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风情,懂得珍惜乡村的资源和发展潜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参观观察习惯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国家文化自信心;3.强调乡村文化对城市人生活的重要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见识;4.通过课堂研讨、实地观察和反思总结,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探究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外延;2.参观观察,发现乡村文化的特点和价值;3.认识到乡村文化对城市人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理解乡村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2.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区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异趣性;3.让学生了解乡村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当代价值的融合和创新。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10分钟)(1)师生问候,放松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引导学生复习前几课的内容:“维护公共秩序”,“劳动最光荣”,“让我来守护你——太阳与地球”,简要回忆课堂思考和讨论过程。

2. 新课讲解(15分钟)(1)介绍新课主题:《请到我的家乡来》,引导学生关注课题;(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介绍课文的背景和基本内容;(3)简要讲解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25分钟)(1)安排学生分组,带领学生走进乡村、观察乡村风貌,探索乡村文化内涵;(2)给予学生观察指引,让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和场景;(3)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进行思辨、讨论、分享,交流个人见解和感想。

4. 总结归纳(15分钟)(1)让学生交流展示、汇报结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2)引导学生对乡村文化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乡村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体现方式;(3)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5. 课堂作业(5分钟)(1)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以组的形式设计一份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主题的乡村文化旅游路线,注重文化内涵和景点选择;(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实际操作、观察和体验,以此加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教案

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教案

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共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目标建构主要紧扣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他们主要生活区域:家庭、学校展开,通过各单元的逐层深入从学校中的自我认识到家庭中的环境认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健康成长”“我们的学校生活”的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为了加深学生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进一步了解和感知特别开设了“我在这里长大”单元,通过学习去了解自己生长的地方,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的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认真聆听,提取重要信息。

2.了解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并能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去收集资料,简单说一说家乡的特色。

3.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通过学习知道有哪些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了解他们的事迹并产生敬佩和学习之情。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相关PPT.2.课前收集的关于家乡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我的家乡我知道1.出示安吉美视频,请学生说一说感受。

2.一起观察中国地图,仔细找到我们的家乡,尝试说一说浙江的毗邻省份有哪些?然后找一找安吉位于浙江的哪个位置,说说自己的发现。

通过“比谁的眼睛亮”小游戏找一找我们的家乡周边有哪些地区,这些地区你都知道吗?说一说自己了解的信息。

3.结合PPT介绍安吉的地理位置及历史由来,让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我的家乡真是好1.游戏“我说你猜”:请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报出自己家乡的专属特点如:电话号码的区号、省会缩写、特产、说当地方言等让班级里其他孩子来猜一猜,他们的家乡是哪里。

2.安吉美人更美(1)老师扮作来安吉的游客,请学生扮的导游来介绍安吉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地方。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安吉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中南北草原、田园加勒比、江南天池等。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的教学。

本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物、风土人情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家乡的人物、风土人情等,以及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情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

3.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社区和家乡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认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2.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理解、个人经历等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教具展示与家乡相关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家乡的记忆和思考。

2.学生观察图片或教具,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起家乡的一些特点。

步骤二:阅读课文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请到我的家乡来》。

2.学生根据理解情况自主回答问题,或与同桌合作讨论。

步骤三: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一种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诗歌等),表达对家乡的感受。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分享。

步骤四:情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感受,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2.学生互相交流,听取他人对家乡的看法,并进行适当的反馈。

步骤五:课堂总结1.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赞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家乡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3.收集学生的作品,并留在班级展示或学校图书馆。

五、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次活动,撰写一篇感受家乡的小作文。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写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情感互动中积极参与,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也得到了增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7请到我的家乡来》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7请到我的家乡来》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及
总结反思
(1)你介绍的特产有什么特点?
(2)它这么有名是因为什么?
(3)请给这个特产设计一条广告语。

2、特产发布会....
每个小组选代表到前面介绍他的产品。

活动二:我的家乡人
师:我们家乡的景美、物类,家乡的人更美。

家乡哪些人令你佩服呢你佩服他们什么呢
生:小组内说说自己知道的。

集体汇报关于自己知道的人和事,汇报给全班同学听。

师:讲述家乡突出的人物事迹给大家听。

师:由于环境和历史的原因,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往往会有不同,甚至在体形外貌、性格特征上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山西人以面食为主。

在山西众多风味面食中,首推刀削面。

有顺口溜赞日: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

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陕北人的腰鼓极有特色。

它豪迈粗犷的动作,刚劲奔放的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性格。

师:你觉得家乡人有什么特别的生活习惯喜欢什么东西或活动善于做什么事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7.请到我的家乡来》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于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对于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学习。

同时,学生对于通过探究、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还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2.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方式,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乡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获取家乡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用于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具,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家乡的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取家乡的相关知识。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案7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案7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案7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七课《请到我家乡来》,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各地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常识,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的认知和分析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此外,学生之间的地域差异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各地文化的态度,增强爱国情怀。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各地风土人情的差异,并从中体会到尊重和欣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风土人情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3.准备小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各地文化的差异。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的风土人情案例,让学生了解各地的特色。

如:饮食习惯、传统节日、建筑风格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各地风土人情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各地文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各自小组的分析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加深对各地风土人情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与外地朋友交流时,如何尊重对方的饮食习惯和习俗。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并能正确复述故事的内容。

2.掌握本课的主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

2.学生准备教材及学习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布置,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邀请一个陌生人到我们的家乡来参观,应该怎么做?(提示学生主动邀请、提供帮助等)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看教材上的图片,根据图片猜测故事的大概内容。

然后请几名学生进行简短的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听说读写(30分钟)Step 1:听故事(10分钟)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播放故事录音,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问题示范: 1.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 有哪些人给小明的家乡带来了帮助? 3. 小明为什么要邀请他们到家乡来?Step 2:复述故事(1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复述故事的内容,并找出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分析其价值观。

Step 3:读故事(5分钟)学生轮流朗读故事,教师纠正发音错误,并解释一些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4:写作练习(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邀请陌生人到家乡的短文,包括自己的理由和希望给陌生人展示的内容。

4. 讨论与拓展(25分钟)Step 1:讨论话题(1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问题示范: 1. 为什么小明要邀请陌生人到家乡来? 2. 你们觉得小明的行为对家乡有什么影响?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人?Step 2:拓展活动(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活动,小组内自由组织角色扮演或小品表演,模拟小明邀请陌生人到家乡的情景,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合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三年级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研究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合作探究的研究能力。

目标3、知识目标:家乡的地理位置、所属的行政区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

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播放视频《桂林山水》学生活动视频导入。

设计意图2、人人都把我家乡夸:展示夸赞桂林山水的诗句。

3、一起来朗诵:人人都说故乡好。

4、导入语:谁不说本人的故乡好?谁都说本人的家乡好!那么,你的家乡在哪里呢?讲授新课【我的故乡在哪里】1、猜一猜: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猜出这几位同学的故乡在哪里吗?1)我家乡的电话区号是010.2)我家乡的简称是“苏”。

3)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4)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2、小活动:你能也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让大家猜猜你的故乡在哪里吗?1)我故乡的姑娘都被成为“辣妹子”,还有一首专门写给我们的歌《辣妹子》。

2)我的家乡被成为天府之国。

猜一猜。

猜一猜。

思考。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故乡对故乡基本常识的了解。

3)我的故乡是以“粤语”为主要语言的省份。

4)我的故乡会用“献哈达”的礼仪来表达敬意和祝贺。

3、小活动:我的家乡在这里。

1)你能在地图上找到你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请你找一找,指出来给我们看看吧!认识故乡的地位位置,认识故乡所属的行政区划以及相邻的行政区。

通过当小导游的活动,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并增强对家2)找到后描一描它的轮廓,想象一下它像什么。

找一找、说一3)再试着在地图上找一找你家乡的邻居:毗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4、我的家乡在这里:1)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我觉得它像一只大白鹅。

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和接纳不同的文化。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认为家乡的文化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地方?”、“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家乡的文化?”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课堂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影响了课堂的秩序。在实验操作环节,由于器材和时间的限制,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操作和实践。此外,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我需要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精准地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学总结:
在能力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他们在团队协作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但需要引导他们学会更加有效地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普遍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然而,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还需加强,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会学习《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课。在我们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多少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的课程内容紧密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起探索家乡的奥秘。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的家乡来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1条“能够识读本地区(区、县、市等)、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正确辨认区域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

”《请到我的家乡来》编写了“我的家乡在哪里”话题,其中有读地图的内容。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第2条指出“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请到我的家乡来》编写了“我是家乡小导游”“家乡的特产真不少”和“我的家乡人”话题,体现了课标的这一要求。

需按主题分组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收集实物,并用报告、图片、实物展览等形式进行交流。

教材分析: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我的家乡在哪里”,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是家乡小导游”,目的是让学生在当小导游活动中增进对家乡自然风光的了解,感知家乡的美。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家乡的特产真不少”,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家乡特产发布会”活动,感知家乡丰富的物产。

第四个板块的话题是“我的家乡人”,目的是在探究活动中了解和感知家乡人的可爱。

本课先引导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了解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懂得它的独特与地理位置有关;进而理解家乡丰富的特产也与家乡的地理位置有关;最后了解让自己佩服的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特点,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让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情感建立在环境和人这两个维度上,从而获得立体的、完整的感受。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对社区产生归属感,体会到邻里生活种饱含的温暖。

在此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自己的家乡。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我在这里长大 7.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课教案_15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我在这里长大  7.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课教案_15
3.思考是否愿意邀请别人到自己的家乡。
4.齐读课题。
学生通过听、猜、思、说等活动,明晰“家乡”的概念。老师对于家乡的介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介绍家乡的范例,为活动一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身教胜于言传,老师对学生的热情邀请也为学生的热情待人树立了榜样。
(二)活动一猜一猜“我”的家乡在哪里
过渡:你们的家乡都在哪儿呢?你能仿照课本第42页这几位同学的样子用自己的方式出个题,让我们猜一猜吗?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三年级的学生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我设计了《预学单》,让他们提前整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课堂上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与老师的引导补充,以此来丰富和发展个人体验。有了丰腴的材料,最后家乡导游的扮演变得水到渠成。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开展活动,增进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呀,你们知道这是哪个省的地图吗?
4.好眼力,这就是我们所有同学目前都生活着的地方,她是我们共同的家乡——安徽省地图。地图的作用可大了,不仅可以告诉我们家乡的位置,位于中国大陆东部,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家乡的“邻居”呢。瞧,我们安徽省,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边说边圈画)。请大家也在课本上圈一圈我们共同家乡安徽的“邻居”吧。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到三年级,学生对于家乡自然景观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家乡自豪感与责任感,同时,孩子们天性善良,都很乐意邀请别人到自己的家乡来,所以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是,中低段的学生缺乏接人待物的体验,如何将自己热爱的家乡推荐给他人,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3.信心满满的样子格外让人喜爱。小导游们,行动起来吧,把你们课前制作的家乡心形推荐卡拿出来,小组内商量商量,为我设计一条家乡旅游线路图吧。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品德与社会3.学生准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旅游景点的资料;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的特产资源;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有关泰兴的人文历史。

教材分析:俗语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常年与小孩打交道的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宽,而人情味却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家乡情!位于长江之畔的美丽泰兴,是个古朴的小镇,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千年古建筑、千年古银杏,还是红色革命根据地。

其银杏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数万人的建筑大军遍布全国各地,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陵园不绝国际友人。

身为家乡人的新一代理应对她有所了解,并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

因此,在设计、实施“请到我们的家乡来”这节实践活动课时,我安排学生进行课前搜集资料、走访景点、调查了解相关历史等实践活动;课中,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点和特产,制作“一日游”日程安排表,讲故事、唱歌、三句半表演等。

让学生真正了解泰兴、认识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四个话题,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的,课标指出:“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萌发对家乡热爱之情。

”教材意图通过“我的家乡在哪里”、“请到我的家乡来”、“可爱的家乡人”、“我们共同的家”、等几个板块的学习达到上述目标。

本课是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题,首先,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泰兴就是我们的家乡,这一概念在教材的第一部分“我的家乡在哪里”中解决,而这一课更是让孩子们以一种自豪、骄傲的心态去认识自家的家乡,并能对家乡各方面情况进行讲解,向游客们介绍泰兴。

教材的第一部分“看看我的家乡景”,从孩子们身边说起,孩子们都游玩过哪些家乡景,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从课堂走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

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为游客设计家乡一日游的行程安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安排“家乡一日游”的行程,根据孩子的思路设计旅游线路图,试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合理地安排,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景点。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文化和民俗特色,通过讲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和阅读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家乡和祖国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域文化、民俗特色等方面,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文化和民俗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文化和民俗特色。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美好。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家乡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特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产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美感。

随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人物,体验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同时,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教学设计

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和探究家乡的特色、文化和风俗,培养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文化和传统,培养对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中的内容。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基本情况,认识到社区对于个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本课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和风俗,培养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关注自己所在社区的情况,对于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家乡的认知还比较浅显,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因此,本课的教学对于三年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和风俗,培养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文化和传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师)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在这里长大》这一单元的《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课。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 (师)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感受?3. (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师)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文化和风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和探究我们的家乡。

(二)了解家乡的特色1.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家乡的特色。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你们认为家乡有哪些特色?2. (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师)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特色可能包括自然风光、建筑风格、美食文化等方面。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家乡的特色都是独特的,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珍惜。

(三)了解家乡的文化1. (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家乡的文化。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我在这里长大 7.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课教案_19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我在这里长大  7.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课教案_19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中的第三课内容。

这个单元围绕“社区与家乡”这个主题,从社区、邻居、家乡三个生长环境,引导学生认识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邻里交往方式,扩展到对家乡这一更广阔的生活环境的学习中。

课程标准在“我们的社区生活”第1条“能够识读本地区、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和第2条中要求“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课安排了“ 我的家乡在哪里”“ 我是家乡小导游”“ 家乡的特产真不少”“ 我的家乡人” 四个话题。

四个话题之间是先地理后人文的逻辑顺序,让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情感体会建立在环境和人这两个维度上,获得立体的、完整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图,对地图的学习侧重于简单读图,并具备最基本的使用地图技能。

随着三年级学生生活空间逐步从家庭和学校扩展到家乡,生活空间的扩大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人。

为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逐步从情感上认同自己的家乡,需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能感知到的自然环境、物产和人入手。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能力与方法:1.培养学生收集、调查、访问、整理家乡资料的能力。

2.分享家乡的资料,争做优秀小导游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表达能力。

知识:1.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难点:1.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2.了解家乡,从情感上认同自己的家乡。

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照片;视频;地图;导游证。

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 背景:资源丰富,产业发达。
- 特点:特色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业等。
- 意义:促进就业,提高生活质量。
4. 学生小组讨论
- 主题:家乡的未来发展
- 内容:讨论家乡的发展方向、挑战和解决方案。
5. 课堂展示与点评
- 展示内容:小组讨论成果
- 点评: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提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
2. 绘制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图画,可以选取家乡的标志性建筑、自然景观或民俗活动等元素,用画笔展现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例:我绘制了一幅画,画面中展现了家乡的古城墙和古建筑。城墙巍峨壮观,守护着家乡的安全;古建筑典雅古朴,展示着家乡的历史文化。画面的背景是家乡的著名景点——湖光山色,湖水波光粼粼,山峦起伏,美不胜收。
2. 家乡基础知识讲解
- 家乡的定义:家乡是出生或成长的地方,是我们的根。
- 组成部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3. 家乡案例分析
- 案例一:家乡的历史文化
- 背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 特点:古建筑、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 意义:传承文化,弘扬传统价值观。
- 案例二:家乡的经济发展
内容逻辑关系
①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展示家乡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②家乡基础知识讲解:讲解家乡的定义和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③家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家乡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④学生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拍摄一组家乡的照片,可以是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民俗活动等,通过照片展示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家乡来优质课教案_12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家乡来优质课教案_12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家乡来优质课教案_12《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信息,感受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2、对家乡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能主动关心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建设,树立初步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教学重难点真实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前调查、学习单、课件、提案板·教学过程趣味游戏,激发家乡情怀(一)活动一:消消乐1、出示合肥代表性照片和文字2、小游戏:考一考在最短的时间内,谁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最强。

3、请学生上台点击消除图片。

2、根据线索,猜一猜老师的家乡在哪里。

3、理解:家乡就是我们出生或者从小生活的地方。

4、课前调查:同学们的家乡在哪里(二)活动二:认地图1、观察地图,了解安徽以及合肥的版图和面积(1)圈一圈:安徽地图(2)找一找:安徽邻省有哪些(3)数一数:安徽省由多少个市组成(4)认一认:合肥版图及面积2、揭示课题,导入人物:城市吉祥物飞飞二、走近合肥,感受家乡发展活动一:合肥名片出示家乡基本信息,同桌交流学习单同桌上台完成(二)活动二:合肥记忆过渡出示合肥老照片,学生猜一猜是哪里三里街机场(2)逍遥津公园(3)四牌楼说感受4、今昔对比:播放视频《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三)活动三:合肥速度1、交流:在刚才的视频中,你看到了合肥哪些标志性的建筑?2、推荐游玩景点3、明确提案发布会要求,并选择出行方式4、小组合作学习5、分组上台汇报提案,在黑板上张贴展示。

6、评价:金牌提案(四)活动四:合肥形象说倡议:交流:我的小心愿汇报总结:培养小公民意识三、总结提升,传承家乡文化1、总结:飞飞有话说2、过渡: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合肥名片,追寻了家乡记忆,感受了家乡的飞速发展,一起倡议树立合肥的美好形象,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合肥制造的魅力。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 》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 》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家乡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较浓,有些学生则可能对家乡的了解较少。

此外,学生们的家乡情怀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对家乡的自然风光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家乡的民俗风情感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家乡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热爱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实践活动等手段,生动展示家乡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学生对家乡有更全面的了解。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魅力,如品尝家乡美食、学习家乡民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品德与社会3.学生准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旅游景点的资料;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的特产资源;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有关泰兴的人文历史。

教材分析:俗语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常年与小孩打交道的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宽,而人情味却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家乡情!位于长江之畔的美丽泰兴,是个古朴的小镇,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千年古建筑、千年古银杏,还是红色革命根据地。

其银杏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数万人的建筑大军遍布全国各地,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陵园不绝国际友人。

身为家乡人的新一代理应对她有所了解,并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

因此,在设计、实施“请到我们的家乡来”这节实践活动课时,我安排学生进行课前搜集资料、走访景点、调查了解相关历史等实践活动;课中,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点和特产,制作“一日游”日程安排表,讲故事、唱歌、三句半表演等。

让学生真正了解泰兴、认识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四个话题,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的,课标指出:“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萌发对家乡热爱之情。

”教材意图通过“我的家乡在哪里”、“请到我的家乡来”、“可爱的家乡人”、“我们共同的家”、等几个板块的学习达到上述目标。

本课是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题,首先,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泰兴就是我们的家乡,这一概念在教材的第一部分“我的家乡在哪里”中解决,而这一课更是让孩子们以一种自豪、骄傲的心态去认识自家的家乡,并能对家乡各方面情况进行讲解,向游客们介绍泰兴。

教材的第一部分“看看我的家乡景”,从孩子们身边说起,孩子们都游玩过哪些家乡景,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从课堂走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

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为游客设计家乡一日游的行程安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安排“家乡一日游”的行程,根据孩子的思路设计旅游线路图,试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合理地安排,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景点。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现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谈话法、讨论法、指导法、实验法、实践作业法等。

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家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2.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

3.过程、方法与能力: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并整理有关家乡自然景物和物产的资料。

活动过程:情境导入:师:今天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

播放MTV:《泰兴颂》师:通过刚才的看和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1:我们泰兴的银杏真多!生2:我们家乡的物产很丰富。

生3:我们家乡泰兴很美,城市建筑风格独有。

……师: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美名吗?(银杏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师:家乡泰兴有这么多的美誉,我们有必要宣传自己,并邀请人们来泰兴作客。

(板书课题:请到我的家乡来)(生齐读)。

[设计意图:课首播放《泰兴颂》,激昂的歌声及迷人的景色,让学生为之陶醉,并发出感叹,总结家乡“三项美誉”,让学生对家乡概况有所了解,初步激发其爱乡之情。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伙伴(陕西省勉县的同学)接受我们的邀请,就要来泰兴了。

我们该用什么方式接待他们呢?生1:带他们游玩家乡美丽的景点。

生2:请他们品尝我们家乡的特产小吃。

生3:带他们到我市最繁华的鼓楼步行街游逛购物。

……(师相机板书:风光景点,特产小吃)师:我们现在把听课的老师当作来自陕西的客人,请你来做导游,好吗?[设计意图:将听课老师假设为来自陕西的客人,让学生做导游,设置了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主人翁意识。

]活动一:介绍家乡的文化遗址,旅游景点/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 d=%CC%A9%D0%CB%C2%C3%D3%CE%BE%B0%B5%E3师:小导游们想带客人们去哪些地方游玩呢?(学生黑板前介绍家乡的文化遗址,旅游景点,并出示相关录像、照片:庆云寺、仙鹤湾风光带、古银杏森林公园、鼓楼中心广场、襟江书院、朱东润故居、黄桥东进纪念馆、泰兴新公园、仿古一条街、杨根思烈士陵园、泰兴新区……[设计意图:让学生上台介绍家乡景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现场交流,给每个学生一个充分实践、展示的机会,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的介绍真精彩,家乡的风光景点十分优美,(板书:优美)有许多值得一玩的地方。

但百闻不如一见,课前我们“寻泰兴之美”摄制小组还为我们摄制了一组录像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观看“寻泰兴之美”摄制小组的录像。

[设计意图:将学生课前亲自拍摄的录像在课上播放,进一步体现了实践性。

]活动二:设计旅游路线师:客人们只能在泰兴逗留一天,我们要事先做好准备,为他们制定好“一日游”的行程安排。

这儿有一张行程安排表,大家看看时间、项目以及路线安排是否合理。

生1:现在天亮得比较早,7:00出发太晚了,可改成6:30,这样中午热的时候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师将7:00改成6:30)家乡“一日游”行程安排表生2:奎文阁就在仙鹤湾里面,没有必要分开来。

(师将“奎文阁”划去)生3:我发现安排的路线是由南向北的,没有走重复的路。

……师:制作一份合理的“家乡‘一日游’行程安排表”要注意什么?生:时间是否合理,路线是否恰当。

师:对,在确定旅游路线时,我们先要确定去哪几个地方,然后想想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最后才能决定。

师:各位小导游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张?(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制作,然后交流)[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设计“家乡‘一日游’行程安排表”,把课堂变成了生活中的情境。

]活动三:品尝家乡的特产、小吃/produce/index1417.html师:我们让客人们玩好还不够,还可以请客人们品尝家乡特产,有哪些可供选择呢?(学生边出示相关图片、照片、录像边介绍,银杏、宣堡小馄饨、曲霞汤包、黄桥烧饼、桂香糖……然后分送相关食品给听课“客人”品尝。

)师:知道吗?著名作家周作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他家乡小吃的文章《故乡的野菜》。

(配乐让学生朗读)师:这篇文章写得美吗?课后同学们找些时间也写写我们家乡的特产、小吃。

[设计意图:以三句半、口诀、歌曲、传说等形式介绍家乡的特产小吃,并请客人品尝特产小吃,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了解、认识了更多的家乡特产小吃,效果非常好。

通过“美文欣赏”把学生的感情升华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四:家乡的特产、礼品送给你师:时间过得真快,一天的游览结束了,客人们要回陕西了,作为小主人,我们可不能让他们空手回去,那怎么办呢?生1:我们可以送客人们一点家乡特产。

生2:我想把手抄报送给客人们,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泰兴。

生3:画一幅我们家乡的风景画送给客人。

……(学生将自己准备的礼物分送。

)[设计意图:通过挽留客人、及当场赠送、展现学生制作的手抄报,体现出已将爱乡之情落实到行动中去。

]本课总结。

师:同学们,本课就要结束,你有什么感想?想对客人老师说些什么吗?生1:我为自己是泰兴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生2:我要认真学习,将来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家乡。

生3:我们的家乡能这么美丽富绕,是因为我们泰兴人民的勤劳、智慧,今后我会更加认真学习,将来挣更多的钱来建设我们的家乡,走更多的地方去宣传我们的家乡,像朱东润和杨根思一样成为泰兴人民的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说感想让孩子们的爱乡之情自然流露,让课堂气氛再次掀起高潮。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从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到泰兴更美好的明天。

]教学反思:《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反思一、结合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材,激发主人翁意识。

《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设置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特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以给“手拉手”活动的伙伴当导游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

教学中教者能根据教学实际,从远道而来的游客引入,自然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用“客人老朋友好多都是第一次到泰兴,作为泰兴的小主人你可以为客人们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激发起学生小主人翁的使命感,接下来,教者就围绕“看看我的家乡景”这一重点引导学生开展他们喜欢的“家乡一日游”活动。

在动手安排“家乡一日游”的行程这一环节,教材列举的游览日程安排及旅游线路图,学生很陌生,教学时改用“泰兴一日游”的一日行程安排及线路图作为学生范例;在旅游同时我们需要水和食物,将“我的家乡特产”很自然的穿插到设计旅游路线后展示,并准备了真正的食品,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活动,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教学中“设计一日游行程安排及旅游线路图”这一活动中,教者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动手设计,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个难点。

首先,教者选择以“泰兴一日游”的日程安排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观察设计线路,说说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设计旅游路线的要求:(1)时间安排是否合理?(2)路线安排是否顺道?为下面的“学生评价”提供了内容与标准。

第二,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团结协作的意识,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收获与快乐。

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给各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再通过合作完成设计任务,设计科学合理。

同样,在“办家乡小报”活动中,教者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巡视过程中给学生以信心,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给他们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展示活动成果,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最后一个环节,小客人们要回家了,通过小主人翁挽留客人、及当场赠送、小礼物(特产之类)、展现学生制作的手抄报,体现出同学们的爱乡之情,并已将爱乡之情落实到行动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