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广州铁路机械学校2019年8月修订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代码:0805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及以上学力者三、修业年限学制:3年修业年限:3至5年四、职业面向维修电工: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接触网工:接触网设备运行、检修及施工;变电工:变配电所值班人员、变配电设备检修人员;电气试验工:电气设备试验人员——电气试验工。
可以考取的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包括: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电工中级,低压电工作业上岗证,高压电工作业上岗证,接触网中级证。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对象是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通过三年教育取得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完成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领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1)掌握相当于高中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理论,还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工学等基础理论。
(2)掌握机械工学、电工电子技术、电机拖动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知识。
(3)掌握高电压测试技术,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和安全运行进行分析。
(4)掌握牵引变电所的运营管理、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等知识。
(5)掌握接触网的结构、原理、运行管理及检修工艺。
(6)掌握各种安全检修规程。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一)公共基础课程1、德育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职业道德与法律: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经济政治与社会: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目录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1)二、入学要求 (1)三、修业年限 (1)四、职业面向 (1)五、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六、课程设置 (3)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7)八、实施保障 (9)九、毕业要求 (14)十、专业教学进程表 (15)附件1 人才需求与专业调研报告 (16)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1.专业名称:铁道供电技术2.专业代码:600103二、入学要求入学要求: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为2-5年。
学生在校时间原则上不能少于两年,总在校时间(含休学)不得超过六年。
四、职业面向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主要面向铁路企业、城市地铁、铁路工程或电力工程监理企业等就业单位,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有接触网工、变配电运行值班员、变电设备检修工、电力线路工等。
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主要职业、主要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详见表1。
表1 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职业岗位(群)等描述表五、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轨道交通行业供电类生产一线岗位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掌握铁路供电系统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铁路运输业与道路运输业等行业企业的铁道供电工程技术人员、变配电运行值班员、牵引电力线路安装维护工、变电设备检修工等职业群,能够在生产、管理及服务第一线从事接触网、变配电所、电力线路等供电设备的运行、检修与施工等工作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要求(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66666666供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40501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化铁道技术)二、入学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三、学习年限五年(前3年为高职段学习,后2年为本科段学习)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面向轨道交通供电运营、勘测设计、施工、咨询、监理企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并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
具备较强的数学、电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一门外语及其计算机应用技术,能系统地掌握轨道交通电气化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本专业技术领域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工程意识,达到报考全国电气类相关注册工程师考试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胜任轨道交通牵引系统方面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勘测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面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产业,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
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为追踪行业最新动态,以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供电相关运营、勘测设计、施工、咨询、监理企业进行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层次、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的需求,融合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标准,结合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形成轨道交通行业供电企业的就业岗位群分析表。
见表1:表1 轨道交通行业供电企业的就业岗位分析表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类轨道交通供电运营、勘测设计、施工、咨询、监理企业等从事进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设计、开发、科学研究以及运行管理工作,也可以到相关研究和教育机构从事轨道交通供电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工作。
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展开研究。
在文章对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进行了说明。
在分析了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现状,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课程体系构建方案,讨论了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对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促进该领域的教学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电气化铁道技术作为铁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高铁、城际铁路等先进交通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电气化铁道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的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随着铁路建设的加速,对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
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已经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的需求。
随着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探讨和改善。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分析当前专业的现状,探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方案,提出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建议,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电气化铁道技术在现代铁路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
研究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可以有效提升铁路运输设施的建设水平和运营效率,推动铁路行业的持续发展。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1.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2. 学制基本学制三年,试行弹性学制二到五年二、就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国有铁路、地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牵引供电部门一线岗位,从事以下岗位的工作:1. 接触网工2. 变配电值班员3. 电力线路工三、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接触网运行检修与施工,变配电所运行检修及电气设备试验、工厂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岗位职业技术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掌握牵引供电系统基本知识,具备轨道交通供电设备维护检修、运营管理与安装施工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达到70%以上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专业毕业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二)培养规格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的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高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掌握专业知识和应具有的职业能力:1.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要求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并获得三级甲等及以上证书。
2. 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要求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并争取获得相应证书。
3.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必须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4.具有从事接触网工、变配电值班员、电力线路工等岗位(群)工作的专业技能,争取获得中级接触网工(或中级电力线路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对四、职业证书(一)职业证书的种类(二)主要职业证书简介在本专业中,将针对中级接触网工职业资格证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相应的课程,简介如下。
1. 选择中级接触网工职业证书的原因本专业主要面向的岗位是接触网工,且铁路企业对新入职员工均要求具有中级接触网工证,学生考取该证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2. 与职业证书所对应的课程为了保证学生顺利获得中级接触网工职业证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五、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二)专业核心课程简介1.变电所运行与维护牵引变电所的学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习牵引变电所中的一次主要电气设备和配电装置,包含高压断路器及其操动机构,隔离开关及其操动机构,互感器,绝缘子、母线及电缆,补偿电容,防雷与接地装置,配电装置等;第二部分学习牵引变电所二次回路的工作原理;还学习牵引变电所的主接线和对电气设备的巡视、运行管理、倒闸操作、事故分析方法和处理方法,使学生掌握牵引变电所一次设备安装、检修要求,具备牵引变电所运行管理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汇编(2015级)教务处编制二O一五年四月山东职业学院关于制订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
根据《关于制定高职高专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的意见》(鲁教职发〔2015〕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制订2015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如下: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良好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通过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动适应山东区域经济和轨道交通及其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行业对专业教学的指导,灵活设置、调整专业及培养方向,确定具有学院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结合生产岗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或相关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电气化铁道供电职教一年制人才培训方案(上报稿 )
陕西中北专修学院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职教)人才培训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大类:交通运输专业名称:电气化铁道技术职教培训中级工专业代码:520202二、入学要求凡年满18周岁相当于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都可(职教培训中级工)。
三、修业年限短期培训职教一年制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为轨道交通电气化施工与运营企业、电气化铁道供配电设备生产企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适应电气化铁道行业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掌握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用于分析设计电路的计算机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在轨道交通企业、铁路局、有自备铁路的大型生产企业、轨道交通电气化设备生产企业,从事电力调度、供配电设备生产调试检修、变电所值班等具体工作,核心岗位为接触网工、变电站值班员、电力线路工、电气试验工、维修工。
(二)、培养规格1、素质(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马列主义理论基础及政治敏锐性;(2)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修养,善于协调人际关系;(3)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勇于克服困难;(4)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适应艰苦工作需要;(5)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规范职业行为,恪守职业道德。
2、知识基本知识:(1)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4)具有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的基础知识;(5)具有供配电技术的基础知识;(6)具有接触网施工与维护的基本知识;(7)具有变电所运行与维护的基本知识;(8)具有必要的电气化铁道相关设备的维护与轨道交通运营的基本知识。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从事教学服务的专任 教师14人,全部具备“双师”素质,从企业一线 聘请技术专家6人。
本科, 2, 14%
硕士, 12, 86%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硕士
40岁本以科下, 9, 65%
大于50岁, 2, 14%
50-40岁, 3, 21%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教授, 2, 14%
讲师, 8, 57%
(3)关键岗位能力方面 ·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能力。 ·电气化铁道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能力。 ·电力网、变配电所电气设备运行、监测、保护
和检修能力。 ·电力调度与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与维护能力。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能力。 ·电力列车的检修能力
面向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及电气施工、供电等企 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文化素质、较强 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电气化铁道专业较全面的理 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施工用 电、接触网、电气化铁道供电设备安装/运行/维修、 电力调度及电气设备安装/运行/维护等岗位技能和电 气化铁道专业综合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能适应现代 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有较强实 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7.电气技能及工艺教学车间
8.供配电教学车间
2.实践教学条件
9.接触网实训场
正在建设中
10.现代控制技术实训室
11.软件实训室
3.制度保障条件
·校内常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教学团队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1.工学结合,采用“七个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基本技能。
3.职业素质要求 ①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②具有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意识; ③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④具有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⑤具备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实施能力; ⑥具有较强的责任、质量、安全意识; ⑦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⑧具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⑨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铁道供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石家庄新铁轨道交通中专学校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 年修订)》的规定,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属于交通运输类。
专业代码:0805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身体健康,参加中考且分数达到我校要求者即可入学。
三、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及电气施工、供电等企业事业单位,要求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成长为能够适应电气化铁道供电运行、维护和施工服务的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学习能力。
(二)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1)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2)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3)掌握基本的电路定律和电路分析知识,掌握供电和安全用电知识;(4)掌握一定的工程力学知识;(5)掌握铁路施工用电、建筑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知识;(6)掌握铁道供电设备的结构、工艺和质量参数方面的知识;(7)掌握电力网、电力调度、变配电站电气设备基本工作原理及运行过程的知识;(8)了解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2、能力结构(1)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的能力;(2)具有基本的电气识图与制图能力;(3)具有电器元件识别能力,能够识别其参数;(4)具有铁道供电常用元件检测、调试和维修能力;(5)能够阅读铁路系统的相关文献,具有自主查询资料的能力;(6)具有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能力;(7)具有电力网、变配电所电气设备运监测、保护和检修能力;(8)具有电力调度与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与维护能力;(9)具有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能力;(10)具有初步的列车检修能力。
3、素质结构(1)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遵章守纪;(2)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敬业奉献精神;(3)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适应艰苦岗位的工作;(4)具有较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基础的英语运用能力,善于沟通;(5)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6)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用于克服困难;(7)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适应各种工作条件的需要;(8)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能胜任企业生产需要;(9)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追求技术进步。
电气化铁道供电职教一年制人才培训方案
电气化铁道供电职教一年制人才培训方案嘿,各位看官,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份关于电气化铁道供电职教一年制人才培训方案的干货。
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吧,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一、培训背景咱们国家的高铁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一批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咱们这个培训方案就应运而生了。
二、培训目标1.掌握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律。
2.熟悉电气化铁道供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检修。
3.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相关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4.了解我国电气化铁道供电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培训内容1.电气化铁道供电基础理论包括电路原理、电机原理、变压器原理等,让学员掌握电气化铁道供电的基本原理。
2.电气化铁道供电设备主要介绍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变电所等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
3.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运行与维护包括供电系统的运行规律、故障处理、设备维护等内容,让学员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4.电气化铁道供电安全介绍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安全规定、防护措施等,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
5.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我国电气化铁道供电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学员具备法律意识。
四、培训方式1.理论教学采用面对面授课、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让学员掌握电气化铁道供电的基础理论。
2.实践操作安排学员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实际操作电气化铁道供电设备,提高动手能力。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故障处理方法。
4.小组讨论鼓励学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探讨电气化铁道供电领域的问题。
五、培训周期本次培训为期一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理论教学,第二阶段为实践操作。
六、培训效果评估1.期末考试对学员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估,确保学员掌握培训内容。
2.实习报告对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估,检查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3.综合评价结合学员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铁道供电技术培养目标
铁道供电技术培养目标铁道供电技术是指为铁路运输提供电力供应的技术,它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铁道供电技术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以满足铁路运输的需求。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的角度,分析铁道供电技术的重要性和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
铁道供电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铁道供电技术则是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之一。
铁路供电系统能够为列车提供所需的电力,保证列车正常运行。
任何一处供电系统的故障都可能导致列车停运,给铁路运输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铁道供电技术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备解决供电系统故障的能力,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可靠性。
铁道供电技术的培养目标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供电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涉及到电力传输、变电设备、线路绝缘、接触网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目标要求学员具备扎实的电力学、电气工程等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操作供电设备,掌握供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
此外,还需要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应急处理故障的能力。
只有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才能培养出具备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铁道供电技术的培养目标要求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供电系统的运行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包括线路部门、机务部门和供电部门等。
因此,铁道供电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培养目标要求学员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也要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铁道供电技术的培养目标还需要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
铁道供电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改进,因此,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目标要求学员具备创新能力,能够针对新技术和新设备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案,推动铁道供电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铁道供电技术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以满足铁路运输的需求。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铁道供电技术是现代铁路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它负责铁路列车的运行所需的电力供应与保障,因此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满足现代铁路建设的需求,培养一批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铁路供电技术人才。
具体来说,它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掌握电力系统基础知识:掌握线路电气、电力系统、电力机械设备等基础知识,能够着重掌握直流输电、谐振现象、过热现象等理论。
2.掌握铁道供电系统的设计、建设、调试和维护:熟练掌握铁道供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调试技术,能够对全面电气化的铁路路网进行主、备用电网的设计和建设,并能对该系统进行调试、维护和管理。
3.具备操作能力:具备相关供电设备、线路管理设备和报警回路设备的操作能力,包括调整电流电压、检修高压设备、处理电路障碍和设备故障等。
4.掌握电能质量及其监测和处理技术:掌握铁路电能需求及监测技术,并能合理处理各种电能质量问题,如电压波动、电流谐波、闪变和电磁干扰等。
二、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招生计划: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充分满足现代铁路建设的需求,提前确定招生数量的合理规划,根据考生的报考情况,合理调配各个学科的教师,统筹安排教学和实践教育,保证合成培养的有效性。
2.课程设置: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合理设置知识讲解和实践课程,充分融合专业知识、实验室实践技能和校外实习实训,确保毕业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熟练掌握铁路供电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技能。
3.强化实践环节: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必须强化实践环节,依据实践的技能短板进行实践环节的强化,实现课程内外的实践教育贯穿始终,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科学评估机制: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设置科学的评估机制,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构建有效的选用机制,确保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切实的实践能力的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
供电公司人才培养工程方案
供电公司人才培养工程方案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应成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而供电公司作为保障能源供应的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当前供电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人才短缺。
在这种情况下,供电公司必须制定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工程方案,以保证公司的人才储备和业务发展。
本文将从供电公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现状分析、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实施计划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供电公司和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供电公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 供电公司人才是供电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是供电公司做好各项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供电安全的重要保障。
2. 人才培养是供电公司的长期任务。
能源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的投入和耐心培养的。
3. 人才培养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
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可以推动供电公司业务的创新发展,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市场利润。
4. 人才培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供电公司需要通过人才培养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未来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
三、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供电公司的人才短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才结构不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规定,供电公司的人才结构偏向于老龄化和传统化,缺乏年轻有为的懂技术和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2. 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不足。
由于市场和技术的变革,供电公司需要具备更多的创新能力和跨界能力,而现有人才结构中这方面的人才相对匮乏。
3. 基层人才不够。
基层工作是供电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基层人才队伍短缺,使得公司在一线工作上的表现不尽人意。
四、供电公司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以上现状分析,供电公司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包括:1. 建立现代化的人才队伍,包括具备先进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有市场和销售能力的高级经营人才和具有基层管理与技术操作能力的基层工作骨干。
2. 培养一支适应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的专业化团队,使公司能够快速、灵活地响应市场需求,快速推广别人创新技术和产品。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录第一章开设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的必要性第二章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专业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三)重点专业课程学习领域标准(四)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五)人才培养方案材料汇编第一章开设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的必要性1.有专业背景(1)电气化铁路的发展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迅猛发展,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到50%以上,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将由现在的3万多公里增至7万多公里。
电气化铁路承担的铁路运量比重将超过80%。
电气化铁路建设是我国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重点。
目前,我国已基本掌握高速电气化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维护技术,在高速铁路电气化关键产品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取得了积极进展,我国铁路以客运专线电气化建设为依托,正逐步完善铁路电气化行业标准体系,形成时速160公里、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时速300公里至350公里系列化的技术标准和与之配套的接触网零部件产品质量标准,形成建设、运营、维修、管理一体化的技术体系。
另外,我国铁路速度的提高、运营密度的加大,对牵引供电设备的质量、维修、管理、建设、运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我国40多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已有28座城市获批建设地铁。
近五年,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线路达55条之多,长约1700公里,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
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对电气化铁道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难以满足我国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当前高速、重载、信息化铁路建设,对从业人员提出了“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新要求。
据统计,每增建1公里铁路需要新增各类技术人员7~8人。
按照新的路网建设规划测算,未来几年,新建铁路年均需求24000名技能人才。
而目前国内高校和高职院校铁道供电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年均毕业生数,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培养方案汇编(2015级)教务处编制二O一五年四月山东职业学院关于制订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
根据《关于制定高职高专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的意见》(鲁教职发〔2015〕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制订2015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如下: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良好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通过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动适应山东区域经济和轨道交通及其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行业对专业教学的指导,灵活设置、调整专业及培养方向,确定具有学院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坚持1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结合生产岗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或相关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3.深入落实“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学院“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强化“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技能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职业能力培养以“三通三融三证书”为指导思想,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以行动为导向,依据典型生产任务,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专业课程,推行“项目导师制、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通”教学模式,实施“分段式”教学组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践教学课占总课时的50%以上,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拓宽校外顶岗实习的渠道,强化顶岗实习教学组织与管理,推行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2)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开展创新精神培养以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目标,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紧密结合,在必修课程中渗透创新教育元素,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和科学素养、创业发展类通识课程,并通过丰富的选修课程、技能竞赛、特长生项目、社团活动、创新教育等强化个性化培养;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指导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鼓励专利发明与创业实践,营造创新氛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个性化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人文艺术课程、身心素质课程、科学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培养职业道德,促进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人文思维与科学思维融合,人文方法与科学方法融合,人文道德与职业规范融合,人文精神与创新创业融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科学构建“两个平台+两个模块”课程体系2构建职业能力本位、适于个性发展的“两个平台+两个模块”课程体系,即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平台、专业核心模块、个性化培养模块。
将“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在拓展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在进行专业必修教育的同时,注重个性化培养。
依据职业教育和学生成长对知识、能力、素质基础的要求,在全院范围内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根据专业大类技术基础要求,面向专业各培养方向统一开设“专业大类平台”课程;针对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或针对专业不同的培养方向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课程;结合学生个人特长、学习兴趣与发展需求,开设“个性化培养模块”课程。
5.坚持“路地融通”专业群发展思路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群以轨道交通类特色专业为核心,以相关地方专业为支撑,“路地融通”,协调发展。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适当兼顾铁路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在专业大类平台中统一开设铁道概论课程,在专业方向模块可面向轨道交通和地方企业交叉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选择相同或相近的教学载体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尽量选择双向兼顾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促进双向就业,以促进专业群发展平衡,确保专业良性快速发展。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架构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 专业名称及代码;2. 招生对象及学制;3.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4. 毕业条件;5.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6. 教学组织;7.教学实施保障;8.编制说明。
四、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一)学制、总学时及学分1. 2015级各专业学制均为三年,总学时2750-2900,总学分160左右。
理论授课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得大于50%。
2. 学分设定以授课(含工学交替)学时数为主要依据。
理论课程按总课时,每16学时折算1个学分;军训、社会实践、认知实习、综合实训、大作业或课程设计、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等整周教学每周计28个学时,折算1个学分;上述计算结果均按四舍五入取整。
(二)培养规格与就业岗位3各专业在充分开展生产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核心岗位、次要岗位、拓展岗位的培养要求,一般每个专业方向核心岗位群不超过三个。
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企业生产一线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三)毕业条件学院实施“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历证书”三证书制度,各专业需明确专业学分、技能鉴定及顶岗实习要求。
(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1.各专业在学院“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可创新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体系构建时,应明确设计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2.一般情况下第1-3学期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第2-4学期开设专业大类平台课程,第3-6学期开设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个性培养模块在第1-6学期开设。
(五)课程设置说明1. 公共基础平台(1)第1学期安排3周实训或项目教学,第2学期各专业根据需要安排5周或2周实训或项目教学。
(2)思想政治类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计52课时,3学分,在第1-2学期开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总计56课时,4学分,在第3-4学期开设。
形势与政策,总计60课时,1学分,在第1-4学期开设。
(3)公共外语:大学英语,总计104课时,6学分,在第1-2学期开设。
“英语口语”,总计56课时,4学分,“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在第1-2学期开设。
各专业第3学期及以后可以开设用以强化外语技能的选修课程或专业外语。
(4)高等数学A、B:总计78课时,5学分。
高等数学A:电子信息类、装备制造类、轨道交通类专业在第1或第2学期开设;高等数学B:土建类各专业专业在第1学期开设。
经济数学:总计64课时,4学分,经管类、生物类、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在第2学期开设。
(5)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总计52课时,2学分,在第1或第2学期开设。
(6)国学经典:总计30课时(第二课堂,不计入总课时),2学分,在第1学期开设。
4(7)阅读与写作:总计32课时,2学分,在第1或第2学期开设。
(8)体育:总计52课时,2学分。
第1、2学期开设。
第2-4学期可以开设体育选修课程。
(9)就业创业指导:总计38学时,2学分。
以专题模块形式在4、5学期开设。
(10)军事理论与训练:92学时,4学分。
其中军事训练2周在第1学期进行,军事理论课,总计36课时,在第2学期开设。
(11)职业素养课程:形体训练与社交礼仪,总计36课时,2学分,经管类专业在第1或2学期开设。
人际交流与沟通,总计30课时,2学分,工科相关专业在第1、2学期开设。
拓展训练,总计1周,1学分,在第1、2学期开设。
(12)《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总计1周,1学分,在第1、2或第4学期开设。
2. 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各专业群应设置相对统一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课程门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2门。
3. 专业核心模块(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1)每个专业(方向)可设置3-5门专业核心课程。
(2)宽口径的专业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开设几个不同方向的专业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
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群内路地专业可交叉开设专业方向课程。
4. 个性化培养模块课程个性化培养模块课程最低不少于28学分。
(1)选修课:每门选修课总计30课时,2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8学分,第1-6学期开设。
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在第3-5学期开设,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群内路地专业可交叉开设专业选修课程。
(2)专业认知与实践,16课时(第二课堂,不计入总课时),1学分,在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入学后在学业导师指导下完成。
(3)技能竞赛,30课时(第二课堂,不计入总课时),1学分,在第4或5学期开设。
(4)社团活动,60课时(第二课堂,不计入总课时),2学分,在第1-5学期灵活安排。
5(5)创新创业实践,60课时(第二课堂,不计入总课时),2学分,在第1-5学期灵活安排,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企业经营实训、创新研究活动、特长生学习、创业实践等,完成研究报告、论文、方案设计、产品制作或发明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