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分类

合集下载

(完整)中国古典文献学剖析

(完整)中国古典文献学剖析

古典文献学1、文献: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2、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1)甲骨: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是古典文献载体的一种。

具体地说,甲,指龟甲的腹板;骨,主要指牛的肩胛骨或腹骨,也有猪和羊的肩胛骨。

人们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文献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又称甲骨文。

2)金石:金,指青铜器,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金文又称为“铭文”“铭辞”,铭辞被赋予了有意识进行历史记载的性质,其文献性质也得到加强。

《后汉书·蔡邕传》称:“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

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又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刻儒家经典于石上,世称“正始三体石经"。

3)竹木:竹,指竹简;木,指木牍,合称简牍。

简牍作为文献载体的使用,据说早在殷商时就出现了,但从出土文献考察,主要集中在战国至汉晋这一段时期。

东晋以后,纸张使用取代了简牍.4)缣帛:缣帛即丝织品,类似的织物还有“素”,即白绢等。

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的出现,有其自身的优点,平整易于舒卷,长短便于裁剪.5)纸张6)电子文献3、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刻写:甲骨时代—金石时代—简牍时代书写: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代1)*刻写:是最原始的自然方式。

古人在甲骨、青铜器、石头、玉器等坚硬物体上传抄文献只能采取刻写(刀刻或铸刻)的方式.2)*书写:即用笔在各种材料上写,是迄今为止的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传抄方式。

与简牍、缣帛、纸张有关。

4、古典文献的类型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编的《文选》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精选全文

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通过这学期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学习与了解,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收获了不少新的知识。

这本书大体上可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古代文献的形式、古代文献的类型、古代文献目录学、古代文献版本学、古代文献校勘学以及古代文献注释学。

我学习了古代文献典籍的主要形式及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学习了目录学的性质、公用、体例;版本学的内容与功用;除此之外,还有校勘学和注释学。

下面我将谈一谈自己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

一、中国古代文献学什么是古代文献学?简而言之,就是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搜集、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极其丰富的传世和出土文献,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它是研究古代典籍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科学。

它主要以中国古代文献为对象,以目录学原理为基础,并运用版本、刻印、校勘、辨伪、注释、编纂等知识和检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组织和检索中国古代文献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古代文献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古代图书档案资料;二是能传递信息符号的文物。

前人已经在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目录的编纂、版本的鉴别、文字的校勘、训诂、古书的辨伪与辑佚等。

二、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我国中国古代文献学起始于先秦时期孔子整理六经,奠基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

刘氏父子整理群书,广泛搜集各种本子,把同一种书的不同的本子进行校雠,缮写出比较完备的本子,同时撰写叙录,也就是撰写提要,然后编纂出所有书籍的分类目录,以揭示学术源流,并供查考之用。

刘氏父子所做的工作,就是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研究工作。

后人用广义的“校雠学”来阐释刘氏父子所开创的学问,也就是将目录、版本、校雠三者统统塞进“校雠学”的大口袋中。

于是,校雠学就几乎成了古典文献学的别名。

自此之后从汉代的班固、许慎、郑玄直到后来的纪昀、章炳麟、王国维等许许多多的学者从事过研究和整理古典文献的工作。

古典文献学中的文献分类方法

古典文献学中的文献分类方法

古典文献学中的文献分类方法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独特的文献研究学科,主要关注古代文献的收集、研究和分类。

古典文献学中的文献分类方法是研究员们进行文献整理和研究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的内容和特点。

在这篇回答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在古典文献学中使用的文献分类方法。

1. 按照古代文献的内容特点进行分类古代文献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可以按照其内容特点进行分类。

例如,可以按照文献所涉及的主题或者领域进行分类,如历史、哲学、文学等。

这种分类方法能够使研究者更好地把握古代文献的学科属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2. 按照文献的形式进行分类古代文献在形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按照文献的载体和呈现方式进行分类。

例如,可以将古代文献分为碑刻、竹简、纸质文献等不同形式。

这种分类方法能够从物质文化的角度观察古代文献,推测其保存和传播的方式,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线索。

3. 按照文献的时代和地域进行分类古代文献的产生有其时代和地域的背景,可以按照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通过区分文献的时代和地域背景,我们可以对古代文献进行更精确的研究和归类。

例如,可以将文献分为先秦、汉代、唐代等时期,或者按照文献产生地区进行分类,如中原地区、西南地区等。

4. 按照文献的作者和主要承载者分类古代文献的作者和主要承载者也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有些文献是由具体的人物所创作,这些人物可能是历史上的名人或者社会中的普通群体。

按照作者和主要承载者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献产生的背景和环境。

5. 按照文献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行分类古代文献的价值和重要性也是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

有些文献被公认为重要的经典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而有一些文献可能只是某个时代的特定记录。

按照文献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行分类,可以帮助研究者优先关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献,并进行深入研究。

在古典文献学中,上述分类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分类方法,以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古代文献的特点和内涵。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起源与发展1. 先秦时期:古籍整理的萌芽在先秦时期,我国古籍尚处于萌芽阶段。

诸子百家争鸣,各家著作纷呈,为古典文献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当时,已有学者开始对古籍进行整理,如孔子编订《诗经》、《尚书》等。

2. 汉代:古典文献学的确立汉代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使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汉代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与研究,形成了以经学为核心的古典文献学体系。

3.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研究的多元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传入,使得文献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在整理儒家经典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他领域的古籍,如道藏、佛经等。

4. 隋唐时期:古典文献学的繁荣隋唐时期,我国古典文献学进入繁荣阶段。

唐代学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古籍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如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颜师古的《汉书注》等。

5. 宋元明清:古典文献学的深化与发展宋元明清时期,古典文献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在考据、训诂、校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等。

同时,私家藏书和刻书业的兴起,为古典文献学的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古典文献学将继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古籍版本研究:探究古籍的版本源流、刊刻年代、流传过程及版本间的差异,为学术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2)文献目录学:整理和编纂古籍目录,揭示古籍的分类、编目、检索和利用,为学者查找资料提供便捷。

(3)校勘学:对古籍进行校对、勘误,力求恢复古籍的原貌,确保文献的准确性。

(4)训诂学:解释古书中的字词、成语、典故,阐明古书的词义和句意,帮助后人理解古代文献。

古典文献学的重要方法与应用

古典文献学的重要方法与应用

古典文献学的重要方法与应用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解读和研究,揭示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特点与演变规律。

在研究古代文献时,古典文献学运用了多种重要方法和工具,这些方法和工具对于我们理解和探索古代文献的内涵和价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古典文献学的几种重要方法与其应用。

一、文献考证法文献考证法是古典文献学的基础方法之一,它通过对文献的校勘、核实和比较,还原文献的原貌,从而获得文献的真实含义。

在文献考证中,我们需要搜集不同版本或来源的文献,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识别不同版本之间的错误和变异,进而找到文献的最原始版本。

文献考证法常常运用于古代文献的整理和校勘工作中,比如对于《诗经》和《史记》等经典文献的研究。

二、文献分类法文献分类法是古典文献学的一项重要方法,它通过根据古代文献的不同内容、体裁和形式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的内涵和特点。

古代文献可以按照内容划分为历史、哲学、文学、经学等不同类型;按照体裁划分为诗歌、散文、编年体等不同形式;按照文字划分为汉文献、希腊文献、拉丁文献等不同语种。

文献分类法有助于我们系统地了解古代文献的分类特点,从而更好地研究该类文献。

三、语言学方法语言学方法在古典文献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文献往往使用的是古代的语言文字,这使得我们需要通过语言学方法来研究和理解其中的语义和篇章结构。

语言学方法包括文字学、语义学和句法学等,通过对文字、意义和语法的分析,我们可以还原文字的本义、探讨词义的演变以及解读文献中的句法结构。

通过语言学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领会古代文献的内涵,进而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四、文献综合分析法文献综合分析法是通过对不同文献的比较和综合分析,推导出文献的共性和特殊性,以认识古代社会、文化及其演变。

在文献综合分析中,我们需要收集尽可能多的古代文献,分析其内容、态度和观点,并将它们进行比较和对照。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1、熹平石经:东汉末熹平四年开始,皇帝命大学者蔡邕用隶书书写,将《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后儒晚辈学校正经书文字,取得了轰动性的阅读效果。

2、正始三体石经:魏正始中,又刻古文经于石碑上,以应学者们读经之需求,与“熹平石经”并立于太学。

3、汗青:把竹子剖成一片一片的,为防虫蛀,先做脱水处理,用火烤干竹子里的水分,像出汗一样。

4、汲冢竹书:晋太康二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

5、别集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①别名很多,例如:遗集、文稿、类稿等;②体例主要分为:分类、分体、编年。

所谓分类,是按作品的内容来分类编排;所谓分体,是按作品的体裁或文体来编排;所谓编年,是按作品协作年代顺序来编排。

③别集的流传情况相当复杂,唐以前别集的宋刊本,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今人看到的都是明清以来的翻刻本。

④别集的文学价值,主要是一、他们在古典文献中所占比例数量很大;二、让门是人们研究某一作家的生平、背景、思想、成就的主要依据。

6、单行文献是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某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主要分为三类:一、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例如:《文心雕龙》;二、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体的单行作品,例如:《红楼梦》;三、从一种或多种著作中选出一篇或多篇作品单独印行的书,例如:《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

7、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的地方文献。

它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

8、目录:即把一部书的篇名或一批书的书名与叙录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

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9、《别录》:是一部汇集诸书叙录的提要目录学著作。

刘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刘向的《别录》,“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最终完成了我国古代最早的综合性国家图书分类目录。

第6章--古典文献的类型

第6章--古典文献的类型
16 3
“总集”的名称起源于南朝梁代阮 孝绪的《七录·序目》,他说,西 汉刘向编集的《楚辞》,“本总集 之始”,在传统文献分类中被列入 集部之首。
16
4
16
在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早期影响较大 的诗文总集是晋人挚虞编的《文章流别 集》。 关于此书,《隋书·经籍志》云:“总 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 集,日以滋广。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 于是采摘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 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是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 以为覃奥,而取则焉。”
16 19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类书,是三国曹魏 时期(220~222)魏文帝曹丕下令编纂的 《皇览》,是一部规模很大的类书,或正 因为其规模太大,不容易传抄流传,该书 早已经亡佚。 此后历代类书编纂兴盛,出现了大量的类 书。类书编纂需要征引大量书籍,投入许 多人力,故历史上大型类书多由官府主持 编纂。
16
10
第二节 别集
一、什么是别集? 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是指收录一个人作品的 集子。 “别集”一词出现于东汉。《隋书经籍志》说: “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 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 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 之为集。辞人景慕,并自记载,以成书部。年代 迁徙,亦颇遗散。其高唱绝俗者,略皆具存,今 依其先后,次之于此。” 魏晋南北朝时期别集开始盛行,唐宋以后更加兴 盛。
16 27
《太平御览》 (宋)李昉等著,全书1000卷,分55部,4558 门,约500万字。此书初名《太平总类》,因为 是写给宋太宗阅读的,因此改名为《太 平御览》, 它共引录古籍 2579种,其中许多古籍已经失传, 尤其珍贵的是引书中保留了汉代人物传记100种 和地方志200种,此书最大的特点是常常整篇整 段地引录原书,有很大的 学术价值,另外本书的 分类很细,是一部很好的查找历史事实、成语典 故、诗词出处等等的工具书。

古典文献学中的文献分类与编目方法

古典文献学中的文献分类与编目方法

古典文献学中的文献分类与编目方法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在古代文献的收集、分类和编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古代文献进行分类和编目,可以更好地保存、传承和研究文献资源。

本文将介绍古典文献学中常用的文献分类与编目方法。

一、文献分类方法在古典文献学中,根据文献的内容、形式和用途等方面的特点,常常采用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 主题分类法:根据文献记载的主题内容对文献进行分类。

例如,将文献按照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进行分类,以及将文献按照国别、地区等进行分类。

2. 形式分类法:根据文献的形式特点对文献进行分类。

例如,将文献分为书籍、手稿、石刻碑文等形式分类。

3. 用途分类法:根据文献在古代社会中的用途对文献进行分类。

例如,将文献分为法律文献、医学文献、宗教文献等。

以上分类方法并不是独立的,常常会结合运用。

通过将不同的分类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献的全貌和特点。

二、文献编目方法文献编目是指对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标志,以方便查询和利用。

在古典文献学中,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编目方法:1. 著者编目法:按照文献的作者进行编目。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明确作者的文献,可以根据作者的姓名进行编目。

2. 题名编目法:按照文献的题名进行编目。

这种方法适用于没有明确作者或者作者较多的文献,可以根据文献的题目进行编目。

3. 分类编目法:按照文献的分类进行编目。

这种方法可以将文献按照主题分类、形式分类或用途分类等进行编目。

4. 主题编目法:按照文献的主题内容进行编目。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文献的内容特点进行编目,以方便用户通过主题查询文献。

在实际编目过程中,常常会将以上各种编目方法结合起来,制定编目规则和标志,以确保编目的准确性和可查询性。

三、文献分类与编目的意义古典文献学中的文献分类与编目方法对于研究古代文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分类和编目,可以对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标志,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分类和编目也有助于文献的保护和保存。

古典文献学研究中的主要学派有哪些

古典文献学研究中的主要学派有哪些

古典文献学研究中的主要学派有哪些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问,它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个具有特色的学派,每个学派都在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和学术观点等方面有着独特之处。

首先,我们来谈谈目录学派。

目录学是古典文献学的重要分支,目录学派致力于对文献的目录编制和整理进行深入研究。

他们注重对书籍的分类、编目和提要撰写,通过精心编制的目录,为学者们提供了寻找和利用文献的重要线索。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如汉代的刘向、刘歆父子,他们所编撰的《别录》和《七略》,成为了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奠基之作。

在他们的努力下,书籍被系统地分类整理,为后人了解当时的学术文化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其次是校勘学派。

校勘学是为了保证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而产生的。

校勘学派的学者们致力于对文献中的文字错误、遗漏、衍文等进行校正和勘误。

他们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对比、对古籍上下文的分析以及对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力求还原文献的本来面目。

清代的顾广圻就是校勘学的大家,他的校勘工作严谨细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校勘成果。

校勘学派的工作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古代文献的内涵,避免以讹传讹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考据学派也是古典文献学中不容忽视的一支。

考据学派强调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广泛收集和详细考证,来探究历史事实和文化现象。

他们注重证据,力求做到言必有据。

清代的乾嘉学派在考据方面成就斐然,学者们如钱大昕、王鸣盛等,对古代的历史、地理、典章制度等进行了深入的考证,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据学派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证,对于纠正前人的错误观点,还原历史真相发挥了重要作用。

训诂学派在古典文献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训诂学主要是对古代文献中的字词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献的含义。

训诂学派的学者们深入研究古代的语言文字,探讨字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

汉代的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训诂学的经典之作,它对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解释。

古代文献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古代文献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古代文献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古代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其主要任务是对古代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解释。

在古代文献学的研究中,对古代文献的分类和研究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献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一、古代文献学的分类古代文献根据其性质和来源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古代文献分类方法:1. 史书类文献:这类文献主要包括史书、史记、编年体史书等,记录了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这些文献对于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经典文献:经典文献是古代文化的瑰宝,包括了诗经、论语、道德经等。

这些文献承载着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思想,对于理解和研究古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3. 科技文献:这类文献主要包括古代的科技著作、医学经典、农业技术等,记录了古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科技的现状和演变。

4. 古籍文献:古籍文献包括各种典籍、文集、史料等,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文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全面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特点。

二、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方法1. 文本校勘:这是研究古代文献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调查和比对,确定正确的文本版本并进行校勘,以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 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研究古代文献内涵和意义的关键方法。

通过对古代文献进行详细的解读,揭示文献中的价值观、思想体系和文化内涵,进一步理解古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3. 文献比较法:对不同版本的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各个版本间的异同,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比较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献的演变过程和历史背景。

4. 学科交叉法:古代文献学的研究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可以结合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知识,全面分析古文献的价值和意义。

5. 数字化处理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处理成为古代文献研究的新方法。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古代文献进行扫描、存储和检索,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别集不论是作者自编,还是他人编集都要按一定的体例来编。

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这三种。

3、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版(也称雕版)印书出版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

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

广义的“版本”又可指一切形式上的书本。

4、善本: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

5、卷轴装:所谓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

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子。

6、讹:讹也称误,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写错了,是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脱: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弄丢了,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衍: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衍一字或数字较常见,也有衍一句或数句的。

倒: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

7、对校: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8、本校: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9、他校: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他校。

10、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

当发现书面材料中的确存在着错误,可是又没足够的资金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改正。

(2021年整理)中国古典文献学

(2021年整理)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国古典文献学(推荐完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国古典文献学(推荐完整)的全部内容。

中国古典文献学(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中国古典文献学(推荐完整)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国古典文献学(推荐完整)〉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印刷型与非印刷型的出版物,诸如图书、期刊、报纸与特种文献.中国古典文献,一般是指记录中国“五四”运动以前各种知识信息的印刷品与非印刷品。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及有关的文献工作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

1.古代无文献学,称校雠学.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广集诸本,施以校雠,编定目类,撰写叙录,开创了独特的学术门类。

校:本义是犯人带的木枷。

引申为比堪核对。

雠: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校雠。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郑樵《通志·校雠略》、章学诚《校雠通义》均沿用了校雠之名。

2。

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中文世界第一部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古典文献学是指对古代文字、文献、典籍进行研究和整理的一门学科,其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古文字学、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考据学等多个分支。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一、古代文字学古代文字学是古典文献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古代文字的起源、演变和构造规律。

古代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等古代文字载体上的文字和符号,通过对其字形、字义、书写风格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

二、版本学版本学是古典文献学的核心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古籍的版本类型、版式、印刷工艺、纸张、装帧等方面的知识。

版本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古籍,通过对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和鉴别,判断版本的真伪和价值,为古籍的整理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校勘学校勘学是古典文献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古籍的校勘方法和规则,通过对古籍中文字、标点、注释等方面的校勘,纠正古籍中的错误和疏漏,提高古籍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校勘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传世古籍和出土文献,通过对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和鉴别,发现其中的异同和疑点,为古籍的整理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目录学目录学是古典文献学的关键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古籍的目录编制方法和规则,通过对古籍的分类、编目、提要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古籍的内容和价值。

目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历代官私目录和藏书志等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了解古籍的收藏和流传情况,为古籍的整理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五、考据学考据学是古典文献学的实用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古籍的考据方法和规则,通过对古籍中的人物、事件、制度等方面的考据,还原古籍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考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传世古籍和出土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了解古籍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为古籍的整理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六、总结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古代文字学、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考据学等多个分支。

中国古典文献学纲要

中国古典文献学纲要

中国古典文献学纲要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涵盖古籍研究、文献史学与文献技术的跨学科学科,是中国文献史的核心内容。

它研究的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即从谷梁以来的中国世界的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通过记载在古籍中的文字资料,阐释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中国古典文献学纲要,可以概括为下列内容:一、古籍的种类古籍的分类可以根据用途、文体、结构和内容等特点进行分类,具体包括:史书、传记、报告、编年体、编年体、文集、诗集、歌谣、诗歌等。

二、古籍的版本古籍的版本可以从历史演变和文献传播的角度来分类,一般来说,主要分为纸本版本和经典版本。

三、古籍的研究方法古籍研究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实证研究方法和思想研究方法。

前者主要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古籍内容进行客观分析的方法;后者则需要深入研究古代作家的主观思想,探讨它们的思想意义等。

四、古籍的编纂古籍的编纂一般包括文献的编纂和内容的编纂。

文献编纂,指古籍出版者在编纂阶段对文献结构、文字以及功能等相关内容进行改编和整理;而内容编纂,主要指古代编纂者在编纂古籍的过程中的思想评价和文字修辞等。

五、古籍的研究价值古籍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籍作为历史资料而具有的价值;二是古籍研究本身可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价值。

六、古籍的研究历史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新书学家们开展的经史类小册子编纂、古文运动以及明清以来众多研究者所开展的各种古典文献学研究等时期,尤其在魏晋以后,研究者推进古典文献学研究,形成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传统。

七、古籍的学术团体《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者共同组成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术团体,是中国早期受到关注的学术机构之一。

其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推进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八、古籍的资料保护为了保护古籍的安全,现阶段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层面的古籍资料保护制度,主要涵盖文献收集、整理、存档、保护以及使用等方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填空题+名词解释

中国古典文献学 填空题+名词解释

中国古典文献学填空题+名词解释文献最初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典籍,二是指贤才。

1983年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将其定义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物质载体是文献的躯壳,记录符号是文献的骨骼,知识信息则是文献的灵魂,三者相互依托,共同构成了文献。

古典文献学主要包括目录、版本与校勘三方面内容。

其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

出土文献指从地下发现的古代文献资料,主要指著于出土文物之上的文字材料,一般不包括图画饰物等古代文物。

《尚书》、《周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传世文献。

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金石时代、竹木(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张(纸质)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

在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___(展堂)、___(观堂)、___和___。

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___的《铁云藏龟》。

金石文献包括金文文献和石刻文献两部分。

金石的“金”指青铜器,金文则指商周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___的《通典》、___的《通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总集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总集和别集两大类。

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萧统主编的《昭明文选》,而《诗经》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叙》都认为别集始于东汉。

北宋初年___宗命___等人编纂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___组织人编纂的《皇览》,而唐代___的《政典》则是最早的政书。

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永乐大典。

常用工具书中,字典以讲解字形为主,而词典则以训释字义词义为主。

古典文献学中的文献分类与整理

古典文献学中的文献分类与整理

古典文献学中的文献分类与整理古典文献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文献的学科,旨在通过对古籍文献的分类和整理,系统地研究文献的内容、体例、时代背景等,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文献分类与整理在古典文献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研究者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古籍文献的基础。

首先,古典文献学中的文献分类是根据文献的性质、内容和形式等特点进行的。

根据性质分类,主要分为经典与非经典文献两大类。

经典文献一般是历史上重要的著作,如《论语》《庄子》等;非经典文献则是一些次要的或不被公认为经典的作品,如私人信件、日记等。

根据内容分类,可以将文献分为哲学、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的作品。

而根据形式分类,文献可分为书籍、刻本、手抄本等。

其次,古典文献学中的文献整理是指对文献进行系统性整理和归纳,以便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

文献整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古籍文献数量繁多且众多版本。

在文献整理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校勘、梳理、分类、编目等环节。

在古典文献学中,校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校勘是指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比对研究,还原原始版本的内容和形式。

校勘的目的是消除文献在传抄过程中的误差,还原出最为准确的版本。

通过比较不同版本文献的异同,探寻版本之间的关系,揭示文献的传承与影响。

只有进行了正确的校勘工作,才能确保后人所使用的文献真实可靠。

在文献分类与整理的过程中,梳理文献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

梳理文献的目的是确保各个版本的文献被正确归类,便于研究者的查找和使用。

梳理可以包括对文献的目录、章节、内容等进行整理和整合。

通过梳理,可以清晰地了解古籍文献的体例结构和发展脉络,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编目也是文献分类与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编目,可以将文献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编号,便于后人查找和引用。

编目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各个版本文献的差异性和特征,以便更准确地进行分类和整理。

编目的规则和体例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以满足研究者的实际需求。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切印刷型与非印刷型的出版物,诸如图书、期刊、报纸与特种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一般是指记录中国“五四”运动以前各种知识信息的印刷品与非印刷品。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及有关的文献工作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

1.古代无文献学,称校雠学。

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广集诸本,施以校雠,编定目类,撰写叙录,开创了独特的学术门类。

校:本义是犯人带的木枷。

引申为比堪核对。

雠: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校雠。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郑樵《通志·校雠略》、章学诚《校雠通义》均沿用了校雠之名。

2.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中文世界第一部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

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概况:一、先秦至两汉●商代:甲骨文。

已经发掘出10多万片,而且是有意识地集中存放的。

●西周●春秋战国:教育、学术向民间转移,文献也自然而然流向民间。

有了文章典籍,就会有私学。

孔子、邓析、少正卯等人纷纷创办私学。

孔子整理“六经”的传说;诸子百家对前代文献的传播与解释。

●●略》记载,当时共搜集整理书籍“三十八种六百三家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九卷”。

司马迁著《史记》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献。

东汉郑玄对经书进行大规模注释。

平息了今古文之争。

东汉刊刻《熹平石经》,也是文献传播的一件大事。

二、魏晋至唐五代图书搜集编制目录魏国:郑默《中经》西晋:荀勖、张华《中经新簿》,分四部,载书29945卷。

南朝宋:王俭《目录》,载书15704卷。

南朝齐:王亮、谢朏《四部目录》,载书18010卷。

隋初,搜集书籍三万余卷。

开元时期,有藏书五万余卷。

(毋煚《古今书录》)《新唐书》将唐代藏书和唐人著书合在一起,共79221卷。

四、明清及近代编纂工作:●《永乐大典》。

明成祖永乐初年(1403)由解缙等奉诏编纂《永乐大典》共计22877卷,3.7亿文字,收录大量古书之片断或全文。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编
辑和研究等方面。

以下是古典文献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总结:
1. 古典文献的分类:古代文献可以分为口头传承和书面传承两种形式。

口头传承的文
献主要包括口头传统、民间文学、宗教文献等,书面传承的文献主要包括经典、史书、文集、文稿等。

2. 古典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古代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是古典文献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集和整理古代文献需要掌握文献类别、文献来源、文献保存和欣赏等知识。

3. 古典文献的编辑与研究:古典文献的编辑是将散乱的文献材料加工整理成系统、完
备的文献选本。

古典文献的研究包括文献的鉴定、校勘、翻译、注释、赏析等方面。

4. 古典文献的价值:古代文献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资源,对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文学和思想等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研究古典文献,可以了解古代人文思维、社
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5. 古典文献学的方法:古典文献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本批评、历史学方法、
文化学方法、比较研究等,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和解读文献,得出更系统和深
入的研究结论。

总的来说,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要研究古代文献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背景,也要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文献进行编辑和解读,通过对古典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好
地了解和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古代文献学的分类及特点

古代文献学的分类及特点

古代文献学的分类及特点古代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科学,主要关注古代时期产生的各类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以及对其背后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

根据文献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古代文献学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分类,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献学的分类以及各分类的特点。

一、史部文献史部文献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源,包括史家、编年、志传、表纪等文献。

这类文献主要通过记载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对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史部文献通常具有较为正式的文体和系统的组织结构,其特点是详实、客观、权威。

二、经部文献经部文献是研究古代哲学、宗教、法律、政治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包括经、子、史、集、丛等文献。

经部文献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著作为核心,主要涉及儒家思想的发展与传承,对于解释中国古代的价值观、伦理道德以及社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经部文献的特点是思想性强、理论体系完整、行文简练。

三、子部文献子部文献是经部文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各个学派的学术著作和思想论述,如《庄子》、《荀子》、《法经》等。

子部文献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多样、思想独特,对于研究古代学术思想的变迁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四、古史类文献古史类文献主要包括史传、编、志、语录等文献,这些文献的特点是记载了历代帝王、贤臣、名将的言行事迹,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

这类文献的特点是直观、生动、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五、集部文献集部文献是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资源,包括诗集、词集、文集等。

这些文献以其艺术价值和文学才华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集部文献的特点是表达丰富、语言优美、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古代文献学研究的对象广泛,方法多样,但无论是哪一类文献,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证和解读才能得到正确的认知。

古代文献学的特点在于其对古代历史、文化和文学的深入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细致分析和比较,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心理,丰富我们对于人类历史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匡胤
• 宋太祖:“汝怀 齿,欲讼我耶?”
• 大臣:“臣不能 讼陛下,自当有 史官书之。”
朱敬则《十代兴亡论》
• 唐朝宰相韦安石:“世人不知史 官权重宰相,宰相但能制生人, 史官兼制生死,古之圣君贤臣所 以畏惧者也。”
(一)编年体史书
• 以时为纲。以《春秋》为起始,以司 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代表。
二十一史、二十二史
• 十七史外加元·脱脱《宋史》、《辽 史》、《金史》、宋濂《元史》。
• 二十一史外加张廷玉《明史》
二十四史
• 司马迁《史记》 • 班固《汉书》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 西晋·陈寿《三国志》 • 唐·房玄龄等人《晋书》 • 南朝梁·沈约《宋书》 •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
• 今天我们所说的“正史”,是特指由 清乾隆帝诏定的从《史记》到《明史》 的24部纪传体史书(即二十四史),凡 3294卷,约4000万字。
前四史
•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十三史
• 史记、汉书、後汉书、三国志、晋书、 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北魏书、 北齐书、周书、隋书。
十七史
• 十三史外加李延寿《南史》、《北 史》、欧阳修《新唐书》、《新五代 史》
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至於宠 衰, ……皓以为不承用诏命,意不忠 尽,遂积前后嫌忿,收曜付狱。”
唐太宗
• 《贞观政要·直谏》: 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 年十六七,容色绝姝, 当时莫及。唐太宗将 其纳入后宫,聘为充 华。诏书已出,策使 未发。魏征闻其已许 嫁陆氏,乃进谏劝阻: “君举必书,所愿特 留神虑。”
• 唐·姚思廉《梁书》、《陈书》、 • 北齐·魏收《魏书》、 • 唐·李百药《北齐书) • 唐·令狐德棻《周书》 • 唐·李延寿《南史》《北史》 • 唐·魏征《隋书》 • 五代刘昫等人《旧唐书》
• 宋·欧阳修等人《新唐书》 • 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 • 宋·欧阳修等人的《新五代史》 • 元·脱脱等人《宋史》《辽史》《金
(三)纪事本末体史书
• 以历史事件为纲,创始于南宋史学家 袁枢 (1131-1205)的《通鉴纪事本 末》。
《通鉴纪事本末》
• 以事为纲,分立许多题目,把《资治 通鉴》进行改编,剪裁为42卷,将 《资治通鉴》所记1362年的历史总括 为239个题目,每题按年月顺序记述一 个大的历史事件,每事单独成篇。
(四)典志体史书
• 是以事类为中心,记述典章制度的史 书
• 1、“十通” • 唐·杜佑(735-812)《通典》,200
• 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08卷,6 册)。
(二)纪传体史书
• 以人为纲,穿插史实,并用专章记 载典章制度 ,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 今陕西韩城人。历时约20年,撰成 《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史记》原称《太史公》,又称《太 史公书》、《太史公记》,三国以后 才有此名。
• 记录了从公元960年到 公元1126年的历史。
• 清人朱彝尊认为:“宋儒史学以文 简为第一,盖自司马君实、欧阳永 叔书成,犹有非之者,独文简(李 焘)免于讥驳。”
清代毕沅《续资治通鉴》
• (记录了从公元960 年到公元1368年的 历史)
谈迁《国榷》
• 明末清初,谈迁(1594-1658), 从27岁开始,用二十多年时间,六 易其稿,写成明代编年史《国榷》, 共500多万字。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资治 通鉴》书要目及其 读法》一书中说:
• “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 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 读一过。”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 李焘从1143年开始编 纂,历时四十年,于 宋孝宗淳熙十年 (1183年)完稿。 1063卷,687册。
• 元·胡三省:“为人君不知《通鉴》, 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 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 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 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致于 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 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 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 必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资治通鉴·音注》)
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 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 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 《三国志》:“(孙)皓欲为父和作 纪,(韦)曜(昭)执以和不登帝位, 宜名为传。……渐见责怒。……皓每 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
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
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
史》
• 明·宋濂等人《元史) • 清·张廷玉等人《明史》
二十五史
• 柯劭忞(1850- 1933,胶州人) 所著《新元史》
二十六史
• 1927年,赵尔巽、柯 劭忞等人修成《清史 稿》,又有人把《清 史稿》合“二十四史” 称为“二十五史”, 还有人把《新元史》、 《清文稿》合“二十 四史”称为“二十六 史”。
• 梁启超《中国历史 研究法》:“中国 于各种学问中,惟 史学为最发达;史 学在世界各国中, 惟中国为最发达。”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 周代,中央设“太史”一职,掌管天 文历法和为国君记言记事 。
• 许慎《说文解字》:“史,记事者 也。” “史”字最初是指史官。
君举必书、直书其事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
• 《史记》全书共130篇,526500字。 从黄帝写到汉武帝,分为十二本纪、 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 东汉班固著《汉 书》,沿用《史 记》体裁,而改 “书”为“志”, 并世家入列传, 分为纪、表、志、 传四部分,专记 西汉一代历史。
正史
• “正史”意为最重要、最正规、居群 史之首的史书。
司马光《资治通鉴》
• 司马光依照《春秋》的做法,与范祖 禹、刘恕等人,历时19年,编写而成, 目的在于“善可为法,恶可为戒”, 借鉴史实作为治理当今的明鉴。全书 共294卷,300多万字,记载从公元前 403年(周威烈王)一直到公元959年(宋 朝建立)的历史,共计1362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