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本课分析: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单元的主题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本课则揭开了繁盛的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内容包括三个子目,第一目是“安史之乱”,介绍了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的内容;第二目是“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讲述了唐朝末年,黄巢领导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的内容;第三目是“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介绍了唐朝灭亡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以及十国的建立。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维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但是本节课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需要老师加入一些史料,拓宽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1.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
2.知道唐朝灭亡的时间。
3.了解五代十国的位置。
史料实证
指导学生对《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和《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的识读,培
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历史理解
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会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家国情怀
1.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作为会影响历史发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从中吸取教训。
2.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
2.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
1.唐朝的衰亡原因。
2.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课前准备
1.教材: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1.情景创设法:本课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要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讲述法:本课主要讲了三目的内容,可以采用讲述法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思想碰撞,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明皇幸蜀图》
[教师讲述]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杨国忠的意图。
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多人围堵杨国忠,抱怨没食物。
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
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
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
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
此后,玄宗入蜀。
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
这就是《明皇幸蜀图》的
历史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以从中汲取教训。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导入新课,杨贵妃之死与安史之乱有关,以此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本课的学习。
)
二、讲授新课
第一目安史之乱(展示)
[展示图片]
唐玄宗像
[提出问题]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4.安禄山担任范阳等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展示图片]安史之乱形势图
[教师讲述]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请说出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史思明率领的叛军的进军路线。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教师讲述]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
763年被平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安史之乱形势图的分析,对安史之乱形成时空观念。
)
[提出问题]安史之乱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教师总结]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而后期发生安史之乱,时间长达八年,唐朝的国势因此由盛转衰。
[教师过渡]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统治更加腐朽,唐朝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战争。
农民起义爆发。
第二目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展示)
[教师提问]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教师讲述]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导致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展示图片]
黄巢起义形势图
[探究活动]根据《黄巢起义形势图》,指出黄巢发动起义的地点、建立的政权及地点。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山东;大齐;长安。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对黄巢起义形势图的认识,加深学生对黄巢起义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
[教师提问]黄巢起义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建立政权,最终却被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
[教师讲述]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第三目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展示)
[提出问题]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五个政权?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提出问题]而在此时,南方地区也出现了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
北汉,史称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十国。
[教师总结]可以通过口诀把五代十国进行记忆:梁唐晋汉周,前边都有后。
吴闽吴越楚,南平前后蜀,南唐南北汉,纷乱70年。
[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通过对五代十国前期和后期形势图的对比,可以发现有哪些变化?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学生1:前期后梁存在,后期,后梁被后周取代了。
学生2:后期,太原附近有北汉。
学生3:前蜀被后蜀取代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五代十国前期和后期的形势图的对比,指导学生学会读图,提高分析对比能力。
)
[提出问题]五代十国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唐朝藩镇割据。
[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
一个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安史之乱的发生,使盛极一时的唐朝走向衰落,导致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既应得到启示,又应吸取教训,即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在明确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围绕设定的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本课的学习内容比较难理解,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结合
学生实际水平调整教育策略,充分发挥历史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的作用。
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出色表现也要给予及时肯定。
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
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
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
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
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之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
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的最初建立者之一,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
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势力自此开始走下坡路。
杜甫的诗歌《春望》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756年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写安史之乱后,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场动乱为什么会发生?它所造成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续表
爆发的原因、影响和局面。
那么安史之乱的
形势如何呢?
[展示地图]
安史之乱形势图
[提出问题]观察《安史之乱形势图》,回答问题:
安史之乱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叛乱的首领有哪些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发动叛乱?攻占哪些地方?安史之乱的结果怎么样?
[教师提问]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现在我们来分析下列的材料。
[材料分析]
材料一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1)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材料二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4)
局面。
学生识读
形势图》
之
线。
学生思考问题
回答。
答案提示
年
范阳、洛阳、潼关叛乱被平定。
阅
题。
答案提示
(1)
之久的安史之乱
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
——《新唐书》(2)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什么局面?
[展示地图]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图》
[教师讲述]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的国力衰弱,因此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社
的破坏
地区遭到浩劫。
的国势由盛转衰
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2)
央权力衰微
将
势加大
镇割据的局面。
学
势图
学
乱
的转折点”。
续表
政治腐败,政治腐败激化阶级矛盾,又遇到
灾荒,人民无以为生,于是发动了大规模起义,也就是黄巢起义。
[展示图片]
唐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1)黄巢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2)黄巢起义的结果怎么样?
(3)唐朝是如何灭亡的?黄巢起义对唐朝灭亡起到什么影响?
[活动探究]唐朝是在农民战争已经失败20多年之后,被农民军的叛将、唐的节度使朱温所灭。
请讨论:唐朝为什么会灭亡?
[教师讲述]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指的是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叛乱,这场动乱几乎摧毁了李唐政权,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安史之乱成为唐阅读材料
图
(1)
(2)
(3)
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后来
领朱温投降唐朝封为节度使
藩
巢起义。
制朝政
立了后梁政权
灭亡。
学生自由讨论
问题。
答案提示
唐
代历史的转折点,变乱后的唐朝由鼎盛进入了衰落阶段,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中央集权的虚弱,这点主要体现在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上。
[展示图片]
唐朝统治示意图因是安史之乱。
灭
中央集权的虚弱
点
割据和宦官专权。
分
意图
立至灭亡的历史。
续表
探究新知
)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展示《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和《五代十国
后期形势图》,简单讲述五代十国的形成。
[教师总结]五代十国实质上是唐朝以来藩
镇割据局面的继续。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频
繁,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
有所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
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
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
势。
分
成。
答案提示
后梁、后唐、后晋、
后
(902
在唐朝之后
几
个
政权的统称。
方有九个
唐、
后蜀、
南
北汉。
学生听老师讲述。
板书提纲
纲
五代十国的范围
五代十国包括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
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的《唐代藩镇研究》,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40到50个藩镇绝大部分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但割据藩镇也在一定
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
曾解除割据。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
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
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
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
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正朔(后梁时期的晋、岐、吴除外)而称王称藩,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
该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
中国的内乱,也带给契丹南侵的机会,辽朝得以建立。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定难军(后来的西夏)逐渐独立,而静海军(交趾,后来的越南)自此脱离中央统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的爆发原因、时间、经过及影响。
2.理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3.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4.了解五代十国的建立和形成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安史之乱
1.背景:
(1)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趋紧张。
(2)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
(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的局面。
2.过程:755年, 、发动叛乱攻占洛阳、潼关,逼
近,唐肃宗即位,于763年平定叛乱。
3.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背景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中央无力控制。
②人民繁重,生活困苦。
(2)过程:起义军在带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3)结果:被朱温等人联合镇压。
(4)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907年, 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国政权和北方割据太原的。
3.评价
(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局面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重兵的武将。
(2)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两汉和唐朝都是我国古代史上最为强盛的封建王朝,请在比较分析后概述汉唐历史的主要相似之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怨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并说:“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
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
百姓有冤,诉于州县。
州县不理,诉于宰相。
宰相不理,诉于陛下。
陛下不理,何以归哉!”
——《全唐文》材料二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
这五个朝代的统治时间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1)材料一中的“唐末农民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
(2)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说说这次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你对此作何评价?
三、课堂练习
1.“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它发生在( )
A.秦二世统治时期
B.隋炀帝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后期
D.唐高宗统治时期
2.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3.“开元盛世”被很多史学家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开元盛世”之后,唐朝逐渐走向衰落。
唐朝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始于( )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贞观之治
D.武则天改国号为周
4.后梁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唐朝的灭亡。
后梁政权的建立者是( )
A.朱温
B.李亨
C.王莽
D.黄巢
5.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
从建立到灭亡,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 )
A.138年
B.146年
C.285年
D.289年
6.唐朝灭亡后,政权分立,南北方先后出现了15个割据政权。
其中,占据太原的政权是( )
A.后唐
B.北汉
C.南汉
D.后汉
四、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
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2.“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3.在唐玄宗逃往蜀中时,太子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
太子就是后来的(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肃宗
D.唐僖宗
4.如图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
A.秦朝暴政
B.安史之乱
C.贞观之治
D.赤壁之战
5.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D.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6.《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
敌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以土地传授子孙。
……”
——《新唐书•方镇表序》材料二“……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
——《新唐书•方镇表序》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什么社会弊病?这种弊病是如何形成的?
(2)材料一中的划线部分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二中的“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1.(2)军权(3)外重内轻 2.安禄山史思明长安 3.(2)由盛转衰
(3)藩镇割据
(二)1.(1)①藩镇②赋役(2)黄巢 2.朱温
(三)1.黄河流域 2.北汉 3.(1)藩镇割据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1)王朝前期:①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之后建立起来的,都注意总结经验,加强中央集权;②社会生产都有较大发展,出现了较长的繁荣、安定时期;③都注意边疆地区的巩固和开发;④重视发展对外联系、交往;⑤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
(2)王朝末年:①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逐渐形成混乱、割据局面;②都受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打击,政权瓦解,最后一个皇帝都是被权臣废掉的。
2.(1)黄巢起义。
结果: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后被镇压。
(2)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
(3)藩镇割据,政权分立,更迭不断。
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三、课堂练习
1.C
2.C
3.B
4.A
5.D
6.B
四、达标检测
1.C
2.D
3.C
4.B
5.D
6.D
7.(1)反映了唐朝藩镇割据的社会弊病。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于是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说明藩镇可以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纳赋税,职位传子或部将,不受中央节制。
(3)唐朝被藩镇势力——朱温所灭。
公元907年。
其它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控制了朝政。
2.标志:年,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衰亡。
四、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唐朝灭亡后,北方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汉、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史称“五代十国”。
2.实质上是唐末以来局面的延续。
3.影响:五代十国以来,虽然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预习思考
1.哪个皇帝统治后期,宠幸杨贵妃,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唐肃宗
2.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
A 农民战争
B 统一战争
C 叛乱战争
D 兼并战争
3.安史之乱开始的时间是()
A 752
B 753
C 754
D 755
4.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
A 黄巢
B 陈胜
C 吴广
D 安禄山
5.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什么政局()
A 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
B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C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D 百家争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