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研究进展综述
两亲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广东化工 2013年第1期· 54 · 第40卷总第243期两亲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蔡晓新,郝阿辉,刘秋霞,陈振远,吴世易,吴旭*(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文章对两亲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两亲聚合物可通过胶束共聚合、溶液聚合、分散聚合、主链接枝法等方法合成。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成膜材料、药物运输、降低稠油粘度、稳定金属胶体、处理污染体系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两亲聚合物;合成方法;应用[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3)01-0054-01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mphiphilic PolymersCai Xiaoxin, Hao A’hui, Liu Qiuxia, Chen Zhenyuan, Wu Shiyi, Wu Xu*(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mphiphilic polymers were reviewed. The amphiphilic polymers could be synthesized via micelle copolymerization,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and matrix polymerization. Amphiphilic polymers were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 like membrane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of medicine, viscosity reducer, disposing polluted solution and so on.Keywords: amphiphilic polymers;synthesis;application两亲聚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分子骨架的双亲高分子结构,结构中可控结构参数众多,主链的长短及刚柔性质可以通过单体类型和聚合度的调节而改变;功能性侧链的种类、长度及密度也可以变化,可帮助人们实现从分子水平上调控两亲分子性能的愿望,具有强大的功能可塑性和可控性。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RAFT法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RAFT法合成及其应用研究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RAFT法合成及其应用研究摘要: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具有分子上两个不同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片段,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RAFT(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法合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方法,并探讨了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包括用于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和减缓药物释放等。
1. 引言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是由两个不同的亲水或疏水性基元构成,通常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按照嵌段共聚物中亲水性和疏水性区块的排列方式,可以分为嵌段-嵌段共聚物和嵌段-袋状共聚物。
常见的合成方法有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重复单元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和RAFT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RAFT法合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方法,以及它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2. RAFT法合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RAFT法是一种可以控制聚合物链的链增长过程的自由基聚合技术。
它通过添加具有可逆反应性的链转移剂,可以实现聚合物链的可逆转移和调控。
RAFT法合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步骤主要包括:选择适合的RAFT链转移剂、合成RAFT聚合物前驱体、聚合反应和后处理过程。
适合的RAFT链转移剂应具有较高的转移活性和较低的解聚活性。
聚合反应时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保证产物具有所需的分子量和窄分子量分布。
3. RAFT法合成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应用研究3.1 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由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可以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它们在纳米药物传输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研究人员通过调节两亲性单体的比例和相对分子量,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大小和稳定性。
此外,可以通过在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特定的功能基团,实现药物的载体功能和靶向输送。
3.2 减缓药物释放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药物传输系统中常用于减缓药物的释放。
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结构和稳定性,可以实现药物缓慢释放,避免药物在体内快速代谢和排泄。
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与牛血清蛋白作用的研究
氟链 段 疏 水 力 的作 用 , 氟 两 亲接 枝 共 聚 物能 与 牛 血 清蛋 白发 生 相 互 作 用 使 其 荧 光 增 强 , 着 含 氟 两 亲 接枝 含 随 共 聚物 浓 度 和共 聚 物 中 含 氟链 段 含 量 的增 加 , 光 增 强 幅度 加 大 . 过 透 射 电子 显 微 镜 ( E 和 激 光 光 散射 荧 通 T M)
甲基 丙 烯 酸 六 氟 丁 酯 ( F A) 哈 尔 滨 雪 佳 H M ,
共 聚物则较少 报 道 ’ 由于 含 氟 聚合物 良好 的 ”. 疏水 疏油性能 、 极低 的表 面能 、 良的耐溶剂性 和 优 耐化学稳 定性 等特性 j使 得含 氟两 亲聚合 物 ,
氟硅 化学有 限公司 , 冰箱 中存放备 用 ; 乙二 醇 于 聚 单 甲 醚 ( E , 均 分 子 量 为 5 0 , i a MP G) 数 0 0 Sg — m A di lr h公 司 ; 氯 甲基 苯 乙 烯 ( M t , 度 为 c 对 C S) 纯 9 % , co r nc 0 A rsO g i a s公 司 ; 血 清 蛋 白 ( S 牛 B A)
分析纯试 剂 , 为 去离 子水 . 分子 单体 ( P G) 水 大 SE 按照文献 [5 1 ] 述 的方 法 合 成 , 量法 测 定 1 ,6 所 重 其产率 为 9 . % , 6 8 核磁共振 氢谱 测定 其结 构 和双
键含量 .
氟两亲 共聚物与血清 蛋 白之 间相互作用 的研 究还
术等 领 域 具 有 重 要 的应 用 价 值” . 乙 二 醇 聚
(E ) P G 是一种具有 良好生物 相容性 的水溶性 聚合 物 , 有无 毒 、 具 能络合 金 属离 子等性 质 , 常被 用作 接枝 共聚物的 亲水链 , 为 两亲 性接 枝共 聚 物研 成
两亲性聚合物接枝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大分子自组装技术文献综述两亲性聚合物接枝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院系:班级:姓名:学号:两亲性聚合物接枝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彭昊(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Study of V-shaped Amphiphilic Polymer Brushes Grafted nanomaterialsHao Peng(School of materi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Zheng Zhou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摘要碳纳米管在电子、光学、聚合物共混材料方面有其独特的性能,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
而纳米级的金刚石粉同样具有金刚石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而且其应用范围更广,纳米金刚石的制造,特别是应用,是近年来各国科学家的热门研究课题。
然而它们都在溶剂中难十分散,极大地制约了其应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表面进行功能化,提高分散性和加工性能。
活性自山基聚合对聚合物的结构可控性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在聚合物材料设计方面有着广泛的运用。
其中RAFT聚合单体适用性广,反应条件温和,不存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中去除残余离子的问题。
本文旨在采用RAFT方法合成结构可控的官能化嵌段共聚物,探讨以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功能化碳纳米管、纳米金刚石的方法,以及聚合物修饰后的纳米材料的溶液性质。
关键词: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嵌段共聚物,碳纳米管,纳米金刚石,表面接枝,油水界面组装AbstractCarbon nanotubes in electron, optics, polymer blend materials has its unique performance, scientific research Investigate hot spot. And nanoscale diamond powder also have a diamond excell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Wider application, nano diamond manufacturing, especially applied, is all the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scientists researchInvestigate subject. However, they are difficult to ten scattered in solvent, greatly restricted its applic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its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and improve the dispersion and processing properties. From the mountain to the activity of polymerization of polymer structure is controllable Sex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polymer materials design and widely application. One RAFT together $monomer wide serviceability, mild reaction condition, does not exist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the removal of the residual ions Problems. This paper aims at the RAFT structure controlled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synthesis methods of embedded period of copolymer, study the activity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s, nano diamond method, and after modification of polymer nano Material solution properties1.1引言195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Feynoman[1]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曾经预言:如果我们对物体微小规模上的排列加以某种控制的话,我们就能使物体得到大量的异乎寻常的特性,就会看到材料的性能产生丰富的变化。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Sps-g-PEG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Sps-g-PEG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医学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Amphiphilic graft copolymer)是一类能自组装为高级结构的分子材料,因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特别广泛,例如可做为药物载体、表面修饰剂、杀菌剂等。
其中,具有优异性能的Sps-g-PEG材料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二、选题意义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合成和表征两亲性接枝共聚物Sps-g-PEG,并通过性能测试、体外及体内实验探究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同时,也可对Sps-g-PEG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在更高效、更绿色、更宜商业化方面进行探索。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合成Sps-g-PEG的方法:采用原位离子聚合法将苯丙烯磺酸钠(Sps)与聚乙二醇(PEG)共聚合成两亲性接枝共聚物Sps-g-PEG。
2.材料表征:使用各种表征方法,如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方法对合成的Sps-g-PEG进行表征,探究其结构特点和物化性质。
3.体外实验:利用荧光探针和血管内皮细胞研究Sps-g-PEG的细胞毒性、细胞摄取以及血液相容性等体外性能。
4.体内实验:通过药物载体和肝脏为代表的疾病模型进行体内实验,探究Sps-g-PEG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5.方法改进:针对Sps-g-PEG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在更高效、更绿色、更宜商业化的方面进行探索。
四、预期成果1.成功合成Sps-g-PEG的同时,研究各种条件下制备Sps-g-PEG的最佳方法。
2.对合成的Sps-g-PEG进行全面表征,揭示其结构特点和物化性质。
3.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探究Sps-g-PEG的细胞毒性、体内分布及药物载体应用价值。
4.在Sps-g-PEG的制备方法中,探索更高效、更绿色、更宜商业化的工艺流程。
五、研究计划第一年:文献综述、实验室学习,了解合成材料Sps-g-PEG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对两亲性接枝共聚物Sps-g-PEG的合成方法进行探究,优化合成条件。
两亲接枝共聚物PS-g-PEO膜的制备及其表面浸润性
Pr e pa r a t i o n o f a mph i ph i l i c g r a t e d c o p o l y me r PS・ - g ・ - PEO il f m a n d s ur f a c e we t t ab i l i t y
c h a i n s e g me n t e v e r s i o n i n t h e ma c r o mo l e c u l a r c h a i n s ,l e a d i n g
t o r e v e r s i b l e c h a n g e o f t h e il f m s ur fa c e we t t a b i l i t y . Ke y wo r ds: a mp hi ph i l i c g ra ft e d c o po l y me r ; PS— g— P EO ; s t i r — f a c e we t t a b i l i t y;r e v e r s i b l e
1 1 6 0 2 6 ) ( 大 连 海 事 大 学 交通 运输 装备 与海 洋 工 程 学 院 , 辽 宁 大连
摘要 : 采用 模 板 法 制 备 具 有 微 纳 米 复 合 结 构 的聚 苯 乙烯 接 枝 聚 氧 乙烯 ( P S—g—P E O) 共 聚 物 膜 .将 其 与滴 涂 法 制 备
第4 1 卷
第 3期
u r n a l o f Da l i a n Ma r i t i me Un i v e r s i t y
Vo l _ 41 No . 3 Aug ., 2 01 5
两亲性梳型丙烯酸接枝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与溶胀性质初探
Ke y wor s: a h p ii d mp i h lc; c mb — lk c p lme ; P — c l r mehysy e e; ao r n fr r d c l oy rz t n o i e o oy r h o o t ltr n tm ta se a ia p lme ai i o
c n yW e i .T es e igbh v r fh o b—l eba ce f A—C —C )一 P a s vsgt . i c a vr hg h w ln ea i ecm e s y h l oot i r hdP k n A O MS g— SW a oi et a d sl n i e
·专题综述· 两亲聚氨酯的合成及研究进展
・专题综述・两亲聚氨酯的合成及研究进展胡慧庆 杨建军3 吴庆云 张建安 吴明元(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安徽省绿色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合肥230039)摘 要:综述了两亲聚氨酯的合成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两亲聚氨酯合成中亲水基团的引入方法,介绍了两亲聚氨酯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并指出了两亲聚氨酯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两亲聚氨酯材料中同时含有亲水和疏水组分,结构和性能易于通过改变配方调节,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可用作防水透湿材料、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医用材料等,是一类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的两亲性新材料。
关键词:两亲;聚氨酯;合成;进展 聚氨酯材料其最大特点是可通过改变原料品种及配方,在较大范围内对其性能进行调节,在弹性体、涂料和粘合剂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
两亲聚合物是指同一高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单元的聚合物。
这种体系后期改性容易,具有特殊的表面性能,在一定的溶剂或表面上会形成胶束、微乳胶和可吸收性聚合物层,因此备受学术界的关注。
由于异氰酸酯的高度反应性,利用亲水和疏水软段制备两亲聚氨酯不仅在工艺上较容易实现,其组分比例还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调节。
两亲聚氨酯同时具有两亲聚合物材料和聚氨酯材料的优良性能,是一类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的两亲性新材料,可用作防水透湿材料、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医用材料及其它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至今,已经有各种新型两亲聚氨酯材料被开发出来并成功得到应用[1]。
1 两亲聚氨酯的制备方法两亲聚氨酯体系中同时包含亲水和亲油两种性质差别较大的组分,因此需要一些特别的制备技术。
其制备方法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1 嵌段共聚法两亲嵌段聚氨酯是指在聚氨酯大分子主链上同时含有疏水链段和亲水链段的嵌段型聚氨酯。
是两亲聚氨酯中结构相对简单的体系。
常用的嵌段共聚方法有如下几种:(1)连续开环法,即采用杂环化合物连续开环聚合,这种方法合成的产物结构比较容易控制,但是对于单体的选择较苛刻,故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较小;(2)基团转移聚合法,即采用阴离子型或路易斯酸性化合物作为催化剂,选用适当的有机溶剂来制备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均可以控制的两亲嵌段聚氨酯;(3)其它方法,包括胶束聚合法、聚合后功能化法等。
两亲嵌段共聚物及其立构复合物的合成与研究
两亲嵌段共聚物及其立构复合物的合成与研究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两亲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s)及其立构复合物(architecture composite)作为复杂功能材料的重要分支,因其特殊的结构、无色、丰富的材料属性,已成为研究热点。
两亲嵌段共聚物及其立构复合物主要由不同分子组成,一种是聚合物块(polymer block),另一种是填料(filler),这两种成分的组合具有特殊的性质。
本文将对两亲嵌段共聚物及其立构复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性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一、两亲嵌段共聚物及其立构复合物的合成两亲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是同溶液聚合反应(SBR)制备的一种复杂聚合物,其包含两种不同的聚合物链段,即聚合物块(polymer block)和填料(Filler),聚合物块和填料不能直接混合,需要通过共聚合反应形成新的聚合物链段来结合。
此外,由于聚合物块的表面的排列不同,可形成多种结构,包括两亲嵌段共聚物、多亲嵌段共聚物、交联嵌段共聚物、分层式嵌段共聚物和泡沫状嵌段共聚物等,这些结构具有较高的刚性和热稳定性,可以用于构筑宽筑元结构,如立构复合物(Architecture composite)。
二、两亲嵌段共聚物及其立构复合物的结构两亲嵌段共聚物及其立构复合物的结构主要是由聚合物块和填料组成的双亲嵌段共聚物(Diblock copolymer)、三亲嵌段共聚物(Triblock copolymer)、四亲嵌段共聚物(Tetra block copolymer)等不同形式的结构体系。
聚合物块通过与填料的非共聚反应而形成的立构复合物,其结构具有高的均匀性,其结构上表现为多层结构,其内部结构复杂,可带来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三、两亲嵌段共聚物及其立构复合物的性质两亲嵌段共聚物及其立构复合物具有优异的性能,包括高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耐腐蚀性、抗紫外线性和热稳定性等,这些性能使其可以应用于建筑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
RAFT方法合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AA型 多嵌 段聚 合 物 的合 成 可 以使 用 双 - AT B RF 试 剂让两个 B链段 同时增 长, 通过 ‘ 单锅 ” 反应中直接
合成, 到的聚合物可用 于 A单体 的 R F 得 A T聚合 。L u i
作为链转移剂 ,在 苯 乙烯 s 单体 上制备 出大分子链 t
二硫环 己烷 一 一硫酮 )制 备 出大分 子链转 移剂 , 2 , 经过 两个 阶段 , 别成功制 备 出了两种 分子量 分布很窄 的 分 A A型两 亲性多嵌段共聚物 。 B
含有三硫代碳 酸酯 的聚环 氧 乙烷 (E) P O 中作 为大分子
链转移 剂 , a 6一二羟基 P O和 SS 一双 (, 一 让 ,0 E , aa
二 甲基 一 ”一乙酸) a 一三硫 代 碳 酸 酯 (D T) BA C 在溶 剂 吡 啶 中 缩 合 , 先制 备 四个 含 三 硫 代 碳 酸 酯 基 团 的 PO然后加 入不 同的苯 乙烯 单体通过 RF E, A T方法合成
聚合 方法来 制备 , 阴离子 聚合 、 如 可控 /活 性 自由基
聚合 Ⅲ 。其 中 , 等 可控 /活 性 自由基 聚合 具有适用 单 体范围广 、 聚合条件温和 、 聚合方 法 多样 等优 势 , 以其
制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不仅具有 重要 的学 术意义 , 也 具有 良好 的工业应用 前景 [ 2 ] 。可控 /活性 自由基聚合 根据活 性种诱 导 方式 的不 同又 可分 为氮 氧稳 定 自由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7 1 期 20 0 8年 O 7月
五
工
V. 08 J 3N7 o lQ 1 20 u 1.
两亲性聚合物
两亲性纳米胶束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由两亲性共聚物制备纳米胶束用于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介绍这些载药系统的优点及应用。
关键词两亲性共聚物纳米胶束前言两亲性共聚物是同时含有亲油性与亲水性高分子链段的大分子物质只有独特的溶液性质,聚集特性,表面活性,生物相容性,溶液选择性等。
两亲性高分子在选择性溶剂中发生微相分离,可以形成具有疏溶剂核与溶剂化壳的自组装结构——聚合物纳米胶束[1]是研究得较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载主要用于对疏水难溶药物的增溶作用。
在肿瘤的治疗上目前采用的主要是化疗,即利用化学药物杀、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但是化疗治疗肿瘤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将正常细胞和免疫(抵抗)细胞一同杀灭,化疗依然无法根治肿瘤且药物利用度不高。
肿瘤耐药的机制错综复杂经典的产生耐药的原因是抗肿瘤药物在进入肿瘤组织后无法到达靶细胞内的分子靶点或者无法达到有效的胞内浓度。
而与传统剂型相比,纳米载药体系的优点是粒径10—100nm,能在血液中长时间循环并保持稳定;在靶位表现更好的生物膜穿透性能;可保护核苷酸,防止被核酸酶降解。
具有缓释、控释与靶向给药的特点,提高了生物利用度;降低了毒副作用;增加了药物稳定性;丰富了药物的剂型选择,减少了用药量等在纳米铁微粒表面包覆一层聚合物后,可以固定蛋白质或酶,以控制生物反应。
很多纳米颗粒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如肿瘤血管对纳米颗粒有较高的通透性,因此可用纳米载体携带药物靶向作用于肿瘤组织。
另外,还可以利用纳米载体的一些特异的物理性质向靶位点转运药物。
通过连接特异性抗体和配体介导载体由细胞内吞途径被摄取或通过干扰技术从基因水平减少外排蛋白表达纳米载体能够克服外排蛋白而使更高浓度的药物在胞内蓄积。
另外随着新型刺激响应性材料的出现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释放时间和释放位置可通过采用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聚合物进行调节也开发出了可同时包载多种药物的纳米载体使药物同时达到肿瘤部位可控制药物释放的纳米载体已成为现实。
接枝共聚物分子设计及合成方法研究进展_刘诚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774015);作者简介:刘诚,男(1984-),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型弹性体材料的研究;*通讯联系人:E -mail:liyang@.接枝共聚物分子设计及合成方法研究进展刘 诚,李 杨,张春庆,王玉荣(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系,大连 116012)摘要:接枝共聚物的主链和支链通过分子设计可以被赋予不同性质,从而使得材料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性能。
新的接枝合成方法的产生又增加了各种复杂分子结构设计的可实现性。
本文围绕接枝共聚物所具有的独特结构和性能特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接枝共聚物在分子链和星型侧链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连接化学,原位氯化接枝共聚等合成方法在接枝共聚合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接枝共聚物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接枝共聚物;分子设计;合成方法;综述接枝聚合物由于主链和支链采用不同的单体,可以赋予聚合物两种或者多种截然相反的性能,例如亲油 亲水、酸性 碱性、塑性 弹性等。
因此,接枝共聚物一直是高分子化学合成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传统的接枝合成方法包括:(a)嫁接支链(grafting onto);(b)长出支链(grafting from);(c)大单体共聚接枝(grafting through)。
随着活性聚合方法的不断发展,高分子化学家设计合成了更为复杂的接枝结构,并在传统合成方法基础上发展了新的接枝技术。
本文综述了接枝共聚物在分子结构设计和接枝新方法两方面的研究进展。
1 接枝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材料具有高性能和可控性能。
而通过新单体聚合得到的材料越来越难以满足这个要求,相反,那些已经大量使用过的单体能组成精细复杂的架构,从而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1)分子链结构 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方式的结合,Hadjichristidis [1]设计合成了各种聚苯乙烯(PS)大分子接枝架构,结构如图1所示。
两亲性乙基纤维素接枝松香聚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19年第38卷第3期两亲性乙基纤维素接枝松香聚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程增会1,2,王基夫1,张代晖1,王春鹏1,储富祥1,许凤2(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2;2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摘要: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RAFT )将脱氢枞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异丙醇基)酯(DAGMA )单体接枝到乙基纤维素上合成了全生物质基两亲性的乙基纤维素-聚脱氢枞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异丙醇基)酯共聚物(EC-g -PDAGMA ),并制备了聚合物自组装胶束。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凝胶色谱仪(GPC )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成功合成了EC-g -PDAGMA 。
由于脱氢枞酸的引入,EC-g -PDAGMA 接枝共聚物具有明显的紫外吸收性能。
利用动态光散射(DLS )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对聚合物自组装胶束的粒径、胶束溶液的Zeta 电位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EC-g -PDAGMA 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THF/H 2O 中能够进行自组装形成规整的球形胶束,并且其大小随着聚合物浓度和分子链长而变化,粒径分布较窄,同时胶束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
关键词:自组装;胶束;乙基纤维素;两亲性;粒度分布中图分类号:O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6613(2019)03-1476-06Synthesis and self-assembly of amphiphilic ethyl cellulose grafteddehydroabietic moiety polymerCHENG Zenghui 1,2,WANG Jifu 1,ZHANG Daihui 1,WANG Chunpeng 1,CHU Fuxiang 1,XU Feng 2(1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of Foresty Products,CAF;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Biomass ChemicalUtilization;Key and Laboratory of Forest Chemical Engineering,SFA;Key Laboratory of Biomass Energy and Material ,Nanjing 210042,Jiangsu,China;2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Novel biomass-based amphiphilic ethyl cellulose grafted 2-methcryloyloxyisopropanol esterof dehydroabietic acid (EC-g -DAGMA)copolymers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the RAFT polymerization,and self-assembled micelles were prepared in the selective solvent THF /H 2O.The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1H NMR and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which confirmed the successful synthesis of EC-g -PDAGMA.The amphiphilic copolymers showed an excellent UV absorption abilit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rosin based side chains.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zeta-potential measurement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were used to study theself-assembly behavior of the EC-g -DAGMA copolym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g -PDAGMA研究开发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8-1838收稿日期:2018-09-11;修改稿日期:2018-12-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研究进展摘要:自50 年代起, 人们就开始了两亲性接枝聚合物的合成研究。
合成接枝共聚物常用方法有三种: (1) 大单体(macromonomer) 法, (2) 偶合接枝(graf t ingon to) 法, (3) 引发接枝(graf t ing f rom ) 法。
目前,两亲性接枝聚合物在生物医学,纳米材料等领域又有了新的研究进展关键字:两亲性高分子共聚物大单体偶合引发1. 制备1.1 大分子单体法大分子单体是一类末端含有可进一步聚合的官能基团的可聚合性中间体, 大分子单体和小分子单体共聚, 可以形成以大分子单体为接枝链, 小分子单体的聚合链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
由于大分子单体结构明确, 种类繁多, 和各种小分子单体共聚可以得到数量巨大的接枝共聚物, 且接枝效率较高, 接枝共聚物组成可以通过调节大分子单体和小分子单体的配比进行控制, 有利于进行高分子的分子设计。
Rempp[1]等人合成了许多接枝共聚物, 他们主要研究了PEO 大单体的合成及其共聚反应。
根据制备大单体所用单体的类型可以选用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和缩聚合等方法, 并接上可聚合官能基团。
接上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聚合末期用含有可聚合官能团的封端剂封端, 如(甲基) 丙烯酰氯(MAC)、乙烯基苄基氯(VBC) , 反应生成大分子单体。
另一种是聚合时引发剂本身即含有可聚合的官能基团, 聚合产物即为大分子单体, 有关这方面的工作谢洪泉曾综述报道过。
而大分子单体和小分子单体共聚时, 其共聚机理取决于大分子单体的端基类型和小分子单体的类型, 可按自由基共聚合、离子共聚合、配位共聚合、基团转移共聚合和逐步共聚合多种聚合机理进行, 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封麟先等人[2]曾综述报道过。
1.2 偶合接枝法偶合接枝法常用来合成接枝共聚物。
这种方法主要是聚合物末端反应基团与另一聚合物链中“反应场所”反应。
M 1Tomo[3]等人利用转移酯化反应合成了PMMA - g- PEO 接枝共聚物, 反应过程如下所示:Candau等人合成了PS- g- PEO 接枝共聚物,P iirma[等人合成了(甲基苯乙烯- 环氧乙烷) 接枝共聚物。
而A kash i 等人利用基团转移反应合成了(苯乙烯- 丙烯酰胺) 的接枝共聚物, 反应过程表示如下:1.3 引发接枝法引发接枝法是在聚合物链中所形成的反应活性中心引发另一单体聚合从而生成接枝共聚物。
Kimu ra 和Inak i[4 ]等人利用引发接枝法合成了许多接枝共聚物,如乙烯醇-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
人们常称偶合接枝和引发接枝为经典接枝方法。
由于偶合接枝是通过活性聚合而实施的, 所以实验条件苛刻; 而引发接枝所得接枝共聚物的接枝链长短不一。
比起大单体技术, 经典的接枝方法适用体系有限,且接枝效率低, 接枝点及接枝共聚物组成难以控制。
2.研究进展2.1 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随着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以及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作为良好的药物控释载体而受到格外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经典的有机合成反应,制备出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温度敏感性的新型智能聚ε-己内酯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初步应用。
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通过大分子酯化反应合成了主链可生物降解、侧链具有温度敏感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
首先,利用3-巯基丙酸为链转移试剂,AIBN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带端羧基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预聚物;由1,4-环己二酮通过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制得了4-羰基-ε-己内酯;该单体和ε-己内酯通过开环聚合制备了含羰基的无规共聚物;用NaBH4将共聚物主链上的羰基选择性还原成羟基;最后将其与端羧基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预聚物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分子量可控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
利用该接枝共聚物的两亲性,将其在水中自组装成聚合物胶束。
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表面张力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胶束的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临界胶束浓度、低临界溶解温度等性能。
结果表明,聚合物自组装成了100nm-300nm的球形胶束,其低临界溶解温度在36℃附近,适合应用在人体当中[5]。
2.2 在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利用两亲性高分子链的自组装制备纳米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其中共聚物胶束化的研究尤为广泛和深入。
自组装的研究以高分子的设计和合成为基础。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由于其合成技术成熟,自组装行为的研究较为透彻。
而结构规整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则一直是高分子化学上的一道难题,严重影响了其自组装研究的进展。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相对复杂的支化结构必然会使其自组装行为更为多样化,影响自组装行为的因素更多。
对这类两亲性共聚物的研究不仅可以扩展自组装技术的应用领域,还可以使我们掌握更多聚合物结构与自组装性质之间的关系,以指导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合成。
基于上述研究现状和发展要求,现阶段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①合成了结构规整的以聚丙烯酸(亲水)为主链的线形和星形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发展了一种制备此类共聚物的方法;②对其在水中的自组装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1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主干接枝法(Graft-from)合成窄分散主链为聚丙烯酸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1)丙烯酸甲酯是丙烯酸酯类中结构最简单的单体,位阻小,原料便宜易得,因此在研究初期选择其作为合成主链聚丙烯酸的前体。
利用丙烯酸甲酯的ATRP聚合制备了窄分散聚丙烯酸甲酯主链,然后通过酯基α位上的氢被2-溴代丙(异丁)酰溴取代的反应,在主链上成功引入了ATRP的引发官能团,制得大分子引发剂。
大分子引发剂分别引发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和对溴苯乙烯接枝聚合得到窄分散接枝共聚物(Mw〈Mn〈1.30)(用主干接枝法)。
将接枝共聚物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即得到一系列具有聚丙烯酸亲水性主链和聚(卤代)苯乙烯疏水性侧链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产物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
凝胶渗透色谱表征结果证实,水解过程不会破坏共聚物链结构。
由于产物主链和侧链的合成均由ATRP聚合完成,因此主链和侧链分子量均可控。
(2)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由于聚丙烯酸甲酯水解条件较为剧烈,不适于制备侧链为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因此对主链前体进行了重新选择,最终筛选为由单体丙烯酸甲氧基甲酯来合成主链前体。
采用与(1)中相似的合成步骤,制得窄分散聚丙烯酸甲氧基甲酯一争聚甲基丙烯酸甲(丁)酯。
这类接枝共聚物在温和的酸性条件下很快即可完成主链的水解,得到结构规整的聚丙烯酸-g-聚甲基丙烯酸甲(丁)酯,而侧链上的酯基经核磁共振氢谱证实未受影响。
进一步的实验证明,以聚丙烯酸甲氧基甲酯为主链前体,也可成功用于合成侧链为聚(卤代)苯乙烯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
(3)在前面合成的基础上,使用一种四官能团ATRP引发剂,合成得到四臂星形聚丙烯酸甲氧基甲酯。
采用相似的合成方法,得到结构复杂但分散度较窄的四臂星形聚丙烯酸-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丙烯酸-g-聚苯乙烯两亲性共聚物。
此类共聚物的合成还未见报道[6]。
2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行为的研究(1)以芘分子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光谱法对合成的线形和星形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此类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很低,为10^-7g/mL(10^-8mol/L)。
疏水性链段含量越多,临界胶束浓度越低。
在主链相同、分子中亲水性链段和疏水性链段摩尔比相当的情况下,侧链为聚苯乙烯时的临界胶束浓度要小于侧链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时的临界胶束浓度。
在研究离子强度对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时发现,随着溶液中氯化钠浓度的升高,聚丙烯酸-g-聚苯乙烯的临界胶束浓度逐渐升高;溶液pH值的增大也会使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升高。
(2)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具有相同主链不同侧链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胶束形态和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线形聚丙烯酸-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得到了囊泡状胶束,其余共聚物均得到了球形胶束。
初步分析这是由于形成核的疏水性链段与溶剂的亲和性和溶胀性不同造成的。
这一结果充分体现了聚合物分子结构和组成在决定胶束形貌方面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动态光散射和电镜照片发现,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对胶束粒径产生明显的影响。
如果将不良溶剂向共溶剂中滴加可以得到较小尺寸的胶束;反滴加时得到的胶束粒径较大。
加入1%NaCl就可使聚丙烯酸-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组装形成的胶束从囊泡状转变为球形。
对于线形及星形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离子强度的增大均会使胶束粒径变大,pH值的增大则会使粒径变小[7]。
总结:由于两亲聚合物在结构上的特点(亲油部分和亲水部分不相容而易发生微相分离) , 使两亲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表面和本体结构中呈现出独特的性质。
如在选择性溶剂中, 分子中具有相同亲合性的部分易相互聚集而形成胶束或微乳液; 在具有选择性的界面上,两亲聚合物的亲油端或亲水端易发生表面富集现象。
因此, 这一领域的工作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8]。
两亲性接枝聚合物的研究历史虽然不长, 但目前人们研究的许多热点如纳米材料(L - B 膜)、液晶(侧链型高分子液晶)、生物材料、药物载体及分离膜、高分子合金(相容剂)、三次采油以及化学工业中的粘合剂、乳液聚合和分散聚合都与两亲聚合物密切相关; 两亲性接枝聚合物已成为化学、化工、石油、医学、材料、物理学、电子、生命科学相互交叉研究的对象。
因此, 两亲性接枝聚合物的研究、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非常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9]。
参考文献:1 Rempp P and F ranta E1A cs po lym p rep r, 1986, 27 (1) : 1812 邱永兴, 封麟先, 愈小浩等,功能高分子学报, 1991, 4(2) : 813 Tomo iM , et al. Po lymer J , 1976, 8: 1904 Kimura K and Inak i Y1M ak romo l chem, 1977, 178: 3175 王朝华材料学 20086 彭丹材料导报 2007 77 易常凤湖北化工 1999 28 谢洪泉高分子通报, 1990 (3) : 1619 童身毅, 冯金华1 表面活性剂工业, 1991 (3)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