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doc
给水厂课程设计豆丁
![给水厂课程设计豆丁](https://img.taocdn.com/s3/m/2f04cd4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01.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豆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知识,包括水源的选择、水质的处理、水厂的设计和运行等,培养学生解决给水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给水厂的基本组成和作用,掌握水源选择、水质处理的方法和原理,了解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流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具备给水厂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给水厂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水源的选择:介绍水源的类型和特点,水源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2.水质的处理:讲解水质标准,常用的水质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3.水厂的设计:介绍水厂设计的依据和原则,包括厂址选择、规模确定、工艺流程设计等。
4.水厂的运行:讲述水厂运行的管理和维护,包括运行参数监控、设备维护、水质检测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情况。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给水厂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给水厂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4be5023c1ec5da50e27093.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学院:环境学院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班级:1102班学号:201001133335学生姓名:xxxxx指导老师:xxxxx设计时间:2013.1.2~2013.1.9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要求 (3)1.1 设计任务及工作要求 (3)1.2 设计原始资料 (3)第二章总体设计 (5)2.1 资料分析与整理 (4)2.2 设计原则 (6)2.3厂址选择 (6)2.4 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6)2.5 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7)第三章净水构筑物的计算 (13)3.1 设计水量 (13)3.2 设计配水井 (13)3.3 药剂投配设备设计 (13)3.4混合设施的设计 (14)3.5反应/絮凝设施的设计 (15)3.6平流沉淀池 (26)3.7普快滤池的设计 (27)3.8 清水池的计算 (29)3.9加氯间的设计计算 (32)第四章 .水厂的平面布置 (32)第五章各构筑物的附属装置及其工艺构造 (33)第六章.高程布置 (33)参考文献 (34)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要求1.1 设计任务及工作要求1.1.1 设计题目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1.1.2 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1加深对《水质工程学Ⅰ》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具有阅读中外文献的能力,技术经济比较和方案分析选择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
使学生受到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系统训练打下基础。
1.1.3 设计任务完成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即在给出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所给资料的分析、整理,进行水厂选址,工艺流程选择,方案比较,构筑物的选型,水厂的平面和高程布置以及处理构筑物的初步设计等工作。
主要任务:完成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自来水厂Word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自来水厂Word](https://img.taocdn.com/s3/m/a7f60509ce2f0066f43322c0.png)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名称:南江自来水厂水处理工程设计院系: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学号:090710130姓名:孙青指导老师:逯延军设计时间:目录第一章总论 (3)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3)1、设计任务 (3)2、设计要求 (3)二设计原始资料 (4)1、概述 (4)2、水源资料 (4)第二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 (5)一设计水质水量 (5)1. 设计水质及水质分析 (5)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 (6)第三章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 (7)一加药间 (7)二混合设备 (10)三絮凝池 (12)四沉淀池 (17)五滤池 (23)六消毒方法 (28)第四章水厂高程布置计算 (33)一管渠的水力计算 (34)二给水处理构筑物高程计算 (35)第五章主要参考文献资料-36-第一章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1.1.1设计任务给水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是“某水厂水处理工程设计(为初步设计阶段),其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给水处理厂运转情况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2、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及工艺参数。
3、选择各种构筑物的类型和数目,初步进行给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在此基础上确定的构筑物的形式、有关尺寸安装位置等。
4、进行各种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种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造、施工上的可能性。
5、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个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
6、给水处理厂厂区主体构筑物(生产工艺)和附属构筑物的布置,厂区道路、绿化等总体布置。
7、绘制本设计任务书中指定的水厂平面,工艺高程图纸两张(3#图)。
8、写出设计说明书及计算说明书。
1.1.2、设计要求A.根据以上资料,进行城市给水处理厂的初步设计。
B.编写设计说明计算书,包括确定合理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相应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计算正确并附有必要简图。
徐州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徐州市给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55daa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f.png)
徐州市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工艺流程;2. 学生能够描述我国水资源状况、水厂分布特点及其对城市供水的重要性;3. 学生能够了解水厂水质检测标准及方法,掌握基本的水质评价技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法,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2. 学生通过了解给水厂相关知识,认识到科技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贡献,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3.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了解给水厂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城市供水系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基本概念:水源、取水、净水、供水等环节;2. 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 给水厂运行原理及工艺流程: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主要工艺;4. 水厂水质检测标准及方法: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5. 水质评价方法:水质指数、水质级别划分;6. 给水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水源污染、设施老化、管理不当等;7. 实地考察:参观给水厂,了解实际运行情况;8. 探究性学习:分组讨论,分析给水厂工艺流程中的关键问题;9. 报告撰写: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关于给水厂的调查报告。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七章《生活中的水》相关内容,系统性地组织与安排。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与给水厂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3c6fd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6.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描述给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了解各环节的关键作用。
3. 掌握给水厂水质监测的基本指标及其含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途径获取、整合给水厂相关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就给水厂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他们探究给水处理技术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实际生活中的给水厂为载体,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以直观、易懂为主,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地考察、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程效果。
同时,注重课程目标的分解和落实,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概述- 给水厂的组成与功能- 给水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 给水处理技术- 混凝、絮凝与沉淀- 过滤与吸附- 消毒与氧化- 膜处理技术3. 水质监测与评价- 常用水质指标及其含义- 水质监测方法- 水质评价标准4. 给水厂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的识别与解读- 各处理环节的作用及关联- 给水厂运行与管理5. 实践活动- 实地考察给水厂- 水质监测实验- 小组讨论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给水厂概述第二课时:给水处理技术(混凝、絮凝与沉淀)第三课时:给水处理技术(过滤与吸附、消毒与氧化、膜处理技术)第四课时:水质监测与评价第五课时:给水厂工艺流程第六课时:实践活动(实地考察、水质监测实验、小组讨论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关于给水厂的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c11c7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2.png)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给水水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运行管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给水工程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及水质标准;(2)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3)熟悉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及水质监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具备给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水质采样、分析检测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水质标准、给水厂的组成及功能;2.给水处理工艺: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基本工艺及其组合;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运行模式、水质监测与控制、设备维护与检修;4.给水工程设计计算:水量计算、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及工程造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水厂的运行管理和设计计算;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给水工程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1745f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2.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本课程给出水厂的课程设计,对给水厂的运营与管理进行全面的理论讲解以及实操演练,给出水厂提供专业的服务。
课程内容涵盖了给水厂的分类、流程管理、水质检测、防腐管理、保养管理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1、深入了解给水厂的分类、原理,掌握给水工作的系统运作流程;2、掌握水质检测的方法与原理,懂得水质检测的操作技术;3、了解给水厂的防腐要求与管理措施,掌握给水厂的防腐保养管理;4、掌握水厂运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能够独立开展给水厂的运营管理工作。
三、课程内容1、给水厂分类、原理:给水厂的分类、构成,给水厂的水源、水工、储水等原理的介绍;2、给水工作流程:从给水的准备、检查、操作、测试等流程中,掌握给水工作的系统流程;3、水质检测:作为给水厂运行的基础,了解水质检测的方法与原理,掌握水质检测的操作技术;4、防腐管理:了解给水厂的防腐要求与管理措施,掌握给水厂的防腐保养管理。
5、水厂运营与管理:了解水厂运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学习水厂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水厂运营与管理的系统性方法;6、实践演练:通过实操练习,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学习水厂运营管理的实操技能。
四、课程结构本课程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两大部分:理论学习:以给水厂的分类、原理、流程管理、水质检测、防腐管理、保养管理等为主线,展开理论讲解;实践演练: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实操练习,深入熟悉水厂运营与管理的技术要求,加强对给水厂运营管理技能的学习;五、课程时长本课程的学习时长为120小时,分为12模块、36课时:模块一:给水厂分类、原理,2课时;模块二:给水工作流程,2课时;模块三:水质检测,3课时;模块四:防腐管理,3课时;模块五:保养管理,3课时;模块六:水厂运营与管理,2课时;模块七:实践演练,14课时。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https://img.taocdn.com/s3/m/d9f2f70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4.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厂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及其作用;(3)熟悉给水厂的设计步骤和方法;(4)了解给水厂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2)具备给水厂图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掌握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4)具备给水厂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4)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包括给水厂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其在供水系统中的作用。
2.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以及各工艺的作用、原理和操作条件。
3.给水厂的设计方法:包括给水厂规模确定、工艺流程选型、主要设备选型、构筑物设计、自动化控制等。
4.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包括给水厂运行参数监测与控制、水质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安全生产等。
5.给水厂项目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给水厂项目,了解其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给水厂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参观给水厂或进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给水厂工艺的认识。
4.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厂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给水厂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e77c4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9.png)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管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并描述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同时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介绍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第二章讲述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优化,第三章探讨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方法。
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1.1 给水厂的定义和功能1.2 给水厂的工艺流程1.3 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第二章: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优化2.1 给水厂的运行管理2.2 给水厂的优化方法2.3 给水厂的运行效果评价第三章: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方法3.1 给水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2 给水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3.3 给水厂的设计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我们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通过讲授法,我们向学生传授给水厂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讨论法,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我们让学生深入了解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法,我们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材包括《给水工程》等专业书籍,参考书包括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工程技术规范,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视频和图片,实验设备包括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f826c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6.png)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给水厂中常见的水质指标及其检测方法;3. 了解给水厂的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措施;4. 了解我国给水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给水厂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优化建议;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水质检测,并判断水质是否符合标准;3. 能够设计简单的给水厂运行维护方案,提高给水厂的运行效率;4. 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给水厂进行智能化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保事业,关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给水厂在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对给水工艺进行探索和研究。
本课程针对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结合学生所在年级和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既符合教学实际,又与课本内容紧密关联,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给水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给水厂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讲解给水厂的主要工艺环节,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分析各环节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给水厂工艺流程3. 水质指标与检测:介绍常见的水质指标,如pH、浊度、硬度、余氯等,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质分析与检测4. 给水厂运行管理及维护:讲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措施、维护方法及故障处理,分析智能化管理在给水厂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给水厂运行管理与维护5. 给水厂优化与智能化:探讨给水厂工艺流程的优化方法,介绍智能化技术在给水厂中的应用,如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给水厂优化与智能化6.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给水厂,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给水厂的课程设计
![给水厂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a04f4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6.png)
给水厂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给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环节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给水处理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与给水厂相关的数据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关注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
2. 学生通过学习给水厂相关知识,增强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和尊重。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实际给水厂为背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水资源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现状,引发学生对给水厂的探究兴趣。
2. 教学内容:a. 给水厂基本概念:水源、取水、净水、输水、配水。
b. 给水处理技术: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
c. 给水厂主要设备及其功能:泵站、沉淀池、过滤池、消毒设备等。
d.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预处理、主要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处理。
e. 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现状、节约用水措施、水资源保护意识。
3. 教学大纲:a. 第一节课:介绍给水厂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作用和重要性。
b. 第二节课:讲解给水处理技术,让学生了解不同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84063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6.png)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流程,了解其功能及作用。
3.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水厂运行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给水处理流程和设备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水资源保护,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水厂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实践操作,但需加强引导,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水厂概述:介绍给水水厂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使学生了解给水水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详细讲解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主要工艺流程,使学生掌握各环节的作用及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3. 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探讨水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4. 给水设备与操作:介绍常见的给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5. 给水水厂运行与管理:讲解给水水厂的运行原理、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要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6. 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给水水厂,进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给水厂课程设计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5937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1.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运行流程,掌握给水厂的主要设施和处理技术,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运行管理和水质保障的认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厂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消毒等。
(3)了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水质保障措施。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处理工艺和运行状况。
(2)能够评估给水厂的水质指标和处理效果。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给水厂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工作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关注水环境,提高节水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给水厂建设和管理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厂的基本概念:介绍给水厂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使学生了解给水厂在供水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2.给水厂的处理技术:详细讲解给水厂的主要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消毒等,并通过实例分析各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介绍给水厂的运行管理体系,包括生产调度、水质监测、设备维护等方面,强调运行管理对保证水质的重要性。
4.给水厂的水质保障:讲解给水厂水质保障的措施,如混凝、絮凝、过滤、消毒等,以及这些措施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
5.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给水厂案例,分析其处理工艺、运行管理和水质保障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处理技术和运行管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给水厂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给水厂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给水厂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水质保障措施。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给水厂或进行模拟实验,直观地了解给水厂的设备和运行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ee8d4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08.png)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包括水源选择、水质处理和供水系统。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给水厂中涉及的关键水质指标及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厂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给水厂运行状况的能力,并能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给水处理流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水质问题。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节约用水的意识。
2.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的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在给水厂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设计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水质问题。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需引导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组成、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对应教材第二章。
- 水源选择与评价- 水质标准与处理技术- 供水系统及其运行管理2. 水质分析与监测:学习水质指标、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对应教材第三章。
- 常见水质指标及其意义- 水质监测方法与仪器-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巧3. 给水处理技术:探讨常见的水处理工艺及其原理,对应教材第四章。
- 混凝、沉淀与过滤- 消毒与臭味控制- 膜处理技术及应用4. 实践操作与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操作和设计,对应教材第五章。
- 给水厂参观学习- 水质分析实验操作- 简单给水处理流程设计5.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际给水厂案例,提出优化方案,对应教材第六章。
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4cf0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d.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运行原理;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掌握给水厂处理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分析和解决给水处理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问题,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 增强学生对给水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环保事业的热情;3.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为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处理事业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给水厂相关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定义、作用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关联教材第一章内容;- 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厂的重要性。
2. 给水处理技术:讲解给水厂处理原水的基本工艺流程,关联教材第二章内容;- 常见给水处理方法及原理;- 各类处理工艺的应用及优缺点。
3. 给水厂运行原理:剖析给水厂的运行机制,关联教材第三章内容;- 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及设备;- 影响给水厂运行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4. 实践操作与问题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关联教材第四章内容;- 实地考察给水厂,了解实际运行情况;- 模拟实验中观察、分析并解决给水处理问题。
5.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典型给水厂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联教材第五章内容;- 典型给水厂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给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d7a80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b.png)
给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设计和运行的初步认识,提高学生解决给水厂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工艺流程;(2)了解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和参数;(3)熟悉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初步设计和运行模拟;(2)具备给水厂水质分析和故障排除的能力;(3)学会给水厂安全生产和环保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给水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树立学生节约用水和环保意识,提高其对给水厂运行的重视程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介绍给水厂的作用、分类和基本工艺流程;2.给水厂的主要设备:讲解给水厂中常用的设备及其参数,如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等;3.给水厂的工艺流程:详细介绍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4.给水厂的运行管理:讲解给水厂的运行模式、调度策略和维护方法;5.给水厂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措施:介绍给水厂安全生产和环保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参数;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3.实验法:学生进行给水厂工艺流程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给水厂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给水厂工艺流程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某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课程设计.doc
![某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课程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597502134693daef5ff73dc5.png)
某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绪论本设计是关于某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该设计包括水厂规模的确定,水厂规模的设计,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水厂的平面布置,以及水厂的高程布置等。
水厂规模根据设计人口的人均最高日用水量标准计算城市生活用水量,并根据一般工业用水占用的比例,计算一般工业用水量,根据三产用水比例,确定三产用水量,大型工厂按所提供的资料作为集中流量。
根据所确定的水厂规模和原始资料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选择了三种方案进行技术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根据所选方案,对单体构筑物进行计算,确定平面尺寸,高程尺寸,各细部尺寸。
确定单体构筑物尺寸后,按照尽量以直线方式放置的原则放置构筑物,并且根据水厂规模确定附属构筑物的尺寸,合理规划生活区,并使水厂达到一定的绿化面积。
第一章水厂设计基础要求1.1 水厂设计要求a. 确定水厂的设计规模,进行厂址确定及方案论证。
b. 确定水厂的设计工艺方案二到三个,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并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达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c. 根据确定的工艺,进行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附草图。
d. 进行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水厂平面布置包括处理构筑物及附属构筑物的位置大小,主要生产管线及控制阀门,其他管线布置,厂区道路,构筑物之间道路,绿化等也要相应确定。
高程图要根据地形特点,确定水厂地面标高,并进行土方平衡,一般清水池的水面标高在地面上0~0.5m,依此确定水厂高程。
而合建式清水池则不按此方式确定。
高程图要标明构筑物名称,管径,池顶标高,各水面标高。
水厂平面图要列表表明各工艺名称,数量,尺寸,构筑物位置一般采用坐标标明其位置。
e. 进行个单体构筑物的平面图、剖面图及大样图的绘制。
1.2 水厂设计步骤水厂设计和其他工程设计一样,一般分两阶段进行: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对于大型的或复杂的工程,再扩初设计之前,往往还需要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或所需特定的实验研究。
可行性研究经有关专家评估并得到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初步设计。
给排水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排水水厂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e51c4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d.png)
给排水水厂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排水水厂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原则。
2. 使学生了解给排水水厂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工艺流程及相互关系。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给排水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给排水水厂平面图和系统图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给排水设备、材料及施工工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给排水工程领域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给排水水厂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特点,课程内容设置由浅入深,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要求明确,旨在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水厂概述:介绍给排水水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使学生了解给排水水厂的基本概念。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给排水水厂组成及工作原理:讲解水厂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阐述各单元的工作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给排水水厂设计原则:介绍设计原则、规范及标准,使学生掌握给排水水厂设计的基本要求。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4. 给排水水厂工艺流程:分析水厂各处理单元的工艺流程,让学生了解工艺流程的合理布局。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5. 给排水设备与材料选择:讲解设备选型、材料性能及施工工艺,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设备与材料的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6. 给排水水厂平面图与系统图绘制:教授CAD等软件绘制方法,提高学生绘图技能。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7. 给排水水厂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给排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排水水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9c249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2.png)
给排水水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排水水厂的基本概念、原理、设计和运行管理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给排水水厂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掌握给排水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和技术;(3)了解给排水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排水水厂实际问题;(2)具备给排水水厂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3)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模拟、数据分析等,进行给排水水厂的研究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排水水厂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排水水厂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2.给排水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和技术,如沉淀、过滤、消毒等;3.给排水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4.给排水水厂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第1章:给排水水厂概述第2章:给排水水厂处理工艺第3章:给排水水厂运行管理第4章:给排水水厂设计与优化第5章:给排水水厂行业发展及新技术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技术;2.讨论法:用于探讨给排水水厂运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给排水水厂的设计和优化方法;4.实验法:进行给排水水厂工艺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给排水水厂相关教材;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4.实验设备: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进行给排水水厂工艺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总大肠菌群
个/L
9200
15
锌
mg/L
<0.05
4
色度
20
16
BOD5
mg/L
1.96
5
嗅和味
-
17
阴离子合成剂
mg/L
-
6
肉眼可见物
微粒
18
溶解性总固体
mg/L
107
7
pH
7.37
19
氨氮
mg/L
3.14
8
总硬度(CaCO3)
mg/L
42
20
亚硝酸盐氮
mg/L
0.055
9
总碱度
mg/L
47.5
3.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具有阅读中外文献的能力,技术经济比较和方案分析选择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系统训练打下基础。
1.1.3 设计任务
完成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即在给出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所给资料的分析、整理,进行水厂选址,工艺流程选择,方案比较,构筑物的选型,水厂的平面和高程布置以及处理构筑物的初步设计等工作。
3.7普快滤池的设计.................................................................27
第一章 设计任务及要求
1.1 设计任务及工作要求
1.1.1
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1.1.2
1加深对《水质工程学Ⅰ》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成给水处理厂平面图(1:500)和处理系统高程图(1:100)1张(1#)。
1.2 设计原始资料
1.2.1
满足最高日供水量 11×10 m3/d。
1.2.2
原水水质的主要参数见表。
原水水质资料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1
浑浊度
度
54.2
13
锰
mg/L
0.07
2
细菌总数
个/mL
280
14
铜
mg/L
水质要求不高,如某些工业冷却用水,只要求去除粗大杂质。
Ⅱ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一般进水浊度不大于2000~3000NTU,短时间内可达5000~10000NTU
Ⅲ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进水浊度一般不大于25NTU,水质较稳定且无藻内繁殖
Ⅳ
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洪水期)
原水→自然预沉→接触过滤→消毒(平时)
项目所在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寒冷雨雪少。盛行风向:夏季南风,冬季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4.0℃,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份)27.1℃,最冷月平均气温(1月份)-0.5℃,平均日照时数2267.6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14天,年平均降雨量627.5mm,年最大降雨量948.4mm,年最小降雨量248.2mm,年主导风向为NNE风和SSW风。最大风速28m/秒,年平均风速3.0m/秒,最大冻土深度2l0mm。
2)混凝剂投加方式选择
(1)水泵投加
采用计量泵投加,不需另设计量设备。
(2)水射器投加
采用水射器投加,设备简单,使用方便,但水射器效率较低,且易磨损。
(3)重力投加
将溶液池架高,利用重力将药液投入水泵压水管或混合设施入口处,这种投加方式安全可靠,但溶液池位置较高。
2.5.2
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混合是取得良好絮凝效果的重要前提,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药剂的品种、浓度、原水温度、水中颗粒的性质、大小等。混凝药剂投入原水后,应快速、均匀的分散于水中。混合方式有水泵混合、管道混合、静态混合器、机械搅拌混合、扩散混合器、跌水混合器等。
2.4 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给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环境、经济及设计生产能力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必要的实验并参考相似条件下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经验,设计出几种可行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结合给水水质的特点,水处理工艺流程见下表。
各净水工艺流程的特点
净水工艺流程
适用条件
Ⅰ
原水→简单处理(如用筛网过滤)
山溪河流。水质经常清晰,洪水时含泥沙量较高
Ⅴ
原水→混凝→气浮→过滤→消毒
经常浊度较低,短时间不超过100NTU
Ⅵ
原水→(调蓄预沉或自然预沉或混凝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高浊度水二级沉淀(澄清)工艺,适用于含沙量大、砂峰持续时间较长的原水处理
Ⅶ
原水→混凝→气浮(沉淀)→过滤→消毒
经常浊度较低,采用气浮澄清;洪水期浊度较高,则采用沉淀工艺
3.5反应/絮凝设施的设计.........................................................15
3.6平流沉淀池..........................................................................26
给水厂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学院:环境学院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班级:1102班
学号:201001133335
学生姓名:xxxxx
指导老师:xxxxx
设计时间:2013.1.2~2013.1.9
2.1 资料分析与整理.................................4
3.4混合设施的设计..................................................................14
温度适应性高,PH值使用范围宽(PH=5—9),因而可调PH值。
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成本低。
(6)聚丙烯酰胺又名三号絮凝剂,简写PAM
处理高浊度水池效果显著,既可保证水质,又可减少混凝剂用量和沉淀池容积,目前被认为是处理高浊水最有效的絮凝剂之一,适当水解后,效果提高,常与其他混凝剂配合使用或作助凝剂,其单体丙烯酰胺有毒,用于饮用水净化应控制用量。
锰
mg/L
0.1
2
细菌总数
个/mL
100
14
铜
mg/L/L
≤3
15
锌
mg/L
<1.0
4
色度
≤15
16
BOD5
mg/L
≤3
5
嗅和味
-
17
阴离子合成剂
mg/L
≤0.2
6
肉眼可见物
无
18
溶解性总固体
mg/L
1000
7
pH
6.5-8.5
19
氨氮
mg/L
≤0.15
8
总硬度(CaCO3)
mg/L
(4)三氯化铁FeCl3·6H2O
不受水温影响,絮体大,沉淀速度快,效果好。易溶解,易混合,残渣少。
对金属(尤其对铁)腐蚀性大,对混凝土亦腐蚀,对塑料会因发热而引起变形。
原水PH=6.0—8.4之间为宜,当原水碱度不足时应加适量石灰;处理低浊水时效果不显著
(5) 聚合氯化铝简称PAC
净化效率高,用药量少,出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原水浊度高时尤为显著。
2.5 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2.5.1
1)混凝剂的选择与投加
混凝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混凝效果好;无毒害作用;货源充足;成本低;新型药剂的卫生许可;借鉴已有经验。
(1)精制硫酸铝 Al3(SO4)2·18H2O
制造工艺复杂,水解作用缓慢;含无水硫酸铝50%—52%;适用于水温为20—40℃。
当PH=4-7时,主要去除有机物;PH=5.7—7.8时,主要去除悬浮物;PH=6.4—7.8时,处理浊度高,色度低(小于30度)的水。
主要任务:完成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设计规模为(10+M)×10 m3/d(M为学生学号的个位数字)。原水水质资料、地形地址、气象条件等参数见附《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
设计要求:完成水源水质评价,设计包括工艺确定、主体处理构筑物初步设计计算、厂区平面、系统高程和主要管网布置等。
设计成果:设计说明及计算书1份(总篇幅1万字以上),包括:目录、原始资料、系统选择、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平面及高程等内容。
(2)粗制硫酸铝 Al3(SO4)2·18H2O
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设计时,含无水硫酸铝一般可采用20%—25%;含有20%—30%不溶物,其他同精制硫酸铝
(3)硫酸亚铁FeSO4·7H2O
絮体形成较快,沉淀时间短;使用于碱度高、浊度高,PH=8.1-9.6,混凝
用好,但原水色度较高时不宜采用;当PH较低时,常用氯氧化物使铁氧化成三价,腐蚀性较高
(4)水厂自动化程度,应本着提供水水质和供水可靠性,降低能耗、药耗,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原则,根据实际生产要求,技术经济合理性和设备供应情况,妥善确定。
(5)设计中必须遵守设计规范的规定。如果采用现行规范中尚未列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则必须通过科学论证,确证行之有效,方可付诸工程实际。但对与确实行之有效、经济效益高、技术先进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应积极采用,不必受现行设计规范的约束。
3、不需外加动力设备
缺点:1、药剂的扩散不易完全均匀
2、需建混合池
3、容易夹带气泡
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厂,特别当重力流进水水头有富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