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学发展史
计量经济学发展历史
计量经济学发展历史一、引言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致力于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趋势。
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计量经济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不断地推动着理论和方法的进步。
本文将概述计量经济学在理论发展、方法进步、数据驱动、政策分析以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二、理论发展1.早期理论:计量经济学最早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和19世纪,当时的经济学家开始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
早期的代表人物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和德国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
2.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应用:20世纪初,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开始被引入计量经济学。
这些数学工具的发展为计量经济学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分析工具。
3.结构方程模型:在20世纪60年代,结构方程模型(SEM)开始成为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SEM方法通过设定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经济现象。
4.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开始在计量经济学中得到应用。
这些方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处理更加复杂和非线性的经济关系。
三、方法进步1.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可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
2.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考虑了时间因素对经济变量的影响,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经济趋势。
3.面板数据分析:面板数据分析同时考虑了时间和个体因素的影响,能够更加全面地揭示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
4.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考虑了地理空间因素对经济现象的影响,为研究区域经济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四、数据驱动1.数据采集和处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据采集和处理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各种类型的数据(如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时间序列数据等)都可以被用于计量经济学研究。
2.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技术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和分析数据。
计量的发展
一、近代计量学和米制的创立16世纪末近代科学开始兴起。
17世纪30年代,近代物理学之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做了著名的落体实验和斜面滑球实验,论证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运动,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斜面上小球运动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运动距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1653年,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发明了帕斯卡定律,166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意尔创立了波意尔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开普勒定律的基础上,于1685年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和机械运动三定律的论证和描述,建立起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
牛顿力学对热学、电磁学等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也为近代计量学的创建和测量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在近代物理学实验过程中,逐步确立了许多物理量,如:质量、力、长度、能量、速度、时间、加速度、压力、温度等;创造了许多测量仪器和装置,如天平、温度计、脉搏计、望远镜等。
但是,科学家们都越来越受到多种物理量单位制的杂乱和无规律的扰乱,无法准确地交流他们的实验结果,迫切需要确立能在国际间通用的物理量单位及其标准。
定量研究热现象的第一个标志是测量物体的温度。
1593年,伽利略利用空气受热膨胀和遇冷收缩的原理制作了以空气作为测温物质的第一支温度计,但没有固定的刻度。
此后,又出现了以酒精或水银为测温物质的玻璃温度计,但因重复性不够好,并未形成测量标准。
1665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以冰或沸水的温度作为计量温度的参考点。
1703年,丹麦学者罗默则选用冰、水和食盐的混合温度作为零点。
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脱首先用水银制成了数值稳定的温度计,水银的使用大大扩展了测量范围,他选定了两个参考点:以氯化铵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华氏度,以人体的温度为96华氏度,中间分为96等分。
后来,又作了调整,以水的沸点为212华氏度,纯水的冰点为32华氏度。
调整后的人体温度为98.6华氏度,至今一些西方国家仍沿用这种华氏温标。
1742年,瑞典物理学家摄尔西斯,提出了一个新的测温系统,以水银为测温物质,将水的沸点定为零摄氏度,冰点定为100摄氏度,成为百分度的温标。
中国计量发展史
中国计量发展史
计量是指测量和检定各种物质、能量、物理量、化学量等,其目的是保证各种标准的一致性,保证各种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
中国计量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当时已经出现了制作计算器的技术,计量技术也开始逐渐发展。
清朝时期的乾隆年间,计量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强制性的计量规定和标准,如《度量衡制度》、《乾隆角器法令》等。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文化名人对于计量的论述和研究,如首创刻绘天球仪的郑板桥、著名数学家李冶等。
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技术并逐渐引进了先进的计量设备和技术,形成了现代计量的基础。
1949年后,中国计量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计量法规体系和计量标准体系,加强了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了计量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应用。
2014年,全国计量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计量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到2020年,中国计量事业已经进入了“十三五”规划期,加快推动计量科技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计量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计量学发展史
计量学发展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XXX1 计量学的发展1).原始阶段以经验和权利为主,大多利用人、动物或自然物体作为计量基准。
象上述“布手知尺、掬手为升、取权定重、迈步算亩和滴水计时”等,相传在大禹治水时,就使用了“准绳”和“规”“距”等计量器具,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这一史实大家都知道。
古埃及的尺度是以人的胳膊到指尖的距离为依据的,称之为“腕尺”(约46cm),英国的码是亨利一世将其手臂向前平伸,从其鼻尖到嘴尖的距离(1yd=0.9144m);英尺是查理曼大帝的脚长(1ft=0.3038m)英寸是英王埃德加的手拇指关节的长度;而英亩则是两牛同轭,一日翻耕土地的面积(1英亩=4050平方米)。
计量制度的建立,单位标准的确定虽然都是人为的,但必须具有权威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武力征服了各诸侯国,颁发了统一度量衡诏书,同时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度量衡制度。
后经汉代的改进、完善,成文于典籍而被历代遵循,奉为圭臬。
此后每经改朝换代,都要探究古制之本,以确定当朝度量衡和计时单位标准。
历代流传下来的器物不断被发现,其传承关系明确便是有力的证明。
直至清朝,无论是度量衡或计时制度都是秦汉古制的沿袭。
今犹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太和殿前的鎏金铜嘉量和晷便是有力的物证。
中华民族的祖先,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天文观测,创造了里亩、尺寸、升斗、斤两等度量衡单位制和年、月、日时、刻等计时单位。
以当时先进的科学方法,制定了单位量值标准,不断完善测量器具和则量方法,使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科技文明,都能在时空坐标上定格记录下来,其量化的数据真实、可比。
中华悠久的文明史流传下来的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许多与计量有关的器物和文字资料,记录和讲述了一个个生动而有价值的故事。
如考古学家曾统计过,在100多座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墓葬中,出土了数量不等的天平、砝码,它们是用来称量可切割的黄金贷币的。
反映了楚地盛产黄金、经济繁荣、商贾活跃的社会面貌。
论述我国计量发展简史,国际计量发展简史,对他们的发展脉络进行
论中国古代计量与现代计量的发展一、度量衡“度量衡”名称源自《书•舜典》“同律度量衡”。
《汉书•律历志》阐明其意,随后历代都沿用这个名称。
度量衡是计量长短、容积和轻重的统称。
二、度量衡的起源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从利用工具到制造工具,包含着对事物轻重、多少、大小、长短、软硬等的思考过程,逐渐产生了形与量的概念。
在自然界漫长的生活中,人们学会了用感觉器官耳听、眼观、手量来进行测量。
由此来作为"计量基准"依据,用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它天然物如动物丝毛、植物果实或动物等。
正如《孔子家语》所云“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
可见,先辈们的传统计量是以经验为主的初级阶段。
我国计量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人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公元前26世纪《大戴礼记五帝德》中黄帝设置了"衡、量、度、亩、数"五量。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
禹在治理水患、划分九州的过程中,就以自己的身长和体重作为长度和质量的标准,治水时还制作了准绳为测量工具,建立了初步的度量衡制度。
这种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计量有了自己的起步。
传统计量是在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开始自己的发展步伐。
进入夏朝以后,中华大地出现了国家这一社会组织形式,在国家形成以后,国家机器的运转:征收赋税,发放俸禄,造兵器,建城池,修水利,生产分配、交换等等,都离不开计量的技术保障。
因此,夏朝的建立,度量衡制度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政论家进一步主张把建立统一的度量衡作为治国方略。
《管子•明法解》说:“明主者一度量、立仪表而坚守之,故令下而民从”、《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淮南子•本经训》则认为:“谨于权衡,审乎轻重,足以治其境内矣”。
其意为“推行划一的度量衡制度,谨慎法度宽严,天下的民众就会遵从国家的法令,服从君主的统治”。
到了商朝,度量衡的应用更加普及,商代牙尺为中国2000多年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础。
世界计量发展的历程
世界计量发展的历程计量,作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工具,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量的方式、工具和标准也在不断演进。
本文将带您回顾世界计量发展的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从简单到复杂,揭示计量如何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1. 古代计量:简单工具与标准在古代,计量主要依赖于人体、简单的工具和自然物体。
例如,人们使用手臂、脚步和谷物来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精确的工具,如埃及的丈量棒、中国的木工尺等。
这些工具虽然简单,但为后来的计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中世纪计量:标准化与精确度提高中世纪时期,随着贸易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人们对计量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一时期,计量器具开始标准化,并且有了更严格的校准制度。
例如,欧洲的“米”和“千克”基准逐渐确立,为全球计量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工业革命:机械化与标准化工业革命时期,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量器具的革新。
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精确的机械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
同时,国际计量大会的成立促进了各国计量标准的统一,为全球贸易和交流提供了便利。
4. 20世纪至今:科技驱动的计量革新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对计量产生了深远影响。
电子技术、光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得计量器具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例如,原子钟、激光干涉仪和质谱仪等高科技计量设备的出现,为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生活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国际计量局(BIPM)的成立和米制公约的签署,进一步推动了全球计量标准的统一和协调。
今天,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国际单位制(SI),这一制度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科研、工程、贸易、教育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计量基础。
世界计量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全球的过程。
每一次技术的突破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都推动了计量的进步和创新。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量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世界计量发展历程
世界计量发展历程
世界计量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古典阶段:计量起源于量的概念,量的概念在人类产生的过程中就开始形成。
人类在同自然界漫长的斗争中,逐渐产生了形与量的概念,并学会了用感觉器官进行计量。
这是一个以经验为主的初级阶段。
- 经典阶段(近代阶段):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订,标志着计量经典阶段的开始。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计量摆脱了利用人体、自然物体作为“计量基准”的原始状态,进入以科学为基础的发展时期。
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这个时期的计量基准大都是经典理论指导下的宏观实物基准。
- 现代阶段:现代计量的标志是由以经典理论为基础,转为以量子理论为基础,由宏观实物基准转为微观自然基准。
现代计量以当今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使基本单位计量基准建立在微观自然现象或物理效应的基础之上。
现代计量基准的稳定性和统一性为现代计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计量学发展史
计量学科在世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计量这个词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一直被称为“度量衡”。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建立起封建专制的大一统国家,施秦制,统一度量衡。
从我国几千年前就开始有了统一的计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计量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在世界上,不仅仅是科学技术领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社会科学领域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在不同的时代,计量学科的意义与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一. 计量学科在古代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以中国为例,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也内含着一部量和单位制的计量发展史。
在古代,计量的范畴一般都局限在“度量衡”,只是到了近现代有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需求促进,才形成近现代计量。
而在这一时期,度量衡在这个时代起了特殊的作用于意义。
度量衡的源头,可追溯到原始人群。
原始人群从植物的采集猎取,肌体对气温的感受,对日月星辰的变化和观察等,逐步有了数和计数的概念。
从食物的分配,石块木棒简单工具的制作,逐步有了量和比较的概念。
最初,人们依靠自己的眼睛和手等感觉器官,逐渐发展到以人的某一部分为参考来比较区分。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随之出现了进行交换活动的“市”,当时的交换仅是原始的物物交换而已。
“市”的出现与发展为早期的度量衡器具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在父系社会后期,又出现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这是人类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这次分工促进了市的发展,交换成为经常性的人类生活活动。
这使度量衡得以产生。
有记载,黄帝“设五量”,指权衡、斗斛、尺丈、里步、十百,其中前三种就是度量衡,当时就已经有了比较正规的度量衡器具,也有了制度和管理的认识。
中国历史上的大禹治水,度量衡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秦朝统一中国,我国向封建社会转化,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度量衡的使用,促进了度量衡形成有定型的器具和成熟的单位制,这期间不仅是一种计量,还是统治阶级向劳动人民收取赋税的经济统治工具,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计量学的发展史:从国王的脚到光学系统
计量学的发展史:从国王的脚到光学系统计量学起源于古代。
最初的测量形式是为促进商业发展和记录人类活动而设立的。
时间、重量和长度是最早的测量标准。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尺寸测量方法经历了数次演变。
下面是其中最重要的里程碑:1789 年以前国王的脚据科学家们估算,欧洲各国采用的计量单位多达一千多种。
pied du roi(国王的脚)是其中的卓越代表,是广泛采用的计量单位。
然而,许多商人各自使用自己的测量工具,这为欺诈、勒索和歪曲留下了空间。
直到公制系统建立,人类才开始进行度量系统的统一。
1795公制系统法国大革命政府推出了公制系统,即现在的国际单位制。
一米最初是指北极经巴黎到赤道之间距离的千万分之一。
当然,尽管米的定义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但至今仍是所有测量工具的参考长度单位。
1840摄影测量François Arago摄影术诞生后不久,摄影测量法便已开始使用。
这要归功于法国大地测量学家François Arago。
他向法国科学院提出了一种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
借助这项技术,他可以基于不同视角拍摄的照片来确定对象的空间位置,而无需预先知道镜头的位置。
1848SYSTEM PALMER(外径千分尺)法国发明家 J. Palmer的“System Palmer”获得专利,这是迄今仍广受认可的第一个采用 U 型主架的千分尺。
现代的千分尺仍在效仿 System Palmer 的 U 型主架、测微套筒、套筒、测杆、基准座等基本设计。
此外,所有千分尺和其他手工工具必须仍可溯源到国际标准。
1887迈克耳孙干涉仪美国物理学家 Albert A. Michelson 认为,相对以太运动的探测是可以测量的。
为此,他发明了一种叫做干涉仪的新仪器。
他的实验结果表明,地球没有相对以太运动。
这一论据改变了物理学的基础,促进了 1905 年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
1960年Maiman研制成功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从此开始了光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计量学发展史论文
计量学发展史一、计量的起源和发展5000年前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需要时间、长度和质量的测量达到一致,由此产生了计量活动。
保证测量统一的基本要求是全部测量溯源于计量标准,计量标准和社会对测量的道德信任构成了古代计量体系。
中国在3500年前的商朝就建立了长度、质量和容量的计量标准,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检查计量器具(每年两次),在商贸和制修造武器、车辆、手工业品领域的检查是强制性的。
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对计量体系的需求,同时推动了计量技术、方法和计量立法的发展,现代国家计量体系从科学计量和法制计量两个方面逐步发展建立起来。
19世纪工业和贸易的显著增长,促使工业化国家统一各种工业、行业的计量单位,全面建立国家计量基标准。
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建立国家计量院,建立保存国家计量基标准并提供量值传递,标志着现代科学计量体系的建立。
量传的实现和国家的量值统一需要国家立法建立管理体制,工业化国家在建立国家计量院的同时,对贸易计量器具建立了国家型式批准和检定证书制度,以法制管理的形式保证计量器具满足使用要求,法制计量从贸易领域逐步扩大到政府管制、医疗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领域。
1947年工业化国家开始了对计量技术机构的能力进行考核和认可,保证政府和公众对其从事法制计量任务的能力的信任。
二、计量对社会经济贸易的影响和意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分散在各行业和各领域的计量体系初步形成了以科学计量体系和法制计量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国家计量体系,各国、各行业和社会各方面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实践阐述了国家计量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1967年Hintoon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提出了国家计量体系的概念,美国国家计量局NBS在1976年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概念。
国家计量体系是为了获取社会、公众和科技等领域描述、预测、联络和管理需要的客观测量,国家利用的知识性、实施性、技术性和管理性的活动和机构。
它包括五个层次:量和单位的定义;实现量和单位定义的技术基础;保证各种测量准确的计量能力;量传体制和实施;最终用户的测量。
计量发展历程讲解稿
计量发展历程讲解稿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计量发展历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计量发展历程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各种简单的工具来测量物品的长度、重量等属性。
这些简单的计量工具对于人们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计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量学的研究逐渐深入,计量理论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在古代,许多文明古国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例如,古埃及人发明了用于测量土地面积的计量工具,并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计量系统。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也提出了一些计量问题,并进行了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量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到了18世纪,人们开始对计量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当时,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首次提出了误差理论,奠定了现代计量学的基础。
19世纪,计量学在欧洲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不仅深化了理论研究,还涌现出许多重要的计量学家。
20世纪是计量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国际贸易的增加,计量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为了确保国际贸易的公平和准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国际计量系统。
这一系统通过制定统一的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推动了国际贸易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到了现代,计量学已经成为一门高度专业化且广泛应用的学科。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还是经济贸易领域,计量学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计量学的研究和实践也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促进。
总结一下,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完善。
从古代的简单工具到现代的国际计量系统,计量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望未来计量学能够继续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更精确和可靠的支持。
计量学发展史资料
N,即频率v为:
H
Nv 该式表示时间和频
并把地球自转一周
。由于地球轨道不是圆形,地球赤
23°27′的夹角,因此一年中每个视太阳日都
时间的定义有两种含义:1.时间间隔 2.时刻 是可是时
而时标则是由时间间隔连续累加而得到的。时
我也就将这学期所学到的,了解到的计量学的基础
在我看来任何一门学科之间都会
计量学不仅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和我们所学
从计量学中我学习到了细心,注意任何一个细节,
让观众感觉不真实。所以各个方面都
一
DV都会有他严格的制造标准,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计量
因为一个细微的表情或许都会有一个不同的
我深知计量学的重要性,也知道了“精
这一词在我们生活中占据了多大的分量。我觉得今后有机会我还
SI单位(包括SI基本单位,SI辅助单位和SI导
。国际单位制有四个特点,分别是通用性,简明性,实用性,
1/299 729 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
其原
1960
-86原子辐射的橙黄谱线波
,
1提升到9104。
SI词头,即千克不是倍数单位,而克却是分数
-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相对应的辐射的
300
从十八世纪五十年代起,法国科学家们开始寻找一个适
1791年法国国民会议采纳了根据子午线弧
1799年测绘学家的大地测量工作最终
12月10日,颁布法律确定米
1837年7月4日的法令终于确定法国从1840年1月1
。19世纪初,米制开始走向世界。1954年。第十
6个
国
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采用
86
以及计量的法制和管理等。计量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计量学发展史
计量学发展史########## #########年###月学习和研究计量史的意义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及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的一切。
就重要性而言,它事关国计民生,是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技术保障,是确保国家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对于这样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其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我们知道计量史的研究和学习是国家基本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一个社会,当其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会随之增加。
在这种追求中,对历史的关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对于具体学科而言,它扮演的社会角色越重要,人们对其历史就越关注,这就是政治史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经久不衰的热情的原因之所在。
这种关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历史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高低,现代化程度越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越丰富,对历史的关注也就越强烈。
对于计量而言,也不例外,随着世界的发展,随着计量科学的进步,计量学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引入计量分析法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计量分析法可以提高古代文学研究结论的精确性、稳定性和验证性,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一个更加宏观的视野,以探索古代文学的基本规律,从而提升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科学性。
由于古代文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对古代文学研究中理论上可以确定的变量、基本可以确定的变量可以运用计量分析法,但对不可确定的变量则应当避免使用计量分析法。
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计量分析将会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但与定性分析法相比,将处在相对辅助的地位。
例如春秋末期,楚国已使用小型权衡器——天平砝码称量黄金货币,按杠杆原理制作精巧,最小的砝码只有0.2克,当时称量的金饰件可以精确到四分之一铢,相当于16毫克。
开始制作的新锰铜卡尺,可以测量工件的圆径和孔的深度,这项重大的发明适应当时手工业成批生产提高测量工效的需要。
据考证,我国在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时期已有了杆秤,这是对世界计量技术的重大贡献。
计量学发展史计
计量学发展史计专业:艺术设计姓名:蔡治军学号:1201800117计量学的发展在生活中的意义计量这个词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一直被称为“度量衡”。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建立起封建专制的大一统国家,施秦制,统一度量衡。
从我国几千年前就开始有了统一的计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计量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在世界上,不仅仅是科学技术领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社会科学领域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在不同的时代,计量学科的意义与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近代计量学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影响了世界格局的改变。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没有科学技术,便不可能有人类的今天。
其实,计量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为了探讨、分析、研究、掌握和利用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所有的事物都是由一定的“量”组成,并通过“量”来体现的。
为了认识量并确切地获得其量值,只有通过计量。
比如,哥白尼关于天体运行的学说,是在反复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并在伽利略用天文望远镜进行了进一步观测之后而确立的;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被牛顿的敏锐观察所揭示,并在百余年后经卡文迪许的精密测试而得到了确认。
历史上三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充分地依靠了计量,同时也促进了计量的发展。
因为缺泛,所以才要节省。
这是经济学的基础,研究节省是经济基础学的核心。
计量经济学就是要对节省这个核心问题作出精当的回答。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复杂的经济类学科,今天引用只不过是想仿某些公司借壳上市一样,借其壳而说说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这个构想渊源于云南电视台经济频道,有一句话就是“经济即生活”。
村上春树在他的小说中说过“经济生活的X侧面,就是X生活的经济侧面”。
可见,经济与生活是人所特有的两个内在侧面。
从个人生存历史看,人的生命一开始就涉及经济问题,人的出生、吃、穿、住、行、教育这一类属于个人消费范畴。
计量发展史
商王朝,开始有计量器制。已出现度量衡器制和计量年月 日的历法。商代有传世的一支骨尺、二支牙尺。 商代甲骨文中 有土地面积单位“田”字;采用干支记日法和“十三月”的记 载。这是中国设置闰月的开端,为中国传统历法奠定了基础。
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有明确的计量重量单位锊,并 出现了计量昼夜时刻的漏刻。春秋战国时期把度量衡看作权力 和社会公正的象征。《管子·七法》:“尺寸也,绳墨也,规 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谓之法”。把颁行度量衡制作为治国 方略,用度量衡的准确一致来比喻法律的公正性。
计量发展史
罗建姜玲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重庆,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的原
始社会末期。黄帝“设五量”,简称为度、量、衡、里、数。 “度、量、衡”是我国古代对长度、体积、重量计量的统称。
夏王朝,人们开始追求朴素的度量衡标准,大禹治水用 “准”定平直,“绳”测长短,“规”画圆,“矩”画方。 “矩”还可以用来定山川之高下、大地之远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度量衡单位量值经历着激烈的变 化过程。公元589年隋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至隋文帝, 又把经过南北朝而混乱的度量衡再一次统一起来,这是中国第 二轮统一的度量衡单位量制,从此以后我们的度量衡制度进入 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时期。
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历史
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历史化学计量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化学物质的数量关系和量的转化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布鲁诺·福布曼(Robert Boyle)在实验中发现气体体积与压强成反比的定律,同样地,维托里奥·阿梅德奥·阿维格纳(Vittorio Amadeo II Avogadro)在1811年提出的等容定律也为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科学家对化学计量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例如,约瑟夫-路易斯·盖-吕萨克(Joseph-Louis Gay-Lussac)在1805年发现了气体反应中的体积比例关系并提出了盖-吕萨克定律,阐述了容积法则;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查焦夫斯基(Alexandre-Emile Béguyer de Chancourtois)在1862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特征;丹尼尔·缪尔(Daniel Berzelius)在1813年提出了重量当量的概念,这些发现都为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20世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统计力学的应用为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同时,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伦斯(Friedrich Wöhler)创立了有机化学计量学,探索了有机物质的数量关系,并发现了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体现象。
此外,像亨利·莫泽利(Henry Moseley)的X射线研究、约翰·道尔顿原子论的发展等也为化学计量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实验结果。
总之,化学计量学的发展与化学科学其他领域一样,历经数个世纪的积淀和探索,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完善,拓宽了我们对物质化学特性和规律的认知。
计量发展历程讲解稿
计量发展历程讲解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计量发展历程。
计量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古至今,计量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我将带大家回顾一下计量的发展历程。
计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埃及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计量的民族之一。
他们使用天平来测量黄金和其他贵重物品的重量,这被认为是计量的起源。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测量和计数方面也有很多贡献。
他们发明了一种称为“标尺”的工具,用于测量直线距离。
古代文明的计量技术不仅在贸易和建筑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对实验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中世纪的欧洲,计量发展相对停滞。
到了16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量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实验科学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计量学的进一步发展。
1637年,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在其著作《几何学》中提出了坐标系和坐标表示法,使得测量变得更加准确和精确。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各国的计量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95年,法兰西共和国建立了国家计量系统,并采用公制单位进行计量。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测量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准确的温度计,并对热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19世纪后半叶,计量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
1875年,国际计量组织(BIPM)成立,致力于统一国际计量标准和检定程序。
在20世纪,计量工作继续取得重大突破。
20世纪60年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量工作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
1983年,国际单位制(SI)正式确立,取代了原先的公制单位制。
21世纪,计量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计量在贸易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国之间的贸易和合作都要依靠准确的计量结果。
计量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计量在环境保护和能源管理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计量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程的缩影。
世界计量发展的历程
世界计量发展的历程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测量和计量的需求就一直存在。
然而,世界计量发展的历程却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
从最初的用手指测量长度,到如今的精密仪器和标准化体系,人类的计量能力不断发展,推动了科学、工程和贸易的进步。
在古代,人们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进行测量。
比如,埃及人使用了水平测量仪来确定建筑物的水平度,中国古代智慧的体现之一是发明了“秤砣”,用于测量物体的重量。
这些简单的测量工具为人类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计量方法,但限于技术和知识的发展,计量的准确性和标准化程度有限。
随着科学的发展,计量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在18世纪,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以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为基础的计量标准体系。
他使用了水的沸点和凝固点来定义温度的单位,使用一个标准铂金器来定义长度的单位。
这些标准的提出,为计量的精确性和可比性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是计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国际上开始出现了一些为了促进贸易和科学研究而建立的计量组织。
1875年,国际计量局成立,致力于制定国际统一的计量标准和测量方法。
这一组织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合作平台,推动了计量科学的发展。
20世纪是计量发展的高速增长阶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精密仪器的出现使得计量的准确性有了巨大的提升。
同时,国际计量局也不断完善和推广国际统一的计量标准。
这些努力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计量结果可比性更强,促进了贸易的便利和科学研究的合作。
近年来,计量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计量和电子计量的概念逐渐崭露头角。
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来进行计量,并将测量结果与其他数据进行无缝整合。
这为计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世界计量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精确的过程。
人类对于计量的需求推动了计量科学的发展,而计量科学的进步又反过来推动了科学、工程和贸易的发展。
计量的发展是人类智慧和技术进步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计量发展简史
计量发展简史大体可分为原始、经典和现代三个阶段。
原始阶段以经验和权利为主,大多利用人、动物或自然物体作为计量基准。
象上述"布手知尺、掬手为升、取权定重、迈步算亩和滴水计时"等,相传在大禹治水时,就使用了"准绳"和"规""距"等计量器具,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这一史实大家都知道。
古埃及的尺度是以人的胳膊到指尖的距离为依据的,称之为"腕尺"(约46cm),英国的码是亨利一世将其手臂向前平伸,从其鼻尖到嘴尖的距离(1yd=0.9144m);英尺是查理曼大帝的脚长(1ft=0.3038m)英寸是英王埃德加的手拇指关节的长度;而英亩则是两牛同轭,一日翻耕土地的面积(1英亩=4050平方米)。
经典阶段一个以宏观现象与人工实物为科学基础的阶段,标志是1875年签定的《米制公约》。
包括根据地球子午线1/4长度的一千万之一建立了铂铱合金制的米原器;根据一立方米水在在规定温度下的质量建立了铂铱合金制的千克原器;根据地球饶太阳公转周期确定了时间(历书时)单位秒等。
它们形成一种基于所谓自然不变的米制,并成为国际单位制的基础。
但是这些宏观实物基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地点的变动,其量值不可避免地受物理或化学性能缓慢变化的影响而发生飘移,从而影响了复现、保存,并限制了准确度的提高。
早在1870年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J.G.麦克斯韦就指出,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应当建立在原子波长、频率、和原子质量中,而不是在运动着的星体或物体上。
现代阶段以量子理论为基础,由宏观实物基准过度到微观量子基准。
国际上以正式确立的量子基准有长度单位米基准、时间单位秒基准、电压单位伏特基准和电阻单位欧姆基准。
从经典理论来看,物资世界在做连续的、渐进的宏观运动;而在微观量子体系中,事物的发展是不连续的、跳跃的也是量子话的。
由于原子的能级非常稳定,跃迁时辐射信号的周期自然也非常稳定,因此跃迁所对应的量值是固定不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学发展史
计量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和地位
计量,过去在我国称为度量衡,只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逐渐以"计量"取代"度量衡"这一称谓。
沿用了两千多年的度量衡,其原始含义为长度、容积、重量的计量,主要器具为尺、斗、秤。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亦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可以说,计量是度量衡的发展;也可以说,计量是现代度量衡。
显然,"计量"比"度量衡"更确切、更广泛、更科学。
在我们的社会活动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大量的各种不同的测量,科学实验、工农业生产、商品流通、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测量,而且在测量过程中都在追求准确性。
没有准确的测量,则科学实验数据虚假,工艺过程无法控制,产品加工质量低劣,能源消耗心中无数,贸易结算产生分歧,市场买卖短斤少两,医疗卫生锆诊错治等,将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使社会经济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经济秩序发生混乱。
计量工作就是为测量的准确提供可靠的保证,确保国家计量单位制度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
可见,计量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是确保社会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计量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计量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计量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没有科学技术,便不可能有人类的今天。
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为了探讨、研究、分析、掌握和利用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所有事物的基础都是"量",体现形式仍然是"量"。
为了准确地获得这些量值,只有通过计量。
比如,哥白尼关于天体运行的学说,只是在伽例略发明了望远镜,进行了实际观察之后才得以确立的;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尽管早已被牛顿所揭示,但直到百年之后,经过实际测量的验证,才被确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在光频精密测量的基础上获得了比较精确的光速c值后、才得到了比较明确的验证;李政道和杨振宁关于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理论,也是吴健雄等人在进行了专门的计量测试后才
验证的。
从经典的牛顿力学到现代的量子力学,各种定律、定理,都是经过实际验证才得以确立或被承认的。
计量正是所有验证的技术基础与重要的手段。
历史上三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充分地依靠了计量,同时也促进了计量本身的发展。
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导致以机器为主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为基础的作坊,使生产力得以迅速的提高,从而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当时,经典力学和热力学是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蒸汽机的研制和应用的过程中,都需要对蒸汽压力、热膨胀系数、燃料的燃烧效率、能量的转换等进行大量的计量测试。
力学和热工计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以电的产生和应用为基本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更加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等,为电磁现象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电磁计量的开展。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随着量子力学、核物理学的创立和发展,电离辐射计量逐渐形成。
核能及化工等的应用和发展,导致了第三次技术革命。
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更加迅速,原子能、化工、半导体、电子计算机、超导、激光、遥感、宇航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计量日趋现代化,由经典计量进入了量子计量的新阶段,计量的宏观实物基准正在向自然(量子)基准过渡。
新的米定义和原子频标的建立,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长度和频率的精密测定,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比如光速的测定、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的探测、航海、航天、遥感、激光等许多科技领域,都是以频率和长度的精密计量为重要基础的。
至于当前人们广泛谈论和关注的所谓第四次技术革命,将引起科技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人类将进入"超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
那时,不可再生的石化燃料能源将转换成可再生的太阳能、海潮发电等新能源,钢铁、机械、汽车、橡胶等传统产业部门将为电子工业、宇航工程、海洋工程、遗传工程等新兴工业所取代,等等。
这场技术革命的先导是微电子学和计算机,而集成电路的研制又可以说是先导的核心。
集成电路的研制,没有相应的计量保证是不可想象的。
比如,硅单晶的物理特性、几何参数,超纯水、超纯气的纯度,化学试剂、光刻胶的性能,膜层厚度、层错位错,离子注入深度、浓度、均匀度以及
工艺监控测试图形等的测定,都是精密计量。
当前,我国集成电路的研制尚比较落后,计量工作跟不上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理学的成就,为计量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前提,同时也对计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计量学的成就,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正如门捷列夫所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
聂荣臻同志也明确指出: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没有计量,寸步难行。
计量与贸易
计量是贸易赖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可以说,现代贸易若无计量保证是难以想象的。
计量是把好贸易中商品数量关的重要手段,贸易中很多商品都是根据商品的量来结算的,而商品的量必须借助计算器来确定。
计算器具量值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买卖双方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大宗物料的贸易,影响就更为突出。
计量也是把好贸易中商品质量关的重要保证,任何一种商品的质量,总是以若干个参数指标来评价,而商品参数指标的科学测量都是依靠计量测试来完成的。
通过把好计量商品的质量关。
还能增加商品的竞争能力。
随着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发展迅速,计量显得更为重要。
由于我国经济的崛起,我国各行各业的大小企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正在按国际标准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计量职能和测量的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也正在按照国际标准推行对校准实验室和检测实验室的认可,开展合格评定和国际互认。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现代测量能力,一个实验室与另一个实验室、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测量可比性,这是建立互认和相互接受的基础。
测量方法和手段不完善,量值缺乏可比性、溯源性,将影响国际贸易的进行。
计量与生产
生产的发展,经营管理的改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都与计量息息相关。
计量是工业生产的“眼睛”,是农业生产的“参谋”。
计量器具是否准确,能否正确使用,关系到生产能否有序进行,能否提高生产效率。
就工业企业来说,计量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
的数据,也就根本谈不上高质量的产品。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把计量检测、原材料和工艺装备列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足以看出计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计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计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选种、育种、施肥、土壤成分化验、作物营养成分分析、农药剂量与效果及残留物分析、农业标准化过程中的检测、农资产品参数指标的检测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都离不开计量。
计量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生产水平的大幅提升。
计量与社会经济秩序
计量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计量具有法制性。
《斜量法》规定,我国采用国际单位制,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废除非法定计量单位。
科学统一计量单位制度,是社会经济秩序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计量纠纷也日益增多,在商品流的定量包装商品分量不足,侵犯了消费者利益。
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用计量器具的失准失修,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此《计量法》规定,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工作计量器具,由政府实施强制管理,必须经检定合格才允许使用。
鉴于计量器具在保证量值统一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方面所处的特殊地位,《计量法》规定,对计量器具新产品要经定型才能投产,对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进口、销售计量器具的各个环节实施法制管理。
这些措施都极大地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计量在科学、生产、社会经济秩序、贸易、等方面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可见计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