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漆器款识风格的演变及其对漆器辨伪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漆器款识风格的演变
及其对漆器辨伪的重要意义
陈丽华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考古发掘出土和传世具款漆器的详尽梳理,根据漆器款识
的发展规律,将中国古代漆器款识风格的演变划分为三大阶段,并对各阶段不同历
史时期的款识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对漆器的生产和管理制度等相关历史问
题进行了探讨。此外,还就漆器款识风格的演变于漆器断代和辨伪的重要性发表了
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漆器 款识 风格 演变 辨伪
我国制漆工艺历史久远,最早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漆器实物,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纵观我国古代漆器工艺的发展历程,可知其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而渐臻成熟和完善,主要体现为漆器品种、造型、纹饰和胎质的不断丰富以
及工艺技法的不断提高,这些均可为我们探索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发展变化、对漆器进
行断代与辨伪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在考古发掘出土和传世的漆器上常常可以发现一些
记录性文字,内容涉及漆器的制作年代、制作地点、制作工序、制作工匠的名姓等,此
类文字习称为款识。它是漆器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工艺美术等发展成熟的一项标志。漆器款识既是我们今天研究确定漆器产地及其制作年
代的依据,同时对我们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漆器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相关制度又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然而,款识作伪通常也是漆器作伪者惯用的手段之一,这无疑给漆器的
断代和辨伪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除了需要谙熟不同时期漆器的品种、造型、纹饰、胎质、工艺技法等基本特征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外,正确认识和了解不同时期漆器款识
的内涵及其风格特征,把握其规律,娴熟于心,更是漆器断代与辨伪的关键所在。
72
一 中国古代漆器款识风格的演变
从现有考古资料看,我国古代漆器款识最早见于战国漆器。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
演变,漆器款识在各个时期形成了具有规律可循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款识内容、字体结
构、排列形式、落款位置等几个方面。其总的发展演变规律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战国时期,漆器款识字数较少,且多为简单的符号和名姓,私营作坊特点明显,还出现
了标明制造地的地方官办作坊的标示。至西汉,漆器款识内容增多,诸如漆器的制作时
间、制作地点、工匠、工序、管理者等,尤其是西汉后期在“工官”漆器的长铭文中,
还首次出现了以皇帝年号标明制作时间的款识。东汉以后至魏晋南北朝,漆器数量骤
减,具款的漆器也十分少见,表明漆器生产的回落衰微。宋元以后,漆器多字长款增多,
多用干支标明漆器制作的时间,同时对制作地点以及工匠的名姓或作坊名等也时有记
录,私营和官营作坊的款识特点明显。明清两代,私营作坊制器的人名款和标记等继续
沿用,而官办作坊的漆器款识则演变为以署皇帝年号款为其主要特征,表明了漆器的御
用性。从这些款识特点的演变,可见中国漆器工艺的发展由低级到成熟、由简单到复杂、
由民营到官办、又由官办到皇家御用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据此,可将中国古代漆器
款识风格的演变大致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一)战国至秦汉时期
战国至秦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始兴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使
社会经济呈现出飞跃发展的形势。受手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工艺美术,包括漆器工艺
在内,也得到空前发展,并形成了官营与私营同时并存的格局,从而迎来了漆工艺发展
史上的繁荣期。战国至秦汉漆器款识的特点大体属于同一类型,只是秦汉时期漆器款识
的内容较战国时期有所增加。
战国漆器的款识有针划、刀刻、漆书和烙印等几种形式,内容大体分为两类:一类
是私家制作工人的名姓,如湖南长沙北郊杨家湾、四川荥经古城坪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
“王二”、“王邦”等字样,还有的刻各种符号以及标记,如“工”、“山”、“”、“三”等。
另一类是具有地方性官营作坊特征的款识,多注明漆器制造地。如四川荥经曾家沟战国
,盖内所刻(即“成草”)(图
早期墓出土的圆奁盖上所刻“(即“成”)字(图一)
二)二字[1],四川青川出土的战国漆卮、漆奁的烙印戳记文字发现了类似汉代隶书的“成
[1]四川省文管会等:《四川荥经曾家沟战国墓群第一、二次发掘》,《考古》1984年第12期。
73
74
[2]。漆器上所书的“应该是“成造”,即生产于“成”地。据《华阳国志・蜀志》载,蜀王开明九世“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由此可知,“成”应该就是今四川省的成都。以上款识说明战国时期尤其是中期,成都就有可能拥有较大规模的漆器作坊,而且“这些漆器当来自成都的官营手工业”[3]。长沙烈士公园战国墓出土的漆
卮(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上的多字铭文为:“二十九年六月己丑, 乍告、吏
丞向、右工市(工师)象,工六人台。”这件漆器铭文证实了当时已有地方官办的漆器
作坊,并设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漆器制成后须刻检验官工师名,已具有明确的责任
分工。这种特征表明,此时的漆器生产已不完全是一家一户的个体作坊生产方式。以上
两类款识标志着战国时期私营漆器作坊和官营漆器作坊并存,这对战国漆器工艺的发展
与进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秦汉漆器上的款识较战国时期有所发展,一是文字及符号较以前明显增多,二是所
记年代及制造地点等文字内容较战国更为详尽具体,大体分为制作时间、地点、工匠名
姓、漆工工序以及物主标记、用途、容量等,形式上主要有烙印、针划和漆书几种,文
字多为隶书。这些款识内容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信息:一是私营作坊制造的漆器,二是
封建政府控制下的地方性官府漆器作坊的产品,三是由中央直接控制的设在各郡的制造
[1]四川省博物馆、青川县文化馆:《青川县出土秦更修田律木牍》,《文物》1982年第1期;荥经古墓发
掘小组:《四川荥经古城坪秦汉墓葬》,《文物资料丛刊》第4期。
[2]蒋英炬:《临沂银雀山西汉墓漆器铭文考释》,《考古》1975年第6期。
[3]徐中舒、唐嘉弘:《古代楚蜀关系》,《文物》1981年第6期。
图一 战国漆奁盖上
四川荥经曾家沟墓出土
采自《考古》1984年第12期 图二 战国漆奁盖内四川荥经曾家沟墓出土采自《考古》1984年第12期 图三 战国漆奁盖底四川青川县出土采自《文物》198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