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暑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
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敏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理论所吸引。
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
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施行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老师的最根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
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制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老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老师尤为重要。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
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
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将来的答案。
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展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
身为音乐老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
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仁慈,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到达受教育的目的。
老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我想作为一个老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精选14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1近日,有幸阅读了苏霍姆林斯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有感受。
整本书字里行间都充溢了对教化工作以及对孩子的爱。
近日,流行着一句话:“教化者要想着两件事,一是假如我是孩子,二是假如这是我的孩子。
”其实都在告知我们,对待孩子要耐性、细心,讲究方式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灵魂里最敏感的角落,爱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爱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气。
”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一个“小大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甚至比我们更强,作为教化者,更要运用专业学问,走进孩子的内心,爱护他们的心灵,学生在感受到爱的时候自然会打快乐扉。
苏霍姆林斯基还指出“从来没有孩子不情愿学习的状况,他情愿学习只是他不会,他还没有实力集中留意力,没有实力强迫自己学习。
”是啊,我的学生都还是个孩子,他们的天性是玩,而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教授学问,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这个道理。
爱学生,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挚友。
每一个孩子都是单纯的,只要我们付出了爱,让学生感受到了爱,他们就会信任我们。
还记得刚进班的时候,学生们是肃穆的,后来,他们渐渐起先和我开玩笑,讲小隐私,说心里话,这都显示着我们成为了挚友。
可能最志向的师生关系就是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挚友。
尤其是语文学科,我认为须要学生有开放性的思维,敢想敢说,肃穆的课堂好像不利于这一点,我将不断摸索,朝着志向的师生状态努力。
始终都在说,教化是一个良心活,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验,他们适合不同的教化方法,比如和自尊心强的孩子闲聊时,就要不断地引导他合理运用自尊心;和内向的孩子闲聊时,要温顺一点等等。
只要专心,只要足够爱孩子,总能找到最适合的教化方法。
让孩子在爱中长大,他们的心中也将充溢爱。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2看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被苏霍姆林斯基的细心、耐性、用心和对孩子宏大的爱而感动,对现行教化感到痛心和无奈——现在,我们的绝大部分老师争分夺秒地往孩子们的头脑里堵塞现成的说法、结论和论断,从来不给孩子机会去接触思想源泉和生动语言的源泉,捆住了孩子的想象、幻想和创作的翅膀,孩子由一个活泼、主动、好动的人变成一部记忆机器——我们的教化用一堵墙把孩子同四周世界隔离开来。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相关推荐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1很多老师对一些学生十分头痛——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听话?然后争分夺秒地给学生们灌输所谓的知识,如果有学生稍一走神,就拍惊堂木提醒。
在长达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要学生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课,确定很难做到,如果学生做到了,那他们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精神代价——任由老师对他们进行了精神绑架。
他们听课时紧张不已,听课效果会好吗?如果说用这种办法来达到所谓的聚精会神,这样会使孩子的神经极端疲劳,引起神经衰弱和神经不安,就算学生成绩有暂时的提高,从整个过程来看,这种榨干孩子全部精力的老师,也不能算是好老师。
每个孩子都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以自己的方式感知事物和现象,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不应该让知识如潮水般向他涌来,使孩子应接不暇、不知所措。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拙劣的教师把真理送到人前,一个优秀的教师教人寻找真理”,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慢慢地了解世界和各种现象,让知识慢慢地向他展现,最高明的老师会用自己的教学技巧让学生并不觉得自己在紧张地学习,并没有强迫学生去听老师讲课、去记忆和思考,而实际上却在注意地听老师讲解、记忆和思考,这样可以减轻孩子的疲劳。
如果老师坚持精神绑架不变,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老师和同学态度粗暴、无礼,会引发很多矛盾——这是学生在神经耐力达到极点时的正常反应,也是厌学的前兆。
现行体制,低年级语文教育往往是一整天把孩子关在教室里进行灌输,一天只学几个生字或生词,老师反复地教、学生反复地背,回到家还要再背,孩子对所学内容的讨厌程度可想而知。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1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遇见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具有深远意义的书,涓涓文字如溪流浸润着我的心灵,点点温暖如春风吹散我的迷惘。
我被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折服,对于孩子,他有着那样纯粹的感情,那样执着的爱。
唯愿时光清浅,将你温柔以待。
热爱一份职业,赠予一注温情。
我是一名教师,在最美好的年华我选择走向三尺讲台去实现我教书育人的梦想,成长的道路上我乐此不疲地收获着我用爱浇灌的胜利果实,通过对《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品读和揣摩,我收获良多。
教育源于不断的思索,更需爱的播种。
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用爱感召学生,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心声,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用温暖和爱让每个孩子都拥有灿烂阳光的童年,用爱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有感恩之心,才会有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面对不谙世事的孩子们,老师要用博大的胸襟去包容孩子的淘气,去理解他们的迷惘,更要用爱和温暖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幸福的源泉,感受生活的美好馈赠。
把整颗心献给孩子是一种育人的境界,是身为人师的沉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但更多的时候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还应该以一种弯下腰的姿态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在适宜的土壤里发芽成长,结出累累硕果。
这不是正是我价值的体现吗?用宽容的胸怀去接纳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每一次成长。
我快乐我幸福,作为一名教师,我用包容和慈爱让我的.学生相信自己是美好的幸福的。
感恩遇见,感恩让我成为一名老师!我愿意悉心为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飞出天际寻找最美的未来;我愿意倾情为孩子带来童年最快乐的时光,让他们憧憬阳光绽放灿烂的光芒;我愿意执着三尺讲台用有限的时光书写生命的华丽乐章,让青春不悔,初心不忘!阳光下,拾起一枚枚漂亮的贝壳,妆点我绮丽充实的人生。
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是我毕生最大的幸福!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2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象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篇一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深深的洗礼。
大师的敬业精神和教育智慧和理论深深打动了我,他的教育实践也吸引了我。
在大师的书中,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包括他对教育的爱、对孩子的爱和对孩子实施的爱教育,使他们有爱,知道如何去爱别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快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这对我们音乐教师来说尤其重要。
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
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感情是一种无私的爱。
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
我们的每一笔都是未来的答案。
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欣赏教育。
事实上,当孩子犯错时,他们迫切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严厉的批评和惩罚,或许孩子看起来最不值得爱。
往往这种时候的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利用学科的特点,欣赏那些落后或有困难的学生,欣赏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中得到独特的情感艺术的熏陶。
教师的重要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学生的自尊是他们头脑中最敏感的部分,当涉及到影响他们的内心世界时,不应该受到伤害,”苏卡洛林斯基说。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得到更多的孩子的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
对一个害羞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平时表现平平的孩子,老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表扬的话,一个微笑,一个善良的小举动,都会温暖孩子自卑的心,而教师也会在孩子自己的形象中熠熠生辉。
我要感谢向我推荐这本书的朋友们。
我也要感谢这本书给了我知识和力量,使我认识到许多真理。
在未来,我会努力爱我教的所有孩子,让这种爱在我教的学生身上延续。
我认为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是爱的奉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篇二近日,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的《教育三部曲》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有感触。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一)有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在我们的工作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就是不断地关心孩子的生活,没有爱心的人,像监工一样有着一颗冷酷无情的心的人,是当不了教师的。
教师首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们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我静下心来阅读《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
书中有很多教育观点。
比如:李镇西老师和他同事的对话。
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娓娓道来。
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现选一例作以说明。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李老师用灵性的语言描绘了教师的形象。
真正的教育怎能离开教师的滴滴雨露!是教师与儿童生命的对话才使教育发出高山流水之声。
那儿童呢?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
他们渴望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满足,他们祈盼教师用智慧的睿语解开他们心灵的密码。
是教师的理智之爱,使儿童的现实生活充满意义;是儿童如水的清纯,给教师带来生命的满足。
真正的教育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合奏的乐章。
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儿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书中贯穿始终的怎样用爱心去对待学生。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1苏霍姆林斯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教育实践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高尚的结晶。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着本能之爱的情感成份,往往较多地渗透着长辈对下一代的保护、支配的情绪色彩,甚至掺杂无原则的将就和溺爱。
师爱则具有完全不同于父母之爱的特征。
师爱的本质,是教师对学生的主动给予,是奉献,它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负责和理解,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们的教育本质上实在就是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的前言部分写到:“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尽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其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该书中浸透着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们的爱,正如他在书中所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是最大的幸福。
”只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孩子放到心灵的深处,和孩子们共同活动,在活动中与孩子们进行活跃的、自然的、不中断的交往,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的朋友,到达教育活动的至高境界。
爱孩子首先要接触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以为“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我毕业实习时一些事:我们开始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教师,结果却不是那样,哪怕你满腹经纶,口若悬河,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
我们当时在想是不是教学方法有题目,随后的教学中自己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魅力确实提升了,但仍有人对你熟视无睹。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精选8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精选8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1瓦·亚·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的一位著名教育家,他论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在我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的许多名言术语,如:“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创办快乐学校”“实施和谐教育”“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等等,在我国教育界广为流传。
《育人三部曲》是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认真研读了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并有所体会。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以教育评论文的体裁撰写的,纳入了作者本人及同事们的丰富的教育经验,包含许多真实的生活情境,个人形象和民俗成分。
书中所述的“蓝天下的学校”,是一个独特的创造性实验室,在树林中,在山冈上,在田野中等这都是教室,在这个实验室里孩子们开展着锻炼身体、发展智力、树立精神、提高情感、加强修养、参与劳动和启发思想的复杂过程。
这里起着教育影响作用的主要手段是大自然、语言、创作和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
那么就让那个绝妙的世界在鲜明的色彩中,在嘹亮颤动的音响中,在童话和游戏中,在自己的创作中,在激动他的美景中,在为人们做好事的意愿中展现吧。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广泛阐述了作为教育手段和教育结果的儿童创作。
编创故事,细心观察大自然,关于表达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不可分割的联系的感触,应当带孩子们到思想和语言的活水源头,去努力使周围世界中物体和现象的概念通过语言,不公深入他们的意识,而且也深入到内心和灵魂,语言在情感上和美学上的色彩,它的细腻色调——这都是儿童创作的生气勃勃的源泉,在“快乐学校”中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孩子到草地上,丛林中,去建造“幻想角”就是一个丛林中的洞穴,孩子们通过劳动,布置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孩子亲密接触自然,让通过现象发挥孩子想象,通过童话、幻想、游戏来打开思维和语言的源泉,在“幻想角”,孩子们第一次从活的语言,从周围环境中产生了第一首诗:“夜里落下露珠,落入银白色的珠网,琥珀色的珠粒,颤抖起来了,战粟起来了。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篇1暑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
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仰慕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灵和敏捷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
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
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老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
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伴侣。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育者,而且还要成为同学的伴侣,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快乐和忧愁;要遗忘自己是个老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知他。
”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老师尤为重要。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老师我们对同学可以说是一种特别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
由于每个同学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
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将来的答案。
爱同学就是要准时发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关心,而绝不是粗暴的批判和惩处。
同学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同学最需要爱的时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
身为音乐老师,我们更应当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逆境中的同学,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关心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同学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
由此可见我们爱同学、赏识同学,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同学用同样和善,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到达受教育的目的。
老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敬重孩子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同学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我想作为一个老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当学会敬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念,这应当是对全部孩子而言的。
对一个害羞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常常是表现平平的孩子,老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赞扬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暖和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念,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篇一」踏入教育工作两年,所任教的学校在农村,学生们也大多来自农村,纯洁质朴。
那时我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老师,大学暑假也在辅导班教过初中的学生,但真正在小学上课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愚蠢,因为哪怕你学富五车,你的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尽管你在讲台上讲的汗流浃背、声音沙哑,那些同学们依然在下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说话的、有玩小玩具的、有吃东西的、有看着窗外发呆的、更有下座位到处跑的这就是小学生的特点,不能用之前看待初中生的要求来要求他们。
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也绝非易事。
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相互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教育职业的老师会喜欢学生。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确实如此!师爱是教育的灵魂。
教师给予的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农村的小孩子,家里大部分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照顾生活,生活过得比较粗糙有许多小男生的手脸脚都是脏兮兮的,我每次看到都会提醒这些学生要好好洗澡,看到谁的衣服该换了就提醒一下,首先在生活上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看到一个学生的缺点,要从根源入手,找到原因,对症下药,不要做一些徒劳无获的事。
孩子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师的工作就是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将他们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因为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每个老师都应该爱孩子,将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篇二」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因为孩子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师的工作就是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将他们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同时,教师又是一个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没有学识、品德、智慧等一把把“刻刀”在手,是不能完成艺术品的创作的。
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心得体会
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心得体会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心得体会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育人先育心。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这些教育名言,让我认识了苏联的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
但从没完整地拜读过他的某一本著作。
这些天,一直在品读他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第一次深刻地领悟到这样一个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如此精辟的教育思想,对教育事业及其孩子如此深沉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教育事业是需要用爱浇灌才会结出累累硕果的事业。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几章用了不少笔墨写了每个孩子的情况,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位大师不会对每个孩子有那么详尽的了解;没有他对孩子的深入了解,他就无法走进那些孩子们的内心。
正如他的著作的名称,他是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献给了他投身的教育事业,所以他收获了孩子的心,走近了孩子的心灵世界,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回想起我刚走上三尺讲台,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充满了热情,跟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快乐,虽然有时他们不懂事不守纪律会惹我生气。
课堂上我是严师引导着他们走向知识的此岸,课后我似大姐姐跟他们一起玩一起疯一起大笑。
那时的我拿着微薄的代课工资生活是清贫的,可我是很快乐的。
因为那时的我是发自内心的爱着教育事业,爱着我面对的孩子们的,我跟他们交心似的相处,我也就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收获了孩子们带给我的幸福和欣慰。
后来,随着工作时间的长久,职业倦怠感越加明显,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也日益消减,对孩子也不再有往日的用心和关爱,我的教育激情不再,离孩子们的内心也远了。
虽然课堂上他们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完成好我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可课堂外不再有往日孩子们的围绕,不再有他们交心似的交流和嬉笑,我是他们的良师却不是他们的益友,工作的价值也大打折扣。
这本书的末页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又找回了迷失的方向。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9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9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范文篇1近日,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的《教育三部曲》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有感触。
苏霍姆林斯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教育实践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他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力用心用爱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爱生如子”的真谛,这着实令人佩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尊严是人类灵魂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独立人格,甚至有自己的秘密。
如果他能受到尊重,便能懂得自尊,也会懂得怎样去尊重别人。
你不信任他,不尊重他,他同样不信任你,不尊重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从来没有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情况,他愿意学习只是他不会,他还没有能力集中注意力,没有能力强迫自己学习。
”反思我的教学,我真的不了解我的学生。
忘记了他们只是孩子,而学习不能是单纯轻松的游戏而是一种劳动。
对于儿童来讲,掌握知识这是最终的目的,他不能像成人那样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和计划学习。
当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愿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厌学情绪产生了,那任你用什么办法也不可能使孩子坐下来念书了。
不了解学生,就没有办法给予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的自豪感。
爱学生,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对于这一点,我想谈谈我的做法:上课时,我向学生露出亲切的笑脸,投去友善的目光,进行交谈式的教学;下课时,我留在教室和学生们谈心,说笑话……很快地,我和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心理气氛。
这时,他们会把我当知心朋友,敞开心扉,让我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求得我的帮助和指导。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精选13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精选13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篇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记述了苏霍姆林斯基五年期间与一个班的学生朝夕相片的平凡岁月。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快乐学校”之“校长”一节,初读,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但是再读,有许多“金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们精神上的经常接触。
通过教师去教育孩子,充当教师的教师,教授教育工作的科学和艺术——这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只是学校多方面领导工作的一个方面。
如果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而不直接接触孩子,他就不再是一个教育者。
我总想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跟他们同欢乐共忧患,亲密无间,这种亲昵感乃是教育者创造性劳动中的一大幸福。
教师只有在共同活动中长时间作为孩子们的朋友,作具有共同思想的志同道合的同志,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共性。
跟孩子们进行经常性的、生动活泼的直接交往,这是思想的源泉,是教育开发的源泉,是产生喜悦、忧患和失望的源头。
我的结论是:主要教育者应当是一个不大的儿童集体的教育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同志。
真正的学校,那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爱好把施教者和教育者联系在一起。
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桌跟学生会面的人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而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
我十分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
教育——首先是人学。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学校的主要人物是班集体的教师。
他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又是孩子的朋友,又是他们多方面精神生活的导师。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精选8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精选8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精选8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1瓦·亚·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的一位著名教育家,他论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在我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的许多名言术语,如:“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创办快乐学校”“实施和谐教育”“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等等,在我国教育界广为流传。
《育人三部曲》是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认真研读了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并有所体会。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以教育评论文的体裁撰写的,纳入了作者本人及同事们的丰富的教育经验,包含许多真实的生活情境,个人形象和民俗成分。
书中所述的“蓝天下的学校”,是一个独特的创造性实验室,在树林中,在山冈上,在田野中等这都是教室,在这个实验室里孩子们开展着锻炼身体、发展智力、树立精神、提高情感、加强修养、参与劳动和启发思想的复杂过程。
这里起着教育影响作用的主要手段是大自然、语言、创作和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
那么就让那个绝妙的世界在鲜明的色彩中,在嘹亮颤动的音响中,在童话和游戏中,在自己的创作中,在激动他的美景中,在为人们做好事的意愿中展现吧。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广泛阐述了作为教育手段和教育结果的儿童创作。
编创故事,细心观察大自然,关于表达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不可分割的联系的感触,应当带孩子们到思想和语言的活水源头,去努力使周围世界中物体和现象的概念通过语言,不公深入他们的意识,而且也深入到内心和灵魂,语言在情感上和美学上的色彩,它的细腻色调——这都是儿童创作的生气勃勃的源泉,在“快乐学校”中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孩子到草地上,丛林中,去建造“幻想角”就是一个丛林中的洞穴,孩子们通过劳动,布置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孩子亲密接触自然,让通过现象发挥孩子想象,通过童话、幻想、游戏来打开思维和语言的源泉,在“幻想角”,孩子们第一次从活的语言,从周围环境中产生了第一首诗:“夜里落下露珠,落入银白色的珠网,琥珀色的珠粒,颤抖起来了,战粟起来了。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3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篇1近日,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的《教育三部曲》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有感触。
苏霍姆林斯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教育实践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他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力用心用爱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爱生如子”的真谛,这着实令人佩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尊严是人类灵魂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独立人格,甚至有自己的秘密。
如果他能受到尊重,便能懂得自尊,也会懂得怎样去尊重别人。
你不信任他,不尊重他,他同样不信任你,不尊重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从来没有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情况,他愿意学习只是他不会,他还没有能力集中注意力,没有能力强迫自己学习。
”反思我的教学,我真的不了解我的学生。
忘记了他们只是孩子,而学习不能是单纯轻松的游戏而是一种劳动。
对于儿童来讲,掌握知识这是最终的目的,他不能像成人那样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和计划学习。
当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愿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厌学情绪产生了,那任你用什么办法也不可能使孩子坐下来念书了。
不了解学生,就没有办法给予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的自豪感。
爱学生,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对于这一点,我想谈谈我的做法:上课时,我向学生露出亲切的笑脸,投去友善的'目光,进行交谈式的教学;下课时,我留在教室和学生们谈心,说笑话……很快地,我和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心理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滑县枣村乡第一初级中学李战军有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在我们的工作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就是不断地关心孩子的生活,没有爱心的人,像监工一样有着一颗冷酷无情的心的人,是当不了教师的。
教师首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们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教师节期间,我总算能静下心来阅读《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了。
书中有很多教育观点。
比如:李镇西老师和他同事的对话。
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娓娓道来。
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现选一例作以说明。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李老师用灵性的语言描绘了教师的形象。
真正的教育怎能离开教师的滴滴雨露!是教师与儿童生命的对话才使教育发出高山流水之声。
那儿童呢?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
他们渴望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满足,他们祈盼教师用智慧的睿语解开他们心灵的密码。
是教师的理智之爱,使儿童的现实生活充满意义;是儿童如水的清纯,给教师带来生命的满足。
真正的教育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合奏的乐章。
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
子的心扉,尊重儿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书中贯穿始终的怎样用爱心去对待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