁现实,以及白居易的婉约细腻,都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作品思想深刻,表达了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独特见解,也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借鉴的宝贵财富。

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仅展现了个人才华,更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导语: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盛唐之诗则为峰上的奇葩,李白、杜甫即是照耀这高峰的两个璀璨的星座,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

他们的名字就像两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波澜壮阔的盛唐历史上,给大唐盛世锦上添花。

然而,李白和杜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人。

李白是诗仙,仙是超凡脱俗的。

他天马行空、豪放飘逸、傲岸不羁,他用众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杜甫是诗圣,圣是超凡人俗的。

他感时忧国、绪密思深、沉郁顿挫。

他用诗冶炼苦难,他用诗书写血泪,他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若以音符来作比喻,李白是高音升调,银瓶乍破水浆迸;杜甫是低音降调,幽咽泉流冰下难。

因此,无论为文、为诗、为歌,甚至为人,李白和杜甫可以算作是两条道上的火车,很难走到一起。

然而,公元744年至745年,这两位诗人的运行轨道曾有过短暂的交接.公元744年,李白由于在政治上不得意,从长安来到了洛阳,时年44岁。

而34岁的杜甫自从十年前考试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历,恰好也在这时漫游到了洛阳。

这两位大诗人的相遇,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这时候的李白,虽然已丢掉了御用诗人的宝座,却仍然是天子钦定的桂冠诗人,诗名满天下。

而杜甫却是初出茅庐,诗名未就。

时年34岁的杜甫,对于长他10岁的李白十分仰慕。

他们在当时的东鲁,也就是现在的兖州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饮同酌、同醉同酣,给杜甫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当年的秋天,他们又一起游玩了梁、宋两地。

第二年,李杜又同游齐、鲁两地。

后来,杜甫总是在诗中提到这次齐鲁之行的愉快经历:“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醉舞梁园夜,行歌泅水春”等等。

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长安再求功名,李白则南下漫游,一个定居成了渭北春天树,一个漂游犹如江东日暮云 (《春日忆李白》),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李白为时代所选,杜甫为历史所选。

关于李白与杜甫诗歌艺术比较的体会

关于李白与杜甫诗歌艺术比较的体会

关于李白与杜甫诗歌艺术比较的体会李白、杜甫有如双子星座高悬于盛唐诗坛之上,他们分别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推向了高峰。

他们面对同一社会,却创作出了风格迥异的诗作,李诗豪气薄发、感情昂扬强烈,语言清新明快;杜诗则感情沉郁,语言峻峭惊人,浸透着忧国忧民之情怀。

他们的诗歌艺术对后人及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就他们在诗歌艺术上的对比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李白、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两位伟大诗人。

他们的诗歌创作可称之为中国古你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创作特色。

从他们的创作风格、抒情方式、审美语言、写作体裁来比较:李白的诗歌创作体裁上长于七绝,追求的是浪漫主义,语言夸张大胆,直率自然,清新明快,想象奇特,天然浑成;杜甫的诗歌创作体裁尤善七律,追求的是现实主义,善选典型的人和事运用毫发无遗憾的语言塑造形象,浸透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李诗的“浪漫主义”与杜诗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从小受道家及道教思想的影响,少年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他先后在岷山、嵩山、隋州、齐州等地修过道。

一方面接受道家“含光混世”的哲学;一方面又吸取“功遂身退,天之道”的思想,而其核心与本质是在对生命及自由的热爱,是一种积极的精神,这是形成他自由豪放、浪漫诗风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李白还仗剑任侠,对游侠的豪纵、复仇、重然诺、轻生死,十分倾慕并身体力行。

他“十五好剑术,遍于诸候”。

李白的任侠思想表现在生活上就是“轻财重施”“存交重义”,“纵酒携妓、及时行乐”。

他喜欢豪放,曾豪爽地唱道:“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百年三方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他的这种任侠思想表现在性格上,就形成了豪爽、自信、纯真、追求平等民主的特点,再加上他广有游历。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

“诗仙”与“诗圣”诗歌之较量“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可谓是古代文学银河中两颗闪亮的星,身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他们满腹才情、一腔爱国热忱,在他们作品中便可一览无余他们对国家炽热的感情,然而都仕途不顺,报国无门。

他们间的情谊可用“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游玩”概括,其诗歌有一致性,但更多的是由于他们生活背景经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一、诗歌风格不同。

李白诗歌主要风格:豪放飘逸。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杜甫诗歌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风格形成的原因:其一是由于他恪守儒家思想,其二,仕途不济,命运多桀,使得理想与现实差距增大,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二、诗人思想不同李白思想可用以下四句概括:“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破灭了理想,渴求个性解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的诗歌创作,主线为忧国忧民,主角为普通百姓。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所以他的作品堪称“诗史”。

三、他们的诗歌创作方面手法迥异。

李白善用浪漫主义手法,用绝妙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和蓬勃的激情来勾勒出生活图景,他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李 杜诗歌特点比较

李    杜诗歌特点比较
A 李白 大鹏凤凰 黄河大江 青山明月 仙境醉乡 道教徒 洒脱不羁 傲世独立 老庄浪漫主义 性格纯真 崇尚自然 B杜甫 凤凰 病橘枯楠 秋风瘦马 急流高峡 儒家思想 仁爱善良 替众鸟受难的圣贤形象。 关心国运 不顾各人安危 悯时伤乱 深沉忧郁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三(章节节律气势和诗体)
不 同 点 3 : 追求理想的差异
杜甫从政失败后,更加执着追求理想政治,更加关 注社会现实,目光更加深邃锐利,感情更加沉郁悲 怆,写下了大量反映现实和关心人民疾苦的诗篇, 艰难反而玉成了他,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 李白从政失败后,转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获得 精神的解放。在这种精神生活的游历过程中,诗人不 断升华感情、净化心灵,强化自然和仙境的美好, 以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求得精神对 现实的征服。
不 同 点 2 :精神的差异



杜甫直面人生,忧国忧民; 李白也不满现实,他虽然已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意接受, 反过来却想征服它。 那么,李白是如何征服现实的呢?直接反抗现实社会制度对 诗人来说是不实际的,他只能采取在精神上征服现实的态度, 通过梦境、幻境、倘佯山水甚至醉酒生活,超尘脱俗,追求 精神的自由解放 杜甫的创作,目光始终注视着社会现实。他关心国事、同情 人民,无论是叙事纪行的,还是抒发情怀的,大都伤时忧国, 缘事而发,有着丰富的社会的政治的内容、浓郁的时代气息。 通过一部杜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唐朝由胜转衰的历史轨 迹、种种表现和历史原因
A李白
章节活跃 节律急迫 气势磅礴 多古体 诗乐府歌行 B杜甫 章节严密 节律舒缓 潜气内转 多律诗 组诗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以其鲜明的诗歌创作特色并峙于盛唐杜甫的诗歌为后世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李白,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传奇。

李诗的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为何他们之间,有两人出生于不同的家庭环如此区别?这是因为,李白出生于商家,杜甫则出生于官宦家庭,境,以及后来的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的第一点不同——人生经历李杜不同,除此以外,李杜诗歌创作方法的不同,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特征不同的原因之一;一鸟一兽都会在他们的笔下放出异彩,李杜诗诗歌还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即使一草一木,歌意象群的对比为本文的第三部分;在语言方面,李杜也各领风骚“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凡一代文学自有其一代之作家”。

在唐朝这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真是名家荟萃,菁华宏富。

在其众多的优秀作家中,尤为卓越伟大者,把诗歌推他们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当推李白和杜甫。

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向了艺术的高峰。

李白杜甫诗歌的两种不同艺术特色,对整个唐以后的诗坛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李白在诗歌艺术特色上主要注重奇特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很少对客观物象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其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其诗中有一气夺人的特点;以沉郁顿挫为感情基调,杜甫在诗歌艺术特色上注重描写现实,种深沉的忧思,写出生民疾苦,怀友思乡,也写到自己的穷困潦倒,感情都显得深沉阔大。

他们是唐代社会兴衰之交催生和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孕育的伟大李白杜甫的产生,绝非偶然,诗人,对于他们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特色原因,文章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1、出身不同..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妄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今甘肃秦安),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他的家世至今还是个谜。

对李白,杜甫等人的评价

对李白,杜甫等人的评价

李白、杜甫等人的评价本文将对李白、杜甫等唐代著名诗人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他们的诗歌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李白、杜甫等人的评价》,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杜甫等人的评价》篇1李白、杜甫等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被认为是唐诗的代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狂放为主要特征,充满了自由、豁达、超脱的气息。

他的诗歌以丰富的想象力、奇特的意境、瑰丽的艺术表现力、华丽的辞藻和声律优美著称。

他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个性的表达。

他被后人称为“诗仙”,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杜甫的诗歌则以深沉、凝重、慷慨激昂、真挚感人为主要特征。

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和真实的生活为基础,表达出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揭示,体现了他对于人生、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被誉为“诗史”,被后人称为“诗圣”。

除了李白和杜甫外,唐代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如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

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诗歌特点和艺术风格,但都代表了唐代诗歌的高峰。

唐代诗歌的影响深远,不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开创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新时代,创造了中国文学的新高峰,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珍品。

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作品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了唐代文化的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杜甫等人的评价》篇2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诗仙”、“诗圣”,其诗歌风格各有特色,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篇,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狂放为主要特征,充满了自由、豁达、超脱的气息。

他的诗歌以丰富的想象力、奇特的意境、瑰丽的艺术表现力、华丽的辞藻和声律优美著称。

他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思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被公认为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们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李白和杜甫都属于唐代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比较。

一、题材与情感表达李白的诗歌创作涉及的题材广泛,他不拘一格,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山水田园之景的描绘。

他的诗歌情感奔放豪放,表达了自由、豪迈、奋发向前的个性。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他关注民生和国家命运,揭示社会的不公,对朝政往往持批评态度。

他的诗歌情感更为内敛深沉,表达了对人类苦难和社会现实的关怀。

二、形式与修辞手法李白的诗歌形式多样化,尤其擅长写长诗和乐府体诗。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运用了大量的夸张与比喻手法,使诗句富有韵律感。

杜甫的诗歌则偏向于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在形式上比较规范。

他的诗歌用字力求准确,修辞手法多样,常借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突出作品的力度和感染力。

三、写景与抒怀李白的诗歌常常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来表达自己豪放的情感。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狂热与奔放,给读者带来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多地关注人类的苦难和困境。

他的作品中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四、艺术追求与个人特色李白的诗歌追求意境的超脱和个性的张扬。

他的作品中常常展示出自由奔放的灵魂和超凡脱俗的艺术追求。

他追求形象意境与语言音韵的统一,以及情感和思想的深远。

杜甫则强调诗歌的写实性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作品中经常描绘社会现实,传达了强烈的社会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

结论:虽然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有很大不同。

李白的诗歌表达豪放奔放,关注个人意境和对大自然的狂热追求,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表达更加内敛深沉的情感。

他们各自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赋予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特的魅力,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述李白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简述李白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简述李白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著名的两位诗人。

他们的诗歌风格各有特色,下面是一些简单的介绍:
李白:李白的诗歌风格比较浪漫,常常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物感情。

他的诗歌常常充满情感,并且比较简洁明了,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他的著名诗歌包括《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和《静夜思》等。

杜甫: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严肃,常常描写社会和政治问题。

他的诗歌通常较为细腻,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他的著名诗歌包括《绝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江畔独步寻花》等。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追求自然和情感的表达,而杜甫的诗歌更关注社会和政治的问题。

两位诗人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在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感悟古诗语言的凝炼含蓄与意境的深邃,可以深刻地了解历史文化。

1.的浪漫主义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人格和艺术个性常被大家用浪漫、天真、豪放、飘逸、自我意识等形容。

李白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突出表现是自我仙化、任侠使气、交友真诚。

李白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写了他对大好河山的喜爱,对美好仙界的向往,对世俗的鄙弃,对权贵的蔑视和追求自由的思想。

虽然,他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从政行为都缺乏现实性,但以其特殊的气质表现在里却是天然率真的,他的天然率真表现在诗歌艺术上不被传统所束缚,任凭自己真情的自然流露,正如在《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中“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自比大贤。

1.1 李白的豪放不羁李白的诗歌最大的特征就是“豪”。

他的豪放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是他对自己的自信十足以至于有一些狂妄,因为他有恃才傲物的资本来表现自己的清高,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而另一个方面,李白的诗歌气势恢宏,意境广阔。

在描写山川《》写道“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多用整齐的七言与九言,同时又四次转韵,手法变化多端。

又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意气奋发,豪迈奔放,这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表达,也是对自我、对人生的有力肯定,就连贺知章也为李白的大气深深所折服。

《山中与幽人对酌》中写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将这种毫无遮饰的情绪大胆的表露,构成自豪放纵逸的特征,同时也表现出诗人顽强的生命力量。

1.2 李白的飘逸俊美李白的飘逸俊美表现之一是语言自然朴素,所咏之物脱口而出却不加雕饰,也是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的具体表现。

他认为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天真”,在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时,不事雕饰,不掩真情,诗的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

他主张尊重诗人的创作个性,相信诗人的创作活力,始终在自然、率真中体现自己真实与质朴的人生,如:“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又如:“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杜甫的诗歌为后世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以其鲜明的诗歌创作特色并峙于盛唐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传奇。

李诗的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为何他们之间,有如此区别?这是因为,李白出生于商家,杜甫则出生于官宦家庭,两人出生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以及后来的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的第一点不同——人生经历不同,除此以外,李杜诗歌创作方法的不同,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特征不同的原因之一;李杜诗歌还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即使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会在他们的笔下放出异彩,李杜诗歌意象群的对比为本文的第三部分;在语言方面,李杜也各领风骚“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凡一代文学自有其一代之作家”。

在唐朝这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真是名家荟萃,菁华宏富。

在其众多的优秀作家中,尤为卓越伟大者,当推李白和杜甫。

他们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把诗歌推向了艺术的高峰。

李白杜甫诗歌的两种不同艺术特色,对整个唐以后的诗坛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李白在诗歌艺术特色上主要注重奇特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其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杜甫在诗歌艺术特色上注重描写现实,以沉郁顿挫为感情基调,其诗中有一种深沉的忧思,写出生民疾苦,怀友思乡,也写到自己的穷困潦倒,感情都显得深沉阔大。

李白杜甫的产生,绝非偶然,他们是唐代社会兴衰之交催生和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孕育的伟大诗人,对于他们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特色原因,文章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1、出身不同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妄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至今还是个谜。

大约五岁时,随家碎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

其家非常富有,因而他早期受过很好的教育。

少年时代,游历青城、峨嵋等地,可想道教给他的一生是有着深刻的影响。

18岁时,他往来旁郡,游剑阁、梓州。

20岁游成都等地,就是在漫游,任侠中李白度过他的一生。

杜甫则是由盛唐转衰的一位伟大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生于巩县官宦之家。

其家庭有奉儒守素的文化传统,给他很深的影响。

他经历唐由盛转衰的过程,使他历尽人生辛酸,看尽生民疾苦,因而关心国家安危。

2、人生经历不同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他年少曾广有游历。

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但他差不多一生徘徊于出仕与高蹈之间。

他在《蜀道难》中就着力的描写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

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

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拒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

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者。

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到“登州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以次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

虽然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但他又受到道家的影响,不时又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

在《庐山遥寄卢待御虚州》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的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徘徊。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杜甫出生于官宦,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的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

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

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

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杜甫一生在谋求官位。

“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

他一生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至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

”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的字里行间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幕聊为梁甫吟。

”这首诗十分能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的心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有动人的对比。

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抱负,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立业。

全诗即景抒情写出山川联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

熔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乎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丛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的是唐军攻克安史老巢后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喜悦。

全诗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

以次来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二、李杜诗歌的创作方法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卓越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的“盛唐时期”,这是唐帝国空前强盛而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特点,结合经历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诗篇呈现出与杜甫迥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

而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的时代,是唐代由盛转衰的的剧变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造成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把诗人也卷入了社会的底层,也使用笔描绘出那个苦难时代的生活画卷,逐步攀上现实主义高峰。

其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要体现在诗人的叙事诗上。

首先,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

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他的诗篇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屈,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须,结发长爱生。

”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槽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就是写历史人物如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等,也往往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化身,这种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使诗增添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让读者感到热情亲切,而杜甫常寓主观于客观。

杜甫的诗歌,善于把主观的思想内容融于客观的事实描述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这是杜诗的最大特点,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领。

如《丽人行》,作者从头到尾都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描写场面和情节,让诗人的感情和倾向从场面,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语,点逗处声声慨叹。

”其次,李白的诗句具有大胆的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等诗句,早已成为文学描写中夸张的典型。

而他的喝酒,也是“会须一三百杯”,“愁来饮酒饮二千石”。

他的登高,也竟然达到“连峰去天不盈尺”“举手可近月”的地步。

这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夸张诗句,在李白那些气势雄壮,豪放不羁的诗篇里,比比皆是,琳琅满目,使人惊叹不已。

杜甫则注重细节描写,杜甫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人物本身特质和精神面貌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如《兵车行》中的“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这一细节,不仅揭揭示了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也揭露了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深寓着作者的同情和愤慨。

又如《石壕吏》用“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这一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生动传神,源于作者对客观现实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李杜诗歌语言的风格诗歌语言方面,李、杜也各领风骚。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形象的概括,特别是一些五、七言绝句,非常朴素简洁,流畅自然。

无论是《绿水曲》,还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皆清新自然,珠圆玉润,确有芙蓉出水之美。

同时,李白的另一些诗。

如《行路难》、《古风》等,语言豪放雄健,长短错落,龙吟虎啸,又有俊逸的风貌。

杜甫在《春日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诗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正式对李白诗歌语言两种主要风格的精确概括。

杜甫则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清此丽句必为邻”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锤炼,准确,富有创新的语言风格。

当然,李、杜各种体裁有都有很善用,无论古体还是绝句,律诗,都写的有声有色,妙趣横生。

在各种体裁中,两者都善于写作古体。

李白的五古诗代表作有《古风》(其十五),《子夜吴歌》,《月下独酌》等。

七言诗代表作以《蜀道难》,《将进酒》《行苦难》等为杰作。

杜甫的五言古诗,《北征》,“三吏”,“三别”为空前杰作,均大开大合。

七言古诗,更始纵横变化,姿态万千:既有流利自然的《醉时歌》,也有词藻富丽的《丽人行》,还有淋漓潇洒的《饮中八仙歌》,更有沉痛凄绝的《哀江头》等等。

真是汪洋海河,蔚为大观。

李白尤长古体外,还有七绝。

不管是“天门中断楚门开”的《望天门山》,还是“桃花塘水深千尺”的《赠汪伦》,都写的意境高远色彩秀雅,音韵和美。

一般说来,李白喜欢律诗,尤不喜欢七律,或许是格律太严有缚与自由的天性。

但特的五律却天姿秀丽,亦多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