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学院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与评估办法

学院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与评估办法

学院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与评估办法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推动我校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建设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与评估验收工作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

通过课程建设质量评估验收,加强学校对课程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全面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

二、课程建设质量的评估标准课程建设质量评估体系由六个一级指标、十六个二级指标、十九个主要观测点及1个项目组成。

其中六个一级指标包括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课程等内容。

评估标准如下表:课程建设评估标准总分计算:M=∑Ki*N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N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M≥90分为优秀,80≤M<90为良好,60≤M<80为合格,M<60为不合格。

三、评价办法课程评估实行学院(部)自评和学校验收相结合的办法。

学院(部)在对照标准自评的基础上,认为达到合格以上标准时,可向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提出验收申请。

教学管理部与督导审计部协商后,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

验收的一般步骤是学院(部)汇报课程建设情况、专家组查看材料、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后进行讨论和评分。

由专家组长向学院(部)反馈和宣布结果。

四、奖励和惩处被评为优秀的课程由学校颁发证书并给予奖励,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在学院(部)年度考核中扣除相应的分值。

五、其他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学管理部负责解释。

学院关于加强精品应用型课程建设工作方案

学院关于加强精品应用型课程建设工作方案

学院关于加强精品应用型课程建设工作方案为加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应用型课程建设工作,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方案》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应用型课程建设的重大意义课程是构成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是形成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构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应用型课程,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是我校教育教学改的核心内容,应用型课程的建设水平水平直接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的总体目标力争通过3-5年努力,建设50门左右的应用型课程,5门左右的应用型共享(MOOC)课程,推动应用型课程相关双能型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教材、实验实习实训条件等建设工作。

通过应用型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三、应用型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各专业应选择3-5门核心课程作为建设对象,以点带面,提高整体课程水平。

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如下:1.制订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应用型课程标准应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为主,从了解什么知识和概念、掌握什么技术技能方法、形成什么策略能力这三个层次入手,以技术技能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要素进行优化设计。

2.优化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应对接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或执业资格标准,增加产业技术前沿及生产实践的内容,嵌入职业资格考试或社会认可的考试内容。

要突破传统课程一本教材的局限性,广泛引入行业企业实际的问题、方案、案例、项目等作为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改教学方式:改变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积极引入案例教学、项目驱动、问题导向、模拟仿真等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参与度,贴近生产实际。

改变传统课程以教室为主的教学形式,构建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课外活动、网络课堂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课程建设及其标准研究与实践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课程建设及其标准研究与实践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课程建设及其标准研究与实践作者:罗玉明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9年第9期罗玉明【摘要】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依据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和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明确了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及标准,探索了制定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优化整合课程体系架构、打造专业课程为“金课”、完善课程建设保障体系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工商管理;应用型课程;路径根据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规定,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应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决策能力;二是综合性,注重管理学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工商管理类的典型专业之一,要求学生通过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和通识性知识的学习,具备相应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总体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通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实训课程、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

一、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及标准课程是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是实现应用型办学定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一致的关键。

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素养并且能高效地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人才。

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要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要将学生职业需求、学生发展需求以及学科课程系统性融于一体。

其构建基本标准为:第一,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与专业课程系统性相结合。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依循管理知识认知的规律,不仅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课程的系统性,系统性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有价值的知识,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满足该专业“一专多能”的需要。

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对策

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对策

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对策【摘要】现代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对策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引言部分的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现状分析,引出了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了现有高校应用型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三条优化对策:强化实践性教学、加强与行业合作、完善评价机制。

这些对策有助于提高高校应用型课程的质量和实用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竞争力。

在我们总结了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实践性教学、行业合作、评价机制、意义、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课程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设计的。

应用型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对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2 研究意义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和优化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需要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举措。

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和与行业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价标准评价等级(K i)A级C级A B C D1.0 0.8 0.6 0.41. 教学队伍(20分)*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8分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责任心强,教学能力符合教学要求,教学经验丰富。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4分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教授、副教授≥50%,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70%。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教授、副教授≥30%,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50%。

1.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8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教研项目≥3项。

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2项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受过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近五年获校级以上教学奖≥2项。

2. 教学内容(25分)*2.1课程内容10分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应用性强,把应用性知识和技术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突出基础性与应用性。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前设课程与后续课程安排合理,教学内容衔接自然。

2.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7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组织,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2.3实践教学8分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

实践环节安排合理,学生动手能力增强,达到与理论课程教学相互促进的效果。

3. 教学条件(15分)*3.1教材及相关资料5分自编有反映本校特色的教材,建立完善的动态性、立体化教材体系;实践环节教学指导书完备。

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对策

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对策

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逐渐受到重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对课程管理、教学质量和培养模式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关键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对策。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对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结构有着极高的要求。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

因此,高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晋升和选拔机制,以培育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思想的优秀教师。

二、完善课程设置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需要立足专业需求,根据市场供求和企业需求,完善课程设置。

针对不同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等。

同时,应注重课程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就业前景,合理分配学时和课程组合方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优化教学方法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需要贯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法。

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包括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

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践环节设计实践环节是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关键,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调整实践环节的形式和内容,提供适宜的实践课程,并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与企业合作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机会。

五、加强考核与评价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需要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

应该制定出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包括期末考试、实践报告、论文等,以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

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师生互动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六、优化科研体系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需要充分发挥科研的作用。

应该注重引导和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项目,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将科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形成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应用型本科课程标准的建设_以大学物理为例_李双美

应用型本科课程标准的建设_以大学物理为例_李双美

应⽤型本科课程标准的建设_以⼤学物理为例_李双美应⽤型本科课程标准的建设———以⼤学物理为例李双美(沈阳⼯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摘要:课程标准建设是教学改⾰与研究的重要课题,构建应⽤型本科课程标准的依据,⼀是社会对应⽤型⼈才的需求,⼆是课程本⾝的特点,三是实施对象的特点。

课程标准建设的内容包括课程⽬标和课程内容。

在课程标准建设中,不仅要综合使⽤各种教学⽅法和⼿段,开展研究性学习,⽽且要采⽤多元评价⽅法。

关键词:应⽤型本科;课程标准;课程改⾰;⼤学物理中图分类号:G 649.21⽂献标识码:A⽂章编号:1674-5485(2013)01-0072-04①基⾦项⽬:辽宁省教育科学“⼗⼀五”规划基⾦资助项⽬“⼤学物理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JG09DB116)。

作者简介:李双美(1962-),⼥,辽宁沈阳⼈,沈阳⼯程学院副教授,硕⼠,主要从事⼤学物理教学与研究。

①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1期教学管理课程问题是教育改⾰的核⼼问题,在⼀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教育⽬的和⼈才培养⽬标的实现。

如果没有课程标准来规范、指导教学,⾼校课程改⾰很难达到预期⽬标。

因此,课程标准建设问题,对于实现国家教育⽬的和⼈才培养⽬标,培养⾼素质⼈才起着⾄关重要的作⽤。

⼀、课程标准的内涵与辨析课程标准(curriculum standards )是指确定⼀定学段的课程⽔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献;即衡量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使⽤教材的准则。

课程标准分为课程标准总纲和各部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总纲是对课程进⾏总体设计的纲领性⽂献,它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标、学科设置等;各部分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标准总纲来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的、教学重点和学时数等。

课程标准是规范、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献,是政府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学评估、考试命题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对各门课程的管理和评价的基础。

课程标准体现了在不同阶段对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

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

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

北京个人房屋出租合同范本5篇篇1甲方(出租人):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承租人):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拥有位于北京市____________区(县)____________路(街)____________号的房屋,现同意将该房屋出租给乙方使用,乙方愿意承租该房屋。

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租赁协议:一、房屋基本情况该房屋建筑面积为______平方米,包括______个卧室、______个客厅和______个厨房等。

房屋位于______层,带有独立卫生间和阳台。

房屋内部设施包括家具、电器等详见附件清单。

二、租赁期限租赁期限为______年,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

租赁期满,甲方有权收回房屋,乙方应如期交还。

如乙方需要继续承租,则需提前一个月与甲方协商续租事宜。

三、租金及支付方式1. 租金总额为人民币______元(大写:______元整)。

租金按月支付,每月租金为人民币______元(大写:______元整)。

2. 乙方应在每月的第一天将当月租金支付至甲方指定的银行账户。

如乙方逾期支付租金,每逾期一日,需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______元。

四、押金1. 乙方在签订本合同时向甲方支付押金人民币______元(大写:______元整)。

2. 租赁期满,乙方如未违反本合同任何规定,押金应退还给乙方。

如乙方违反本合同规定,甲方有权从押金中扣除相应费用。

五、房屋使用及维修1. 乙方应合理使用房屋及其附属设施,不得擅自改动房屋结构和外观。

如需装修、改变房屋结构,需事先征得甲方同意。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建设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建设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建设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作者:胡琦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年第08期摘要:地方应用型高校内部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完善专业教学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举措。

通过总结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专业建设上的普遍不足,介绍浙江外国语学院应用型专业建设,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学校对评价体系的专业建设举措,以期产生指导和检验应用型专业建设及其成效的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专业建设;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型专业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1.应用型专业内涵建设特色不足。

虽然绝大多数高校明确了应用型专业建设定位,但极少真正围绕某一产业或产业链进行建设,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的联结度、契合度不高,专业优势特色不明显。

表现在指标体系的制定上,虽然所有高校均有“专业建设应用型”定位,但少有细化到“专业的服务面向”“行业产业导向”等指向性明确的指标。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大部分高校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还比较传统,部分高校仅在导向上明确了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但在体系构建上相较于传统专业并没有实质性重构。

表现在指标体系制定上,大部分高校缺乏“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材”等关键性指标。

3.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力度不够。

部分高校局限于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践基地、邀请企业高管来校讲座等传统校企合作方式,校企合作深度、广度均不足,未形成全方位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表现在指标体系制定上,多数高校缺乏“校企合作班建设”“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建设”等体现实质性合作的指标。

4.“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很多高校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不足。

“双师型”师资力量总体薄弱,在队伍建设上,大部分高校注重“双师型”师资的引进,而忽略了校本培养,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还不能完全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表现在指标体系制定上,虽然大部分高校设置有“‘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这一关键指标,但对体现队伍建设的“行业企业教师引进数量”“本校教师行业实践情况”等指标鲜有涉及。

《课程质量评价标准》

《课程质量评价标准》

如实记录,及时上报管理部门处理(课程结束时上传考勤和违纪记录单)
4
学校督导 听课评分
教师记录 刷卡数据
5.1.1 过程考核形式以课外大作业为主,每门课有3次以上(24学时以下2 1.过程考核符合学校规定,且占课程总分40% 次),3次作业要涵盖本课程的全部内容
3
(6分)
5.1.2 学生作业要全部批改评分
评分点 1.1.1 以专业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有明确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
1.1.2 课程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应用现代技术,重视知识转化为能力
1.1.3 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可转移能力培养,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 2.1.1 教学大纲对课程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式、难点重 点、考核方式都有具体规定和要求
满分 得分 5 5 5 3
备注
课程 自评说明 上传OA
2.1.2 教案对每次课教学过程有详细设计,包括时段安排、内容纲要、教 1.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等教 学方法,板书提问、课外作业等
3
学文件齐全,内容详实,上传及时(10分)
2.1.3 教学日历有每次课的上课日期、主要内容、教学方式、上课地点的 简要说明
满分 得分
备注

教 学 方 法 (15
1.能积极采用实践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 学,动手学。让学生在操作实际项目过程中学 会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5分)
)
3.1.1 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实际项目,培养核心职 业能力
3.1.2 采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引导式教学方法
材(满分10分)
料,并能够指导学生充分利用
6
2.2.5 使用通用教材并提供实践化教学参考资料

应用型课程建设方案

应用型课程建设方案

应用型课程建设方案一、引言应用型课程是指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应用型课程的建设也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课程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案。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应用型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应用型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用型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原则1. 实践导向原则。

应用型课程的设计应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

2. 问题导向原则。

应用型课程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融合创新原则。

应用型课程要注重融合创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实用性原则。

应用型课程的设计应注重实用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5. 学生主体性原则。

应用型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

四、具体实施方案1. 课程设计。

应用型课程的设计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实践教学。

应用型课程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实验实训、实习实践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创新实验。

应用型课程可以设置创新实验环节,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想法并进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项目驱动。

应用型课程可以以项目为驱动,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价

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价
河南工程学院
一.合格评估对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观测点: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 基本要求 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注重学生创新精 神培养,教师能够开展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多样。 本观测点主要考核的内容有: 1、学校教师应用和创建的教学方法及其成效; 2、学校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比例; 3、学校教师开发研制和应用CAI课件情况; 4、学校开展双语教学情况; 5、学校开展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情况; 6、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方法,考核方式科学、 多样。
2、授课计划
进度安排合适。
以就业为导向 关注学科前沿 引入教科研成果
授课计划格式规范,内容与教学大纲相符,
3、教案
教案规范、内容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河南工程学院
四.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基本文件建设
4、教学课件
有适合本课程教学的教学课件。
5、教学记录
教学手册中对学生的平时出勤、作业、实验 等考核过程记载清楚,成绩记载规范;实验、实 习、课程设计等环节的教学日志齐全,记录完整。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估
主讲:汪诗怀
主要内容
1
合格评估对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2
3 4
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课程建设的目标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5
6
课程质量标准与课程评估
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河南工程学院
一.合格评估对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观测点: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基本要求 1、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标准、有措施、有成效; 2、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开设了足够数量的选修课; 3、教学内容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反映本学科专业发展方向 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严格; 4、注重教材建设,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质量监管制度; 5、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好,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本观测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1、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中关于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原则,知识、能 力、素质结构设计情况; 2、课程体系的调整、合并、重组、整合情况,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 设计情况; 3、学校的特色课程、优质课程、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课程情况; 4、学校的课程建设规划及经费投入情况; 5、学校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各级各类成果; 6、课程质量标准及评估情况。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
中 图分 类 号 :G4 0 8 1 0 5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7 9 f 0 9) 60 5 3 1 3 1 4 2 0 0 - 0 30 6 7
普 通 本 科 院 校 按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可 以 分 为 研 究 型 、 用 应 型 和 职 业 技 能 型 三类 。 其 中 ,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主 要 是 以 传 应
学 科与专业 。 教 育 主 管 部 门对 课 程 建 没 相 关 工 作 十 分 重 视 , 0 3年 20
以应 用 型 教 育 作 为 办 学 定 位 的 院 校 , 程 应 当 与 应 用 课
型 的办 学 思 路 与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适 应 。 以 安 徽 滁 州 学 院 为
授 各 行 各 业 的专 业 知 识 和 技 术 为 主 , 培 养 应 用 型 高 级 专 以
建 设 的总 体 规 划 上 , 有 统 一 的 尺 度 规 范 。 目前 , 了 教 没 除
育 部 公 布 的“ 家 精 品 课 程 评 审 指 标 体 系 ” 外 , 得 到 多 国 之 能 数 学 校 认 可 、 类 明 晰 的 课 程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文 献 记 载 分
间虽 处 在 不 同 层 次 , 又 是 三 位 一 体 的关 系 , 程 建 设 是 但 课
专 业 建 设 的 基 石 , 业 建 设 又 是 学 科 建 设 的 基 础 , 科 建 专 学 设 是 本 科 办 学 的 核 心 。 只 有 课 程 体 系 设 置 及 内 容 安 排 体
格 、 质 、 品 等 层 次 , 识 课 程 、 础 课 程 、 业 课 程 等 类 优 精 通 基 专
不多 。
门人 才 为 上要 任 务 , 才 培 养 以应 用 型 为 主 , 学 类 型 以 人 办 教 学 为 主 , 务 面 向以 地 方 为 主 。 本 科 教 育 中 的 课程 设 置 服 以及 建 设 总 是 为 实现 特 定 人 才 培 养 目标 而 服 务 的 , 用 型 应 本 科 院 校 的最 主 要 任 务 就 是 培 养 高 素 质 应 用 型 人 才 。 其

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基于金陵科技学院学生课程评价

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基于金陵科技学院学生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背景及发展趋势课程评价是对学校课程进行的价值判断,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设计(背景)、课程条件、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结果进行定量测量和定性描述,进而做出的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课程途径的一种活动。

我国课程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产生至今只有20余年的历史。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课程评价研究在课程评价内涵、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方法以及发展性课程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

目前,除了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能得到多数学校认可、分类明晰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记载不多。

大多数学校对于一线教学的评价仍然采用学生对教师集中评价的方式,无法直接体现课程本身的特点;对于一些已有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也只是模块性地介绍和说明,并没有具体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

本文就是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主要调查对象,结合学校应用型办学的特点,探讨课程评价具体指标的设置,借助课程评价来了解教学质量,并在对实施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探寻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之路。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课程评价的前提条件。

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尽可能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课程教学的效果。

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要直观可测。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还应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课程评价指标构成的多维性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应突出教学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如课程设置、课程设计和相应的配置内容、教师授课等,强化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尽可能体现规范性和合理性。

本文目前研究的课堂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包括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教学设计与实施评价的设计,还包括对教师授课的客观评价,以期从多个角度对课程进行全方位评价。

(二)课程评价指标突出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评价指标的构成也应体现应用型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特别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依据专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估体系

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估体系

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估体系管理科学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估体系■朱科蓉(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一,应用型本科的教育质量价值取向:学术性与职业性并重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是指作为客体的高等教育满足主体(包括人本身和社会)需要的性质与程度,体现了高等教育属性与主体需要的关系.高等教育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认为:"在20世纪,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II.从价值的角度看,认识论哲学与政治论哲学实际上代表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两种主要价值取向:学术性价值取向与职业性价值取向.纵观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学术性和职业性两种价值取向的出现和演化是随着高等教育职能的变化而发展的.约翰?S?布鲁贝克还认为,高等教育的两种哲学交替地在美国的高等学府中占据统治地位,但随着大学"不仅是美国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美国生活的中心",政治论哲学越来越呈现出压倒认识论哲学之势.进入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演变成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按照约翰?s?布鲁贝克的观点,这一时期,中国应该呈现出政治论哲学压倒认识论哲学之势,即职业性价值取向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价值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术性价值取向被完全抛弃,而是两种价值取向存在于不同的院校当中.潘懋元先生也认为:"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更强调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职业性.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既要满足'尖子生'对学术的追求,也要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1中国的高校,数量众多,目前大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这三大类.这三类高校在教育质量价值取向上应该有所不同,有所侧重.研究型大学的教育质量价值取向以"学术性"为主.所谓学术取向,"是根据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本身的学术规范和基本价值来建立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特别是一批具有悠久历史和自身传统的学校,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非常强调高等教育自身的规范和学术价值及学校的传统"【3l.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中,不管市场,商品,利益如何冲击,人们依然坚守学术的圣土,追求纯粹的学术价值,以传授高深学问,培养思想家和科学家,繁荣与发展文化为已任.虽然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但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无论是从生源质量,还是毕业去向来看,研究型大学仍然主要承担精英教育的任务.而精英高等教育的宗旨就是强调严格的精英标准,扞卫学术价值和学术取向.增进人类科学文化知识,进行高深学术传播与研究,培养一流的精英人才仍然是研究型大学的首要任务.研究型大学在教育目标,办学标准,学科评价标准,课程设置,生源选拔方面都主要遵循学术性价值取向,人才培养的质量偏重于理论和学术.匝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价值取向以"职业性"为主.所谓职业取向,"是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根据接受高等教育者的要求来实现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4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可看出,高职院校具有很强的职业性,行业性,以就业为导向,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要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的行业职业岗位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完全是由社会,由市场来检验,其质量高低取决于其培养的人才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也以就业为主要毕业去向,学习主要是为生活做准备,对本文为中国高教学会重点课题"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强地方本科院校"(课题编号:AGA0803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03学术本身的追求并没有太多兴趣.因此,高职院校在教育目标,办学标准,课程设置,生源选拔等方面都主要遵循职业性价值取向,人才培养的质量偏重于技术应用.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介于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院校之间的一种类型,既要遵循"学术性"价值标准,又要遵循"职业性"价值标准.一方面,进行科学研究,追求学术价值,坚守学术规范,传授高深学问仍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职能与目标.另一方面,作为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任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又必须直接面对社会与市场的挑战,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满足受教育者升学与就业的两种需求.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它的教育质量既要接受学术价值的评判,又要受到社会的评判.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把学术性价值与职业性价值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教育目标,办学标准,课程设置,生源选拔,学业评价,教师要求等方面,都要同时体现学术价值与职业价值.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只有少部分能够继续深造,绝大多数都要进入劳动力市场,进入社会各行各业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因此,虽然学术性价值与职业性价值同时并存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当中,但职业性价值要更突出一些.当然,学术性与职业性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两种主要价值取向,虽有本质的区别,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只是不同时期或不同大学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价值取向各有偏重.如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础,两者并进始可.】离开学术取向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会被社会牵着鼻子走,有悖于高等教育的本质;离开职业取向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只会坚守自己的传统标准,保守而缺乏生机与活力,会失去公众和社会的支持.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心的时期,任何一类大学都要受到市场的冲击,只是冲击的程度不同而已.二,应用型本科的教育质量标准:基本标准与特色标准统一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教育质量标准就是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潘懋元先生指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是多样化,多样的高等教育应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从而也应当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因此, 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有不同的质量标准.教育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一般的基本质量要求,另一个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对高等教育来说,前者所指的是一切高等教育都要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一般培养目标,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后者所指的是依据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是衡量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质量标准也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统一标准,即作为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应该达到的基本学术标准, 篁墨堂也就是本科不同于专科,硕士等层次教育的标准;二是特色标准,即应用型本科不同于学术型本科的个性化标准.对于统一标准,人们比较容易理解,也比较好把握;但对于特色标准,则比较难体现和把握.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标准的两个层面实际上反映了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价值取向中"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融合".学术性价值取向主要通过基本标准来体现,职业性价值取向主要通过特色标准来体现.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对各个层次的高等教育标准做了比较简单明确的规定.第四条和第五条是任何层次的高等教育都应该达到的标准.第十六条和第卜七条对不同层次高等教育标准做了不同的规定.从《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可看出, 无论是学术型本科,还是应用型本科,都应该达到本科应具备的基本标准.这个基本标准既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也包括学业成就方面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达到这些基本标准,就必须从办学思想,教育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成就评价,质量管理等方方面面去落实和执行.如果这些方面达不到基本标准,就不能称其为本科教育.这些基本标准由于有法律文件的明确规定,而且已经执行了相当一段时间,在办学实践中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特色标准是应用型本科不同于学术型本科的标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升格,转型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高规格,高标准,综合型,研究型成为基本办学范式,学制,教学,管理,招生等环节上与精英教育趋同.这种办学质量标准的一元化应该引起高等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啊在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发展中的瓶颈,学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而同时很多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然按照学术型本科院校的标准来办学,在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都与学术型本科院校雷同.但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科研水平,社会声誉等方面无法与研究型大学竞争,所以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无法竞争.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特色标准,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应用型本科特色标准应该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优势和特点.相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更加紧密地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或行业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或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智力支持,技术来源和文化传承.尤其是在一些地市级区域,地方高校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相对于学术型本科人才来说,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强的特点.在知识方面,虽然理论知识弱一些,但专业实践知识要强,现场操作经验丰富;在能力方面,虽然科研能力弱一些,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强;在素质方面,合作意识强,工作踏实,吃苦耐劳.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优势和特点应该通过建立特色标准来得到充分体现.标准是规范人类实践活动的有效工具,具有共识性,规范性,权威性,分类性等特点.从标准的定义,特点与作用可看出,只有通过规范的程序,以文件的形式,由权威机构发布,并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l0357篁堡堂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可,标准才能发挥导向与监测作用.当前,基本的学术标准已通过《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等文件加以明确规定,对各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起着有利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特色标准却仍然属于理论界研讨的范畴,而办学者也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这就难免会使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在思想上茫然,在行动上出现偏差.因此,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制订应用型本科的特色标准是引导和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三,应用型本科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或社会对高等学校实施监督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高等学校实现高等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改进的有效途径.而在高等教育评估中,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质量标准的一种重要体现,将直接影响和引导高校的发展.目前,我国评价高校办学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种:针对普通本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本科方案);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2oo8]}(以下简称新高职方案).现有的评估方案考虑到了不同层次高等教育质量要求的不同,但却忽视了同一层次不同类型高校质量标准的多元化.随着高等教育领域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院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越来越意识到当前的本科评估方案无法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无法展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优势,甚至阻碍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这些院校研究者从自身的办学实践出发,开始探讨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评估指标体系.当前在这方面研究较系统的有北京联合大学的江小明教授,上海电机学院的杨若凡教授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教务处长娄斌超.而这三所大学正好是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典型.但这些指标体系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应用型本科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实现学术价值与职业价值的融合,必须体现基本标准与特色标准的统一.应用型本科评估指标体系与普通本科评估指标体系在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上可以保持一致,以达到本科的基本标准.应用型本科的特色可以通过观测点与等级标准的不同来体现.如普通本科评估指标体系"1.1学校定位"的主要观测点是"学校的定位与规划",A级的标准是"定位准确,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并有效实施";应用型本科评估指标体系在~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主要观测点都可以不变,但A级的标准改为"定位准确,学校发展规划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并有效实施",这就突出了应用型本科的特色,体现了差异性.通过这种方法来建构应用型本科评估指标体系,既保证了应用型本科与学术型本科的一致性,又体现了二者的差异性,而且由于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一致性,更容易理解,区别与操作.通过这种方式来建构应用型本科评估指标体系有如下特58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03点:第一,在观测点层面增加了"实践教材"和"产学研合作"两个观测点,减掉了"双语教学",其中"实践教材'要求'有一定数量的校合作开发教材,实践教材建设较好";"产学研合作'要求'产学研合作紧密,效果好".第二,在具体标准方面,有很大的改变, 重点突出了应用特色.如"学校的定位与规划"强调了"学校发展规划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教育思想观念"强调"具有先进的应用教育思想观念";"教师整体结构状态"强调"具有行业背景的兼职教师占一定比例";"专任教师"强调"具有行业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教授,副教授上课隋况"强调"近三年均有到企业等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的经历";"教学水平"强调"理论联系行业实践紧密";"专业结构与布局"强调"专业设置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方案"强调"有利于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提高";"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调"应用特色明显";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强调"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强调"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专业实践和创新活动";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强调"体现学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强调"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化竞赛";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情况"强调"学生的创业能力强,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创业成功".其它的观测点和标准与普通本科基本相同.潘懋元先生认为:"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精英高等教育要保证质量,大众化高等教育也要保证质量.但两者由于培养目标与规格不同,社会适应面不同,因而其质量的标准也就不同.既不应以学术型的精英教育质量标准作为大众高等教育的标准, 也不应以职业型的大众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为精英高等教育的标准.目前有人担心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实质上以精英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从而会产生误导,使高等教育大众化陷人误区."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仅办学者要探索用不同的质量标准来引导自己的办学实践,教育行政部门更应该制订宏观政策,加以分类指导,正确引导.参考文献:【1】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2]【6J【9】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UJ.江苏高教,2000(1).[3114]-7"雪辰.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分析卟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5]陈小红.学术性和职业性融合——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质量eL[j].复旦教育论坛,2003(4).【7】纪宝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选择fA1.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国别报告[c】.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8]陈玉祥.从标准的内涵看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U1.中国高教研究,2007(7).。

应用型课程开发与建设项目申报书

应用型课程开发与建设项目申报书

xx学院
应用型课程开发与建设项目
申报书
推荐单位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教学方式
适用专业
课程申报人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申报日期
教务处制
填写要求
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书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
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课程性质为“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
课、专业实践课”。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表格不够时可另附页,
但页码要清楚。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

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五、申请书一律使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成册。

六、封面年度和编码由教务处统一填写。

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人声明
本人在此郑重声明:对本人申报书中所填写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不会因此产生知识产权争议。

如申报该项目成功,本人承诺以本申报书作为具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xx学院相关规定,并按要求认真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xx学院有权使用项目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及其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申报人(签字):
年月日
1. 课程申报人基本情况
2. 项目组成员情况
3.课程设计论证
4.课程特色及地位
5. 课程建设规划
6.项目经费预算
7.说明
8.审核与评审意见
附件2
xx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验收指标。

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标准

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标准

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标准第一节:课程设计的意义与目标在学校教育中,课程设计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它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帮助他们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课程设计应该紧密联系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课程设计的原则与理念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教育理念。

首先,课程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其次,课程设计应包含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和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节:课程设计的内容与结构课程设计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科知识以及道德、体育、艺术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课程设计的结构应合理,包含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重要要素。

第四节:课程评价的重要性课程评价是对教育成果的检验和评估,它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课程评价还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第五节:课程评价的方法与手段课程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应多样化,包括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作业、小组讨论、学科竞赛等。

通过这些评价手段,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课程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第六节:课程评价的标准与要求课程评价的标准应准确、明确,并紧密联系课程设计的目标。

它应包括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第七节: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关系课程设计与评价是相互关联的,两者需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课程设计提供了评价的依据,而评价结果又可以为课程设计的改进提供参考。

第八节:课程设计与个性化教育课程设计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与方法。

个性化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第九节:国内外课程设计与评价案例通过对一些国内外优秀的课程设计与评价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我国的课程设计与评价水平。

第十节:课程设计与评价的挑战与改进在实际教学中,课程设计与评价面临一些挑战,如对教师的要求过高、评价内容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等。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质量标准体系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质量标准体系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质量标准体系研究卢萌;胡连利;许明远【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应用型高校的改革方向和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的原则,设计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质量标准体系,包括目标层、系统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四个层次,结合科学的评价和赋值方法,细化指标系统、确立各项指标的权重、明确各项指标的评价等级,从而构建起应用型高校建设质量标准体系.【期刊名称】《保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0)003【总页数】12页(P112-123)【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质量评价;指标系统;标准体系;权重【作者】卢萌;胡连利;许明远【作者单位】保定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保定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保定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加大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分类管理”既要有分类,还要建立起各自类别的管理目标和标准,“合理定位”是以高校类别标准的明确为前提的。

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学目标不同,呈现的办学特色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1]。

自2013年2月教育部启动地方高校应用技术大学(学院)战略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学术界围绕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问题争论日趋激烈,在未来的10年间,甚至更长时间,相当一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将逐步通过转型发展进入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期,在长期的、复杂的、多维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果应用型高校建设质量标准缺位,势必使整个应用型高校的发展缺乏方向,没有标准,很容易走向散和乱,不利于高校分类体系的建构。

而明确系统的标准确立将使应用型高校建设获得最佳的秩序,在多样的高校层次体系中让其能够基于自身的战略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系统化的、明确性的质量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向应用型转变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改革方向和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激发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热情,使高校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朝着应用型高校的目标迈进,形成稳定而长期的发展方向,引导高校在同类院校中争创佳绩。

优质应用型课程建设标准

优质应用型课程建设标准

优质应用型课程建设标准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cours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re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dustry. 优质的应用型课程建设标准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These standards are a set of guidelines and criteria that help ensure that courses are designedand delivered in a way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learners and prepares them for success in the real world. 这些标准是一套指导方针和标准,有助于确保课程的设计和传授方式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为他们在实际世界中取得成功做好准备。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cours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is the alignment of course content with industry needs.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优质的应用型课程建设标准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

By staying up to date with current industry trends and demands, educators can ensure that their courses are relevant and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skills and knowledge they need to succeed in their chosen field. 通过跟踪当前行业趋势和需求,教育工作者能够确保他们的课程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成功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真本领
课程评价
4.应用能力在实践中的表现度
4.1多元性的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4.2课程实施效果具有统计意义。
2.2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
2.3依据“行动体系”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真学、真做
课程实施
3.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的对接度
3.1人才培养体现应用型教育“跨界性”特点;
3.2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处理;
3.3实现“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
掌握真本领
课程评价
4.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
2.“双基双技”与实践的融合度
2.1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流程;
2.2依据能力目标设计课程内容;
2.3基于体认导向激发学习兴趣。
真学、真做
课程实施
3.“教、学、做”合一的紧密度
3.1依据“学情”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3.2以“任务”为载体、教学过程体现理实融合;
3.3综合性运用传统课堂、翻转课堂、跨界课堂。
应用型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课程类别
六部委
标准
评价
项目
评价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
与产业对接
专业定位
1.服务于培养目标思路清晰。
各院校可依据自身特点确定观测点
真实环境
课程设计
2.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的结合度
2.1能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
4.1培养质量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4.2评价主体多元化,培养效果具有统计性;
4.3“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可视化可量化。
课程单元
(一门课程)
与工作对接
课程定位
1.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契合度
1.1课程定位体现出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
1.2课程教学目标符合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要求。
真实环境
课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