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政治制度专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节、皇位继承制度的演变
❖ 皇权的基本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 位世袭
❖ 皇权的本质:君主专制 ❖ 一、皇帝和皇权 ❖ 1、神化皇权(君权神授) ❖ 2、维护皇权(礼乐制度、名位制度) ❖ 3、皇权制度的核心(皇位继承)
❖ 二、清代以前皇帝制度的演变 ❖ 1、创立和逐步完善 ❖ 2、进一步发展 ❖ 3、加强和巩固
总论:清朝政治体制的演变
❖ 近代以前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与其它封建朝 代一样,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是至高无 上的统治者,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所有的行 政、立法、司法的最高权力都在皇帝本人,皇 帝实行世袭制。
❖ 第一阶段:顺治到康熙前期 ❖ 第二阶段:康熙前期到雍正初年 ❖ 第三阶段:雍正初年到道光二十年 ❖ 第四阶段:道光二十年到咸丰十年 ❖ 第五阶段:咸丰十一年到宣统三年
❖ 三、清代专职性地方机构及其官制
❖ (一)管理漕务之地方官制河道总督、漕运 总督)
❖ (二)管理河务之地方官制 ❖ 河道总督、漕运总督 ❖ (三)管理盐务之地方官制 ❖ (四)管理学务之地方官制 ❖ (五)地方税务官制
❖ 四、清末地方官制改革中的地方机构 ❖ (一)巡警道 ❖ (二)劝业道 ❖ (三)提法使司 ❖ (四)地方审判厅及检察厅 ❖ (五)交涉使司 ❖ (六)谘议局 ❖ (七)各省调查局 ❖ (八)各省清理财政局
❖ 第四节、陵寝制度 ❖ 1、帝、后陵的规制 ❖ 九券四门式 五券二门式构造 ❖ 2、清西陵 ❖ 4座皇陵、3座后陵、若干公主和妃子园寝 ❖ 雍正 嘉庆 道光 光绪
❖ 3、清东陵
❖
❖ 5座皇陵、14个皇后、136个妃嫔 ❖ 顺治 康熙 乾隆 咸丰 同治
西太后、东太后
第二讲:清朝的中央行政体制
❖ 第一节、中央决策及其运行 ❖ 1、进呈题奏本章 ❖ 2、密折陈奏 ❖ 3、御门听政 ❖ 4、派出钦差大臣 ❖ 5、外出巡视
中国近代 政治制度史
绪论
❖ 一、政治制度的含义 ❖ 二、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 三、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 四、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 五、参考书目
❖ 一、政治制度的含义 ❖ (一)什么是政治? ❖ (二)什么是制度? ❖ (三)什么是政治制度?
❖ (一)什么是政治? ❖ 前资本主义时期对“政治”的ຫໍສະໝຸດ Baidu识:
1、必须注意学以致用. 2、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用现代理论 为指导,把中国政治制度史纳入当时社会经济和 社会政治的总体中来进行考察, 认识和总结其发 展基本规律和特点,给予正确的评价. 3、注意从发展的角度来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不 断加深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认识,在正确理解和认 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基础上,理解中国政 治制度史多元文化的特点.
❖
❖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政治不等 于权术。
❖ 政治是什么?
❖ 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 以及政府运用改革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 性分配过程。
❖ (二)什么是制度?
❖ 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 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现。
❖ 广义的制度是指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 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
❖ 中国政治制度史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政治 制度、政治文化、有关重要政治事件和人物 的活动。其中,国家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 式、国家各种典章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 究的主要对象。
❖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内容: ❖ 1、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活动及其效果。包括政治体制、
社会背景、政治理论根据、政权结构、政治运行过
❖ 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 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
❖ 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配、 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主要是指国体和政 体的统一。
❖ 政治体制可理解为局部的微观的政治制度,是 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过程中的具体化。
❖ 二、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 研究对象:
❖ 一、考绩
❖ 1、京察
❖ 列题 引见、会核
❖ 2、大计
❖ 考题 会复
❖ 二、奖惩
❖ 1、行政奖励
❖
议叙
❖ 2、处分
❖
罚俸、降级、革职
❖ 第五节、官员的监察 ❖ 一、内部监察 ❖ 二、外部专业机构监察 ❖ 御史系统 谏官系统
❖ 第六节、请假与致仕制度 ❖ 一、请假仕制度 ❖ 二、致仕制度
❖ 第一节、政区划分与地方行政机构 ❖ 一、地方行政机构 ❖ (一)地方行政区划 ❖ (二)地方行政职官设置
❖ 二、直省地方机构与文武官制 ❖ (一)总督及总督衙门 ❖ (二)巡抚及巡抚衙门 ❖ (三)布政使 ❖ (四)按察使 ❖ (五)道员 ❖ (六)知府 ❖ (七)直隶厅及散厅 ❖ (八)直隶州及属州 ❖ (九)知县及衙门
❖ 4、 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着中国政治制度史 的始终,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加强, 显示示出政治制度的集权化、严密化、严酷 化和任意化的特点.
❖ 5、中国一直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论 是以汉族统治集团为主,还是以其他民族集团 为主建立的政权,都曾经实行“因俗而治” 的政治制度。
❖ 6、 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 切,使中国政治制度出现人治的特点. 7、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公开承认不平等的 原则,肯定社会等级差别,承认特殊权力阶层, 对不同的阶层采用不同的对待方法.
❖ 狭义的制度是指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 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 (三)什么是政治制度?
❖ 政治制度,从广义范围理解,主要包括国体和政 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内容和政权的构成形式; 从狭义范围来理解,就是指国家的政治体制,是 不同时期统治阶级的统治政策和采取的方式。
❖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关系:
❖ 第二节、中枢机构的运行及其变迁 ❖ 1、议政王大臣会议 ❖ 2、内三院 ❖ 3、内阁 (通政使司) ❖ 4、南书房 ❖ 5、军机处
❖ 第三节、中央行政机构及其职能 ❖ 1、六部 ❖ 吏部、 ❖ 户部、 ❖ 礼部、 (太常寺 、鸿胪寺、国子监) ❖ 兵部、 (太仆寺) ❖ 刑部、 ❖ 工部
❖ 2、理藩院 ❖ 3、翰林院 ❖ 4、詹事府 ❖ 5、起居注馆 ❖ *都察院 *大理寺
学说,也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的重要内容。(政治制 度所依托的思想)
❖ 4、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社会活动 及文化传统,是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不可忽略的内容。 (与政治制度相关的制度)
❖ 5、历史上对于政治制度的妥善运用,对统治环节和 行政的监察,对官吏培养、任用、考核等管理的规定 和举措,也是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不可缺少的内容。 (政治制度的运行)
程,以及因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制度。(政治制度 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 2、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状况。包括国家机关的组织结 构、形式,职、权、责、利的划分和运用,以及互相配 合密切相关的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监察、考 试、选举、政党、文化教育、礼仪、民族、文书、
职官管理等制度。(政治制度的表现形态)
❖ 3、中国历史上产生过的政治思想和有关政治的各种
❖ (二)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1、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政治文化, 确立中国政治制度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 2、有利于了解政治制度与国家、政权、社会 之间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提高认识和分析事 物的能力. 3、有利于充实专业知识和完善知识结构,打 下比较坚实和丰厚的知识基础.
五、参考书目
❖ 李进修著《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纲》,求实出版社1988年。 ❖ 林代昭等著《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重庆出版社1988年。 ❖ 史远芹等著《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 ❖ 王永祥著《戊戌以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 钱实甫著《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华书局1984年。 ❖ 钱端升著《民国政制史》,商务印书馆1946年。 ❖ 陈瑞云著《现代中国政府》,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 ❖ 袁继成等编《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 ❖ 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 ❖ 胡春惠著《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台湾正中书局1983年。 ❖ 朱建华主编《中国近代政党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 ❖ 朱国汉著《中国政党制度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
❖ 第二节、清代特别地区之地方官制 ❖ 一、管理京城地方之各机构 ❖ 二、陪都盛京官制 ❖ 三、顺天府官制 ❖ 四、奉天府官制 ❖ 五、管理陵寝地方之官制 ❖ 六、东北地区之官制
❖ 第三节、地方基层组织 ❖ 一、里甲制度 ❖ 二、保甲制度
第四讲:清朝的文官制度
❖ 第一节、清朝官员的选举途径 ❖ 第二节、官员的任用方式 ❖ 第三节、官员的品衔及待遇 ❖ 第四节、官员的考绩与奖惩 ❖ 第五节、官员的监察 ❖ 第六节、请假与致仕制度 ❖ 第七节、幕客、吏胥制度
❖ 中央机构和官制的演变:
❖ 中央行政:中枢、日常行政、皇室系统 ❖ 中枢(议政王会议、内阁、军机处、总署、责任内阁) ❖ 日常行政(六部) ❖ 皇室系统(宗人府、詹事府)
❖ 地方机构和官制的演变:
❖ 一般地区 ❖ 特别行政区 ❖ 边远地区
第一讲:皇帝制度
❖ 第一节、皇位继承制度的演变 ❖ 第二节、垂帘听政制度 ❖ 第三节、太监制度 ❖ 第四节、陵寝制度
❖ 三、清代皇帝制度的演变 ❖ 1、旗主贝勒公议共举的立嗣制度 ❖ 2、康熙帝立嫡长子为太子的活动 ❖ 3、秘密立储制度 ❖ 4、懿旨钦定储位
❖ 第二节、垂帘听政制度 ❖ 1、清代的后宫制度 ❖ 2、垂帘听政制度的发轫 ❖ 3、慈禧太后的三次垂帘听政
❖ 第三节、太监制度 ❖ 1、清代太监制度的设立及其完善 ❖ 2、清代惩罚太监的则例 ❖ 3、清代对犯法太监的责罚方式 ❖ 4、晚清太监事件
❖ 1、政治是一种上帝安排人世的力量。
❖
❖ 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
❖ 3、政治就是争权夺利。
❖
❖ 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
❖ 近代以来对“政治”的认识: ❖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方向,确 定国家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
❖ 第一节、清朝官员的选举途径 ❖ 一、科举 ❖ 二、学校 ❖ 三、萌生 ❖ 四、捐纳 ❖ 五、荐举 ❖ 六、议叙 ❖ 七、吏员考职
❖ 第二节、官员的任用方式 ❖ 一、月选 ❖ 二、拣选 ❖ 三、开列 ❖ 四、特简
❖ 第三节、官员的品衔及待遇 ❖ 一、官员的品衔 ❖ 二、官员的待遇
❖ 第四节、官员的考绩与奖惩
❖ 三、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 民国以前:
❖ 1、 君主、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婚姻裙 带关系贯穿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 2、 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政权合 理性的依据,以政权和神权作为制定制度的标准, 是一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3、 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 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在现代化过程中,伦理道 德和传统思想依然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 第四节、晚清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动 ❖ 1、总理衙门 ❖ 2、总税务司署 ❖ 3、总理海军事务衙门 ❖ 4、督办政务处 ❖ 5、资政院 ❖ 6、责任内阁
❖ 预备立宪机构 :
❖ 外务 、度支、 民政、 陆军、法部、邮传、 理藩、 农工商、礼、 学、 吏
第三讲:清朝的地方行政机机构
❖
第一节、清代政区划分与地方行政机构 ❖ 第二节、清代特别地区之地方官制 ❖ 第三节、清代地方基层组织
第一部分
清朝的政治制度
总论:清朝政治体制的演变 第一讲:皇帝制度与中央决策系统 第二讲:清朝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三讲:清朝的地方行政机构 第四讲:清朝的文官制度 第五讲:清朝的司法、监察制度 第六讲:清朝的边疆行政体制 *第七讲:清朝的军事制度 *第八讲:清朝的财政管理制度 *第九讲:太平天国的官制 小结:清朝政治制度评议
❖ 民国以后:
❖ 1、西方民主政治的传入,使中国出现了宪政 运动,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 2、军阀混战使中华民国畸形发展,出现了军 阀政治。
❖ 3、国民党一党专制使共和体制有名无实。 ❖ 4、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真正实现了主权在民。
❖ 四、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 (一)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