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教学论》教案
地理课程教学教案
地理课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发展地理学科的调查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地理学科的分支和研究领域;3. 地球的结构和地貌形成;4. 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5. 人口分布和城市化;6.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7.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起坚实的学科基础。
2. 实践:组织地理考察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地理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课堂作业:通过书面作业评估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和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报告: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对整个地理学科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供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复。
2.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用于辅助地理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地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六、教学安排具体教学安排将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教学安排:- 第一周:介绍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第二周:讲授地球的结构和地貌形成;- 第三周:介绍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 第四周:讨论人口分布和城市化;- 第五周:实践地理考察和实地调查;- 第六周: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七周:介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八周:组织小组项目报告和总结。
地理教学论 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二、分析教学内容的关系(微观分析)
1、微观分析——了解教材逻辑结构
认识区域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区域的定义 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类型
区域的分析
区 域 的 含 义
“日本”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多火山地震 东 西 方 兼 容 的 文 化
地狭 人稠 岛国
多港湾、海上航运
丰富的人才资源
加工贸易发达
原料、燃料缺乏
。
案例:美国6-8年级地理课—— 中东地区的石油和水
学员活动: 与附近的学员自由组合,讨论: 您将如何设计“中东地区的石油和水”这个 主题的教学? 为什么?
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程序
复 习 旧 课
导 入 新 课
讲 解 新 课
巩 固 新 课
检 查 反 馈
自学—辅导地理教学模式程序
提 出 要 求 独 立 自 学 讨 论 交 流 启 发 指 导 联 系 总 结
引导—发现地理教学模式
发 现 问 题 提 出 假 设 验 证 假 设 提 高 总 结
咨询—研究地理教学模式
认知水平: 与了解有关的 行为动词有: 说出、背诵、 描述、辨认、 列举、复述。
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说出
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区域的定义 区域的特征 重要的区域 常见的区域
了 解
描述 辨认 列举
区 域 的 含 义
二、重构合理明晰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运用可观察、可测量 的具体行为动词,在一定的行为条件下,指出 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
第一步:分析课标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
句型结构:“基本结构:行为表现” 行为主体:略 行为条件:无 行为标准——行为动词:“了解” 行为指向——核心概念:“区域的含义”
地理课程教学研究地理教案
讲授法:教师通过 口头语言系统连贯 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的方法
讨论法:学生在教 师的指导下为解决 某个问题而进行探 讨、辨明是非真伪 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直观演示法:教师 通过展示实物、教 具或进行示范性实 验,让学生通过观 察获得感性认识的 方法
练习法:学生在教 师的指导下运用所 学知识完成实际任 务,以培养其技能 技巧的方法
熟悉地理课程中 的重要知识点和 难点
理解地理课程与 其他学科的关联 与区别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适应能力 和生存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 力
培养学生进行地理调查、分析和 研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和可持 续发展观念,积极参与环保 活动。
地理课程教学研究 地理教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地理课程教学内容 地理课程评价与反馈 地理课程实施保障措施
地理课程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教学方法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地理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地理课程的 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地理学在现 实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 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 解决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案例呈现:通过多媒体手段,如 地图、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 地呈现案例。
案例总结:总结案例中的地理规 律和知识,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 和原理的理解。
05
地理课程评价与反 馈
评价方式选择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一、地理课程与教材1、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1)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2)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地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顶级教案(金奖)
《地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顶级教案(金奖)1. 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地理》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 增强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教学内容2.1 课程内容《地理》课程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2.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地理特点、地理优势,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环保意识教育:通过介绍地理环境问题,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 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介绍世界各国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教学方法3.1 教学手段- 讲授法:用于传授地理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谈话法:用于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测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2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地理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案例教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 比较教学: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地理现象、地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 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地理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4.2 评价指标- 地理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 地理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地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 地理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观测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地理教学论》课件
某地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注重 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 高。
同时,该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活 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 高教学质量。
该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表明,持续学 习、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是促进地理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地理课程评价的标准与实施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注重学生的 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实施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和水平;同时,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帮 助学生发现问题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02
地理教学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教学方法的分类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现代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如果目标是传授知识,可以 选择传统教学法;如果目标是培养能力,可以选择现代教 学法。
案例分析:某地区地理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成果
实践
某地区在地理教育改革中,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如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 地理实践周”活动等。
成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该地区地理教育质量得到 了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明 显增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 人才支持。
THANK YOU
《地理教学论》课件
地理课程教案
地理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基本理论;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理学科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和研究领域。
2. 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基本理论-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大地构造和地壳运动;- 气候和气候变化;- 地表水资源和水循环;- 人口与人口迁移;-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
3. 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的培养- 观察地理现象和问题;- 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培养对地球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4. 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通过地理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地理现象;- 运用地理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进行地理问题的讨论和解答。
5. 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 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展示地图、图片等工具,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理解;3. 小组合作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项目的设计和执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讨论与解答法:组织学生进行地理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 教学中的随堂测验和作业;2. 地理实地考察的实地报告;3. 小组合作项目的评价;4. 学期末的地理综合考试。
五、教学资源1. 地理教材和参考书;2. 地图和图片资料;3. 实地考察的场所和交通工具;4. 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计划本教学计划共计15周,每周2节课。
具体的课时和内容分配如下:- 第1-3周:地理学科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第4-7周: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基本理论;- 第8-10周: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的培养;- 第11-12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第13-15周: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课程设计
地理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点。
3. 学生能够了解和比较区域间的经济发展、资源分布及环境保护的现状。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提高空间定位与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等思维方法,对地理事象进行探究。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升交流、分享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情感,增强对美丽中国的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地理学科性质,强调实践性和探究性。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地理、探索世界的兴趣。
课程目标旨在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地理》教科书为指导,紧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以下组织与安排:1. 地理区域特征:依据教材第二章内容,讲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并通过实例分析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
2. 人文与自然景观:结合教材第三章,对比介绍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如民居建筑、服饰、动植物种类等,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分布:参照教材第四章,分析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分布特点,以及区域间合作与交流的现状。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依据教材第五章,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各区域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措施。
详细教学大纲如下:第一课时: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及特征第二课时: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景观特点第三课时:四大地理区域的人文景观特点第四课时: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分布第五课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地理教学论》教学大纲
《地理教学论》教学大纲课程类别:课程编号:授课年级:教学目的和要求: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教学基本理论,了解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体系结构,掌握地理教学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技能,如地理教学目的论、过程论、地理课程论、地理教学方法论、课堂教学论等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熟悉中学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素养。
使用教材:陈澄主编《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夏志芳、陈澄主编《中学地理教育实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主要教学参考书: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绪论:地理教学论的对象和任务(2学时)一、地理教学论的缘起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三、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第一章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概述(2学时)一、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过程二、我国学校地理教育的发展第二章中学地理教学目的(4学时)一、中学地理教学目的的制约因素二、中学地理教学目的结构第三章中学地理课程和教材(6学时)一、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二、中学地理教材编订第四章中学地理教学过程(6学时)一、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及特点二、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三、地理教案的设计和编写第五章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技能和方法(8学时)一、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技能二、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方法第六章中学地理教学测评(4学时)一、中学地理教学测评功能与类型二、中学地理教学测验试卷的编制第七章中学地理教师的素养(2学时)一、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素养二、智能素养和教学艺术素养三、自我完善与继续教育《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2001年制定,2004年修订)一、课程代码:0171101115二、英文名:Geography teaching theory三、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必修课四、先修课程:气象学、经济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教育学、心理学五、学分:3学分六、学时:54学时七、课程概述:地理教学论是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以中学地理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地理基本技能和智能培养、地理思想教育三大教学任务,中学地理教学四大原则与八大模式,中学地理教学常规方法与教学地图等常规教具的分类与功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与课程改革趋势等教改专题。
大学地理教学论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地理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培养学生掌握地理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的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地理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地理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地理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2. 地理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地理教学论有什么了解?2. 引导学生回顾中学地理教学的特点和内容。
二、讲授1. 大学地理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1)介绍大学地理教学论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阐述大学地理教学论的基本原则;(3)分析大学地理教学论的基本内容。
2. 地理教学的方法和技巧(1)讲授法:讲解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地理概念;(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地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
三、实践环节1. 地理教学设计(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2)选题:每组选择一个地理教学主题;(3)设计:根据教学主题,设计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4)展示:每组进行教学设计方案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 地理教学实践(1)分组: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2)实践:每组按照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地理教学实践;(3)反思:课后,每组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大学地理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地理教学方法和技巧;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地理教学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2. 地理教学设计方案:评价学生设计的合理性、创新性和实用性;3. 地理教学实践:评价学生教学实践的效果和反思能力。
《地理课程教学论》教案
《地理课程教学论》教案第一篇:《地理课程教学论》教案《地理教学论》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学生理解并掌握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十年历程,明确地理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向和要求。
教学重点:课程的含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教学难点:课程与学科的区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1.什么是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百度百科定义)2.什么是课程改革?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十年回顾(一)新课程出台的背景(二)新课程改革的历程(三)新课程改革的启示三、优秀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学质量评价有一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3分)+教法(4分)]×教师。
蕴义:教师素质是教学质量提升基本素质1.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2.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3.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素质(1)教材加工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动手表达能力;(4)指导实践能力;(5)开展活动能力;(6)运用技术能力。
4.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5.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素质。
第二章地理教学论概述教学目的:掌握地理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和系统结构;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高师学生学习地理教学论的重要性;地理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讨论引入:地理教学法、现代地理教学论、地理学科教育学和地理教育学的区别与联系。
《地理教学论》含义: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一、研究对象及任务(p9)(一)研究对象(不同表述)1.研究对象的发展性:由具体到抽象,由单一到综合;地理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过程——教学系统;2.研究对象: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地理教学目的、任务及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地理教师素养,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等(p10教学系统结构图)。
地理教学论院优课说课
2.课程结构
1
地理课程目标的功能
2
地理课程目标的类型 地理课程目标的确定
3
倾力建设优秀课程
(1)地理课程目标的功能
知识点: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学目标之间 层次的关系 讲解思路:通过层次图,直观形象的呈现三者的从属关系 层次图ຫໍສະໝຸດ “枢纽”——承上启下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培养目标)
判断依据 重要前提
学科课程目标(地理)
学科教学目标(地理)
主要标尺
倾力建设优秀课程
(2)地理课程目标的类型
知识点: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讲解思路:通过相应案例,鼓励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面性目标 泰勒课程目标理论 行为目标四要素
“酸雨的危害与防治”课程
艾斯那例证
1、新课导入 2、课程结构
3、课堂活动
4、总结归纳 5、反馈练习
倾力建设优秀课程
1.新课导入
(1)背景引入:地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 社会活动,自从1903年我国地理科学独立设课以来, 地理教育目标一直指导和影响着地理课程的编制和地 理教学过程。而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 (2)新课引入:(实例)上节课我们讨论了 “学习 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两个话题;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的群体,对地理知 识掌的要求是不同的;那么这种不同的要求体系来源 于何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地理课程对学生在 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科学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或水平,即地理课 程目标。
倾力建设优秀课程
5.反馈练习
(1)请评析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有 哪些优长和不足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211315总学时数:40(理论38、其他2)总学分数:2.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在学生了解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各类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运用的要求和中学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并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为师范生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打下必要的地理教学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第1章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1.1 我国传统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1.2 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1.3 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1.4 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1.5 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况1.6 美国学校地理课程改革的特点1.7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8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概要1.9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结构1.10 中学地理教科书改革的特点要求: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了解我国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结构第2章中学地理教学方法2.1 中学地理教学的地位和中学地理教学系统2.2 中学地理教学的特点2.3 中学地理教学的语言要求2.4 中学地理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和提问的进行2.5 地理教学挂图的使用2.6 地理略图的作用、设计和绘制2.7 地理版画、图表和表格的设计2.8 地理教学板书的设计2.9 不同地理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2.10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地理教学策略2.11 实施地理新课程常用的教学模式2.12 地理研究性学习及其指导要求:了解中学地理教学的地位和特点;了解各类地理教学方法运用的要求;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地理教学策略以及实施地理新课程常用的教学模式;了解地理研究性学习及其指导方法第3章中学地理教学过程3.1 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3.2 综合地理课的一般过程3.3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3.4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3.5 不同地理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设计3.6 地理课的准备3.7 地理课堂教学实施需注意的问题3.8 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3.9 地理学习评价3.10 说课的内容和要求要求:了解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综合地理课的一般过程;了解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和主要步骤并能够初步设计中学地理教学过程;进行地理模拟课堂教学的练习;了解地理教学评价的内容,了解两类地理试题的功能差异和地理试题设计的一般过程;了解地理说课的内容和要求,并能够进行说课的练习第4章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4.1 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构成和教师素质提高的阶段4.2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师知识学习的新要求4.3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师能力发展的重点要求:了解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构成,了解教师素质提高的阶段;了解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师知识学习的新要求;了解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师能力发展的重点三、实践环节和要求:1、讨论:联系中学实际讨论我国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中学地理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地理课程理论与实践地理教案
实践教学与理 论教学的关系:
强调实践教学 与理论教学的 有机结合,相
互促进
目的明确:教案应明确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难点。
内容完整:教案应包括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 步骤、教学评价等环节, 确保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逻辑清晰:教案的编写应遵 循逻辑顺序,从导入到总结, 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语言规范:教案的编写应使 用规范的语言,避免出现错 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
适应性强:教案应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 调整,以适应不同教学环境 的要求。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为编写教案提供指导。 分析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教学流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编写教案: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编写详细的地理教案。 实施教学:根据教案实施地理课程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教案实施:按照教案计划和目标,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课堂管理:确保课堂秩序,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案,提高教学质量。
强调跨学科整合,将地理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未来地理课程理论与实践将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加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提升学生的 实践能力。
未来地理课程理论与实践将更加注重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升我 国地理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内容:包括地球科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地理 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直观教学:利用地图、 图表、多媒体等手段, 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 概念,提高地理思维能 力。
地理教学论教案分析模板(3篇)
第1篇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2. 教学年级:3. 教学科目:地理4. 教学时间: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掌握/获得/理解/认识/学会(知识/特征/关系/影响/问题和途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途径/方法/手段/过程,掌握/培养/提高/增强(阅读/图表分析/解决问题/信息获取分析/交流/探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知识/特征/关系/影响/问题和途径/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区分/运用/理解/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多媒体播放动画/图片/视频/影像资料/歌曲;(2)教师向学生分享谜语/故事/资料/亲身经历/诗句/自然现象;(3)学生分享谈谈自己知道的信息;(4)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小实验/游戏;(5)教师给学生创设情境。
2. 主体教学(1)讲解地理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2)展示地理图表,让学生分析、比较、归纳;(3)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4)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3.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探究,拓展地理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参与度、合作精神等;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4. 期末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进步;2. 教学方法的适宜性:反思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3.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思考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否需要调整;4.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地理课程教案的模板(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主要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2)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能够提高地理阅读、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热爱家乡、关注世界的意识;(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本节课所涉及的主要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2)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3)地理思维方法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2)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地理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 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2)角色扮演:模拟地理现象,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3)地理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巩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4. 巩固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2)针对课后作业,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3)布置课后拓展作业,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考试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论》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学生理解并掌握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十年历程,明确地理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向和要求。
教学重点:课程的含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教学难点:课程与学科的区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1.什么是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百度百科定义)2.什么是课程改革?课程的内涵.doc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十年回顾(一)新课程出台的背景(二)新课程改革的历程(三)新课程改革的启示三、优秀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学质量评价有一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3分)+教法(4分)]×教师。
蕴义:教师素质是教学质量提升基本素质1.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2.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3.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素质(1)教材加工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动手表达能力;(4)指导实践能力;(5)开展活动能力;(6)运用技术能力。
4.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5.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素质。
第二章地理教学论概述教学目的:掌握地理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和系统结构;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高师学生学习地理教学论的重要性;地理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讨论引入:地理教学法、现代地理教学论、地理学科教育学和地理教育学的区别与联系。
《地理教学论》含义: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一、研究对象及任务(P9)(一)研究对象(不同表述)1.研究对象的发展性:由具体到抽象,由单一到综合;地理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过程——教学系统;2. 研究对象: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地理教学目的、任务及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地理教师素养,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等(P10教学系统结构图)。
(二)研究目的任务(发展趋势)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1)两个极端:重视普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轻视学科综合性的教学理论研究;以具体经验来代替理论研究成果.;(2)正确观点:研究地理教学系统,从理论上揭示地理教学的本质,解决地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教育研究与教学研究(1)教育概念与教学概念的区别(2)教学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表现为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3.教导研究与学习研究(1)教导研究的目的是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理论和方法。
(2)学习研究是研究学生学习观念、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习惯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机制.I:\如何在大学中学会学习.ppt。
4.内容研究与形式研究既研究地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地图、参考书和软盘等内容,也重视课堂教学过程、课外活动、地理实习等形式的研究。
5.常规研究与改革研究常规研究:地理教学系统的形成、发展,地理教学的地位、功能、过程、形式、手段等,地理课程、教材、教法;教师职责和素养,学生学习能力、心理、兴趣等。
改革研究: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
如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估体系改革、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
6.现状研究与发展研究研究现实的、已经或正在进行的研究领域,同时也研究潜在的、尚未引起重视或进行研究的领域。
二、学科属性从教学内容看,具有地理学的内容,从教学方法看,又有教育学的内容。
因此,它的学科属性是介于地理学与教育学这两大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第二节现代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及学习方法一、地理教学论的发展(一)中小学地理课程开设的时间(二)高师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演变历程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学科教学法——地理学科教育学——地理教学论——地理教育学(三)地理教学研究成果(四)现代地理教学论研究不足1.受普通教育学研究的影响比较大,没有学科特性;2.偏重理论研究,忽视实践应用;3.学科教育学核心理论有待完善。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内容(P21)三、地理教学论的学习方法(师范生技能之一)(一)把握地理学科的系统性,联系各学科进行综合学习;(二)注重地理课程的实践性;(三)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四)关注当前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五)注重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和地理学基础理论学习。
附课外阅读文献1.褚亚平等.地理学课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陈澄等.地理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袁书琪.地理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孙大文等.地理教育学,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25.刁传芳等.中学地理教学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7. 褚亚平.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附中学地理的新老教材附国内地理教育学权威专家褚亚平、褚绍唐、陈澄、袁书琪、刁传芳、王树声、林培英、王民、钟作慈、李晴、李家清、陈实、夏志芳等。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1.学习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2.掌握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熟悉教学的各个环节;3.了解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4.具体是熟悉中学地理课程、教材的现状,到中学听一节公开课并评析,组织一节中学地理课教案并试教,设计一节多媒体课件。
第三章地理教学过程教学目的:掌握地理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和系统结构;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掌握地理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高师学生学习地理教学论的重要性;地理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理教学过程概述一、地理教学过程的含义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组成,以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有学者认为狭义的概念是指课堂教学过程。
(对地理教学过程的误解)其实质是:教师教导与学生学习双边互动的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提高的过程;是师生身心活动相互融合的过程,如下模式:(观看教学录象,分析模式)启发积极性——感性认识——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应用知识——检验知识和技能二、地理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一)地理课程标准1.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制定理念、实施效果);2.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四大部分组成。
(二)地理教师1.新课标对教师教学理念、角色转变的界定;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1.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2.怎样凸现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导性。
(四)地理课程资源1.概念2.地理课程资源的类型3.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五)地理教学环境1.概念;2.地理教学环境优化。
国内外教学环境改革的新动态(图片展示)讨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任何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第二节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教学一、地理教学三维一体目标(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体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初高中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比较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比较.doc)•二、中学地理基础知识系统(一)按认知层次分类的地理基础知识系统(红线以上为感性知识,以下为理性知识)•﹡研究感性知识、理性知识的教学规律,对地理教学的意义(案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教学.doc)地理感性知识属于认识地理事物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石而地理理性知识是对地理感性知识的发展,属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
这两类知识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学地理基础知识体系。
例如: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认知层次构成(二)学科要素构成的地理基础知识系统例如: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学科要素构成(了解知识结构的意义)(三)按要求层次构成的地理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其结构图如下:呈金字塔型中学地理课程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要求层次(四)按学科分支的地理基础知识系统包括综合自然地理知识、部门自然地理知识、地图知识、地理实践知识、地理信息系统知识、世界地理知识、分区各国地理知识、乡土地理知识等等。
•试一试•请每个组依次完成下面问题• 1.设计下面地名的主要教学方法(1组)•洛阳、衡阳、喜马拉雅、呼和浩特、白云鄂博、克拉玛依、广西、湖南、拉萨、秦岭、淮河。
• 2.设计热带雨林气候特征的主要教学过程(2组)• 3.讨论怎样设计世界地震、火山的分布特征最有效(3组)• 4.初一地理《海陆变迁》或《锋面系统》的最佳教学设计(4组)• 5.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最佳教学设计(5组)•三、中学地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教学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形式(一)感性知识的构成及教学艺术1.地名教学中学地理地名的教法.doc地理谜语100条.doc目标:在记地理空间实体名称的基础上,掌握该实体包括空间特征的属性特征,确定地理事物及地理事象的相对位置。
方法:地名的方位意义教学,如江西是“江南西道”,广西是“广南西路”;地名的方言内涵教学,如哈尔滨为“荣誉”(历史上女真语)之意,呼和浩特的蒙古语意思为“青色的城”;借助地图来开展地名教学;编制地名顺口溜教学;地名的对比教学;从地形结构中开展地名教学;从地理环境演变中启发地名教学;从历史人物或事件中开展地名教学。
2.地理景观教学学会观察、识别和判断地理景观;描述地理景观;归纳地理景观特征(理性知识)。
如:森林面积、树木密度3.地理分布和空间形态教学《海陆变迁》教学过程.doc主要是依靠地图获取地理空间信息与临近地理事象的空间关系纬度位置绝对位置经度位置海拔高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大区域的部位4.地理演变过程教学地理演变的时空尺度变化悬殊,教学难度较大。
所以,展示演变过程(含真实或模拟)、观察演变过程至关重要,如用计算机模拟感性动画展示、图表展示、模型展示、手势展示和语音展示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5.地理数据教学众多的人口.doc数据教学的目的是了解地理意义、体现地理意义、把握地理规律等。
(二)理性知识的构成及教学艺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地理特征的抽象与概括教学(特征之间的联系)外表特征(通过观察归纳而得):景观特征、数量特征、空间位置特征、空间形态特征内在特征(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如人口文化素质特征、经济实力特征等。
2.地理概念的抽象教学空间概念教学为核心,包括地理空间位置、地理空间分布、地理空间联系等概念。
3.地理规律的归纳教学观察法:通过观察一天的现象归纳天气变化规律;归纳法:石油和煤的分布归纳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推理法:由日地距离和地球的宇宙环境,推段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4.地理成因的探究性教学探索地理成因能培养多种学生智力活动,中学地理成因教学,即为因果教学,包括由因导果和由果朔因的教学(初高中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