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距今18000多年前的山顶洞人已使用骨针和装饰品
新石器时期已普遍发现养蚕、麻制品、纺织工具,玉器制作 已பைடு நூலகம்很高的水平
湖北屈家岭遗址陶纺轮
河姆渡石纺轮
河姆渡骨针
河姆渡陶纺轮
河姆渡苇编
河姆渡骨笄
良渚玉手镯
商朝的服装:上衣下裳,交领右衽(有两片衣襟,在胸前相
叠,在右侧以绳或腰带系住,不用纽扣)。
服饰的几个主要名称 衣——保护身体躯干部分的遮蔽物。《释名》:“衣,依也, 人所依以蔽寒暑也。” “衣”是上衣。 裳——下衣,保护下体部分,裙子。下裳从腰遮到膝部,从 膝到小腿部分是一种叫“行膝”的裹腿,后来又有了“套 裤”。
冠——帽子。在古人眼里,戴冠不仅是成人的标志,而且是 一种“礼”的标志。如《古今谈概》中,就讲述了一位官员 因帽子戴歪了,便丢了官位的故事。冠帽在汉代已是分门别 类,等级鲜明,仅收进《舆服志》里的就达十八种之多。清 代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汉制冠帽,但仍然将冠帽作为区别官 阶的重要标志,只是样式有所改变,如“顶戴花翎”,“顶” 指官员冠帽上的顶子,多用金、铜和珠宝制作。“花翎”是 由孔雀尾的翎羽制成,并且以冠帽上翎眼的多少标识等级。
巾——属于平民百姓的“头衣”。贵族男子满二十岁时戴冠, 而平民男子二十岁成人时只能戴巾。
足衣——人足之衣,今天的鞋与袜。古代的鞋有履(lv3)、舄 (xi4,书鞋)、屦(ju4,用麻、葛制作)、屐(ji1,木制)等名 称。
二、中国服饰的起源与发展
据有关考证,距今约五十多万年的“北京人”,已懂得将兽 皮被在身上,以保护身体,取暖御寒。
(六)依据季节构成的服饰习俗
第三讲 服饰民俗文化
一、服饰民俗文化的定义
服饰,一般是指服装、鞋帽、巾帻、首饰等物品,围绕着这 些而形成的制作技艺、使用习俗惯制以及反映的观念,即为 服饰民俗文化。
服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 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而服饰民俗更为直接地反映出一个 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类型。
(四)依据地位构成的服饰习俗
随着家族制度、社会制度的变化和阶级等级的分化, 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都促成了服饰习俗的变化,形成了 不同地位、等级的人穿戴也相应不同的特点。
(五)依据民族构成的服饰习俗
由民族传统及各民族差别形成的装束上的特色,是服饰 最鲜明的标志。民族生活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各民族在服饰上 的审美标准。服饰样式、花色都按本民族惯例形成。
(二)依据年龄构成的服饰习俗 人的一生不同阶段,年龄的差别和增长带来了生理上的
差别,同时社会仪礼对人的一生的约束也是分年龄阶段的。 因此,消费生活总是有儿童、少年、青年、成年、中年、老 年、暮年或晚年的差别,于是服饰也形成了不同年龄的类型。 比如,古代习俗中未成年的儿童穿“开裆裤”,男子二十岁 时行冠礼,要改服装,戴冠帽,与少年时代告别。随年龄的 增长,在服装样式、色彩、质料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要求。
清朝长袍马褂,旗袍。华夏衣冠开始消失。
民国剪辫易服,西风东渐。
解放后,“破四旧”,视传统汉装为封建糟粕,列宁装、中 山装一统中国大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西风东渐又掀 高潮,西装正式名正言顺地在国民开放思想里落定。
经过数次变革后,汉装迷失了方向。什么是真正的汉装?
汉装与西服的显著区别在于汉装注重“平面”讲究“意义”, 即整体裁剪宽松,主要精力在于考究的面料刺绣等装饰,并 且这些装饰细节都非常有说法,如以龙凤呈祥代表美好祝愿 和富贵,梅兰竹菊以示人品等,人与服装最终形成一个整体, “衣如其人”;而西服追求“立体”与“视觉美”,强调突 出甚至强化人体线条,外形上也是凭着设计师的灵感,以人 体为一个平台,在上面发挥自己的意愿。
盛唐开放繁荣,也是服饰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吸收胡服的 元素)。男装相对俭敛,多是圆领袍衫加襥头(一种搭拉两 个脚的软帽子),一直沿用至明;女装则表现出空前绝后的 开放、华贵和宽大。 “慢束罗裙半露胸”。
宋朝程朱理学强调封建伦理思想,服饰也表现的更沉稳严谨, 形成了更严格的官服制度。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但服制仍多 沿用宋制,同时随着棉丝的大量生产,民间服饰也异彩纷呈, 多了些市井之趣。至此,中国服饰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体系。 从形制上来说,官服已经明确到可以用颜色和补子(胸前的 绣花图案)指代官衔。一般男服都是“直缀”,即一种类似 道袍的简单长衫。
三、服饰民俗文化的特点
从实用到实用与审美的复合 (款式、图案)
社会身份的表征 文化记忆功能
广西南丹县白裤瑶
白裤瑶女装挂衣
纳西族妇女羊皮服饰上的圆盘
四、服饰民俗的分类
(一)依据性别构成的服饰习俗 表现最明显的是裙子。中国古代男女都穿裙,即“裳”,
随着衣服使用上的男女分工和不同需要,男子淘汰了裙,形 成现代的裤子,女子则在生活中始终保持了穿裙。其他如女 子的旗袍、三寸金莲等。
周代改革了上衣下裳,联成一体称为“深衣”,形成了周代 的便服。《礼记》中有记载:“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 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
一般认为汉装自身显著的特点成熟于汉,至宋明仍保留有其 鲜明的特征,即宽衣博带(宽松的服装,配有腰带及玉饰)、 大襟右衽(衣襟朝右叠加的开衫,不用纽扣)、交领大袖(衣领 相交,袖子宽大),整体风格含蓄柔静、随和典雅。
(三)依据职业构成的服饰习俗
不同的职业分工,对服饰习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人 们穿着衣物都要以自已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的便利为要求,同 时,衣服的构成原料也往往与自己的职业有一定关联。比如, 猎户的猎装,既要适应自己狩猎生产的需要,又常常是用狩 猎生产的猎物制成。现代北方猎装多用耐磨耐寒的皮装,冬 狍皮做冬猎装,夏狍皮做春秋装,翻毛皮袍做打猎伪装。其 它职业相同,渔家有渔家穿戴,牧人是牧人打扮,工匠有工 匠装束。商人、医师、屠户、厨师……各行各业的衣着服饰, 都有自身的特殊标记或样式。特别是我国僧、道服饰又受宗 教职业的影响,各具一格。服饰的职业特点是服饰的社会习 俗之一,它成为各种职业者往来的鲜明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