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一、高深学问教育的基本内涵

(1)、从形式上说,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或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于私学中。(2)、从目的或内容上说,古代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则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

(3)、从对象上说,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

(4)、从管理上说,在东方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庙宇控制,只有在社会混乱时期,私学才兴盛。在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

二、大学教育的基本内涵

(1)、从形式来说,只有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学具备传统的欧中中世纪大学形态的某些特征,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

(2)、从目的与内容来说,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得意保存、绵延与发扬的场所,致力于高深学术之研究,创造新知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

(3)、从对象来说,高等教育是少数菁英份子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钻研学术,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以确保其优越的素质。

(4)、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的干预,尤其是来自宗教或政治的束缚或影响,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及真理实现的保障。

三、第三级教育的基本内涵

(1)、从形式上来说,传统的大学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在第三级教育的概念下,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以及师范院校等个从此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

(2)、从目的和内容上来说,高等教育应满足当前社会在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学术研究也应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高等教育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3)、从对象上来说,人人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应以任何理由为少数人独占,它肩负着精英与大众的双重任务。

(4)、从管理上来说,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为紧密,高等教育在保持自治传统的同事坚固社会需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

四、高等学校的只能,目前较为公认的有三项,分别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

五、在现代高校的背景下对于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又有新的认识和争论。

(1)、对三项职能内涵的认识更为明确。(2)、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与冲突。(3)、建立有许多、分工合理的高等教育系统。

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

(2)、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3)、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反映了人们在对于如何认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两种观点都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片面过激的一面,根本原因在与缺乏辩证地理解个人和社会,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

七、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

(1)、专才教育,一般来说是指以培养具有某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某种职业或进行某个领域研究的人才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活动或教育模式。

(2)、通才教育,也被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或通识教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自由教育”,即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又以受教育者充分利用闲暇为手段,目的在于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强调完全拜托功力和实用,注重陶冶情操和道德,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八、学术型人才与职业型人才

所谓学术型人才,专指进行学术研究,创造新知识的学术工作者,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注重对从事有关学术型工作能力的培养。所谓职业型人才,指一切从事非学术性研究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的技术性或应用性,注重对从事有关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

一、大学文化也就是指大学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

二、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关系密切,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是大学精神不同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是大学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一代又一代的大学人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而大学理念更多的是表达大学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其办学主张。

其次是大学形神源于大学理念。

再次大学理念又是基于大学精神。

三、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1)、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性。(2)、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性。(3)、大学精神文化的整合性。(4)、大学精神文化的个性。

四、哲学观的历史发展与大学理念

(1)、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主导时期。(2)、实用主义的大学理念开始盛行及两种理念并存与对峙时期。(3)、大学理念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时期。

五、社会需求在大学理念形成中所其作用的历史考察

(1)、中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2)、19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3)、20实际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六、社会需求在现代大学理念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1)、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社会需求。

(2)、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社会需求。

七、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

(1)、现代大学仍应是一个追求高深学问的地方。(2)、现代大学应具有针对性。(3)、现代大学应保持相对独立的

品格。(4)、现代大学既应有大师,也应有大楼。(5)、现代大学应是国际化的。

第三章

一、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

从职业定位的角度看,高校教师从事的是“学术职业”。

(1)、学术职业操作知识的工具是教学与科研。(2)、学术职业具有崇尚自由的精神气质。(3)、学术职业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气质。

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以内修为基础,通过自觉的、系统化的专业发展,提升专业水平,促进群体发展,进而成长为作为身份神圣、学术自由、组织自治、行为自律的以学术为也者。

三、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形成完整的职业发展道路。(2)、形成专门的群体繁衍机制。(3)、形成建制化的专业组织。(4)、提出专业的服务承诺。(5)、形成专业伦理规范。(6)、专业价值的合法化。(7)、获得专业自治特权。

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目标

(1)、高校教师必须“知道该为什么而教”。(2)、高校教师必须“知道该教什么”。(3)、高校教师必须“知道该如何教”。(4)、高校教师必须“知道在何时教”。(5)、高校教师必须“知道在何地教”。

五、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模式

(1)、教师群体自主互动型教学发展模式。(2)、专家介入型教学发展模式。

六、教师职业的发展程式

(1)、博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

1、教学前关注。

2、早期生存关注。

3、教学情境关注。

4、关注学生。

(2)叶澜教授以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为标准,考察教师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非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3)、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

1、求生存阶段。

2、调整阶段。

3、成熟阶段。

(4)、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

1、职前教育阶段。

2、引导阶段。

3、能力建立阶段。

4、热情高涨的专业成长阶段。

5、生涯挫折阶段。

6、稳定和停滞阶段。

7、生涯低落阶段。

8、生涯退出阶段。

七、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

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的指标:(1)、效能指标。(2)、职责指标。(3)、资格素质指标。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指标体系的价值均衡原则。(2)、坚持指标内涵的个性化原则。(3)、坚持指标设计的公开性、公正性原则。(4)、坚持指标划分的独立性、可操作性原则。(5)、坚持指标调整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原则。

八、学术系列的晋升有着严格的评审程序。

(1)、提出申请。(2)、基层单位组织审核。(3)、学校评审委员会从各个学科挑选学术声誉高的教授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

九、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学术晋升出现了以下四大变革动向。

(1)、高校教师职务逐渐实施评聘协调的制度。(2)、“非升即走”的原则对高校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3)、末位淘汰的机制将激化高校教师职务晋升的竞争。(4)、终身聘任后评审将越来越普通、越来越严格。

第四章

一、大学的组织要素

(1)、教师

大学教师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复杂性。首先是指教师工作对象的复杂。其次教师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第三,教师的工作手段的复杂性也大大提高。

2、专业性。大学教师具有固定的专业领域,受过专业的长期培训,具有专业技术资格和学位,在本专业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建树,是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其工作具有专业性的特点。

3、创造性。教师不论是从事教学还是科研,从本质上讲都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2)、学生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大学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学生是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大学生又是身心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具有较强自主性、判断力的成年人。

(3)、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大学非常忠诚的人员。2、与教师存在天然冲突的人员。3、越来越专业化的人员。

(4)、学科

二、大学组织结构。

(1)、定义: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目标的指引下,为了实现目标,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某种责权关系。

这个结构主要包括:1、职能结构。2、层次结构。3、部门结构。4、职权结构。

根据组织理论,大学组织可以分成如下三个层次:1、大学的战略制定层。2、大学的中间管理层。3、大学的操作人员层。

(2)、大学组织结构类型: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矩阵结构。

(3)、大学组织的特性:1、目标多样性和模糊性。2、松散结合系统。3、生命周期长。4、组织系统的稳定性。三、大学权力与决策模式

(1)、大学权力的特质:1、权力的来源知识化。2、权力的主体多元化。3、权力配置分散化。

(2)、大学决策模式:1、行政主导模式。2、学术主导模式。3、双重结合模式。

四、现代大学制度

(1)我们对现代大学制度的认识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现代大学制度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

2、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国际性和本土性。

3、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改革发展的时弊提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