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与积的奇偶性(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奇数、偶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如何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与积的奇偶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实例。
2.准备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课堂操练。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和与积的奇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奇数和偶数的卡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然后通过实例讲解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与积的奇偶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运用奇数和偶数的卡片进行操练,验证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逐渐增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设计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0、51页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利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结构化的教学过程,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方法结构,积累探索规律的相关经验。
3、在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结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兴趣和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怎样的数是奇数,你们还记得吗?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是奇数。
怎样的数是偶数呢?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是偶数。
2、过渡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老师有一个问题,看屏幕:1一直加到99,这些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3、交流: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把和算出来,这样做可行吗?4、设疑:除了用计算,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可以快速作出判断?过渡:99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判断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从简单想起,先来研究两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问题。
(板书:和的奇偶性)二、探究和的奇偶性(一)两个数相加1、师:请你写出两个自然数相加的算式,并求出它们的和。
写出这样的三个算式。
2、合作:把你们小组内同学写的算式,放在一起,然后分分类。
3、交流:a、你们小组分成了几类?是怎样分类的?b、这几个加法算式的和都是奇数,请你仔细观察,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和是奇数?(板书:奇数+偶数=奇数)c、这几个加法算式的和都是偶数,你还能把这几个算式再分一下类么?d、请你仔细观察,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和是偶数?(板书: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4、质疑:刚刚我们发现的规律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分组举例验证)5、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两个自然相加,和的奇偶性问题。
如果是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和是奇数;如果是两个奇数或两个偶数相加,和是偶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3. 让学生能够判断一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二、教学内容:1. 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2. 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3. 判断一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三、教学重点:1. 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2. 判断一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四、教学难点:1. 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2. 判断一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计算判断一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方法。
教案内容:一、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称为奇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称为偶数。
二、奇数和偶数的性质:1. 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
2. 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
3. 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4. 奇数乘奇数等于奇数。
5. 奇数乘偶数等于偶数。
6. 偶数乘偶数等于偶数。
三、判断一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1. 判断两个数的和的奇偶性:(1)两个奇数相加,和为偶数。
(2)两个偶数相加,和为偶数。
(3)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和为奇数。
2. 判断两个数的积的奇偶性:(1)两个奇数相乘,积为奇数。
(2)两个偶数相乘,积为偶数。
(3)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乘,积为偶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2. 新课:讲解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3. 实践:让学生计算并判断一些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奇数和偶数的性质以及判断方法。
五、课后作业:(1)3 + 5(2)4 ×7(3)2 + 6 ×5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奇数和偶数的性质以及判断一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哪些学生掌握了知识,哪些学生还存在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如何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改进的。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和与积的奇偶性,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
2. 引导学生观察和与积的奇偶性,发现其中的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奇偶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1. 奇数与偶数的性质的理解。
2. 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发现。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奇数与偶数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奇偶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奇数与偶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性质。
3.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与积的奇偶性,发现其中的规律。
4. 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分享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奇偶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和与积的奇偶性2. 奇数与偶数的概念3. 奇数与偶数的性质4. 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5. 应用举例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奇偶性质。
2. 观察生活中的奇数与偶数现象,举例说明和与积的奇偶性。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让学生掌握了奇数与偶数的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奇偶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难点能否突破,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性质,掌握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规律。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奇数与偶数的基本概念,对奇数与偶数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化对奇数与偶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掌握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掌握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实例。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练习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华买了一本书,价格是奇数元,他又买了一支铅笔,价格是偶数元,请问他一共花费了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实例,如:1+2=3(奇数),2+4=6(偶数),1×2=2(偶数),3×4=12(偶数)等,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 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单元的探索规律活动《和与积的 奇偶性》。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 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 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 的探索计算规律的活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奇数、偶数、质数、 合数等概念,并在已经积累较多探索数的特征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 安排的。通过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 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另一方面则有利于他们从新的 角度进一步丰富对奇数、偶数的认识,从而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
二、说教学目标
1. 尝试运用举例和验证等方法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逐步掌握发现规 律的方法。 2. 经历探索加法与乘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计算 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 在学习“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活动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 习活动,用我的情感塑造学生的情感。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 上课时创设一种学生探索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 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小学生对实物、 色彩、游戏更感兴趣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活动引入教学。在几 个学生试过之后,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逐步高涨。这时,学生就会产 生一种疑问,教师抓住学生好奇的时机,充分肯定学生的提问,表扬 他们问题提得好,有思考价值,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奇偶性,对奇数和偶数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对和与积的奇偶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学生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理性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男女生的人数、衣服的件数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的奇偶性。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2+3、4×5等,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的第13课时,课题为《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和与积的奇偶性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和数学规律。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
展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在这些商品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2)如果你买了这些商品,总价是奇数还是偶数?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数字,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展示课件,给出以下数字组合:1、2、3、41+2、1+3、1+41×2、1×3、1×4引导学生发现:(1)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2)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3)奇数乘奇数等于奇数;(4)奇数乘偶数等于偶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课件
根据奇偶数的定义,奇数可以表示为2n+1,偶数可以表示为2n,其中n是整数。两个 奇数相加时,(2n+1)+(2m+1)=2(n+m)+2=2(n+m+1),结果为偶数;两个偶数相加
时,2n+2m=2(n+m),结果为偶数;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时, (2n+1)+2m=2(n+m)+1,结果为奇数。
如果两个数都是奇数或都是偶数 ,那么它们的积一定是奇数;如 果一个数是奇数,另一个数是偶 数,那么它们的积一定是偶数。
多数之积的奇偶性
总结词
多个数的乘积的奇偶性可以通过判断每个数的奇偶性和乘积 的个数来得出。
详细描述
当乘积中有偶数个奇数时,乘积为偶数;当乘积中有奇数个 奇数时,乘积为奇数。
特殊数的积的奇偶性
和与积的奇偶性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奇偶性的基本概念 • 和的奇偶性 • 积的奇偶性 • 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应用 • 习题与解答
01
奇偶性的基本概念
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如1、3、5、7等。
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整数,如2、4、6、8等。
奇偶性的性质
奇数与奇数相加得偶数: 如3+5=8。
决策制定
在制定决策时,可以利用 和与积的奇偶性来分析问 题,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 决策。
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数据处理
在计算机科学中,可以利用和与 积的奇偶性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
析。
加密算法
在加密算法中,可以利用和与积的 奇偶性来设计更加安全的加密算法 。
软件测试
在软件测试中,可以利用和与积的 奇偶性来测试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 性。
和与积的奇偶性
……
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 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 ×奇数 =奇数 ×奇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
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 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 是偶数,积也一定是偶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1×2×3×…×9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积是奇数还是偶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判断算式结果的奇偶性。
36×28×14×6
389×653×371
偶数 奇数
13×29×63×34×11×2 偶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若5×3×A×9×B是奇数,判断整数 A,B的奇偶性。
A和B都是奇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盘
旋转一次, 快速说出指针 指着的两个数 的和是奇数还 是偶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盘
旋转一次, 快速说出指针 指着的两个数 的和是奇数还 是偶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用图表示看起来更方便
…… ……
奇数
除以2余1
偶数
除以2(没有余数)
奇数+偶数
……
所以, 奇数 + 偶数 = 奇数
除以2仍余1
……
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
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 = 奇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奇数+= =奇数 奇数+奇数 =奇数 偶数 偶数
……
加数中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1、1+3+5+…+27+2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1、2、3、4、5…28、29、30
和与积的奇偶性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说说吗? …… ……
苏教版五年级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三、总结全课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
作
业
设
计
(1)1+3+5+7+……+19?
(2)1+2+3+4+……+100
(3)1+2+3+4+5+6+7+8+9+10
(4)31+22+3+14+25+6+72+89+10
板
书
设
计
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的奇偶性
偶+偶=偶
奇+奇=偶数
奇+偶=奇
积的奇偶性
奇×奇=奇
偶×偶=偶
偶××……=偶
教
学
反
思
到了五年级,学生已经进行过大量的整数加法计算和乘法计算,却很少会去注意加法的和、乘法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因为教学重点是放在在算理与算法上,要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要正确并顺利地算出得数,还要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这些任务,一般不会对计算的得数作进一步的研究。况且在教学整数四则计算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奇数、偶数的概念,不可能去关注和与积的奇偶性。现在,整数知识的教学已经全部完成,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整数的运算,也建立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条件研究整数加法的和、整数乘法的积,探索其中的奇偶性规律,这节探索规律的课正是基于以上的基础开始的。我们知道,前面几册教材里的探索规律,大多数是研究现实生活里的现象,如间隔现象、周期现象等。这次探索整数加法和乘法中的规律,直接研究数学现象,在内容上与过去不大相同,知识的难度也不大,这点变化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和的奇偶性,明白是什么决定着和的奇偶性,这个教学过程给学生的引导比较多,提供的方法安排比较细致,设计的铺垫层次分明。也让学生从中积累到了数学活动经验,并应用到研究积的奇偶性上。所以,研究积的奇偶性的教材,编写相当精练、比较开放,教的设计更简洁明了,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错,让听课者感觉详略得当、首尾呼应。教学开始让学生研究课题,提问:什么是奇偶性谁决定着和的奇偶性怎样研究呢(学生说出列举,从而进入下一个环节)接着,让学生每人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填表,积累研究的素材。观察表格,产生猜想: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验证刚才的发现,知道猜想是正确的,但老师提出仅仅列举还不够,还可以怎样验证画图,数形结合,从算理上给予了验证,再通过老师出示的大数目的列举验证,从而再次肯定了猜想的正确(把“”改成“=”)。发现了规律,就要应用,自然而然的练习就出示了:打开数学书,左、右两页的页码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一定是一个偶数、一个奇数,这样两个数的和一定是奇数,用前面发现的规律能够作出这种判断。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奇偶性规律知道了,那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和奇偶性规律、三个不连续和奇偶性规律又有几种情况的呢学生列举并出示:奇+偶+奇偶+奇偶奇+奇+奇偶+偶+偶它们的奇偶性你能用前面发现的规律解释吗接着给这些算式再增加一个偶数,看看和的奇偶性有没有改变、再增加一个奇数呢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惊讶的发现:和的奇偶性与加数中偶数的个数无关,而与奇数的个数有关,顺利地推广了规律。这样,解决起比较复杂算式“1+3+5++99”的和的奇偶性就迎刃而解了,根据加数的个数,就能直接说出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步,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写出一些复杂的连加算式,判断和的奇偶性。关于若干个自然数连乘的积的奇偶性,教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他们自己写出连乘式子,在从左往右计算中体会规律。如计算3×7×2×4×5要做四次乘法,各次的积依次是奇数、偶数、偶数、偶数。类似这样的计算再组织进行几次,学生探索出了积的奇偶性,要充分利用探索和的奇偶性的活动经验,给学生自主开展研究的机会。最后通过生活中的一个摸奖游戏暗藏的数学知识的揭示,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数学道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有用,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五年级《和与积的奇偶性》学习资料
五年级《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找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宁夏青铜峡市大坝中心小学董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归纳出判断和与积的奇偶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找规律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已经全面的学习了植树的规律,搭配的规律和周期的规律,也具体的学习了像运算律、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等内容。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活动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活动经验,能够初步自主归纳规律。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在学习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迁移。
因此,围绕本课的知识展开结构“任意两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乘”,学生能够在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学习方法结构后,自主的进行结构化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奇数和偶数吗?你们能说说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判断题练习,教师注意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师:我有一个特异功能你们想知道吗?本人能很快知道几个加数的和或几个乘数积是奇数还是偶数。
你们信不信?请一名学生出题老师解答,其他学生验证。
师:你们想不想学,告诉大家老师哪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老师掌握了计算规律才能这样快。
今天我们就一起把个规律找出来吧!教师板书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一、探究新知找出规律1.探究两个加数和的奇偶性。
(1)请同学们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把你的尝试写在下面表格中。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找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宁夏青铜峡市大坝中心小学董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归纳出判断和与积的奇偶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找规律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已经全面的学习了植树的规律,搭配的规律和周期的规律,也具体的学习了像运算律、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等内容。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活动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活动经验,能够初步自主归纳规律。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在学习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迁移。
因此,围绕本课的知识展开结构“任意两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乘”,学生能够在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学习方法结构后,自主的进行结构化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奇数和偶数吗?你们能说说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判断题练习,教师注意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师:我有一个特异功能你们想知道吗?本人能很快知道几个加数的和或几个乘数积是奇数还是偶数。
你们信不信?请一名学生出题老师解答,其他学生验证。
师:你们想不想学,告诉大家老师哪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老师掌握了计算规律才能这样快。
今天我们就一起把个规律找出来吧!教师板书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一、探究新知找出规律1. 探究两个加数和的奇偶性。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理解并掌握偶数与奇数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和与积的奇偶性,并通过举例、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基本概念,对奇数与偶数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和与积的奇偶性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探究、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的生活情境和案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偶数和奇数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买卖双方支付的钱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引出和与积的奇偶性话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偶数和奇数的组合,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如:2 +3 = 5,2 × 3 = 6。
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理解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对奇数和偶数的性质有了初步了解。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概括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实例、游戏和练习题。
2.准备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回顾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奇数和偶数的卡片,学生迅速判断卡片上的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和以及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0、51页内容。
学情分析:对于找规律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已经全面的学习了植树的规律,搭配的规律和周期的规律等,也具体的学习了像运算律、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等内容。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活动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活动经验,能够初步自主归纳规律。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在学习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迁移。
因此,围绕本课的知识展开结构“任意两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乘”,学生能够在经历“举例计算——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的学习方法结构后,自主的进行结构化的思考。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一般过程,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方式发现一些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学难点:切实经历探究规律的完整过程,充分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唤醒旧知1、谈话激趣:师:这学期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奇数和偶数,谁来说说奇数和偶数有什么特点?师:老师发现你们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一个不同于他人的奇数或偶数,你知道是什么吗?(学号)我们班有几个人?每个人都有一个对应的学号,你们知道这么多个学号中有多少个是奇数吗?师:看样子这个问题没有难倒大家,下面这个问题谁能回答才叫真的厉害。
把全班同学的学号加起来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板书如:1+2+3+…+40(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不出判断的理由)师:大家想又快又准确的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就得进入今天的学习“和与积的奇偶性”(板书课题)2.出示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3.破题引入: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今天我们将要探究的是什么知识吗?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是几个规律?(两个,分别是和的奇偶性规律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和的奇偶性”【教学意图】通过谈话,唤醒旧知,为后续学习做一定的铺垫,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回去预习的作业可以提醒:两个数相加
1、三位数+—位数
2、三位数+三位数
3、整百整千数+整百整千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三、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抽奖游戏 ---- 现金大奖,中奖概率50%.
I. 现金500元 2.
3.现金300元
4.
5.现金100元
6.
7.现金100元8.
9.现金300元10.
II. 现金1000 元12.
2、介绍游戏规则,掷骰子,按掷到的数加两次,得到的和是几,那个数所对应的奖金就归你。
师:明白规则了吗?谁愿意试一试。
学生举手回答。
|
3、找三四个学生试过后都没有得到,引起学生们的思考。
4、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奖金”都在奇数的位置上,“”都在偶数的位置上,你们随意说出的数加两次结果都是偶数,所以只能得到“”,而得不到奖金。
5、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呢?
师:刚才我们抽奖游戏中的数只是很少的一些数。
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来举例验证。
二、初步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
1、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填入课本50页的表格中。
展示学生回去预习的作业。
老师进行板书: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禺数
奇数+偶数=奇数
2、.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你能利用这些规律做一些判断吗?出示多媒体:不计算
判断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
10389 + 2004 11387+131 268+1024 46786+25787 6007+8997
生:10389+ 2004结果是奇数。
因为10389奇数,2004是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3、师: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吗?
生: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
三、引导启发:几个数和的奇偶性。
1、师:你们还想知道奇数、偶数在加法中的规律吗?想知道哪些?
2、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3、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自己预习的举例。
1+2+3+4+5+6=21 (加数中有3个奇数,和是奇数)
10+11+12+13+14+15+16+19=110(加数中有4个奇数,和偶是数)
9+8+7+6=30 (加数中有2个奇数,和是偶数)
4、师:连加算式中,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或偶数个时,与和的奇、偶性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
5、教师总结:几个不是0自然数相加,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是奇数个时,和一定
是奇数;奇数的个数是偶数个时,和一定是偶数。
(板书)
&练习:1+3+5+7••…+2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师:1 ――30的自然数一共有30个,其中任意一个奇数的后面一定是偶数,所以奇数的个数与偶数的个数正好同样多。
也就是说,这里奇数的个数正好是30的一半,15个。
所以它们的和是奇数。
四、自主获得:几个数积的奇偶性。
1、师:刚才我们发现的都是和的奇偶性,如果是几个数的乘积,也会出现像上面这样的一些规律吗?什么情况下是奇数?什么情况下是偶数?
2、学生自主交流发现规律。
3、总结: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的相乘,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乘数都是偶数,积
也是偶数;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
五、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通过今天的探索,你学会发现规律的方法了吗?总结发现规律的方法:举例和验证是
发现规律的好方法
小丽和小红在一起踢毽子,由小丽踢给小红,小红再踢给小丽,不断
有1,2,3,4四卡片,每次取3组成一个三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奇
数?
往返•
(1)毽子被踢了58次后,毽子在谁那里?为什么? (2)毽子被踢103次后,毽子在小红这边对吗?为什么?
①设a,b为整数,则a与an的奇偶性相同:a+b,a-b的奇偶性相同•②若m 为整数,a 为奇数,则m± a的奇偶性与m相反•若m为整数,b为偶数,?则m± b的奇偶性与m相同•③若m是整数,a为奇数,则ma的奇偶性与m相同.
例1某班同学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
试题共50道。
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道给3分,不答给
1分,答错倒扣1分。
请你说明:该班同学得分总和一定是偶数。
讲析:如果50道题都答对,共可得150分,是一个偶数。
每答错一道题,就要相差4分,不管答错多少道题,4的倍数总是偶数。
150减偶数,差仍然是一个偶数。
同理,每不答一道题,就相差2分,不管有多少道题不答,2的倍数总是偶数,偶数加偶数之和为偶数。
所以,全班每个同学的分数都是
任意取出1994个连续自然数,他们的总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1994 +2=997,
即在这1994个连续自然数中,共有997个偶数,997个奇数.
由于任意个偶数相加的和=偶数,
奇数个奇数相加的和=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所以1994个连续自然数=997个偶数+997个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即它们的总和是奇数. 故答案为:奇数.
板书设计:和与积的奇偶性
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相加, 奇数+奇数二偶数 1+3=4 偶数+偶数=偶数 2+4=6
奇数+偶数二奇数
1+2=3
几个不是0自然数相加,
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是奇数个时,和一定是奇数; 1+2+3+4+5+6=21 (加数中有3个奇数,和是奇数) 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是偶数个时,和一定是偶数。
9+8+7+6=30 (加数中有2个奇数,和是偶数)
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的相乘, 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
1 X 3X 5=15
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
2X 4X 8X 10=640
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
— 1X 2X 3=6
3X 5X 7X 2=210
举例
猜想
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