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的形成及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话的形成及特点
四川省内,最普遍运用的方言是西南官话中的“四川话”。此外,还有少数属于客家方言的“广东话”,以及带老湘语底层的“老湖广话”。四川方言虽属于北方话系统,但在语音语法上仍具有鲜明的特色。四川方言的形成与发展,与历史上数次大移民关系紧密。
标签:四川话语音语法特点形成与发展人口变动
一、四川话的语音语法特点
四川话属于北方话系统,是西南官话的分支,其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与北方话其他地区大体相同,但仍有一部分语音和方言词汇与北京语音、普通话词汇差异较大。例如,北京语音只有四声调,没有入声,四川虽然有近三分之二的地方也只有四种声调,但声调的读法却大不相同。其中,声母和韵母大部分相同,却仍有差异。例如,四川话中声母“n、l”不分,且大部分地区没有“zh、ch、sh、r”等声母和“e、uo、eng、ing、ueng”等韵母,但是却有普通话中没有的声母如“ng”等和韵母如“uo”等。甚至有些音节,四川话的声韵调与普通话完全大相径庭,比如“鞋子”中“鞋”的读音,普通话念“xie”,四川话则用“hai”。再如“虽遂”等字与“须叙”等字,这是西南官话中的特殊现象,从语音规律考查,这是汉语方言中在舌尖前音声母ts、tsh、s、z的影响下,三等合口韵介音- iu - 有两种演变方式的结果。这种读音现象也是西南官话的特点,该特点在清代以前就已经形成。在词汇方面,四川话有很多独特的方言词汇。例如,“吹牛儿”这一词汇意义,在成都话中用“冲(去声)壳子”表示;“聊天”则说“摆龙门阵”;“软”、“软和”这一意义,四川说“耙”、“耙和”。四川方言中的量词“盘”、表示程度副词的“少”、表示语气词等“起、展”等特殊词汇,都有学者对其用法进行过分析和归纳。
此外,语法意义的表达上,四川方言也有其独特性。如“不会说”,四川人说“说不来”;疑问句中“你喜欢我吗?”中的“吗”会变成否定词为“你喜欢我不?”四川方言中还有一种“倒x不x/y”的结构,有学者指出该结构中的词语x或y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多有反义关系,从语义上看,此格式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从x或y偏移;从语用上看,此类格式具有形容词短语的特点,带有说话人很强的主观性,口语性强。此外,四川方言中等重叠词也别具特色:四川方言中有一种结构独特的三字格重叠式名词,有xyy和xxy两类;动词的重叠形式既有中嵌式,也有动词短语的重叠,其中既有与普通话相同的格式,也有颇具特色的组合。
二、四川话的形成发展
崔荣昌先生的《巴蜀语言的分化、融合与发展》对秦以前到明清巴蜀语言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性研究,指出在秦灭巴蜀以前,巴蜀语言既是巴人、蜀人的语言,又是巴国、蜀国或巴蜀地区的语言,是与华夏族语言(即汉语)不同的民族语言。秦灭巴蜀以后,巴蜀语言开始分化,一是部分巴民、蜀民避居
山野,继续保留巴蜀语言;二是多数巴民、蜀民受华夏族同化与华夏族融合,巴蜀语言逐步形成为古汉语的一支——巴蜀方言。尔后的蜀语或蜀方言,以至明朝、清朝所形成的四川方言,正是沿着巴蜀语言和巴蜀方言的轨道发展变化的。
但是,外来方言对四川话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经历的数次大战乱,导致了大量移民入川。如元末明初的战乱和大移民,大批湖广籍和部分陕西籍、安徽籍的士兵和平民留居四川,他们自然带来了属于官话方言的湖北话、陕西话和安徽话。到清朝前期,由湖广地区(特别是湖北)为主的大批移民入川,从而形成了今天四川话和西南官话的体系。今天的四川话跟云南、贵州、湖北(东南角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河南西南部这一大片地区的汉语方言同属于官话方言的西南官话。川东地区的四川话同湖北话尤为接近,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元末明初和清朝前期的两次大移民中邻近诸省的移民,特别是湖北人对四川话的深远影响。相比之下,西北的甘肃、陕西、长江中下游的江西、安徽等省区移居四川的人较少,所以那些地区的方言在四川省不占重要地位。
三、四川人口变动对方言形成的影响
1.上古和中古时期
对古代四川境内通行语言的考证有助于用来与今天的四川方言进行对比研究,更好的考察四川方言的发展历程。据古籍记载,古代巴蜀与楚國、秦国都有密切的交往甚至联姻,在政治、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也促使了其语言上的趋同。楚悼王时吴起为相,他曾对楚王说:“荆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有余,臣不得而为也。”于是“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皆甚苦子。”(《吕氏春秋》)古代的巴蜀同秦国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文选》中左思《蜀都赋》刘逮注引《地理志》说秦灭巴蜀以后,“蜀人始通中国(指中原地区),言语颇与华同。”
2.元末大移民
元末明初战乱,四川人口锐减,由湖广移居四川的人口众多。湖广(今湖北、湖南)许多难民入蜀逃亡,也称“避乱入蜀”。例如广安的王氏谱系“原出浙江萧山,世籍湖广黄州府麻城县人。元末有万嗣者避乱入川至广安州东汉石脑,遂家焉。” (民国十六年撰《广安州新志氏族志》)后来红巾军占领四川,又带来了大批湖广人。在明君占领湖广后,不少与红巾军有关的人也不得不入蜀投靠避灾。明朝朱元璋攻入四川后,也有一大批军人从此定居巴蜀。据统计,元末明初迁人四川的户口以湖广居首,麻城最多。
3.清朝前期大移民
明末清初,经历了大战乱的四川地区人口稀少。清王朝为了增加赋税收入,曾采取多种措施以恢复四川地区的生产。顺治十六年,清军攻克成都,同年占领全川。第二年就“严督有司力行招徕劝垦” 可以说这是清政府鼓励“湖广填四川”
的开始。康熙年间又实施了多种措施,如清查四川外流人口,遣还原籍,同时召集外省人入川开垦。因为川鄂两省毗邻,又有长江为交通之便,因此湖北、湖南两地移居四川的人最多,所以民间有“湖广填四川”的说法。
总而言之,中国历史上的数次大移民对四川方言的形成产生了巨大了影响,并由此造成了今天四川省以官话为主却又杂有广东、湖南等地方方言特色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方言概论》,候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四川方言的形成》,崔荣昌,《方言》1985.1。
[3]《四川方言与普通话》,梁德曼,四川人民出版社。
[4]《巴蜀语言的分化、融合与发展》,崔荣昌,《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24.1。
[5]《近十年(1997_2007)四川方言研究综述》,汪启明、程曾,《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23.8。