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明清诗文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观十四家所作,咸为可法。当选其诸 集最佳者,录成一帙,熟读之以夺神气,歌 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得此三要, 则造乎浑沦,不必塑谪仙而画少陵也。夫万 物一我也,千古一心也,易驳而为纯,去浊 而归精,使李、杜诸公复起,孰以余为可教。
——《四溟诗话》
第一,把作家独特风格的形成与“养气” 联系起来。
❖ 首尾开阂,繁简奇正,各极其度,篇法也, 抑扬顿挫,长短节奏,各极其致,句法也。点 掇关键,金石绮采,各极其造,字法也。
第三节 袁宏道与公安派的文学思想
一、文学发展观
(一)世道既变,文亦因之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 质,不逐月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 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唯识时之士, 唯能隄其隤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 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 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骚之不袭雅也,雅之体 穷于怨,不骚不足以寄也。后之人有拟而为之 者,终不肖也,何也,彼求骚而于骚之中也。
二、文学创作论 (一)独抒性灵 ①真识
见从己出,不肯依傍半个古人。 ②真趣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 浅。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 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 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Fra Baidu bibliotek之。
③真情
故劳人思妇,有时愈于学士大夫;而 呻吟之所得,往往快于平时。 ④灵感
第二,提出了“直写性情”、“文 随世变”的理论。
《三百篇》直写性情,靡不高古,虽 其逸诗,汉人尚不可及。今学之者,务 去声律,以为高古。殊不知文随世变, 且有六朝、唐,宋影子,有意于古,而 终非古也。
第三,提出了“奇正参伍”的中正 之法,要求“自我作古”。
赋诗要有英雄气象,人不敢道,我 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厉鬼不 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古人制作, 各有奇处,观者自当甄别。
(二)法因于敝而成于过
古有不尽之情,今无不写之景,然则古何 必高,今何必卑哉。
(三)各极其变,各穷其趣
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 其趣,所以可贵 。
夫诗之气,一代减一代,故故也厚,今也 薄。诗之奇、之妙、之工,之无所不极,一代 盛于一代,故古有不尽之情,今无不写之景。 然则古何必高,今何必卑。

——小说、戏曲的发展
袁宏道“性灵
李梦阳“情真
说李”贽、“童心说”、 说 汤” 显、 祖“情至
冯梦龙“情教说” 说”、
(三)通俗文学批评的新发展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封神演义》 二、复古主义思潮的纷争
第二节 谢榛、王世贞和前后七子
一、明初文论和台阁体 (一)关于台阁体
自古诗人养气,各有主焉。蕴乎内,著乎 外,其隐见异同,人莫之辨也。熟读初唐、盛 唐诸家所作,有雄浑如大海奔涛,秀拔如孤峰 峭壁,壮丽如层楼叠阁,古雅如瑶瑟朱弦,老 健如朔漠横雕,清逸如九皋鸣鹤,明净如乱山 积雪,高远如长空片云,芳润如露蕙春兰,奇 绝碝鲸波蜃气,此见诸家所养之不同也。学者 能集众长合而为一,若易牙以五味调和,则为 全味矣。
❖ 西京之文实,东京之文弱,犹未离实也。六朝 之文浮,离实矣。唐之文庸,犹未离浮也。宋 之文陋,离浮矣,愈下矣,元无文。”(《艺苑 卮言》)
❖ 七言律……篇法有起、有束、有放、有敛、有 唤、有应,大抵一开则一阂,一扬则一抑,一 象则一意,无偏用者。句法有直下者,有倒插 者,倒插最难,非老杜不能也。字法有虚、有 实、有沈、有响,虚响易工,沈实难至。
(二)李东阳的诗文观点 ❖ 坚持儒家诗论重教化的基本宗旨,又高度
重视诗的艺术规律。 ❖ 首创格调说。格是体格,与诗的音调有关
系。调指音调,诗有音调,用于吟咏。 ❖ 李东阳是复古思潮的发起者,不可能推翻
台阁体,却对前后七子产生极大影响。
二、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 李梦阳:
夫文与字一也。今人临摹古帖,即 太似不嫌,反曰能书,何独至于文,而 欲自立一门户邪?
❖ 能造奇语于众妙之中,非透悟弗能也。
❖ 或曰:“诗,适情之具。染翰成章,自 然高妙,何必苦思以凿其真?”予日: “‘新诗改罢自长吟’,此少陵苦思处。 使不深入溟渤,焉得骊颔之珠哉?”
❖ 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 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 及登临非复奇观,惟片石数树而已,远 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手。
(二)王世贞的《艺苑卮言》
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 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 声价骤起。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 历以后书勿读,而藻饰太甚。晚年,攻者渐起。
自李梦阳之说出,而学者剽窃班、马、李、 杜;自世贞之集出,学者遂剽窃世贞。故艾南 英《天佣子集》有曰‘后生小子,不必读书, 不必作文,但架上有前后《四部稿》,每遇应 酬,顷刻裁割,便可成篇,骤读之无不浓丽鲜 华,绚烂夺目,细案之一腐套耳’云云,其指 陈流弊,可谓切矣。
第一节 总 论
一、明代文学理论的重大变化
(一)文学解放思潮的出现
明代加强中央集权 硬:军事机构、特务机关 采取软硬兼施手段 软:收罗人才、开科取士 文学解放思潮的特征:
要求创作自由 主张宁今宁俗 提倡怨怼激发
(二)文学批评的内省倾向
心学兴起:
王阳明——致良知、心即理、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市民思潮— 肯定自我、肯定物欲
或问作诗中正之法。四溟子曰: “贵乎同不同之间:同则太熟,不同则 太生。二者似易实难,握之在手,主之 在心。使其坚不可脱,则能近而不熟, 远而不生。此惟超悟者得之。”
❖ 2.对严羽“妙捂”说的发挥
❖ 夫人妙悟有因,自能作古。然文字起于 鸟迹,草书精干舞剑,尔独不能因人之 悟,以开已之悟邪?
❖ 诗固有定体,人各有悟性。夫有一字之 悟,一篇之悟,或由小以扩乎大,囵著 以入乎微,虽小大不同,至于浑化则一 也。
古人之作,其法虽多端,大抵前疏 者后密,半阔者半细,一实者必一虚, 叠景者意必二。此予之所为法,圆规而 方矩也。
❖ 《明史·李梦阳传》: 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
效其体。
❖ 明·李开先:
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
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
三、谢榛和王世贞
(一)谢榛的《四溟诗话》
1.后七子理论的首创者与推进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