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高中地理课件: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中地理课件: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0b2464fc04a1b0717fd5ddce.png)
巴士拉。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工厂应设在居民区最小 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当地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且 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谢 谢 大 家
让世界充满爱! 我们需要竞争,我们更期待和平!!
(2)巴勒斯坦地处 亚 、 欧 、 非 三大洲交通要 道,是联结东西部 阿拉伯 国家的纽带。
(3)填出图中国家的名称:A 埃及 B 约旦 C 叙利亚 D 黎巴嫩 .
耶路撒冷 ,这 (4)图中F地是被三大宗教尊为“圣城”的 伊斯兰教 、犹太教。 三大宗教 分别是基督教 、
(5)该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是 约旦 河,此水源对该地区的重要性是 沿岸各国工农业 。
(美、欧、日、俄、中、印) 3、以上两例说明了二战后怎样的世界政治局面?
1.二战后,世界总体上维持着和平局面。
2.在全球性对抗和大战危险减弱的同时,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 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
读右面的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局势长期以来动荡不安,主要是因为 阿拉伯 、 和 犹太 两大民族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世界地理环境与地缘政治格局的互动
![世界地理环境与地缘政治格局的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5c4d865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5.png)
世界地理环境与地缘政治格局的互动地理环境是塑造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以及人文要素,如人口分布、文化传承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各国的地缘政治格局。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的变迁以及地缘政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理环境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可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地理环境决定了国家的资源分布和利用方式。
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成为争夺的焦点,如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
这些资源的掌控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地缘政治地位。
其次,地理环境也影响着国家的军事战略布局。
地形的开阔与狭窄、山脉与平原的分布等都会对军事行动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存在使得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边界争端长期存在。
此外,地理环境还决定了国家的交通运输网络和港口布局,对国家的贸易和海军力量产生影响。
地缘政治格局的变迁是一个历史长河中的动态过程。
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技术进步都会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冲击。
例如,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和航道开放,使得北极地区成为国家争夺的热点。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使得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地缘政治格局也更加复杂。
此外,国际组织的兴起和国际合作的加强也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增加,地缘政治格局逐渐向多极化、复杂化方向发展。
地缘政治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地理环境为地缘政治提供了基础,而地缘政治则通过国家间的相互竞争和合作来改变地理环境。
例如,国家间的边界争端和领土纠纷常常导致冲突和战争,进而对地理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
同时,国家间的合作和共同努力也可以通过环境保护等方式来保护地理环境。
例如,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关注和行动,就是地缘政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例证。
综上所述,世界地理环境与地缘政治格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51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51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839f2f8610661ed9ac51f367.png)
同盟国
协约国
(德奥意)
(英法俄)
(3)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___德___)国缩小,(__奥__匈___)崩溃、(__俄___)革命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英_____和__法___)衰败、(_美____和__日___)兴起。
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1)起因
(2)轴心国及反法西斯同盟
三类证据 第一,萨达姆是暴君。 第二,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三,萨达姆暗中勾结和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组织 托词一:为了伊拉克人民的福址。 托词二:武力倒萨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支持,代表了 正义的呼声。 托词三:为了自由与民主而战。 托词四:和平手段已经用尽。
两大理论 2002年1月的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首次明确提出
了“邪恶轴心论”,把伊拉克、朝鲜、伊朗等国称 为对世界和平构成极大威胁的“邪恶轴心国”,而 伊拉克则名列“邪恶轴心”之首。“9·11”事件 之后,美国更想让世人相信,作为“邪恶轴心”之 首的伊拉克不但是中东的动荡之源,是美国国家安 全的重要威胁,同时也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
1、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东方、西方内部阵营的分化
2、欧洲政治地图的剧变
——两极格局瓦解
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
80年代末
(_德__)国统一、(南_ 斯__拉_夫_)分裂、(苏__联____) 解体、华约解散、北约东扩;形成_美______、 _西___欧__、 _日__本___、 _俄___罗__斯_、 _中___国__ 、 _印___度__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形成。
海湾战争结局与影响
此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 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 备。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 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 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 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fa247e0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4.png)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Ⅰ.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⑴政治地图是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⑵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914~1918):①大战原因: 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②大战结果: 协约国(英法俄)胜利;同盟国(德奥意)战败;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战果:德日意结成轴心集团----战败;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 美国和苏联强大,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政治上分裂,东部国家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国和苏联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
亚非拉殖民体系瓦解,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Ⅱ.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⑴.社会主义阵营从50年代未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未解体。
⑵.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⑶.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一分二)、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一分六)、苏联解体(一分十五)。
⑷.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经济力量中心。
(一超多强格局)。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①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局部不稳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国际政治的主题,合作和冲突是国家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
②地缘合作——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③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冲突案例----阿以冲突】⑴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
世界的地理位置及地缘政治
![世界的地理位置及地缘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338e8c2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5.png)
世界的地理位置及地缘政治1. 地理位置1.1 地球的地理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它是一个蓝色星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主要是由世界五大洋组成。
地球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唯一一个已知拥有生命的天体。
1.2 世界的地理位置世界,通常指地球上所有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的总和。
从地理位置上看,世界可以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陆,以及众多岛屿。
2. 地缘政治2.1 地缘政治的概念地缘政治是一种以地理为基础,研究政治活动、政治关系以及政治力量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地缘政治学关注的是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如何通过地理和地理政治手段来维护或扩大国家利益。
2.2 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地缘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格局。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各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不尽相同。
地缘政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关系,预测和分析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
2.3 地缘政治的主要理论地缘政治学有多种理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陆权论、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地理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2.4 当代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在当代,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即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与几个主要的大国(如中国、俄罗斯、欧盟)形成战略竞争关系。
同时,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成为影响地缘政治的重要因素。
3. 地理位置与地缘政治的关系地理位置是地缘政治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等,都会对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地缘政治因素也会反过来影响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
4. 世界的地理位置及地缘政治对我国的影响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来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领土。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中俄、中美、中日、中印等,对我国的安全、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影响。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与发展趋势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5d2cc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f.png)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各国之间政治地理角力的不断演变,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特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国际体系中,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时代正在被挑战和取代。
新兴大国和地区性强国的崛起,如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正在重塑全球力量对比。
这些国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加强经济合作,逐渐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稀缺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地缘政治的竞争愈加激烈。
某些地区的地缘政治矛盾和冲突,如中东地区的乱局和南海争端等,成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中的热点问题。
各国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和资源,积极参与地缘政治的角力,以争夺地区的控制权和影响力。
三、区域一体化与合作的加强尽管世界政治格局的竞争与冲突依然存在,但区域一体化和合作的趋势也在上升。
欧盟作为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不断推动欧洲国家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此外,亚洲国家也积极构建亚洲一体化的机制,如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区域一体化和合作为各国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
四、非国家力量的崛起除了传统的国家力量之外,非国家力量的崛起也给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带来了新的影响因素。
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等非国家实体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这些实体通过跨越国家界限的合作和活动,推动着全球化的进程,并对各国的政治地理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技术发展与网络安全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成为影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更加迅速和广泛。
然而,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各国之间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信息主权,频繁发生网络攻击和信息战。
综上所述,当前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呈现多极化、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区域一体化与合作加强、非国家力量崛起和技术发展与网络安全挑战等特点。
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36ba88e7700abb68a982fbd1.png)
家的控制。 (6)飞地型;国家关系容易产生摩擦;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3、领土位置 领土的位置指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区域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
位置在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领土 的地理位置差异很大。
(2)经济型核心区。
经济型核心区是指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决定性和主导性的那些区 域。如美国的五大湖地区、法国的巴黎盆地。
由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因素总是交织在一起,因而有 的核心区既是经济核心区又是起源核心区,同时还是民族文化 核心区。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四、边界与边疆
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都有一条边界线与其邻国分 开。这条线一方面表示两国共有的分界线,另一 方面表示其线内是其主权管辖范围。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四、边界与边疆
人为边界是指以民族、宗教信仰、语言、意识形态、心理习惯等因素 作为依据。人为边界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人为边界多种 多样。 (1)以政治力量作为划界标准:这种边界既存在于国与国之间, 也存在于政治集团之间。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2)以文化因素作为划界标准:如沿着民族、语言分布、宗教信 仰来划分边界,如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就是当时根据宗教 分布而划分的。 (3)几何边界。以经度或纬度等数理位置作为划分国界的根据而 划分的国界,又称数理国界。如美国和加拿大边界。 (4)海洋边界线。海上的界线既有与相邻国之间的界线,也有国 家领海与公海之间的界线。
政治也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如领土 的变更。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
世界地理格局与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
![世界地理格局与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a7452e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5.png)
世界地理格局与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地理格局和地缘政治关系一直在不断演变。
这种演变不仅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还受到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世界地理格局和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世界地理格局的演变。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地理条件一直是国家间竞争的重要因素。
例如,欧洲大陆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区域之一。
从古代罗马帝国到现代欧盟,欧洲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地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现在,亚太地区逐渐成为全球的焦点。
亚洲国家的崛起以及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了世界地理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崛起和印度的快速发展使得亚洲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此外,亚太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口,这使得它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其次,我们来看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
地缘政治关系是指国家间在地理上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欧洲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一直是世界的焦点。
从帝国主义时代到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一直在不断演变。
然而,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欧洲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
现在,全球的地缘政治关系更加复杂。
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也带来了新的地缘政治挑战。
例如,网络安全和环境问题等全球性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此外,地缘政治关系也受到国家间经济利益的影响。
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
最后,我们来分析世界地理格局和地缘政治关系演变背后的原因。
首先,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地理距离不再是国家间竞争的唯一因素。
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使得地理条件对地缘政治关系的影响减弱。
其次,国家间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目标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变得更加重要。
人文地理学 第十一章政治地理
![人文地理学 第十一章政治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d81f5077232f60ddcca1b6.png)
第四节 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的概念与原则 (一)、概念 所谓行政区划是指国家为实施有效统治,便于行政管理而 对其全部领土进行分级划分,所划分的各级区域称为行政 区域。 (二)、原则 1、政治原则 2、经济原则 3、民族原则 4、历史原则 5、自然原则
政治原则
政区划分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国家行使其政治职能——进行行政 管理和政权建设,从而实现政治稳定和长 治久安,是我国行政区划中必须考虑的政 治原则,如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
第三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一、国家基本特征 国家是在一定范围土地拥有主权,并有 一定国民组成的社会政治实体 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拥有确定领土 (2)具有一定数量定居人口 (3)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的政府 (4)拥有主权
二、国家领土
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为领土,由领陆、领海和领空三个部分所组成。 (一)领土 1、领土规模 2、领土形状 紧凑型:这种领土形态介于矩形和圆形之间,以最短国界线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最 大的领土。 松散型:领土破碎,分成许多部分,内部联系不方便。 狭长型:由于跨了多个文化带,国土的两端难以管理。 蝌蚪型:带有“尾巴”的紧凑型国家,尾巴是军事上,经济管理上存 在着许多问题。 孔状型:一个国家的领土完全被另一个国家所包围,外交受一个国家 控制。
(二)领水
国家主权支配下和管辖之下水域,可分为 内水和领海 1、内水包括国境之内河流、湖泊、内海和 内海湾 2、领海一个国家的陆地之外一定宽度的海 域。
三、国界
(一)、国界概念 分割国家间领陆的界线、边界,确定领海与公海, 领空与外层空间的界线。 划分方法:自然地形国界、自然语言、异因划分 具体方法:文字描述国界位置、实地勘察、测绘 边界图 变更方式:先占、添附、时效、割让、证服、赠 送、买卖、交换。
世界的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的政治地理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b9bdb37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0.png)
世界的政治地理格局1.政治地理格局的概念:政治地理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治边界、政治力量分布、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总体状况。
2.政治地理格局的分类:根据各国政治制度的不同,可以将政治地理格局分为民主政治格局、集权政治格局、君主专制政治格局等。
3.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的政治地理格局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如古代的希腊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近代的民族国家兴起、现代的全球化进程等。
4.两极格局: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两极格局。
5.一超多强格局: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一超多强的政治地理格局。
6.多极化趋势: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如中国、印度、巴西等,推动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7.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当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中,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如中东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乌克兰危机等。
三、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对国际政治的影响1.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不同政治地理格局下,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有所不同,如冷战时期的对立和联盟,当代的一超多强格局下的合作与竞争。
2.国际组织与多边合作: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对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国际多边合作产生影响,如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3.全球化进程: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推动全球化进程,如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
四、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发展趋势1.多极化加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向多极化加速发展。
2.地区热点问题缓解: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调整,一些地区热点问题有望得到缓解,如中东和平进程、朝鲜半岛无核化等。
3.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在多极化格局下,各国间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将更加激烈,如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
4.网络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政治地理格局逐渐形成,对国际政治产生新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1](https://img.taocdn.com/s3/m/d4c2308e8e9951e79a8927ac.png)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考点搜索】1.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2.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过去和现在。
过去主要讲述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最终形成美苏对峙的两极化格局。
现在——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以及在此格局下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无论是讲哪部分内容都紧扣世界政治地图。
所以教材开篇就介绍世界政治地图。
通过看图、对比图、分析图理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
◆ 知识纲要 多极化格局 两极化格局 世界政治地图两次世界大战影响 一战 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成立 影响: 德国领土大大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奥匈帝国瓦解,奥斯曼帝国崩溃 英法元气大伤 美日力量兴起 德国一分为二 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庸 影响: 欧洲在政治上分为两派 美国、苏联强由合作走向对抗 二战 现在 含义:一超 多强 形成50年代末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解体西方阵营分化为三个经济中心:美国、西欧、日本80年代末,欧洲政治地图发生剧变合作与冲突并存 合作:组建区域性国际组织 冲突: 阿以冲突 巴勒斯坦问题 耶路撒冷问题 被占领土地问题水源问题 过去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重要图释1、图5、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政治地图”学习过程中应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政治地图的影响”这一议题,分三步读图:查看战前德、意、奥——英、法、俄的疆界;查看战后德、意、奥——英、法、俄的疆界;对比分析德、奥、英、俄等国的疆界变化,得出一战对欧洲政治地图的影响。
2、图5、2 “欧洲疆界的变迁(1939——1945)”学习过程中应围绕“二战对欧洲政治地图的影响”这一议题,分三步读图:在图上找出二战的主要参战国;选择分析目标:德国、波兰、苏联、罗马尼亚;根据图例观察这四国疆界的变化,得出二战对欧洲政治地图的影响。
3、图5、3 “阿以冲突”首先结合世界地图认识阿以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河流、湖泊分布状况;根据图例查看最初的“阿拉伯国”、“犹太国”范围;根据图例查看先后被以色列占领的地区;再结合历史、时事认识阿以冲突的原因。
4.5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
![4.5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https://img.taocdn.com/s3/m/6557f5dbc77da26925c5b0f0.png)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网络体系总览●考点目标定位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区域发展中经济全球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
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知识梳理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1.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上除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外,世界上还形成了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2.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基于此建立起区域性国际组织,同时地区冲突不断。
例如阿以冲突不断,和平步履维艰,主要围绕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被占领土问题、水源问题。
这里既有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内部原因,也与帝国主义国家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有关。
思考讨论为什么说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两国关系从战时的联合结盟不断走向紧张直至全面冷战,并按意识形态差异分别组建了经济集团和军事政治联盟。
但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不断遭受冲击。
20世纪60年代末,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西方阵营也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欧洲政治地图发生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成5个国家,苏联分成15个国家。
除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外,世界上还形成了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目前,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得到国际公认,与两极格局阵线分明、相互对峙、针锋相对和全面对抗的态势不同,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既有矛盾和联系,又有斗争的特点。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一般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及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在国际规模尺度上,经济的空间扩散主要表现为产品、资本和技术从先进国家向落后国家流动,从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经济区域化并不矛盾。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f24d3b5b08a1284ac9504332.png)
第11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一、名词解释1.国家实力答:国家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存在的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另外一种是软实力。
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是指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
2.地缘政治学答: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
基本观点是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制约。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源于19世纪后期。
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
3.领土答:领土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国家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土,不问其大小。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在国际法上不构成国家。
但国家的领土并不要求绝对确定,部分边界未划定,或存在边界争端,均不妨碍其为国家。
领土包括陆地和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
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
领水附随于领陆。
领空和底土又附随于领陆和领水。
因此领陆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领土的主要成分,领陆如发生变动,附随于领陆的领水、领空和底土亦随同变动。
4.政治实力结构答:政治实力结构是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的。
每一权力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的实力及有效地使用它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只是在不同条件下其影响力不同。
如果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稳定的基础性条件,那么政治实力结构则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活跃的要素。
实力结构的变化,决定着政治地理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5.政治地理结构答:任一政治地理单元都有一定的政治地理结构,政治地理单元是由某一空间范围内的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而成的,政治地理结构可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
第11章 政治与政治地理格局
![第11章 政治与政治地理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9663d9146c85ec3a87c2c569.png)
(二)国家权力要素
2、自然资源: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权力因素,一个国
家能够掌握和控制的资源数量,也就成为衡量其国力强弱 的重要的指标。
3、人口规模:人口是创造国家权力的物质工具,是保证
国家权力的能动要素。 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着一国在世界的权力地位。
四、边界与边疆
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总是有一条边界线与其邻国分开。 这条线一方面表示是两国共有的分界线,另一方面表示其 线内是其主权管辖范围。 由于边疆地区缺乏明确界限,往往随其势力而变动,一 国力量强大,而对方又较弱时,边界带就向弱方移动,因而 成为潜在的冲突地区。
1、自然边界
(1)山脉 (2)河流
4、经济水平:国家权力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是国家权力的标志
5、军事力量:国家实力要素中最具有强制性 6、科学技术:对其他要素起决定性作用,是国家实力发展的驱动力 7、国民士气:最不稳定、最难捉摸
政治性质 政府的法制化、民主化水平 政府的机构和效能
8、政府的质量:国家权力的要素中最重要
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
法国
中国 巴西 英国 日本 越南 澳大利亚
50
100 90 50 60 60 50
100
70 50 80 100 0 70
50
60 20 60 10 40 0
0.4
0.7 0.5 0.6 0.5 0.8 0.4
0.5
0.3 0.8 0.4 0.5 0.6 0.7
240
230 208 190 170 140 132
(二)国家权力要素
7、国民士气 与影响国家权力的其他要素比,国民士气 是最不稳定的,也是最难以捉摸的,但它又是 十分重要的。 以公众舆论的形式为政府的质量提供了一 个无形因素。 以“全民皆兵”或军队士气的形式决定着 武装力量作战的效能。
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人文地理学
![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人文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b9fc2e0ba0d4a7302763a82.png)
意 大 利 ( 狭 长 型 )
印度尼西亚(破碎型)
圣 马 力 诺 ( 穿 孔 型 )
(三) 领土位置
沿海国家
岛屿国家
内陆国家
海陆兼备型国家
缓冲国
通道型国家
中 国 ( 陆 海 兼 备 )
三、国家的中心性区域
(一)首都:政治中心、 经济中心、交通中心 1.首都是一国政治权威机构集聚集的地方,是全国的政治 中心,是国家的象征。 2.职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国家的象征,必须是 全国的交通中心,有的首都还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pp被确认的国力c基本实力包括人口和领土e经济能力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np和产业结构中的各部门m军事能力等于战略力量加常规军事力量s战略意图w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1人口2领土3gnp4产业结构5战略核力量6常规力量满分为50分将人口分为三个等级1500万5000万和2亿满分为50分也分为3个等级2105km213106km2和8106km2满分为100分以美国为标准100分其他国家参照产值在100亿美元之下的不评分
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领土是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地理结构,是一国活动、尤其是 一国权力所依赖的最稳定的结构性因素。国家为保障自己的领土 不受侵犯而采取的任何措施,甚至不惜诉诸战争,都被认为是天 经地义的,这就是所谓的领土主权。 领土主权及其构成 1. 领土是隶属于一个国家主权的特定空间,国家对于领土具有 完全的、排他的支配和管辖权。
海域划界与权利类型
类型名称 内水: 领海: 宽度 37万平方千米 12海里 权利 完全主权= 领陆 不完全主权,有7项权利 管制权、边防、财政、
毗连区: 12+12海里
卫生
专属经济区:200海里 大陆架: 两项主权、三项管辖权 两项主权 以深度为准(200米)
地理与政治:地理因素与政治关系
![地理与政治:地理因素与政治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dfd18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5.png)
地理与政治:地理因素与政治关系地理因素与政治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发展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理因素与政治关系的各个方面,并分析其相互作用和互动。
一、地理条件对政治格局的塑造地理条件是指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环境等方面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举例来说,山区地形的不平坦和缺乏河流的情况,使得山地地区通常难以发展农业,人们更多地依赖于牧业和游牧生活。
这种地理条件往往催生了相对分散的政治组织形式,例如部落制度或者联邦制度。
相反,平原地区的广阔土地和河流的便利,使之适合大规模农业的发展,政治上则更容易形成中央集权制度。
此外,气候条件也对政治格局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热带地区由于高温多湿的气候,更容易滋生疾病,加之农业生产受季节和气候波动的限制较大,政治上常常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城市国家。
相比之下,温带地区气候适宜,粮食与资源相对丰富,一般更容易形成农业社会或者农业国家。
二、地理环境对政治决策的制约地理环境包括资源分布、交通条件、海洋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政治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资源的丰富或匮乏往往决定了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进而影响其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交通条件的便利程度则决定了国家内部的联系和对外扩张的能力。
海洋条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海洋权益和海上贸易的发展。
举例来说,石油资源的丰富往往会让拥有这种资源的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同时,油田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状况也会影响政治决策,如何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都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政策。
而在交通条件方面,例如交通设施不发达的内陆国家可能需要通过与邻国合作或寻找其他出路来解决物资运输和贸易渠道的问题。
三、政治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与利用政治因素对地理环境的改造和利用也具有重要作用。
政治决策的推动和政府的行动会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地理条件和环境,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政治地位。
地缘政治与全球治理
![地缘政治与全球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3de642d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4.png)
地缘政治与全球治理地缘政治与全球治理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缘政治是指国家之间基于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政治格局,而全球治理则是指国际社会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协调。
本文将探讨地缘政治与全球治理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地缘政治的影响地缘政治在国际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首先,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
例如,中东地区由于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成为了全球能源竞争的焦点。
其次,资源分布也会影响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格局。
例如,南海地区的争端就是因为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各国都希望获取控制权。
最后,利益关系是地缘政治的核心。
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争夺往往是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地缘政治的影响不仅限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全球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地缘政治的变化会导致全球治理格局的调整。
例如,随着中国的崛起,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也得到提升,中国开始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也会对全球治理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乌克兰危机导致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对抗,使得全球治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全球治理的挑战全球治理是为了解决全球性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协调。
然而,全球治理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全球治理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机构。
目前,全球治理主要依靠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来进行合作,但这些机构的决策过程复杂,效率较低。
其次,全球治理面临着国家主权的限制。
各国往往更关注自身利益,而不愿意在全球治理中做出让步。
再次,全球治理面临着不平等的挑战。
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发展中国家则常常被边缘化。
全球治理的挑战也与地缘政治密切相关。
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和冲突会对全球治理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中东地区的冲突导致了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问题的加剧,给全球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全球治理也面临着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政治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一政治的含义
1、政治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文化现象,如小到参与选举投票、大到国家领土和国家的关系等。
2、政治是一种追求权力(如支配权、占有权、管理权等)的社会文化现象,政治地理现象是一种具有排他意义的权力空间现象,如国家主权不容侵犯、势力范围得到尊重等。
3、政治也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如领土的变更、军事实力的变化等。
二政治地理单元
1、概念: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
2、划分,三个级别:
(1)国家的,即具有明确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英国等);
(2)国际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区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北约、东盟、联合国等)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3)国内级的,即由一国内部的行政区(如美国的州、县、市,中国的省、市、县等)。
3、国家是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最重要的政治地理现象。
三政治地理结构
1、任何一个政治地理单元都有一定的政治地理结构,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
2、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主权、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
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政治势力结构是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的。
政治实力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活跃的要素。
实力结构的变化,决定着政治地理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发展。
四政治地理过程
1、和政治地理结构一样,政治地理单元及其结构要素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正是这些过程,推动了政治地理结构的演化,使得政治地理单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发挥着不同的政治地理作用。
2、政治地理过程十分复杂,包括:
(1)政治扩散。
政治现象在某一地方出现后,可通过各种方式向另一地传播,形成政治事件的扩散,包括迁移扩散(移民、殖民方式,如美国成为具有英国政治传统的国家)和扩展扩散(某一政治地理单元发生的政治事件产生连锁反应,如20世纪50年代的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两种。
(2)政治整合。
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利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如战后西欧德一体化进程、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等。
(3)政治分离。
相对于政治整合而言,是与政治整合相反的政治地理过程,如帝国的崩溃、殖民体系的瓦解等。
(4)主权的变化。
是指某一政治组织及其全体公民对某一政治地理单元的支配权。
这种支配权常因领土变化、民族变化而发生变化。
五国家的基本特征
1、国家的定义: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
2、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地理单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拥有确定的领土(国家的物质基础)。
领土是国家存在的天然地理基础。
(2)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定居人口是国家从事一切国家活动的行为主体。
(3)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等职能的政府(有一定的政权组织)。
政府是执行国家职能的政权组织机构。
(4)拥有主权。
主权是国家不受任何外部势力控制的权力,只有拥有了主权,国家才能独立处理内外部事务。
3、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内外部事务的最高权力,是独立国家的根本属性。
六国家领土和领土主权、国家的中心性区域、边界与边疆(教材P326—330页,只作了解)
七国家权力要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怎样理解?
1、国家权力的概念:指已过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
国家权力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政治现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现:(1)一国实力的大小总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2)国家间的权力对比关系随权力要素及其组合的变化而不断消长,没有永远的强国和弱国;(3)影响国家权力的诸多要素是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组合对国家地位产生影响。
2、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
(1)领土空间:由国家领土位置、大小、形状等决定的领土空间要素是国家权力稳定因素。
包括地理位置、领土面积两方面。
地理位置表现在三个方面:A、由海、陆、山、河分布决定的自然地理位置是一国战略地位
和安全战略的基本前提;B、与自然地理位置一样,交通地理位
置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地理因素;C、由国家间陆地接壤决定的
国防地理位置对一国安全的影响更为直接。
领土面积表现在两个方面:A、领土规模本身就是国家权力的组成要素,一般来说,领土面
积大就被视为地理大国,它的权力意义在于,领土广阔意味着一
国具有巨大的战略空间;B、领土规模往往决定着国家权力的其
他影响要素,如人口和自然资源的规模。
(2)自然资源: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权力因素。
自然资源是国家力量的自然源泉,一个国家的如果拥有丰富的资源,那么它就具备强盛的自然基础;如果自然资源缺乏,那么国家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一个国家能够掌握和控制的资源数量,也就成了衡量其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即使工业很发达,其综合国力也必将受到影响。
(3)人口规模:人口是创造国家权力的物质工具,是保证国家权力的能动要素。
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着一国在世界的权力地位。
一国只有被列入“人口众多”的国家之列,才可能成为一流大国。
但人口规模只有与人口素质、资源藏量、经济技术水平及政府能力等综合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对国家权力的作用。
(4)经济水平:是国家权力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是国家权力的标志。
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
的国家实质上就是强国。
经济水平是一国建设现代国防及进行现代化战争的更本保证。
(5)军事力量:是国家实力要素中最具强制性的。
它不仅是领土、资源、人口、经济等因素的实力效能得到实际发挥,本身还是一种现实的实力,是衡量一国实力大小的最直接指标,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
(6)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对国家实力其他因素的决定性影响,使它成为国家实力发展的驱动器。
可以说,科学技术是国家实力决定性因素之一。
科学技术实力的意义在于它对领土、资源、经济及军事等实力要素的直接影响上。
A、交通、通讯及导弹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削弱了距离的障碍,赋予了同一区位以不同的战略意义,使浩瀚的海洋、茫茫的荒漠及冰山雪原的隔离作用大大减弱等。
B、随着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资源的经济、政治及军事的含义。
C、军事技术的进步,不仅不断刷新战争的打法,而且它本身似乎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D、科学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及不断进步,使经济优势,尤其是工业优势越来越向拥有更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倾斜。
(7)国民士气:最不稳定的,也是最难以捉摸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国民士气的权力意义表现在:A、它以公众舆论的形式为政府的质量提供了一个无形因素;B、它以“全民皆兵”或军队士气的形式决定着武装里两个作战的效能。
(8)政府的质量: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
国家权力诸要素能否形成合力并发挥最大效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质量。
八全球的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地理大发现前,全球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程度的地区孤立之中,有些地区甚至与世界完全隔绝——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克服了海洋的障碍,开始整整认识世界,通过欧洲大陆连年战争,以及殖民战争和殖民贸易,把世界纳入全球的政治地理范围——随着欧洲主要大国权力的消长,以及世界各国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民族意识的觉醒,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全球主权国家体系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主要为以下几个阶段:
欧洲的殖民扩张——主权国家的产生(欧洲)与美洲殖民统治的崩溃——帝国主义对世界的分割与控制(一次世界大战)——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时间推移至20世纪初)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美苏主导的两极对抗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由帝国主义列强支配的殖民体系,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对抗格局。
在战后最初20年内,美苏共同构筑了“海洋世界”与“大陆世界”相对抗的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两极对抗格局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而逐渐解体:
(1)对两极格局第一个重要冲击就是新中国的崛起;
(2)西欧德发展变化从根本动摇了两极对抗格局;
(3)日本和亚太地区的迅速崛起是两极对抗格局的又一重大冲击;
(4)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反霸斗争的开展,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终结,进而成为两极格局中一股范围广大的国际力量;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解散,使战后两极对抗的格局终于解体。
2、第二阶段:一强多级的格局。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国际形成了美国是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多个力量并存的格局。
(1)军事上,美俄成为两个超级军事大国;
(2)经济上,美国、欧盟、中国、日本成为世界对大的经济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