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公开课模板(4)(1)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4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_4](https://img.taocdn.com/s3/m/fae2a02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f.png)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的14个生词,理解“蹭来蹭去"等五个词语,重点指导书写“旅、救”这两个生字。
2.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并简单复述红头旅行的过程。
3.抓住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感受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4.学着复述故事、改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抓住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感受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旅行"导入,激发阅读期待1.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板书“旅”】2.谁来为它找一找好朋友?(预设:旅游、旅行【相机板书】……)3.旅行是一件令人感到快乐的事情,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行?评:看来同学们去过的地方,有山、有水,去这样的地方旅行就叫——游山玩水。
4.有谁见过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呢?【板书:边说边补全课题“在牛肚子里"】5.读读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谁?旅行路线?6.读了课题,就知道这是一篇有意思的童话故事。
7.那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牛肚子里旅行吧!二、自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旅行是怎么开始的?结果怎么样?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做到(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2.看来大家书都读完了,问题也解决了,看看这些生字你们是不是也掌握了呢?第一组:咱们捉迷藏悄悄偷偷答应卷进去(1)咱们在课文中是指谁?(红头和青头)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这个字吗?(加一加)小结:咱的左边是口,右边是自己的自,咱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称呼。
(2)多音字:在这组词语里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你有没有什么发现?蓝色注音的几个字是多音字?你能读准确下面词语的读音吗?从你开始开火车读。
一个也不错。
应()该呼应()答理()问答()第二组:拼命叫救命悲哀一动不动喷出来流眼泪这组词都是形容谁的呢?(红头)第三组:急忙问一骨碌蹭来蹭去笑眯眯作旅行师:这一组对你们来说也没有难度。
英语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模板10篇
![英语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模板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e5923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3.png)
英语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模板10篇英语教案模板(一):课题:______课时:______课型:______(新授课复习课检查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听、说、认读______等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2)能听懂、会说______等句子,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了解西方______(如,节日、风俗等)的有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能经过图画动作的提示,听懂读懂简单的短句小故事。
(2)经过主角表演小组活动,增强表达和交流本事。
(3)能初步使用简单的英汉词典,辅助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2)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的______情感习惯。
(与课题相关,如爱护环境)(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______单词的听、说、认读。
2。
教学难点(1)单词_____等的发音。
(2)句型______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3)语法______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准备经过歌曲视频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
2。
呈现新知,合作互动(1)教师以卡片形式逐一呈现单词:______,听录音,模仿单词的升降调发音。
(2)挑选个别学生展示单词的发音,及时纠正发音,表扬和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大胆说的习惯。
(3)以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
(4)教师读句子,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单词______的意思及用法。
(5)播放班班通,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的资料。
(6)教师讲解、领读课文资料,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回答。
并在情景中感受短语单词______的意思。
(7)整体齐读,结合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朗读的本事的培养。
3。
巩固新知,拓展练习(1)结合生活情境,设计游戏______,用所学的单词或短语进行简单的交际。
(2)模仿范例写句子。
4。
课堂延伸(1)听录音,读、背单词、句子。
(2)在生活中使用所学单词、句子。
《山中避雨》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1
![《山中避雨》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1](https://img.taocdn.com/s3/m/ce39150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5.png)
《山中避雨》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二)学会整体阅读, 理解本文记叙的线索。
(三)体味本文自然恬淡的语言美、朴素蕴藉的情趣美, 理解比较的方法。
(四)把握作者的平民意识, 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1自读课文, 标出生字词, 查字典, 扫除生字词障碍。
2搜集丰子恺有关资料。
3按六要素, 概述资料内容。
(二)活动流程1请一两个学生介绍搜集资料的情况。
教师总结, 在多媒体上显示作者的照片、简介文字, 尤其是散文代表作、漫画代表作(跟本文有关的一幅漫画, 要打出)。
①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 曾用名丰润、丰仁, 号子恺, 浙江桐乡人。
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青年时代从李叔同学绘画与音乐, 从夏丏尊学文学。
后赴日留学。
1921年回国, 先后在几所中学任教, 后又创建立达中学。
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这期间, 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皈依佛门, 法名“婴行”。
两年后, 辞去编辑一职, 在家专心著书、作画, 并举办画展。
新中国成立后, 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在“文革”浩劫中遭迫害而于1975年辞世。
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 另外还出版了《护生画集》、《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
翻译作品有《猎人日记》、《源氏物语》、《西洋画派十二讲》等。
②山路寂, 顾客少, 胡琴一曲代RADIO其子女丰陈宝、丰一吟说明:我父亲写过一篇文章, 题目叫做《山中避雨》, 讲的是我十五岁那年(1935年), 他带了我和妹妹到西湖山中去游玩, 没想到天忽然下起雨来, 我们就奔向前面三家村的一家小茶店去避雨。
店主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 拉的是“梅花三弄”。
父亲在文章中说:“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 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
”雨越下越大。
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ddfc7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0.png)
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第一篇: 公开课教学设计有两幅对联大家一起看一下:(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同学们能够猜出这是写的唐朝哪位诗人吗(杜甫)盛唐时期,我国有两位著名诗人,他们一个被后世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就是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的诗大多真实表现了现实生活,他亲身经历安史之乱,所作的《三吏》《三别》更真实反映了唐朝末期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生活,今天我们学习其中流传最广的《石壕吏》。
二、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导)作为一首叙事长诗,故事性很强,不过读起来却也是朗朗上口,配上曲子也别有韵味,请让我先给同学们示范诵读一遍,注意停顿、节奏、及语调变化,大家可默默跟读,准备朗诵。
1、播放录音《二泉映月》教师范读。
2、学生范读,同学们听的很认真,有没有愿意试一下。
3、学生评价,并配乐齐读。
(评价:朗读基本功很扎实,很到位。
)三、疏解课文,复述情节(导)这首三吏三别中的作品,作者在音律和谐,文字简洁的形式下,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深邃的思想和对现实强烈的批判色彩,杜甫想说什么呢,他最终说了没有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下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石壕村看一看,那里发生了什么这个任务交给大家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先疏解字词,提出疑难一起解决,理清故事情节。
2、质疑并复述课文。
(走:跑前:走上前且:尚且更:再从:跟从)3、补充并做评价(明确)因为古诗言虽尽而意无穷,所以在抓住主要情节的同时可以适当发挥想象,不要抱者翻译的心态去学,重在欣赏,领会意韵。
四、赏析课文(一)内容浅析1、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有吏夜捉人)2、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不是征兵,是强抓,半夜表明官吏凶狠无情)3、最终抓到人没有(抓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作用)4、文中主要人物是谁板书:吏妇(官吏愤怒的大声呼叫,)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板书:呼啼(妇人悲伤的哭哭啼啼)6、抓人的情节以什么形式描述出来的妇人致辞。
初中公开课教案模板
![初中公开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95e7df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2.png)
初中公开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XXX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XXX的定义和特性;2. 掌握XXX的基本原理和公式;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XXX的定义和特性,引导学生理解其概念和基本原理,并给出相关的例子进行解释。
3. 实例分析(20分钟)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分析和讨论,加深对XXX的理解和应用。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XXX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课件、实物示例、练习题、教学辅助工具等。
七、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后的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的教学模板,我们可以清晰地规划出一节初中公开课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反馈和评价,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公开课教案设计说明模板
![公开课教案设计说明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f89106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a.png)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背景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课程性质】,面向【授课对象】。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
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课程内容】,包括【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等】。
4.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等】。
2. 教学难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等】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通过一个与课程相关的生活实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授新课(1)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等】,运用实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1)选择典型案例: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总结与作业(1)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2)布置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团队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1 (公开课)2022年道德与法治教案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1 (公开课)2022年道德与法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1aeadf2af90242a995e502.png)
《4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自己生命的情感。
2、知道在上学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路上玩耍,不要吃地摊上不洁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上学不迟到的好习惯。
3、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自己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1)多媒体课件。
(2)实物投影仪。
2、学生:调查和了解自己和周围同学在上学路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1、谈话:你每天是怎样到学校的?2、出示三幅到校方式照片,经过概括,得出三种结论:由家长开车接送,乘公共汽车上学,走路上学。
点评:出示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问题更直观。
二、与生活联系,深化感悟1、说一说(1)在我们的上学路上,你还见过哪些不恰当的行为?这样做有什么后果?(2)学生回答。
2、劝一劝(1)(课件出示三组图片:路上玩耍、买零食、不遵守交通规则)遇到这些行为,你该怎样劝他们?选出一组劝一劝。
(2)学生练习。
(3)学生发言。
3、画一画(1)我们每个同学的家住在不同的地方,从家到学校的路线也不同,那么你家到学校会经过哪些地方呢?能画下来吗?你们可以照图样画,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如果你们觉得这些图示还不全,还可以另外补充。
(2)学生动笔画,教师巡视帮助。
(3)小组之间说一说(要求:说清路线;在经过那些地方时要注意些什么)。
(4)各组推选一名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上指着说。
4、看一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镇的几个岔道口的录象(高峰期的景象),提醒学生这儿是事故易发点,要注意安全。
(注:这些岔道都没有设置红绿灯。
)5、演一演让学生演练如何过马路。
(1)先指名说一说。
(要走人行横道,在马路的这头要向左看,走到马路的那头要向右看。
(2)布置道具(人行横道),指名表演。
(2-3名)6、议一议在上学路上,我们究竟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一组知道得最多。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篇)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bb913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a.png)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出本文生动形象、美丽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的感情。
【教学重点】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文【教学难点】寓情于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
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
本文是一篇另种文体,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教学过程〔一〕读其文,疏其义1、对于这样杰出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一起来读一遍,读时肯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
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
2、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解释,四人一小组合作沟通。
〔同学分组活动〕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沟通。
〔二〕神游佳境本文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很多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
〔同学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三〕体情品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那么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索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
〔同学商量〕整理同学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喜爱美妙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同学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自由探讨在当时肯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主动性及消极性。
Unit 4 Global Warming 教学设计1-公开课-优质课(人教选修6精品)
![Unit 4 Global Warming 教学设计1-公开课-优质课(人教选修6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3d64df95ef7ba0d4a733b5e.png)
Unit 4 Global warming教学案1教材分析Ⅰ.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人类当今面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探讨了“全球变暖”和“节约能源”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人类过多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增加,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通过学习本单元,让学生了解能源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帮助学生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主要围绕“全球变暖”和“节约能源”这一主题设计的。
“热身”(Warming up) 部分要求学生列举家中、学校或其他地方使用能源的物体,指出这些能源的来源,并尽可能多地列举不同的能源。
能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利用能源;另一类是一次性能源。
把前面列举的能源按能否再利用这一标准进行分类。
本部分提供了六幅图片,教师可以从识图开始组织教学。
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其他相关图片。
这六幅图分别为:风力(wind power)、燃煤发电站(a coal power station)、炼油厂(an oil refinery)、原子能发电站(a nuclear power plant)、太阳能接受器(solar panels)、水坝(a hydro dam)。
“读前”(Pre-reading) 部分首先介绍什么是温室、它有什么作用,然后要求学生讨论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作用。
温室是由玻璃构成的建筑,主要用于花果蔬菜的培植。
温室是由玻璃构成的建筑,主要用于花果蔬菜的培植。
温室能阻止热量散发,因而能帮助植物度过寒冷的时期。
该部分的讨论有利于学生预测课文内容和理解阅读课文中的温室气体效应。
“阅读”(Reading) 部分是一篇杂志文章,主要讲述了地球温度上升的现象和原因。
20世纪中,地球的温度上升了华氏1度。
这看上去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相对于自然界的其他现象来说,这个增长速度是迅猛的。
这种现象是自然发生的还是人为的?这个问题引起激烈的争论。
许多科学家认为,这种变化是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所致。
部编五上语文《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1)
![部编五上语文《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1)](https://img.taocdn.com/s3/m/da8faaf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a.png)
古人谈读书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第三则小古文,借助“则”字句的断句特点,读好文中关键句,学习发语词的断句特点。
(二)借助变式朗读、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信息,能理解“有志”“有识”“有恒”的内涵,把握全文大意。
(三)培养良好的读书品质,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课件,曾国藩人物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梳理篇章信息1.依次出示孔子、朱熹读书心语,齐读巩固。
2.引题。
关于读书,每代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这节课,我们走进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国藩,读读他的读书之道。
(二)教材衔接,梳理停顿规律1.自由朗读,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教材衔接,回顾停顿规律。
有一些停顿需要我们随着文章理解的深入,慢慢把它读好,有一些则是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慢慢总结、提炼出来的规律。
请你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知晓的停顿规律。
(逐条呈现以下句子,回顾、梳理)3.迁移应用,读好本课三个“则”字句: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找一找,指名读)4.拓展新知,学习句首语气词“盖”的停顿。
(“盖”字描红,教师范读,学生跟读)5.落实关键停顿,读通课文。
(指名读、齐读)(三)宏观看篇,梳理内容信息1.提取关键信息。
(1)找观点。
关于读书,曾国藩提出了什么观点?找找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此三者缺一不可)(2)提炼关键词。
(板书:有志、有识、有恒、缺一不可)2.变式朗读,分类梳理,厘清信息。
(出示梳理句)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第三要有恒——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四)微观看句,理解内容信息1.同桌对学,朗读交流。
(课件出示)识”“有恒”的内涵。
(1)预设一: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①志:志向、目标。
②下流:古今异义词,联系课本注释知晓“下等、劣等”,并根据本文的谈论对象,理解“下等”具体指在读书这件事上落于人后。
公开课《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公开课《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4bd3c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5.png)
公开课《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优秀4篇)篇一:大班主题活动《五星红旗升起来》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五星红旗的主要特征,初步理解国旗的含义,记住我国国旗的名称。
2、自己动手剪贴制作国旗。
活动准备:1、一面五星红旗。
2、幼儿操作材料2《五星红旗升起来》。
3、剪刀、胶棒、吸管。
活动过程:1、认识国旗:(1)、出示国旗。
(2)、请幼儿观察国旗,并说说国旗的特征:颜色,图案。
(3)、了解国旗上图案的含义:国旗上的五颗星星在国旗的左上角,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围绕在党的周围,象征全国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和对党的拥护。
(4)、观察交流。
(5)、教师小结:我们国家的国旗上有五颗星星,其中一颗大星星在左上角,四颗小星星围绕在大星星的周围,所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五星红旗。
(6)、过渡: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也拥有一面五星红旗呢?2、了解五星红旗的制作步骤。
(教师讲解并示范制作国旗,重点让幼儿记住要保留阴影部分和两片红旗要五星重合。
3、分发制作材料。
4、幼儿动手操作。
5、教师巡回检查。
6、展示幼儿作品。
7、教师总结后告诉幼儿我国的国旗跟其他国家的国旗上的图案是不一样的,请幼儿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帮忙查找资料,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
8、活动延伸:让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到阳光下升起来。
篇二:大班主题活动《五星红旗升起来》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说出五星红旗的主要特征,初步理解其含义。
2、激发五星红旗升起的自豪感。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环境创设国旗、运动员获奖、火箭升起时升五星红旗图片、国歌录音重点与难点了解国旗特征和含义,尊敬国旗活动过程一、认识国旗1、这是一面什么旗,它的全称是什么?2、国旗是什么颜色的?3、国旗上有什么?在什么位置?4、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国旗,旗面是红色的,一只大的五角星,四只小的五角星,是黄色。
大的代表中国,小的代表全国人民。
公开课教学设计模板
![公开课教学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a93551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c.png)
公开课教学设计模板公开课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方法:
六、教材分析:
七、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教学内容:
板书:
学生活动:
教案设计说明:
2.围绕问题展开,探索研究,进行归纳验证,并运用
教学内容:
4)巩固与练
5)拓展与提升
教师活动:
板书:
学生活动:
教案设计说明:
例如:
利用例1 (1)讲解,寻找规律,并验证,发现问题,积极
探索得出更完善的结论。
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学会研究,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
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3.课堂总结质疑,小结与评价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小结与评价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设计说明:
四、作业
学生活动:
教案设计说明:
回顾旧知识,生成新问题
教学反思:
举例:我觉得课上以探索为主,激发学生积极的研究态度,但在趣味性上还有所欠缺一点。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
在课堂上以游戏的方式巩固重点内容,在游戏的同时,使学生理解部分知识,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教学设计创意教学公开课模板(ppt共40张)
![教学设计创意教学公开课模板(ppt共40张)](https://img.taocdn.com/s3/m/1da188c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63.png)
章节标题四
章节标题五
输入标题
03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
相关标题文字
01
输入标题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
相关标题文字
02 输入标题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 相关标题文字
教学设计创意教学公开课模板(PPT40 页)
教学设计创意教学公开课模板(PPT40 页)
章节标题一
章节标题二
添加标题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 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 炼不用多余的文字
教学设计创意教学公开课模板(PPT40 页)
教学设计创意教学公开课模板(PPT40 页)
章节标题一
章节标题二
章节标题三
章节标题四
章节标题五
PPT设计工作室
PPT设计工作室
PPT设计工作室
PPT设计工作室
KJ设计专业的PPT设计工作室, KJ设计专业的PPT设计工作室
KJ设计专业的PPT设计工作室,自成立以来 为各中小企业、白领、学生、自由职业者 提供PPT设计服务达千次。
输入标题
KJ设计专业的PPT设计工作室,自成立 以来为各中小企业、白领、学生、自 由职业者提供PPT设计服务达千次。自 成立以来为各中小企业、白领、学生
KJ设计专业的PPT设计工作室,自成立以来 为各中小企业、白领、学生、自由职业者 提供PPT设计服务达千次。
教学设计创意教学公开课模板(PPT40 页)
章节标题一
章节标题二
章节标题三
章节标题四
章节标题五
输入标题
KJ设计专业的PPT设计工作室, 自成立以来为
输入标题
KJ设计专业的PPT设计工作室, 自成立以来为
PPT设计工作室
KJ设计专业的PPT设计工作室, 自成立以来为
黄光现教学设计公开课模板
![黄光现教学设计公开课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658675d680203d8cf2f2491.png)
老师在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同学提出的问题,并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多媒体展示研究主题)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能在空气中、固体中、液体中传播吗?
3.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让学生提前阅读教材,上课前提前检测预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导课
多媒体播放自然界中学生熟悉的声音:鸟鸣声、蛙叫声、水流声等。
学生听后提出问题: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三、声速
(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气体中传播得快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利用希沃白板5的一个功能,设计一个游戏实验让学生去操作
3至5个同学参与此次游戏,其他同学作为裁判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设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讨论并由每组派出代表作答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固体中的声速比液体、气体中大;声速的大小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公开课《手拉手》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1)
![公开课《手拉手》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1)](https://img.taocdn.com/s3/m/8f14232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02.png)
公开课《手拉手》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平面几何中的对称问题》,详细内容围绕“手拉手”模型进行展开,通过探究几何图形中的对称性质,深化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并运用此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手拉手模型的定义,掌握其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拉手模型性质的理解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手拉手模型的建立,性质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三角板、量角器。
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手拉手的舞蹈演员,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对称性,自然引入“手拉手”模型。
2. 新课导入(1)回顾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2)提出“手拉手”模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其性质。
3. 例题讲解(1)选取经典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手拉手”模型解决几何问题。
(2)通过步骤分解,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公开课《手拉手》2. 主要内容包括:(1)手拉手模型的定义;(2)手拉手模型的性质;(3)经典例题及解题方法;(4)随堂练习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边,求另一个角。
b.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求证:该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思考题:除了轴对称,还有哪些几何性质可以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2. 答案(1)a. 通过手拉手模型的性质,推导出另一个角的度数。
b. 利用手拉手模型,证明该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留作课堂讨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手拉手”模型的理解程度;(2)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3)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公开课教学设计定制教案模板
![公开课教学设计定制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b2663a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1.png)
一、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学科领域:3. 年级与班级:4. 授课教师:5. 授课时间:6. 授课地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
- 学生能够运用(具体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 通过(具体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具体知识点或技能)2. 教学难点:- (具体知识点或技能)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实物教具等。
-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等。
2. 学生准备:- 带齐学习用品,提前预习相关内容。
- 准备参与课堂活动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具体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1)讲解知识点,通过(具体方法)让学生理解。
- (2)示范技能,通过(具体方法)让学生掌握。
- (3)学生练习,通过(具体方法)让学生巩固。
3. 课堂活动- 设计(具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巩固知识。
4. 总结与反馈-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具体方法)进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等。
2. 作业评价:- 课后布置作业,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七、教学延伸1.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学习。
2. 课后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具体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八、备注1. 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上模板可根据具体课程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公开课教学设计。
4《日月山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及作业设计)
![4《日月山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ac729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c.png)
4《日月山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及作业设计)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日月山川》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采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
2.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
3.图片与汉字对照,便于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4.通过图文结合、字理识字、游戏闯关、联系生活识字等有趣的形式认字,激发学生认识汉字的兴趣。
【评价任务】1.正确认读“日、月、山、川"四个字,会写这4个字。
(目标1)2.正确理解“日、月、山、川”四个字的意思,能说出象形字和现代汉字的相似之处。
(目标2)3.能根据图片中画的事物,说出是什么字,知道这些字古人最初造出来是什么样子的。
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目标3)【教材分析】《日月山川》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课采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旨在让我们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
课文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8个象形字,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
图片与汉字对照,便于我们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学情分析】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比较活跃,注意力很难持久,需要将养成教育贯穿课堂始终,用自然的提示语,表扬话,口头指令,手势动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保持。
“日月山川"这四个汉字,大部分学生都并不陌生,但对“象形字”这个概念学生初次遇到。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观看“日月山川"四个字汉字的演变,学生从实物到现在的方块字,对汉字的演变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对象形字有了更深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打开象形字大门(指向目标1)1.《后羿射日》古人观察自然生活的各种形态,用画画的方式将世界记录下来。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92695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e.png)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
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并齐读)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
(2)爬山虎的资料。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
(生字用红色标出)(2)指导书写难写字。
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3、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
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
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
(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
公开课教案模板
![公开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a26f90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a.png)
公开课教案模板时间:XX-XX-XXXX地点:XX教室学科:XXXX年级:XXXX课时:XX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XXXX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XXXX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重点内容一:XXXXX2. 重点内容二:XXXXX教学难点:1. 难点一:XXXXX2. 难点二:XXXXX教学准备:1. 教材:XXXX教材2. 教具:XXX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导入前一课时的内容,通过复习概念和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回忆。
2. 引入新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新课讲解(15分钟)1. 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新课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通过多媒体展示,结合实例,讲解新概念和基本原理。
Step 3: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展示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2.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相关问题。
Step 4: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分析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1. 对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归纳。
2. 引导学生思考新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拓展。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理解和运用新学的知识。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及时完成的重要性。
辅助措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来学习新知识,培养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XXXX难以理解,下次教学时可以选择更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讲解。
此外,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更加明确要求和指导,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4弹簧测力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ptx
![4弹簧测力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ptx](https://img.taocdn.com/s3/m/2f28a89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1.png)
预设:提环:方便提拉重物、固定。 指针:指示力的大小,向下拉指针会下移对应一个数值 刻度板:标明力的刻度 挂钩:挂被测物体 弹簧:显示力的大小,像橡皮筋一样向下拉会伸长 3,对比简易测量计,可将重物挂上去,思考:弹簧测力计能指示力的大小是什么原理? 预设:(重力)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示数也越大。 能读出两个重物的重力大小吗?观察刻度,每一小格代表多大的力,每一大格又代表多大的力,最大能测多大 的力? 预设:每一小格代表0.1,每一大格代表0.5,最大能测5. (此时学生不能用牛顿表示力的单位) .弹簧测力计上还有一个字母符号,它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1.让学生通过类比方式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进程,也为学生后续规范使用弹 簧测力计测量提供依据。2.观察刻度的分布帮助建立刻度是均匀的,为后续拓展制作测力计提 供方法依据】
重力大小(牛) 实验记录单(二) 弹簧测力计一一测量物体所受重力大小 记录人: 物体名称 估计所受重力的大小(牛) 实测所受重力的大小(牛) 估计和实测差值(牛)
3、观察指针变化,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提起重物,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4.再次分组测量钩码重力,汇报数据,建立标准。(补充实验记录单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测量和规范测量建立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要求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更容易接受, 也为学生后续规范使用弹簧测力计提供参考。:] (四)多次测量,建立“牛”的概念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50克的钩码重力为0.5牛,2个钩码重力是1牛,掂一掂,感受重力大小。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
皮筋相似。
3.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 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2.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2.教学难点:能通过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并建立“牛”概念的感性认识。 六、教学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 第一框体我们的梦想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知识目标:知道“三不走战略”,“两个阶段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能力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教学设计模板:(模板中的蓝色文字可去掉)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我们的梦想
姓名:
刘俊龙
工作单位:
威宁县双龙中学
学科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选自义务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四单元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一框体我们的梦想,内容接近实际。
本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大部分知识直观,九年级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到也具有抽象,辩证的知识,学生学起来会有很大难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交流个人梦想,引出我们的梦想本课课题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
二、新课引导
设计问题,创设环境,引导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习新知
三、总结
巩固知识,突破重难点
反馈学习情况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抢答问题
激发兴趣
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