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形势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形势的分析:
1.局部地区和行业的部分环境指标有所改善
2.环境恶化状况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1)城市空气环境质量退化
(2)水环境呈现复杂的流域性污染态势
(3)土壤环境质量退化
(4)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环境形势呈现的新特点:
环境风险上升、环境事故频发、群体性事件增多、环境损害加重。(如:中石油油管陕西渭南支线柴油泄漏、福建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吉林千只化学原料桶冲进松花江就是典型的环境事故。)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包括交通、电力、垃圾焚烧厂等;小城镇、农村的违法排污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增多,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等;大型现代化工业企业由于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流域性、区域性的污染事件增多。
中国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计划性发展目标的影响因素, 指以发展理念为主导的计划性经济发展政策所导致的环境外部性。(经济)
1.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动力性因素(经济)
2.对外贸易中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加剧资源环境压力的外部诱导性因
素(经济)
环境管理及环境政策方面的影响因素, 即是指有关环境管理的乏力及环境政策的滞后性。(政治)
直到1973年, 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成立, 才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进入正轨。此后相继出台和建立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 如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了谁污染谁治理,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等三大政策, 与此同时还建立了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八项制度。90年代又明确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陆续出台了5中国21世纪议程6 ( 1994)、5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6 ( 1996) 等重要决策和决定。2000年以来, 又相继出台了国家环境保护的“十五”及“十一五”计划, 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大力气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经建立了30部法律法规及100多项行政规章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督和促进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和改善, 使得“三废”的总量呈下降趋势。(硬盘坏了,哭。。。资料没了。填进“十二五”与十八大的政策)
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因素, 主要指社会生活的副产品如生活污水及垃圾等愈加成为了主要的污染源。(社会)
1.人口总量大且环境意识不强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2.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是影响环境问题的直接因素
一方面, 环境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愈加凸显, 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各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和制约因素。另一方面,环境问题带来并导致了不同程度、不同地域及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经济等问题。并且, 这些问题并不能完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而有所缓解, 也不能仅依赖于自然科学做出合理的理论解释, 而是需要一种更为综合性的学术视野。
实证分析表明,90年代以来,在影响中国环境演变态势的宏观经济因素中,居第一位因素是结构性因素。第二位因素是规模因素。第三位因素是经济技术因素。相对于前两位因素而言,技术因素发挥着
基础性的作用。再从具体的影响因素来看,目前影响中国环境演变的主要影响或驱动因素根据其贡献程度的大小依次是:消费水平、环境保护、城市化水平、人口素质、投资结构、贸易结构、消费结构、人口增长、科技进步、决策管理水平。在这些因素中,位置越靠前的因素对中国环境演变的影响作用相对更大,作用方式更为直接。而位置靠后的因素影响作用相对更小、作用方式更为间接。间接因素对环境演变态势往往起着长期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l)从制度上看,环境问题的形成由政府失灵绝对主导向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并存且以市场失灵为主转变。(2)从技术上看,经济增长方式虽然由绝对粗放型向相对粗放型转变,但是科技整体水平依然落后,资源环境绩效水平差。(3)从人口上看,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压力增加的贡献程度由大到小、作用方式由相对直接向相对间接转变,同时人口素质或意识不高对环境保护的瓶颈制约作用逐渐凸显出来。(4)从经济上看,经济规模的资源环境效应总体上呈现指数增长态势,经济结构对资源环境的负面效应从短期的、大规模的直接冲击向长期性的、基础性的影响和作用转变。(5)从消费上看,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对资源环境的负面效应显著增强,尤其是消费水平提高目前已成为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增加的首要驱动因素。(6)从贸易上看,贸易增长方式粗放和贸易结构不合理对中国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持续扩大。(7)从城市化上看,城市化进程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和冲击从最初主要发生在局部范围向区域性、全局性转变,并且在强度上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态势。(8)从环保上看,我国环境保护力
度明显增强,但是仍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环境退化速度。
问题:(内外部)
1.环境法制存在着失灵现象, 使得环境政策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环保目标不能如期落实;
2.规划环评程序还不够完善与合理, 导致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如火电、钢铁、建材及有色金属等行业仍然发展较快。
3.环保官司难打是环保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源于缺乏具体可操作
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和管理机制)
4.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尚不健全
5.环评造假严重
6.公民利益诉求不能得到有效及时回应,征求公民意见往往走过场
7.主管部门错位
8.环境检查中出现:行政干扰、人情干扰、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行
政处罚不规范的问题
9.内在的环保激励动力不足
建议:
1.建立公民参与、社会评价机制
2.建立重点项目环评等听证制度
3.提升环评审批效能
4.严格限制个人裁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