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形式及进度:
1. 教材及内容: 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本:①《植物学拉丁文》上、下册 (秦仁昌译,1984;英国W.T. Stearn著,1973,第二版);②
《植物拉丁文课本》(任波涛,1981)。
内容方面,语音部分一带而过,重点放在语法(特别是名
词、形容词的性、数、格及其变化)、句法中的种名的建立
近年出版的《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第八版(Hawksworth et al., 1995),对菌物在生物界中的分类 位置进行了一个全新的排列。即将广义的 Fungi (广义的菌物 或真菌)置于真核生物超界中,涉及原生生物界、假菌(类藻 菌)界、菌物(真菌)界13界共11个门1个类:
原生动物界
集胞菌、网柱菌、粘菌、根肿菌门
假菌(类藻菌)界 丝壶菌、网粘菌、卵菌门 菌物(真菌)界 子囊菌、担子菌、壶菌、接合菌门;有丝裂孢菌物 这一分类体系尚未推开,但正为愈来愈多的菌物分类工作 者所认识和接受。
二、为什么要学习菌、植物学拉丁文
传统的真菌隶属于植物的观念,可以说至今在一定程度上 仍束缚着许多分类工作者。因菌物与植物在分类、命名上被人 为地认为许多共同之处。例如目前只有一个《国际植物命名法
(属名+种加词)、特征描述和特征简介(集要)方面。即注 重于应用。
2. 形式: 建议自学为主,我只是讲一部分、辅导一部分。 同学们英语(特别是语音方面)基础比我强,反应也敏 捷,故希望相互帮助、共同学习。
3. 进度:
共30学时(1.5学分),每周上课1-2次。
教学目标:
1. 较准确读出菌、植、动物各级分类单位的拉丁名称。 2. 正确、恰当地用拉丁文为菌物新分类单位(主要是新种) 命名。(请注意不要犯错误,如《Index of Fungi》中常出现: Lophodermium pini-sibiricae (as―-cum‖) ; Ploioderma pini-
6.《植物种名释》(丁广奇编译,1978);
7.《英汉微生物名词》(科学出版社,1976); 8.《英汉植物学词汇》(科学出版社,1978); 9.《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概要)》(黄普华,1980); 10.《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1996); 11 其他(如有关的菌物新分类单位命名、特征集要、描述的 拉丁文资料)。
课 程 内 容
《拉丁文》是用于命名和描述生物类群的一种国 际语言。该课程主要讲授拉丁文的语音、词法、句法 以及菌物、植物(含蕨类、苔蘚、裸、被子植物)和 动物(含脊椎动物、昆虫、线虫等)属、种名的建立、 菌物、植物、藻类及地衣的特征描述和生态记载,同 时对国际菌、植物命名法规等作简要介绍。通过讲授 和练习,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拉丁文,做到生 物拉丁学名读音规范、顺利查阅文献和正确进行生物 命名以及菌、植物等特征描述。
拉丁文
Latin
主讲教师:林英任 博士 教授
主讲教师简介
林英任,1951年11月生,男,汉族,安徽金寨人,中共党 员,博士。1974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并留校任教。 1998年于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部毕业,获博士学位。历任安徽 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现任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森林保 护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导师。兼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菌 物研究》期刊编委,安徽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获省首届 青年科技奖,被遴选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 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林英任教授主要从事林木病理学、菌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森林(经 济林、园林植物)病理学”、“林病流行与治理”、“高级菌物学”、“拉丁 文”等课程。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名。先后主持“中国真菌志· 斑痣盘菌目卷 研编”、“斑痣盘菌科及相关类群分子系统学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和“安徽盘菌资源及其经济重要性研究”等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 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有“中国斑痣盘菌目分类研究”、“盘菌纲一新 属——新齿裂菌属”、“国内新见的木本药用植物病害”、“中华猕猴桃病害及 其防治”等。合著《牯牛降科学考察集》、《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等。曾获国 家农业科技推广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高校科 技进步一等奖和校“九五”科技先进个人一等奖。
定从1908年1月起,必须有拉丁文写新种描述。第五次会议
(英国伦敦,1930):自1931年以后,任何新类群的命名, 必须附拉丁文写描述,并应建立模式概念。 第六次会议(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1935):决定除 细菌外,所有植物(含真菌)一律用拉丁文写新分类单位, 起始期更改为1935年1月(此前无拉丁文描述有效,此后无 拉丁文描述无效)。
9. 书:
10. 书:正文拉、汉、英对照植物、菌物名称,附录为汉名、 英文名索引。
第三章 语
一、拉丁文字母及发音

拉丁文字母来源于改变过的希腊文字母。最初只有20个。
在Cicero(106-43B.C., 拉丁文学全盛时期的一文人兼政治家)
时代为21个。后来增至23个(英文字母中去掉J,U,W)。到 了中世纪增加了J和U。后来德国人以加了W。故现在共有26个。 与英文字母写法相同。(因拉丁文是古代罗马人最初使用的文 字,故拉丁文字母也叫 “罗马字母” )。
armandii (as―-di‖))
3. 较准确、熟练地以拉丁文撰写菌物新分类单位的特征描 述和特征集要。(最重要的目的)
第二章 拉丁文工具书及其使用
一、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的主要种类
1.《植物学拉丁文》上、下册(秦仁昌译,1984);
2.《植物拉丁文课本》(任波涛,1981);
3.《生物名称和生物学术语的词源》(滕砥平等译,1965); 4.《真菌名词及名称》(中微所,1986); 5.《中国真菌总汇》(戴芳澜,1979);
文名称。
5. 书:前一部分(正文)是按亚门级分类单位和拉丁字母顺
序排列的各种或种级以下的分类单元的名称,及其出处、寄主、 分布等。附录中有“种加词+属名”的索引、汉拉种名索引、命
名人索引(如Fr.→Fries)、(Teng→邓叔群)。
6. 书:全部是拉丁文的形容词或名词所有格,对查阅、选用 种加词很有帮助。 7. 书: 8. 书:
2. 区别:无根茎叶分化,没有维管束系统;因多不含叶
绿素,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从寄主或基物中吸收现成的营
养物质;从细胞壁成分看,大多数真菌主要是甲壳质(chitin), 只有少数(如卵菌纲等)是纤维素;从核糖蛋白体看,不象植 物那样连接在内质网上,而是分散在细胞质中;另外,线粒体、 核蛋白体等细胞器的结构要简单得多,内含物种类也较少(有 的有晶体、高尔基体、牲粉、脂肪球等)。
岂不乱了套。
例如:植物上有一种常见病原菌,汉文称谓为:
胶孢炭疽菌、盘长孢状刺盘孢、柑桔炭疽刺盘孢
菌、柑桔毛盘孢、柑桔刺盘, 实际上是同一种菌,
往往引起误会。但如果用拉丁文称谓,就不会出
错,因为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一种真菌(或
植物)只允许有一个拉丁学名。 此பைடு நூலகம்拉丁学名
为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行,根据裘维蕃先生提议,将真菌看作是与动物界、植物界并列
而三足鼎立的一个界——菌物界。吞食、光合作用、吸收营养乃
这三个界(多细胞真核生物)的最重要区别。[裘维蕃(1993)
在“中国近三十余年来菌物进程简述”大会报告中,对这一问题 作了精辟论述。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共交流 有关论 文283篇。] 这一分类主张的缺陷是菌物界的概念模糊,并非都 是吸收营养(如 部分 类原生动物和假菌)。
由此可见,现今对植物、菌物新分类单位的命名、描 述,除可以使用本国文字外,还必须使用拉丁文,否则为 无效发表,国际上不承认。也的确,世界如此之大,菌、 植物种类如此之多(其中菌物就约有100~150万种,现已 描述7万种以上(1995, Hawksworth et al.)),没有一
个统一的、规范的、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名称和特征描述,
三、怎样学好菌、植物学拉丁文
拉丁文是一种古老的文种,它曾是古代罗马帝国(版图包括几乎 欧洲的全部和亚、非洲的一部分),当时在整个欧洲被称为“宫话” (受过教育的罗马人所说语言的声调)。许多年以来拉丁文被人们称 为“死了的语言”。也就是说,世界上已不再把它当作一种口语来进 行相互交流,而只是用于菌、植物分类中的命名和特征描述和动物的 命名等。所以对发音准确与否不强作要求。并且,如今大多数西方专 家学者往往都是以英语形式发音(即英美式=传统的英美式发音,如 Pinus, Coccomyces)。但我们希望大家按拉丁文(即德式≈ 改良的学院 式发音)要求发音。后者接近于受过教育的罗马人所说语言的实际声 调。 学习拉丁文这门课很不容易。一种菌物的命名、描述往往需要有 一个从 “汉文→英文→拉丁文” 的转化、处理过程。所以少不了一些 字典等工具书。
一、副词( adv.) 三、代名词( pron.) 五、连接词( conj.)
第八章
第九章
属、种名的建立
特征简介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特征描述
生境等记载
第一章


一、菌物与植物的异同
菌物的定义为“具真正细胞核,常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
的分化,大都以分枝的丝状体吸收营养,一般都能进行有、无
性繁殖并可产生孢子的一类生物”。 1. 相似点:都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相近似,如具细 胞壁(类菌原生动物除外)、膜、核(膜、仁)、内质网、线 粒体、核糖蛋白体、液泡及其它细胞器或内含物。
例如 :① 昆虫 → insect → insectun(s.n.Ⅱ); ② 叶 → leaf → folium(s.n.Ⅱ) ; ③板栗 → chestnut → Castanea 。
拉丁文语法也比较复杂,有名词、形容词、分词、副词、
数词、代名词、介词、连接词、动词等词类。其中最重要、最
难掌握的是名词和形容词。因它们都有性、数、格的变化,并
二、工具书的使用
1. 书:上册主要是拉丁文词汇部分。各词条后注明有词类、
性、数、格及其范例。下册主要是语法、句法和特征描述或集
要的范文。 2. 书: 3. 书:包括几千个用于创造生物名称或术语的词及拼合形式, 每一词或拼合形式后面是它的希腊文、拉丁文或其它文种名称
的词源。
4. 书:前一部分为与菌物有关的英汉名词(含不少拉丁文或 英语化的拉丁文);后一部分为菌物各级分类单位的拉丁文汉
3.菌物在真核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过去传统观念认为,真菌是一类低等植物。如林奈
Linnaeus (1753) 的两界(植、动物)系统中,真菌属于植
物界下的一个门——菌藻植物门。后来又被诸多植物分类
学家将其放入植物界中的真菌门。
但近三十多年来人们对真菌有了新的认识。国外情况自不 必说。在我国,1993年5月中国菌物学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举
要求形容词和名词连用时这种变化要一致。
例如“埋生的椭圆形的褐色子囊果”(主格) : a.3 a.2 a.1 s.
s. ( pl. n. II -nom.) ,a.1(pl. n. nom.), a.2 ( pl. n. nom.) ,
a.3 ( pl. n. nom.) 其中s.为“ascomata‖。但如果是“在…子囊果中”,那就 不能用主格了,而变成 夺格了。其s. 、a. 又要相应变化。
规》,而没有《国际菌物命名法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由法国植物学家德堪多De Candolle (1866) 最先草拟,后经多次 国际植物学会议讨论修订而成。这个法规涉及的对象除了植物 外,也包括菌物等。即含维管植物(蕨类、裸、被子植物)、 苔藓、地衣、藻类、细菌、菌物(粘菌、卵菌、真菌)。
国际植物学第二次会议(奥地利维也纳,1905):确
适用学科专业
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森林保护学、植物
保护学等专业研究生。
学分及学时
1.5学分,合30学时。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绪论
拉丁文工具书及其使用
第三章
第四章
语音
词类及词的构成
第五章
第六章
名词 ( s.)
形容词( adj.)及分词( part.)
第七章
其它词类
二、数词( num.) 四、介词( prep.) 六、动词( ver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