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径流形成过程共66页
合集下载
2工程水文第二章径流形成-84页文档
中泓线点(纵断面点)
河流纵断面
h5
5
4
一河段河底比降
Jh1h0 h ll
平均比降(等面积)
j(h 0 h 1 )l1 (h 1 h 2)l2 . .(.h n 1 h n)ln 2 h 0 L L 2
3
2
L
h0
1 l1
0
地貌规律
河流分级 源头小河流为1级 同级汇合加一级 不同级汇合取较高者
地 面 气 压 分 布 图
右旋
低压
梯度力
风 地转偏向力
高压
气旋
6000m
2500m 1500m
降水成因及分类
降水因素:水汽->上升运动->凝结 上升因素:外力,大气层结自身不稳定
-lnP
γ
自由对流高度Zd 凝结高度Zs
T
降水分类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气旋雨:温带气旋、热
降水量年内分配:雨季占全年比例 降水量年际变化:最大年份/最小年份 汛期雨带变化:旬降雨占4-9月比值最大 大暴雨分布
降水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
K=3-4
6-9月70%~80%
K>8
K=3-6
5-10月 K<2
3-6/4-7月50%~60% K=2~3
汛期雨带变化
大暴雨分布
7-8月 4-6月
PE
流域水量平衡
P+EI+RSI+RGI+S1=EO+RSO+RGO+q+S2 令R=RSO+RGO,E=EO-EI ,ΔS=S2-S1 q=0 闭合流域:RSI=0,RGI=0 P=E+R+ΔS 多年平均:P=E+R
河流纵断面
h5
5
4
一河段河底比降
Jh1h0 h ll
平均比降(等面积)
j(h 0 h 1 )l1 (h 1 h 2)l2 . .(.h n 1 h n)ln 2 h 0 L L 2
3
2
L
h0
1 l1
0
地貌规律
河流分级 源头小河流为1级 同级汇合加一级 不同级汇合取较高者
地 面 气 压 分 布 图
右旋
低压
梯度力
风 地转偏向力
高压
气旋
6000m
2500m 1500m
降水成因及分类
降水因素:水汽->上升运动->凝结 上升因素:外力,大气层结自身不稳定
-lnP
γ
自由对流高度Zd 凝结高度Zs
T
降水分类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气旋雨:温带气旋、热
降水量年内分配:雨季占全年比例 降水量年际变化:最大年份/最小年份 汛期雨带变化:旬降雨占4-9月比值最大 大暴雨分布
降水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
K=3-4
6-9月70%~80%
K>8
K=3-6
5-10月 K<2
3-6/4-7月50%~60% K=2~3
汛期雨带变化
大暴雨分布
7-8月 4-6月
PE
流域水量平衡
P+EI+RSI+RGI+S1=EO+RSO+RGO+q+S2 令R=RSO+RGO,E=EO-EI ,ΔS=S2-S1 q=0 闭合流域:RSI=0,RGI=0 P=E+R+ΔS 多年平均:P=E+R
第二章 径流形成过程
S1, S2:Δt时段初、末水体蓄水量 I :Δt时段平均入流量 O :Δt时段平均出流量 P:Δt时段内降雨量 E: Δt时段内蒸发量
2.2.3 流域蒸散发量计算
三、水面蒸发量估计
(三)空气动力学法
E0=f(ud)*(e0-ed) e0 :相应于近水面空气温度的饱和水汽压,英寸; ed :水面以上一定高度的水汽压,英寸; ud :水面以上一定高度的风速,英里/天。
2.1 径流形成过程描述
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连续的物理过程.它始于降 雨过程,终于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径流形成过程可以划 分为五个:
(1)无雨期。降水前的干旱期。流域上无径流产生, 河槽处于低水期,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2)初雨期。其特征是除槽面降水产生微量径流外, 流域中的降水,主要耗于植物截留、下渗、填洼和蒸散 发等。
2.3 土壤水分运动
水力传导度与土壤含水量的经验关系式:
K a m1
经验公式:
K K sWsm2
式中 Ws为饱和度(土壤中含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K K0 exp( zi / Szm )
式中 zi 为饱和地下水面深度,Szm 非饱和区最大蓄水深度
2.3 土壤水分运动
非饱和土壤水流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三层蒸发模式的具体计算
1)当WU+P>=EP, EU=Ep, EL=0, ED=0;
2)当WU+P<EP, WL>=C.WLM, EU=WU+P, EL=(EP-EU)*WL/WLM, ED=0;
3)当WU+P<EP, C.(EP-EU)<=WL<C.WLM, EU=WU+P, EL=C*(EP-EU), ED=0;
2.2.3 流域蒸散发量计算
三、水面蒸发量估计
(三)空气动力学法
E0=f(ud)*(e0-ed) e0 :相应于近水面空气温度的饱和水汽压,英寸; ed :水面以上一定高度的水汽压,英寸; ud :水面以上一定高度的风速,英里/天。
2.1 径流形成过程描述
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连续的物理过程.它始于降 雨过程,终于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径流形成过程可以划 分为五个:
(1)无雨期。降水前的干旱期。流域上无径流产生, 河槽处于低水期,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2)初雨期。其特征是除槽面降水产生微量径流外, 流域中的降水,主要耗于植物截留、下渗、填洼和蒸散 发等。
2.3 土壤水分运动
水力传导度与土壤含水量的经验关系式:
K a m1
经验公式:
K K sWsm2
式中 Ws为饱和度(土壤中含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K K0 exp( zi / Szm )
式中 zi 为饱和地下水面深度,Szm 非饱和区最大蓄水深度
2.3 土壤水分运动
非饱和土壤水流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三层蒸发模式的具体计算
1)当WU+P>=EP, EU=Ep, EL=0, ED=0;
2)当WU+P<EP, WL>=C.WLM, EU=WU+P, EL=(EP-EU)*WL/WLM, ED=0;
3)当WU+P<EP, C.(EP-EU)<=WL<C.WLM, EU=WU+P, EL=C*(EP-EU), ED=0;
第2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21:42
21:42
四、降水量的观测
降水量以降落在地面上的水层深度表 示,单位mm。8时至次8时降水量为当日降 水量。
降水量可采用器测、雷达探测或利用 气象卫星云图估算。
21:42
1、雨量器
雨量器是直接观测降水量的器具,它 由承雨器、漏斗、储水瓶和雨量杯组成, 承雨器口径为200mm,分辨率为0.1mm。
21:42
第二节 河流与流域
一、河流
21:42
金沙江俯瞰
21:42
1、河流形成和分段
河流底部有水流的部分称为河床。 枯水期水流所占部分为基本河床, 或称主槽;洪水泛滥所及部分为洪水 河床,或称滩地。
21:42
洪水位
枯水位
21:42
河床
滩地 主槽
面向河流下游,左边的河岸称 为左岸,右边和河岸称为右岸。
目前水文业务利用地球静止卫星云图 资料。在卫星云图上,一些天气系统可以 根据特征云型分辨出来。
21:42
五、流域平均雨深计算
算术平均法 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 较均匀,地形起伏变化不大时,可用算 术平均法求得流域上的平均降水量
P 1
n
n i l
pi
21:42
加权平均法(泰森法) 当流域内雨量站 分布不均匀时,假定流域各处的降水量由距离 最近的雨量站代表。流域平均降水量
21:42
河流断面
河流纵断面 河流中沿水流方 向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中 泓线,沿中泓线的断面称为河流 的纵断面。河流纵断能反映河床 的沿程变化。
21:42
落差 河段两端的河底高程差
h h1 h0
河道纵比降 当河流纵断面近于
直线时
J h L
《水文学原理》第八章:径流的形成过程、河流与流域、河流水清
• 地面分水线所构成地面集水区域称集雨面 积,地下分水线构成地下集水区。一般来 讲,流域所指的实际是地面集水区。
流域的平面形状特征
(1)河系类型
扇 形
羽 毛 状
平 行 状
混 合 形
3 (2)河流等级
3
3
3 3
3
2
3 3
2 2
2
1 11 1
2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 1
2 1
2
1
1
33
干 流
干 流
河流等级 有两种计算方法: a、 从河口(干流)算起
三 河网汇流
定义: 各种径流成分在河网内沿河槽作 纵向流动和汇集的过程称河网汇流。
Q
出口断面
t
汇流示意图
蓄渗过程 的分类
径流形成过程
产流过程 汇流过程
蓄渗过程 坡面汇流 壤中汇流
地下水汇
流
河网汇流
四、 等流时线概念
• 定义: 在流域汇 流的过程中,流域上 具有相同的到达出口 断面汇流时间各点的 连线称等流时线。
径流深度R:将计算时段内径流总量均匀铺 在某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上,其响应的水 层深度。
公式: R W 1 A 1000
径流系数 :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 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 公式:=R/P
例:下表给出了6个水文站的多年平均年,月 径流量资料。
一,计算各站的年径流量(亿米3,取四位有 效数字),年径流深(记至0.1毫米),和年径 流模数(分米3/公里2计,取三位有效数字,但 小数不超过三位)。
b、从河源开始算起
(3)河网密度
• 定义:流域内河流干支流的总长度与流域 面积之比。
• 公式:D=L/A • D大的流域,排水良好,水文响应较快。D
流域的平面形状特征
(1)河系类型
扇 形
羽 毛 状
平 行 状
混 合 形
3 (2)河流等级
3
3
3 3
3
2
3 3
2 2
2
1 11 1
2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 1
2 1
2
1
1
33
干 流
干 流
河流等级 有两种计算方法: a、 从河口(干流)算起
三 河网汇流
定义: 各种径流成分在河网内沿河槽作 纵向流动和汇集的过程称河网汇流。
Q
出口断面
t
汇流示意图
蓄渗过程 的分类
径流形成过程
产流过程 汇流过程
蓄渗过程 坡面汇流 壤中汇流
地下水汇
流
河网汇流
四、 等流时线概念
• 定义: 在流域汇 流的过程中,流域上 具有相同的到达出口 断面汇流时间各点的 连线称等流时线。
径流深度R:将计算时段内径流总量均匀铺 在某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上,其响应的水 层深度。
公式: R W 1 A 1000
径流系数 :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 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 公式:=R/P
例:下表给出了6个水文站的多年平均年,月 径流量资料。
一,计算各站的年径流量(亿米3,取四位有 效数字),年径流深(记至0.1毫米),和年径 流模数(分米3/公里2计,取三位有效数字,但 小数不超过三位)。
b、从河源开始算起
(3)河网密度
• 定义:流域内河流干支流的总长度与流域 面积之比。
• 公式:D=L/A • D大的流域,排水良好,水文响应较快。D
径流形成过程
3. 径流深(R):
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mm 4.径流模数(M):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比值,L/(s· km2) 洪峰流量模数,多年平均流量模数 5. 径流系数(α) 径流深与流域平均降雨量的比,α<1
32
思考题
1、一场降雨的净雨和径流有何异同?
2、为什么对于较大的流域,在降雨和坡面漫流 终止后,洪水过程还会延续很长时间?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
主讲教师:洪晓江
Tel:15283459966 E-mail:270721068@
第二章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本章主要内容
1.概述 2.河流与流域 3.降水 4.下渗 5.蒸散发 6.径流
2
第二章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一、概述
地表径流 径流 河川径流 地下径流
33
第二章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三、降水
3.形成
几个概念:饱和水汽压、湿度、露点、比湿。
地面湿热气团因各种原因而上升,体积膨胀作功,消耗内
能而冷却。当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时,气团中的水汽开始
凝结为水滴或冰晶,形成云。云中的水滴或冰晶,继续吸 附水汽凝结于其表面,或由于互相碰撞而结合成大水滴或 冰粒,当其重量达到不再能被上升气流所顶托的时候,即 形成降水。
河流横断面示意图
7
第二章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二、河流与流域——河流
3.河道纵比降 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 水底)的高差△h称为落差, 单位河长的落差。
水面比降、河底比降
B C A
河流横断面示意图
(h0 h1 )l1 (h1 h2 )l2 ... (hn1 hn )ln 2h0 L J L2
毛管力和重力作用
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mm 4.径流模数(M):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比值,L/(s· km2) 洪峰流量模数,多年平均流量模数 5. 径流系数(α) 径流深与流域平均降雨量的比,α<1
32
思考题
1、一场降雨的净雨和径流有何异同?
2、为什么对于较大的流域,在降雨和坡面漫流 终止后,洪水过程还会延续很长时间?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
主讲教师:洪晓江
Tel:15283459966 E-mail:270721068@
第二章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本章主要内容
1.概述 2.河流与流域 3.降水 4.下渗 5.蒸散发 6.径流
2
第二章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一、概述
地表径流 径流 河川径流 地下径流
33
第二章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三、降水
3.形成
几个概念:饱和水汽压、湿度、露点、比湿。
地面湿热气团因各种原因而上升,体积膨胀作功,消耗内
能而冷却。当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时,气团中的水汽开始
凝结为水滴或冰晶,形成云。云中的水滴或冰晶,继续吸 附水汽凝结于其表面,或由于互相碰撞而结合成大水滴或 冰粒,当其重量达到不再能被上升气流所顶托的时候,即 形成降水。
河流横断面示意图
7
第二章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二、河流与流域——河流
3.河道纵比降 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 水底)的高差△h称为落差, 单位河长的落差。
水面比降、河底比降
B C A
河流横断面示意图
(h0 h1 )l1 (h1 h2 )l2 ... (hn1 hn )ln 2h0 L J L2
毛管力和重力作用
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66张ppt)
B.按长短不同相间分布 C.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C
D.按中心对称格局分布
6.该地区的地貌类型可能是
①盆地 ②火山
③天坑 ④海岛
D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右图“我国东南部分
区域图”,回答有关问题。
B
A
简要说明A河和B河的水系特征有何明显的差异 A河流支流少,B河流支流多 A河流流域面积小,B河流流域面积大 A河流流程短,B河流流程长 干流流向不同,A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B河流干流由西北 流向东南
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评价密西西比河 的航运价值。
从自然条件上看,该河流流域面积广大, 支流众多,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相当丰沛, 故此河流水量大且比较稳定,同时河流流 经平原地区,河流比降小,为发展航运提 供了前提条件。
从社会经济条件上看,河流流经地区为美 国的中央大平原地区,河流两侧经济发达, 腹地宽广,货运量大且稳定,故此河流的 航运价值大,利用效率高。
例.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完成下列各
题:
1.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A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2.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
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 径是
A.建小水电站
A B.开采小煤窑
C.钻小气井
D.上山砍柴
3.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不足 B 水分不足
C 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其上游流域面积大,降水多,来水多;
该河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松花江由于纬度位置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
河流特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四)河流的分段 一条河流常常可以根据其地理-地质特征分为 河源、 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河源 是指河流最初具有地表水流形态的地方; 上游 是指紧接河源的河谷窄、比降和流速大,水量小、 侵蚀强烈、纵横面呈阶梯状并多急滩和瀑布的河段。 中游 水量逐渐增加,比降已较和缓; 下游 河谷宽广,河道弯曲,河水流速小而流量大,淤积 作用显著,到处可见浅滩和沙洲。 河口 是河流入海、入湖或汇入更高级河流处,经常有 泥沙堆积,有时分汊现象显著,在入海、入湖处形成三 角洲。
河道流动的水流。 降水、下渗、蒸发是地球上水文循环中最活跃的因
子,也是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流域是降水的承 受面,也是蒸发的逸出面,又是径流的下垫面。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2.2河流与流域 河谷:河流流经的谷地 河槽(河床):河谷底部有水流的部分 左岸、右岸:面向下游 分段:河源、上、中、下游、河口。 外流河:海洋 内流河:湖泊,消失于沙漠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2 河流的基本特征
河流 长度
河流 纵断面
河流 基本特征ຫໍສະໝຸດ 河流 平面河流 横断面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河长
河流的基本特征 河流长度:由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 河道纵比降:单位长度的落差 平均比降 水系:河流的溪涧、小沟、支流、干流和湖
泊等构成的脉络相连的系统。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河 流 的 纵 断 面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河流纵剖面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iH2 H110%0 L
● 河流纵剖面:沿河流中泓线的断面。
● 河流比降:单位长度河段的落差。
某河段比降:
2)
I
H2
H1
(四)河流的分段 一条河流常常可以根据其地理-地质特征分为 河源、 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河源 是指河流最初具有地表水流形态的地方; 上游 是指紧接河源的河谷窄、比降和流速大,水量小、 侵蚀强烈、纵横面呈阶梯状并多急滩和瀑布的河段。 中游 水量逐渐增加,比降已较和缓; 下游 河谷宽广,河道弯曲,河水流速小而流量大,淤积 作用显著,到处可见浅滩和沙洲。 河口 是河流入海、入湖或汇入更高级河流处,经常有 泥沙堆积,有时分汊现象显著,在入海、入湖处形成三 角洲。
河道流动的水流。 降水、下渗、蒸发是地球上水文循环中最活跃的因
子,也是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流域是降水的承 受面,也是蒸发的逸出面,又是径流的下垫面。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2.2河流与流域 河谷:河流流经的谷地 河槽(河床):河谷底部有水流的部分 左岸、右岸:面向下游 分段:河源、上、中、下游、河口。 外流河:海洋 内流河:湖泊,消失于沙漠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2 河流的基本特征
河流 长度
河流 纵断面
河流 基本特征ຫໍສະໝຸດ 河流 平面河流 横断面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河长
河流的基本特征 河流长度:由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 河道纵比降:单位长度的落差 平均比降 水系:河流的溪涧、小沟、支流、干流和湖
泊等构成的脉络相连的系统。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河 流 的 纵 断 面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河流纵剖面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iH2 H110%0 L
● 河流纵剖面:沿河流中泓线的断面。
● 河流比降:单位长度河段的落差。
某河段比降:
2)
I
H2
H1
流域产流
Em
0 0 0 0 0 0 0.143 0.143 0.143 0.143 0.154 0.154 0.154 0.154
E
0
R
0
Rs
0
Rg
0
Wu
0
Wl
61.83
W
61.83
某流域超蓄产流的产流量计算表(二层蒸散发模型)
时 间
6•27•17 20 23 28 • 2 5 8 11 14 17 20 23 29 • 2 5 8
P
0 0.5 38.1 28.9 6.8 19.7 46.7 24.5 3.8 2.3 4.6 0.1 0.7 2.3
Em
0 0 0 0 0 0 0.143 0.143 0.143 0.143 0.154 0.154 0.154 0.154
E
0 0 0 0 0 0 0.143 0.143 0.143 0.143 0.154 0.154 0.154 0.154
退水曲线,其它的是地表水退水曲线。
地表水退水曲线
流量 Q 地下水退水曲线
时间 t
(1)退水曲线 :是流域蓄水量的消退过程线。 推求方法: 取多次独立洪水过程线的退水部分,绘在 透明纸上,然后沿时间轴平移,使它们的尾部 重合。这一组曲线光滑的下包线是标准的地下 水退水曲线,其它的是地表水退水曲线。 用途: 分割次洪水、划分地表地下径流等。 地下水退水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
当W
当
0
a
时:
P E a 0
R ( P E )
P E wm
1 dw ( we ) e
或
P E wm a
时,为部分面积超
蓄产流,分别按上述二式计算 R 。 当
3--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1)吸着水: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吸湿水被紧束于 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力的作用下移动。薄膜水 吸附于吸湿水的外部,能沿土粒表面进行数度极小的移 动。 (2)毛管水:是在毛管力作用下土壤中所能保持的那 部分水分。分为上升毛管水和悬着毛管水。上升毛管水 是指地下水沿着土壤毛细管上升的部分,悬着毛管水来 自降雨或灌水,在不受地下水补给时,上层土壤由于毛 管作用下所能保持的地面渗入的水分。 (3)重力水:土壤中超出毛管含水率的水分在重力作 用下很易排出,这种水分称为重力水。
2、土壤水
几个重要的含水量: 饱和含水量(最大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 凋萎系数: 为保证旱作物丰产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一般要求 土壤含水量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
3、下渗
下渗是指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内 的运动过程。下渗不仅直接决定地面径流量的大小, 同时也影响土壤水分的增长,以及表层流与地下径 流的形成。因此,分析下渗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对 认识径流形成的物理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3、下渗
下渗曲线:
图 下渗曲线和下渗累积曲线
3、下渗
经验公式(霍顿公式) :
tLeabharlann f t ( f 0 f c )e
fc
其中,下渗率f,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 渗入土中的水量(mm/h) ft:t时刻的下渗率,f0:初始下渗率,e: 自然对数的底,β:递减指数。 f0、fc、β与土壤性质有关,需根据实测资 料或实验资料分析确定。
1.1 水面蒸发
用蒸发器或蒸发池观测水面蒸发。
E=kE`
式中,E为天然水面蒸发量;E`为蒸发器实测蒸发量; k为蒸发器折算系数。
1.2 土壤蒸发
土壤蒸发是土壤中所含水分以水汽的形式逸入大 气的现象,土壤蒸发过程是土壤失去水分或干化 过程。 第一阶段:土壤充分湿润,供水充足,E接近最 大蒸发能力EM; 第二阶段:土壤水分减少,W<W田,供水条件变 差,E逐渐减小; E=W/W田×EM 第三阶段:W<W断,水分运动十分缓慢,蒸发率 很小。
2、土壤水
几个重要的含水量: 饱和含水量(最大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 凋萎系数: 为保证旱作物丰产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一般要求 土壤含水量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
3、下渗
下渗是指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内 的运动过程。下渗不仅直接决定地面径流量的大小, 同时也影响土壤水分的增长,以及表层流与地下径 流的形成。因此,分析下渗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对 认识径流形成的物理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3、下渗
下渗曲线:
图 下渗曲线和下渗累积曲线
3、下渗
经验公式(霍顿公式) :
tLeabharlann f t ( f 0 f c )e
fc
其中,下渗率f,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 渗入土中的水量(mm/h) ft:t时刻的下渗率,f0:初始下渗率,e: 自然对数的底,β:递减指数。 f0、fc、β与土壤性质有关,需根据实测资 料或实验资料分析确定。
1.1 水面蒸发
用蒸发器或蒸发池观测水面蒸发。
E=kE`
式中,E为天然水面蒸发量;E`为蒸发器实测蒸发量; k为蒸发器折算系数。
1.2 土壤蒸发
土壤蒸发是土壤中所含水分以水汽的形式逸入大 气的现象,土壤蒸发过程是土壤失去水分或干化 过程。 第一阶段:土壤充分湿润,供水充足,E接近最 大蒸发能力EM; 第二阶段:土壤水分减少,W<W田,供水条件变 差,E逐渐减小; E=W/W田×EM 第三阶段:W<W断,水分运动十分缓慢,蒸发率 很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