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与巴西

合集下载

拉丁美洲与巴西

拉丁美洲与巴西

10.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
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
() B.气候湿热
B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11.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D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 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咖啡、甘蔗、柑橘等 热带经济作物产量世 界第一。圣保罗附近 是主要产地 。
耕地面积广大,约有可 耕地3.7亿公顷;良好 的气候条件(光热充足) 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 源;铁矿储量大,矿质 优良,交通便捷。
课堂练习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 C(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巴西高原 D.西西伯利亚高原
2.位于拉丁美洲世界著名的渔场是A( ) A.秘鲁渔场 B.北海渔场 C.北海道渔场 D.纽芬兰渔场
3.拉丁美洲主要石油生产国是 (CD )
A.巴西
B.秘鲁
C.委内瑞拉
D.墨西哥
4.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运河是 B(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基尔运河 D.京杭运河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考 拉丁美洲西部为什么会形成高大山 南系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美洲板 块隆起抬升而成。
五、气候
热带雨湿林气候 热热亚带带热草沙带热 为原 漠 湿气 气 润候 候 气候 地中海主气候 温带海的洋气候 温带大气陆性气候 候 气候暖热潮湿,
以热带气候为主, 温带面积较小, 缺少寒带气 候。
A.国际海运繁忙 B.是“淡水海” C.台风多发 D.有世界著名渔场
B
END
气候:湿热的大陆(原因: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1.热带雨林 气候: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2.热带草原 气候:雨林两侧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

巴西独立与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思潮

巴西独立与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思潮

巴西独立与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思潮拉丁美洲历史上的民族主义思潮始终影响深远,从十九世纪初期至今,几乎每个拉丁美洲国家都曾经经历过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

而其中,巴西的独立运动就是其中最经典的案例之一。

巴西在殖民时期就是葡萄牙殖民,十八世纪时,随着葡萄牙国王逃亡到巴西,巴西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

但是巴西社会上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严重,而文化上又受葡萄牙的文化影响很深,这使得巴西民族自觉意识很低,同时巴西独立乃至独立后的社会进一步加剧了其社会内部的分化,这也为巴西独立以及后来的民族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巴西独立运动从十八世纪末开始,主要由葡萄牙王室和商人们进行。

当时,担任殖民当局的葡萄牙遇到了各种危机和挑战,同时,巴西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因此葡萄牙逐渐对巴西失去了掌控。

在这种情况下,王室、商人和少数民族便开始展开努力,试图建立一个独立的巴西国家,而这也成为了一种民族意识的觉醒。

最终,巴西在1822年独立,成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之一。

而其后,巴西的社会也开始展开了一系列的民族主义运动,包括了文化复兴、社会改革等。

当然,这些民族主义运动的实际效果并不强烈,但是这些运动却为巴西的民族意识较为坚定,预示着拉丁美洲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在巴西独立后也开始了自己的独立运动,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等。

这些国家都是由少数精英力量主导的运动,主要目的是推翻欧洲殖民和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

然而在独立后,一些国家也发生了内部的阶层矛盾和种族冲突,导致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失衡,而这种失衡也导致了拉丁美洲持续不断的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不过,尽管如此,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思潮还是始终影响深远。

它对于拉丁美洲社会的各个层面起到了激发和促进的作用,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个新的“第三世界”民族主义身份识别,这种身份识别将“拉丁美洲”视为一种文化和政治的统一体,长期以来影响着拉丁美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论述。

(完整版)拉丁美洲和巴西(非常详细)

(完整版)拉丁美洲和巴西(非常详细)
拉丁美洲和巴西
一、自然特征 (一)位置和范围。 1、范围。 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 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 ( 中美洲 ) 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首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 利等。 2、位置。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北接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南 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北部南部多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南 端最大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 经纬度位置: 80`W-40`W ( 北回归线 -50 ° S) ,热带为主,少部分 在温带。 (二)地形
Ⅳ . 源于安第斯山,经赤道地区入大西洋
②巴拉那河:
Ⅰ . 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
Ⅱ . 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修建有大型的伊泰普水电站
(五)自然资源
⑴矿产资源 : 石油——加勒比海沿海(墨西哥、委内瑞拉)
白银——墨西哥
铁矿——巴西
铜矿——智利和秘鲁
⑵ 森林资源——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红木、乌木等)
⑶ 独有的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
⑷ 渔业资源 : 秘鲁渔场(成因)
⑸ 水力资源 : 巴西高原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 16% ( 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世界最洪流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
⑹草场资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
( 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 )
(六)居民和经济
(1) 人种:混血种人占数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黄色人种。

探究活动 2:热带雨林分布最广的原因(提示:可从
1. 纬度 - 大气环流 2. 地形 3. 洋流角度分析)
①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空气对流旺盛。

世界地理拉丁美洲与巴西-(共73张PPT)

世界地理拉丁美洲与巴西-(共73张PPT)

1
(九)拉丁美洲的经济
1、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国家 古巴 中美 智利 委内 巴西 秘鲁 墨西 阿根
部分
瑞拉
哥廷
国家
主要 蔗糖 香蕉 铜
经济
支柱
世界 糖灌
产品
咖啡 矿 硝 石
原油 铁矿 鱼粉 原油 牛肉
咖啡 铜矿 豆
小麦
占本 86% / 54% 62% 40% 44% 62% 40% 国的 比重
1
1
亚马孙河口
思考:
(1)亚马孙河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河流的原因 是什么? (位置、地形、气候、水系、植被)
A、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多上升 气流,降雨丰富; B 、平原地形及三面向东敞开的地形山势,有 利于大西洋水汽的进入; C、水汽进入内陆后,受三面高原、山地的抬升 多地形雨; D、 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聚。(南半球 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汛期12月-3月) E、两岸上植被好、覆盖率高。
巴西农业发展的特点: ①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②机械化程度高
1
(五)巴西丰富的资源
铁矿砂储量、产量、出口量世界第二;
锰储量世界第三,产量世界前四; 铀、铝矾土储量世界第三; 森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52%,世界第二; 水利资源丰富,水电占全国供电量的86%。
自然资源丰富
1
(五)巴西的工业
巴西工业的地位:①是发展中国家中发展水平较高、 工业体系较完整的国家;②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工业国。
(二)拉丁美洲的概念及组成
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它是指美国以南所有
美洲部分的统称。因为这里的居民所用的语言是拉丁语系 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所以称为拉丁美洲。由四个部分 组成。
墨西哥 西印度群岛

拉丁美洲与巴西-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

拉丁美洲与巴西-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

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该州集
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
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据此,完成5~6题。
5.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力 D.方便产品运输
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 河口称拉普拉塔河;
上游:流经巴西,热草气候区 下游:拉普拉塔平原,亚季湿气候区 巴拉那河丰水期(11月—次年2月),但 巴拉圭河则发生在3—5月份(与巴拉 圭盆地中沼泽阻滞有关),枯水期 (8—9月);水能资源丰富,
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修建有大型的伊
拉丁美洲及巴西
1 拉丁美洲的位置与范围
拉丁美洲位的置地和理范位置围 经纬度位置
30°N 23.5°N
纬度:30N-55°S(热带为主,少部分为温带)
经度:100°W—40°W
赤道
半球位置
100°W
西半球、跨南北半球
海陆位置
23.5°S
美洲中南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
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
(2)稠密区: 西印度群岛、加勒比海沿岸、中 美地峡、巴西和阿根廷东南部、 墨西哥高原
总结: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水源、海陆位置等; 社会经济因素:开发历史、交通、经济的发展、政策、工程建设等。
人口增长特 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仅次于非洲
城市人口增长快,不断膨胀,超级城市不断涌现
③地形影响:
亚马孙平原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 开,有利于湿润水汽深入;南北高原和西部安第斯山对湿润 气流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7.拉丁美洲与巴西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7.拉丁美洲与巴西

17.拉丁美洲与巴西【教学目标】1.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及矿产等自然地理特征。

2.巴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考点解读】1.结合区域材料,分析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说明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性;2.利用地图识记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3.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基础知识】一、拉丁美洲概况1.位置和范围: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因当地居民所用语言主要是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故称之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内的北美洲南部部分,南部是南美洲。

2.地形:(1)西部山地纵列分布:拉丁美洲的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纵贯南美大陆。

安第斯山脉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从北向南高原、平原相间分布,主要有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地势起伏和缓,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3.湿热为主要气候:(1)气候湿热:拉丁美洲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热带平原低地气候湿热(不宜居),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凉爽(宜居)。

南美洲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2)湿热气候的成因①纬度:赤道穿过南美大陆,大部分位于热带。

年凉爽,多见②海陆、洋流:南美洲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巴西暖流和赤道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③气压带、风带: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东北、东南信风均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降水。

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和巴西
让我们一起回顾走过的地方
欧洲西部
西亚 南亚 非 东南亚 欧洲东部与北亚 中亚 东亚
北美
洲 2

拉 丁 美 洲
1
拉丁美洲
思考
1.为什么将该区域称为拉丁美洲 ? 2.拉丁美洲和南美洲有何区别?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800 墨西哥湾
600
400
加勒比海
23.5o N 0

地形

气候
水文 资源


1.地形: (1)北部:墨西哥高原
拉丁美洲地形
亚马孙平原
(2)西部:安第斯山脉
成因: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拉 普 拉 塔 平 原
(3)南美洲大陆东部
高原平原南北相间排列
巴 塔 哥 尼 亚 高 原
总体地形特征
• 东西分异 • 南北相间
西部高山、中部平原 东部高原
安第斯山脉 拉普拉塔平原 巴西高原 安第斯山脉 拉普拉塔平原 巴西高原
近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飞机制造
肉类加工、机械制造 石油工业
落基山脉的成因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课堂练习
下图分别是某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序号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是( C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秘鲁寒流 D.本格拉寒流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2),回答3~4题。 3.甲地区(虚线以西)多大雾天气,主要是因为(
A.沿岸有寒流流经
B.位于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 C.位于沙漠区,空气中尘粒多

高二区域地理课件拉丁美洲和巴西

高二区域地理课件拉丁美洲和巴西
水量大;落差大。
煤、石油不足;水能丰富;国际合作。
(3)植物资源:
拉丁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红木、乌木是珍贵的木材。 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
地形对其气候影响较大。
3.河流与湖泊
西部:
以安第斯山为界,分属大西洋和太平洋水系
东部:
①河流短小;
②河流大致自东向 西注入太平洋,归 属太平洋水系;
③水流急,支流少;
④流域面积均较小, 流量较小。
①河流源远流长;
②河流大致自西 向东注入大西洋, 归属大西洋水系 支流多;
③上游快,下游 慢,支流多;
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 ★ 属于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南北走向
雄踞七国: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 秘鲁 、玻利维亚 、智利 、阿根廷
成因: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
南美洲南端海岸线破碎?
① 在南极洲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 动活跃,岩石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② 地处西风带且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 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 ③ 地处西风带沿海地区,沿岸风浪大, 海水侵蚀作用强; ④ 纬度高且山体高大,冰川侵蚀作用强。
赤道恰穿过大陆宽广部分,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 之间,热带范围广(占2/3);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 亚热带、温带气候大受局限。 ②大气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控制地区面积大。
③洋流:大陆沿岸有巴西暖流等,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④海陆位置:周围海洋广阔,海洋对气候影响明显;
⑤地形影响:
山脉东侧面积辽阔,分布着地势较低的高原和平原且向大洋敞开, 便于湿润海风深入内陆,并处在迎风坡处;山脉南端西侧多地形雨

世界地理(10) 拉丁美洲与巴西

世界地理(10) 拉丁美洲与巴西
一、拉丁美洲概述——位置
1、经纬度位置:
纬度:23°26′N-0°-
60°S
经度:4(0°热W带-8和0°亚W热-1带00)°W
2、海陆、板块位置:
美洲中南部。东临大西洋, 西临太平洋,北临墨西哥湾和 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 南极洲相望。西部为美洲板块 和南极板块交界处。
一、拉丁美洲概述——组成和国家
高原,水量充沛,水能丰富。
一、拉丁美洲概述
4、河流与湖泊
(3)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
地势最高的大型淡水湖,陷落 于安第斯山脉盆地中,湖面海 拔3821m,最深达280多m,湖水 源自高山冰雪融水。
(4)乌尤尼盐沼:位于玻利
维亚西部高原,海拔3656m,雨 量稀少,气候干旱,仅在夏季 积水形成盐沼。素有“天空之 境”的美誉。盐、锂资源丰富。
三、拉丁美洲人文特征
2、经济 拉丁美洲均为发展中国家,巴西、墨西哥是
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受历史殖民影响,经济结构以生产 和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热带经济作物、矿产)。
(1)农业:
(2)工业:
①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 香蕉、烟草、可可等(种植园农业) 巴西:钢铁、汽车、飞机
②商品农业:巴西、阿根廷 墨西哥、委内瑞拉:石油
二、拉丁美洲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
(2)主要地形区: 北部:墨西哥高原 南美洲: 西部:安第斯山脉(板
块挤压,多火山、地震)
东部:平原、高原相间
(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二、拉丁美洲自然特征
2、气候特征
(1)湿热为主的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亚马孙平原: 墨西哥东南部: 巴西东南部:
风的影响密切相关。而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 制而形成的,二者的形成原因明显不同。

巴西的独立与帝国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先驱

巴西的独立与帝国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先驱

巴西的独立与帝国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先驱巴西的独立与帝国: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先驱巴西,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南美洲国家,曾经是葡萄牙殖民地的一部分。

然而,在1808年的里斯本地震之后,葡萄牙王室被迫迁至巴西,这一时期为巴西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巴西的独立之路,以及其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影响与贡献。

一、葡萄牙王室的流亡与巴西的特殊地位1808年的里斯本地震给葡萄牙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动荡,葡萄牙王室在英国的帮助下被迫迁至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这一时期标志着巴西成为葡萄牙帝国的中心,并具备了特殊的地位。

随着王室的到来,巴西开始迎来了现代化的改革和发展。

二、从里约热内卢宣布独立到巴西帝国的建立1822年,里约热内卢的摄政王佩德罗一世正式宣布了巴西的独立,成为帝国的君主,他在巴西统治了将近五十年。

佩德罗一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其统治,包括减少葡萄牙的影响、实行社会改革以及提倡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

三、巴西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联动与影响巴西的独立对拉丁美洲的其他殖民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先驱地位使得巴西成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一个激励力量,并为邻国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在巴西独立之后的几十年里,拉丁美洲的其他国家相继脱离了殖民地的枷锁,迈向自由与独立。

四、巴西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巴西帝国虽然在建立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后期却遭遇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它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面临许多困难,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衰落。

然而,巴西的独立和帝国经验仍然为后来的巴西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巴西的独立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先驱,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巴西帝国的兴衰是巴西历史中一个重要的篇章,它在巴西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应该认识到巴西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的地位与贡献,它的历史与文化对整个地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和巴西
南美洲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60 °W 23.5oS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思 考 拉丁美洲西部为什么会形成高大山系?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
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
★ 属于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南北走向 ★ 雄踞七国: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 鲁 、玻利维亚 、智利 、阿根廷
⑵主要河流: 1、第一大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最广),
第二长河
①亚马孙河 2、水量大:流经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 3、支流多,流域广:平原广阔,水流平缓,
利于航运
4、源于安第斯山,经赤道地区入大西洋
1、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
②巴拉那河
称拉普拉塔河 2、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修建有大型
的伊泰普水电站
巴塔哥尼亚沙漠)——地形因素
3、安第斯山西侧自然带南北狭长,热带荒漠带向赤道延伸
——地形和寒流
4、南美洲缺失亚寒带、寒带气候、自然带
——海陆分布(陆地缺失)
比较拉美气候与非洲气候 的异同
(4)比较拉丁美洲与非洲气候类型的异同,并简要说明原 因
相同点:以热带气候为主,分布广泛,缺少寒带气候 ;
由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回归线之间的热带
为什么南美洲人口稠密区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气候湿润;地 形平坦,适合人类活动; 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业 发展;沿海地区,多良 港,交通便利;开发较 早,经济发展基础较好。
(二)农业 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
(1)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可可、棉花、 烟草产量也较多。
拉丁美洲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在世界的地位
★ 矿产资源丰富
墨西哥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51讲 热点六 拉丁美洲——巴西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51讲 热点六 拉丁美洲——巴西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巴西红木成为提琴琴弓原料的主要原因是( D )
A.材质稀有 B.运输方便
C.木质颜色 D.木质坚硬
3. 用 巴 西 红 木 加 工 提 琴 琴 弓 的 企 业 布 局 在 欧 洲 的 最 主 要 原 因 是
( C)
A.临近市场
B.运输成本低
C.加工技术先进 D.气候温和
高原、D 中美 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内的北美洲部分,南部是 南美洲 。
(2)地形 ①北部是E 墨西哥 高原。 ②西部F 安第斯 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③东部高原、 平原相间排列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G 巴西 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H
亚马孙 平原
(3)气候 ,也有面积广阔的 热带草原 区。
气候
(4)自然资源 ①矿产:银(墨西哥高原)、铁(巴西高原)、 铜 (智利、秘 鲁)、石油(墨西哥、委内瑞拉)。 ②水力: 巴西 高原的河流。 ③植物:热带雨林、红木、乌木。 ④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 ⑤渔业: 秘鲁 渔场。 (5)居民和经济 ①居民:以 混血 种人为主,西印度群岛、巴西 东南 部、阿根廷 沿海等人口稠密。 ②经济: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国;粮食作物以 玉米 为主。
题组精练
[2020·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期末]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市场, 巴西红木是制造各种提琴琴弓的重要原料。巴西红木主要生长在临海的高 温暖湿环境,生长极为缓慢,成材大概需要80年,故其原生林面积较小, 经济价值高。下图为“巴西区域简图”。据此完成1~3题。
1.巴西红木最可能生长在图中的( A )
热点六 拉丁美洲——巴西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和巴西

经济
咖啡 矿
支柱

产品

原油 铁矿 鱼粉 原油 牛肉
咖啡 铜矿 豆
小麦
占本 86% / 54% 62% 40% 44% 62% 40% 国经 济的 比重
目前拉美许多国家的粮食还不能自给。
联系必修二相关内容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业是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 优势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3.热带沙漠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ºS以北到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秘鲁寒流影响),主要位于智利和秘鲁境内
(5)独特动物:大食蚁兽. 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该河航运条件好,但航运价值不高?
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有机质)带
外国公司滥伐森林1000000棵/天 亚马孙河淡水鱼达2000多种。
到表层,营养盐类上泛,给浮游生物
3、水文:亚马孙河、巴拉那河、伊泰普水电站
4、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 水资源、水能资源 草场资源: 海洋水产资源 生物资源
人口增长和贫困 导致发展需求造成的 (根本原因)
商业性伐木,过度 不合理 的迁移农业,开辟 的开发 大型牧场,采矿,
修路,城镇建设等
三、人文地理特征:
4.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东南沿海20ºS-40ºS(巴西和阿根廷)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脉西侧沿海30ºS-40ºS,狭长,智利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6.温带海洋性气候:安第斯山脉西侧沿海40ºS-55ºS,智利南部和 火地岛
受盛行西风影响
7.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沙漠):巴塔哥尼亚高原

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和巴西学习目标:熟练记忆拉丁美洲(资源、经济)和巴西重要地理特征。

掌握分析拉美气候和巴西人口城市分布的原因的方法。

问题一、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和重要的地理特征拉丁美洲(简称拉美;全称拉丁亚美利加洲。

英语:Latin America)通常用来指称美国以南的美洲大片以作为官方语言或者主要语言的地区。

拉丁美洲由墨西哥、大部分的中美洲、南美洲以及西印度群岛组成。

拉丁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内的北美洲部分,南部是南美洲。

拉美创建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卡三大古文明,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谱写了辉煌篇章。

根据所学请你准确描述拉美的位置与范围。

并在地图中(优化探究 )标出重要的地理事物。

拉丁美洲地势西高东低,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传说中海盗最活跃的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这片神秘的海域位于拉丁美洲东北部,那里碧海蓝天,阳光明媚,海面水晶般清澈。

拉美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水平较低.居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以初级加工为主,本区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

结合你对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的了解,总结拉美地区的重要地理特征(地形、气候、资源和经济等)。

问题二、巴西南美洲面积第一大的国家,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巴西全国面积8,547,403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五大国。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东南沿海。

其中,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

.巴西幅员辽阔、面积广大,请你在下列图形中标注出重要的地理事物,填上相关事物的名称(经纬线、首都、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河流等)。

.结合资料和地形图试描述巴西的地形地势特征。

拉丁美洲和巴西ppt (2)

拉丁美洲和巴西ppt (2)

护政治稳定,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安全措施、促进民族
团结等。
05
巴西社会
教育状况
பைடு நூலகம்
基础教育
巴西的基础教育体系相对 完善,覆盖率较高,但教 育质量存在地区差异。
高等教育
巴西的高等教育体系较为 发达,拥有多所世界知名 大学,如圣保罗大学和里 约热内卢联邦大学。
教育资源
巴西政府致力于提高教育 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加强 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
经济合作
巴西和美国在经贸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美国是巴西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贸易往 来不断增长。此外,美国也是巴西重要的投资来源国,对巴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
科技合作
巴西和美国在科技领域也有着密切的合作。两国在航天、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 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政治挑战与改革
01
腐败问题
腐败一直是巴西政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为了解决腐败问题,巴西政
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反腐机构的建设、推行财产公示制度等。
02
贫富差距
巴西的贫富差距问题也一直是政治关注的重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来减少贫富差距,如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
03
政治稳定性
近年来,巴西政治稳定性面临挑战,如政治暴力、抗议活动等。为了维
01 地理特征
巴西国土面积广阔,拥有亚马逊雨林等独特的地 理景观。
02 人口分布
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相对 较为稀疏。
03 人口结构
巴西人口以混血种人和白人为主,少数族裔也有 一定比例。
历史背景
01 殖民时期
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在巴西建立殖民地 ,对当地印第安人进行剥削和压迫。

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和巴西
巴西境内拥有亚马逊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热带雨林的神秘和壮美。
巴西足球文化
足球是巴西的国球,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足球文化的独特魅力,参观足球博物馆和观看激动人心 的比赛。
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影响
1 2 3
创造就业机会
旅游业为拉丁美洲和巴西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包括导游、酒店员工、交通运输等。
贸易自由化
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区域 内贸易自由化,扩大市场 准入,提高经济竞争力。
投资合作
鼓励各国企业相互投资, 促进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 ,推动经济发展。
推进教育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改革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国际教育交流
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资 源,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巴西政治体制及主要政党
政治体制
巴西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统帅。总统由直接 选举产生,任期4年。
主要政党
巴西的主要政党包括巴西民主运动党、巴西社会民主党、巴西共产党等。这些政 党在巴西政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并经常组成联合政府。
巴西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状况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金砖国家之一。近年来,巴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 高通胀、高失业率等。
巴西高等教育
巴西高等教育体系庞大且多样化,拥有众多 公立和私立大学。近年来,巴西政府加大了 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大学的国际竞争
力。
教育改革趋势探讨
要点一
拉丁美洲教育改革趋势
针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质量问题,拉丁美洲国家正 在推行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 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公平等。

拉丁美洲--巴西

拉丁美洲--巴西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思 考
拉丁美洲西部为什么会形成高大山系 ?
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
★ 属于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南北走向 ★ 雄踞七国:
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 秘鲁 、玻利维亚 、智利 、阿根廷 ★ 约9000千米,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 最高峰——阿根廷的阿空加瓜山
二、自然地理特征—气候
(3)地形地势:安第斯山脉西岸多地形雨,亚马孙平 原三面地势高,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水汽易进入陆地.
(4)气压带和风带:地处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多 雨,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从辽阔海洋吹向大陆,带来丰 沛的水汽. 以上多种因素综合,形成湿热的气候.
2、分布(热带气候为主,无寒带气候,温
带气通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
部连接亚非两大洲的苏伊 士地峡上,开凿于18591869年,全长173千米, 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大 大缩短了从欧洲和北美洲 到印度洋沿岸的航程。比 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 8000—10000千米,运河 开通后,主权和收入先后 被法、英资本家所垄断, 直到1956年,埃及才收归 国有。
巴拿马运河
在墨西哥与南美大陆间 有狭长的中美地峡,连接 了北美和南美大陆,有 “美洲大陆桥梁”之称。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 峡最窄处,仅宽70千米, 运河全长81.3千米,可通 航5—10万吨级轮船。
巴拿马运河缩短了太平 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 如纽约到旧金山之间的 航程可缩短14500多千 米。
1、地形 2、气候 3、水文 4、自然资源
1、 地 形
墨西哥高原
安第斯山
奥里诺科平原
圭亚那高原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巴塔哥尼 亚高原
拉普拉 塔平原
安安第第斯斯山山脉脉 拉拉普普拉拉塔塔平平原原 巴巴西西高高原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墨西哥湾
23°26′N

加勒比海



23°26′S
德雷克海峡
5
交通位置
200 900
600
6
拉丁美洲的岛屿
西印度群岛
麦哲伦海峡
火地岛
7
拉丁美洲的国家
• 拉丁美洲面积最 大的国家:
巴西
• 拉丁美洲最狭长 的国家:
智利
• 拉丁美洲最南部 的国家:
阿根廷
• 拉丁美洲纬度最 北的国家:
墨西哥

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碰撞挤压隆起
抬升形成了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
12
13
三、气候
14
1.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①亚 马孙平原面积大,地势低平,又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 压控制,空气对流旺盛。②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 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海上来 的湿热信风气流汇集内陆,③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
水丰沛。中美地峡东侧大西洋沿岸,巴西东南部沿海。成因
2.热带草原气候:雨林两侧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
3.热带沙漠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ºS以北到赤道附近(副
高、信风带和秘鲁寒流影响),主要位于智利和秘鲁境内。
4.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东南沿海20ºS-40ºS(巴西和阿根
廷)
5.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ºS-40ºS,狭长,智利
A、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海拔低)区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D、400S以南的安第斯山 西侧 多雨(属西风带,西 风来自海洋,湿润), 东侧 干燥少雨(背风坡,
风来自大陆)
18
3、河、湖
亚马孙河 巴拉那河(拉普拉塔河) 奥里诺科河
19
二、拉丁美洲的自然地理环境
(3)太平洋沿岸气候 类型南北狭长分布
(4)高山地区气候垂
直变化
16
气候
17
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湿热,类型众多的原因:
(1) 纬度 因素:拉丁美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 之间,属五带中的热带,全年高温;
(2) 海陆 因素:周围有广阔的海洋,海洋对气 候的明显影响。 (3) 地形 因素:影响显著,表现为
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之间的巴拉那河(世界第五大河 )上,伊瓜苏市北12公里处,是目前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由巴西与 巴拉圭共建,发电机组和发电量由两国均分。目前共有20台发电机 组(每台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400万千瓦,年发电量900亿度 ,其中2008年发电948.6亿度。是当年世界装机容量第二大,发电 量最大的水电站。
6.温带海洋性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40ºS-55ºS,智利南部
和火地岛
7.温带大陆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沙漠):巴塔哥尼亚高原
(安第斯山脉南部阻挡了西风)
8.高山气候
15
三、气候
1、特征:湿热为主 热带气候为主
2、分布:东宽西窄
3、地形影响显著
(1)热带平原地区湿热, 高原地区温和
(2)安第斯山南段西 侧迎风坡多雨,东侧背 风地区干燥少雨
1、地形:
2、气候:
3、河、湖:
太平洋水系短小流急
⑴以安第斯山为界,分属大西洋和太平洋水系:
⑵主要河流:流量是尼罗河的43倍,长江的6.8倍,黄大河西的洋1水04系倍河。流多,流量大
Ⅰ.第一大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最广),第二长河
Ⅱ.水量大: 流经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
①亚马孙河:Ⅲ.支流多,流域广:平原广阔,水流平缓,利航运(但航运不发达)
Ⅳ.源于安第斯山,流经赤道附近向东注入大西洋
②巴拉那河:Ⅰ.源于巴西高原,向南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
Ⅱ.上游在巴西和巴拉圭边境处修建有大型的伊泰普水电站
⑶奥里诺科河:源于安第斯山,向东注入大西洋 20
矿产资源
4、自然资源
石油:墨西哥、委 内瑞拉
银:墨西哥高原 铁:巴西 铜、硝石:智利
21
水能资源 伊泰普水电站
22
③渔业资源
成因:
秘鲁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
流(上升补偿流)经过。
在常年盛行风的吹拂下, 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 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 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 殖,形成世界最大渔场。
秘 鲁 渔 场
23
④森林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宝库:有红木.乌木. 纺锤树等珍贵树种.
24
⑤ 草 场 资 源
1
拉丁美洲在世界的位置
2
拉丁美洲的范围
组成
墨西哥高原 西印度群岛 中美地峡 南美洲
思考 1.为什么将该区域称为拉丁美洲 ? 2.拉丁美洲和南美洲有何区别?
3
60ºw
一、位置与范围
组成 墨西哥
西印度群岛

中美洲
南美洲
位置 纬度: 55 ºS-32 ºN
大部分为热带
经度
110°W——40°W 位于西半球
25
⑥ 独 特 动 物
树懒
26
27
28
树懒是唯一身上长有植 物的野生动物,它虽然 有脚但是却不能走路, 靠得是前肢拖动身体前 行。所以它要移动2公 里的距离,需要用时1 个月。人们往往把行动 缓慢比喻成乌龟爬,其 实树懒比乌龟爬得还要 慢。
29
树懒生活在南美洲茂密的热带森林中,一生不 见阳光,每周在排便的时候才下树,以树叶、嫩芽 和果实为食,吃饱了就倒吊在树枝上睡懒觉,可以 说是以树为家。
8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2、气候 3、水文 4、自然资源
9
1、 地 形
墨西哥高原
安第斯山
奥里诺科平原
圭亚那高原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拉普拉 塔平原
巴塔哥尼亚高原
安安第第斯斯山山脉脉 拉拉普普拉拉塔塔平平原原 巴巴西西高高原原
10
11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思 拉丁美洲西部为什么会形成高大山系 ?
树懒是一种懒得出奇的哺乳动物,什么事都懒 得做,甚至懒得去吃,懒得去玩耍,能耐饥一个月 以上,非得活动不可时,动作也是懒洋洋的极其迟 缓。就连被人追赶、捕捉时,也好像若无其事似的, 慢吞吞地爬行。其逃跑的速度还超不过0.2米/秒 (即每小时720米)。
30
独特动物
大食蚁兽
31
大食蚁兽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种以白蚁为食的无齿哺乳动物.它 没有牙齿,有一个很长的嘴,当长嘴前端的鼻子嗅出白蚁的气味 以后,便启动锋利的前爪刨开蚁封,直捣白蚁窝,趁白蚁惊慌逃窜 时,它便伸出长约30厘米的舌头,利用舌上的黏液粘住白蚁,送进 嘴里,囫囵吞食.它们食量很大,一天能吃20000只。目前已被列 为濒临绝种的动物。
33
美洲虎 独特动物
34
35
美洲虎又叫美洲豹,其实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 而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种食肉动物。它身上的花纹 比较像豹,但整个身体的形状又更接近于虎,体 型大小介于虎和豹之间,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 科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