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871e42f8c75fbfc67db24d.png)
四年级上册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歌声展现新中国少年儿童幸福生活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2.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在参与学唱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比较、探讨、合作等方法,学会以小组合作、互助的形式进行歌曲的演唱,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3.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能背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并能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整首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能够富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
【难点】1.掌握弱起乐句的演唱。
(及时,准确)2.把握歌曲节奏、情绪,能够整齐和谐地演唱歌曲教学用具:钢琴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祖国的花朵》的片段,让学生们观看电影中少年们泛舟北海,愉快歌唱的画面,感受电影中所表达的欢乐气氛和悠扬歌声。
教师设问:同学们,这首歌我们应该都听过吧?谁来给我们讲一讲,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呢?学生回答,老师详细讲述电影《祖国的花朵》故事,介绍这首歌曲是这部电影中的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是儿童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传唱半个多世纪到现在仍然经久不衰。
歌曲描写的是少先队员在北海公园画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展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今天,老师也迫不及待的带你们去北海公园和他们一起荡起双桨,泛舟欢歌。
咱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吧!(设计意图: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影像来感受歌曲的欢快意境,另外,我还采用了疑问导入的方式,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提升学习兴趣。
)三.新课教学(一)听赏歌曲,整体感知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想象自己和同学们在公园划船的情景。
2.在本子上画出歌曲的旋律线,体会旋律的高低起伏与湖水波澜起伏的关系。
教师总结:湖水在风儿的作用下会微微荡漾,小船儿在湖面上也会轻微地起伏跌宕,就好像歌曲的旋律一样,会产生忽高忽低的线条。
四年级上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四年级上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63daa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a.png)
四年级上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MV或图片。
2. 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电子乐器。
3. 教学资料:歌曲乐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音乐学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歌曲欣赏: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MV或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 歌曲解析: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的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学唱歌曲:(1)跟唱: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分组唱: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提高歌唱协作能力。
(3)合唱:全班学生一起合唱,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5. 歌曲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歌曲的美妙。
2. 布置相关的音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歌唱兴趣。
2. 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歌曲交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增强歌曲学习的趣味性。
七、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组关于童年时光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1b75b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5.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表达。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熟练演唱歌曲,并理解歌曲的基本音乐元素。
-简谱的识读,特别是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识别与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这些基本乐理知识。
-歌曲情感的表达与传递,学生需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在演唱中体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提高歌唱技巧;
3.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通过创编动作或节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合唱及创编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
5.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了解《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背景,感受我国音乐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分组讨论的形式很受同学们欢迎,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引导讨论时更加注意把握主题,确保讨论的实效性。
此外,学生在成果展示环节表现得非常积极,但我感觉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清晰、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3a00d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a.png)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一. 教材分析《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孩子们在美丽的湖面上划船游玩的愉快场景。
歌曲的旋律轻快、简洁,歌词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重复的方式,描绘了湖光山色和孩子们的欢笑声;第二乐段以变化重复的手法,展现了孩子们在荡起双桨的同时,心情的愉悦和向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儿童歌曲,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但是,对于歌曲的分析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了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歌词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表现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儿童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掌握。
2.对歌曲的情感理解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
2.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意义。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音乐等。
2.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音响设备。
3.分组标志: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儿童歌曲,激发他们对《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他们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演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52ee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e.png)
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知识点介绍本节课学习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儿童歌曲,歌曲旋律轻快、简单易学,富有感染力,能够快速掌握,适合小学生学习演唱。
2. 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歌曲起源及背景;2.能够理解歌词含义,把握歌曲情感;3.能够掌握歌曲旋律和歌词,能够进行规范的演唱;4.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5.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3. 教学内容3.1 歌曲背景介绍《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歌曲早在1930年代就已经问世,是由中国民歌民间曲调演变而来,旋律轻快、优美,传唱度非常高。
这首歌曲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3.2 歌曲音乐分析这首歌曲的节奏感非常强,以四分之三的拍子为基础,速度适中,节奏清晰。
在音乐表现上,歌曲旋律简单明快、曲调流畅,富有动感和律动性。
3.3 歌曲歌词分析歌曲的歌词非常简单易懂,描述了荡舟之乐,寓意着生活充满了乐趣,人们要享受生活的美好,积极向上,不断开拓进取。
3.4 教学过程1.调整情绪,带领孩子们唱一首熟悉的歌曲,让孩子们放松心情;2.给孩子们介绍《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背景和基本信息;3.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的节奏感和旋律;4.分析歌曲的歌词,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情感和含义;5.带领学生进行音乐练习,逐句教唱并练习;6.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7.在演唱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团队分享。
4. 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所学习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歌曲,通过本次课程,使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歌词,领会到歌曲的情感和含义,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 课后作业1.反复听唱歌曲,熟记歌词;2.自己尝试演唱歌曲并录制,反复听听听;3.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与其他同学互相学习和提高。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3c858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6.png)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广为人知的儿童歌曲,它以轻松愉快的旋律和富有童趣的歌词,展现了孩子们在美丽的湖面上荡舟游玩的场景。
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因此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歌唱、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高、节奏、简单的和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音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和声合唱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4.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动等方式感受音乐的美。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4.欣赏法:教师播放优秀合唱版本,学生欣赏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频、视频资料。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小船模型、荡舟图片等。
4.合唱谱:四人合唱、八人合唱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频,引导学生跟着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朗读节奏。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d4424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0.png)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话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歌曲的基本旋律、节奏、歌词以及案例分析等。
- 艺术设计:用彩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美丽的湖光山色,搭配歌曲主题
- 趣味元素:在板书中加入歌曲相关的趣味插图,如小船、双桨等
-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在黑板上参与绘制板书,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课堂
1. 课堂评价:
- 通过提问: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基本知识、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是否准确、流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正确理解。
- 制作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图表,直观展示歌曲的结构,便于学生学习和分析。
- 搜集歌曲的演唱视频,包括专业合唱团和儿童合唱团的版本,用于比较分析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准备一份歌曲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介绍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分享,增加学生对歌曲的了解。
3. 实验器材:
- 本节课虽不涉及实验,但若有条件,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如小鼓、木鱼等,用于辅助节奏练习。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 让我们荡起双桨》以我国经典儿童歌曲为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本课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主线,通过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使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的美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既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在前几课所学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人音小学音乐-4年级上册《6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人音小学音乐-4年级上册《6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7d475eddccda38376baf98.png)
1.让咱们荡起双桨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文,背诵本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诗歌内容。
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本文,背诵本文2.能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3.理解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和“谁给咱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两句话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主要板书设计1.让咱们荡起双桨荡起双桨推开波浪咱们(红领巾)迎着太阳愉快歌唱做完功课尽情欢乐谁?安排幸福生活五布置作业安排课内:读读,抄抄,再听写(课后习题3)课外:抄写本文,背诵本文第1课时一、音乐导入1.音乐导入,整体感知导语: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老师带了一首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来跟大家分享。
下面就让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完后谈谈你们的感受。
这首歌好听吗?你们想学着唱吗?(想)如果咱们把本文读熟了相信你们一定就学会唱了,让咱们一起来学习《让咱们荡起双桨》这一课吧!2.板书课题:1.让咱们荡起双桨齐读课题3.教孩子字:桨(jiǎng)正音二初读本文1.借助书后音节自读本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及结构。
在难读难理解的字词上做记号2.点名读全文,检查生字和本文的认读情况3.同学交流,正音双桨.jiǎng 白塔.tǎ四周.zhōu 环.huán绕红墙.qiáng 轻轻..qīng洒.sǎ悄悄..qiāo 愉.yú快安排.pái·开火车读,齐读,去掉音节开火车读(“桨”“墙”“轻”为后鼻音;“周”是翘舌音;“环”是前鼻音;“洒”是平舌音),·孩子质疑难理解的生词·友情提醒:你认为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提醒一下你的小伙伴们a.“土”“王”“车”作左偏旁时,最后一笔横改为提b. 注意“轻”字的右上部分c.“竖心旁”中间的竖是第3笔,而不是第2笔。
d.桨:右上角是夕;周:里面是土;洒:右半部分是西·齐读生词·钢笔描红,老师巡视4. 整体感知本文(1)认了字,读了词,又写了字,把他们放到本文中,你们还读得准吗?试着一起来把这篇本文读一读。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59feb376a20029bc642d3f.png)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本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2.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3、初步了解影视音乐。
教学重难点:弱起节奏OX XX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先来欣赏一小段,想一想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养的感受?二、传授新课;1、欣赏师:初听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音乐旋律优美,速度缓慢。
生;听了这首歌曲,我很高兴、愉快,仿佛自己就在划船一样。
生:听着音乐我好象看到了一群在水里嬉戏的孩子们,他们自由自在的、无忧无虑的在玩耍。
2、介绍影视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首歌曲是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
《祖国的花朵》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现在是2011年相差56年)摄制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影片。
而影片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更是家喻户晓,传唱了三代人。
影片中由成熟沉稳的中队长梁惠明、聪明活泼的小队长刘菊和骄娇小气的杨永丽将五十年代少年儿童的生活真实的表现出来。
说到影视音乐,它可以分为歌曲和器乐曲。
其中,歌曲又分为主题曲、插曲、片头曲和片尾曲;器乐曲分为情节音乐、情景音乐、配乐等。
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与电影所描绘的剧情有密切关系的插曲。
也许你不知道《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但是对其中的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相信你一定非常的熟悉。
这首歌伴随着每个人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那充满童真的歌声一定承载着每个人对于童年的记忆。
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学习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
3、学唱歌曲(1)分析声音及旋律。
师:我们再来仔细听一下,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柔和的声音)旋律线怎样?(悠长的)(放音乐)(2)学唱歌曲:老师先范唱一段之后学习歌曲,着重讲解第一句唱法。
(这里主要讲解节奏如果老师感觉学生的声音出不来可以做开嗓练习。
)(3)在这时为了避免单调,进行强调特殊乐句可教唱歌谱。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0a4ea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3.png)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具有优美的旋律和简洁的歌词,描述了孩子们在河边荡起双桨,享受着童年时光的快乐。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活泼,第二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听、唱、动等方式参与到音乐教学中。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简谱阅读和音乐理论知识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普及和运用。
此外,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参差不齐,教学中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歌曲带来的愉悦心情。
3.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简谱阅读、音乐理论知识以及团队协作歌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学生聆听并理解。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旋律和歌词。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简谱、歌词、音乐理论知识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教学示范等。
3.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4.分组标志:如颜色卡片、号码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简谱,讲解音符、节奏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演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演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7d108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7.png)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一. 教材分析《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是我国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四年级的学生对这首歌曲不会感到陌生。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示了祖国江河的美丽和儿童的快乐生活。
歌曲的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童趣,词曲作者通过歌曲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等,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他们能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熟悉程度,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某些技巧性部分掌握不足,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童趣,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高变化和节奏处理。
2.歌曲中的一些技巧性部分,如装饰音、顿挫等。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对唱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练习法:教师布置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歌唱技巧。
4.欣赏法:教师播放其他儿童歌曲,让学生欣赏和借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3.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歌曲简介、歌词、旋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重难点部分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
如音高变化、装饰音等。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领唱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原音)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领唱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原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c279f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9.png)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领唱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原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广为人知的电影原音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这首歌曲以轻松愉悦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展现了祖国江河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为2/4拍,结构简洁,旋律优美,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他们仍需在音乐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合唱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同时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会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美好河山,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4.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合唱部分,如何做到和谐统一。
2.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准,如何指导学生准确演唱。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使他们能够体会歌曲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合唱法: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配合。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景象。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分组标志:合唱分组所需的标志。
4.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示范法,让学生跟随演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演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80d0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3.png)
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介绍这是一个人音版的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内容是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儿童歌曲。
本教案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步骤•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能够感受歌曲传达出的快乐、幸福等情感。
3.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发展学生的情感、语言、认知、美感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材料:1.MP3音乐文件。
2.音乐课件。
3.班级琴谱。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并请学生聆听,感受歌曲传达出的快乐、幸福等情感。
然后询问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印象,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这首歌曲。
步骤二:学习歌谱教师通过音乐课件介绍歌曲的曲调和歌词,然后向学生展示班级琴谱,并逐句授课讲解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轻快地奏响小号,欢乐地歌唱。
教师请学生跟读,加强歌词印象。
步骤三:学唱歌曲1.教师播放音乐文件,让学生听歌并跟读。
2.教师演示歌曲的互动动作,即双手扶桨。
3.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进行互动动作,练习歌词和动作的配合,加强歌曲的印象和感受。
步骤四:小组合唱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两名同学担任队长。
2.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合唱,队长带领小组同学进行集体合唱。
3.教师评估每个小组的唱功,指导学生在合唱中注意唱调、唱感和音准。
步骤五:个人演唱1.学生自由选择并准备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2.学生进行个人演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评分,最后教师进行评比。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感受歌曲的快乐、幸福等情感的基础上,学会了歌曲的词曲,并进行了互动动作及小组合唱等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和体验。
在个人演唱环节,学生表现积极,主动性强,也展示出了较好的唱功。
教师可以通过点评和评分,帮助学生认知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指导他们进行唱调、唱感和音准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唱歌能力。
小学四年级上音乐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音乐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121ad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10.png)
小学四年级上音乐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一、组织教学教学内容: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以欣赏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
2、引导学生能够用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
3、通过听、想、说、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1、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教学难点:1、掌握OX XX弱起乐句的演唱(及时、准确)。
2、把握音准、节奏的准确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同学们唱着《唱姿歌》走进音乐室。
齐唱: 头要正,胸要挺,手垂下,脚放平,嘴张圆,字唱清,认真听,认真唱,眼睛向前看,高高兴兴把课上。
2、师生互相问好。
二、激趣导入,引入新课1、教师弹唱影视音乐。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
老师要弹奏两段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猜一猜是什么乐曲。
师: 弹唱乐曲《白龙马》、《好汉歌》、各一小段。
生: 即兴的随音乐演唱、做动作。
师: 看来你们都很熟悉啊! 是在哪里听到的哪?生: 是在电视上。
师: 是的! 刚才这两首乐曲都归属于影视音乐。
影视音乐分为歌曲和器乐曲两种。
其中歌曲分为主题歌、片头曲、插曲和片尾曲。
器乐曲分为情景音乐、情节音乐及配乐等。
2、揭示课题。
师: 这节课! 老师也带来一首影视音乐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板书课题)。
师弹唱几句。
师: 这首歌好听吗? 喜欢学吗? 生: 好听,喜欢学。
师: 你们学过以后一定能和老师唱得一样好听。
师: 这首好听的歌的曲词作者分别是谁哪? 是乔羽爷爷和刘炽爷爷。
( 出示)生: 齐读。
三、介绍歌曲背景(出示)四、学唱歌曲接下来! 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很优美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第一段。
学唱曲谱。
在学唱之前,我们要解决一个难点,就是歌曲的弱起部分。
弱起: 强拍处有空拍而且在最开头(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 或称为不完全小节。
四年级上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四年级上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a3f18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7.png)
四年级上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和歌词。
2. 分析歌曲的节奏、音调和音乐结构。
3. 讨论歌曲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
3. 音乐教材或乐谱,用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唱错的音高和节奏。
3. 分析歌曲: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音调和音乐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讨论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5. 演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特点。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并思考歌曲的主题思想。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和音响设备,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感受。
3. 采用分组演唱和集体演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七、教学活动:1. 学生跟唱歌曲,熟悉旋律和歌词。
2. 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生进行音乐游戏,提高音乐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小学四年级上音乐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音乐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db63a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1.png)
小学四年级上音乐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
2.通过学习歌曲,能够用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了解影视歌曲,掌握弱起小结。
3.能够完整并富有感情地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演唱歌曲二声部,并在学唱过程中,复习巩固乐理知识。
教学重难点1.弱起节奏OX XX 。
2.二声部的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引入主题:师:现在正是春天,在春天我们能看到树叶都绿了,花朵都开了,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感受这么美的春光呢?那现在让我们一起坐上小船荡起双桨去享受美好的春光吧!二、二声部教学1. 出示两条小船,合唱船上的旋律师:瞧!有两条小船一起向我们驶来,小船给我们带了动听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ppt出示绿、黄两条小船,分别写出旋律,代表高低声部)旋律:师生合唱:我们一起合作,李老师唱绿小船的旋律,你们来唱黄小船的旋律。
由你们先开始唱,唱两遍,第二遍的时候老师加入。
再合作一次,请你们在唱的同时也听听老师唱的旋律。
这次我们同时开始。
分组合唱:现在老师把唱绿小船旋律交给这边同学,另一边还是依旧唱黄小船的旋律。
2. 补充旋律师:小船说我们唱得旋律还不够好听,于是分别又加入一些音符。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旋律)旋律:生学唱两条旋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请大家听一听里面的两条旋律,找到自己声部的旋律。
(听两遍)师:让我们分组跟音乐来唱。
唱绿小船旋律同学先来。
之后唱黄小船旋律同学来跟唱。
生合唱师:跟音乐合唱一遍3. 加入这句歌词师:这是两艘会唱歌的小船。
听听小船都唱了什么?(师范唱)生: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师指导学生唱好两声部。
师:让我们坐上小船一起合唱小船上的歌。
师:坐在小船上迎面吹来了一阵凉爽的风。
出示旋律:(指导学生一口气唱完整句,唱高音处时声音轻松自然,可视情况降低难度,师先唱前半句,生跟着后半句,熟练后生再唱完整句)4. 跟伴奏完整合唱师生合作:生唱低声部熟练后教师加入高声部分组跟伴奏合唱三、完成聆听并学唱1.初听歌曲第一段,出示歌谱,生听音乐跟唱2. 学习歌曲第一段认识弱起小节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歌曲第一与第二句前都出现了什么符号?(八分休止符)师:这首歌曲是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强弱|...,像这样在强拍处出现有空拍的小节我们称其为弱起小节。
人音版 四年级上册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人音版 四年级上册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3af9d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45.png)
人音版四年级第七册第六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中提到:“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同时,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在本课中教师以情感为主线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各个音乐环节,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来调动学生兴趣,在课堂中,全体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这节音乐课不是纯粹的音乐课,也不仅仅是一节音乐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情感和人格的教育课。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回顾历史,缅怀经典,用八九十年代的生活较以现今来作对比,学生能够热爱美好生活、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更要懂得感恩社会,对历史先辈充满感激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能感受小船荡漾,水波连绵的意境,并通过比一比、画一画、动一动的方法学生能够感受歌曲悠扬的旋律,辅以教学道具,肢体运用,学生能进一步熟悉歌曲内容。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方法,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旋律的波浪进行特点,也能继续学习三度和声音程为主的二声部合唱,有感情的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中一首单二部曲式童声合唱曲,小调式,第一乐段为齐唱部分,由四个乐句构成对比结构。
第二乐段为合唱部分,包括三个乐句,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主要是以平行三度构成的二部合唱,偶尔出现五度、六度等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十分形象地描绘了新中国儿童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表达儿童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真挚情感。
四年级上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四年级上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475a6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e.png)
四年级上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感受童年的美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词曲分析。
2. 歌唱技巧的指导。
3. 歌曲的情感理解与表达。
三、教学重点1.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演唱。
2. 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
2. 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2. 歌曲欣赏: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3. 歌词解析: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感受童年的美好。
4. 旋律学习:教授歌曲的旋律,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5.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
6. 歌曲表演: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动作和表情表现歌曲的情感。
7.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进行合唱练习。
2. 乐谱:准备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3. 教学视频:可以准备一些与歌曲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歌曲的MV 或者儿童演唱版本,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可以先进行歌曲的演唱,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
2. 互动法:通过分组合唱和动作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八、教学步骤2. 歌曲学习:先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歌唱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歌唱练习,注意纠正发音和歌唱姿势,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4. 情感表达:讲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欣赏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
2、引导学生用能够用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
3、通过听、想、说、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
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
4、指导学生学唱二声部歌曲,在均衡、和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培养集体观念。
掌握歌曲节奏和出现的音乐符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难点
1、唱好歌曲开头的弱起小节,二声部要整齐和谐。
2、把握音准、节奏的准确。
三、教学准备:
PPT、电子琴、有关乐谱。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谈话:前段时间老师出去北京游玩,饱览了那里的名胜古迹,你知道这都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北京风景图片欣赏)
当我走进北海公园,荡舟昆明湖上,不由得想起了一首熟悉的歌曲,师作划船状。
2、师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初步感受歌曲情绪,提问: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生:伙伴们在湖面尽情游玩嬉戏......
3、观看电影《祖国的花朵》片段。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大家观看一段电影片段,看完请告诉老师这段片段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
生:画面很活泼,感觉很开心,音乐旋律很优美。
4、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影视音乐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介绍歌曲背景
1、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吧。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当时影片的画面是:北京市一小学的五年二班,被评为最优秀的班级。
为了庆祝同学们来到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微风吹过脸庞,柳树在随风摇摆,美丽的白塔倒映在水中……多美的景色,就在这时音乐响起,把整个画面推向了高潮。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来聆听一下这优美的旋律,想像一下,仿佛自己真的来到了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微风吹过……
(教师播放范唱,要求学生即兴的随音乐做动作。
)
2、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词作者乔羽是中国音乐文协主席,著名词作家,全国第一届金唱片奖获得者,有“词坛泰斗”之称,山东济宁人,原名乔庆宝。
著有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红孩子》,歌词《我的祖国》《牡丹之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思念》《夕阳红》《爱我中华》《祖国颂》等等,广泛流传,成为人们传唱的经典之作。
曲作者刘炽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他的创作有浓郁的北方特点和突出的个人风格。
他的代表作品有:歌曲《新疆好》、《我的祖国》(影片《上甘岭》插曲)、《风烟滚滚唱英雄》(影片《英雄儿女》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合唱《祖国颂》等。
(三)歌曲学习
1、请大家听一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1)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欢快、优美、抒情。
旋律高低起伏很优美、抒情!歌曲非常好听、听到了歌曲我仿佛真的划着小船。
)(2)歌曲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少年儿童游园时愉快喜悦的画面,听完歌曲后感觉非常舒畅,开心。
2、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拍子以及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呢?(歌曲速度稍快,2|4拍,强、弱)
接下来老师也想演唱一遍歌曲,请你听一听老师是用什么样的感情什
么样的声音来演唱的?(饱含着热情,优美亲切的声音)
3、学唱歌曲,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很优美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第一段。
学唱曲谱。
在学唱之前,我们要解决一个难点,就是歌曲的弱起部分。
弱起:强拍处有空拍而且在最开头 (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或称为不完全小节。
(1)学唱0X XX 弱起小节
(2)唱第一乐段旋律,引导学生用有强弱变化的声音演唱。
(教师弹琴反复教唱,并及时纠正学生在演唱时出错的乐句,使之改正直到教会为止。
)
这一部分教学要注意以轻声学唱为主,教师可进行指挥。
弱起节奏的掌握可以运用击拍视唱的方法来解决。
(3)跟琴用唱名演唱歌曲的歌谱。
(提示换气符号,四分休止符)感受休止符这种“停、走”对音乐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生:(荡漾的、起伏的、流动的)
休止符让音乐产生了起伏的感觉,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让我们荡起双桨》,你明白”荡”的意思吗?(荡漾的、起伏的、流动的)休止符就让这首歌曲荡了起来。
旋律中除了休止符还有哪些音符也有这种荡漾的感觉?(附点音符、前倚音)
大屏幕出示附点音符和前倚音。
师带领学生分别演唱附点音符和前倚音的乐句并进行比较。
(3)完整演唱歌曲的歌谱,请同学们把歌曲旋律荡漾的感觉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4)填词演唱,用优美又带着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5)大屏幕出示歌谱,提示反复记号和段落跳跃记号,跟琴演唱第2、3段歌词,解决一音多字的难点
(6)融入自己的感情完整演唱一遍!老师感觉歌曲的情绪还应该更优美,抒情。
(四)分析处理歌曲
1、再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为歌曲划分段落。
2.为歌曲设计合理的演唱形式。
(分组合作、男女合作等)
3.为歌曲加上配乐朗诵,完整演唱歌曲。
4.介绍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故事大意,教师播放《祖国的花朵》片段,再次感受电影中的意境。
(五)拓展升华
欣赏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
播放录音影视音乐《敢问路在何方》、《闪闪的红星》、《好汉歌》等选段,了解欣赏影视音乐。
影视音乐分为影视歌曲和影视器乐曲两种。
影视歌曲:是指在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作为片头曲、片尾曲及插曲,并随着影视作品的流行而被广泛传唱,并得到大家喜爱的曲目。
影视器乐曲:分为场景音乐、背景音乐和情景音乐。
《好汉歌》水浒传里面的主题曲好汉歌,演唱刘欢,词易茗,曲赵季平。
《闪闪红星》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曲,作词邬大为和魏宝贵,
作曲傅庚辰,该影片讲述了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敢问路在何方》是86版《西游记》主题曲,蒋大为演唱。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把电影里的景色烘托的更加美丽(白塔高耸,绿树红墙更坚挺的屹立在湖边),使影片更加逼真感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了同学们热爱美好生活、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