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发表时间:2011-03-16T15:08:51.75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2期供稿作者:吴立发

[导读] 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化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环节进行设计。

吴立发(楚州区茭陵中学,江苏淮安223241)

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法,运用得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在当前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

结果,教师不断发问,使学生忙于作答,没有思维与想象的空间,没有自我的内化,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被动地往前“跑”,课堂提问失去应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一、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化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环节进行设计。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问题击中要害,让学生进入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中。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来证明CO2溶于水呢?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同时老师提供一塑料瓶CO2气体,由于有的同学课前作了预习,很快设计出教材中的实验方案,也有同学提出了其它方案。教师拿出变瘪的塑料瓶提出下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说出塑料瓶变瘪的原因。一般同学回答的是由于CO2溶于水的原因。此时,教师鼓励大家可以大胆猜测,是否还有其它原因呢?这一追问,点出了要害,学生陷入沉思,进而猜想:“CO2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可能与水反应了?”在学生疑惑之时,教师向塑料瓶中滴入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与滴入紫色石蕊的蒸馏水比较,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引入到CO2与水反应的探究上来。

二、整体性原则

提问要对教学过程全盘考虑,作出整体性安排,要把问题集中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整堂课的问题链,从“起始提问”到“后续提问”,再到“归结提问”,步步为营;其排列顺序,或并列、或梯进、或归纳、或演绎,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

如《二氧化碳制取》,对于CO2学生并不陌生,但是怎样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学生并不熟悉。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组产生驱动性问题:①找出你所知道的能生成CO2的反应。并思考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CO2?为什么?②设计什么发生装置制取CO2最理想?依据是什么?③选择什么收集装置?依据是什么?④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制取一般气体的思路和方法。⑤同时让学生思考:制取的CO2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⑥能否用家庭废旧物品代替实验仪器来制取CO2或其他类似气体?这几问围绕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层层相接,配套贯通,从分解走向综合。

三、适度性原则

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不应为提问而提问。问题的难易度,是衡量提问有效性的首要条件。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的提问甚至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对促进学生思考是无甚益处的。问题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也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只有将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内,问题既不容易也不很难,让学生跳一跳,然后摘到“桃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有一位教师在上《金属的防护》一节内容时问学生: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后面,为什么还会生锈?使铜生锈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学生在很长时间里没有任何的反应。因为学生没有铜生锈的知识基础,根本无从下手。如果教师告诉学生:铜生锈是因为铜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碱式碳酸铜。此时再提出问题:①根据铜生锈生成碱式碳酸铜,猜测铜生锈过程中反应物有哪些?②参照铁生锈的探究性实验,设计出铜生锈的验证实验方案。这样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置的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其感情波澜。

四、趣味性原则

在讲授时,教师不妨通过讲故事、猜谜语、打比喻、夸大的对比等形式进行提问,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维,从而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兴趣中思考。

化学教学内容中的概念、定律、计算等一般比较抽象、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对其缺乏兴趣。教学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学习《利用化学反应的简单计算》时,由于在此节课的前些天“神七”升空在全国都受到瞩目,本节课便在“飞得更高”的歌声中开始,我先提示同学们回忆前些天让他们激动的事情是什么?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想到“神七”升空,于是我的提议“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得到了同学们的响应。借此机会我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很多同学都脱口而出:飞船升空的时候有燃料燃烧产生推动作用。我追问:“若推动‘神七’升空的火箭用液氢做燃料,用液氧做助燃剂,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火箭点火时发生的反应吗?”这个化学反应很简单,也顺便复习了上节课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这些生动有趣的视频和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从而让学生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五、主体性原则

化学教学中,要想把提问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首先就必须建立新型的民主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其次,教师也要舍得放开手,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由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讨。第三,教师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提问的积极性。这样做不但是极为重要的,而且也是真正让学生乐于思考,主动提问的关键所在。

讲《燃烧和灭火》一课时,教师可利用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创设学习情景,把用75%的酒精溶液浸泡过的手帕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点燃,发现手帕表面有火焰,但最终火熄灭时,手帕并没有烧坏。“刚才火势这么大,小小手帕怎么会安然无恙呢?”教室里的疑问声和好奇声此起彼伏。“为什么手帕不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后,教师进而引导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思路就会时刻围绕着课堂问题,从而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六、开放性原则

化学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开放性,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具有多元性,力争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