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47条

合集下载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
甲方,(雇主单位名称)。

乙方,(劳动者姓名)。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就以下劳动合同条款达成一致,以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劳动合同期限,本劳动合同自(起始日期)起至(终止日期)止,共计(合同期限)。

二、劳动合同工作内容,乙方应当按照甲方的安排,诚实守信地完成工作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具体工作内容)。

三、劳动报酬,甲方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乙方劳动报酬。

四、劳动合同违约责任,任何一方违反本劳动合同的约定,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五、劳动合同解除,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任何一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提前(提前解除通知期限)书面通知对方。

六、其他约定,(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其他约定内容)。

本劳动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日期:日期:
以上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撰写的劳动合同范本,如有需要,欢迎咨询专业合同范本专家,以获取更多定制化的合同范本及法律咨询服务。

劳动合同法第47条

劳动合同法第47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劳动合同法第4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订明以下事项:(一)劳动合同双方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二)劳动合同生效的日期和期限;(三)劳动合同中各方提供的工作内容和劳动报酬;(四)劳动合同的工作时间、休息和休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等;(五)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其他义务。

劳动合同自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并签订劳动合同书时生效。

劳动合同应当按照下列程序确认和验收:(一)劳动合同订立后,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合同订立15日内,向劳动者提供劳动合同副本;(二)劳动者应当在劳动合同订立15日内,向用人单位提供其能够证明其享有劳动权益的相关材料。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享有更优惠的权益规定,不得免除或者减少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应当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自主意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劳动合同需要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具体包括劳动合同双方信息、劳动合同生效日期和期限、工作内容和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和休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等内容,以及用人单位应履行的其他义务。

劳动合同应在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并签订劳动合同书时生效。

双方应按照规定的程序确认和验收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在15日内向劳动者提供劳动合同副本,劳动者应在同样期限内向用人单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得违法,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享有更优惠的权益规定时,不得免除或减少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发挥劳动者的自主意愿。

劳动合同法第47条、48条的适用

劳动合同法第47条、48条的适用

劳动合同法第47条、48条的适用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第47条和第48条为劳动者提供了重要的保护。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这两条法律,并为劳动者提供有关如何合理运用这两条法律的指导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劳动合同法第47条。

根据这条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定期限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有权要求加付延期履行期间的报酬。

这意味着,当雇主未按时支付工资时,劳动者可以要求雇主支付延期期间的工资报酬。

这一条法律规定的出台,有效地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避免了雇主恶意拖欠或延期支付工资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运用劳动合同法第47条,劳动者首先应该保留相关的证据,确保能够明确未按时支付工资的事实。

例如,可以通过工资单、支付记录、劳动合同等方式来证明未按时支付。

其次,劳动者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案,寻求法律援助。

最后,若确定雇主存在恶意拖欠行为,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讨自己的合法权益。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劳动合同法第48条。

根据这一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或者未履行国家法定的安全、卫生等劳动保护义务,劳动者有权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赔偿。

这一条法律规定为劳动者提供了保障,确保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获得合理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为了更好地运用劳动合同法第48条,劳动者首先需要明确劳动合同中关于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的约定。

如果发现用人单位未履行相应义务,劳动者应及时与雇主协商解决问题,如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工会寻求帮助。

最后,如果确实无法得到合理解决,劳动者可以提起法律诉讼,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相应的赔偿。

总结起来,劳动合同法第47条和第48条为劳动者提供了重要的保护。

在实际工作中,劳动者应该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两条法律,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对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广大劳动者能够充分享受法律所赋予的保护。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劳动合同法第47条

劳动合同法第47条

劳动合同法第47条劳动合同法第47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补偿的一项重要规定。

该条款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具体情形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对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具体解读:一、经济补偿的适用情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1.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2. 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3. 用人单位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4.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5.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40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6.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41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7.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44条第(四)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8.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44条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9.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44条第(六)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10. 用人单位依法宣告破产的;11.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二、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为: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具体计算公式为:经济补偿金 = 劳动者月工资× 工作年限。

三、经济补偿的支付标准劳动合同法第47条还规定了经济补偿的支付标准,即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三倍的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四、经济补偿的支付时间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劳动者曾经工伤或者职业病致残,劳动合同期满,不再与用人单位续订劳动合同的,或者用人单位依法终止劳动合同后,不再与该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在以下情况下,用人单位应该支付给劳动者赔偿金:一是劳动者曾经工伤或者职业病致残,劳动合同期满,不再与用人单位续订劳动合同的;二是用人单位依法终止劳动合同后,不再与该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

该条款的目的是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权益,特别是对于曾经遭受工伤或是职业病致残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补偿金,以帮助他们应对后续生活和就业的困难。

这相当于一种社会保障措施,旨在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和帮助,以弥补劳动能力的损失,并减轻劳动者和其家庭的负担。

根据该条款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赔偿金,具体的金额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确定。

赔偿金的计算一般与劳动者的薪水、工作年限、工伤或职业病的程度等相关因素有关。

赔偿金的支付可以一次性支付、分期支付或者按照其他方式确定。

该条款的实施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劳动者需要能够证明自己曾经遭受过工伤或职业病致残,可以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如工伤鉴定书、职业病诊断书等。

用人单位也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及时支付赔偿金,并在合同终止后的一定期限内与劳动者解决相关变动。

总之,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了对曾经遭受工伤或职业病致残劳动者的保护措施,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赔偿金来补偿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损失。

这一条款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

同时,也提醒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生产,并对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关注和支持这一法规的实施,落实好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2024年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及解读

2024年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及解读

2024年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及解读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平等待遇的权利,不得因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残疾等原因歧视劳动者。

(____字)解读:劳动合同法第47条是中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一条重要法律条款,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和平等待遇的权益,禁止用人单位因为某些特定的原因而对劳动者进行歧视。

本文将对劳动合同法第47条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其背景、重要性和具体规定。

一、背景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出台是为了促进和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

在劳动市场中,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因为劳动者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残疾等因素而进行歧视,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到平等就业的机会和平等待遇的权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劳动合同法第47条来明确禁止用人单位进行歧视。

二、重要性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平等就业权利: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残疾等原因歧视劳动者,保障了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有效遏制了用人单位的歧视行为,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实施,能够有效消除因个人特征而产生的歧视现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3. 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效防止用人单位的歧视行为,使劳动者能够获得应有的待遇和尊重,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4. 体现国家法律的威严:劳动合同法第47条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用人单位歧视行为的明确禁止,彰显了国家法律的威严和权威,提高了法律的公信力。

三、具体规定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具体规定可分为两个方面:歧视禁止原则和歧视行为类型。

1. 歧视禁止原则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残疾等原因歧视劳动者。

这一条款不仅明确了歧视的禁止原则,而且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歧视原因,包括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和残疾。

新劳动法辞退赔偿规定

新劳动法辞退赔偿规定

新劳动法辞退赔偿规定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一、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上述第36条、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除了上述情形以外,用人单位辞退员工的,就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二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二、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3、第4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劳动合同法第47条

劳动合同法第47条

劳动合同法第47条篇一:看劳动合同法第47条看劳动合同法第47条。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篇二:解读劳动合同法第40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该条法律所体现的,是民法中的情事变更原则。

即:因不可归责于合同任一方的原因,致使继续履行合同对一方明显不利的,该方有权请求变更或终止履行合同。

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辞退劳动者的,应提前30天向劳动者作出书面通知。

未提前作出书面通知的,应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

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还应按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实践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常因对“不能胜任工作,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等事实问题持有不同意见,而引发劳动争议。

为此,相关法律条文以及司法解释,对40条的适用条件作了规定和说明。

在《劳动部关于若干条文的说明》中,“不能胜任工作”被解释为:劳动者不能按要求完成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任务或者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

2020年新劳动法辞退规定须知

2020年新劳动法辞退规定须知

2020年新劳动法辞退规定须知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除了上述情形以外,用人单位辞退员工的,就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二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劳动合同法第47条

劳动合同法第47条

劳动合同法第47条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了解雇劳动者的情形和程序,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该条款,雇主解雇劳动者应当遵循以下程序和原则:
首先,雇主解雇劳动者应当有合法的理由。

合法的解雇理由包括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严重失职,或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等情形。

雇主解雇劳动者必须确保所依据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解雇情形。

其次,雇主解雇劳动者应当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本人,并向所在劳动者代表大会或者全体劳动者说明情况。

在通知劳动者解雇的同时,雇主还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此外,雇主解雇劳动者还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以及其他各项法定的经济权益。

总之,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出台,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解雇劳动者时,雇主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合法合规地进行解雇程序,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同时,劳动者也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在今后的劳动关系中,雇主和劳动者能够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劳动法对于辞退员工的赔偿规定(劳动法2023年新规定辞退补偿)

劳动法对于辞退员工的赔偿规定(劳动法2023年新规定辞退补偿)

新劳动法关于辞退员工补偿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关系解除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者辞职,一种是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新劳动法关于辞退员工补偿的规定可以参考如下根据辞退员工需付出的代价不同有以下四种类型:一、需支付辞退员工赔偿的情形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若员工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者合同已经无法继续履行,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向辞退员工支付赔偿金。

二、需支付辞退员工补偿的情形根据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茄弊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被辞退员工补偿金:(一)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经过合法程序辞退员工的;(二)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决定不与员工续签的,但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除外;(三)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或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时辞退员工的;(四)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时辞退员工的。

三、需提前30日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作为补偿的情形劳动者有下列情况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只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颤友族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状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四、无需支付辞退员工补偿/赔偿金的情形(一)劳动者有下列情况的,用人单位可以不经通知即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4、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第一条《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单位在以下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应支付经济补偿金1.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根据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工作年限满6个月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不满6个月的按半年算;工作年限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及解读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及解读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及解读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第14条第3项、第4项,第15条第1项、第2项,第21条、第39条、第40条、第42条、第43条,第45条第2项、第3项、第4项,第46条,第27条规定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解读:劳动合同法第47条是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的违法行为进行规范和处理的条款。

根据该条款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情况下,有两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二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具体来说,该条款主要列举了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一些典型行为,包括但不限于:1. 违反第14条第3项、第4项:即用人单位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或者未按时支付工资。

2. 违反第15条第1项、第2项:即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工作条件和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的条件。

3. 违反第21条:即用人单位未缴纳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费或者公积金。

4. 违反第39条:即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内容时,未与劳动者进行协商或者通知劳动者。

5. 违反第40条:即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拖欠劳动者支付的加班工资。

6. 违反第42条和第43条:即用人单位非法解除或者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

7. 违反第45条第2项、第3项、第4项:即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8. 违反第46条:即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未按照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该条款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两种维权的方式:一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促使用人单位履行劳动法律规定的义务;二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判决并执行。

总之,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为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情况下维权提供了明确的途径和方式,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东北师范-劳动法2022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学习资料]-答案1

东北师范-劳动法2022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学习资料]-答案1

劳动法22秋在线作业2答案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劳动合同法》第47条对经济补偿计算方法做出了具体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A.项】1
【B.项】2
【C.项】3
【D.项】6
【此题正确选项是】:A
2.依照我国伤亡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何种下述事故,应由主管部门会同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调查组()。

【A.项】轻伤
【B.项】重伤
【C.项】死亡
【D.项】重大伤亡
【此题正确选项是】:C
3.《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项】4
【B.项】3
【C.项】2
【D.项】1
【此题正确选项是】:D
4.劳动者各项经济权利中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A.项】职业培训权
【B.项】社会保险
【C.项】福利权
【D.项】劳动报酬权
【此题正确选项是】:D
5.对于比较重要的合同和非即时履行的合同采用()
【A.项】口头合同
【B.项】书面合同
【C.项】口头或书面合同
【D.项】以上都不是
【此题正确选项是】:B
6.关于综合计算工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项】综合计算工时需劳动部门批准。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是关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

根据这一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以下是对这一规定的详细解析。

赔偿责任的适用情形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2. 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3.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本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4.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如下:- 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每满一年,用人单位应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上限经济补偿的总额有上限规定,即不超过劳动者本人十二个月的工资总额。

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按照三倍的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经济补偿的支付时间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的同时支付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未及时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经济补偿的支付方式经济补偿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分期支付。

如果用人单位选择分期支付,应当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

经济补偿的法律效力经济补偿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特殊情况的处理劳动合同法第47条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例如,如果用人单位因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方可实施裁员。

总结劳动合同法第47条为劳动者提供了在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的经济补偿保障。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的补偿标准及规定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的补偿标准及规定

一、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规定根据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上述第36条、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除了上述情形以外,用人单位辞退员工的,就属于违法,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二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二、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2、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3、第4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一依照企业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新劳动法辞退员工的补偿标准规定一、公司解除合同补偿有无补偿金和多少补偿金与自辞、被辞没有直接关系,关键问题要看原因;1、自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劳动者解除,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1种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2、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2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被辞的,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支付补偿金,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30天就不需要支付补偿金,没有提前通知的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作为代通金;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动者没有过失的情况下无理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赔偿2倍的经济补偿金;二、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参见以下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23种情形,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23种情形下,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有11种情形: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5、用人单位的违反、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6、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7、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8、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规强制性规定,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9、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0、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二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有12情形:1、用人单位提出,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5、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依法裁减人员的;6、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依法裁减人员的;7、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8、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9、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10、因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而终止劳动合同的;11、因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1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三、经济补偿计算基数中工资的确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工资”标准如何确定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在计算经济补偿时,以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或基本工资作为计算基数,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就必须理解“工资”的含义;四、相关法律规定1、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劳部发1995309号第五十三条规定,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2、实践中劳动者的工资一般有基本工资、应发工资、实发工资之分;基本工资通常是用人单位给劳动者设定的底薪,一般未包括加班工资、津贴、补贴、福利待遇等;应发工资是指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按照法律规定应当获得的全部工资,包括了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奖金、津贴等;实发工资是劳动者每月实际拿到的工资,通常会被扣减一些费用,比如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所得税,扣伙食费、房租费等,劳动者实际到手的金额通常会比应发工资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应当以劳动者的应发工资作为基数,而不是以基本工资、实发工资为基数;基本工资仅仅是劳动者工资的一部分,显然不能作为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而实发工资并不能真实体现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比如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支付加班费、克扣工资等违法行为都可导致实发工资低于劳动者实际的工资,显然也不能作为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五、劳动法辞退临时工补偿的规定1995年劳动法实施以来,原来的“临时工”的概念一般不复存在,因此应将该“临时工”理解为您单位的聘用人员;1996年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14条规定: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及时与劳动者协商合同期限,办理续订手续,由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1998年的一年期劳动合同期满后,双方没有续签合同,但是由于该聘用人员继续为你单位工作,因此已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应视为续订劳动合同;关于续订的期限,目前尚无明确规定,一般以前一次合同的期限为准;因此每一次续订的合同期限应均为一年;您单位今年7月解除劳动合同,应该以此确定您单位是否提前解除了劳动合同;如果属提前解除了劳动合同,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合同法第47条看劳动合同法第47条。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合同法解读87条和47条:违法解雇的法律责任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解读】本条是关于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用人单位违反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在法律明确规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即(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四)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为了保障处于特定情形下劳动者的权益,本法规定用人单位在上述情形下,不得以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就应当按照本条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没有遵守法定的程序。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在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在出现上述三种情形时,用人单位虽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如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没有遵守法定程序,未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的,仍属于本条规定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应当按照本条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47条和87条47条是正当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的补偿,87条属于违法解除支付的赔偿!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解读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58.)发布时间:xx-01-27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解读】本条是关于如何计算经济补偿的规定。

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时,就涉及到如何计算经济补偿的问题。

计算经济补偿的普遍模式是: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应得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及有关国家规定对工作年限及经济补偿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计算经济补偿中的工作年限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应从劳动者向该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之日起计算。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不影响工作年限的计算。

如果劳动者连续为同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但先后签订了几份劳动合同的,工作年限应从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连续计算。

如劳动者甲自xx年在某企业工作,期间劳动合同一年一签,一直工作到xx年。

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满后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时,计算的工作年限应从xx年算起,共四年。

如果劳动者为同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多年,但间隔了一段时间,也先后签订了几份劳动合同,工作年限原则上应从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连续计算,已经支付经济补偿的除外。

总之,本条“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的规定,不能理解为连续几个合同的最后一个合同期限,原则上应连续计算。

当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用人单位利用短期劳动长期用工的现象将会减少,这主要是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两个措施,一是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是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用人单位也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部1996年关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中规定,对于因用人单位的合并、兼并、合资、单位改变性质、法人改变名称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的,其改制前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

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签订,试行前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依照劳动法和原有关国家规定计算经济补偿。

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签订,试行后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二、计算标准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为: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关于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延续了我国以往的做法。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八条的授权,1994年12月3日,劳动部颁布了《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了计算经济补偿时,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增加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三、计算基数计算经济补偿时,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关于一个月工资是劳动者本人月工资、本企业的职工月平均工资还是当地月平均工资,在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最后规定月工资是指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有以下考虑:第一,保持制度的延续性,原有规定有不足的,适当进行修改。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按照该规定,月平均工资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内容,这样的规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权益,但失之于过于复杂,不利于劳动者掌握。

同时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不同。

因此,劳动法统一了月平均工资的内容,这样便于操作,一目了然。

第二,讲究公平性,平衡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

劳动合同法规定月平均工资为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样的规定一方面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的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年限比较长,最初的工资可能比最后的工资要低得多,考虑到物价等因素,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以最近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为标准。

另一方面也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

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应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收入相适应。

一般来说,某一岗位的工资受市场规律的调节,有的工作岗位的工资水平很高,有的工作岗位的工资水平较低。

某一个地区,不同企业之间有着很大差别。

如果规定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或者当地平均工资为标准,将对用人单位明显不公。

四、计算封顶在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有的意见认为有些高端劳动者,工资收入较高,谈判能力较强,在劳动关系中并不总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完全适用经济补偿的规定,用人单位负担太重,也体现不出经济补偿的性质和特点,建议劳动合同法作出调整。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更好的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低端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对于高端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市场调节并举的方式,保护其合法劳动权益。

但考虑到我国还没有将劳动者区分不同群体,并适用不同法律的先例,在立法技术上也较难处理,因此劳动合同法并没有将高端劳动者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但在经济补偿部分对高端劳动者作了一定限制。

即从工作年限和月工资基数两个方面作了限制,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的,用人单位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另外,为督促用人单位及时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