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生物化学(1)

合集下载

重庆医科大学刘先俊《生物化学》第15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重庆医科大学刘先俊《生物化学》第15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4.在人体缺氧时有重要意义。
当人从海平面上到4500 米高原后两天内, 2,3 BPG的浓度有原来的5mM 增加到8mM,结果对组织 的供氧量又恢复到接近 正常水平(0.38)。
如果BPG仍维持5mM水 平,对组织的供氧量将 减少四分之一,为0.30。
本章总结 血浆蛋白的电泳分类;非蛋白氮的 概念及主要种类。
{ CO2的运输 (6%) 碳酸氢盐形式
{ 化合结合
(约2/3 )
(94%)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约1/4 )
1. 碳酸氢盐形式的运输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
HbNH2+CO2
在组织中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HbNHCOOH

HbNHCOO- + H+
HbH+
+ HbO2
O2
Bohr效应的总结
CO2+H2O = H++HCO3-
结果使得细胞内的pH降低。低pH使Hb对氧的亲和 力降低。
波耳效应提高了氧转运系统的效率。在肺部,CO2 水平低,氧很容易被血红蛋白占有,同时释放出质子;
而在代谢的组织中,CO2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pH较低,
O2容易从氧合血红蛋白中卸载。
(三)运输二氧化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理溶解
运输O2、CO2、H+ (一)运输O2
与Hb结合占98.5% 氧的运输
物理溶解占1.5%
Hb与O2呈可逆结合
O2分压高(肺)
Hb+O2
HbO2
O2分压低(组织)
(还原、紫蓝色)
(氧化、红色)
Hb氧饱和曲线呈S型,两端斜率小,中间大; Mb氧饱和曲线呈双曲线型
生理意义:
(二)波尔效应(Bohr effect)

第11章血液生化(生物化学)

第11章血液生化(生物化学)
- - - - - - - - - + +
注: “+”,“-” 分别表示该途 径有或无 *晚幼红细胞 为“-”
目录
(一)糖代谢 1. 糖酵解和2, 3-二磷酸甘油酸(2, 3-BPG)旁路
2. 磷酸戊糖途径, 主要功能是产生NADPH+H+
目录
葡萄糖
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1, 3-BPG
3-磷酸甘 油酸激酶
目录
血液中的电解质则大部分为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无 机盐

正离子有:Na+、K+、Ca2+、Mg2+; 负离子有:Cl-、HCO3-、HPO42-和SO42-; 血浆中Na+、Cl-的含量最多;细胞内则含K+、HPO42最多。 体液的电中性是由于各种体液内的正、负离子荷电总 量相等 在血浆中,Na+是维持血浆量和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在红细胞中,K+是维持细胞内液量和渗透压的主要离 子。 血浆中Na+、K+、Ca2+保持适当比例,维持着神经肌肉 的正常兴奋性。
因CO2形成的H2CO3,解离后使H+浓度增高,故CO2对O2饱和度 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H+浓度的改变而实现的。 CO2和Hb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时,也能解离出H+以影响Hb 对O2的亲和力。
2GSH
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
H2O2
6-磷酸 葡萄糖酸
NADP++H+
GSSG
2H2O
目录
(二)脂 代 谢

成熟红细胞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通过主动 参入和被动交换不断的与血浆进行脂质交换, 维持其正常的脂类组成、结构和功能。
目录

第11章_LHL_ 血液的生物化学

第11章_LHL_ 血液的生物化学

1, 3-BPG
3-磷酸甘 磷酸甘 油酸激酶
2, 3-BPG
2, 3-BPG 磷酸酶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
乳酸
2,3-BPG 旁 路
2,3-BPG支路的生理意义: BPG支路的生理意义: 支路的生理意义 生成的2, 生成的 ,3-BPG可降低血红蛋白对氧 的亲和力, 可降低血红蛋白对氧 的亲和力, 促进Hb放出 放出O2, 促进 放出 ,有利于组织细胞的需要 • 可以减少糖酵解中能量的产生,使ATP、1,3可以减少糖酵解中能量的产生, 、 , BPG不致堆积,ADP、Pi不会太少,从而利于糖酵 不致堆积, 不会太少, 不致堆积 、 不会太少 解不断进行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第一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白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清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液的化学成分: 血液的化学成分: 1.水和无机物,无机物以电解质为主 水和无机物, 2.有机物: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 有机物: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 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 糖类和脂类等
⑵ 合成的调节 ALA合酶 ① ALA合酶 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 受血红素反馈抑制 高铁血红素强烈抑制 某些固醇类激素可诱导其生成
② ALA脱水酶与亚铁螯合酶 ALA脱水酶与亚铁螯合酶 重金属等抑制, 可被血红素 、重金属等抑制,亚铁螯 合酶还需要还原剂(如谷胱甘肽) 合酶还需要还原剂(如谷胱甘肽) ③ 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 与膜受体结合, 与膜受体结合,加速有核红细胞的成熟 以及血红素的合成促使原始红细胞的繁殖和 分化

血液的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复习提要

血液的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复习提要

血液的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复习提要血液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流体组织,它在维持生命活动、运输物质、调节生理功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要深入理解血液的生物化学特性,需要掌握一系列关键的知识点。

一、血液的组成成分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包含水、溶质和蛋白质等。

其中,水占血浆的绝大部分,是各种物质运输的介质。

溶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如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等,维持着血浆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有机物则包括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质等)、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等)、激素和各种生物活性物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内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能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白细胞在免疫防御中起着关键作用,可分为粒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血小板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二、血液中的蛋白质血浆蛋白质种类繁多,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并作为载体运输各种物质。

球蛋白分为α、β和γ球蛋白,γ球蛋白即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

血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主要在肝脏,其含量和种类会因生理和病理状态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炎症或感染时,某些急性期蛋白的浓度会迅速升高。

三、血液的非蛋白含氮化合物血液中的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酐、氨等。

其中,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产物,通过肾脏排泄。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痛风。

肌酐反映了肌肉代谢和肾功能状况。

这些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评估肾功能、诊断某些疾病以及监测治疗效果。

四、血液的缓冲系统血液具有维持酸碱平衡的能力,这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系统。

其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它由碳酸和碳酸氢根组成。

当体内酸性物质增多时,碳酸氢根与之结合,减少氢离子浓度;当碱性物质增多时,碳酸分解产生更多的氢离子,从而维持 pH 值的相对稳定。

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的生物化学

儿茶酚胺、组织胺… 激素:T3、T4、皮质醇、皮质酮、醛固酮、睾
酮、黄体酮、雌二醇…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GABA
维生素:Vit B 6
金属离子:Ca2+ Cu2+
Zn2+
Co2+
Hg2+
2+
Pb

药物:磺胺、抗菌素、水杨酸盐、洋地黄、阿的平… 血液的生物化学
特异性载体蛋白(球蛋白)
运皮质激素蛋白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运铁蛋白 脂蛋白
PPT文档演模板
血液的生物化学
急性炎症 组织损伤 慢性炎症 癌瘤……
[血浆蛋白] 50-100倍
C-反应蛋白(CRP ) α-1抗胰蛋白酶 触珠蛋白(结合珠蛋白) α-1酸性糖蛋白 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Ⅰ)……
PPT文档演模板
血液的生物化学
二、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一)、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清蛋白
血液渗透压
5100mmHg 770Kpa
310 mosm/L
晶体渗透压
(4074.5mmHg)
主要:电解质 小部分:G、尿素等小分子化合物
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引起(A约占80%)
(25.5mmHg)
胶体渗透压功能:使组织间液回流入血管。
PPT文档演模板
血液的生物化学
人血浆清蛋白(albumin,Alb)
正常值:14.3-25mmol/L (20-40mg/100ml) 种类: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胆红素等
其中尿素氮 BUN blood urea nitrgen 占1/2 意义:上述物质大多来自Pr和核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
由血液运送至肾脏排泄。临床上,当肾功不全时,血 中NPN明显增高,可协助肾脏功能等疾病的诊断。

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的生物化学

糖类代谢
葡萄糖摄取与利用
血液中的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内,被细胞代谢利用,为机体提供能 量。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糖原合成与分解
当血糖过高时,部分葡萄糖被转化为 糖原储存于肝脏和肌肉中;当血糖过 低时,糖原被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 ,以维持血糖稳定。
这两种激素对糖类代谢起着重要的调 节作用。胰岛素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 葡萄糖,而胰高血糖素则升高血糖。
04
CATALOGUE
血液的生物化学应用
诊断疾病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成分,如白细 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浓度等,可以诊断感染、贫血、
白血病等疾病。
生化指标
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糖 、血脂、肝肾功能等,有助于诊 断糖尿病、高血脂、肝肾疾病等

免疫学检测
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 疫学指标,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
通过特定因子诱导成熟细胞逆转为多能干细胞, 可用于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筛选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基因载体
02
研究新型基因载体,提高基因转染效率和安全性,降低免疫反
应。
基因表达调控
03
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来治疗疾
病。
干细胞治疗
胚胎干细胞
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用于修复受损组织或替代 病变细胞。
成体干细胞
存在于人体某些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 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
诱导多能干细胞
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抑制剂和激活剂等。酶反应的速率受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同时也受到 酶促反应动力学规律的制约。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血液中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之一,涉及到电子传递和氧化态的变化。这些反应对于维 持机体的正常能量代谢和细胞信号转导具有重要意义。

10.第十八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10.第十八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水
全血含水81%--86% 血浆含水93%--95%
❖气体: O2、CO2、N2 ❖可溶性固体
无机物:以电解质为主
尿素、尿酸、 肌酸、肌酐、 胆红素、氨等
有机物: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
(NPN)、糖类和脂类等。
目录
血液的生理功能
❖ 沟通内外环境及机体各部分 ❖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 ❖ 物质运输 ❖ 免疫 ❖ 凝血、抗凝血 ❖ 血液中某些代谢浓度的变化,反映体内代谢
目录
第三节 血细胞物质 代谢
2,3-BPG的功能 2,3-BPG是调节Hb运氧的重要因素
2,3-BPG的负电荷基团与血红蛋白的2个β亚基的
带正电荷基团形成盐键,从而使Hb分子的T构象更
趋稳定,降低血红蛋白与O2的亲和力。
目录
2,3-BPG旁路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血红蛋白 (Hb)运氧
❖ 当血液通过氧分压较高的肺部时,2,3-BPG的影响 不大;而当血液流过氧分压较低的组织时,2,3BPG则显著增加O2释放,以供组织需要。
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中合成。
2. 亚细胞定位: 起始和终末阶段:线粒体 中间阶段:胞浆
二、合成原料
甘氨酸、琥珀酰CoA、Fe2+
目录
三、血红素合成过程
1. -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c acid, ALA)的合成:
COOH
H2C CH2
+ CH2NH2
C~ SCoA COOH
O
琥珀酰CoA 甘氨酸
目录
(二)红细胞的糖酵解存在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
葡萄糖
1, 3-BPG
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3-磷酸甘油酸激酶
2, 3-BPG

11.血液生化

11.血液生化

•红细胞中,K+是维持细胞内液量和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Na+、K+、Ca2+保持比例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
正离子有:Na+、K+、Ca2+、Mg2+ Fe2+等,
负离子有:Cl-、HCO3- 、 SO42-、 HPO42-
二、血浆蛋白质
(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和特性 血浆蛋白质的组成:
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
6、铅中毒,铅抑制ALA脱水酶和铁螯合酶。
(三) 铁的来源
男性体内铁总量: 3~4g,女性偏低
Hb铁占60~70%
Mb铁占4%
体内储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
铁代谢
铁的摄取与 排泄 铁的吸收 食物 红细胞释放
胃黏膜脱落、皮肤落屑、 泌尿道失铁等
胃肠道内,吸收率10% (酸性条件有利);主要在十 二指肠及空肠吸收。
按 功 能 分 类
6. 血浆蛋白(酶及)酶抑制剂 都是糖蛋白,功能是抑制血浆中的各种酶、补体成分等等, 对体内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 7. 载体蛋白
①结合、运输 ②提供特异的微区环境 ③生理增溶剂的作用 ④具有解毒和帮助排泄的作用 ⑤对组织细胞摄取,被运输物质起调节作用
血浆中还存在一些未知功能的血浆蛋白质。
生 理 意 义:
2 3 4
5
(二) 2,3-BPG支路
在红细胞中: 变位酶的活性
>
磷酸酶的活性
红细胞内2,3-BPG浓度几乎与Hb相等
2,3-BPG功能: 和Hb相互作用影响Hb 对氧的 亲和力,调节Hb的带氧功能。
该支路的生理意义在于:
(1)ALA合成
线粒体内
ALA (2)卟胆原生成 2 ALA

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的生物化学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
按不同的分离方法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不同组分。
用盐析法可将其分为白蛋白(a1bumin)、球蛋白(globulin)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用电泳法则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不同的组分,如用简便快速的醋酸纤维薄膜可分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用分辨率更高的聚丙烯酰胺疑胶电泳或免疫电泳则可分成更多组分,目前已分离出百余种血浆蛋白质。
此外血浆中还有皮质激素传递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等。这些载体蛋白除结合运输血浆中某种物质外,还具有调节被运输物质代谢的作用。
(四)免疫功能
机体对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可产生特异的抗体,血液中具有抗体作用的蛋白质称之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由浆细胞产生,电泳时主要出现于γ球蛋白区域,Ig能识别并结合特异性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从而消除抗原对机体的损伤。Ig分为五大类即IgG、IgA、IgM、IgD及IgE,它们在分子结构上有一共同特点即都有一四链单位构成单体,每个四链单位由两条相同的长链又称为重链(heavy chain,H链)和两条相同的短链又称为轻链{1ight chain,L链}组成。其中IgG、lgD、IgE均为一个四链单位组成(单体),IgA是二聚体,IgM则是五聚体,H链由4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L链由210—2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链与链之间以二硫键相连。
二、血液的化学成分
正常人血液化学成分可简要概括为下列三类:
水:正常人全血含水约81%一86%,血浆中含水达93%--95%。
(二)气体:氧、二氧化碳、氮等。
(三)可溶性固体: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盐两大类。其中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及酶与蛋白类激素)、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糖及其他有机物和维生素、脂类(包括类固醇激素)。无机物主要为各种离子如Na+,K+,CL- -等。

生物化学基础第13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基础第13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化学成分与临床
人体在生理状态下血液化学成分含量相对恒定, 仅在一定范围波动。
如正常血NPN含量为 14.28~24.99 mmol/L, 其中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约占 NPN的1/2。
分析血液的化学成分,可以了解体内物质代谢 状况,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 催化作用 许多具有催化作用的酶是血浆蛋 白。这些酶分为:血浆功能酶(凝血酶、纤溶 酶)、外分泌酶(AMS)与细胞酶(LDH、 ALT)。
➢ 营养作用 血浆蛋白在体内分解产生氨基酸, 参与氨基酸代谢池,用于组织蛋白合成,修复 损伤的组织,也可氧化分解供能,或转变为其 他含氮物质。
第二节 红细胞的代谢
➢ 在 组 织 , 红 细 胞 内 的 2 , 3-BPG 显 著 增 加 HbO2释放O2供组织需要。
➢ 缺O2时,红细胞内产生的2,3-BPG增加,有 利于释放更多的O2供组织需要。由平原登高 山、或贫血、肺气肿等,红细胞内2,3-BPG 增加,有利于组织获得较多的O2。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血液运输CO2的形式: (1)物理溶解
➢线粒体内δ-氨基-γ-酮戊酸(δ-aminolevulinic acid, ALA) 合酶(ALA synthase)催化琥珀酰CoA与甘 氨酸缩合生成ALA。 ➢ALA合酶的辅酶为磷酸吡哆醛。维生素B6缺乏 时,血红素合成发生障碍,造成维生素B6反应性 贫血。
琥珀酰CoA
甘氨酸
ALA由线粒体转运到胞液。 ALA脱水酶催化 两分子ALA缩合成胆色素原(PBG)。
PBG
在尿卟啉原Ⅰ同合酶(UPGⅠcoynthase) 及UPGⅢ同合酶协同作用下,4分子PBG脱 氨缩合生成尿卟啉原Ⅲ。
尿卟啉原Ⅲ

《生物化学》-第十五章

《生物化学》-第十五章

➢ 血管激活物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 ➢ 当血管内出现血凝块时,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的血管激
活物 ➢ 血管激活物吸附在血凝块上,从而促进了血凝块的溶解 ➢ 组织激活物广泛存在于组织器官中,在子宫、甲状腺、前
列腺、淋巴结和肾上腺中的含量较多 ➢ 这些组织器官受损时,可释放大量组织激活物 ➢ 组织激活物的主要作用是在血管外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
在体液免疫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 血浆中还有一组协助抗体完成免疫功能的蛋白酶——补体 ➢ 抗体能识别并结合特异性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抗原抗
体复合物能激活补体系统,以消除抗原对机体的损伤
第一节 血浆蛋白
二、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五)催化作用
➢ 血浆中的酶称为血清酶 ➢ 按来源和功能不同,血清酶可分为血浆功能酶、外分泌酶和
➢ 纤溶酶原激活物主要包括血浆激活物、血管激活物和组织 激活物
➢ 血浆激活物又称依赖凝血因子Ⅻa的激活物 ➢ 在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凝血因子Ⅻa既是启动因子,又可激
活纤溶酶原,故血浆激活物使凝血过程和纤溶过程相互配 合并保持动态平衡
第二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四、纤维蛋白的溶解
(一)纤溶酶原的激活
第一节 血浆蛋白
二、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二)维持血浆pH处在正常范围内
➢ 正常情况下,血浆的pH为~ ➢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大部分血浆蛋白质的等电点在~之间 ➢ 血浆蛋白盐可与相应的血浆蛋白组成缓冲对,在维持机体酸
碱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 血浆蛋白
二、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三)运输作用
➢ 血浆蛋白分子表面分布着众多亲脂性结合位点,脂溶性物质 可与这些结合位点结合而被运输
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和创伤的愈合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基因血液的生物化学(一)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基因血液的生物化学(一)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基因、血液的生物化学(一)(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1.癌基因(oncogene)SSS_TEXT_QUSTI分值: 2答案:癌基因是指可引起体外培养的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在敏感宿主体内诱发肿瘤的一类基因,因此又称之为转化基因。

2.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SSS_TEXT_QUSTI分值: 2答案:抑癌基因又称肿瘤抑制基因,是一类能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和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负调控细胞周期,并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

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SSS_TEXT_QUSTI分值: 2答案:EGFR为跨膜糖蛋白,是原癌基因C-erbB1的编码产物。

有胞外区和胞内区。

胞外区与配体EGF结合。

胞内区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EGF/EGFR结合使EGFR 磷酸化而激活。

与细胞生长及肿瘤有关。

4.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SSS_TEXT_QUSTI分值: 2答案:基因扩增是指原癌基因拷贝数异常大量增加,导致编码产物过度表达,进而引起细胞增殖失控。

5.癌基因的甲基化(oncogene methylation)SSS_TEXT_QUSTI分值: 2答案:癌基因的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DNA转录调控区的CpG岛由DNA甲基转移酶甲基化。

癌基因常伴有低甲基化、基因转录激活。

6.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lbumin/globulin,A/G)SSS_TEXT_QUSTI分值: 2答案: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是指血浆中白蛋白与球蛋白含量的比值,正常值为(1.5~2.5):1。

临床上常用A/G比值对肝疾患与免疫相关疾患加以区分。

7.血浆功能性酶(functional plasma enzymes)SSS_TEXT_QUSTI分值: 2答案:血浆功能性酶是血浆蛋白质的固有成分,在血浆中发挥其特异的催化作用,如凝血酶等。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18血液的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18血液的生物化学
与膜受体结合,加速有核红细胞的成熟以及血红素和的合成促使
原始红细胞的繁殖和分化。
第三节
(Metabolism of Blood Cells)
血细胞物质代谢
第三节 血细胞物质代谢
一、红细胞的代谢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细胞,它是在骨髓中由造血干
细胞定向分化而成的红系细胞。 在成熟过程中,红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和代谢的改变。
2C+cAMP-2R + ATP ADP eIF-2激酶— P (有活性) + eIF-2— P ATP ADP (无活性)
eIF-2 (有活性)
第三节 血细胞物质代谢
二、白细胞的代谢
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代谢与功能密切相关
第三节 血细胞物质代谢
(一)糖酵解是白细胞主要的获能途径
第二节
(Biosynthesis of Heme)
血红素的合成
第二节 血红素的合成
一、血红素的合成过程
合成的组织和亚细胞定位: 参与血红蛋白组成的血红素主要在骨髓的幼 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中合成。 合成原料: 甘氨酸、琥珀酰CoA、Fe2+
第二节 血红素的合成
(一)δ -氨基-γ -酮戊酸(ALA)的合成
原卟啉原Ⅸ
原卟啉原Ⅸ 氧化酶 亚铁螯合酶 原卟啉Ⅸ
血红素
反应部位:线粒体
第二节 血红素的合成
第二节 血红素的合成
血红素合成的特点:
① 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但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 ② 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Fe2+等小分子物质; ③ 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程在线粒体,中间过程在胞液。
GSSG
2H2O
第三节 血细胞物质代谢

16-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血液的生物化学

16-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血液的生物化学

16-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血液的生物化学血液的生物化学一、选择题(一) A 型题1 .人体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A . 5%B . 8%C . 55%D . 60%E . 77%2 .血液的 pH 平均为A . 7.30B . 7.40C . 7.50D . 7.60E . 7.703 .在 pH8.6 的缓冲液中,进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泳动最快的是A .α 1 - 球蛋白B .α 2 - 球蛋白C .β- 球蛋白D .γ- 球蛋白E .清蛋白4 .浆细胞合成的蛋白质是A .清蛋白B .纤维蛋白原C .纤维粘连蛋白D .γ 球蛋白E .凝血酶原5 .血浆清蛋白的功能不包括A .营养作用B .缓冲作用C .运输作用D .免疫功能E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6 .在血浆内含有的下列物质中,肝脏不能合成的是A .清蛋白B .γ- 球蛋白C .凝血酶原D .纤维粘连蛋白E .纤维蛋白原7 .绝大多数血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A .肾脏B .骨髓C .肝脏D .肌肉E .脾脏8 .唯一不存在于正常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是A .因子ⅢB .纤维蛋白原C .因子ⅫD .因子ⅧE .因子Ⅳ9 .水解凝血酶原生成凝血酶的是A .因子 XaB . Ca 2+ -PL 复合物C .因子 VaD . Ca 2+E .( Xa-Ca 2+ -Va ) PL10 .不是糖蛋白的凝血因子是A .凝血因子Ⅲ与ⅣB .凝血因子ⅡC .凝血因子ⅦD .凝血因子ⅨE .凝血因子Ⅹ11 .凝血因子ⅩⅢ a 的功能是A .活化因子 VB .催化因子 III 释放C .催化纤维蛋白共价交联D .催化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E .促进因子 X 的活化12 .凝血因子Ⅱ 、 VII 、 IX 、 X 均由肝合成,合成过程中依赖的维生素是A . Vit PPB . Vit B 1C . Vit B 6D . Vit B 2E . Vit K13 .催化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的物质是A .凝血酶B .凝血因子 IIIC . Ca 2+D .凝血因子 VE .凝血因子 Xa14 .在体内,水解纤维蛋白的酶是A .蛋白激酶B .磷酸酶C .凝血酶D .纤溶酶E .尿激酶15 .成熟红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 .糖的有氧氧化B .糖酵解C .磷酸戊糖途径D . 2 , 3-BPG 支路E .脂肪酸β 氧化16 .红细胞中糖酵解中间产物浓度最高的是A . 2- 磷酸甘油酸B . 3- 磷酸甘油酸C . 2 , 3- 二磷酸甘油酸D . 1 , 3- 二磷酸甘油酸E .丙酮酸17 .红细胞内 2 , 3- 二磷酸甘油酸的主要功能是A .氧化供能B .调节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C .产生 NADPHD .维持红细胞膜上离子泵的运转E .以上都不对18 .成熟红细胞的特点是A .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B .存在 RNA 和核糖体C .能合成蛋白质及核酸D .能进行有氧氧化E .具有催化磷酸戊糖途径的全部酶系19 .成熟红细胞内磷酸戊糖途径所生成的 NADPH 的主要功能是A .合成膜上胆固醇B .促进脂肪合成C .提供能量D .维持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正常水平E .维持红细胞膜上脂质的更新20 .红细胞内的抗氧化物主要是A . NADHB . CoQH 2C . GSHD . FADH 2E . FMNH 221 .合成血红素的基本原料是A .乙酰 CoA 、 Fe 2+B .珠蛋白、 Fe 2+C .琥珀酰 CoA 、 Fe 2+D .乙酰 CoA 、甘氨酸、 Fe 2+E .琥珀酰 CoA 、甘氨酸、 Fe 2+22 .血红素的合成部位是在骨髓的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的A .线粒体与微粒体B .胞液与内质网C .微粒体与核糖体D .线粒体与胞液E .内质网与线粒体23 .合成血红素时,在胞液中进行的反应是A . ALA 的生成B .尿卟啉原 III 的生成C .原卟啉原Ⅸ的生成D .原卟啉 IX 的生成E .血红素的生成24 .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是A . ALA 合酶B . ALA 脱水酶C .尿卟啉原 I 同合酶D .血红素合成酶E .尿卟啉原 III 同合酶25 . ALA 合酶的辅酶是A . NAD +B . FADC . FMND . TPPE .磷酸吡哆醛26 .抑制血红素合成的物质是A .维生素 CB .铅C .氨基酸D . Fe 2+E .葡萄糖27 .在生理条件下,合成血红素的限速步骤是合成A .胆色素原B .线状四吡咯C .尿卟啉原 IIID .原卟啉 IXE .δ- 氨基 -γ- 酮戊酸28 .不参与血红素合成代谢调节的因素是A . EPOB .原卟啉原Ⅸ 氧化酶C . ALA 合酶D .亚铁鳌合酶E . ALA 脱水酶29 .粒细胞主要的糖代谢途径是A .有氧氧化B .磷酸戊糖途径C .糖酵解D .糖异生E . 2 , 3- 二磷酸甘油酸旁路30 .在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是A . NADPH 氧化酶B . NADH 氧化酶C . GSH 还原酶D . GSH 过氧化物酶E .细胞色素氧化酶(二) B 型题A .催化因子Ⅹ 生成因子Ⅹ aB .催化因子Ⅱ 生成因子Ⅱ aC .催化因子Ⅻ 生成因子Ⅻ aD .属组织因子E .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1 .因子Ⅲ2 .因子Ⅹ a3 .因子Ⅱ aA . ALA 合酶B . ALA 脱水酶C .磷酸吡哆醛D .亚铁螯合酶E .促红细胞生成素4 . ALA 合酶的辅基是5 .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剂是6 .需还原剂维持其调节血红素合成功能的是A .需要维生素 CB .需要维生素 DC .需要维生素 AD .需要磷酸吡哆醛E .不需要维生素 C 及磷酸吡哆醛7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8 .血液凝固9 .血红素合成A .钙离子B .因子ⅦC .因子Ⅶ 和钙离子D .纤溶酶原E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10 .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因子是11 .参与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反应的是12 .与纤维蛋白溶解有密切关系的是A .清蛋白B .免疫球蛋白C .促红细胞生成素D .葡萄糖E . 2 , 3-BPG13 .主要在肝中合成的是14 .主要在肾脏合成的是15 .主要在成熟红细胞合成的是(三) X 型题1 .在肝中合成的血浆蛋白质是A. 清蛋白B. 纤维蛋白原C. 纤粘连蛋白D. γ 球蛋白E. 凝血酶原2 .血浆蛋白质的性质包括A. 绝大多数在肝合成B. 合成场所是膜结合的多核蛋白体C. 除清蛋白外,化学本质均为糖蛋白D. 大多数呈多态性E. 某些是急性时相蛋白3 .属于糖蛋白的血浆蛋白是A. 清蛋白B. α 1 - 球蛋白C. 运铁蛋白D. 结合珠蛋白E. 铜蓝蛋白4 .急性时相蛋白包括A. C- 反应蛋白B. α 1 抗胰蛋白酶C. α 1 酸性蛋白D. 结合珠蛋白E. 纤维蛋白原5 .血浆中的抗体是A. IgAB. IgDC. IgED. IgGE. IgM6 .血浆清蛋白的功能有A. 维持胶体渗透压B. 维持血浆的正常 pH 值C. 营养作用D. 运输某些物质,尤其是脂溶性物质E. 抵抗外来入侵7 .蛋白 C 系统包括A. 清蛋白B. 蛋白 SC. 蛋白 CD. 球蛋白E. 蛋白 C 抑制物8 .依赖于维生素 K 的凝血因子是A. 因子ⅪB. 因子ⅦC. 因子ⅡD. 因子ⅨE. 因子Ⅹ9 .血管内血液保持流动是因为A. 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B. 凝血因子处于非活化状态C. 有抗凝血酶 IIID. 有活化因子 XE. 有蛋白 C 系统10 .不是糖蛋白的凝血因子有A .凝血因子ⅠB .凝血因子ⅡC .凝血因子ⅢD .凝血因子ⅣE .凝血因子Ⅴ11 .红细胞内糖酵解产生的 ATP 的功能有A. 维持红细胞膜上钠泵的运转B. 维持红细胞膜上钙泵的运转C. 维持红细胞膜上脂质与血浆脂蛋白中脂质的交换D. 提供谷胱甘肽、 NAD + 的生物合成所需的能量E. 启动糖酵解12 .成熟红细胞的代谢途径有A. 糖酵解B. 氧化磷酸化C. 2 , 3-BPG 支路D. 三羧酸循环E. 磷酸戊糖途径13 .关于 2 , 3-BPG 叙述正确的是A. 在红细胞中含量比其它细胞多B. 可调节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C. 可稳定血红蛋白分子的 T 型构象D. 分子中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E. 主要功能不是供能14 .血红素合成的特点是A. 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B. 合成原料是甘氨酸、琥珀酰 CoA 及 Fe 2+C. 合成的起始和最终过程均在线粒体中D. ALA 脱水酶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E. 合成中间步骤在胞液中15 .诱导 ALA 合酶合成的物质有A. 铅B. 促红细胞生成素C. 在肝进行生物转化的物质D. 睾酮E. 血红素16 .抑制 ALA 合酶合成的物质有A. 铅B. 维生素 B 6 C . 高铁血红素 D. 睾酮 E. 血红素17 .成熟红细胞内磷酸戊糖途径所生成的 NADPH 的功能是A .对抗氧化剂B .保护膜蛋白的巯基C .维持还原性谷胱甘肽的含量D .使 MHb ( Fe 3+ )还原成 HbE .维持红细胞膜上脂质的更新二、是非题1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内无纤维蛋白原。

生化课件第十六章血液生化

生化课件第十六章血液生化
约占1/2
2020/10/20
第一节 血 浆 蛋 白 Plasma Protei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血浆蛋白是维持体内代谢的重要物质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杨成君
5
2020/10/20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
血浆蛋白指血浆含有的蛋白质,是血浆中的主要的固体成分
血浆蛋白总浓度:70~75g/L
血浆蛋白的种类多,含量也不相同 通常按来源、分离方法和生理功能将血浆蛋白质
分类。 分离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包括
电泳(electrophoresis):血浆蛋白质 超速离心(ultra centrifuge):血浆脂蛋白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杨成君
6
2020/10/20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
电泳(electrophoresis)
是最常用的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常据此分类
清蛋白(albumin) 1球蛋白(1 –globulin) 2球蛋白( 2 –globulin )
多种疾病导致血浆蛋白异常
风湿病
急性炎症反应和抗原刺激引起免疫系统增强,特征:
免疫球蛋白升高:特别是IgA,可有IgG和IgM升高 炎症期可有α1-AG、Hp、C3升高
肝脏疾病
急性炎症反应和抗原刺激引起免疫系统增强,特征
免疫球蛋白升高:特别是IgA,可有IgG和IgM升高? 炎症期可有α1-AG、Hp、C3升高?
外分泌酶:外分泌腺分泌的酶
消化系统的蛋白酶、淀粉酶、酯酶 脏器受损时血浆含量增加,有助于临床诊断
细胞酶:存在于组织细胞内参与代谢的酶类
正常情况血浆含量甚微,小部分有器官特异性,用于诊断。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杨成君
18
2020/10/20

生物化学基础第13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基础第13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基础第13章血液的生物化学血液,是生命的河流,在我们的身体内不停地流淌,为各个器官和组织输送着养分和氧气,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这看似平常的红色液体,其实蕴含着极其复杂而精妙的生物化学奥秘。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水以及各种溶质,比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无机盐、代谢产物和激素等。

这些溶质在维持血液的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运输各种物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溶质之一。

血浆蛋白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关键,它能够吸引水分留在血管内,防止血液中的水分过多地渗透到组织间隙中,导致水肿。

球蛋白则在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抗体就是一种特殊的球蛋白,能够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血管受损时,它会被激活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以阻止血液继续流失。

除了蛋白质,血浆中还含有各种糖类和脂类物质。

血糖是人体能量供应的重要来源,其浓度需要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而血脂则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它们的代谢异常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这是一种能够结合和运输氧气的蛋白质。

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血红素中的铁离子与氧气结合,使得红细胞能够在肺部摄取氧气,并将其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当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功能异常时,就会出现贫血症状,导致人体缺氧,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白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们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多种类型。

粒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淋巴细胞则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当身体受到感染时,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加,以对抗病原体的入侵。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小板栓子,并释放一系列的生物活性物质,促进血液凝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的生物化学(1)
(二)血浆蛋白的性质
1. 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在肝合成。
2. 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一般位于膜结合的多核蛋 白体上。
3. 除清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
4. 许多血浆蛋白呈现多态性(polymorphism)。
5. 在循环过程中,每种血浆蛋白均有自己特异的 半衰期。
6. 在急性炎症或某种类型组织损伤等情况下,某 些血浆蛋白的水平会增高,它们被称为急性时 相蛋白质(acute phase protein,APP)。
全血 血浆 血清 (blood)(plasma) (serum)
血液的生物化学(1)
全血=血浆+有形成分(加抗凝剂) 血浆=全血-有形成分(加抗凝剂,离心,取上清) 血清=全血-有形成分-纤维蛋白原
血液的生物化学(1)
二、血液的化学成分

气体 可溶性固体
全血含水81%--86% 血浆含水93%--95% O2、CO2、N2
n 对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蛋白、血红 蛋白和酶蛋白的巯基等不被氧化,从 而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功能。
n 红细胞中的NADPH能维持细胞内还原 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使红细胞免 遭外源性和内源性氧化剂的损害。
血液的生物化学(1)
•谷胱甘肽的氧化与还原及其有关代谢:
葡萄糖 6-磷酸
6-磷酸葡萄 糖脱氢酶
视黄醇(维生素A)
清蛋白运输
代谢物:FFA、胆红素、
儿茶酚胺、组织胺… 激素:T3、T4、皮质醇、皮质酮、醛固酮、睾
酮、黄体酮、雌二醇…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GABA
维生素:Vit B 6
金属离子:Ca2+ Cu2+
Zn2+
Co2+
Hg2+
2+
Pb

药物:磺胺、抗菌素、水杨酸盐血、液洋的生地物化黄学、(1) 阿的平…
蛋白质 非蛋白氮 糖 维生素 脂类 无机离子
血液的生物化学(1)
血浆中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
定义:血浆中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中所含的氮 叫非蛋白氮( NPN non protein nitrogen)。
正常值:14.3-25mmol/L (20-40mg/100ml) 种类: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胆红素等
血液的生物化学(1)
急性炎症 组织损伤 慢性炎症 癌瘤……
[血浆蛋白] 50-100倍
C-反应蛋白(CRP ) α-1抗胰蛋白酶 触珠蛋白(结合珠蛋白) α-1酸性糖蛋白 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Ⅰ)……
血液的生物化学(1)
二、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一)、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清蛋白
血液渗透压
5100mmHg 770Kpa
行交换; ❖ 少量ATP用于谷胱甘肽、NAD+的生物合成; ❖ ATP用于葡萄糖的活化,启动糖酵解过程。
血液的生物化学(1)
(2)2, 3-BPG的功能
n 2, 3-BPG是调节血红蛋白(Hb)运氧的重要因素, 可降低Hb与氧的亲和力。
血液的生物化学(1)
血液的生物化学(1)
(3)NADH和NAD浆蛋白质分为:
清蛋白 (albumin) 1球蛋白(globulin) 2球蛋白 球蛋白 球蛋白
血液的生物化学(1)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A
B
清蛋白 1 2
清蛋白 1 2
血液的生物化学(1)
依据生理功能将血浆蛋白质分类:
种类
血浆蛋白
1.载体蛋白
清蛋白、脂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
小结血红素合成的特点: ① 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但成熟红 细胞不能合成; ② 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Fe2+ 等小分子物质; ③ 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程在线粒体,中 间过程在胞液。
血液的生物化学(1)
血红素合成过程: ① -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c acid, ALA)的 合成:
HSCoA + CO2
+
ALA合酶 (磷酸吡哆醛)
血液的生物化学(1)
要点
n 反应部位在线粒体内; n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ALA合酶(ALA synthase),
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此酶是血红素合成的 限速酶,受血红素的反馈调节。 n ALA生成后从线粒体进入胞液。
其中尿素氮 BUN blood urea nitrgen 占1/2 意义:上述物质大多来自Pr和核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
由血液运送至肾脏排泄。临床上,当肾功不全时,血 中NPN明显增高,可协助肾脏功能等疾病的诊断。
血液的生物化学(1)
第一节
血浆蛋白质
Plasma Proteins
血液的生物化学(1)
进行脂质交换,维持其正常的脂类组成、结构 和功能。
血液的生物化学(1)
(三)血红蛋白的合成与调节
Hb的组成与结构 4条珠蛋白链:α141×2;β146×2
(共574个AA,Mw:67KD)
Hb
4分子血红素 Hb是四聚体,在RBC中占干重的97%
血液的生物化学(1)
血红素的结构
血液的生物化学(1)
310 mosm/L
晶体渗透压
(4074.5mmHg)
主要:电解质 小部分:G、尿素等小分子化合物
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引起(A约占80%)
(25.5mmHg)
胶体渗透压功能:使组织间液回流入血管。
血液的生物化学(1)
人血浆清蛋白(albumin,Alb)
n 是人血浆含量最多的Pr,约45g/L,占血浆总蛋白的60%。 n 肝实质细胞合成,占肝脏分泌蛋白的50%,半寿期15-19天。 n 成熟的白蛋白由585个AA组成的一条多肽链,含17个二硫键,
第二节 血细胞物质代谢
血液的生物化学(1)
一、RBC的代谢特点
(一)糖代谢
1. 特点
天.
途径
能源物质:Glucose,30g/
糖酵解 :90-95% 2,3-DPG途径(特有) 磷酸戊糖途径 5-10%
血液的生物化学(1)
Glucose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
1,3-二磷酸甘油酸
6-磷酸葡 萄糖酸
NADP+
谷胱甘肽 还原酶 NADP++H+
2GSH
H2O2
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
GSSG
2H2O
血液的生物化学(1)
(二)脂代谢
n 成熟红细胞的脂类几乎都存在于细胞膜。 n 成熟红细胞已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但膜脂的
不断更新却是红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 n 红细胞通过主动参入和被动交换不断地与血浆
②2,3一二磷酸甘油酸支路是RBC特有的途径
③ 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功能 提供NADPH
血液的生物化学(1)
2. 红细胞内糖代谢的生理意义
(1)ATP的功能
❖ 维持红细胞膜上钠泵(Na+-K+-ATPase)的正 常运转;
❖ 维持红细胞膜上钙泵(Ca2+-ATPase)的正常运转; ❖ 维持红细胞膜上脂质与血浆脂蛋白中的脂质进
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酶
(10-50%)
2,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
乳酸
2,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酶
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旁路:
血液的生物化学(1)
产物
ATP NADH NADPH 乳酸
2,3-DPG
小节:①糖酵解途径为RBC提供其代谢所需的能量
—RBC中存在糖酵解所需的全部酶系和中间产物
(四)、免疫作用
免疫球蛋白:含有抗体成分的蛋白质称为免疫球蛋白。
血浆中具有 免疫作用的 蛋白质
IgG
IgA
免疫球蛋白 IgM (抗体)
IgE
IgD
分五类
补体:(C1-9)
血液的生物化学(1)
(五)、催化作用
血浆酶
血浆功能E 外分泌E 细胞E
血浆功能E
特点:绝大多数由肝合成后分泌入血在血浆中有 重要的催化作用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
❖ 血浆蛋白是指血浆含有的蛋白质,是血浆中 的主要的固体成分。血浆蛋白总浓度:70~ 75g/L。
❖ 通常按来源、分离方法和生理功能将血浆蛋白 质分类。
❖分 离 蛋 白 质 的 常 用 方 法 包 括 电 泳 (electrophoresis)和超速离心(ultra centrifuge)。
血液的生物化学(1)
(六)营养作用
正常成人血浆:200g Pr /3L ——营养贮备的功能。
体内的某些细胞,特别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饮完整 的血浆蛋白,然后由细胞内的酶类将吞入细胞的蛋白质分 解为氨基酸进入氨基酸代谢池。
(七)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
血浆蛋白:12种
凝血因子:13种 Ca 2+
血液的生物化学(1)
特异性载体蛋白(球蛋白)
运皮质激素蛋白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运铁蛋白 脂蛋白
注意:
1. 某些物质与Alb结合有竞争作用。如:胆红素、FFA、苯甲
2. 酸、咖啡因 … 2. 血浆蛋白与各种物质结合,除有运输作用外,对某些物质功
能的调节,减少中毒,防止其从肾小球滤过,减少丢失等均
有一定作用。
血液的生物化学(1)
2.免疫防御系统蛋
IgG ,IgM ,IgA ,IgD ,IgE 和补体C1-9 等
3.凝血和纤溶蛋白
凝血因子Ⅶ、Ⅷ、凝血酶原、纤溶酶原等
4.酶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等
5.蛋白酶抑制剂
1抗胰蛋白酶、 2巨球蛋白等
6.激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胰岛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