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熵值法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研讨》
重庆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中图 分 类 号 : 17 文 献标 识 码 : F2 A
、.1
P( ) X;=1
i= l
则该事物 的信息熵 为:
Hx一∑P o ( ) ( ) ()g X X lP i
重 庆 作为 中国最 年轻 的直 辖 市 ,O 1 年来 经 济 得 以快 速发 展 ,人 均 G P 自 D
.
3O . 6 41 . 4 4l . 0 39 . 7
是综合 反映一个城 市土地可 持续利用 现
状 及 其 发 展 能力 的指 标 集 合 。 而 指 标 体 因 系 的 设 定 上 要 综 合 考 虑 土 地 利 用 的 生 态 效 益 、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 价 的 目的 经 评
19 9 8年 以 来增 长 了 3倍 , 同 时城 市化 水
表 1 重庆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子 目 标层 基本指标层 原指标层 环境质量 ( 1%) 95 . 生态效益
(0 6 (1 3 . %) 2 8
.
单位 % m/ 2 人 % %
重庆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口文 /郭效法
提要
表 ) 本文采用熵值法,选取土地 具体化 。( 1
二、 熵值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在土地利用系统中 , 土地 的利用方式
决定 系 统 的 功 能 , 同利 用 方 式 就 会 产 生 不
利 用 的 生 态 、经 济 和社 会 效 益 三 个 层 面 2 指 标 , 价 2 0 ~2 0 重 庆 的 土 5个 评 00 0 7年
.
和 内容上要体现生态 合理性、 经济可行性
和 社 会 的可 接 受 性 。 鉴于 此 , 文 建 立 一 本 个 四 层 次 的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评 价 指标 体 系 , 目标 层 、 目标 层 、 本 指 标 层 和 原 即 子 基 指标层 , 目标 层 反 映 的 是 重 庆 城 市 总 体 的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研究[摘要]文章用熵值法评价2009-2011年的柳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得出柳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水平,并探讨提高柳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熵值法;柳州市一、前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柳州市的经济、人口、科技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柳州市土地资源山多地少,实际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较少。
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低于广西平均水平的情况制约了柳州市经济建设的发展。
所以本文运用对柳州这一城市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分析柳州市城市土地利用过程,评价柳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提高柳州市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建议。
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首先提出地租理论,他认为:一定面积土地上,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的投入、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是土地节约利用。
随后,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被引入城市土地研究中,形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
[1]当前土地科学界对土地集约利用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集约经营是粗放经营的对称。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以达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节约用地的目的。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土地集约利用不完全是经济范畴,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除了提高经济效益外,还要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即强调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2]基于上述观点,可以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过程当做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体系。
这个体系是以城市土地结构和布局为基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为指导思想,通过资本、劳动的技术投入,政府科学有效p假定需要评价某城市m 年的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包括n个指标,对此,可以建立数学模型,论域为:U = { u1,u2,,um }(i = 1, 2 … m ),其中i = { Xi1,Xi2 … Xij,Xin }(j = 1,2 … n ),由此得到初始数据矩阵X = { Xij } m n(0 i m ,0 j n ),其中Xij表示第i个样本第j 项评价指标的数值,当指标值为正向指标时,取标准化公式4.1,当指标值为负向指标时,通过标准化处理后原始数据都压缩在[0,1]区间之内。
对熵值法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研讨

对熵值法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研讨文章标题:对熵值法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研讨摘要:土地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的一种资源。
土地具有可持续利用的特性,人类的生产活动只有适应这一特性,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本文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山东省昌乐县1995~2004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价,探讨出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方法,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质量综合指数熵值法持续评价昌乐县位于山东半岛内陆,隶属著名的风筝之乡潍坊市,素有“蓝宝石之乡”和“木鱼石之乡”的美誉,现辖15个镇和1个开发区,总面积1100.6km2。
昌乐属东部季风型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650mm,无霜期190天,适宜各种动植物繁衍生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县,粮食作物主要盛产小麦、玉米、地瓜,经济作物主要种植黄烟、棉花、花生、西瓜、果品、蔬菜等。
昌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1.6亿m3。
1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综合指标不仅包括生产力、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五项指标,还应考虑到人地关系协调性,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本文构建了一种显示过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生产力、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协调性来综合评价土地利用持续性。
1.1评价指标含义1.1.1土地生产力。
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统的生产力是指为人类提供能源和物质的数量和质量。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统应当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并实现生产力的持续上升。
1.1.2生产稳定性。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生产和结构、功能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蔡运龙1995a)。
生产稳定性有利于降低生产风险水平,促进土地产出的稳定。
持续的土地利用系统应当在一定时空尺度上使生产力保持在一定水平和在其上下波动。
1.1.3资源保护性。
基于熵值法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以江西地区为例

基于熵值法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以江西地区为例陈欣欣
【期刊名称】《辽宁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为评估江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选取了江西省2006~2015年鉴数据,构建自然条件适宜性、资源环境可支撑性、社会经济可接受性3个方面25个指标,运用熵值法进行各指标权重计算,对江西省十年以来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趋势表现为平直的上升趋势.
【总页数】6页(P37-42)
【作者】陈欣欣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4
【相关文献】
1.基于熵值法的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石家庄市为例 [J], 赵德义;高晓巍;周耀光
2.基于熵值法的泰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J], 刘一苏;刘喜广
3.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在贵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J], 王红丹;杨晓红;汪黎黎;彭漫莉;李文彦
4.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石家庄市为例 [J], 张侠;尚建平;赵德义;郭爱请
5.基于熵值法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障碍度诊断
——以广安市为例 [J], 曾琨;翟有龙;唐菡;苟锐;谢刘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熵值法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以江西地区为例

辽宁农业科学2017(1) :37 ~42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文章编号:1002 - 1728(2017)01 -0037 -06doi :10. 3969/j . issn . 1002 - 1728.2017.01.009基于熵值法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以江西地区为例陈欣欣(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摘要:为评估江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选取了江西省2006〜2015年鉴数据,构建自然条件适宜性、资源环 境可支撑性、社会经济可接受性3个方面25个指标,运用熵值法进行各指标权重计算,对江西省十年以来的 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
结果表明:江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趋势表现为平直的上升趋势。
文献标识码:B关键词:熵值法;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农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 301.24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通过各类生产 活动,从土地上获取物质产品和服务、自然资源和 生产资料,以满足自身生存所需。
土地的永续利 用,利于构建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位一体的 良性循环,对人类生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联合 国粮农组织(F A0)将可持续土地利用定义为:如 果预测到一种土地利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内不会引起土地适宜性的退化,则可认为这样的 土地利用是可持续的[1]。
我国学术界对于土地 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主要涉及到评价指标体系和研 究方法的选择。
丁浩,容蓉运用DEA 方法的C 2R 经典模型,建立多个投人指标与产出指标,进行多层次多角 度的运算分析,以此对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2]。
赵磊,刘洪彬,于国锋等运用熵权法对辽宁省 葫芦岛市的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 评价与研究[3]。
王红丹等运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贵 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并将这两种方法予以 对比,分析结果,得出论断[4]。
张立新,崔丽杰使用均方差赋权法和非整秩 次WRSR ,建立三级指标体系,将山东各地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档处理[5\王旭熙等应用能值分析方法评估四川省五大 经济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可持续性[6]。
基于熵值法的泰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刘一苏, 喜广 华 农 大 土 管 学 ,北 汉 37 刘 (中 业 学 地 理 院湖 武 40) 00
摘要 采 用 Z SO —Cr 、 值 法 , e法 熵 选取 了 自然 、 境 、 环 社会 经 济 3方 面 3 0个指 标 , 价 了泰安 市 土地 利 用 可持 续 性 结 果表 明 :90 评 19 ~ 2 0 年土 地质 量 综合利 用状 况 向好 的 方 面转 变 , 自然 、 01 但 环境 、 会 经济 子 系统 之 问的协 调性 逐 年 下 降 ; — oe ; 化 法 、 社 zs r 标 隹 c 熵值 法 可 以对土 地利 用过程 进 行评 价 , 并且 具有 快速 、 简单 、 准确 的特 点 一 关键 词 综合 土地 质 量指数 ;- o 法 ; zs r c e 熵值 法 ; 续 评价 ; 安市 持 泰 中图分 类号 F 0 . 文 献标 识码 A 314 2 文章 编 号 0 1— 6 l2 0 )2 2 2 — 2 5 7 6 1 (0 6 1 — 6 5 0
twa d o d c n to i h s u y tmsdi o e eo a mo iu l . emeho fZ ̄c r i1e to it wee fs .smp ea d o r sg o o diinwhl te e s bs se d n td v lp h r no sy Th t d o :o e Ol nrpywh l r a t i l n e ( r ・ a c ae a eu e nln ep o e sa s sme 、 c urt ,c nb s di a dus rc s se s nt Ke r I tg ae a dq lt n x Z-c r ; to y S tia iiya s sme t T inct ywo ds ne r td ln uai ide ; s oe En rp ; usan b l se s n ; aa iy y t
基于熵值法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随着城 市化 的快速 发展 ,人 多地 少 的矛盾 越来
( )计 算第 J项 指标 的熵 值 2
P 一 一 K ∑P nP , I
g 一1 e , 一 () 4
1 基 于熵 值 法的 多 因素 综合 评 价 模 型 的建 立
1 1 多 因 素 综 合 评 价 模 型 .
对 于给定 的第 J项 指标 ,g 值 越大 ,则 表示 指 本 文根 据相关 学者 专 家所普 遍采 用 的多 因素综 合评价 模 型 ,运 用熵值 法 确定各 个指 标 因子 的相应 权 重 ,最后综 合 确定研 究 区域 的土地集 约利 用评 价
熵 值法 的原 理是设 有 个 评价 对象 , 项 评价
指标 , 成原 始指 标数 据矩 阵 X一 ( ) ,对 于 形 X 某 项指 标 X, ,各个 评 价对象 相应 的指标 值 X 的差 距 越大 , 该指 标 在 综 合 评 价 中所 起 的 作 用越 大 ; 则 如果 某项 指标 的指标 值 全部相 等 ,则表 明该 指标 在 综合 评价 中不 起作 用口 。 ] 用熵值 法评 价指 标权 重 的步骤 是 :
( 2)
( )将 各指 标 同度 量化 ,计 算第 J项指 标下 第 1 i 个评 价对 象指 标值 的 比重 P
P 一
。
《 州 统 计 年 鉴 20 》 福 0 8 。具 体 指 标 设 置 见 表 1 。
2 2 2 指 标 值 的 确 定 根 据 《 州 统 计 年 鉴 . . 福
F 一土 地利 用综 合 经 济 评价 指数 ,A 一 第 i 项
基于熵权法的宁明县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资源·环境-43-基于熵权法的宁明县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黄威达(海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摘要]为探究宁明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构建土地资源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3个一级指标及11个二级指标形成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宁明县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宁明县在2015-2019年的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三大指标出现失衡现象,经济环境指标贡献率增长较快,但资源环境指标贡献率大幅减少,社会环境指标贡献率也略有下降;宁明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分值为0.4402,仍处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
在未来的发展中注意协调资源、经济、社会的关系,将对促进宁明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熵权法;宁明县[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可持续性发展至今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伴随的是其成本转嫁于生态环境上,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我国工业化以来愈发严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以往粗犷型的发展模式应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我国的土地资源中,只有30%左右的土地适宜人类生产生活,70%的土地属于丘陵山地、高原,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必须采取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
目前,已有较多学者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性进行评价,其中涉及的评价方法众多,包括生态足迹法、层次分析法、土地承载力分析法、熵权法等,其中熵权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以及较强的客观性,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被广泛使用。
目前学者对于省区及大型城市已进行较多研究,但对于偏远地区的县域和农村关注较少。
本文以宁明县作为研究区域,综合土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运用熵权法构建评价模型,综合评价该地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以期对该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提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土地生态安全作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
二、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 确定评价指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是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健康性和可持续性的定量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选取了一些代表性指标,包括生态环境质量、土地利用结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等。
2. 数据获取和处理本文采用了湖北省2000年至2020年的相关数据作为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
通过归一化处理和参数的标准化,将所有指标处理为无量纲化的数据,为后续的计算和评价做准备。
三、熵权TOPSIS法的应用1. 熵值的计算熵权TOPSIS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其核心在于利用信息熵的概念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
熵值的计算基于熵权模型,通过对指标的离散程度进行计算,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
2. 求解正理解矩阵在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后,接下来需要求解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矩阵。
正理想解是指在各指标都取得最好值时所对应的向量,而负理想解则是指在各指标都取得最坏值时所对应的向量。
3. 计算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利用各指标的权重和各指标与正理想解、负理想解的距离,计算得到每个地区的综合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越接近1,表明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越好;评价指标越接近0,则表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越差。
四、结果与分析通过熵权TOPSIS法对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得到了不同地区的综合评价指标。
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湖北省的土地生态安全总体上呈现出较好的态势。
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湖北省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好,而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差。
基于熵权法的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

基于熵权法的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
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是指基于一定的数据和指标,对土地利用的多重功能进行评价和
比较,并得到其综合利用价值的专业技术和方法。
熵权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它利用信
息熵原理,将指标的权重与其信息熵值进行转换,避免了主观性和局限性较大的传统评价
方法中指标权重的难题,从而得到更为准确和有效的评价结果。
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等方面,同时具有
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比性。
其中,社会方面的指标包括景观质量、人口密度、市场需求等;经济方面的指标包括土地利用价值、生产产值、投资回报率等;生态方面的指标包括生态
服务功能、水土保持功能等;资源方面的指标包括资源保护、资源利用等。
基于这些指标,可以建立多功能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评价多功能利用的综合效益。
熵权法在多功能利用评价中的应用,需要先将各指标的综合评估值转化为熵值,然后
根据指标熵值和熵权值计算综合得分。
具体来说,熵权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 设定评价指标和数据集。
建立多功能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各指标,收集相关
数据。
2. 计算各指标的信息熵值和权重。
依据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各指标的信息熵值和权重,并归一化处理,得到熵值权重排序。
3. 计算各指标的综合得分。
对指标的评价值依据熵权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指标
的综合得分。
4. 统计分析和制定策略。
根据得分情况和目标,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土地多
功能利用策略。
熵值法在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应用与研究——以吉林市为例

h/ j =, ,) () ,∑h j 1… m 5 ( 2
i =1 .
P / o :, ,) () j ∑x( 1… = J 2 2
i =1
由公 式 ()计 算 的结 果 是 土 地 利 用 集 5
约度, 其取值范围为[ 1。当 A 趋近于 0 O 】 , i
用 ,以往做决策大多依靠主观经验, 有失客
观 ,缺乏科 学性 。熵值法 可 根据各 项 指标值
的差异程度, 计算出各指标 的权重, 为综合
评价提供依据。熵值法源于系统科学理论, 针对系统运行设计, 因此十分适合解决土地
利用规划这样复杂系统中的问题。
还不能明确掌握系统 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
3 . 集约利用水平较低 、 .1 6 集约用地潜力大 由评价结果可以得到各 因素的土地集约 利用综合指数。 九项因素平均水平是 018 , . 1 4 总体水平偏低。在平均水平 以下的因素有 6 个,占全部因素的6 . %, 6 7 这说明吉林 市在 6 经济建设中还存在“ 重外延扩张, 内部挖 轻 潜” 的现象, 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不高。 同时也 说明吉林市的集约利用潜力很大, 可以严格 控制外延扩张, 深入内涵挖潜的规划思想来
O0 1 . 0 5 012 . 7 5 00 7 . 2 6
O2 1 . 4 0 014 . 7 2 O0 2 . 0 6
00 1 . 5 2 O 94 . 0 0 00 6 .5 7
地均科教投入
地均财政收入 ( 万元 )
1 0 0 024 013 015 015 . 0 0 . 7 9 . 8 0 . 9 7 .9 5
用。以往做决策大多依靠 主观经验, 有失客 观, 缺乏科学性。熵值法可根据各项指标值 的差异程度, 计算 出各指标 的权重,为综合
基于熵值法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的开题报告

基于熵值法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 城市化对农村建设用地和耕地的需求增加, 导致耕地减少, 耕地也受到城市化、工业化和工程建设等因素的严重干扰, 导致农耕产业受到沉重的打击, 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研究耕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 有助于发挥耕地的功能, 保护耕地的生态环境, 计算不同地区、不同方式的耕地利用水平, 继而优化土地的利用方式, 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耕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 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耕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通过文献调研, 根据耕地利用的不同功能, 建立以产出效益、节约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2)基于熵值法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构建。
引入熵值法, 以压力、状态和响应三个层次, 分别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和权重, 继而构建基于熵值法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
(3)实证分析。
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运用建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 对开县的耕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 探讨开县耕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文献调研。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 对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发展历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2)指标体系建立。
基于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标的层次划分和各指标的权重计算。
(3)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模型构建。
应用熵值法, 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和权重,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 继而构建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模型。
(4)实证分析。
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对开县的耕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计算耕地集约利用的得分,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四、预期成果和科学意义预期成果:(1)建立耕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改进熵值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

基于改进熵值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以奎屯市为实证研究,将整个城市作为宏观层面的评价对象,将土地利用集约度作为指标体系的总目标,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因子层组成的多层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和改进熵值法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宏观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标签: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奎屯1 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土地利用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体系,城市土地是否集约利用体现的是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环境系统等多方面效益的均衡,要表现这样的多维矢量,必须运用一套指标体系。
本文以整个城市作为宏观层面的评价对象,将土地利用集约度作为指标体系的总目标,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方面考虑,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因子层组成的多层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2 评价方法2.1 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多目标综合评价是对复杂经济现象整体进行定量描述的一种方法,这种描述是建立在科学地概括统计总体、多方面特征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以评价单元为样本,选择对评价单元发生作用的因素和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通过适当的模式予以量化、计算和归并,本文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来计算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式中:F i是第i个评价单元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I ij是第i个评价单元在第j项指标上的标准化值;ωj是第j项指标的权重;i为评价单元个数(i=1,2,3...m);j为指标个数(j=1, 2, 3,...n) 。
2.2 改进熵值法根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集约利用评价实质上就是解决城市土地在发展水平、速度和各方面协调性的描述问题。
从熵值法的物理意义来看,信息熵描述了样本数据变化速率,在综合评价中由此得到的指标权重描述了指标数值变化的相对幅度。
一般认为,熵值法能够反映出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从计算过程中不难发现,相对于指标理想值而言,指标值变化越快,得到的指标信息熵就越小,其效用值越大,指标权重就越大;反之,指标权重就越小。
对熵值法的评价

数据标准化方法二:
xij x j x ' ij Sj
1 n 1 n 2 x j x i , S j ( x x j ) 其中: n ij n 1 i 1 i 1
xj 为第j项指标的平均值;Sj为第j项指标的标准差
② 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年份指标值的比重yij
yij x ' ij (0 yij 1)
ij
x'
i 1
m
由此,可以建立数据的比重矩阵Y={yij}m*n
(三)计算指标信息熵值e和信息效用值d
①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值的公式为:
ej K yij ln yij
i 1
m
(式中,K为常数, K 1 ) ln m ②某项指标的信息效用价值取决于该指标的信息熵 ej与1之间的差值,它的值直接影响权重的大小,信 息效用值越大,对评价的重要性就越大,权重也就 越大。缺点:Biblioteka 一是缺乏各指标之间的横向比较;
二是各指标的权数随样本的变化而变化,权数
依赖于样本,在应用上受限制。
经济指标U3
反映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地 源的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
社会指标U4
反映土地利用方式对人们 生活的影响及人民对它的反 应
2、根据熵值法的计算原理,分别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值
3、 根据上述构建的熵值法评价模型,利用其原理和4步骤 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选取扬州市1996~2004年土地资源 利用的相关数据,对这一时期扬州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用状态进行计算,评价结果见表6,其中包括综合评价得 分值和各分类指标得分值。
主要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大一级 指标,如下表所示:
总目标
一级指标
基于熵权法的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

基于熵权法的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土地的利用问题成为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议题。
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成为重要课题。
而基于熵权法的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情况,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熵权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它将各指标的权重通过熵值计算的方式来确定,有效解决了传统加权法对权重确定的依赖性问题,因此在土地资源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该方法,可以对不同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情况进行评价,为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来说,需要确定评价指标。
在选择指标时,可以考虑土地的农业生产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城市建设功能、资源供给功能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价土地的多功能利用情况。
需要构建指标体系,将选择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在确定权重时,传统的加权法会面临主观性较强的问题,而熵权法可以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权重的影响,提高权重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通过熵权法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并将指标值代入评价模型中,得出各个地块的多功能利用情况。
基于熵权法的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科学性和客观性:熵权法能够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权重的影响,提高权重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减少了因主观因素而导致的评价结果的偏差,增加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2. 综合性:该方法能够将不同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评价结果更为全面和准确。
3. 灵活性:熵权法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不同评价目的进行灵活调整,适用范围广泛。
4. 易操作性:该方法不需要过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易于操作和推广应用。
与此基于熵权法的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需要对地区特点和规划目的进行充分考虑,这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深入分析和权衡。
熵值法在土地集约利用专题中的应用研究

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 将集约用地贯穿规划的始终 。 在规划编 制阶段 , 可以在集约评价的基础上 ,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 指
导规 划 编制 工 作 。 规划 实 施 阶段 , 过 动态 监 测 。 展规 在 通 开 划 实 施 的集 约 利用 评 价 。 规划 实 施 提 供反 馈 意 见 l要 充 为 1 J 。
1 熵 值法 在集 约评 价专题 中的作用 集 约利用 评价 专题 在 规划 编制 工作 中的作用 :首先 是 反 映作用 。 集约评 价 反映 了评价 地 区 的土地 利用 集 约水 平 , 同时也反 映 了该地 区 的土地利 用结 构 和 布局 是否 合理 和 该 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其次是指导作用。 新一轮规划必须以
21 代表性 。 .3 .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 以尽可能少 的具有 独立性的指标代说 明评价区域的实际情况。 2 . 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建立还应考虑到数据的可获 .4 1
得 性 , 强评 价模 型 的可操 作 性 。 增
2 指标体 系的建立 . 2
笔者根据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以
维普资讯
安 徽农 业科 学 , unlf n u A .c.0 73 (2 :04 — 04 ,05 J rao A h i Si20 ,5 3 )14 8 149 14 1 o
责 任编辑 张杨 林 责任 校对 王 森
熵值法在土地集约利用专题 中的应用研 究 .
的问题 。 2 土地 集约 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评价 指标体 系的建 立
是指对乡镇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 或服务 ) 之间的比
较。 乡镇 土地 的效益 水平 , 方 面表 现 为在 土地上 经 营产 业 一
基于熵值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不断恶化,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证农业生产能够满足当代需求的基础上,能够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满足后代需求的发展。
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当前农业发展的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而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方法,由于其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系统的优劣,因此在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熵值法是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各个指标的信息熵进行计算,从而得出系统的综合熵值,用以评价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时,可以利用熵值法对不同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地了解农业发展的情况。
农业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指标,如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等。
在利用熵值法进行评价时,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指标。
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农产品产量、农业生产效益、农业投入产出比等;环境指标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效率、化肥农药使用量等;社会指标主要包括农民收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业产业结构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和分析,可以得出各个指标的信息熵,进而计算出系统的综合熵值。
在进行熵值计算时,需要首先对各个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各个指标的取值范围统一到[0,1]之间。
然后,根据计算得出各个指标的信息熵,进而得出系统的综合熵值。
系统的综合熵值越小,说明系统的稳定性越高,可持续发展水平越好;反之,则说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或不同时间点的综合熵值,可以客观地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趋势。
据此,熵值法可以帮助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综合熵值较高的地区,可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综合熵值较低的地区,可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基于熵权法的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

基于熵权法的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是对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估,以科学的方法和指标来衡量土地的综合效益和开发利用潜力。
而熵权法是一种常用的多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可以为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提供科学的权重分配依据。
我们需要确定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常用的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政策法规、专家咨询、实地考察等途径确定。
为了进行指标的量化处理,我们需要对每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可以采用离差标准化、标准差标准化、正向标准化或反向标准化等方法,将指标的取值范围映射到0-1之间。
然后,我们需要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即各个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熵值权重法可以根据信息熵的原理来确定权重,即信息熵越小,指标的权重越大。
计算步骤如下:1. 计算指标的相对熵值:计算每个指标在各个评价单元(土地单元)上的比重,即指标在评价单元上的取值除以该指标在所有评价单元上的累计值。
然后,计算每个指标的相对熵值,即每个指标在评价单元上的比重与自身的自然对数相乘。
2. 计算指标的权重:将每个指标的相对熵值平均化,即将每个指标的相对熵值除以所有指标的相对熵值之和,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
根据指标的权重和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可以进行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的综合评分计算。
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或多目标决策法等方法,将各个指标的标准化值与权重相乘,再进行求和,得到综合评价得分。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时,可以根据具体的评价目的和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评价结果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专家经验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得出合理的结果和决策。
基于熵权法的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

基于熵权法的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基于熵权法的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引言:耕地是国家的底数。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耕地整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管理手段,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评价耕地整理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整理策略,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文采用熵权法对耕地整理潜力进行综合评价。
熵权法是综合评价方法中的一种,通过计算评价指标的信息熵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步骤一:确定评价指标耕地整理潜力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来综合评估。
本文选取以下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地形条件、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情况、气候条件、耕地利用率以及生态环境状况。
这些指标代表了耕地整理的各个方面。
步骤二:收集数据根据评价指标,我们需要收集各个因素的相关数据。
地形条件可以通过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模型获取;土壤质量可以通过实地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实验室分析得到;水资源利用情况可以通过水资源分析报告获取;气候条件可以通过气象数据获取;耕地利用率可以通过农业调查报告获取;生态环境状况可以通过环境监测数据获取。
步骤三:计算信息熵信息熵是评价指标的一种统计量,用来衡量指标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对于每个指标,我们可以计算其信息熵。
信息熵的计算公式为:\[H(X) = -\sum_{i=1}^{n}P_i\log_2(P_i)\]其中,\(H(X)\)表示指标的信息熵,\(P_i\)表示指标的概率。
步骤四:计算权重根据各指标的信息熵,我们可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权重的计算公式为:\[w_i = \frac{1-H(X_i)}{\sum_{j=1}^{m}(1-H(X_j))}\] 其中,\(w_i\)表示指标\(i\)的权重,\(H(X_i)\)表示指标\(i\)的信息熵,\(m\)表示评价指标的个数。
基于熵值法的武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2)

基于熵值法的武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吴艺,夏再璋,许广青,叶昶(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武汉430079)摘要: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在国内外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动态性原则,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选取22个指标对其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从用经济有效性、地结构适宜性、用地规模合理性和生态环境安全性四个方面入手,运用土地资源学、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有关理论,利用熵值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武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数。
同时基于武汉市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熵值法;土地可持续利用;武汉市Abstract:Key words: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使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即在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达到城市土地供需的持续平衡,它不仅指数量上的增减平衡,还包括质量上的供需平衡[ 1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空间和环境压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纵观全国,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普遍存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与耕地保护矛盾重重、城市土地闲置浪费严重、土地管理效率不高以及土地利用产出效应不高等问题,在当前城市化加速阶段,这些问题成为束缚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城市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寻求更加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对城市土地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意义重大。
1.2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综述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起源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它是对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时间上方向上的一种判断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熵值法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研讨》文章标题:摘要。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的一种资源。
土地具有可持续利用的特性,人类的生产活动只有适应这一特性,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本文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山东省昌乐县xx~xx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价,探讨出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方法,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质量综合指数熵值法持续评价
昌乐县位于山东半岛内陆,隶属著名的风筝之乡潍坊市,素有“蓝宝石之乡”和“木鱼石之乡”的美誉,现辖15个镇和1个开发区,总面积1100.6km2。
昌乐属东部季风型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650mm,无霜期190天,适宜各种动植物繁衍生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县,粮食作物主要盛产小麦、玉米、地瓜,经济作物主要种植黄烟、棉花、花生、西瓜、果品、蔬菜等。
昌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1.6亿m3。
1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综合指标不仅包括生产力、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五项指标,还应考虑到人地关系协调性,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本文构建了一种显示过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生产力、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协调性来综合评价土地利用持续性。
1.1评价指标含义
1.1.1土地生产力。
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统的生产力是指为人类提供能源和物质的数量和质量。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统应当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并实现生产力的持续上升。
1.1.2生产稳定性。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生产和结构、功能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蔡运龙xxa)。
生产稳定性有利于降低生产风险水平,促进土地产出的稳定。
持续的土地利用系统应当在一定时空尺度上使生产力保持在一定水平和在其上下波动。
1.1.3资源保护性。
资源保护性有代内资源适宜开发和代际资源适宜分配两方面的含义,代内资源保护性是对开发利用的资源采取经济、社会、行政、法律、激励等措施使土地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保持良性化发展;代际资源适宜分配是根据土地开发的时间分配实现代际公平的享有资源利用能力。
如果后代享有比当代更多的资源,或至少不能少于当代享有的资源,则实现了土地资源保护的代际公平。
1.1.4经济可行性。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需要考虑的经济含义是综合效益(土地经济产出、选择价值和外部经济性的综合),并非土地产品的价值。
如果某种土地利用方式(如乡村土地城镇化)具有绝对的经济效益但带来生态和社会的外部不经济性大于单纯的经济效益,则这样的土地利用系统依然是不持续的。
1.1.5社会接受性。
社会接受性是指某种土地利用方式能否被社会所接受,如果不能被接受,则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必然是失败的。
影响社会接受能力的因素有政策法规、政策保障、个人接受能力、团体接受能力等(傅伯杰等xx),这些因素的难以量度使得社会接受能力
的直接量度比较困难。
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收益分配的代内公平性和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性。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需要实现代内和代际的公平和协同发展。
1.1.6协调性。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协调性主要是指人类需求与土地生态环境容量相适应。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的需求会逐渐增长。
土地生态环境容量随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会逐渐提高,结果表现为能够提供更多的土地产品、更高的人口承载能力和环境缓冲能力,但特定时空尺度土地生态环境容量总存在一定限度,如果人类需求超过土地生态环境容量,将会导致系统的崩溃,结果表现为系统的不持续性。
1.2评价指标标准化。
为了便于计算指标综合值,在评价中应采用相同量纲的计算方法以增强指标区域对比和时间对比能力。
本文对指标量化采用对比法的思想,即将研究区某项指标与上一级区域(自然区或行政区)对应指标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如果比值大于1,则说明研究区该指标优于背景区的平均水平,则该指标具有相对的持续性。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不同评价指标量纲和数量级的差别,易于指标时空对比和聚合;并且特定区域任一指标的计算是与同时段的背景区进行对比,具有时空的同步性。
本文以潍坊市为基础进行指标量化。
1.2.1土地生产力指数(pik):以土地产出gdp作为土地生产力的基本指标来计算,gik为i地区k年gdp(k=1,2,3…m);gik为i地区上一级行政区或自然单元第k年的gdp平均值,则
pik=(gik/gik)×100
1.2.2生产稳定性指数(sik):以土地产出gdp变差系数作为衡量土地生产稳定性基本指标来计算,为了消除个别年份出现的极端值,计算系数时首先对gdp做三年滑动平均处理,g’ik表对熵值法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研讨第2页
示i地区第k-1,k,k1年gdp的滑动平均结果,g’k表示i地区上一级行政或自然单元第k-1,k,k1年的滑动平均结果,svk表示i 地区上一级行政或自然单元第k年的svik平均值,则sik=(svik/svk)×100
svik=1-(vg/g’k)
1.2.3耕地资源保护指数(clpik)。
以耕地资源数量作为计算耕地资源保护的基本计算指标,lmik、lmik-1分别表示i地区第k年、k-1年耕地资源面积,cvk表示i地区上一级行政或自然单元第k-1年到第k年耕地资源面积变化的平均值。
则
clpik=(cvik/cvk)×100cvik=lmik/lmik-1
1.2.4经济可行性指数(ebik):以土地投入产出比作为经济可行性计算的基本指标,eoik、eiik分别表示i地区第k年土地经济产出和经济投入,ebvk表示i地区上一级行政或自然单元第k年土地投入产出比的平均值,则
ebik=(ebvik/ebvk)×100ebvik=eoik/eiik
1.2.5公平性指数(eik)。
从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两个方面来计算。
代内公平性用基尼系数来计算(方创琳xx),代际公平性用gdp增长
年变化率与贴现率的对比值来计算,贴现率可取一年流动资金贷款利率。
pgik、dik、rik分别表示i地区第k年人均gdp、gdp增长年变化率、一年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年变化率,evk表示i地区上一级行政或自然单元第k年公平性的平均值,则eik=(evik/evk)×100 evik=1-[1.067-10.22×(1/pgik)-0.089×lnpgik]dik/rik
1.2.6协调性指数(hik):据研究(冯玉广等xx),区域持续发展协调性与资源保护程度和地均gdp增长成正比,与人口增长、污染物排放呈直属正、负相关关系,为此构建如下人地关系协调性计算方法,其中pclmik、pclmik-1表示i地区第k、k-1年人均耕地资源面积,dgik、dgik-1表示地区第k、k-1年地均gdp,pgik、pgik-1表示i地区第k、k-1年人均gdp,hvk表示i地区上一级或自然单元第k年hvik的平均值hik=(hvik/hvk)×100
hvik=(pclmik/pclmik-1)×(dgik/dgik-1)×e(pgik/pgik-1)
1.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它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根据指标的相对变化程度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来决定指标的权重,相对变化程度大的指标具有较大的权重,这种思想与土地利用可持续作用机理非常相似,影响土地持续作用的主要因素也是其中变化程度大的因素。
因此采用熵值法确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综合指标对整体持续性影响的权重比较适宜。
并且应用客观赋权方法可以减少评价者的主观成份,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应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如下:
①对上述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rij构建判断矩阵,按公式
作归一化处理,得到标准矩阵,则指标输出的熵ej为可推知
0≤ej≤1,j=1,2,3…,n。
②求指标rij的偏差度dj,dj=1-ej
③求指标rij的权重μj,
2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根据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单项评价指标矩阵和指标权重矩阵,采用线型加权法计算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指数,式中μij为权重。
(结果如图1)
3结果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土地可持续利用度从xx~xx年逐渐上升,说明尽管协调性指数略有下降,但昌乐县土地利用可持续的总体趋势处于上升阶段,土地的总体质量在不断提高。
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结果是否合理,能否反映昌乐县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这里用昌乐县农业总产值进行验证。
统计结果表明:综合指数分别与10个年度的农业总产值(表2)之间达到极度相关水平(p=0.01),相关系数为0.8763(n=10)。
iqi与农业总产值之间良好的相关性,表明综合评价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昌乐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也说明了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实用价值,即可以用简单的数量指标来表达复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
参考文献:
[1]傅伯杰,陈利顶等.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xx年12月p212~216
[2]张忠根,应风其.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11月p28~32
[3]戴尔阜,蔡运龙,傅泽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系统特征与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xx(2)p12~16
[4]许学强,张俊军.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xx(1)p22~27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