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规划的思想流变与概念辨析_基于文献综述的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 RESEARCH

纵观20世纪,城市化和城市的合理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自然环境等负面问题,相关城市学研究日渐增多。今日的理想城市逐渐成为一种更高生活品质(the quality of life)人居环境的代表。在这种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城市(ecologic city)理论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的理论蓝本。

生态城市的概念第一次被定义是在197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的“人与生物圈”(MAB)。1987年Yanitsk.Y.O出版了《The City and Ecology》,对生态城市规划做出先驱性贡献。他不仅完整地阐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层次,还提出了衡量指标:即生态滞竭系数,是生态协调系数,自我调节能力系数。1984年,R.Regester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四项原则,1987年系统地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creating ecologic city)的理论。这些都成为城市生态规划这一概念被明确提出的前行者。

当前,生态城市规划(eco-cityplanning)的研究对于中国实行适时、适速、适度的城市化战略,形成合理、稳健的城市建设规模和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即从理论综述的角度出发,将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发展汇总为两条线索,并对当今国内学者对于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辨析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予以归纳整合。

城市生态规划的思想流变

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是伴随着生态城

市的概念而不断发展,其思想渊源是极其

丰富的。最早的体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

学、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近代的

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

18世纪工业革命后,大量人口涌入城

市,城市急剧膨胀,城市环境遭受严重破

坏。19世纪末的“田园主义和田园城市”就

是城市生态规划发展的理论源头,反映并

引导人们对生态城市的关注和研究,而后

的理论研究沿着田园城市发展出来的两条

线索发展。一是以芝加哥学派和沙里宁为

代表,将生态学的理论运用于城市学研

究。与此同时,生物学家也开始自发地开

展城市生态学研究。如英国的P.Geddes和

美国的R.E.Park等开创了城市环境研究

的生态学新领域;二是将城乡统一起来,

建立大地域系统观点运用在城市研究中。

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城

市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危机成为

了阻碍经济、社会进步最大的原因。美国

学者卡逊(R.Carson)发表了《寂静的春

天》(1962),欧洲罗马俱乐部出版了《增

长的极限》(1972),对人类的发展持悲观

态度。197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了

“人与生物圈”(MAB)计划。1973年日本

的中野尊正编著了《城市生态学》,1975年

国际生态学会创办的《城市生态学》季刊

创刊,1977年贝里(L.Beery)发表了《当

代城市生态学》。现实的影响都极大的促

进了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城市的生态

危机逐渐演化为全球性危机。臭氧层空

洞、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等成为全球

性恶疾。这一阶段,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

为全球关注议题。可持续发展也融入到了

城市建设和城市研究。城市系统不再是狭

义理解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而是涵盖自

然、社会、经济等多个子系统的复合生态

系统。中国学者在这一阶段发挥巨大的作

用。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吴良镛提出

的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学受到了关注。

与此同时,城乡大地域、大区域观点得到

了日本学者岸根卓郎的发展,成为覆及整

个日本国土,融合城乡的设计理念。

至此,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容丰

富化,城市生态规划理论研究的两条线索

汇交,融合在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一条线索,经过了简单引入概念发展为

学科融合,并催生城市生态学的学科酝

酿、发展;第二条线索从城乡小区域的分

散主义发展到国土范围的城乡融合。城市

生态规划也从原先的单个城市的土地利用

规划、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发展到城乡

大区域观点下复合系统的泛生态化。城市

生态规划既是一种指导理念,也渐而发展

成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技术方法。

1898年,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

(Ebenezer 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

(Garden City)的概念。受田园主义的影

响,霍氏的田园城市理论有以下特点:一

是城乡是一个有机整体;二是田园城市的

分区和中心区的设置和布局;三是提出了

城市生态规划的思想流变与概念辨析——基于文献综述的总结

关 婷 肖作鹏

132 北京规划建设

RESEARCH 研究

社会城市论,建设城市群;四是在城市的管理上首倡了“人民性”和“公共性”。虽然,当时霍华德的理想并没有成功,但是他开创的理论成为了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雏形,日后的理论发展正是沿着霍氏理论发展出来的两条线索发展——城市学与生态学融合和城乡融合。

生态学观点融入城市规划

近代城市学的研究一直伴随着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融入。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当时一些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的简单引入,现在看来是不够成熟,但是在当时却大大推动了城市生态学的理论研究步伐和进程,这一时期的相关理论主要存在于芝加哥学派,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及早期的城市生态系统理论。

1916年,帕克(R.E.Park)发表了《城市:关于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他们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城市空间结构的三大理论——同心圆理论(concentric circle theory)(R.W.Burgess,1925)和R.M.Hoyt的扇形模式(sector mode theory)以及C.D.Harris和E.Urman的多核心理论(multi-center theory)。

伊利尔·沙里宁(E.Saarinen)在1934年发表了《城市——它的成长、衰败和未来》(The City——Its Growth,ItsDecay,Its Future),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运用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来解释城市问题,在细胞和微观城市功能物质空间建立了联系,对后面研究都有着启迪意义。

此外,某些早期的研究把城市看做一个整体,支配自然界生物群落的某些规律,如竞争、共生、演替、优势度的概念,应用于城市研究;用生物群落的观点研究城市环境;逐步将城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深入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因子、结构和功能。生态学在城市学中的

应用在生态城市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

式的意义。

处理城乡关系——从分散主义到城乡

融合

1932年,赖特出版了《消失中的城

市》,完整的提出了广亩城市(Broadacer

city)的概念,认为城市和周围乡村应该

结合起来,提出每户一英亩地,依靠高速

公路连接,因而将城市分散主义发展到了

极致。然而,赖特考虑的城乡结合仍然是

从城市出发,在乡村分散城市,仍有理论

欠缺。

1985年,日本学者岸根卓郎认为21世

纪的国土规划应该体现一种新型、集约了

城市和乡村优点的设计思想。他提出的新

国土规划思想主要体现了功能结构(软功

能型)与要素结构(硬要素型)结合的城

乡融合设计思想。笔者看来,岸根卓郎思

想最主要的成就在于从城市和乡村两个空

间维度考虑地域系统的生态,认为生态系

统是自然和人类的信息交换场。而这种场

的观点是生态城市学新兴的发展方向和学

科逻辑基础。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城市生态

问题的关注,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也在不

断发展完善。就目前而言,城市生态规划

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原理和方法论的统一。

除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外,还应该

包括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融合城乡的大地域

系统观等方法论意义上的理论。

我国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辨析

到底什么是生态城市规划?世界各国

的学者都从自己的理论角度、建设实践的

经验归纳出发,对生态城市的概念、性质

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在我国,笔者总结

为规划说,技术方法论,系统要素观,层

次、尺度说等。

规划说

同济大学教授沈清基(2002)主要是

从目的角度认为,城市生态规划是在城市

现有的各种有利的和不利的条件下, 寻找

扩大效益减少风险可行性对策而进行的规

划。

重庆大学的黄光宇(2002)则明确了

城市生态规划性质和层次,认为既可以作

为城市规划范畴中的专项规划范畴,作为

一个子项规划;又可以从城市生态学研究

的角度来看独立在城市规划体系之外,是

专门针对城市生态问题而进行的专项、对

策性研究。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大多数是从事了

城市生态规划和设计,并在中国生态城市

规划的实践中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们

将城市生态规划理解为一种规划,较为明

晰地确定了城市生态规划的地位,强调了

重要性,有利于规划的编制和落实。

技术方法论

复旦大学教授王祥荣(1999)将生态

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

合,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

设提出合理的对策,从而达到正确处理人

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胡俊

(2005)认为:生态城市规划通过扩大自然

生态容量、调整经济生态结构、控制社会

生态规模和提高系统自组织性等一系列规

划手段,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

调发展。

就规划说和技术方法来看,都很明确

的说明了性质,表达了概念。但是,笔者

认为,在现有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中,似

乎很难融合并且按照上述的定义,内容较

为狭隘。因此,随着理论基础的丰富化和

对生态城市的认识不断深刻,还有一批学

者充分认识到,将生态规划理解为一种规

划思想或者称之为概念更为合适。为了佐

证他们的观点,他们还具体地基于生态城

市的内涵,提出了应该运用这种思想解决

实际中的那些问题。这样的定义偏向于用

内容来界定概念。

北京规划建设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