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荷载体型系数取用-2
风荷载体形系数
![风荷载体形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c8b52d11f18583d049645986.png)
梁面风荷载 W5、W6(如图 1 所示)计算所需的μs 之和, CECS 比 GB50009 大,其比值为 1.5。
协会 MBMA《低层房屋体系手册》(1996)中有关小坡度房屋的规定,分别给出房屋端区和中间 区的不同风荷载体型系数μs。尽管它是根据风洞试验得出的,是专门针对低层钢结构房屋的, 内容详尽,已为多数国家采用,但它与我国已沿用50多年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 第 7.3 节中的体型系数μs 算得的风荷载组合弯矩设计值相比,在多数情况下偏小甚多。在编制 2002 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中,根据近年来的多次分析后,一致认为应 在大多数 L0/h≤3的门式刚架中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表 7.3.1 中的体型系 数μs。为照顾到 CECS102 中这一实测经验,当 L0/h>4,风荷载较大,屋面荷载较轻的少数 门式刚架中有可能会出现按 CECS102 计算比按 GB50009-2001 计算风荷载组合弯矩设计值稍偏 大的情况,故仍保留了 CECS102 的风荷载体型系数μs。目前两种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共存,设 计部门都有采用的,甚至有些设计软件只适用于 CECS102 一种体型系数,作者以实例为主,特
从所举例子看,弯矩计算值 CE/GB=1.5 与μs 之比一致。 2.4 初步分析 (1)对柱面的μs GB50009 比 CECS102 大 1.63 倍,前者安全。 (2)对梁面的μs GB50009 比 CECS102.1 小 1.50 倍,后者安全。
风荷载体形系数
![风荷载体形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b446bcfa998fcc22bcd10d71.png)
风荷载体形系数一、有关脚手架风载体型系数计算的问题:在计算脚手架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时候,需要计算风载体型系数Us二、脚手架步距1.5m,纵距1.8m,横距0.8m第一种方法:第一步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2.4规定采用,查表得敞开式脚手架的挡风面积为1.5×1.8×0.089=0.2403m2密目网的挡风系数取0.841,敞开式脚手架挡风系数为0.089,则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挂满密目网后,脚手架综合挡风面积为:(1.5×1.8-0.2403)×0.841+0.2403=2.31m2其综合挡风系数为φ=2.31/(1.5×1.8)=0.8556根据规范查表4.2.4 背靠开洞墙、满挂密目网的脚手架风载体形系数为1.3φ,即Us=1.3φ=1.3×0.8556=1.112这是一种计算方法,但我没有查处具体计算过程的依据。
另一种方法是:密目网的挡风系数取φ1=0.841,敞开式脚手架挡风系数为φ2=0.089,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脚手架挡风系数φ=φ1+φ2-φ1×φ2/1.2=0.841+0.089-0.841×0.089/1.2=0.8676第二种方法是按照刘群主编、袁必勤为副主编的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与计算》一书P80的计算,请问哪种比较正确我个人认为第二种比较具有权威性,你呢??拐子马ΨЖ:第一种计算方法错误,不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2.4要求。
第二种计算方法正确,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2.4要求。
袁必勤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主要起草人,刘群是编委之一。
刘群主编、袁必勤为副主编的《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与计算》是规范最好的解读。
该书对脚手架风载体型系数计算的问题有详细、清楚的说明,你再仔细看一下就明白了。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荷载计算案例综述》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荷载计算案例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a6883b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03.png)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荷载计算案例综述1.1风荷载标准值计算μsμz w0w k=βz式中,w k—风荷载标准值(kN/m2)w0—基本风压(kN/m2),潍坊寿光基本风压为0.40 kN/m2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当房屋高度小于30m时取1.0μs—风荷载体形系数,取1.4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地面粗糙程度为C类表2-7风荷载标准值计算表集中风荷载P=w k×AA—一榀框架各层节点的受风面积Z—框架节点至室外地面的高度A=ℎi+ℎj×B2h i—下层柱高h j—上层柱高,对于顶层为女儿墙高度的2倍B—计算单元迎风面宽度A1=(4.35+3.9)/2×7.8=32.175 m2A2=A3= A4= A5=(3.9+3.9)/2×7.8=30.420 m2A6=(3.9+1.5×2)/2×7.8=26.91 m2W k1= W k2= W k3=1.0×1.4×0.74×0.4=0.414W k4= W k5= W k6 = 1.0×1.4×0.84×0.4=0.470P1=0.414×32.175=13.320 kNP2=0.414×30.42=12.594kNP3=0.414×30.42=12.594kNP4=0.470×30.42=14.297 kNP5=0.470×30.42=14.297 kNP6=0.470×25.35=12.648 kN剪力:V6=F6=12.648 kNV5=F6+F5=26.945 kNV4=F6+F5+F4=41.242 kNV3=F6+F5+F4+F3=53.836 kNV2=F6+F5+F4+F3+F2=66.43kNV1=F6+F5+F4+F3+F2+F1=79.75 kN反弯点高度比计算:y=y0 +y1 +y2 +y3表2-8风荷载作用下反弯点高度比图2-6风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1.2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验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位移计算:ΔU j=V j/∑D ijV j —第j层的总剪力∆u j —第j层层间位移∑D ij—第j层所有柱抗侧移刚度之和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楼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的计算见下表:表2-9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楼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的计算由表可知,楼层间最大位移侧移与层高之比为0.000287<1/550=0.00182,本框架最大侧移发生在底层,满足要求。
风荷载体型系数
![风荷载体型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d0996689af1ffc4fff47ac86.png)
风压载体型系数μS一、单个建筑房屋和构筑物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 房屋和构筑物与表1-1中的体型类同时,可按表1-1的规定采用;2 房屋和构筑物与表1-1中的体型不同时,可按有关资料采用;当无资料时,宜由风洞试验确定;3 对于重要且体型复杂的房屋和构筑物,应由风洞试验确定。
表1-1二、多个建筑当多个建筑物,特别是群集的高层建筑,相互间距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一般可将单独建筑物的体型系数μs 乘以相互干扰系数。
相互干扰系数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 对矩形平面高层建筑,当单个施扰建筑与受扰建筑高度相近时,根据施扰建筑的位置,对顺风向风荷载可在1.00~1.10范围内选取,对横风向风荷载可在1.00~1.20范围内选取;2 其他情况可比照类似条件的风洞试验资料确定,必要时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
三、围护结构及其连接计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风荷载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体型系数μS1:1、封闭式矩形平面房屋的墙面及屋面可按表1-2的规定采用;2、檐口、雨篷、遮阳板、边棱处的装饰条等突出构件,取-2.0;3、其他房屋和构筑物可按本规范第1-1条规定体型系数的1.25倍取值。
表1-2四、非支架承受的围护结构计算非直接承受风荷载的围护构件风荷载时,局部体型系数μs1可按构件的从属面积折减,折减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1、当从属面积不大于1m2时,折减系数取1.0;2、当从属面积大于或等于25m2时,对墙面折减系数取0.8,对局部体型系数绝对值大于1.0的屋面区域折减系数取0.6,对其他屋面区域折减系数取1.0;3、当从属面积大于1m2小于25m2时,墙面和绝对值大于1.0的屋面局部体型系数可采用对数插值,即按下式计算局部体型系数五、围护结构计算围护构件风荷载时,建筑物内部压力的局部体型系数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封闭式建筑物,按其外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2、仅一面墙有主导洞口的建筑物,按下列规定采用:1)当开洞率大于0.02且小于或等于0.10时,取0.4μs1;2)当开洞率大于0.10且小于或等于0.30时,取0.6μs1;3)当开洞率大于0.30时,取0.8μs1。
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表
![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表](https://img.taocdn.com/s3/m/3f2a0a2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c.png)
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表1. 引言风荷载是指风对建筑物、结构和设备产生的力和力矩。
在工程设计中,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需要对风荷载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评估。
风荷载计算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风荷载体型系数。
本文将对风荷载体型系数进行详细的探讨,包括其定义、计算方法和常用取值范围等内容。
同时,还将对常用的结构体型进行分类,并给出相应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表。
2. 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定义风荷载体型系数是指结构所受风荷载与理想平板所受风荷载的比值。
可以用于描述结构对风荷载的敏感程度,是进行风荷载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风荷载体型系数一般用C表示,计算公式如下:C=F q⋅A其中,C为风荷载体型系数,F为结构所受风荷载,q为单位面积上的风压,A为结构的参考面积。
3. 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方法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方法主要取决于结构的形状和结构的风向。
根据结构的形状不同,可以将结构分为不同的体型,并为每种体型给出相应的风荷载体型系数。
常见的结构体型有平面结构、楼板结构、柱、框架结构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种体型结构的风荷载体型系数计算方法。
3.1 平面结构平面结构是指在一个平面上分布的结构,如墙体、屋顶等。
对于平面结构,可以根据其高宽比和结构的阻力系数来确定风荷载体型系数。
•当高宽比小于1时,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2。
•当高宽比大于1时,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0。
3.2 楼板结构楼板结构是指承载楼板荷载的结构,如楼板、天花板等。
对于楼板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与楼板所在的楼层高度有关。
•当楼层高度小于10m时,风荷载体型系数为0.8。
•当楼层高度大于10m时,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0。
3.3 柱柱是指承受竖向载荷的结构,如柱子、支撑柱等。
对于柱的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主要取决于柱的高宽比和截面形状。
•当柱的高宽比小于5时,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0。
•当柱的高宽比大于5时,风荷载体型系数为0.8。
3.4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由柱和梁组成的结构,如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等。
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下列规定采用](https://img.taocdn.com/s3/m/71e8fb67941ea76e58fa04b5.png)
风振系数βz
对于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的 工程结构,以及高度大于30m且高宽 比大于1.5的房屋建筑,应考虑风压脉 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1.43
0.98
100
2.23
2.00
1.50
1.04
150
2.46
2.25
2.03
1.33
200
2.64
2.46
2.24
1.58
250
2.78
2.63
2.43
1.81
300
2.91
2.77
2.60
2.02
350
2.91
2.91
2.79
2.22
400
2.91
2.91
2.91
2.40
450
2.91
2.91
s 0.81.2/ n
式中 n --- 多边形的边数。 3 高宽比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 平面建筑取1.3;
• 4 下列建筑取1.4: l) V形、Y形、弧形、双十字形、井字形平面建
筑; 2) L形、槽形和高宽比H/B大于4的十字形平面
建筑; 3) 高宽比H/B大于4,长宽比L/B不大于1.5的矩
2.91
2.58
位于山区的高层建筑,按上述方法确定风压高度变 化系数后,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正。
对于远海海面和海岛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风压高度 变化系数除可按A 类粗糙度类别由上表确定外,还 应考虑下表中给出的修正系数。
表3-2 远海海面及海岛的修正系数
距海岸距离(km)
修正系数η
<40 40~60 60~100
风荷载总体体型系数
![风荷载总体体型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14b105ca76eeaeaad1f33063.png)
风荷载总体体型系数心得《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8.1.1条讲到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应该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迎风面都是等效受压力面,所以为正值。
相应其他面,背风面和平行面都是负值,其实就是相当一个吸力。
对于总的体型系数,是这样求解的。
首先是在根据风向来确定建筑物最大风向投影面积,如右边的“十字形”平面结构,建筑物边长尺寸如图所示,则总的体型系数如下:5.028.0226.0++⨯+⨯+⨯=ba b b a a u s 只要知道a 和b 的具体数值就可以按照这个公式求出风荷载体型系数。
这里公式分为2部分计算,按照最大投影面分开(按照箭头分开),一部分是上部,另一部分称为下部。
建筑物表面上部分按照风向最大投影面分为3段,a ,b ,a 。
再依据规范,+0.6,+0.8,+0.6按照边长的加权值求出上部体型系数;而红色部分代表的下部是0.5其实也是按照边长加权求得。
只是因为参考系数都是0.5所以综合加权值也是0.5. 但是为什么公式里不论迎风面还是背风面都是加号而没有减号,有点讲不通?这里的符合只是代表风向对建筑屋面的效果,如“+”代表迎风面“-”代表背风面;如果你从力的方向性考虑的话,它们是同向的。
因此在公式里才都是加号。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出现“-”时是要做减法的。
一开始列出的六种建筑平面中,有个矩形建筑背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是一个公式, 这就说明此种情况下背风面的系数还跟建筑物的高度H 和长度L 相关。
再比如右图不规则六边形,边长关系如图所示。
当风向不再是垂直于建筑物表面,而是有一定夹角30°。
此种情况下该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怎样计算。
同理在划分上下部时,最大投影面是按照与风向接触面平行的那条线,即就是图示的箭线,仍旧是上部和下部。
所以计算式如下:(其中a ,b ,a 分别是建筑物上部边长投影到箭线的长度,这里下部可以用a ’, b ’ , a ’代替;2a+b=2a ’+b ’)''2'5.02''2'55.0255.024.027.0b a b b a a b a a b a a b a a u s +⨯+⨯+⨯++⨯-+⨯++⨯=但是在这个公式里我们发现出现负号,不是说“-”是吸力,方向相同吗?这里为什么又是减号呢?其实是这样理解的,在最大投影面的同一侧如果出现不同负号,那么肯定会用加减,只是在不同侧时,“﹣”在运算过程中是当做同向处理。
第6-讲风荷载(二)-2
![第6-讲风荷载(二)-2](https://img.taocdn.com/s3/m/576c914f43323968001c921d.png)
10
90
1.4679
1.121
1.3
0.7
134.7678
横风向风振-涡激共振的产生
一、横风向风振的产生原因
横风向风振是由于不稳定的空气动力作用造成 横风向风振与结构的截面形状和雷诺数有关
二、雷诺数的定义
空气流动过程中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雷诺数相同流体的动
力特性相似
Re v2 D2 vD vD v D2 D
H1
H
(
vcr
1
)
vH
100( 32.59)1/0.16 42.87
18.02m
H2
H
(1.3vcr
1
)
v0
10(1.332.59)1/0.16 29.67
92.67m
一般情况下取H2=H,即该烟囱共振区范围为18.02~100m。
横风向风振-横风向风振验算
(4)强风共振等效风荷载 跨临界强风共振引起在Z高度处第1阵型的等效风荷载可由下列公式确定:
跨临界强风共振引起在z高度处阵型j的等效风荷载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v
2 /12800
czj
j cr zj
j
λj-计算系数,按附表采用,φzj-在Z高度处结构的j阵型系数由附表确定。 ξj-第j阵型的阻尼比,对于第一阵型,钢结构去0.01,混凝土结构取0.05; 对高阵型的阻尼比,若无实测资料,可近似按第1阵型的值取用.
0.2065 0.3101 0.3879 0.4628 0.5381 0.6144 0.6918 0.7729 0.8570 1.0000
1.1463 1.2198 1.2749 1.3057 1.327 1.3510 1.3718 1.3947 1.4185 1.4679
风荷载体形系数[宝典]
![风荷载体形系数[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0bf2eab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d.png)
风荷载体形系数一、a1b2c3aa:有关脚手架风载体型系数计算的问题:在计算脚手架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时候,需要计算风载体型系数Us我在查阅了多种计算资料后,发现了两种计算方法,但不敢确定,请各位高手、专家给予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其中,我在网上查阅了一种计算方法,比如举例来说:脚手架步距1.5m,纵距1.8m,横距0.8m第一种方法:第一步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2.4规定采用,查表得敞开式脚手架的挡风面积为1.5×1.8×0.089=0.2403m2密目网的挡风系数取0.841,敞开式脚手架挡风系数为0.089,则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挂满密目网后,脚手架综合挡风面积为:(1.5×1.8-0.2403)×0.841+0.2403=2.31m2其综合挡风系数为φ=2.31/(1.5×1.8)=0.8556根据规范查表4.2.4 背靠开洞墙、满挂密目网的脚手架风载体形系数为1.3φ,即Us=1.3φ=1.3×0.8556=1.112这是一种计算方法,但我没有查处具体计算过程的依据。
另一种方法是:密目网的挡风系数取φ1=0.841,敞开式脚手架挡风系数为φ2=0.089,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脚手架挡风系数φ=φ1+φ2-φ1×φ2/1.2=0.841+0.089-0.841×0.089/1.2=0.8676第二种方法是按照刘群主编、袁必勤为副主编的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与计算》一书P80的计算,请问哪种比较正确我个人认为第二种比较具有权威性,你呢??拐子马ΨЖ:第一种计算方法错误,不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2.4要求。
第二种计算方法正确,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2.4要求。
袁必勤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主要起草人,刘群是编委之一。
斜拉桥桥面吊机方案设计及验算
![斜拉桥桥面吊机方案设计及验算](https://img.taocdn.com/s3/m/b0f8060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e.png)
斜拉桥桥面吊机方案设计及验算摘要:目前,在大跨度钢桥施工中,钢梁节段的组装及预拼装通常是在工厂内完成,然后通过浮吊等运输设备将梁节段运至桥位,通过桥面吊机进行拼装。
所以桥面吊机是大型跨江、跨河钢桥架设的关键设备。
随着钢桥的建造跨度、宽度越来越大,钢梁节段的重量、体积也越来越大,经常需要对大吨位钢梁节段实施起吊。
为了增强起吊能力和抗倾覆性,桥面吊机通常都会增大体积和增加配重。
但是大体积和大配重也增加了对在建钢桥的压力,使在建钢桥不稳定并且可能变形。
因此,设计一款自重小并且抗倾覆性好的桥面吊机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斜拉桥桥面吊机方案设计验算一、桥面吊机方案简介同济路西延工程(禅港东路至季华北路)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与张槎街道,起点为禅港东路与科润路的平交口处(起点桩号K0+000),向东与地铁四号线共线约250m,依次跨绿岛湖、罗格围大堤、地铁四号线、东平水道、佛山大堤、东平路后与季华北路相交(终点桩号K1+540),总长1.54km,设置主线高架桥1 座,总长 892.0m。
主桥(第三联)为独塔斜拉桥,墩、塔、梁固结,跨径组成为(200+68+46)=314m。
主梁边跨68+46=114m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伸过桥塔11m,通过钢混结合段与主跨钢箱梁连接。
斜拉索间距混凝土箱梁侧为6m,钢箱梁侧为12m,边、中跨侧均为双索面。
主塔采用“合手”型变截面塔柱。
钢箱梁中心处高度为3.5m,节段标准长度12m。
钢箱梁顶板厚18mm,底板厚14mm,中腹板厚14mm,边腹板厚30mm;钢箱梁顶、底板采用U肋闭合加劲,顶板U肋厚度8mm、底板U肋厚度6mm。
桥面顶板为正交异性板,不同板厚相接时保证板件上缘齐平;底板不同板厚相接时保证板件上缘齐平,为保证结构的抗疲劳性能,U肋与顶板采用开坡口单面焊接,焊接熔透深度不小于80%U肋板厚,每一U型加劲肋两侧应同时施焊。
钢箱梁横向设隔板,横隔板间距3.0m。
用PKPM工具箱计算檩条常见错误纠正
![用PKPM工具箱计算檩条常见错误纠正](https://img.taocdn.com/s3/m/735e368769dc5022aaea00de.png)
用PKPM工具箱计算檩条常见错误纠正第一部分:檩条计算---用PKPM工具箱计算檩条我们在进行车间和库房设计时,经常要计算檩条,由于手算比较繁杂,很多人用PKPM 工具箱来计算檩条。
但是在使用PKPM工具箱计算时,由于不能正确的选用参数,所以提供的计算书往往错误很多,当然也就不能准确计算出所需檩条的规格。
实际上,PKPM 工具箱檩条的计算版面格式是为《门规》库房量身定做的,并且风荷载的计算参数设置是完全按照《门规》要求来的,即没有按照《荷规》设置阵风系数等参数。
那么什么样的结构是符合《门规》的结构?《门规》附录A.0.1条文说明指出:当柱脚铰接且刚架的L/h大于2.3和柱脚刚接且L/h大于3的低矮房屋计算风荷载时应该按照《门规》取值,而不应按照《荷规》来取值。
所以我们平时进行檩条计算时,就应该分为两种:符合《门规》的结构按照《门规》来计算、不符合《门规》的结构要按照《荷规》来计算。
实质上,就是两种风荷载计算方法不同而已,而风荷载参数的正确选用对檩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总结一些利用PKPM工具箱计算檩条时参数选取的注意点。
一,参数选取1,檩条形式:此项提供12种截面形式供选择,一般常用“C形檩条”及“Z形檩条”。
①,跨度大于9m时檩条宜采用格构式构件(《门规》6.3.1条)。
②,坡度较大时(i>1/3)宜用直边和斜卷边Z形檩条,这是因为当屋面坡度增大,Z型檩条对称于竖直方向的抗弯截面模量利用率增大。
③,连续檩条宜采用Z形檩条,因其搭接方便可通过可靠搭接实现刚接,从而可按连续梁计算。
2,截面名称:与檩条形式相对应。
从节约用钢量的角度,选取的原则是“偏大不偏厚”。
比如C180X70X20X2.5与C220X75X20X2.0各初始设计条件相同时,计算结果中强度、挠度、稳定性均相差无几,二者的单重却差别较大,在用量大的情况下可以节约不少用钢。
同理,C180X70X20X2.2也可用C200X70X20X2.0代替,节约钢材用量。
风荷载总体体型系数(2020年8月整理).pdf
![风荷载总体体型系数(2020年8月整理).pdf](https://img.taocdn.com/s3/m/086da3623186bceb18e8bb59.png)
风荷载总体体型系数心得《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8.1.1条讲到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应该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迎风面都是等效受压力面,所以为正值。
相应其他面,背风面和平行面都是负值,其实就是相当一个吸力。
对于总的体型系数,是这样求解的。
首先是在根据风向来确定建筑物最大风向投影面积,如右边的“十字形”平面结构,建筑物边长尺寸如图所示,则总的体型系数如下:5.028.0226.0++⨯+⨯+⨯=ba b b a a u s 只要知道a 和b 的具体数值就可以按照这个公式求出风荷载体型系数。
这里公式分为2部分计算,按照最大投影面分开(按照箭头分开),一部分是上部,另一部分称为下部。
建筑物表面上部分按照风向最大投影面分为3段,a ,b ,a 。
再依据规范,+0.6,+0.8,+0.6按照边长的加权值求出上部体型系数;而红色部分代表的下部是0.5其实也是按照边长加权求得。
只是因为参考系数都是0.5所以综合加权值也是0.5. 但是为什么公式里不论迎风面还是背风面都是加号而没有减号,有点讲不通?这里的符合只是代表风向对建筑屋面的效果,如“+”代表迎风面“-”代表背风面;如果你从力的方向性考虑的话,它们是同向的。
因此在公式里才都是加号。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出现“-”时是要做减法的。
一开始列出的六种建筑平面中,有个矩形建筑背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是一个公式, 这就说明此种情况下背风面的系数还跟建筑物的高度H 和长度L 相关。
再比如右图不规则六边形,边长关系如图所示。
当风向不再是垂直于建筑物表面,而是有一定夹角30°。
此种情况下该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怎样计算。
同理在划分上下部时,最大投影面是按照与风向接触面平行的那条线,即就是图示的箭线,仍旧是上部和下部。
所以计算式如下:(其中a ,b ,a 分别是建筑物上部边长投影到箭线的长度,这里下部可以用a ’, b ’ , a ’代替;2a+b=2a ’+b ’)''2'5.02''2'55.0255.024.027.0b a b b a a b a a b a a b a a u s +⨯+⨯+⨯++⨯−+⨯++⨯=但是在这个公式里我们发现出现负号,不是说“-”是吸力,方向相同吗?这里为什么又是减号呢?其实是这样理解的,在最大投影面的同一侧如果出现不同负号,那么肯定会用加减,只是在不同侧时,“﹣”在运算过程中是当做同向处理。
风荷载计算例题
![风荷载计算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f96235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c.png)
以下是一个关于风荷载计算的基本例题:
例题:一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形状为正六边形,边长为20m。
房屋共20层,底层层高为5m,其余层高为3.6m。
该房屋的第一自振周期T1=1.2s,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w0=0.7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
试计算各楼层处与风向一致方向总的风荷载标准值。
解题步骤如下:
1. 确定体形系数:该房屋共有6个面,查表得到各个面的风荷载体形系数。
不为零的4个面分别用①②③④表示。
根据已知数据计算得出:
* ①面的体形系数:0
* ②面的体形系数:0.8
* ③面的体形系数:-0.5
* ④面的体形系数:-0.5
2. 计算各层的风压高度系数:近似假定室内外地面相同,则二层楼面离室外地面高度为5m,查表得到对于C类地面粗糙度,z0=0.74。
同理可求得其余各层楼面标高处的风压高度系数。
3. 计算风荷载标准值:根据各楼层处的风压高度系数和体
形系数,以及基本风压,计算各楼层处与风向一致方向总的风荷载标准值。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海南省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水密、
![海南省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水密、](https://img.taocdn.com/s3/m/912f3c3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7d.png)
建设部备案号:JXXXXX—2015海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DBJ 46—02-2015 海南省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水密、气密、热工性能控制指标Code for wind pressure resistance,water tightness,air tightness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of doors and windowsin Hainan(送审稿)2 ——发布 2 ——实施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海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海南省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水密、气密、热工性能控制指标Code for wind pressure resistance,water tightness,air tightness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of doors and windowsin HainanDBJ 46—02—2015主编单位:海南省建设标准定额站批准部门: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 0 年月日2015 海口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琼住建定【】号关于印发《海南省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水密、气密、热工性能控制指标》的通知各市、县、自治县、建设局、建设单位、建筑施工、监理企业:为了提高我省建筑外门窗的质量,保障建筑室内舒适安全,我厅委托省建设标准定额站组织有关人员重新修订了原DBJ 02—2006 (海南省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水密、气密性能控制指标)标准,现批准为海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J 46—02—2015 ,自本文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标准DBJ 02—2006同时废止.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5年月日前言本标准是在海南省地方标准《海南省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水密、气密三项物理性能控制指标》(DBJ 02—2006)的基础上,依据最新颁布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我省建筑设计和建设的实际需要,并广泛征求意见以后修订的.本标准主要修订内容:1.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标准重新修订了抗风压性能控制指标。
关于风荷载体型系数取用-2
![关于风荷载体型系数取用-2](https://img.taocdn.com/s3/m/7bc0dcc55fbfc77da269b135.png)
关于门式刚架单层房屋体型系数的选用,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一种是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如何选用这两种规范的体型系数和在结构设计软件PKPM中的具体应用成了结构设计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两种规范体型系数的区别和各自的适用范围通过算例进行验证,并提出笔者的看法。
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以下简称GB50009)中,7.1.1条明确指出,计算主要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时,分别采用7.1.1-1式和7.1.1-2式,体型系数分别采用主体结构体型系数和围护结构的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主体结构体型系数根据7.3.1条取用,而围护结构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按照7.3.3条规定,考虑边角区的影响和有效受风面积的修正。
在《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CECS102)中,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均采用相同的公式附录A.0.1式。
刚架和围护结构等的体型系数按照表A.0.2中的相应数据。
其中区分端区、中间区、边角区等,同样也有有效受风面积的修正。
GB50009已在我国沿用了5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它是面对所有结构形式的建筑房屋,因此具有通用性,也是工程设计和软件应用的主要参考依据。
CECS102是参考美国金属房屋制造商协会MBMA的相关试验数据和资料编制的,主要针对门式刚架低矮房屋,已为世界多个国家采用。
CSCE102有其相对较强的针对性,也就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关于风荷载计算适用范围在CECS102附录A.0.2中已有明确表述,对于门式刚架轻型房屋,当其屋面坡度不大于10度、屋面平均高度不大于18m、房屋高宽比不大于1、檐口高度不小于房屋的最小水平尺寸时,风荷载体型系数可以按照CECS102附录A的规定进行取用。
此时的风荷载计算结果是比较接近相关的试验数据的,用于工程设计是没有问题的。
而试验分析同时也表明,当柱脚铰接且刚架的L/H大于2.3和柱脚刚接且L/H大于3.0时,按《荷规》风荷载体型系数计算所得控制截面的弯矩已经偏离试验数据较多,再按此风荷载体型系数取用已经严重不安全。
风荷载体型系数
![风荷载体型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d035772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d.png)
风荷载体型系数引言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特别是高层建筑和桥梁等结构物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风荷载是建筑物承受的外部作用力之一,它对结构的影响必须在设计中合理考虑。
风荷载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风荷载体型系数。
本文将介绍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常见的取值范围。
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定义风荷载体型系数是用于计算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所受风荷载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描述了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对风荷载的影响程度。
体型系数越大,表示结构物的形状越不容易受到风荷载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风荷载体型系数是通过理论计算或实验测试得出的。
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方法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方法与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的结构物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以下是常见结构物的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方法:矩形截面对于矩形截面的结构物,比如建筑物的墙体或柱子,风荷载体型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f = L / D其中,Cf是风荷载体型系数,L是结构物的最大特征尺寸(比如长或宽),D 是结构物的高度。
圆柱截面对于圆柱截面的结构物,比如烟囱或柱子,风荷载体型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f = 2 * π * R / H其中,Cf是风荷载体型系数,R是结构物的半径,H是结构物的高度。
梯形截面对于梯形截面的结构物,比如桥梁上的横梁,风荷载体型系数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或实验测试得出。
通常情况下,需要借助计算机模拟或风洞实验来确定梯形截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
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取值范围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取值范围取决于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和其他相关因素。
不同类型的结构物有不同的取值范围。
一般来说,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取值范围可以在相关设计规范中找到。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取值。
结论风荷载体型系数是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设计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它描述了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对风荷载的影响程度。
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取值范围与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密切相关。
3d3s 问题集锦.
![3d3s 问题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a2baebc58762caaedd33d473.png)
1、有一个问题,看老兄的整体网架的那个演示中,网架支座定义:1、把上弦支座处定义为铰接;2、把柱子单元释放,顶端为铰接;老兄选择的是第2种。
那么疑问:如果按第1种方法建模,计算出来的柱子会偏于不安全;如果按第2种方法建模,就不能进行网架支座设计。
请问老兄对这样的结构支座怎么设计?2、第一个演示中带行车格构柱的问题:从截面库中选择的如果直接用格构柱截面,软件做了格构柱整体稳定计算。
若是自己建立的(桁架)格构柱,软件只算单根的,那么这时的整体稳定,老兄是怎么考虑的?3、问题:框架演示中。
建筑物X、Y轴风荷载的体形系数是08、-0.5吗?怎么0.8与-0.5在X、-X、Y、-Y方向全布置上了啊?山墙端不是-0.7吗?不懂了~也就是说风荷载2和3是不是应该包含山墙的-0.7啊?(应该6种工况吧)怎么你的演示不是呢(老兄的演示是4种工况)?幸福:1,请注意我第一个帖子,这仅仅是表示一种思路,不代表绝对正确,正确的风荷载考虑我在网架演示中已经操作过.所以在框架演示中不再重复.2,网架问题:最正确的分析方法就是整体分析,所以网架在柱顶连接的地方在计算上是不能设置成支座的,如果该地方设置成支座,那么下面的柱子分析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整体分析应该参考我的思路,当然,特殊情况可以再做变动.3,格构柱问题: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程序都是这样处理,当然,具体到连锥条也按照单独构件建到模型中去对这些构件的分析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这对荷载传递来说是极不方便的,因为实际情况是整个柱子承受内力,格构柱细分后,你就不清楚到底那些细分的构件要分担多少内力,也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通过增加刚性杆来作为内力的过渡,但也毕竟很麻烦,目前3D3S格构截面的类型相对少点,下个版本应该会有改善.软件实际上并不是演算单根的稳定,程序是按照规范以及一些权威的参考书来演算整体单肢以及缀条的强度以及稳定的..4、3D3S对屋面活荷载不利布置是可供选择“考虑”和“不考虑”的,不知道幸福兄认为什么情况下考虑?什么情况下不考虑?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哈哈,雪荷载比较大或者单坡屋面过长的,不论但跨还是多跨还是考虑为好唉,看来这位朋友的基本功没学到家啊,活荷载不利布置的道理以及结果是什么,活荷载不利布置是在有连续支座的结构中,活荷载单独一跨布置导致在相邻中间支座产生的反弯矩比连续布置活荷载对该中间支座产生的反弯矩要大,其主要反映的是中间支座的反弯矩。
风载体型系数
![风载体型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176cdb0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f.png)
风载体型系数
论⽂摘要
对于敞开式⼚房,因为轻钢规程并没有对其载体型系数进⾏规定,即使⽤户选⽤的是轻钢规程,软件也是按荷载规范对风荷载体型系数进⾏定义,如图1
所⽰。
图1 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
(1)敞开式⼚房,应根据荷载规范表第27条(双⾯开敞及四⾯开敞式双坡屋⾯)对风荷载体型系数进⾏取值。
因此⼀般的坡度≤10°敞开式双坡体型系数按表1取值。
(2)多跨敞开式屋⾯,按3D3S软件的风载体型系数取值。
因为规范并没有规定,软件按如下规则取值:即最边上两坡按敞开式屋⾯取值,中间都按封闭式即荷载规范表第8条的第⼆坡、第三坡取值。
(3)对于如图2所⽰的结构形式,3D3S软件的风载体型系数按表2取值。
图2 某⼚房结构形式
综上,对于敞开式⼚房风荷载的体型系数的取值,由于荷载规范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户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分区,然后对相应的区域对照荷载规范的表格的情况进⾏对⽐,找出最接近的情况进⾏取值。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c42f6083d049649a6658be.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按老版本规范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幕墙属于外围护构件,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计算:wk=βgzμzμs1w0 ……7.1.1-2[GB50009-2001 2006年版]上式中:wk: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Z:计算点标高:15.6m;βg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βgz=K(1+2μf)其中K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f为脉动系数A类场地:βgz=0.92×(1+2μf) 其中:μf=0.387×(Z/10)-0.12B类场地:βgz=0.89×(1+2μf) 其中:μf=0.5(Z/10)-0.16C类场地:βgz=0.85×(1+2μf) 其中:μf=0.734(Z/10)-0.22D类场地:βgz=0.80×(1+2μf) 其中:μf=1.2248(Z/10)-0.3对于B类地形,15.6m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βgz=0.89×(1+2×(0.5(Z/10)-0.16))=1.7189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A类场地:μz=1.379×(Z/10)0.24当Z>300m时,取Z=300m,当Z<5m时,取Z=5m;B类场地:μz=(Z/10)0.32当Z>350m时,取Z=350m,当Z<10m时,取Z=10m;C类场地:μz=0.616×(Z/10)0.44当Z>400m时,取Z=400m,当Z<15m时,取Z=15m;D类场地:μz=0.318×(Z/10)0.60当Z>450m时,取Z=450m,当Z<30m时,取Z=30m;对于B类地形,15.6m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1.000×(Z/10)0.32=1.1529μs1: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7.3.3条: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一、外表面1. 正压区按表7.3.1采用;2. 负压区-对墙面,取-1.0-对墙角边,取-1.8二、内表面对封闭式建筑物,按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风荷载取值
![风荷载取值](https://img.taocdn.com/s3/m/25ed075587c24028915fc3dd.png)
3.1.3 风荷载建筑物受到的风荷载作用大小,与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物的形状和高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具体计算按照《荷载规范》第7章执行。
1、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垂直于建筑物主体结构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W K,按照公式(3.1-2)计算: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主要是考虑风作用的不规则性,按照《荷载规范》7.4要求取值。
多层建筑,建筑物高度<30m,风振系数近似取1。
(1)风荷载体型系数μS风荷载体型系数,不但与建筑物的平面外形、高宽比、风向与受风墙面所成的角度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物的立面处理、周围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和高低等因素有关,一般按照《荷载规注1:当计算重要且复杂的建筑物、及需要更细致地进行风荷载作用计算的建筑物,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照《高层规程》中附录A采用、或由风洞试验确定。
注4:当多栋或群集的建筑物相互间距离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作用效应。
一般可将单体建筑的体型系数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数,该系数可参考类似条件的试验资料确定,必要时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
注3:檐口、雨蓬、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作用时,体型系数不宜小于2.0。
注4:验算表面围护结构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应按照(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设置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主要是考虑建筑物随着高度的增加风荷载的增大作用。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关于地面粗糙程度的分类:A类: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有密集建筑群和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基本风压值W0基本风压值W0,单位kN/m2,以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场地上离地10m高、统计所得50年一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标准确定的风压值,各地的基本风压可按照《荷载规范》附录D中的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查用,主要城镇基本风压取值参考表。
2、基本风压的取值年限《荷载规范》在附录D中分别给出了n=10年、n=50年、n=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标准值,工程设计中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与功能要求,一般按照下列方法选用风压标准值的取值年限:①临时性建筑物:取n=1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标准值;②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取n=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标准值;③特别重要的建筑物、或对风压作用比较敏感的建筑物(建筑物高度大于60m):取主要城镇基本风压(kN/m2)取值参考表n=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标准值;在没有100年一遇基本风压标准值的地区,可近似将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标准值乘以1.1(经验系数)以后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门式刚架单层房屋体型系数的选用,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一种是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如何选用这两种规范的体型系数和在结构设计软件PKPM中的具体应用成了结构设计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两种规范体型系数的区别和各自的适用范围通过算例进行验证,并提出笔者的看法。
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以下简称GB50009)中,7.1.1条明确指出,计算主要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时,分别采用7.1.1-1式和7.1.1-2式,体型系数分别采用主体结构体型系数和围护结构的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主体结构体型系数根据7.3.1条取用,而围护结构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按照7.3.3条规定,考虑边角区的影响和有效受风面积的修正。
在《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CECS102)中,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均采用相同的公式附录A.0.1式。
刚架和围护结构等的体型系数按照表A.0.2中的相应数据。
其中区分端区、中间区、边角区等,同样也有有效受风面积的修正。
GB50009已在我国沿用了5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它是面对所有结构形式的建筑房屋,因此具有通用性,也是工程设计和软件应用的主要参考依据。
CECS102是参考美国金属房屋制造商协会MBMA的相关试验数据和资料编制的,主要针对门式刚架低矮房屋,已为世界多个国家采用。
CSCE102有其相对较强的针对性,也就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关于风荷载计算适用范围在CECS102附录A.0.2中已有明确表述,对于门式刚架轻型房屋,当其屋面坡度不大于10度、屋面平均高度不大于18m、房屋高宽比不大于1、檐口高度不小于房屋的最小水平尺寸时,风荷载体型系数可以按照CECS102附录A的规定进行取用。
此时的风荷载计算结果是比较接近相关的试验数据的,用于工程设计是没有问题的。
而试验分析同时也表明,当柱脚铰接且刚架的L/H大于2.3和柱脚刚接且L/H大于3.0时,按《荷规》风荷载体型系数计算所得控制截面的弯矩已经偏离试验数据较多,再按此风荷载体型系数取用已经严重不安全。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对于房屋高宽比不大于1的,应该严格按照CECS102的体型系数进行取用。
下面通过算例比较《荷载规范》和《门规》的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结果,对于主体结构,封闭式房屋中间区的体型系数:
算例一,跨度L=24m,高度H=8m,L/H=3.0, 50年一遇基本风压W0=
0.50KN/m2,地面粗糙度B类,恒载0.30KN/m2,活载0.50KN/m2。
1、按GB50009取用风荷载体型系数:
左风左柱弯矩图:
弯矩包络图:
2、按CECS102 取用风荷载体型系数:
左风左柱弯矩图:
弯矩包络图:
3、对比两种情况下弯矩内力值。
对于屋面梁构件,由于《门规》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0和-0.65(风吸力)比《荷载规范》的(-0.60和-0.50)要大的多,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风载产生的梁端
序号算例信息
荷载取值左风荷载工况下弯矩值工况组合包络弯矩值
恒
载
活
载
风
载
荷规门规比值荷规门规比值
算例一L=18m;
H=9m;
L/H=2.0;
I=1/10;
0.3 0.3 0.7 -167.1 -156.6 1.07
+187.4 +135.7 1.38
-174.2 -159.6 1.09
算例二L=18m;
H=9m;
L/H=2.0;
I=1/10;
0.5 0.5 0.5 -119.3 -111.9 1.07
+245.5 +215.1 1.14
-76.9 -66.4 1.16
算例三L=18m;
H=4.5m;
L/H=4.0;
I=1/10;
0.3 0.3 0.7 -87.8 -109.4 0.80
+141.3 +141.3 1.00
-60.8 -91.1 0.67
算例四L=18m;
H=4.5m;
L/H=4.0;
I=1/10;
0.5 0.5 0.5 -62.7 -78.2 0.80
+223.9 +223.9 1.00
-6.1 -15.5 0.39
结语:
从体型上来讲,《门规》主要是针对门式刚架低矮房屋,其风荷载体型系数也是根据这一类型建筑房屋的试验数据提出的。
对于《门规》风荷载体型系数取用的适用范围,《门规》附录A.0.2中有明确交代。
对于门式刚架轻型房屋,当其屋面坡度不大于10度、屋面平均高度不大于18m、房屋高宽比不大于1、檐口高度不小于房屋的最小水平尺寸。
符合这些条件的房屋可以按《门规》附录A相关规定进行风荷载计算。
形象的讲,这些体型的房屋都是“趴”
在地面上的,对于其它体型的建筑房屋,比如“站”在地面上的房屋,其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荷规》规定取用。
《门规》附录A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当柱脚铰接且刚架的L/H小于2.3和柱脚刚接且L/H 小于3.0时,采用《荷规》风荷载体型系数进行刚架设计偏于安全,而在其它情况下,按《荷规》风荷载体型系数计算所得控制截面的弯矩严重不安全。
其中有一个问题要注意,按《门规》风荷载体型系数计算时,风荷载基本风压应乘以调整系数1.05。
这是因为国内外50年一遇基本风压取用差异造成的。
而按《荷规》取用体型系数时,则无需再考虑1.05的调整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