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启迪思维(涟水殷作模)分解
实施问题导学,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课改前沿KEGAI QIANYAN96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实施问题导学,促进核心素养提升◎孙振清(江苏省涟水县淮文外国语学校,江苏淮安223400)【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解读》的出现表示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到了新的起点,将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机会.作为教师,也要考虑如何将核心素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学生处于被动一方,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最后转变成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使用问题导学法,促使核心需要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关键词】问题导学;核心素养;提升现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方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6年9月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解读》提出:“核心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综合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1].”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就是思考怎样在教学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实施问题导学的意义问题导学法主要是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此进行课堂的教学.这有利于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转换为学生问、教师解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学习.问题是学好数学的核心,接受数学思想的开始,是让学生领会数学的前提.将问题导学法运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问题来探索新知识,从而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探索能力的提高,不断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需要在课前根据课堂内容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然后学生根据这些情境和问题,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来探索研究,最后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所以,问题在整个的教学内容中起到核心的作用,而且问题的设置要贴合学生本身的情况,才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达到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目的.问题导学法可以运用到任何课型,例如,新课、旧课复习还是练习课中,都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二、基于问题导学提升核心素养的策略(一)创设情境有问题才会去了解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问题导学法,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时教师要时刻指引学生研究探索,最终掌握知识.这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为导向,教师在旁起到引导辅助作用.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班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的多少,才能有效地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相交线的知识时,教师以学校的平面图为例,学生刚经历小学升初中,对学校还是处于陌生的状态.所以教师可以以学校位置为情境设置问题.例如,说说哪些路是相互交错,哪些路是相互平行?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发现?逐步引导学生去研究更深入的知识点,从而逐渐掌握相交线的知识内容.(二)设置问题问题导学法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要关注问题的设置是否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相一致.而且问题设置时要注意前后一致,相互关联,这有利于学生依据问题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解方程:4x 2-9-3x -3=1.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直白地告诉学生解这道题的逻辑顺序.应该提出问题后,将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以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解决该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自我消化,能够从多面来解读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答.从而刺激学生动脑,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三)生活应用单单学会了数学的基础知识还不够,还需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存在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2].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或者设置问题时,可以将生活中的细节运用到其中.让学生了解数学是有用的,是可以运用到时生活中的.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四)合作探究问题导学法不仅让学生独立思考,还能让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和合作.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相互启发、相互监督、共同成长.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相互学习,开阔思维.例如,学习不等式的时候可设置问题: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相减的差和第三边有什么关系?x >54是不是不等式4x -5>0的解,为什么?教师在设置这些问题时要考虑到难度问题,简单的问题没有必要进行讨论,而太难的问题讨论不出结果.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有利于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结束语问题导学法有利于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容中,引导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正好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一致.教师可以以问题导学为手段,从创立情境、设置问题、生活应用及合作探究等形式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王勇.浅谈高中数学“问题导学”的有效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1):84.[2]肖锋.“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江西教育,2017(24):29-30.。
问题促进思维,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殿堂
交流平台JIAOLIU PINGTAI150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问题促进思维,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殿堂◎许良红(淮安市清江浦中学,江苏淮安223001)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思维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向着纵深扩散.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通过具体的问题引领,课堂中创设疑问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真正的走进数学课堂.一、咀嚼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概念本质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说过:“认识数学是从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开始的.”由此可知,学习数学必须从深刻的理解数学概念开始.众所周知,数学概念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中,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的归纳与概括.数学概念在形成和发展中有着丰富的经历.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的咀嚼概念,深刻的理解概念的本质.例如,初中数学中出现了有理数与函数的概念,这些概念蕴含着数学家们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也包含着数学家们对追求真理坚持不懈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概念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着人们探索研究的思考.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个概念时,在理解概念本身的同时,讲述中外数学家们对勾股定理的论述.深入地理解勾股定理的本质,有利于学生今后高中数学的学习.实践证明,充分体会概念的意义,深刻理解概念本质.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受记忆与模仿的限制.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概念教学中,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及动手操作方式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内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激活问题意识,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讲习题与做习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需要不断的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所以,我们要能够认真研究大纲的要求,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相关的数学内容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这样,就能更好地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相似形三角形”时,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设计这样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大小金字塔的外形之间存在哪些相似的地方,然后根据这个问题情境提出两个具体的问题:①如何利用相似图形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②两个金字塔之间的相似比是多少?对应角和对应边之间是否相等?这样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思考并找寻答案.他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交流合作积极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原理.通过对照教材知识,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既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有效地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三、敢于大胆质疑,培养严谨思维方式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由此可知,质疑在数学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从而培养他们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提问机会,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数学学科本身具有逻辑抽象性、思维严密性等,要想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形成细致、严谨的学习品质和行为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质疑与评判.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就拿出时钟和风车进行转动,让学生对旋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接着,共同归纳其特点,从中得出旋转、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定义.在教师演示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质疑:时针在旋转,哪个是旋转中心?风车的旋转角度如何知道?由此可知,学生对旋转这一现象产生了质疑.虽然旋转角度问题不是我们教学范围内的,但对这样的质疑要给予恰当的评价.所以,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并让他们通过自由讨论与交流来尝试着解答.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四、及时反馈评价,检验思维训练效果现代教育理论重视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数学课堂这通过课堂提问教学,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课堂中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既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判定,更是一种认可与激励.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要选择适当地时机给学生合理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圆”时,在初步了解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当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圆的条件”时,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有学生认为:相交的两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圆;也有学生说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可以确定.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看法,不是立即给予肯定与否定.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对每名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点评.对不正确的结论应该让学生继续去寻找依据,及时交流评价.实践证明,学生在思维探索的过程中检验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同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综合上述,思维意识与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数学思维最大的特征在于它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分析,鼓励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能够标新立异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就会得到激活,从而更加有利于今后的数学学习.。
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学 思 维 发 展
( 涟水 县灰 墩 中心 小 学 , 江苏 涟水 摘 要 : 数 学是一 门重要 的基础科 学 , 数 学教 学 从 小 学 低 年级 起 就 担 负 着培 养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 重要 任 务 。因此 , 应 从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动 机 , 创 造 自主 学 习环 境 , 从 旧知 识 引 入 , 教 师 适 时 点拨 等 方 面 . 促 进 学 生 思 维发 展 。
关 键 词 :学 习动 机 学 习环 境 适 时 点拨 思 维 发 展
2 2 3 4 0 0 )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从 低 年 级 起 就 担 负着 培养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 重 要 任 务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的思 维 训 练 .应 根 据学 生 的 思 维 特 点 , 结 合 教 学 内 容把 思 维 训 练 贯 穿 于 课 堂 教 学 的 各 个 环节 。 激 发学生思维动机 , 理 清学生思维脉络 , 是 提 高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 重要方法 。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动 机 。 促 进 学 生思 维 发 展 由于 数 学 知 识 具 有 抽 象 性 的特 点 , 而小 学 生 的 思 维 是 直 观 多于形象 . 因此教师要激 发学生思维 , 采 用动手操 作 , 帮 助 学生借助直观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 , 通过有效操作 , 促 进 学 生 多种 感 官 参 与 活 动 。 例 如 在 教 学 苏 教 版 五 年 级下 册 《 分 数 的 意 义及 真 分 数 和 假 分 数 》 一课 时 , 重 点 就 是 引 导学 生 把 多 个 物 体 看做单位“ 1 ” , 通 过 平 均 分 得 出 不 同 的分 数 , 这 是 对 原 有 分 数 的拓 展 和 扩 充 . 是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活动 . 在 操 作 巾 体 现 了活 动 、 主动 、 开放 的有机融合 , 在 活 动 中放 手 让 学 生 自己做 , 围 绕 重 点开 展 自主学 习 。 激 发 学 生 思 维 的 动 机 是 培 养 其 思 维 能力 的关 键 因 素 。 如 何 激 发 学 生 的思 维 动 机 呢 ?这 就 要 求 教 师必 须 在 教 学 中充 分 发 挥 主导 作 用 , 根据 学 生 心 理 特 点 , 有 意 识 地 挖 掘 教 材 中的 知 识 因素 . 从 学 生 自身 生 活 需 要 出 发 , 使其 明确知识 的价值 , 从 而 产 生 思 维 的动 机 。 例如 : 在 教 学根 据 实 际情 况 用 “ 进一 法 ” 和 “ 去尾法” 取商的近似数的应用题时 . 先 示 题 目 : 小 强 的 妈 妈 要将2 . 5 千 克香 油 分 装 在 一 些 玻 璃 瓶里 . 每 个 瓶 最 多 可盛 0 . 4 千 克 . 需要几个瓶? 再 让 学 生 读题 , 分析解题思路。 当学 生 回答 出 求 需要准备几个瓶 , 就是看 2 . 5 千克 里有几个0 - 4 千克 时 , 我 先 让学生猜一猜需要几个瓶 .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 学 生 算 出结 果 为6 . 2 5 后. 我问学生 : “ 按 ‘ 四舍 无 入 ’ 法我们准备6 个 瓶 子可 以吗 ?” 学 生 回答 : “ 不 可 以 。” 我又问 : “ 为什 么 ?” 学 生 都 知 道 需要 再 准 备 一 个 瓶 子 装 剩 下 的0 . 1 千 克油 , 所 以 需 要 准 备7 个 瓶 子 才行 。 最 后 让 学 生验 证 自己 的猜 想 , 老 师 告诉 学生 : 这 种 根 据 实 际情 况 取 近 似 数 的方 法 叫 “ 进一法 ” 。 随 后 用 同 样 的方 法 教 学 了“ 去尾法” 。 由于 这 些 例题 都是 生 活 中遇 到 的 问 题 。 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这 样 就 引 发 了学 生 探 求 新 知 的思 维 动 机。 这 样 设计 教学 既渗 透 了 “ 知 识来 源 于生 活 ” 的 数 学思 想 , 又 使 学 生 意 识 到 学 习 知 识 是 为 了 解 决 生 活 和 生 产 中 的 实 际 问 题 学 生 的学 习 动机 被 激 发 出来 , 自然会 全 身 心 地 投 人 到 教 学 活动巾。 可见 , 创设思维情境 , 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 是 对 其 进 行 思维 训 练 的重 要 环 节 。 二、 创 造 自主 学 习环 境 。 促 进 学 生 思 维发 展 在 教师 的引 导 下 . 创 造 环 境 让 学 生 自 己通 过 独 立 思 考 , 动 手 实践 , 合作交流 , 经 历 了猜 测 、 试验 、 推理、 证 明等 环 节 , 让 学 生 在 足够 的 时 间 和空 间 中 主动 和 富 有 个 性 地 学 习 。从 而 顺 理 成章 . 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 . 有 效 促 进 学 生思 维 的发 展 。 认 知心 理 学 家指 出 : “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 发 展 是 寓 于 知 识 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题 创造学思想录(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
课题创造学思想录(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品味文章语言,了解文章灵活多样的写法。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了解文章灵活多样的写法。
教学过程:1.品味语言(1)小结本课的语言特色:生动形象,隽永含蓄,发人深省。
具体表现在:运用比喻。
如第1则“放松”,运用猴子因“痒痒”而表情“俨然像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的严肃”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发挥创造型思维时精神放松的必要性。
又如“你的箱子”指的是在我们头脑中有许多无形的思维框架,即“常规思维”,“习惯性思维”。
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改换思维角度,打破常规,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桎梏,“从你的箱子中走出来”。
运用小故事来说明。
如第2则亚历三大却能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原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
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富有传奇色彩。
,发人深省。
生活实例,典型生动。
如第7则,农民看“铁路”的实例,第8则“顺其自然”“铺设人行道”的实例,鲜活典型,颇为动人。
多引用名人名言。
文中引用了毕加索、格奥尔基、怀尔特等名人名言,这些隽语引用恰当,生动形象,富有哲理。
多用设问句。
如第3则“多问几个假如”运用了三个设问句;第8则运用了一个设问句。
这些设问句,发人深省,有利于开拓思维。
(2)运用你的智慧,给八个片段换标题(可用诗歌、成语、俗语、广告语等)。
参考:“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我的地盘我作主”“我行我素”;“十万个为什么”;“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生动,无需换;“跳出井外”;“师法自然”。
2.写法探究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小组讨论,集中交流。
3.补充拓展结合下面材料,同学们认为要有所创造,还必须有哪些思维或品质呢?材料一:老师把蚯蚓放在讲台,让学生仔细观察几分钟,然后看谁能把蚯蚓得特点说得最完整:一个孩子说:“我看见蚯蚓没有脚,可是能爬。
”老师说:“好”。
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教法探微
探索篇•方法展示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教法探微吴梅花(江苏省涟水县外国语中学,江苏涟水)教师在上课之前向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前独立思考和研究课上的内容,顺势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教学任务中。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问题导学法。
初中的数学与小学的数学不同,更有深度和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
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可以让学生课前思考,课上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主要通过问题导学法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理清课堂主要内容和启发学生思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更爱思考和学习,老师更有动力教。
一、问题导学引导兴趣在课堂中,学生是主要学习者,教师是辅助者。
所以在设计一堂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识,以学生为主导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顺利完成。
运用问题导学法,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精心设计课前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时,以启发学生为目标,尽可能选择开发性强、趣味性高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以七年级下册“相交线”的内容为例,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作为课前导入:观察课件上的图片,说说哪些路相互交错,哪些路相互平行?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上的图片给出答案:除了南北方向的两条路是平行的之外,其他的道路都是相互交错的。
相互交错的道路会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并形成了一个夹角。
而南北方向的两条路并没有重叠部分,也没有夹角。
还有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道路都有宽度,跟“线”的差距很大。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两个相交的线出现了两个角,分别是对顶角和邻补角,那这两个角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学生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而使得教学内容顺利进行。
教师通过图片上的内容,设定几个问题来进行课堂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在对相交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又继续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之间的异同之处。
这些设置的问题都直接针对本课堂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江苏省涟水县徐集中学八年级数学 第三章 小结与思考导学案(2)(无答案) 苏科版
江苏省涟水县徐集中学八年级数学 第三章 小结与思考导学案(2)
苏科版
复习内容:第三章内容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进一步巩固对平行四边形及各种特殊平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运用 (2)掌握三角形,梯形中位线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一、复习
2、各种四边形判定
3、各种平行四边
形性质,在具有的性质的空格中打“√”
二、例题讲解
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 且AD ∥BC ,AD=BC 请补充2个条件, 使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三、小结
能对几何证明题的解题过程有所了解,自己能独立写出过程吗? 四、课后作业 小练习册P60至63 五、课堂作业
在△ABC 中,点O 是AC 边上的一动点, 过点O 作直线MN//BC, 设MN 交∠BCA 的平分线于点E ,交∠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 (1
)说明EO =FO ;
(2)当点O 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并说明你的结论.
A E
B C F O
N
M
D。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物理 3.5 力的分解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物理 3.5 力的分解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知识点分解与课堂探究】1、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随堂练习】1、关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的分解必须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B、力的分解要按照已知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C、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只能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垂直斜面的分力D、已知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这两个分力大小也是唯一的2.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体受到的力是( )A.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B.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C.重力、下滑力D.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和正压力3、已知力F=10N,它的一个分力F1=7N,则它的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可能是 ( )A.4N B.12N C.18N D.27N4.一个竖直向下的180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并等于240N,求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4.一个小球在1s时间内在水平方向上向右发生了4m位移,同在这一秒中,它也下落了5m,问:该小球在这一秒内的位移是多大,方向如何?【补充记载】【我的困惑】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一级部物理学科教学案(编号:025)《3.5 力的分解》巩固练习班级:姓名:等第: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力只能分解成惟一确定的一对分力B.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分力C.已知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则另一个分力有确定值D.已知一个力和它的两个分力方向,则两分力有确定值2.已知某力的大小为10 N,则不可能将此力分解为下列哪组力()A.3 N、3 NB.6 N、6 NC.100 N、100 ND.400 N、400 N3.如图1—21所示的三种情况中,均匀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光滑.为了讨论各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应该怎样对重力进行分解?若球的质量为m,将重力分解后,它的两个分力分别为多大?(已知斜面倾角为α)4.在水平路面上用绳子拉一个重力为G=200 N的木箱,绳子与水平路面的夹角θ=30°,如右图所示.木箱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要使木箱能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移动,则绳上所加拉力F应为多大?=10,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45︒,BO绳水平,则AO 5.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 N绳所受的拉力F1是多少?BO绳所受的拉力F2是多少?。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周文婷
【期刊名称】《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数学教学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问题的引导与对问题的分析,正是这样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因此,问题导学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本文围绕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导学展开阐述,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页数】1页(P39)
【作者】周文婷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生态文旅区新城开明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抓住数学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浅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5.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问题导学启迪思维(涟水殷作模)
问题的有效性
■有效问题的特征
度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法在于度
●角度 —问题的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
●梯度 —问题的层次性(设问有序递进,思维逐次深入) ●深度 —问题的挑战性(引发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 ●广度 —问题的开放性(解答思路多元,思维活动开放) ●难度 —问题的适切性(面向多数学生,符合认知水平)
问题的有效性
●广度 ——问题的开放性 (解答思路多元,思维活动开放) ◎传统的教学历来强调问题的确定性,排斥问题的可能 性。这就导致我们的学生长于求同,而弱于求异,缺乏 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如问:质点受同一平面内的几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 衡状态,若撤去其中一个向东方向的力,质点将会如何 运动?
问题的有效性
●角度 ——问题的针对性 (紧扣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 【例3】关于能量守恒的一组问题
* 重心位置如何变?
* 一次台风平均能量1.1×1018J.台风登陆后,由于与
地面摩擦,每秒钟大约损失能量1.1×1013J.如果不从 外界补充能量,台风应在105s(约1天)消失,但这与 事实不符.试分析补充台风能量的来源是什么? 太阳能→ 水蒸气内能→ 凝雨放热→ 台风能量
2
R地
得:T=84.6分﹥80分 ∴不可能
问题的有效性
●难度 ——问题的适切性 (面向多数学生,符合认知水平)
大灰狼怎么能和 人是一条心呢?
问题的有效性
●难度 ——问题的适切性 (面向多数学生,符合认知水平)
问题距
已知 现 有 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
未知 潜 在 发展区 无效问题
低效问题
有效问题
合适的参照原点 ——中偏下位置(黄金分割点0.618) 教材的逻辑起点(教材结构、知识联系) 合理的问题起点 学生的现实起点(认知水平、知识基础)
巧设思维导向问题链,助推初中数学精准教学
巧设思维导向问题链,助推初中数学精准教学发表时间:2020-12-31T15:36:47.560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26期作者:杜全玲[导读] 基于“问题链”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相互统一的过程杜全玲浙江省嘉兴市洪兴实验学校,浙江嘉兴 314000[摘要]基于“问题链”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相互统一的过程,以“问题链” 为主线,启发思路,对建构知识体系、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和提升数学能力具有其重要的作用. 文章结合案例,将有关实际案例的教学应用从设计分析、精析例题、拓展延伸三个方面精心设计“问题链”,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课堂效率。
一方面,“问题链教学”为学生提供思考的问题,在内容上引导学生获得较为深入的数学; 另一方面,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跨度为学生多样的思维与探索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探究;问题链;数学思维;能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由此可见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对于教学而言,问题导学有着广泛的应用性,问题是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对课堂教学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数学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对于推动数学课的进程意义十分深刻,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灵感[1] . “问题链”是教师基于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层层递进、层次分明、相互关联的一系列数学问题,它是教师穷追不舍的连续提问,是帮助学生真正破解问题本质的载体,也是课堂有效提问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问题的提出笔者选取了本人执教的两个数学教学平行班为实践对象,其中一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另一个班则接受“问题链”的教学模式.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学习者的“接受程度检测结果比对”.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明显感觉到了后者的课堂氛围的活跃度远远胜于前者。
同时,笔者在授课完成后及时进行了一次当堂测验,检测结果很容易得知,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似乎优于“问题链”教学模式。
启迪思维,发展能力镇江市教育信息网
启迪思维,发展能力——“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案例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那么,如何让学生切实经历学习过程,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呢?现就“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课堂教学过程,反思如下:[案例描述]教学环节一:老师提出问题一:把一块6米长的布剪成1.2米长一段,可以剪多少段?有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老师巡视,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回收上来,下面是老师捕捉并呈现出来的学生典型的教学资源:1、做除法想乘法。
因为1.2×5=6.0,所以6÷1.2=5,可以剪5段。
2、6米=60分米,1.2米=12分米,60÷12=53、6×10÷(1.2×10)÷20=0.254、6×10÷(1.2×10)÷100=0.055、6÷1.2=(6×10)÷(1.2×10)=60÷12=56、6÷1.2=(6×5)÷(1.2×5)=30÷6=57、竖式计算(结果正确)。
8、竖式计算(结果是0.5,不正确)。
9、作图法(在黑板上画60厘米的线段,并按照12厘米一段,共划分了5段)。
教学环节二:第一层次:老师提出问题:先分析上面解决问题的方案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然后在正确方案中比较一下,哪一种比较好。
也可以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第二层次:全班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学生1:6×10÷(1.2×10)÷100=0.05不对。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_1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发布时间:2021-11-26T02:32:03.492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0期作者:邹定星[导读] 数学是学生初中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邹定星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金海管理区中心学校湖北省阳新县 435215摘要:数学是学生初中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问题导学的方法是现代教育中以“成长为本”为灵魂,将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当中,以问题解决为基础,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掌握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养,让学习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突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引言问题导学法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和研究具体的问题,以此实现知识学习的自主获得,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1问题导学法概念简述及意义分析顾名思义,问题导学法,就是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而对于问题的设计者,并没有明确的要求,既可以以学生为主,也可以由教师主导。
教师将问题导学法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不断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他们制造问题,同时鼓励他们自由提问,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理论好数学实践展开更多元更丰富的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其思维能力和学习有效性。
因此,问题导学法逐渐成了备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
2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预习,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也会清楚自己疑惑的地方,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对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问题的设置放在情境中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欲望。
而且,问题的设置还要注意围绕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进行,明确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地方,这也能给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
江苏省涟水县徐集中学八年级数学 数量变化导学案(无答
江苏省涟水县徐集中学八年级数学数量变化导学案(1)苏科版自学内容:P114至115页学习目标:1、会用表格记录、描绘或表示变化的数量;2、能根据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探索数量变化某些联系;3、使学生学会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发展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预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学习借助表格,说明数量变化的情况.学习难点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由数据进行推断.一、复习1、我们经常用来表示客观实际中的数量变化。
2、某报报道,贺奶奶从1958年起,连续46年记录了家里每天的花费,每年年终还对收支情况进行结算.以下是她家某些年份的收支情况:年份1958 1979 1989 1996 2000 2004收支总额/元971.20 1568.34560.4415039.3130595.1242549.36支出总额/元798.26 1003.911927.98 7800.1213700.1826533.78支出与收入之比0.82 0.64 0.42 0.51 0.45 0.62结余额/元172.94 564.39 632.46 7239.19 16894.9416015.58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明贺奶奶家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说一年份1989 1996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9422 95933 102398 116694 136515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4.1% 9.6% 8% 7.3% 8% 9.1% 9.5%从小家到大家,对照比较贺奶奶家的收支和国家GDP增长率变化间的关系.二、课后作业:小练习册P64三、课堂作业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服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氮肥施用量/(千克/公顷)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471土豆产量/ (吨/公顷)15.18 21.3625.7232.2934.0339.4543.1543.4640.8330.75(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江苏省涟水县徐集中学八年级数学 一次函数应用导学案(
江苏省涟水县徐集中学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应用导学案(1)苏科版班级姓名等第学习目标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2、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3、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发展形象思维. 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学习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学习难点根据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教学应用能力一、预习预习P157---158页1、某校办工厂现年产值是30万元,如果每增加1000元,投资一年可增加2500元产值。
那么总产值y(万元)与增加的投资额x(万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的基本方法(1)确定实际问题中相互影响的两个(2)围绕两个变量,找出题目中隐含的(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两个变量的(4)由题意将一个变量看做函数,结合一次函数的、解题二、例题讲解例题1 某市电话的月租费是20元,可打60次免费电话(每次3分钟),超过60次后,超过部分每次0.13元。
(1)写出每月电话费y (元)与通话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分别求出月通话50次、100次的电话费;(3)如果某月的电话费是27.8元,求该月通话的次数。
三、小结1、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2、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四、课后作业大练习册P114---115页 三、 课堂作业1、小明的父亲饭后出去散步,从家中走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看10分钟报纸后,用15分钟返回家里。
下面图形中表示小明的父亲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是( )2、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8%,存入100元本金 后,本息和y (元)与所存月数x 之间的 函数关系式是 ;3、假如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⑵所示,那么可以知道:① 这是一次 米赛跑;②甲乙两人中先到达终点的是 ;③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为 米/秒 ;⑵ O12.5 12 10050 甲t (秒) S (米) 乙·900 O x (分) y (米)(C )45 20 · 900 O x (分)y (米) (B )45 20 · 900 O x (分)y (米) (A )45 20 ·900 O x (分)y (米)(D )2045。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创造学思想录(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第10课创造学思想录(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品味文章语言,了解文章灵活多样的写法。
二、重点难点1、了解文章灵活多样的写法。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哲理三、自主学习读课文,讨论,1、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观点。
2、读一读自己摘录的文中隽永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合作探究1、阅读课文,仔细品味语言(1)本课的语言特色:生动形象,隽永含蓄,发人深省。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请联系课文语句分别举例说一说:①运用比喻。
②运用小故事来说明。
③典型生动的生活实例④引用名人名言。
⑤多用设问句。
2、写法探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五、达标巩固阅读《两块钱的“敲门砖”》,回答问题。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面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却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
”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她的请求。
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人事经理对这位女大学生颇有好感,因她的笔试成绩最好,不过,女孩的话让经理有些失望,她说自己没工作过,惟一的经验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
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财务会计不是他们的预期,经理决定收兵:“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会通知你。
”女孩从座位上站起来,向经理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电话。
”经理从未见过这种情况,竟一下子呆住了,问:“你怎么知道我不给没有录用的人打电话?”“你刚才说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没录取就不打了。
”经理对这个年轻女孩产生了浓厚兴趣,问:“如果你没被录用,我打电话,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不能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在哪方面不够好,我好改进。
”“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电话费,请你一定打。
涟水202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三
涟水202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1:老师通过复习已有的学问,从中引出新学问的导入方法是复习导入。
()推断题对错2:某学校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参与航模小组、英语小组、小乐团等,以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
其中足球小组的课外活动属于()。
单项选择题:A、学科活动B、科技活动C、社会活动D、文体活动3: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够正确测量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征的程度被称为()。
单项选择题: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度4:以心境变化猛烈,热忱但易急躁冲动,刚毅但易粗暴为心理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单项选择题: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5: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是()。
单项选择题: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梅伊曼6: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是()。
单项选择题:A、桑代克B、加里培林C、加涅D、巴甫洛夫7: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同学用“活泼”一词造句,同学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在体育课上表现很活泼。
”老师点评道:“很好。
”同学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
”老师沉吟了一会,点评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句子不贴切。
”同学乙狐疑地坐下了。
你认为这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妥之处?()[不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A、限制了同学的观看力和想象力B、没有敏锐的捕获教育细节C、在肯定程度上抑制了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D、开拓了同学的视野8: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进展经受的过程有()。
多项选择题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义务教育D、普及教育E、非制度化教育9:头脑风暴训练是指通过集体争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推断题对错10: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多项选择题A、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B、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灵魂C、衡量老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D、不同社会老师职业道德相区分的根本标志E、贯穿职业道德的一根红线11:在通常状况下,课堂气氛可分为乐观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涟水县教学研究室 殷作模
2013年暑期淮安市高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
问题与思维的关系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出发点。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两个转变
变教师的“教学”为“导学” ----问题为载体
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 ----思维为核心
◎例1:有人问什么是教学?
•“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 •“如果你问,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
•“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
◎例2:气体内能的变化
知识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
问题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怎样变化?”
情境
• “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机舱内温暖如春,用的是制冷 还是制热的空调?”
功利性的营销手段 透支了未来的生意
一位有经验的新营业员,工作能力出众业绩斐然,不到一个月,
就创下了翻番的销售业绩。但老板却辞退了她。为什么?营业员功
利性的推荐,使得老顾客不好意思拒绝;很多人买回了自己不喜欢
的衣服,回家便扔进衣柜,心情因此受到损伤;为了避免尴尬,很
多老顾客开始去其他商店购物了。
教育不能透支学生的未来——透支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 和兴趣,用今天的分数获得换取短暂的满足。 掠夺性开发
一度消化——教师让自己弄懂弄透 (学者的学术思维) 二度消化——如何让学生弄懂弄透 (教师的教学思维)
问题的人文性
学科的 教学设计 教学的 教学过程
知识
知识
学生的 知识
教育是生命所为,本能所
为,教育的核心过程发生
在生命之中。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郭思乐 (华南师大 教授,生本 教育创始人)
◆ 问题的人文性 ◆ 问题的有效性 ◆ 问题的情境性
学生
问题的人文性
●对教学的建议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知识
问题
情境
教学设计—— 知识的“溶解”
把物理知识转化为问题,将问题融合于情境之中
学生学习—— 知识的“结晶”
在物理情境中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掌握知识
从根本上说,教学设计就是问题设计。一节好课, 就是由一连串有价值的有效问题组成的。
问题的人文性
RV RX
V
A
Rx 由于A表的分压作用
U测>U真 ,R测>R真
RA RX
点评: 这种以知识定论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的教学, 看似逻辑清晰、快捷高效,但它不是以物理现象与事 实为背景,远离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说得严重的就是 “目中无人”。
问题的人文性
●两种教学方式
教法Ⅱ: 提出问题
设计方案
测量数据
——以伏安法测电阻为例
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中的有效问题,是指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并能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质疑、分析或推理, 去主动建构新知识的问题。
问题的有效性
■有效问题的特征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法在于度
●角度 —问题的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 ●梯度 —问题的层次性(设问有序递进,思维逐次深入) ●深度 —问题的挑战性(引发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 ●广度 —问题的开放性(解答思路多元,思维活动开放) ●难度 —问题的适切性(面向多数学生,符合认知水平)
有效课堂 三个指向
效果(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 效率(投入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优化) 效益 (反映课堂整体收益,实现学生发展价值)
●有效课堂的本质——
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 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 福的基础。
问题的人文性
●通向有效课堂的钥匙
◎两个最深刻的判断标准—— 1.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的名言: “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
燃的火把。”
——“问题”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
◎西方学者德加默说:
“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问题的人文性
●两种教学方式 ——以伏安法测电阻为例
教法Ⅰ:
外接法
内接法
电路 连接
误差 分析
适用 情况
V
A
Rx 由于V表的分流作用
I测>I真 ,R测<R真
测量结果 相同吗?
V A
Rx
(甲)
定值电阻值 甲测量值
10Ω
10Ω
10KΩ 5.5KΩ
V
A
Rx (乙)
为什么相差 如此悬殊?
乙测量值
14Ω
10KΩ
分析讨论 交流总结
外接法
内接法
电路 连接
误差 分析
适用 情况
V
V
A
A
由于V表的分流作用 由于A表的分压作用
I测>I真 ,R测<R真 U测>U真 ,R测>R
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让他们去经历智力的探险
问题的人文性
●对教师的要求 ◎海德格尔:
“教比学难得多。为什么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 是:让学。……他得学会让他们学。”
◎杜威:
“尽管科学家和教师都掌握学科知识,但二者的学科知 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以便让学 生能够理解.”
◎二度消化:
◆ 问题的人文性 ◆ 问题的有效性 ◆ 问题的情境性
问题的人文性
●有效课堂的价值取向
化最少的时间讲最多的内容
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于“有效课堂”会有不同的理解 与判断。
如果我们只是功利地将“课堂”视为快速传授知识的场
所,或者把“有效”当作追求考试高分的利器,那就绝
不可能有真正的“有效课堂”。
▲一则发生在意大利服装店里的故事:
RV RX 真 RA RX
问题的人文性
●两种教学方式 知识呈现
问题导学
教师讲解、传授知识 平铺直叙、索然无趣 教的是结论,学到是技能 把有问题的教得没有问题
(培养考生)
●教学的三要素
师生互动、激活思维 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教的是思维,收获是智慧
把没有问题的教得有问题
(培养学生)
教材
教师
学生
教材
教师
保护性开发
问题的人文性
●课堂要回归“人的发展”原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 要途径。
●问题设计要充分关注学生,让教学回归 启发心智和培养素质的本义,改变教学中 单向传授式的低效现象。
问题的人文性
●有效课堂的内涵——
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 给学生带来预期、有益的影响
问题的有效性
●角度 ——问题的针对性 (紧扣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
【例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条件
*你与你的同桌之间有引力作用吗?
为什么不会因此而靠拢?
*你能通过计算求出你俩之间的引力
大小吗?
*这样的计算有问题吗?为什么? *你受地球的引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