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合集下载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②建立: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 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 政治时期。 ③特征: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以将 军为首的幕府掌握。 ④锁国: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 抵制外来影响。
为了反抗封建官吏的层层盘剥,加上班田制的破坏和水利工程难以维持, 农民或虚报户籍,或逃匿他乡,或将土地献纳给豪门势家,自己成为他 们的庄民。各地豪族也乘机兼并土地,隐匿外来农户耕种,建立庄园。 这说明日本庄园的建立主要是由于() A. 中央集权制的瓦解 B. 阶级矛盾的激化 C.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 地方豪强的扩张
第4课 中古时期 的亚洲
-.
一、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 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扩张: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 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 大帝国。
3.帝国的统治 (1)政治: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最高统治者 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 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2)经济: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从 事着广泛的陆上和海上贸易。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 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 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 A. 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 B. 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 C.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D. 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共34张PPT)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共34张PPT)
国比中原国,
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
礼乐汉君臣。
孝德天皇 (645-654年在位)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 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使日 本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 建社会的标志。
鉴真像
二官八省制示意图
---张楚乔《奥斯曼帝国崛起研究——从文明交往角度探析》
材料二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
笈多王朝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笈多王朝是中 世纪印度的黄金时代,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种姓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大王,皇亲贵族和婆罗 门高僧构成王室顾问和各部门重臣。
仿开元通宝的“和同开珎”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 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 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 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 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 哀”的时代。被认为是日本 的《红楼梦》。引用白居易 的诗句90余处。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 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 荡。
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 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
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历史、语言、文学方面的作品约20 部;
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著作 约30部;
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约20部; 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学、艺术 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解析版)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解析版)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要点学纲一、阿拉伯帝国(一)帝国的形成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与统一;3.阿拉伯国家的对外扩张。

(二)△政治统治:哈里发→中央官僚机构(各部大臣)(三)经济繁荣:工商业和城市(四)▲文化繁荣:原因、文化传播贡献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一)帝国的兴起(13—16世纪)(二)政治统治1.△最高统治者——苏丹(地位和权力);2.阶级关系。

(三)▲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进步与阻碍)三、南亚和东亚的国家(一)南亚国家(参见表1)1.笈多帝国;2.△德里苏丹国家。

(二)东亚国家1.日本:⑴大化改新,⑵镰仓幕府的统治(建立、幕府体制的特点),⑶▲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2.朝鲜: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⑵△高丽王朝的统治,⑶△朝鲜王朝建立与中朝联合抗日3.越南一、阿拉伯帝国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

7世纪前期,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2.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他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3.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二、奥斯曼帝国1.13—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在攻灭拜占庭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

2.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3.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但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2.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 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了独具 特色的文化,继承了东罗马帝国及伊斯兰文化, 采纳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的传统、艺术及文化 体系,并加入了新的元素,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 以综合并创新发展。
3.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控制了亚欧商路,破 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 ,推动了 新航路的开辟。
1、政权并立(4-7世纪):朝鲜三国时代(有部分学者的称呼) 高句丽、百济、新罗
2、新罗王朝(7-10世纪):效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第一个统一王朝
灭亡: 9世纪末,新罗内乱分裂,后三国时代 3、高丽王朝(10-14世纪):王氏高丽 朝鲜半岛再次统一
措施:政治 经济 文化 4、朝鲜王朝(1392——1910):李氏王朝
基础知识梳理(西亚)
二、奥斯曼帝国(13-20世纪初)1280-1923
1、兴起过程:兴起 征服 建立 扩张 2、帝国统治:政治 阶级关系 经济 3、评 价 : 利 弊 4、灭 亡 : 一战战败
突出特征(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对亚洲、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1.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 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现代:中日关系正常化
当代:钓鱼岛问题、靖国神社的问题等等
总结 中古时期的亚洲 —— 体系
类别 政教合一的西亚 多种宗教的南亚 中央集权的东亚
政治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
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 制,但由于宗教冲突仍 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农业、手工业、商业
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基础知识梳理(南亚)——印度
2、德里苏丹国家(13-15世纪):

《中古时期的亚洲》优质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优质课件

4、文化繁荣
◎清真寺:阿 拉伯建筑艺术 的集中体现, 晚期受到印度 建筑艺术的影 响
◎花刺子密:天文学家、数 学家,曾对本初子午线一度 之长进行测量,据此推算地 球的圆周和体积;编写了世 界上最早的“天文表”。著 有《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一千零一夜》:又 译《天方夜谭》,以波 斯民间故事为蓝本,后 又吸收印度、希腊、埃 及等童话寓言以及大量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崛起之时正是中国唐朝兴盛之际。751年,阿拉 伯帝国军队与唐军在中亚城市怛逻斯交手,是役唐军虽败,但阿拉伯军 亦遭重创。从此阿拉伯军未再东进,唐军也未西征,两国遣使交好,互 访频繁。中国古籍中常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留下了大食使臣多次 访唐的记载。
——菲利普 希提《阿拉伯通史》
阿拉伯帝国贸易范围广泛,欧亚非各洲商品汇集,成为东西方的桥梁。为世 界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张楚乔《奥斯曼帝国崛起研究——从文明交往角度探析》 材料三: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 个世纪之久。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结合上面的材料和教材知识,说明奥斯曼帝国的经济状况。
税,一定程度阻碍东西方贸易, 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
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
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从 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运来的香料;从中亚细亚运来的 红宝石;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从波斯运来香水和蔬菜,城里 竟然还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听欧莱叶说,长安城里也有类似的专卖阿 拉伯商品的市场。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掌握佛教的传播历程及其对亚洲地区的影响。
2.掌握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3.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具备全球史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掌握中古时期亚洲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其历史素养。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其全球史观,为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传播,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日本的大化改新等历史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增强其历史代入感。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历史风貌,包括印度、中国、日本等地区的历史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古时期亚洲各国的繁荣与特色,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其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解读能力。
2.运用比较法,使学生了解印度、中国、日本等地区在中古时期的异同,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
3.采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交流进行思考,提高其历史素养。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同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

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48张)

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48张)

分 层


重 事务,其中以掌管 财政 和 税务 的部门最为主要。


返 首 页
·
6
·




预 习
(2)帝国经济繁荣
达 标
·



①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 商人 在东到东亚、西到 双


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 海洋 贸易。


作 探
②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 巴格达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时 分


作 探
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 时 分

攻 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层 作
重 难
——[美]菲利浦·希提著, 业
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返
首 页
·
24
·

史料二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 当


预 习
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


作 探
(2)在帝国中, 宗教上层 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 时 分


攻 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返 首 页
·
11
·









3.奥斯曼帝国一度经济繁荣
·




(1)15—16 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基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天赐沃土下的辉煌与倔强
“大食国”是当时唯一与中国大唐相提并论的国家
○麦地那o 麦旅海南包整个半岛
7世线报的灌界7 2 0 年 代 伊 斯 兰传播的主要方向间 拉 监 高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萨 册 波 斯
公元632年阿拉伯统治地区750年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的疆界
(4)文化:①吸收: 融合东西方文化;②传播: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 文化交流的桥梁。
著名的数学家与医学家阿拉伯“代 数学之父”是花拉子密,他编撰的 代数学著作传入欧洲后,直到16 世纪仍为各大学的通用教科书。巴格达医院院长拉 齐 斯 ,医道精 湛 ,著有《医学集成》 ; 伊本·西那 ,博学多才,写有《医 典》 一 书 ,被译成拉丁文,长期 被西方人视为医学指南。
三、 衰亡1258年,被蒙古军队所灭。原因:1、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2、政治腐败,社会黑暗;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4、雇佣军难以节制;5、财政危机。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
欧 洲河6 九 科 单 高 加 索 里科家天已尔主考二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巴本阿 德 里 亚 堡 453 海C 布 善 院 底叩 小亚细亚 拉心 里斯 亚 洲巴格达阿 拉 伯埃及洲 尼罗 ○麦地 那河/ ○麦加1350年的疆域到1453年扩张的领土到1481年扩张的领土到1683年扩张的领土扩张的主要路线1683年帝国强界
北方是平原,有两条著名的大河;南方嗷嗷隆起,基本全是高原。
7 月口复 谁 :波斯、希腊、阿拉伯、突厥……
这里有个缺 口, 山开伯尔山口, 正对着西方。
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进 入幕府政治时期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
( 一 )日本秦汉之际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 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 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统编版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统编版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2.“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
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
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在欧洲。”材料中“这个新的
巨人”
()
A.首当其冲攻占拜占庭帝国
B.主动学习东西方文化
C.印度教逐步得到推广
D.学习借鉴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君士坦丁堡”“一只脚踏在亚洲, 另一只脚在欧洲”可以判断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崛 起后,开始积极从事向欧洲的扩张,首当其冲的是攻占拜 占庭帝国,故 A 项正确。 答案:A
日本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观点(一)——日本大化改新的性质问题 关于日本改革的社会性质问题,史学界存在不同的意见: 一种较为流行的意见认为,大化改新是当时的统治者面对东亚 国际形势紧迫的局面,力图实现权力集中化的政治改革。即实 现统治者对土地和人民的直接支配,把从前由皇族、诸豪族的 个别支配权力转归以天皇为中心国家的一元化的支配体制。改 新前的部民与律令制的农民之间没有阶级性质的变化。这种强 调古代天皇权力的意见,似乎和明治以来以改新作为天皇主权
——摘编自孙秉莹等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探究] 根据材料一,指出阿拉伯人对待外来文化成果的 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 面的重大贡献。
[提示] 态度:吸收,保存,传播。贡献:保存并传播古 希腊罗马文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把伊斯兰教、阿 拉伯数字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学传到西 方。
速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就是说,中国的影响加速了日本从不 发达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进程。……日本的这种在奴隶制 并未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接受外部先进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使 自己迅速走上封建化道路的情况,为世界各地从奴隶制向封建 制的过渡提供了另一种形式。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20张)【课件11】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20张)【课件11】
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②控制商路(即陆路丝绸之路),征收重税,影响东 西方贸易,从而引发了西方早期的新航路开辟。
二、多种宗教的南亚
(一)笈多帝国 1、兴起:
4 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 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2、统治: (1)、政治:政局稳定,政令不够统一 (2)、经济:经济繁荣 (3)、宗教:印度教逐渐成为印度主要的宗教。
2、中古时期的东亚,日本与朝鲜先后立国,两国共同 的表现有( )
A.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B. 实行大化改新,推动社会发展 C. 建立幕府统治 D. 实行锁国体制,保护国家安全
3、中古时期,南亚印度地区先后建立笈多帝国和德里 苏丹国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4世纪初期笈多帝国统一恒河流域 B. 笈多帝国实行政教合一体制 C. 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D. 德里苏丹国家以印度教为国教
孪和生税兄务弟最重。要
伊(斯3)兰经教济创立和传播—的—过古程代就穆是斯阿林拉作伯家半岛统比一鲁、尼阿拉 伯①国经家济建:立繁、荣扩,张手的工过业程、;商业发展,
②伊外斯贸兰:教连是接一欧种亚宗非教贸、易行的政桥、梁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 统③一城国市家发的展形:成都提城供巴了格组达织是形当式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 一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 设宰相、枢密院、财政部。
(2) 1453年灭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 布尔,定为首都
(3)16世纪后期,地跨亚欧非三洲大帝国。
(二)奥斯曼帝国
2、统治 (1)政治:
● 政教合一最高统治者苏丹,集宗教、政治、军事权 力于一身,还是国家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2)经济 ①15—16世纪,帝国经济繁荣,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20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20页)

统治 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状况 ②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
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者的“圣战”,所以对待印度教徒 宗教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十分残酷。
——童自觉、路振光《世界古代史》 影响 至今民族矛盾、宗教争端等冲突不断
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
中古时期,亚洲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代表性)
政治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的表现
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君主(哈里发)集 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同时也是宗教最高精神领袖
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同时,商业尤其是对
经济 外贸易呈现繁荣景象
文化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 重大贡献
A 吸收了被征服地区文化 B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③结果: 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 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 息,文字、书法、服饰、 钱币、建筑、茶道、音 乐......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 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 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 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 代。被认为是日本的《红楼 梦》。引用白居易的诗句90 余处。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古代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六大帝国统治的时间、兴起地点
帝国
统治时间
兴起地点
波斯帝国
前6世纪—前4世纪
伊朗高原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
巴尔干半岛北部
罗马帝国
前27年—395年
意大利半岛
拜占庭帝国
395年—1453年
巴尔干半岛东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特点。

1.搜集伊斯兰教兴起的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2.结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的地图,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奥斯曼土耳其崛起的历程及影响。

3.结合德里苏丹国家疆域图,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扩张及文明特点。

4.搜集相应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运用“唯物史观”论,理解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幕府政治的原因。

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半岛的统一(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

(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逐步扩大。

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阿拉伯雏形国家诞生2.阿拉伯帝国的鼎盛(1)扩张: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2)鼎盛穆罕默德的继任者①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事务。

②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各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③文化灿烂: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阿拉伯数字3.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地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阿拉伯的商人和旅行家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1)征服小亚细亚: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原为西突厥的一支(2)向欧洲进军: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2.强盛的奥斯曼帝国(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深刻影响了欧洲和亚洲的历史发展(2)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①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②经济: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1)笈多帝国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①兴起: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②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

③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①兴起: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

13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

②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

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③宗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2.东亚(1)日本①大化改新: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646年,孝德天皇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10世纪开始瓦解,出现庄园②幕府统治: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2)朝鲜①新罗统一:7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②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建立高丽王朝。

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③朝鲜建立: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④抗击侵略:16世纪末,面对日本侵略,明朝派军赴朝作战。

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先后牺牲。

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23“学思之窗”:结合上面的地图和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提示: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商贸发达,形成了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世界贸易圈,大大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阅读教材P23“思考点”: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提示: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其商贸的发展,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其文化汲取其他文明成果,文化得以繁荣。

3.阅读教材P24“史料阅读”:“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说明了什么?提示:苏丹穆罕默德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是最高统治者。

4.阅读教材P25“历史纵横”:思考古代中国和越南多处于什么关系?提示:古代中国和越南之间是宗藩关系,这种宗藩关系下有朝贡、册封、实施过程中的战争和古代越南对中国的借鉴。

5.史料高丽田制,大抵仿唐制:括垦田数,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莫不科授;又随科给樵采地,谓之,“田柴科”。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依据史料,理解“田柴科”这一历史概念。

提示:田柴科是朝鲜王氏高丽朝的封建土地税收制度。

政府将国家支配的耕地(“田”)和山林(“柴”)按官吏等级(“科”)授予文武百官兼及地方土豪(闲人)和军人(府兵)进行收税。

发掘教材·读一读阅读“日本武士”图片及文字(见教材P25)信息解读:九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

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到了十世纪,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探究一伊斯兰教史论史识1.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1)严重的社会危机:伊斯兰教诞生之前,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社会动荡不安、危机四伏,同时,外来侵略加剧了社会危机与社会矛盾。

(2)人民反抗没有出路:各阶层人民不断起义但都失败了,人们通过反抗获得解放的希望破灭后,普遍陷入绝望,为此人们需要宗教来找寻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反对多神教,希望安宁、共同抵御外来侵略,要求统一和平,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成为半岛各阶级各部落的共同的迫切愿望,“信主独一”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2.伊斯兰教兴起的影响:伊斯兰教的产生结束了阿拉伯半岛分裂割据局面,而且还以宗教为纽带,将分散的阿拉伯诸部落统一成为强大的穆斯林国家,从而使默默无闻的阿拉伯人走向世界,伊斯兰教亦由阿拉伯半岛的民族宗教发展为今天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命题探究探究伊斯兰教的兴起史料穆罕默德创立了严格信仰一神的伊斯兰教①,就是要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惯,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②。

——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读史:设问:依据史料指出伊斯兰教信仰有何要求?有何意义?提示:要求:严格信仰一神。

意义:有利于阿拉伯走向统一。

探究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史论史识阿拉伯文明的成就及影响1.成就: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2.影响: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

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

命题探究探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史料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①。

阿拉伯人在继承了人类文化遗产之后,经过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又把它贡献给了人类,从而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②。

——黄运发《略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响》读史:设问: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提示: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对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对西方影响尤为突出,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建立。

探究三(核心素养)日本大化改新素养解读1.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唐文化影响下的大化改新(1)政治制度:建立起以唐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系,模仿唐朝建立天皇制政体,制定国名和纪年。

(2)经济制度:建立起以唐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蓝本的田制和税制。

(3)军事制度:建立起以唐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

(4)法律制度:建立起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

(5)生活习俗:广泛地吸收和仿效大唐国的礼仪、服饰等项以至影响到日本的某些民族风俗的形成,除此之外,诸如围棋、相扑、汉方医学、茶道、日本佛教艺术的黄金时代等等,无不从各个侧面展示着日本文化在“大化改新”至平安时期全盘唐化的倾向。

2.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幕府统治的形成(1)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大化改新后的土地国有制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形成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独立生产成为可能,743年政府颁布的“垦田永世私财法”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庄园制的形成:随着土地私有制在全国发展起来,贵族、豪门、寺院等势力大量购买、兼并土地,8世纪末建立庄园,庄园制发展起来。

(3)武士集团形成:随着大庄园制的发展,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命题探究探究1全盘唐化的“大化改新”史料唐朝三百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来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①,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

因此,日本的文化一刻也没有停滞,不断吸收中国的优点,经过整理提炼,咀嚼融化,终于在平安朝中期以后,在各个方面都逐渐摆脱了唐风,产生了优美、典雅的日本文化②。

——日本学者木宫泰彦读史:①唐日之间文化交流不断②唐文化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设问: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文化和唐文化的关系。

提示:唐代中日交流推动了“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具有全盘唐化的倾向,唐文化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探究2日本幕府统治的形成史料这种土地所有制(封建等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封建领主上下级之间有很强的家族制控制和依附关系①;以家族制方式筑起来的幕府政治的基础——武士集团,形成独特的武士道德观念②。

——王顺利《论日本封建庄园领主制的特点》读史:①封建庄园制形成,决定了封建领主的上下级关系②封建庄园制推动了武士集团的兴起设问:试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论,分析日本庄园制和幕府政治形成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